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凸角正方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44502阅读:1652来源:国知局
凹凸角正方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纸质几何体的制作方法,尤其是正方体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公知的正方体多是正六面体,少有缺角的正方体;缺角正方体也仅见凹角正方体。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的正方体多是正六面体,少有缺角的正方体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凹凸角正方体的制作方法。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凹凸角正方体由部件一、部件二、部件三共三个相同部件组合而成;
[0005]取纵长横宽长宽比例为4: I的矩形纸,做四条横线,由上至下为第一横线反折线、第二横线、第三横线反折线、第四横线反折线,将矩形纸分成五部分,最上部分即第一小矩形和最下部分即第二小矩形为全等的横向小矩形,第一、二小矩形之间为三个全等的正方形,由上至下为第一、二、三正方形,小矩形的纵向宽是所述正方形边长的一半;
[0006]在第二横线上取两个点,由左至右为横线第一、二点,横线第一、二点之间的长度与横线第二点至第二横线右端点之间的长度相等;由横线第一点做与第二横线呈45度夹角的两条反折线,分别与矩形纸的右纸边相交,第二横线上方的反折线为第一斜线反折线,第二横线下方的反折线为第二斜线反折线;由横线第二点做与第二横线呈45度夹角的两条正折线,分别与矩形纸的右纸边相交,第二横线上方的正折线为第一斜线正折线,第二横线下方的正折线为第二斜线正折线;横线第一、二点之间为横线正折线,横线第二点至第二横线右端点之间为横线反折线,横线第一点至第二横线左端点之间为横线短反折线;
[0007]依照横线短反折线、横线正折线、横线反折线、第一斜线正折线、第二斜线正折线、第一斜线反折线、第二斜线反折线折叠,折叠至第一、二斜线反折线呈60度夹角,即成部件;
[0008]将部件一置于部件二之上,重叠部分相贴合,即部件一的第一斜线正折线、第一斜线反折线分别与部件二的第二斜线正折线、第二斜线反折线重合,部件一、二的第二横线右端点重合,形成中凸外凹的凹凸角初步形状;
[0009]将部件三置于部件一之上,置于部件二之下,重叠部分相贴合,即部件三的第一斜线正折线、第一斜线反折线分别与部件一的第二斜线正折线、第二斜线反折线重合,部件三、一的第二横线右端点重合,部件二的第一斜线正折线、第一斜线反折线分别与部件三的第二斜线正折线、第二斜线反折线重合,部件二、三的第二横线右端点重合,即形成中凸外凹的凹凸角形状;
[0010]依照第一横线反折线,将第一小矩形折叠90度,再依照第三横线反折线,将第三横线反折线至第二小矩形部分折叠90度,覆盖住第一小矩形,再依照第四反折线,将第二小矩形折进相邻的第三正方形之内,即部件一的第二小矩形折进部件三的第三正方形之内,部件二的第二小矩形折进部件一的第三正方形之内,部件三的第二小矩形折进部件二的第三正方形之内,即成凹凸角正方体。
[00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构思新颖,设计巧妙;折叠简单,组合容易;凹凸角造型别致,极具雕塑立体感,凹凸角可大可小,凹凸层次可多可少,再创作空间巨大。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3]图1是画有折叠线的矩形纸平面图;
[0014]图2是部件立体图;
[0015]图3是凹凸角初步形状示意图;
[0016]图4是凹凸角示意图;
[0017]图5是凹凸角正方体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凹凸角正方体由部件一、部件二、部件三共三个相同部件组合而成;采用虚线表示正面对折的正折线,即折叠时,纸的正面和正面相对折叠;实线加圈表示反面对折的反折线,即折叠时,纸的反面和反面相对折叠;
[0019]取纵长横宽长宽比例为4: I的矩形纸,做四条横线,由上至下为第一横线反折线、第二横线、第三横线反折线、第四横线反折线,将矩形纸分成五部分,最上部分即第一小矩形和最下部分即第二小矩形为全等的横向小矩形,第一、二小矩形之间为三个全等的正方形,由上至下为第一、二、三正方形,小矩形的纵向宽是所述正方形边长的一半;
