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解色纺包芯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92617发布日期:2022-06-14 17:55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降解色纺包芯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芯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降解色纺包芯纱。


背景技术:

2.包芯纱又称复合纱或包覆纱,它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纱线。最初的包芯纱是以棉纤维为皮、涤纶短纤纱为芯开发的短纤维与短纤维包芯纱。新珠线带涤包涤包芯线,一般而言,外包纱按照螺旋的方式对纱芯进行包覆,其特点为条干均匀、蓬松丰满、纱线光滑而毛羽少、强力高、断头少,相对于普通结构的纱线具有非常稳定的结构和更加优异的使用性能。但是,现有的包覆纱均是采用化纤进行制备,使用废弃之后不可天然降解,存在一定的废弃物污染问题,并且通常原料成本较高,如氨纶丝、羊毛等,所以包覆纱在制备一些一次性衣物方面受到了极大的局限性,如一次性内衣裤、一次性游泳衣等对弹性有一定要求的一次性织物。
3.参照现有公开号为cn20626678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环保可降解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芯层和外包层,在内芯层和外包层之间设有填充层,其中所述外包层由多根外包纱线组成;所述内芯层由一根棉纤维纱、一根玉米纤维纱和一根大豆纤维纱相互交捻而成,并在三根纱线之间的中心位置形成空隙;所述外包纱线包括第一线体和第二线体,并彼此缠绕成双螺旋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线体包括第一基线和包覆在第一基线外部的第一纤维层,第一纤维层由粘接在第一基线上的竹炭纤维组成,所述第二线体包括第二基线和包覆在第二基线外部的第二纤维层,所述第二纤维层由粘接在第二基线上的玉米纤维形成。
4.上述的这种环保可降解混纺纱线,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吸湿透气性和抗菌强,适合于贴身衣物。但是上述的这种环保可降解混纺纱线依旧存在着一些缺点,如:着色效果不佳,韧性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解色纺包芯纱,着色效果佳,具有良好的柔弹性和强韧性,天然可降解,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可降解色纺包芯纱,包括玉米纤维,所述玉米纤维上相互贴合螺旋缠绕有小麦纤维和聚乳酸纤维,所述小麦纤维和所述聚乳酸纤维外侧设有复合纤维层,所述复合纤维层另一侧设有燕麦纤维层,所述燕麦纤维层背离所述复合纤维层的一侧设有环氧树脂纤维层,所述环氧树脂纤维层背离所述燕麦纤维层的一侧设有聚乳酸纤维层,所述聚乳酸纤维层背离所述环氧树脂纤维层的一侧设有竹纤维层。
8.优选的,所述复合纤维层包括有相互缠绕混纺的羊毛纤维和牛奶纤维。
9.优选的,所述玉米纤维、所述小麦纤维和所述聚乳酸纤维之间设有糊化淀粉浆。
10.优选的,所述竹纤维层背离所述聚乳酸纤维层的一侧设有耐磨层。
11.优选的,所述耐磨层包括三聚氰胺树脂层和聚对苯二甲醇层,所述三聚氰胺树脂层的底部与所述聚对苯二甲醇层的顶部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环氧树脂纤维层与所述燕麦纤维层之间设有大豆纤维层。
13.优选的,所述燕麦纤维层与所述复合纤维层之间通过环氧树脂溶胶粘合。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包括玉米纤维、小麦纤维和聚乳酸纤维利用天然的设置可进行降解,符合环保的理念,其中玉米纤维使纱线强度大,且具有吸湿透气的功能,聚乳酸纤维具备良好的强韧性和柔弹性;
16.2、本使用新型包括有燕麦纤维层,天然纤维便于降解,环氧树脂纤维层使纱线具有防静电效果,聚乳酸纤维层使纱线便于着色,竹纤维层使纱线具有抗菌吸湿效果,且增加了纱线的染色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玉米纤维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玉米纤维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耐磨层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纤维层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玉米纤维;2、小麦纤维;3、聚乳酸纤维;4、复合纤维层;401、羊毛纤维;402、牛奶纤维;5、燕麦纤维层;6、环氧树脂纤维层;7、聚乳酸纤维层;8、竹纤维层;9、糊化淀粉浆;10、耐磨层;101、三聚氰胺树脂层;102、聚对苯二甲醇层;11、大豆纤维层。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5.一种可降解色纺包芯纱,包括玉米纤维1,玉米纤维1上相互贴合螺旋缠绕有小麦纤维2和聚乳酸纤维3,小麦纤维2和聚乳酸纤维3外侧设有复合纤维层4,复合纤维层4另一侧设有燕麦纤维层5,燕麦纤维层5背离复合纤维层4的一侧设有环氧树脂纤维层6,环氧树脂纤维层6背离燕麦纤维层5的一侧设有聚乳酸纤维层7,聚乳酸纤维层7背离环氧树脂纤维层6的一侧设有竹纤维层8。
