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铺丝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972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铺丝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学纤维生产时所采用的松弛式帘板或帘网干燥机上的一种机械装置,主要适用于腈纶湿法纺丝热处理。
众所周知,目前腈纶湿法生产的干燥致密化过程,大多数采用半松弛式圆网干燥机或松弛式帘板或帘网干燥机来实施的。半松弛式圆网干燥机不仅机构复杂,易出故障,遇到绕辊等事故时处理困难,而且纤维反复翻转时会致使纤维层紊乱,因此发展受到限制。松弛式帘板或帘网干燥机虽然可克服这些缺点,但存在着最大的难题是,丝束不能完全烘干,往往产生失透现象,达不到工艺规定的要求。其原因是进入这种烘干机的丝束,必须通过一种铺丝机构将前工序送来的薄层宽幅的丝束集合成一定宽厚的丝带,再依次序排列在帘板或网板上,随着帘板或网板的运动,用热空气以一定的加热速率进行干燥,而被铺在帘板或网板上的丝带,往往粘结在一起,具有刚性且不易弯曲,很难均匀服贴,形成许多较大的间隙,致使热空气短路穿出,降低干燥效果。
直到本实用新型为止,松弛式帘板或帘网干燥机上所采用的铺丝机构有三种。一种是J形箱式;另一种是摇臂式,即将前工序送来的丝束,通过一对金属轮夹送成一定宽度的带条后,连续进入到摆动的丝斗里,丝斗象手臂一样来回运动将丝带铺在帘板或帘网上;第三种是轮盘式,日本专利特许公报昭45-31264所述的带状材料输入设备即属此种,它是由导轨和一对靠近的金属轮及摇摆丝斗所构成,丝带由轮盘夹送到摇摆着的丝斗,随着轮盘在导轨上往复运动和丝斗的摆动而把丝带呈锯齿形地铺在帘板或帘网上。
尽管J形箱式和摇臂式及轮盘式三种铺丝机构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已广泛应用于各类纤维的干燥工艺上,但都存在着共同的弱点,亦就是只能将前工序送来的一股股丝束或者是每根纤维间已粘结成一条密不通风的丝带,原封不动地铺在帘板或帘网上。因此,这种丝束或丝带在帘板或帘网上分布很不均匀服贴,呈现许多间隙,在腈纶干燥致密化过程中,热空气往往在间隙间短路穿出,致使丝带内纤维干燥不匀,经常出现失透现象,严重地影响纤维加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提高松弛式帘板或帘网干燥机的热定型效果,主要是满足腈纶干燥致密化工艺要求,消除失透现象而设计出来的一种新型铺丝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要点是,一对金属轮,轮的下面有数块金属板组成的一个空腔,空腔出口有活门,活门有压力调节装置,活门下方装有一落丝斗,亦可不装,轮的旋转平面与帘板或帘网运动的方向垂直。整个铺丝器座落在由往复螺杆推动的导轨上,金属轮由机械传动驱动,轮宽随丝束总细度而确定。
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的空腔结构,故能使粘结状态的厚层狭幅丝束或丝带分散裂开成为许多单细的细束,解决了丝束或丝带的透风和由刚性变为柔软这两个问题。这样,丝束或丝带就能以很小的曲率半径疏松均匀地盖没帘板,从表面上看,纤维层以密集状态可达到三至四层重叠的高度,但由于纤维柔软和膨松,故存在着许多细密的孔隙让热空气经过曲折的途径透过,增加了热空气与纤维表面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消除了短路,提高干燥效果,可消除腈纶的失透现象,满足工艺要求。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铺丝器的结构示意图。1-金属轮;2-导丝器;3-边板;4-刮板;5-空腔;6-活门;7-重锤;8-落丝斗;9-帘板或网板。铺丝器座落在导轨上,金属轮由机械传动驱动。
兹通过以下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
按如下所述的尺寸设计出一铺丝器轮宽为20毫米,空腔厚为20毫米,空腔斜度为3°,空腔长度为120毫米,空腔出口活门采用重锤调节压力,压力调至50克/厘米2。用该铺丝器组成的铺丝机构安装在国产B061型松弛式帘板烘干机上,对粗细为17万分特的腈纶复合纤维湿法纺丝丝束,经水洗牵伸后进行干燥热处理,丝束由导丝器2进入金属轮1,金属轮1以50米/分将丝束变成一定宽厚的丝带再送入空腔5内,丝带经弯曲开松后从由重锤7控制的活门6挤出通过落丝斗8,并随整个铺丝器在导轨上的往复运动均匀地铺在帘板或帘网9面上。时间为24分钟,三班连续运转生产一个月。检查结果表明,丝束内外纤维干燥均匀,无失透现象。
权利要求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铺丝机构,是适用于化学纤维热处理时所采用的松驰式帘板或帘网干燥机上的机械设备,它包括导丝装置和铺丝器,其特征是在铺丝器的一对相互靠近的金属轮下,有一个由数块金属板组成的空腔。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铺丝机构,其特征在于出口处有用两块金属板组成的活门。
3.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铺丝机构,其特征在于活门上装有压力调节装置。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铺丝机构。它是适用于化学纤维热处理时所采用的松弛式帘板或帘网干燥机上的一种机械装置,其特征是,在一对靠近的金属轮下有由数块金属板组成的空腔,空腔出口有活门,活门有可调节压力的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使腈纶湿法纺丝牵伸后的狭幅丝束或丝带变成柔软疏松状态,并以密集均匀的形式铺满帘板或网板,增大热空气与纤维表面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提高干燥效果,消除失透现象,保证纤维内部结构致密化过程顺利完成。
文档编号D01D10/06GK85202810SQ85202810
公开日1986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1985年7月5日
发明者钱万选 申请人: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