[0020]在第二横线上取两个点,由左至右为横线第一、二点,横线第一、二点之间的长度与横线第二点至第二横线右端点之间的长度相等;由横线第一点做与第二横线呈45度夹角的两条反折线,分别与矩形纸的右纸边相交,第二横线上方的反折线为第一斜线反折线,第二横线下方的反折线为第二斜线反折线;由横线第二点做与第二横线呈45度夹角的两条正折线,分别与矩形纸的右纸边相交,第二横线上方的正折线为第一斜线正折线,第二横线下方的正折线为第二斜线正折线;横线第一、二点之间为横线正折线,横线第二点至第二横线右端点之间为横线反折线,横线第一点至第二横线左端点之间为横线短反折线;如图1 ;
[0021]依照横线短反折线、横线正折线、横线反折线、第一斜线正折线、第二斜线正折线、第一斜线反折线、第二斜线反折线折叠,折叠至第一、二斜线反折线呈60度夹角,即成部件;如图2 ;
[0022]将部件一置于部件二之上,重叠部分相贴合,即部件一的第一斜线正折线、第一斜线反折线分别与部件二的第二斜线正折线、第二斜线反折线重合,部件一、二的第二横线右端点重合,形成中凸外凹的凹凸角初步形状;如图3 ;
[0023]将部件三置于部件一之上,置于部件二之下,重叠部分相贴合,即部件三的第一斜线正折线、第一斜线反折线分别与部件一的第二斜线正折线、第二斜线反折线重合,部件三、一的第二横线右端点重合,部件二的第一斜线正折线、第一斜线反折线分别与部件三的第二斜线正折线、第二斜线反折线重合,部件二、三的第二横线右端点重合,即形成中凸外凹的凹凸角形状;如图4;
[0024]依照第一横线反折线,将第一小矩形折叠90度,再依照第三横线反折线,将第三横线反折线至第二小矩形部分折叠90度,覆盖住第一小矩形,再依照第四反折线,将第二小矩形折进相邻的第三正方形之内,即部件一的第二小矩形折进部件三的第三正方形之内,部件二的第二小矩形折进部件一的第三正方形之内,部件三的第二小矩形折进部件二的第三正方形之内,即成凹凸角正方体;如图5。
【主权项】
1.一种凹凸角正方体,其特征是:凹凸角正方体由部件一、部件二、部件三共三个相同部件组合而成; 取纵长横宽长宽比例为4: I的矩形纸,做四条横线,由上至下为第一横线反折线、第二横线、第三横线反折线、第四横线反折线,将矩形纸分成五部分,最上部分即第一小矩形和最下部分即第二小矩形为全等的横向小矩形,第一、二小矩形之间为三个全等的正方形,由上至下为第一、二、三正方形,小矩形的纵向宽是所述正方形边长的一半; 在第二横线上取两个点,由左至右为横线第一、二点,横线第一、二点之间的长度与横线第二点至第二横线右端点之间的长度相等;由横线第一点做与第二横线呈45度夹角的两条反折线,分别与矩形纸的右纸边相交,第二横线上方的反折线为第一斜线反折线,第二横线下方的反折线为第二斜线反折线;由横线第二点做与第二横线呈45度夹角的两条正折线,分别与矩形纸的右纸边相交,第二横线上方的正折线为第一斜线正折线,第二横线下方的正折线为第二斜线正折线;横线第一、二点之间为横线正折线,横线第二点至第二横线右端点之间为横线反折线,横线第一点至第二横线左端点之间为横线短反折线; 依照横线短反折线、横线正折线、横线反折线、第一斜线正折线、第二斜线正折线、第一斜线反折线、第二斜线反折线折叠,折叠至第一、二斜线反折线呈60度夹角,即成部件;将部件一置于部件二之上,重叠部分相贴合,即部件一的第一斜线正折线、第一斜线反折线分别与部件二的第二斜线正折线、第二斜线反折线重合,部件一、二的第二横线右端点重合,形成中凸外凹的凹凸角初步形状; 将部件三置于部件一之上,置于部件二之下,重叠部分相贴合,即部件三的第一斜线正折线、第一斜线反折线分别与部件一的第二斜线正折线、第二斜线反折线重合,部件三、一的第二横线右端点重合,部件二的第一斜线正折线、第一斜线反折线分别与部件三的第二斜线正折线、第二斜线反折线重合,部件二、三的第二横线右端点重合,即形成中凸外凹的凹凸角形状; 依照第一横线反折线,将第一小矩形折叠90度,再依照第三横线反折线,将第三横线反折线至第二小矩形部分折叠90度,覆盖住第一小矩形,再依照第四反折线,将第二小矩形折进相邻的第三正方形之内,即部件一的第二小矩形折进部件三的第三正方形之内,部件二的第二小矩形折进部件一的第三正方形之内,部件三的第二小矩形折进部件二的第三正方形之内,即成凹凸角正方体。
【专利摘要】一种凹凸角正方体,涉及一种正方体的制作方法。凹凸角正方体由三个相同部件组合而成;取长宽比例为4∶1的矩形纸,做第一、二斜线反折线等折叠线折叠成部件;将部件一的第一斜线正折线、第一斜线反折线分别与部件二的第二斜线正折线、第二斜线反折线重合,部件一、二的第二横线右端点重合;用同样方法,将部件三置于部件一之上,置于部件二之下,形成中凸外凹的凹凸角形状;将第一小矩形折叠90度,再将第三横线反折线至第二小矩形部分折叠90度,再将第二小矩形折进相邻的第三正方形之内,即成凹凸角正方体。构思新颖,设计巧妙;折叠简单,组合容易;凹凸角造型别致,极具雕塑立体感,凹凸角可大可小,凹凸层次可多可少,再创作空间巨大。
【IPC分类】B31D5/04
【公开号】CN105196618
【申请号】CN201510648204
【发明人】李伯姗
【申请人】李伯姗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