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1851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墨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墨盒。
背景技术
墨盒存储提供给喷墨记录装置(喷墨打印机)的墨水。墨盒设有存储 墨水的墨水存储腔室和从该墨水存储腔室将墨水提供给喷墨打印机的 供墨口。该供墨口还可以用作抽墨管的插入口。在墨盒没有安装在喷 墨打印机上时,通过阀关闭供墨口,从而墨水不会从墨盒泄漏出。通过将墨盒朝着喷墨打印机按压来将墨盒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上。 在喷墨打印机中,中空抽墨管伸出地布置。在将墨盒安装在喷墨打印 机上时,抽墨管接合用来关闭墨盒的供墨口的闽,并且供墨口打开。 通过打开供墨口,允许墨水存储腔室和抽墨管彼此连通,并且通过抽 墨管将墨水提供给喷墨打印机。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5-22198披露了一种墨盒,它包括具有由螺 旋弹簧推压进关闭位置的阀的供墨口。在将墨盒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上 时供墨口打开,并且抽墨管通过克服螺旋弹簧的推压力作用而将阀打 开。在通过抽墨针打开阀时,供墨口能够通过抽墨针将墨水提供给喷 墨打印机。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5-103866披露了包括没有采用螺旋弹簧的 阀元件的墨盒。该阀元件构成为由于抽墨管插入而稍微变形。该稍微 变形将供墨口打开并且允许供墨。如上所述,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5-22198所披露的墨盒中,使 用了金属螺旋弹簧。因此,如果要正确地处置用完的墨盒,必须将墨 盒拆开,从而能够分别地处置可燃构件和不可燃构件。这种要求增加 了处置的复杂性。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5-103866中所披露的墨盒没有包括金属 部件,因此不需复杂的处置过程。但是,如上所述,所披露的墨盒的 阀构件只是通过阀构件的稍微变形而打开。因此,如果在模制的阀构 件中存在任何不规则部位,则墨盒在没有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中时可能 泄漏,并且/或者在将墨盒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上时阔构件可能不打开, 从而阻止将墨水提供给喷墨打印机。发明内容本发明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解决了现有墨盒所存在的上述问 题。本发明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墨盒,该墨盒 具有能够可靠地打开和关闭的供墨通道,并且该墨盒能够在无需复杂 处置过程的情况下进行处置。在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墨盒包括包围墨水腔室的墨盒壳体;从墨水腔室延伸至墨盒外部的通道;设置在该通道中的阀构件,该阀 构件具有允许在墨水腔室和墨盒外部之间沿着该通道连通的第一状态和阻止在墨水腔室和墨盒外部之间沿着该通道连通的第二状态;以及 在该通道中设置于阀构件的墨水腔室侧上的推压构件,该推压构件能 够将阀构件沿着该通道朝着墨盒外部推压。在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 推压构件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或橡胶材料形成;并且在阀构件处于第一 状态下时,推压构件沿着该通道的方向压縮。在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墨盒包括包围墨水腔室的墨盒壳体;从墨水腔室延伸至墨盒外部的通道;设置在该通道中的阀构件,该阀 构件具有允许在墨水腔室和墨盒外部之间沿着该通道连通的第一状态和阻止在墨水腔室和墨盒外部之间沿着该通道连通的第二状态;以及
在该通道中设置于阀构件的墨水腔室侧上的推压构件,该推压构件能 够将阀构件沿着该通道朝着墨盒外部推压。在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 推压构件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或橡胶材料形成;并且整个所述推压构件在所述通道上设置于阀构件的墨水腔室侧上。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以下详细说明中描述了或者显而易见 本发明各个方面的这些和其它可选特征和可能优点。


下面将参照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 明,其中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透视图; 图2(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壳体的前视图; 图2(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框架的前视图; 