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股纱线加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96181发布日期:2023-05-17 16:22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股纱线加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纱线加捻,尤其涉及一种多股纱线加捻装置。


背景技术:

1、现代工业生产中,对于纺织类产品的生产的工艺要求越来愈高,随之而来的是纱线制品的加工制造工艺的不断提高,而且现在的纱线制品往往需要通过将若干股的单股纱线绕制成一股来完成,现有的纱线多股并纱加捻装置,纱线分布较密集,导致在捻纱过程中因纱线相隔距离较近,较为密集,容易产生纠结缠绕,尤其是在纱线出现断纱后。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股纱线加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纱线分隔明确不易交缠,加捻效率高的多股纱线加捻装置,包括有转动主杆,所述转动主杆外可转动式的套设有固定主杆,所述固定主杆呈锥形状设置,在所述固定主杆底端的周侧均匀分布的设有四个纱筒限位底座,对应所述纱筒限位底座在所述固定主杆中部的周侧均安设有纱线限位杆,对应所述纱线限位杆在所述固定主杆顶端的周侧还设有导纱杆,同时,在所述固定主杆的顶端同芯的安设有捻纱支架。

2、进一步的,所述纱筒限位底座包括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一侧延伸至固定主杆一侧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底座呈中空设置并在顶部设有开口,对应所述开口在所述固定底座顶部安设有可活动的转动底座,所述转动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其底端还固定有转动齿轮,且对应所述转动齿轮在开口一侧边的固定底座内还匹配的安设有可转动的啮合齿轮。

3、进一步的,四组所述啮合齿轮转轴上均与电机输出轴连接,并连接有电源线,可通过所述电源线外接电源启动使用。

4、进一步的,所述纱线限位杆包括有限位通孔,所述限位通孔一侧延伸并与所述固定主杆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导纱杆包括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固定主杆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呈“u”型设置的限位框架,在所述限位框架内侧靠近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的安设有导纱滚轮。

6、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框架开口朝向远离连接杆一侧设置。

7、进一步的,所述捻纱支架包括有捻纱通孔以及连接在所述捻纱通孔底端的四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端与固定主杆顶端固定连接。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四组分隔且对应安设在固定主杆周侧的纱筒限位底座、纱线限位杆和导纱杆,使得本实用新型在纱线加捻的过程中能够将多股纱线明确的分隔间隔开,有效的解决了纱线在捻合时容易纠结缠绕而影响纱线捻合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多股纱线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转动主杆,所述转动主杆外可转动式的套设有固定主杆,所述固定主杆呈锥形状设置,在所述固定主杆底端的周侧均匀分布的设有四个纱筒限位底座,对应所述纱筒限位底座在所述固定主杆中部的周侧均安设有纱线限位杆,对应所述纱线限位杆在所述固定主杆顶端的周侧还设有导纱杆,同时,在所述固定主杆的顶端同芯的安设有捻纱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股纱线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筒限位底座包括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一侧延伸至固定主杆一侧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底座呈中空设置并在顶部设有开口,对应所述开口在所述固定底座顶部安设有可活动的转动底座,所述转动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其底端还固定有转动齿轮,且对应所述转动齿轮在开口一侧边的固定底座内还匹配的安设有可转动的啮合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股纱线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四组所述啮合齿轮转轴上均与电机输出轴连接,并连接有电源线,可通过所述电源线外接电源启动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股纱线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限位杆包括有限位通孔,所述限位通孔一侧延伸并与所述固定主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股纱线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杆包括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固定主杆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呈“u”型设置的限位框架,在所述限位框架内侧靠近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的安设有导纱滚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股纱线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架开口朝向远离连接杆一侧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股纱线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捻纱支架包括有捻纱通孔以及连接在所述捻纱通孔底端的四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端与固定主杆顶端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股纱线加捻装置,包括有转动主杆,所述转动主杆外可转动式的套设有固定主杆,所述固定主杆呈锥形状设置,在所述固定主杆底端的周侧均匀分布的设有四个纱筒限位底座,对应所述纱筒限位底座在所述固定主杆中部的周侧均安设有纱线限位杆,对应所述纱线限位杆在所述固定主杆顶端的周侧还设有导纱杆,同时,在所述固定主杆的顶端同芯的安设有捻纱支架。本技术结构简单,纱线分隔明确不易交缠,加捻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朱雅琳,楚有虎,严晓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宁中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