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置于墨盒内用以导流墨水的多孔材料及其导流方法

文档序号:2498597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配置于墨盒内用以导流墨水的多孔材料及其导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墨盒的设计,尤其是指一种装设于墨盒容墨空间内以吸附墨水的多孔材料的导流设计。
背景技术
已知喷墨打印机墨盒的容墨设计,可分为发泡材料、气袋及墨袋三种类型,其中发泡材料的使用有很好的空间适应性,即便是狭小空间也可以应用且容易安装,因此备受业者重视。


图1是已知采用发泡材料的墨盒结构,其包括一壳体1、设于该壳体1上方的盖体2及设于该壳体1下方的一喷墨头3;其中该壳体1内设有一容墨空间4,以供一发泡材料5及墨水容置于其内部,该喷墨头3的内部凸设一凸柱6在容墨空间4内,已知均采用长方体的海绵为发泡材料5,当该发泡材料5由壳体1上方以挤压方式置入容墨空间4内,该发泡材料5底部受到凸柱6的抵制而使其孔隙度提高(如图2所示),使最贴近凸柱6上方的发泡材料5形成有较大毛细力,以引导发泡材料5内墨水往喷墨头3方向移动,以供应墨水用于喷墨头的打印工作;但由于该凸柱6的高度及发泡材料5表面孔隙度有密切的关联,因此对于不同墨盒其凸柱6的设计均需经由不断试验及修改凸柱6尺寸以使喷墨头3形成最佳的毛细力,但该墨盒系利用模具成型,因此每次修改凸柱6则需修改模具,非常费时及费工,故使得设计变动性差,且该设计虽然使凸柱6正上方的发泡材料5的毛细力连续性的向远程降低而产生良好的导流效果,但是相较于偏离凸柱6正上方或侧方的发泡材料5,并未能如凸柱6正上方的发泡材料5一样形成良好的毛细力分布,特别是贴近凸柱6侧方的发泡材料5因凸柱6撑开使孔隙度剧降,从而让毛细力的作用降低,如此,位于凸柱6侧方远程的发泡材料5并无法顺利将墨水导向喷墨头3,使得该侧方远程区域的发泡材料5所含的墨水容易发生残留。
另外以一相同尺寸的矩形海绵设置在一凸柱6凸出及不凸出容墨空间4的墨盒内作残墨量试验,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残墨百分比数据凸柱凸出于容墨空间 凸柱不凸出于容墨空间海绵倍率2.5倍3.0倍2.5倍3.0倍灌墨量(C.C.)38.2141.5 38.46 40.6残墨量(C.C.)10.1210.5320.023.12残墨百分比(%) 26.5 25.4 52.056.9由上列数据可知,该凸柱6凸出于容墨空间4,该墨盒的残墨百分比约为26%,而该凸柱6不凸出于容墨空间4,该墨盒的残墨百分比约为55%,相比较之下,凸柱6凸出容墨空间4的设计可有助于降低残墨量。
综上所述,已知墨盒凸柱6的设计虽可降低残墨量,但其设计变动需涉及到模具的修改,故设计变动性不佳,且在靠近凸柱6侧方的发泡材料5因被凸柱6撑开而使孔隙度剧降,使毛细力阻断,从而造成阻断区域后的墨水残留,因此,对于如何降低残墨量的技术仍有待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墨盒的多孔材料结构设计,通过多孔材料突出的底部的形状设计,使该多孔材料置入容墨空间后,其底面受到墨盒挤压而形成局部孔隙度较大的集墨区,从而形成较大毛细力来引导多孔材料内墨水往底部形成的集墨区方向移动,如此便不会在发泡材料的部分区域产生毛细力阻断的现象,以达到降低残墨量及增加设计与量产变动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墨盒的墨水导流方法,通过多孔材料突出的底部的形状设计,以使该多孔材料置入容墨空间后,其底面受到墨盒挤压而形成局部孔隙度较大的集墨区,以形成较大毛细力来引导多孔材料内墨水往底部形成的集墨区方向移动,如此便不会在发泡材料的部分区域产生毛细力阻断的现象,以达到降低残墨量及增加设计与量产变动性。
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是已知采用发泡材料的墨盒结构爆炸图;图2是已知图1的组合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多孔材料的结构图;图4是本发明多孔材料置于墨盒内的示意图;图5是本创作多孔材料与墨盒的爆炸图;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多孔材料的结构图;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多孔材料的结构图;图8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多孔材料的结构图;图9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多孔材料的结构图;图10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多孔材料的结构图;图11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多孔材料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3、图4及图5所示,本发明的墨盒的多孔材料10,系用以配置于墨盒的容墨空间4内,该多孔材料10包括一本体11,其顶面12系大于底面13,且该底面13抵制于该墨盒的喷墨头3。