图2(C)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盖帽的前视图;图3(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壳体的前视图/后视图;图3(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壳体的左侧视图/右侧视图;图3(C)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壳体的顶视图;图3(d)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壳体的底视图;图4为在图3(d)中所示的壳体的剖视图;图5(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盖帽的前视图/后视图;图5(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盖帽的左侧视图/右侧视图;图5(C)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盖帽的顶视图;图5(d)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盖帽的底视图;图6(a)为在图5(c)中所示的盖帽的剖视图;图6(b)为在图5(C)中所示的盖帽的剖视图;图7(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框架的前视图;图7(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框架的后视图;图8(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框架的左侧视图;图8(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框架的右侧视图8(C)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框架的顶视图; 图8(d)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框架的底视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框架的前视图,着重显示出框 架的肋条;图IO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拆开的框架的前视图;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拆开的供墨阀机构的前视图;图12(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接头构件的侧视图;图12(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接头构件的顶视图;图12(c)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接头构件的底视图;图12(d)为在图12(b)中所示的接头构件的剖视图;图13(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阀构件的前视图/后视图;图13(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阀构件的左侧视图/右侧视图;图13(c)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阀构件的顶视图;图13(d)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阀构件的底视图;图13(e)为在图13(c)中所示的阀构件的剖视图;图14(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第一弹簧构件的侧视图;图14(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第一弹簧构件的顶视图;图14(c)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第一弹簧构件的底视图;图14(d)为在图14(b)中所示的第一弹簧构件的剖视图;图15(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滑块构件的前视图/后视图;图15(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滑块构件的左侧视图/右侧视图;图15(c)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滑块构件的顶视图; 图15(d)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滑块构件的底视图; 图15(e)为在图15(c)中所示的滑块构件的剖视图; 图16(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支撑构件的侧视图; 图16(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支撑构件的顶视图; 图16(c)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支撑构件的底视图; 图16(d)为在图16(b)中所示的支撑构件的剖视图17(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止回阀的侧视图;图17(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止回阀的顶视图/底视图; 图17(C)为在图17(b)中所示的止回阀的剖视图;图18(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盖子构件的侧视图;图18(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盖子构件的顶视图; 