一种熔喷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07268发布日期:2021-12-22 13:26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熔喷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熔喷布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熔喷模具。


背景技术:

2.熔喷布是口罩最核心的材料,熔喷布主要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纤维直径可以达到1~5微米。空隙多、结构蓬松、抗褶皱能力好,具有独特的毛细结构的超细纤维增加单位面积纤维的数量和表面积,从而使熔喷布具有很好的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和吸油性。
3.提供一种用于熔喷布在出料时的喷料模具,该磨具用于熔喷布原料变成熔喷布。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熔喷模具。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熔喷模具,包括左模板和右模板,所述左模板和右模板相互拼接,其特征在于:左模板和右模板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热棒插接口,所述左模板和右模板相互贴合一面顶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分别对半开设在左模板和右模板的顶部,所述左模板的右侧开设有左侧集料腔,所述左侧集料腔的顶部与进料口相通,所述右模板的左侧开设有右侧集料腔,所述右侧集料腔的顶部与进料相通,所述左侧集料腔和右侧集料腔组合形成总集料腔,所述左侧集料腔和右侧集料腔均呈由顶部向前后两侧倾斜设置,所述左模板位于左侧集料腔的内壁底部设置有左斜面,所述右模板位于右侧集料腔的内壁底部设置有右斜面,所述左斜面和右斜面相对一面相互组合形成有下料槽,所述左模板和右模板相背的一面均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注气头,所述左模板和右模板相反的一面均开设有注气腔,两侧的连接板对应多个注气腔设置,所述注气腔的内部开设有多个进气口,所述左模板和右模板的底部均开设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相互连通。
6.作为优选,所述左模板和右模板的前后侧均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固定板。
7.作为优选,所述左模板和右模板的侧面均开设有侧边螺栓孔,所述左模板上的侧边螺栓孔贯穿左模板设置,所述右模板上的侧边螺栓孔向右不管穿右模板,所述左模板上的侧边螺栓孔上插接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向右插接至右模板上的侧边螺栓孔内。
8.作为优选,所述出气口的孔径小于进气口的孔径。
9.作为优选,所述左模板和右模板的底部均开设有底部螺栓孔,所述底部螺栓孔均设置在出气口的一侧。
10.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通过该装置通过顶部的进料口底部设置左侧集料腔和右侧集料腔,左侧集料腔和右侧集料腔相互贴近且形成总集料腔,总集料腔的由顶部向前后两侧倾斜,从而当进料口向下注料时,原料能够均匀的向两侧落料最后通过底部形成的下料槽掉落,通过在下料槽前后两侧设置的出气口能够对下料槽产生的原料进行气体加压,从而使得原料开始膨胀成为熔喷布,通过在左模板和右模板的顶部开设有热棒插接口,且其能够向下加热注入的原料,从而避免原料受冷凝固,配合在左模板和右模板相反一面
上设置的注气腔,且出气口的直径小于进气口的直径,从而增加出气口出气的压力。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仰视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拆分结构示意图;
15.图5是图3中a处的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6是本实用新型右模板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7是本实用新型右模板的另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8是本实用新型左模板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9是本实用新型左模板的另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左模板;11、左侧集料腔;12、左斜面;2、右模板;21、右侧集料腔;22、右斜面;3、固定板;4、热棒插接口;5、进料口;6、连接板;61、注气头;62、注气腔;63、进气口;64、出气口;7、侧边螺栓孔;71、固定螺栓;72、底部螺栓孔;9、下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22.实施例:一种熔喷模具,如图1

