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有效减小分梳隔距的上给棉板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36929发布日期:2023-12-29 23:34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有效减小分梳隔距的上给棉板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非织造布机械中的梳理设备,具体说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各类梳理机的能有效降低梳理喂入时的分梳隔距,适用于更多长度不同的纤维加工的上给棉板调整结构。


背景技术:

1、梳理机喂入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下给棉板喂入及上给棉板喂入,下给棉板喂入又分为单刺辊喂入及双刺辊喂入两种。

2、下给棉板单刺辊喂棉的优势是加工和调整方便可靠,喂棉量也大。劣势是:①分梳隔距固定,无法调整;②因是逆势喂棉,对纤维的损伤大,尤其是原棉和脱脂棉等较短纤维。

3、下给棉板双刺辊喂棉的优势是加工和调整方便可靠,喂棉量也大,不同于下给棉板单刺辊喂棉,双刺辊喂棉是顺向喂入,几乎可以媲美上给棉板喂入。劣势是:①分梳隔距固定,无法调整;②增加了一个刺辊转移辊,结构、传动相应增加,较复杂,成本增加。

4、上给棉板喂入是三种喂入方式中最先进的喂入模式,优势是:①分梳隔距可以自由调整,适用于不同品种纤维的加工;②顺向喂棉,对纤维的损伤小。劣势是:①分梳隔距虽然可调,但因上给棉板鼻尖与刺辊接洽处形状设计为直线形,这就导致分梳隔距最小值只能达到37mm,再小就鼻尖处就会碰到刺辊,发生事故。而分梳隔距调整范围在37mm~65mm之间。对于纤维长度在38mm~78mm之间的化学纤维来说,这个调整范围足够了;但对于类似于原棉、脱脂棉等长度小于等于30mm的较短纤维来说,分梳隔距过大,达不到理想的喂入效果。②上给棉板的加工及分梳隔距调整较复杂和困难(参见图7、8、9、10所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上给棉板分梳隔距调整范围不足、调整困难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小分梳隔距的上给棉板调整结构。本发明将上给棉板的给棉鼻尖与刺辊接洽处的形状设计为弧形,使得鼻尖能更深入的下沉至给棉罗拉及刺辊两个辊体的三角区中,因而有效降低了分梳隔距y,并且通过转动固定在给棉板上的涡轮蜗杆减速箱上的手轮,使得上给棉板可沿给棉罗拉辊体外圆圆周旋转,从而达到自由调整分梳隔距y的目的。

2、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

3、本发明的能够有效减小分梳隔距的上给棉板调整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给棉罗拉、刺辊,通过能够绕给棉罗拉辊体轴心摆动的调节机构安装在给棉罗拉上方的上给棉板;位于给棉罗拉上方的上给棉板的给棉鼻尖沿给棉罗拉的辊体弧面向平行设置的给棉罗拉辊体与刺辊辊体之间的三角区内延伸,且延伸至给棉罗拉的辊体与刺辊的辊体之间的给棉鼻尖两侧面分别为与棉罗拉的辊体、刺辊的辊体的外圆柱面相配合的凹弧面结构;使得上给棉板的给棉鼻尖能再向给棉罗拉辊体与刺辊辊体之间的三角区内进一步深入,能够将从给棉罗拉上部路径顺向喂入刺辊纤维的最小分梳隔距ymin降低至30mm。

4、本发明中所述上给棉板通过左右上给棉板支撑螺杆、轴承及轴承座安装在给棉罗拉的左右轴端;在上给棉板上部前侧的左右端通过螺栓分别安装有支撑架;在两个支撑架的安装孔内通过轴套穿装有通轴,分别通过l形连接座固定安装在相应端轴套外圆面上的左右双入轴蜗轮蜗杆减速箱的蜗轮轴分别通过联轴器与通轴的相应端相结合,用于实现左右双入轴蜗轮蜗杆减速箱的同步运转,避免调整时的扭曲变形;左右双入轴蜗轮蜗杆减速箱的动力输出螺杆分别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分别安装在给棉罗拉安装座左右两侧的可旋转短轴端部设置的内螺孔相连,且在左右动力输出螺杆上分别固结有两个间距在30mm-65mm之间限位螺母,用来控制上给棉板的给棉鼻尖在给棉罗拉辊体与刺辊辊体之间的三角区内y值的调整范围,以此来避免过度调整发生事故。

5、本发明的双入轴蜗轮蜗杆减速箱的驱动是通过安装在蜗轮轴端的手轮来实现的,通过转动手轮驱动双入轴蜗轮蜗杆减速箱,进而带动上给棉板绕给棉罗拉辊体外圆圆周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从而达到调整分梳隔距y的目的,y值的调整范围为30mm-65mm。

6、上给棉板的给棉鼻尖端靠近给棉罗拉辊体一侧的间距形成隔距a,给棉罗拉的辊体与刺辊的辊体之间的最小间距形成隔距b, 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即为纤维的分梳隔距y,y值的调整范围为30mm-65mm,以适应多种长度纤维的加工;上给棉板的给棉鼻尖两侧面分别设计成与棉罗拉的辊体、刺辊的辊体的外圆柱面相配合的凹弧面结构的目的可将分梳隔距y的数值有效降低,使得28-78mm的纤维都在加工范围之内,可加工纤维的品种就增多了。