图18(C)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盖子构件的底视图; 图18(d)为在图18(b)中所示的盖子构件的剖视图; 图19为在图2中所示的墨盒的剖视图;图20(a)-20(b)为顺序剖视图,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 框架的制造;图21为图20(c)中示出的剖视图在由箭头C着重指出的部位处的 放大图;图22(a)-22(c)为顺序前视图,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 框架的制造;图23(a)-23(c)为顺序前视图,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制造;图24(a)和24(b)为顺序剖视图,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 的壳体和盖帽的焊接;图25(a)-25(c)为顺序剖视图,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 注墨塞的安装;图26(a)和26(b)为顺序剖视图,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 在喷墨打印机中的安装;图27(a)-27(c)为顺序剖视图,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 阀机构的操作;图28(a)和28(b)为顺序剖视图,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 的接头构件在插入抽墨管时的操作;图29为曲线图,显示出在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安装在喷墨 打印机上时的触感;图30为曲线图,显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中在框架倾斜 面的结构和剩余墨水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框架倾斜面的结构和存储容
量之间的关系;图31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剖视图;图32(a)和32(b)为顺序剖视图,显示出供墨管插入到根据本发明 的示例性墨盒的供墨部分的一部分中;图33(a)和33(b)为顺序剖视图,显示出供墨管插入到根据本发明 的示例性墨盒的供墨部分的一部分中;图34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供墨部分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35(a)和35(b)为顺序剖视图,显示出供墨管插入到根据本发明 的示例性墨盒的供墨部分的一部分中;图36(a)和36(b)为顺序剖视图,显示出供墨管插入到根据本发明 的示例性墨盒的供墨部分的一部分中;图37(a)和37(b)为顺序剖视图,显示出供墨管插入到根据本发明 的示例性墨盒的供墨部分的一部分中;图38(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阀构件的侧视图;图38(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阀构件的顶视图;图38(c)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阀构件的底视图;图38(d)为在图38(b)中所示的阀构件的剖视图;图39(a)和39(b)为顺序剖视图,显示出供墨管插入到根据本发明 的示例性墨盒的供墨部分的一部分中;图40(a)和40(b)为顺序剖视图,显示出供墨管插入到根据本发明 的示例性墨盒的供墨部分的一部分中;图41(a)和41(b)为顺序剖视图,显示出供墨管插入到根据本发明 的示例性墨盒的供墨部分的一部分中;图42(a)和42(b)为顺序剖视图,显示出供墨管插入到根据本发明 的示例性墨盒的供墨部分的一部分中;图43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4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5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剖视图;图46(a)-46(b)为顺序侧视图,显示出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 安装在喷墨打印机的安装部分上;
图47(a)和47(b)为顺序剖视图,显示出对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 盒的排空状态的检测;图48(a)和48(b)为顺序剖视图,显示出对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 盒的排空状态的检测;图49(a)和49(b)为顺序剖视图,显示出对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 盒的排空状态的检测;图50(a)和50(b)为顺序剖视图,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 