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酚与益生菌共封装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7725568发布日期:2024-04-23 12:05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酚与益生菌共封装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益生菌递送体系的构建,特别是涉及一种多酚与益生菌共封装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近年来,益生菌是食品、医学和营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方向。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益生菌定义为当摄入足够数量时,可以为宿主提供健康益处的活性微生物,益生菌是安全的。益生菌的主要种类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乳球菌和嗜热链球菌。一些研究表明,活性益生菌具有对健康有益和疾病预防的作用,例如:维持肠道稳态、增强肠道屏障功能、缓解疾病等功能。但需要保证益生菌处于代谢活跃状态,并且有足够的数量才能发挥作用。有研究表明,益生菌的数量传递过程中需要超过106cfu/g才能发挥益生菌的健康效益。然而益生菌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受到环境胁迫,例如环境中的氧气、温度、ph、光照、渗透压等因素,导致益生菌的活力或活菌数量下降。此外,益生菌被摄入体内后也会受到体内因素影响,例如:口腔唾液中的水、溶菌酶、无机盐离子等;胃液中的水、盐酸、胃蛋白酶原等;小肠中的胆盐、消化酶等。因此,只有一小部分到达指定部位发挥健康益处。如何提升益生菌产品的功能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多酚与益生菌共封装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3、本发明技术方案之一,一种多酚与益生菌共封装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将多酚加入到聚乙烯醇与岩藻多糖的共混溶液中,得到三者共混溶液;

5、将益生菌加入到所述三者共混溶液中混合均匀,得到静电纺丝溶液;

6、对所述静电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多酚与益生菌共封装纳米纤维;

7、所述多酚为没食子酸、绿原酸、二氢杨梅素和橙皮苷中的至少一种。

8、本发明技术方案之二,利用上述的多酚与益生菌共封装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多酚与益生菌共封装纳米纤维。

9、本发明技术方案之三,上述的多酚与益生菌共封装纳米纤维在制备药物以及食品中的应用。

10、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11、本发明研究了没食子酸、绿原酸、二氢杨梅素和橙皮苷四种多酚对益生菌(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的益生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了该四种多酚对益生菌活菌数的影响。本发明通过将多酚(没食子酸、绿原酸、二氢杨梅素和橙皮苷中的至少一种)加入到含有益生菌的静电纺丝液中,通过静电纺丝将益生菌封装在纳米纤维中,显著提高了益生菌的热稳定性以及抗氧化能力和贮藏期稳定性,从而提升益生菌产品的功能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多酚与益生菌共封装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酚与益生菌共封装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与岩藻多糖的共混溶液中聚乙烯醇的质量浓度为10%,岩藻多糖的质量浓度为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酚与益生菌共封装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者共混溶液中多酚的质量浓度为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酚与益生菌共封装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为植物乳杆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酚与益生菌共封装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在加入到所述三者共混溶液中之前还包括培养至二代、重悬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酚与益生菌共封装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纺丝溶液中益生菌的含量为9-10log cfu/m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酚与益生菌共封装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纺丝的参数设置为:纺丝电压12kv,纺丝距离15cm,进样速率0.6ml/h。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多酚与益生菌共封装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多酚与益生菌共封装纳米纤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酚与益生菌共封装纳米纤维在制备药物以及食品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益生菌递送体系的构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酚与益生菌共封装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多酚加入到聚乙烯醇与岩藻多糖的共混溶液中,得到三者共混溶液;将益生菌加入到所述三者共混溶液中混合均匀,得到静电纺丝溶液;对所述静电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多酚与益生菌共封装纳米纤维;所述多酚为没食子酸、绿原酸、二氢杨梅素和橙皮苷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通过将多酚(没食子酸、绿原酸、二氢杨梅素和橙皮苷中的至少一种)加入到含有益生菌的静电纺丝液中,通过静电纺丝将益生菌封装在纳米纤维中,显著提高了益生菌的热稳定性以及抗氧化能力和贮藏期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佳歌,侯俊财,姜瞻梅,吴梦果,于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北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