7、隔距点b的间隙为0.5-0.6mm,b处刺辊旋转速度快。隔距点a处间隙为0.5-0.6mm,a处给棉罗拉旋转速度慢。b、a处速度牵伸≥26:1,速度的差异及a、b两隔距点对纤维的收缩,使得初始厚实的纤维被挤压、拉薄,并均匀的喂入刺辊。

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9、1、由于本发明中上给棉板的给棉鼻尖两侧面分别设计成为与棉罗拉的辊体、刺辊的辊体的外圆柱面相配合的凹弧面结构,使得上给棉板的给棉鼻尖能再往给棉罗拉辊体与刺辊辊体之间的三角区内进一步深入,这样最小分梳隔距ymin可降低至30mm。最小的分梳隔距适用于短纤维加工。

10、2、通过转动固定在给棉板上的涡轮蜗杆减速箱上的手轮,使得上给棉板可绕给棉罗拉辊体外圆圆周运转,从而达到自由调整分梳隔距y的目的。y的可调范围ymin~ymax为30mm~50mm。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除了适合加工纤维长度在38mm~78mm之间的化学纤维,还适合加工类似于原棉、脱脂棉等长度小于等于30mm的较短纤维以适应,从而拓宽了整机适纺纤维的范围,适用于更多种类的非织造生产工艺。



技术特征:

1.一种能够有效减小分梳隔距的上给棉板调整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给棉罗拉(8)、刺辊(9),通过能够绕给棉罗拉辊体轴心摆动的调节机构安装在给棉罗拉上方的上给棉板(3),其特征在于:位于给棉罗拉(8)上方的上给棉板(3)的给棉鼻尖沿给棉罗拉的辊体弧面向平行设置的给棉罗拉(8)的辊体与刺辊(9)的辊体之间的三角区内延伸,且延伸至给棉罗拉的辊体与刺辊的辊体之间的给棉鼻尖两侧面分别为与棉罗拉的辊体、刺辊的辊体的外圆柱面相配合的凹弧面结构;使得上给棉板的给棉鼻尖能再向给棉罗拉辊体与刺辊辊体之间的三角区内进一步深入,能够将从给棉罗拉上部路径顺向喂入刺辊纤维的最小分梳隔距ymin降低至3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有效减小分梳隔距的上给棉板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给棉板(3)通过左右上给棉板支撑螺杆(22)、轴承及轴承座(6)安装在给棉罗拉的左右轴端;在上给棉板(3)上部前侧的左右端通过螺栓(21)分别安装有支撑架(16);在两个支撑架(16)的安装孔内通过轴套(19)穿装有通轴(20),分别通过l形连接座(1)固定安装在相应端轴套(19)外圆面上的左右双入轴蜗轮蜗杆减速箱(2)的蜗轮轴分别通过联轴器与通轴(20)的相应端相结合,用于实现左右双入轴蜗轮蜗杆减速箱的同步运转;左右双入轴蜗轮蜗杆减速箱(2)的动力输出螺杆分别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分别安装在给棉罗拉安装座(7) 左右两侧的可旋转短轴(14)端部设置的内螺孔相连,且在左右动力输出螺杆(13)上分别固结有两个间距在30mm-65mm之间限位螺母(12),用来控制上给棉板的给棉鼻尖在给棉罗拉辊体与刺辊辊体之间的三角区内y值的调整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有效减小分梳隔距的上给棉板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双入轴蜗轮蜗杆减速箱(2)的驱动是通过安装在蜗轮轴端的手轮来实现的,通过转动手轮驱动双入轴蜗轮蜗杆减速箱,进而带动上给棉板绕给棉罗拉辊体外圆圆周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从而达到调整分梳隔距y的目的,y值的调整范围为30mm-65mm。


技术总结
一种能够有效减小分梳隔距的上给棉板调整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给棉罗拉、刺辊,通过能够绕给棉罗拉辊体轴心摆动的调节机构安装在给棉罗拉上方的上给棉板,其特征在于:位于给棉罗拉上方的上给棉板的给棉鼻尖沿给棉罗拉的辊体弧面向平行设置的给棉罗拉辊体与刺辊辊体之间的三角区内延伸,且延伸至给棉罗拉的辊体与刺辊的辊体之间的给棉鼻尖两侧面分别为与棉罗拉的辊体、刺辊的辊体的外圆柱面相配合的凹弧面结构;使得上给棉板的给棉鼻尖能再向给棉罗拉辊体与刺辊辊体之间的三角区内进一步深入,能够将从给棉罗拉上部路径顺向喂入刺辊纤维的最小分梳隔距Y<subgt;min</subgt;降低至30mm,有效减小分梳隔距。

技术研发人员:白莹,汤水利,王书行,蒋凯,王兵佳,牛亚雯,田现虎,张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