的壳体和盖帽的焊接;图51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剖视图;图52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供墨部分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53(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滑块构件的顶视图;图53(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支撑构件的顶视图;图53(c)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片状构件的顶视图;图54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接头构件的剖视图;图55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阀机构的剖视图;图56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透视图;图57为处于拆开状态的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透视图;图58(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盖帽的顶视图;图58(b)为在图58(a)中所示的盖帽的剖视图;图59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拆开的框架的前视图;图60(a)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拆开的供墨阀机构的前视图/后视图;图60(b)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拆开的供墨阀机构的前视图/后视图;图61(a)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供墨阀套的前视图/后视图;图61(b)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供墨阀套的左侧视图/右侧视图;图61(c)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供墨阀套的顶视图;图61(d)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供墨阀套的底视图;图61(e)为在图61(c)中所示的供墨阀套的剖视图;图62(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接头构件的侧视图; 图62(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接头构件的顶视图; 图62(C)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接头构件的底视图; 图62(d)为在图62(b)中所示的接头构件的剖视图;图63(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阀构件的前视图/后视图; 图63(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阀构件的左侧视图/右侧视图;图63(c)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阀构件的顶视图;图63(d)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阀构件的底视图;图63(e)为在图63(c)中所示的阀构件的剖视图;图64(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第一弹簧构件的侧视图;图64(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第一弹簧构件的顶视图;图64(c)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第一弹簧构件的底视图;图64(d)为在图64(b)中所示的第一弹簧构件的剖视图;图65(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滑块构件的前视图/后视图;图65(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滑块构件的左侧视图/右侧视图;图65(c)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滑块构件的顶视图;图65(d)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滑块构件的底视图;图65(e)为在图65(c)中所示的滑块构件的剖视图;图66(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支撑构件的侧视图;图66(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支撑构件的顶视图;图66(c)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支撑构件的底视图;图66(d)为在图66(b)中所示的支撑构件的剖视图;图67(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止回阀的侧视图;图67(b)为在图67(a)中所示的止回阔的顶视图;图67(c)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止回阀的底视图;图6 7 (d)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止回阀的剖视图;图68(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盖子构件的侧视图;图68(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盖子构件的顶视图;图68(c)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盖子构件的底视图68(d)为在图68(b)中所示的盖子构件的剖视图;图69(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进气阀套的前视图/后视图; 图69(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进气阀套的左侧视图/右侧视图;图69(c)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进气阀套的顶视图;图69(d)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进气阀套的底视图;图69(e)为在图69(c)中所示的进气闽套的剖视图;图70(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接头构件的侧视图;图70(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接头构件的顶视图;图70(C)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接头构件的底视图;图70(d)为在图70(b)中所示的接头构件的剖视图;图71(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阀构件/促动器的前视图/后视图;图71(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阀构件/促动器的底视图;图72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框架的局部剖视图;图73(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框架在施加薄膜之前的右 侧视图;图73(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框架在施加薄膜之前的前视图;图74(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框架在供墨阀机构和进气 阀机构的安装之前的前视图;图74(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框架在向框架加入墨水之 前的前视图;图74(c)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框架在向框架加入墨水之 后的前视图;图75(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框架和一部分壳体在装配 之前的透视图;图75(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前视图;图76(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盖帽和壳体在装配之前的 透视图76(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在包装期间的透视图;图77(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和示例性喷墨打印机在墨盒安装之前的剖视图;图77(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和示例性喷墨打印机在墨盒安装期间的剖视图;图77(c)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和示例性喷墨打印机在墨盒安装之后的剖视图;图78(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和示例性喷墨打印机在墨盒拆卸之前的剖视图;图78(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和示例性喷墨打印机在墨盒拆卸期间的剖视图;图78(c)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和示例性喷墨打印机在墨盒拆卸之后的剖视图;图79(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框架的前视图;图79(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框架的后视图;图80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框架的局部剖视图;图81(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墨水分送部分的后视图;图81(b)为在图81(a)中所示的墨水分送部分的剖视图;图81(c)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墨水分送部分的后视图;图81(d)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墨水分送部分的后视图; 图S2(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进气部分的透视图; 图82(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进气部分的后视图;图82(c)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进气部分的前视图;图83(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墨水填充部分的后视图;图83(b)为在图83(a)中所示的墨水填充部分的剖视图;图84(a)为填充有墨水的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框架的前视图;图84(b)为墨水用完的根据的本发明示例性墨盒的框架的前视图; 