如图4及图5所示,该多孔材料10装设于一喷墨头3,其内部凸柱6不凸出容墨空间4的墨盒内,且该底面13抵制于该喷墨头3的凸柱6,且该本体11的高度(A)大于高度(B)以使该底部13抵制于凸柱6时能产生较高的压缩比,该高度(A)为顶面12至底面13的高度,而该本体11的高度(B)高于墨盒高度(C);当多孔材料10以挤压方式置于墨盒的容墨空间4后,再在墨盒的顶端以一盖体2密封该容墨空间4,使该多孔材料10的高度(A)及高度(B)均被压缩为墨盒高度(C),但该多孔材料10的高度(A)大于高度(B),且底面13小于顶面12,故将会在底面13造成较大的孔隙度。
通过上述多孔材料10的结构形状设计,可以使多孔材料10于底面13部分产生较高的孔隙度而形成较大毛细力,以引导多孔材料10内墨水往喷墨头3方向移动,以降低残墨量。与已知通过改变凸柱6凸出容墨空间4的高度来改变多孔材料10的孔隙度相比较的的情况下,本发明可省去修改模具,而仅需改变多孔材料10形状以满足墨盒的设计而达到所需的压缩量,故其量产变动性较好。
由于市面上墨盒的结构均不同,故本发明多孔材料10的本体11的底面13位置可根据喷墨头3的位置而设,且其形状可为任何几何形状,例如喷墨头3设于一侧时,可将多孔材料10的形状设为由矩形体组成阶梯状(如图6、图7所示)或梯形状(如图8所示)等等;当喷墨头3设于中央时,可将多孔材料10的形状设为由矩形体组成阶梯状、(如图9所示)、楔齿型(如图10所示)及呈U字型(如图11所示)。
本发明以图3的多孔材料10结构及图4的凸柱6不凸出容墨空间4的墨盒结构作试验,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多孔材料形状与残墨百分比的关系表海绵倍率 3倍 3倍3.5倍 3.5倍 4倍 4倍高度A(mm) 70 70 65 65 6060高度B(mm) 50 50 50 50 5050灌墨量(C.C.) 29.428.87 29.38 29.34 29.4 29.4残墨量(C.C.) 6.866.43 7.727.618.33 9.51残墨百分比(%)23.322.2 26.325.928.3 32.3由上表可知,以海绵倍率为3倍且高度(A)为70mm及高度(B)为50mm为例,可得到约23%的残墨百分比;以海绵倍率为3.5倍且高度(A)为65mm及高度(B)为50mm为例,可得到约26%的残墨百分比;以海绵倍率为4倍且高度(A)为60mm及高度(B)为50mm为例,可得到约30%的残墨百分比;以同样3倍斥墨海绵而言,该墨盒的残墨百分比约为22-23%,而由已知该凸柱6不凸出于容墨空间4,该墨盒的残墨百分比约为55%,该凸柱6凸出于容墨空间4,该墨盒的残墨百分比约为25.5%,相比较之下,可见改变多孔材料10形状的设计,特别是墨盒的设计,阻断区后方占有墨盒的比例的考虑便可降低,本发明明显可使得毛细力有理想的分布,自底面13有较大的毛细力而逐渐朝远程降低,在聚合墨水的过程中不会产生阻断的区域,可有助于降低残墨量。
另外亦采用上述的多孔材料10及墨盒结构作试验,其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海绵材质PU斥水压缩倍率 4 3.5 4 4高度A(mm) 60605050高度B(mm) 50505050凸柱高度D(mm) 0 0 2.5 1.5灌墨量(C.C.) 26.6 27.73 19.75 22.03残墨量(C.C.) 6.65 6.03 * 8.7残墨百分比(%) 25.0 21.7 漏墨 39.5
由上表可知,海绵材质为PU斥水,该海绵压缩倍率为4倍或3.5倍,本发明的高度(A)为60mm及高度(B)为50mm,得到约23%的残墨百分比;而已知的高度(A)及高度(B)均为50mm,且改变凸柱6凸出容墨空间4的高度(D),当高度(D)为2.5mm时,会造成漏墨现象,而高度(D)为1.5mm时,得到约39.5%的残墨百分比,因此本发明与已知技术相比较之下可达较佳的残墨量。海绵材质PU亲水压缩倍率 4 3.54高度A(mm) 6070 50高度B(mm) 5050 50凸柱高度D(mm) 0 0 3灌墨量(C.C.) 29.11 29.33 *残墨量(C.C.) 8.83 8.47 *残墨百分比(%)30.3 28.9 不供墨由上表可知,海绵材质为PU亲水者以提高吸墨量,该海绵压缩倍率为4倍或3.5倍,本发明的高度(A)为60mm及高度(B)为50mm或高度(A)为70mm及高度(B)为50mm,得到约29%的残墨百分比;而已知的高度(A)及高度(B)均为50mm,且改变凸柱凸出容墨空间的高度(D)为3mm时,会造成不供墨现象。
