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卡纸折痕破裂的模切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69696发布日期:2023-09-08 06:08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卡纸折痕破裂的模切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模切,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卡纸折痕破裂的模切模具。


背景技术:

1、随着产品包装行业不断持发展,对印刷包装产品要求越来越高,包装盒包装生产时,通常先模切成卡纸,并压出折痕,并沿卡纸的折痕折成包装盒,而包装盒对卡纸折痕挺度、痕的饱满度和准确度提出较高的要求。

2、现有的折痕加工中,由压线刀对待加工的卡纸压出折痕,卡纸一侧受到压线刀压力,另一侧由一平面反向作用压力,这样加工出来的折痕在弯折时易出现破裂、爆线等情况,造成产品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卡纸折痕破裂的模切模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加工的产品折痕易破裂、爆线等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卡纸折痕破裂的模切模具,包括:

3、上模,包括:上基板、固定设置于上基板下端面并与产品模切形状匹配的模切刀、若干个固定设置于上基板下端面并与产品的折痕位置匹配的压线刀、若干个固定设置于上基板下端面的定位销;

4、设置于上模下方的下模,包括:与上基板嵌入配合的下基板、若干个固定设置于下基板上端面并位于产品的折痕位置两侧的凸台、由相邻凸台间隙形成并与产品的折痕位置匹配的压线槽、若干个固定设置于下基板上端面并与定位销配合的的定位孔。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传统的折痕加工中的单侧平面替换为与压线刀对应的压线槽,形成立体的折痕形状,提高了加工后的折痕的防爆线能力。

6、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下模的压线槽宽为纸厚的两倍与压线刀宽度之和。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压线槽宽与纸厚和压线刀宽度匹配,进一步提高了加工后的折痕的防爆线能力。

8、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模的压线刀高度与模切刀高度的差值为纸厚的1.5倍。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压线刀高度、模切刀高度与纸厚匹配,进一步提高了加工后的折痕的防爆线能力。

10、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切模具对应产品克重大于200g/㎡的上模的凸台高度为0.25mm。

11、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切模具对应产品克重小于200g/㎡的上模的凸台高度为0.3mm。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凸台高度与纸厚匹配,进一步提高了加工后的折痕的防爆线能力。

13、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压线刀中对应正折折痕的为平头压线刀。

14、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压线刀中对应反折折痕的为圆头压线刀。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反折的折痕出现破裂、爆线等。

16、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卡纸折痕破裂的模切模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与压线刀对应的压线槽,形成立体的折痕形状,并结合对压线槽宽、压线刀宽、压线刀高度、模切刀高度、凸台高度的限定,提高了加工后的折痕的防爆线能力,保证了产品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止卡纸折痕破裂的模切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卡纸折痕破裂的模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的压线槽(23)宽为纸厚的两倍与压线刀(13)宽度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卡纸折痕破裂的模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的压线刀(13)高度与模切刀(12)高度的差值为纸厚的1.5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止卡纸折痕破裂的模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切模具对应产品克重大于200g/㎡的上模(1)的凸台(22)高度为0.25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止卡纸折痕破裂的模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切模具对应产品克重小于200g/㎡的上模(1)的凸台(22)高度为0.3mm。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防止卡纸折痕破裂的模切模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压线刀(13)中对应正折折痕的为平头压线刀(13)。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防止卡纸折痕破裂的模切模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压线刀(13)中对应反折折痕的为圆头压线刀(13)。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卡纸折痕破裂的模切模具,包括:上模,包括:上基板、固定设置于上基板下端面并与产品模切形状匹配的模切刀、若干个固定设置于上基板下端面并与产品的折痕位置匹配的压线刀、若干个固定设置于上基板下端面的定位销;设置于上模下方的下模,包括:与上基板嵌入配合的下基板、若干个固定设置于下基板上端面并位于产品的折痕位置两侧的凸台、由相邻凸台间隙形成并与产品的折痕位置匹配的压线槽、若干个固定设置于下基板上端面并与定位销配合的的定位孔;采用与压线刀对应的压线槽,形成立体的折痕形状,并结合对压线槽宽、压线刀宽、压线刀高度、模切刀高度、凸台高度的限定,提高了折痕的防爆线能力,保证了产品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耀昱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