图85(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墨水检测凸起的前视图; 图85(b)为在图85(a)中所示的墨水检测凸起的剖视图; 图85(c)为在图85(a)中所示的墨水检测凸起的剖视图;图86(a)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检测器的侧视图;并且图86(b)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的检测器的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墨盒1的透视图。图2为 分成多个部件的墨盒1的前视图。图2(a)为壳体200的前视图,图2(b) 为框架IOO的前视图,并且图2(c)为盖帽300的前视图。如图1所示,墨盒1设有壳体200,它为大致覆盖框架IOO(参 见图2)的外壳本体;框架100,它能够存储墨水;以及盖帽300,它为 焊接在壳体200上的盖,并且框架100安装到盖帽300上。壳体200 和盖帽300形成墨盒1的外壳。如图2(a)所示,壳体200从前面(与图2(a)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看形 成为大致方形形状。壳体200在壳体孔口部分210(参见图2(a)的下顶ij、 图3(d))处开口。与壳体孔口部分210相对的表面(图2(a)的上侧)为壳体 顶壁220,并且在壳体顶壁220和壳体孔口部分210之间布置有壳体侧 壁230。壳体侧壁230包括两对侧壁,每对侧壁包括两个形状大致相同 且彼此相对的侧壁。这两对侧壁形成壳体侧壁230的四个表面。在示 例性实施方案中,形成壳体侧壁230的其中两个侧壁的表面积大于其 它侧壁(沿着与图2(a)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彼此对置的侧壁)。在具有较大 表面积的侧壁中的一个或两个侧壁上可以形成有壳体弯曲部分240。壳 体弯曲部分240可以朝着壳体200的外侧(沿着与图2(a)的纸面垂直的 方向)弯曲。该壳体弯曲部分240形成存储处于填充有墨水的状态的框 架100的空间,并且还用来提高壳体200的强度。如图2(b)所示,框架IOO为墨水存储体,并且设有框架主体部 分IIO,它形成框架100的主体;墨水存储部分120,它形成在框架主 体部分110的中央,并且包括用于存储墨水的腔室;大致圆柱形的注 墨部分130,墨水通过它注入(填充)到墨水存储部分中;大致圆柱形的 供墨部分140,通过它将墨水存储部分120中的墨水提供给喷墨打印机 1710(参见图26);以及框架限制部分150,它与供墨部分140大致平行 地伸出,并且在将框架100安装在盖帽300上时限制框架100沿着(与 图2(b)的纸面垂直的)前后方向的运动。图2(b)显示出处于还没有形成 用于存储墨水的空间的状态下的框架100。如下面所述一样,可以将薄 膜1430(参见图19)焊接在框架主体部分IIO上以形成成为在薄膜1430 和墨水存储部分120之间的墨水存储腔室的空间。下面将给出框架100 的各种结构的详细说明。如图2(c)所示,盖帽300设有盖帽底壁310,它形成墨盒l的底 面;盖帽侧壁320.它从盖帽底壁310的外缘延伸出;以及盖帽通孔 330(参见图5(d)),它形成在与框架IOO的供墨部分140对应的位置处。 在盖帽侧壁320上,在与壳体200的壳体弯曲部分240对应的部位处, 形成有沿着盖帽300的向外方向弯曲的盖帽弯曲部分340。另外,如图 1所示,盖帽300焊接在壳体200上,从而盖帽侧壁320包围着壳体 200的壳体侧壁230的一部分(壳体孔口部分210侧的端部)。参照图3和4对壳体200进行说明。图3显示出壳体的六面视图。 图3(a)为壳体200的前视图/后视图,图3(b)为壳体200的左侧视图/右 侧视图,图3(c)为壳体200的顶视图,并且图3(d)为壳体200的底视图。 图4为在图3(d)中所示的壳体200的剖视图。图3(a)与图2(a)相同,因 此将省略图3(a)的详细说明。如图3(b)所示,壳体200构造成使得壳体200的水平宽度(图3(b) 的水平方向的宽度)从壳体顶壁220至壳体孔口部分210变大。另一方 面,壳体弯曲部分240的水平宽度大致恒定。另外,在壳体侧壁230 的竖直方向(图3(b)的竖直方向)上,壳体弯曲部分240形成为使得壳体 侧壁230的上端部(图3(b)的上侧的端部)形成为与壳体孔口部分210间 隔预定距离。其中没有形成壳体弯曲部分240的壳体侧壁230的上端 部为壳体把手部分250,并且在将墨盒1安装在喷墨打印机1710(参见图26)上时可以用作把手。如图3(c)所示,壳体把手部分250形成为向壳体200的内侧(图3(c) 的竖直方向)弯曲。该弯曲为壳体把手部分250提供允许壳体200很容 易由用户抓握的形状。另外,在将壳体200压入到喷墨打印机1710(参 见图26)的安装部分中时,通过抓握壳体把手部分250,用户的手将接 触壳体弯曲部分240,因此防止壳体200从用户手中滑落。因此,与具 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壳体相比,改善了将墨盒1安装在喷墨打印机1710 上的方便性。如图3(d)所示,在壳体顶壁220中按照朝着壳体孔口部分210伸 入到壳体200中的方式形成有壳体突起构件260。如图4所示,该壳体 突起构件260在壳体200中伸出与壳体把手部分250的高度大致对应 的距离。在将框架100存放在壳体200内时,壳体突起构件260挤压 框架100的注墨部分130的一部分,从而框架100不会由于振动等滑 动。下面给出详细说明。如图4所示,壳体200的壳体孔口部分210设有沿着壳体200的 外方向设置的第一孔口端面211和离开第一孔口端面211设置在壳体 200内侧的第二孔口端面212。