26.参考图5,由于复合纤维层4包括有互相编织的羊毛纤维401和牛奶纤维402,故羊毛纤维401具有很好的吸湿性以及良好的可塑性和伸缩性,可以使得纱线更容易加工和染色,可迅速吸收人体汗液,通过沟槽快速导入空气中散发,使人的肌肤始终保持干爽状态还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暖效果。
27.参考图2,由于玉米纤维1、小麦纤维2和聚乳酸纤维3之间设有糊化淀粉浆9,故可将玉米纤维1、小麦纤维2和聚乳酸纤维3更好的粘合在一起。
28.参考图1和图4,由于竹纤维层8背离聚乳酸纤维3层的一侧设有耐磨层10,耐磨层10包括三聚氰胺树脂层101和聚对苯二甲醇层102,三聚氰胺树脂层101的底部与聚对苯二甲醇层102的顶部固定连接,故可增加纱线的耐磨效果。
29.参考图1,由于环氧树脂纤维层6与燕麦纤维层5之间设有大豆纤维层11,故大豆蛋白纤维属于再生植物蛋白纤维类,有着羊绒般的柔软手感,蚕丝般的柔和光泽,使纱线具有良好的保暖性和亲肤性等优良性能。
30.参考图1,由于燕麦纤维层5与复合纤维层4之间通过环氧树脂溶胶粘合,故可将燕麦纤维层5与复合纤维层4更好的。
31.结构原理:
32.本实用新型包括玉米纤维1、小麦纤维2和聚乳酸纤维3利用天然的设置可进行降解,符合环保的理念,其中玉米纤维1使纱线强度大,且具有吸湿透气的功能,聚乳酸纤维3具备良好的强韧性和柔弹性,燕麦纤维层5为天然纤维便于降解,环氧树脂纤维层6使纱线具有防静电效果,聚乳酸纤维层7使纱线便于着色,竹纤维层8使纱线具有抗菌吸湿效果,且增加了纱线的染色性。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可降解色纺包芯纱,包括玉米纤维(1),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纤维(1)上相互贴合螺旋缠绕有小麦纤维(2)和聚乳酸纤维(3),所述小麦纤维(2)和所述聚乳酸纤维(3)外侧设有复合纤维层(4),所述复合纤维层(4)另一侧设有燕麦纤维层(5),所述燕麦纤维层(5)背离所述复合纤维层(4)的一侧设有环氧树脂纤维层(6),所述环氧树脂纤维层(6)背离所述燕麦纤维层(5)的一侧设有聚乳酸纤维层(7),所述聚乳酸纤维层(7)背离所述环氧树脂纤维层(6)的一侧设有竹纤维层(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色纺包芯纱,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纤维层(4)包括有相互缠绕混纺的羊毛纤维(401)和牛奶纤维(4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色纺包芯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纤维(1)、所述小麦纤维(2)和所述聚乳酸纤维(3)之间设有糊化淀粉浆(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色纺包芯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纤维层(8)背离所述聚乳酸纤维(3)层的一侧设有耐磨层(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降解色纺包芯纱,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10)包括三聚氰胺树脂层(101)和聚对苯二甲醇层(102),所述三聚氰胺树脂层(101)的底部与所述聚对苯二甲醇层(102)的顶部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色纺包芯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纤维层(6)与所述燕麦纤维层(5)之间设有大豆纤维层(1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色纺包芯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燕麦纤维层(5)与所述复合纤维层(4)之间通过环氧树脂溶胶粘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降解色纺包芯纱,包括玉米纤维,所述玉米纤维上相互贴合螺旋缠绕有小麦纤维和聚乳酸纤维,所述小麦纤维和所述聚乳酸纤维外侧设有复合纤维层,所述复合纤维层另一侧设有燕麦纤维层,所述燕麦纤维层背离所述复合纤维层的一侧设有环氧树脂纤维层,所述环氧树脂纤维层背离所述燕麦纤维层的一侧设有聚乳酸纤维层,所述聚乳酸纤维层背离所述环氧树脂纤维层的一侧设有竹纤维层,本实用新型包括玉米纤维、小麦纤维和聚乳酸纤维利用天然的设置可进行降解,符合环保的理念,其中玉米纤维使纱线强度大,且具有吸湿透气的功能,聚乳酸纤维具备良好的强韧性和柔弹性,环氧树脂纤维层使纱线具有防静电效果。氧树脂纤维层使纱线具有防静电效果。氧树脂纤维层使纱线具有防静电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高宝安 朱亦奇 沈桥庆 袁玉林 陈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天虹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28
技术公布日:2022/6/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