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黄麻反拉式剥皮机用的剥皮辊

文档序号:33044017发布日期:2023-01-24 22:07阅读:21来源:国知局
红黄麻反拉式剥皮机用的剥皮辊

1.本实用新型涉及麻类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指红黄麻反拉式剥皮机用的剥皮辊。


背景技术:

2.红麻具有杆高、杆大、麻皮厚、纤维韧、耐拉力强的特点,是麻纺工业的优质原料。同时又是造纸、医药工业的优质原料,还可以以红麻籽油为原料,生产亚油酸(酯)、共轭亚油酸(酯)和生物柴油。红麻纤维银白色,有光泽,吸湿散水快。适于织麻袋、麻布、麻地毯和绳索。带皮麻秆可作造纸原料,剥皮后的麻骨用于烧制活性炭和制纤维板,叶可作牲畜饲料。
3.黄麻,属椴树科黄麻属,韧皮纤维作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短日照作物,是一种长而柔软的、有光泽的植物纤维,可以织成高强度的粗糙的细丝。黄麻纤维是最廉价的天然纤维之一,种植量和用途的广泛都仅次于棉花,具有吸湿性能好、散失水分快等特点,主要用于纺织麻袋、粗麻布等。
4.传统的红黄麻在进行原料处理时,其剥皮均采用刮刀削除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红黄麻反拉式剥皮机用的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的剥皮辊。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红黄麻反拉式剥皮机用的剥皮辊,它包括有辊体,辊体其中一端端部连接有传动轴,辊体外周面上设有剥皮刃,剥皮刃呈长条形,其长度方向与辊体的长度方向一致,剥皮刃长度方向其中一侧与辊体外周面连接,另一侧呈s形,剥皮刃其中一端由内向外逐渐收缩形成导向刃口。
7.所述的辊体呈圆锥形,传动轴连接在辊体较大的一端端部。
8.所述的剥皮刃为4条或4条以上,以辊体轴线为中心均匀分布在辊体外周面上。
9.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方案后,辊体由相应电机带动旋转,通过导向刃口对红黄麻进行导向,同时通过剥皮刃将红黄麻芯打碎,从而完成红黄麻剥皮,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采用s形的剥皮刃可以形成渐进式(螺旋式)碎芯,既可以防止红黄麻断裂,又可以对红黄麻进行导向(向内),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本实施例所述的红黄麻反拉式剥皮机用的剥皮辊包括有辊体1,辊体1呈圆锥形,
传动轴2连接在辊体1较大的一端端部。辊体1其中一端端部连接有传动轴2,辊体1外周面上设有剥皮刃3,剥皮刃3呈长条形,其长度方向与辊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剥皮刃3长度方向其中一侧与辊体1外周面连接,另一侧呈s形,剥皮刃3其中一端由内向外逐渐收缩形成导向刃口。剥皮刃3为4条或4条以上,以辊体1轴线为中心均匀分布在辊体1外周面上。
12.上述辊体的使用方式有两种:
13.其中一种是在辊体外侧设一条固定板,固定板的侧边与辊体的轴线平行,导向刃口与固定板之间形成外宽内窄的导入口,剥皮刃后段(传动轴方向)与固定板之间的距离控制在3-5mm,形成剥皮区,待剥皮红黄麻从导入口处进入,通过剥皮区的剥皮刃与固定板将红黄麻芯打碎,从而完成剥皮。
14.另外一种采用双辊式,将两条辊体平行安装,相对旋转,安装后两条辊体的导向刃口处形成外大内小的导入口,待剥皮红黄麻从导入口处进入,在s形的剥皮刃作用下,将剥皮红黄麻导入剥皮刃后段(传动轴方向),将红黄麻芯打碎,从而完成剥皮。
15.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红黄麻反拉式剥皮机用的剥皮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辊体(1),辊体(1)其中一端端部连接有传动轴(2),辊体(1)外周面上设有剥皮刃(3),剥皮刃(3)呈长条形,其长度方向与辊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剥皮刃(3)长度方向其中一侧与辊体(1)外周面连接,另一侧呈s形,剥皮刃(3)其中一端由内向外逐渐收缩形成导向刃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黄麻反拉式剥皮机用的剥皮辊,其特征在于:辊体(1)呈圆锥形,传动轴(2)连接在辊体(1)较大的一端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黄麻反拉式剥皮机用的剥皮辊,其特征在于:剥皮刃(3)为4条以上,以辊体(1)轴线为中心均匀分布在辊体(1)外周面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红黄麻反拉式剥皮机用的剥皮辊,它包括有辊体,辊体其中一端端部连接有传动轴,辊体外周面上设有剥皮刃,剥皮刃呈长条形,其长度方向与辊体的长度方向一致,剥皮刃长度方向其中一侧与辊体外周面连接,另一侧呈S形,剥皮刃其中一端由内向外逐渐收缩形成导向刃口。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果好。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邓勇 李德芳 肖晓平 栾明宝 陈安国 李建军 龚友才 黄思齐 唐慧娟 张超 赵立宁 常丽 潘根 张翠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07.03
技术公布日:2023/1/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