图9所示,包括左模板1和右模板2,左模板1和右模板2相互拼接,左模板1和右模板2的前后侧均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固定板3,两个固定板3分别连接在左模板1和右模板2的前后端且通过螺栓相互连接,左模板1和右模板2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热棒插接口4,左模板1和右模板2的底部均开设有底部螺栓孔72,底部螺栓孔72均设置在出气口64的一侧,底部螺栓孔72用于连接外接结构,且可以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左模板1和右模板2相互贴合一面顶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进料口5,进料口5分别对半开设在左模板1和右模板2的顶部,左模板1的右侧开设有左侧集料腔11,左侧集料腔11的顶部与进料口5相通,右模板2的左侧开设有右侧集料腔21,右侧集料腔21的顶部与进料相通,左侧集料腔11和右侧集料腔21组合形成总集料腔,左侧集料腔11和右侧集料腔21均呈由顶部向前后两侧倾斜设置,左模板1位于左侧集料腔11的内壁底部设置有左斜面12,右模板2位于右侧集料腔21的内壁底部设置有右斜面22,左斜面12和右斜面22相对一面相互组合形成有下料槽9,左模板1和右模板2相背的一面均设置有连接板6,连接板6上设置有多个注气头61,左模板1和右模板2相反的一面均开设有注气腔62,两侧的连接板6对应多个注气腔62设置,注气腔62的内部开设有多个进气口63,左模板1和右模板2的底部均开设有出气口64,进气口63与出气口64之间相互连通,出气口64的孔径小于进气口63的孔径。
23.左模板1和右模板2的侧面均开设有侧边螺栓孔7,左模板1上的侧边螺栓孔7贯穿左模板1设置,右模板2上的侧边螺栓孔7向右不管穿右模板2,左模板1上的侧边螺栓孔7上插接固定螺栓71,固定螺栓71向右插接至右模板2上的侧边螺栓孔7内。
24.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左模板1和右模板2相对的一面相互贴近,且两者相互对其设置后,左模板1和右模板2之间形成进料口5,此时在左模板1的一侧的侧边螺栓孔7内部插接固定螺栓71把左模板1有右模板2相互固定起来,再把前后端设置的固定板3通过螺栓固定
在左模板1和右模板2进行再一次固定,接着在左模板1和右模板2相反一面的注气腔62表面贴附连接板6,且连接板6可以通过较小的螺钉固定在左模板1和右模板2上,完成模型的安装和固定。
25.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熔喷模具,包括左模板(1)和右模板(2),所述左模板(1)和右模板(2)相互拼接,其特征在于:左模板(1)和右模板(2)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热棒插接口(4),所述左模板(1)和右模板(2)相互贴合一面顶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进料口(5),所述进料口(5)分别对半开设在左模板(1)和右模板(2)的顶部,所述左模板(1)的右侧开设有左侧集料腔(11),所述左侧集料腔(11)的顶部与进料口(5)相通,所述右模板(2)的左侧开设有右侧集料腔(21),所述右侧集料腔(21)的顶部与进料相通,所述左侧集料腔(11)和右侧集料腔(21)组合形成总集料腔,所述左侧集料腔(11)和右侧集料腔(21)均呈由顶部向前后两侧倾斜设置,所述左模板(1)位于左侧集料腔(11)的内壁底部设置有左斜面(12),所述右模板(2)位于右侧集料腔(21)的内壁底部设置有右斜面(22),所述左斜面(12)和右斜面(22)相对一面相互组合形成有下料槽(9),所述左模板(1)和右模板(2)相背的一面均设置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上设置有多个注气头(61),所述左模板(1)和右模板(2)相反的一面均开设有注气腔(62),两侧的连接板(6)对应多个注气腔(62)设置,所述注气腔(62)的内部开设有多个进气口(63),所述左模板(1)和右模板(2)的底部均开设有出气口(64),所述进气口(63)与出气口(64)之间相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熔喷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模板(1)和右模板(2)的前后侧均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固定板(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熔喷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模板(1)和右模板(2)的侧面均开设有侧边螺栓孔(7),所述左模板(1)上的侧边螺栓孔(7)贯穿左模板(1)设置,所述右模板(2)上的侧边螺栓孔(7)向右不管穿右模板(2),所述左模板(1)上的侧边螺栓孔(7)上插接固定螺栓(71),所述固定螺栓(71)向右插接至右模板(2)上的侧边螺栓孔(7)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熔喷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64)的孔径小于进气口(63)的孔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熔喷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模板(1)和右模板(2)的底部均开设有底部螺栓孔(72),所述底部螺栓孔(72)均设置在出气口(64)的一侧。

技术总结
一种熔喷模具,属于熔喷布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左模板和右模板,所述左模板和右模板相互拼接,左模板和右模板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热棒插接口,所述左模板和右模板相互贴合一面顶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分别对半开设在左模板和右模板的顶部;本实用新型通过该装置通过顶部的进料口底部设置左侧集料腔和右侧集料腔,左侧集料腔和右侧集料腔相互贴近且形成总集料腔,总集料腔的由顶部向前后两侧倾斜,从而当进料口向下注料时,原料能够均匀的向两侧落料最后通过底部形成的下料槽掉落,通过在下料槽前后两侧设置的出气口能够对下料槽产生的原料进行气体加压,从而使得原料开始膨胀成为熔喷布。料开始膨胀成为熔喷布。料开始膨胀成为熔喷布。


技术研发人员:娄科锋 王伟 尹国庆 沈建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精功机器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12
技术公布日:2021/1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