如在图4的放大插图中所示,第一和第 二孔口端面211和212形成为阶梯结构,从而壳体孔口部分210的端 面的一部分凹入。在将壳体200安装在盖帽300上时,盖帽300的盖 帽突起构件350(参见图6)接触在第一和第二孔口端面211和212之间 的阶梯。因此,盖帽突起构件350设置在壳体200的内侧,因此能够 防止壳体200和盖帽300相对于彼此偏移。参照图5和6对盖帽300进行说明。图5显示出盖帽300的六面 视图。图5(a)为盖帽300的前视图/后视图,图5(b)为盖帽300的左侧 视图/右侧视图,图5(c)为显示出盖帽300的内表面的顶视图,并且图 5(d)为盖帽300的底视图。图6显示出盖帽300的剖视图。图6(a)为在 图5(c)中所示的盖帽300的剖视图,并且图6(b)为在图5(c)中所示的盖 帽300的剖视图。在图6(a)和6(b)中的虚线为假想线,显示出在安装在 盖帽300上时框架100和壳体200的位置。图5(a)与图2(c)相同,因此 图5(a)的详细说明省略。如图5(b)所示,在盖帽300中,盖帽弯曲部分340形成为在侧面 视图中(沿与图5(b)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垂直对称。另外,盖帽侧壁320 相对于盖帽底壁310沿着大致垂直方向(图5(b)的竖直方向)形成。如图5(c)所示,盖帽突起构件350在盖帽300内形成在盖帽侧壁 320的内侧离盖帽侧壁320预定距离的位置处。如图6(a)所示,盖帽突 起构件350形成为沿着盖帽侧壁320的垂直方向(图6(a)的竖直方向)非 常短。在将壳体200安装在盖帽300上时,该盖帽突起构件350接触 由壳体孔口部分210的相应第一和第二孔口端面211和212形成的阶 梯。如图5(c)所示,在盖帽300内的盖帽突起构件350内恻,框架100 的供墨部分140接触大致圆柱形的盖帽接头部分360(图5(c)的左侧), 并且在盖帽300与壳体200及框架100装配在一起时, 一对盖帽限制 构件370(图5(c)的右侧)通过接触框架100的框架限制部分150来限制 框架100的运动。从与图5(c)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看,盖帽接头部分360形成为大致 圆形形状。如图6(a)所示,盖帽接头部分360形成为延伸至与盖帽侧壁 320大致相同高度的圆柱形形状。盖帽接头部分360包括一对盖帽导槽 361,其中可松动地插入供墨部分140的一对框架松散插入构件141(参 见图7)。盖帽导槽361从盖帽接头部分360的上端面(图6(a)的上侧的 端面)朝着盖帽底壁310(图6(a)的下方向)形成。那对盖帽导槽361关于 盖帽接头部分360的轴线A(参见图5(c)和6(a))对称地布置,并且那对
盖帽导槽361沿着轴线A方向的深度大约为盖帽接头部分360沿着轴 线A方向的高度的一半。如图6(a)所示,在盖帽接头部分360中,形成有一对盖帽接头孔 362,在盖帽300与壳体200及框架IOO装配在一起时,这对盖帽接头 孔362接触供墨部分140的一对框架接头构件142(参见图7)。那对盖 帽接头孔362关于盖帽接头部分360的轴线A对称地布置,并且布置 成与连接着那对盖帽导槽361的直线大致垂直。那对盖帽接头孔362 沿着轴线A方向的位置与那对盖帽导槽361的下端部的位置大致一致。那对盖帽限制构件370包括一对平板状构件,并且从盖帽底壁310 的内侧伸出。在那对盖帽限制构件370之间的距离与盖帽接头部分360 的直径大致相当。另外,如图6(b)所示,那对盖帽限制构件370沿着轴 线A方向的高度大约为盖帽侧壁320的高度的一半。如果那对盖帽限 制构件370的高度太低,则不能阻止框架100的运动。相反,如果那 对盖帽限制构件370的高度太高,则盖帽限制构件370妨碍将框架100 安装在盖帽300上。将那对盖帽限制构件370形成至大约为盖帽侧壁 320沿着轴线A方向的高度的一半的高度,这限制了框架IOO的运动, 并且允许有效安装框架100。另外,在将框架IOO安装在盖帽300上时,那对盖帽限制构件370 限制框架100绕着盖帽接头部分360的旋转运动。在盖帽限制构件370 和盖帽接头部分360之间的距离越大,就越能够精确地防止这种旋转 运动。在图5(c)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盖帽接头部分360和那对 盖帽限制构件370形成在盖帽300的两侧(远离中央向侧面的位置)上, 因此能够精确限制框架100的运动。另外,通过(沿着图5(c)的水平方 向)增大在盖帽接头部分360和那对盖帽限制构件370之间的距离,能 够还要更精确地限制框架100的运动。在这种布置中,在框架100的 供墨部分140和框架限制部分150之间的距离也会增大。
如上所述,在安装盖帽300和框架100时,供墨部分140由盖帽 接头部分360的那对盖帽导槽361引导。同时,通过那对盖帽限制构 件370限制运动,因此很容易进行盖帽300相对于框架100的定位。 另外,供墨部分140的那对框架接头构件142接触盖帽接头部分360 的那对盖帽接头孔362,因此连接框架100和盖帽300;因此能够在不 用焊接框架100和盖帽300的简化过程中安装框架100和盖帽300。如图5(d)所示,在盖帽300的盖帽底壁310中,盖帽通孔330形 成在与盖帽接头部分360对应的位置中。盖帽通孔330的中心设置在 盖帽接头部分360的轴线A上。盖帽通孔330为在将墨盒1安装在喷 墨打印机1710(参见图26)上时让布置在喷墨打印机1710侧上的抽墨管 1720(参见图26)插入的孔。另夕卜,如图6(a)所示,盖帽通孔330形成为 锥形形状,其中直径从盖帽底壁310的外侧向盖帽300的内侧逐渐变 小。因此,在将抽墨管1720插入到盖帽通孔330中时,由盖帽通孔330 的锥形倾斜面引导抽墨管1720,因此能够平稳地安装墨盒1。参照图7-9对框架100进行说明。图7显示出框架100的视图。 图7(a)为框架IOO的前视图,并且图7(b)为框架100的后视图。图8显 示出框架100的视图。图8(a)为框架100的左侧视图,图8(b)为框架 IOO的右侧视图,图8(c)为框架100的顶视图,并且图8(d)为框架100 的底视图。图9为其中着重显示出框架100的肋条的视图。在下面的 说明中,图7(a)的右/左方向为框架IOO(或框架主体部分IIO)的水平方 向,并且图7(a)的上/下方向为框架IOO(或框架主体部分IIO)的竖直方 向。如图7(a)所示,在形成墨水存储部分120的框架100的框架主体 部分110中形成有通孔。如图7(a)和7(b)所示,墨水存储部分120在框 架主体部分110的每一侧上具有孔口 125。这些孔口 125分别与框架边 缘部分112连接。在框架边缘部分112上形成有大致圆形的框架突起构 件lll,这些框架突起构件lll在与孔口 125稍微分开但是与之靠近的