另外,本发明的多孔材料10结构亦可用于凸柱6凸出容墨空间4的墨盒结构,使该底面13除了因高度增加而提高孔隙度外,另该底面13亦可受到凸柱6的抵制作用而提升压缩比例,因此,不论是凸柱6凸出容墨空间4的墨盒结构或凸柱6不凸出容墨空间4的墨盒结构,均能采用本发明的多孔材料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能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该是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图号说明壳体. . . . . . . . . .1盖体. . . . . . . . . .2喷墨头. . . . . . . . .3容墨空间. . . . . . . .4发泡材料. . . . . . . .5凸柱. . . . . . . . . .6多孔材料. . . . . . . .10本体. . . . . . . . . .11顶面. . . . . . . . . .12底面. . . . . . . . . .13高度. . . . . . . . . . A、B、C、D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墨水导流作用的多孔材料,用以装设于喷墨打印的墨盒的容墨空间内以容置墨水,其特征在于,该多孔材料的本体具有一突出底面,当该多孔材料填入前述墨盒时,该底面受到墨盒挤压而形成局部孔隙度较大的集墨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多孔材料本体的底面位置根据喷墨头位置而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多孔材料的本体由矩形体组成阶梯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多孔材料的本体呈梯形状、U字型或楔齿型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多孔材料的顶面至底面的距离高于墨盒高度。
6.一种含多孔材料的墨盒,该墨盒内装设有一多孔材料以容置墨水,其特征在于,该多孔材料的本体具有一突出的底面,当该多孔材料填入前述墨盒时,其底面受到墨盒挤压而形成局部孔隙度较大的集墨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其中该多孔材料本体的底面位置根据喷墨头的位置而设。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其中该多孔材料本体由矩形体组成阶梯状。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其中该多孔材料本体呈梯形状、U字型或楔齿型。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其中该多孔材料的顶面至底面的距离高于墨盒高度。
11.一种利用多孔材料导流墨盒的墨水的方法,其包含,制备一个本体具有一突出的底面的多孔材料;及将该多孔材料装设于墨盒内以容置墨水,当该多孔材料填入前述墨盒时,其底面受到墨盒挤压而形成局部孔隙度较大的集墨区,使毛细力的分布,于底面有较大的毛细力而逐渐朝远程降低,而令该墨盒中所含的墨水因毛细力分布作用朝向该集墨区汇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利用多孔材料导流墨盒的墨水的方法,其中该多孔材料的本体的底面位置根据喷墨头的位置而设。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利用多孔材料导流墨盒的墨水的方法,其中该多孔材料的本体由矩形体组成阶梯状。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利用多孔材料导流墨盒的墨水的方法,其中该多孔材料的本体呈梯形状、U字型或楔齿型。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利用多孔材料导流墨盒的墨水的方法,其中该多孔材料的顶面至底面的距离高于墨盒高度。
全文摘要
一种配置于墨盒内用以导流墨水的多孔材料及其导流方法,该设计提供一个用以配置于墨盒容墨空间内的多孔材料,该多孔材料包括一本体,该本体的顶面大于底面,且该底面位置可根据汇集墨水的位置而设置并抵制在该墨盒上,通过多孔材料的形状设计,使该多孔材料置入容墨空间后底面受到墨盒挤压而形成局部孔隙度较大的集墨区,该集墨区具有较大的毛细力以引导墨水往集墨区方向移动,利用该集墨区汇集墨水以供应喷墨头打印,这样可导流墨水并降低残墨量的效益。
文档编号B41J2/175GK1472075SQ021283
公开日2004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31日
发明者周景瑜, 曾英蘭 申请人:飞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