位置处朝着前侧(沿着与图7(a)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的前侧)突出从而包围 孔口 125。框架突起构件111为能够将薄膜1430(参见图19)焊接在框架 主体部分110上的焊接部位(环形带区域)。另外,如图7(a)所示,在墨水存储部分120中形成有与注墨部分 130连接的注墨孔121和与供墨部分140连接的供墨孔122。另外,对 于墨水存储部分120而言,在墨水存储部分120沿着宽度方向(与图7(a) 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中形成有连接着前侧和后侧的大致 圆形的框架通孔123。另外,墨水存储部分120在框架主体部分IIO的 前侧和后侧上分别设有一对从孔口 125朝着框架通孔123倾斜的框架 倾斜面124。墨水存储部分120的周壁由那对框架倾斜面124形成。另 外,注墨孔121形成在框架倾斜面124中,因此从注墨孔121注入到 墨水存储部分120中的墨水能够沿着框架倾斜面124注入;因此能够 防止注入到墨水存储部分120中的墨水起泡。这里说明供墨部分140。如图7(a)所示,在供墨部分140中,在与 供墨部分140的外周相对的位置(图7(a)的右边和左边)中,松散插入到 盖帽接头部分360的那对盖帽导槽361(参见图6(a))中的那对框架松散 插入构件141形成为从供墨部分140的外周沿着直径方向向外伸出。 另外,在供墨部分140的外周上,形成有那对框架接头构件142,它们 接触盖帽接头部分360的那对盖帽接头孔362(参见图6(a))。这对框架 接头构件142设置在与连接着那对框架松散插入构件141的直线大致 垂直的直线上。如图8(a)和8(b)所示,对于那对框架接头构件142而言, 顶部设有沿着水平方向(图8(a)的右/左方向)伸出的水平表面和在框架 接头构件142的底部处从水平表面的外缘朝着供墨部分140的外周壁 倾斜的倾斜面。通过那对框架接头构件142的倾斜面来平滑地进行将 框架接头构件142插入到盖帽接头部分360中,并且框架100和盖帽 300通过那对框架接头构件142的顶部的水平表面连接(锁住)。如图7(b)所示,对于在后视图(从与图7(b)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看) 中的框架100而言,框架突起构件111、框架通孔123和框架倾斜面124 以与在前视图(从与图7(a)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看)中的框架100相同的位 置和形状形成。供墨孔122显示出处于相对于图7(a)左右对称的位置 中。另外,供墨孔122形成在框架倾斜面124的框架通孔123侧上的 顶端部处,因此能够有效地消耗存储在墨水存储部分120中的墨水。 如果供墨孔形成在远离顶端部的框架倾斜面124中,则在位于墨水存 储部分120中的墨水消耗之前,薄膜1430将附着在框架倾斜面124上, 因此关闭供墨孔。但是,由于供墨孔122形成在框架倾斜面124的顶 端部处,所以供墨孔122直到在墨水存储部分120中的墨水被消耗才 被薄膜1430关闭(参见图19)。另外,框架100的前表面视图和后表面视图由于与注墨部分130 连接的注墨孔121的位置而不同。如在图7(b)中的框架100的后视图中 所示,注墨孔121没有出现在墨水存储部分120中。也就是说,注墨 孔121只是形成在框架100的一侧(图7(a)的前视图侧)上,因此墨水从 一个位置注入。如图7(a)和7(b)所示,框架主体部分110形成为如从与纸面垂直 的方向看到的大致方形形状,并且在角部处形成有四个框架边缘部分 112。如图7(a)和7(b)所示,在框架100的前侧和后侧上,框架边缘部 分112接触墨水存储部分120的那两个孔口 125,并且布置成一对凸缘, 这对凸缘延伸至包围着这些孔口 125的框架突起构件111的外侧。各个 框架边缘部分112按照如图8(c)和(d)所示夹着注墨部分130和供墨部 分140的方式形成为板状。另外,如图8(c)和(d)所示,框架突起构件 111分别形成在那对框架边缘部分112上。在将薄膜1430焊接在框架 突起构件111上时, 一对框架边缘部分112变为薄膜1430的接收表面。 另外, 一对框架限制部分150布置成与框架边缘部分112连接。框架 边缘部分112形成为薄板形状,并且在前、后框架边缘部分112之间形 成有一空间,从而使得这些框架边缘部分112较弱。为了维持框架边 缘部分112的强度,形成有框架肋条构件410、 420、 430、 440、 450、
460、 470、 480和490。下面对框架肋条构件410-490进行说明。如图8(c)所示,框架肋条构件410、 420、 430和440(第一加强肋 条)形成在一对框架边缘部分112之间,以便通过连接那对框架边缘部 分112来维持框架边缘部分112的强度。如图9所示,框架肋条构件 410布置在沿着框架主体部分110的水平方向的一端附近。如图8(c)所 示,框架肋条构件410形成为平板状。如图8(a)所示,在框架100的竖 直方向(图8(a)的竖直方向)上,框架肋条构件410形成为从框架主体部 分IIO的上端附近延伸至在框架主体部分IIO上的中间位置。框架肋条构件420包括形成为大致圆柱形形状的肋条圆柱形部分 421以及从肋条圆柱形部分421朝着框架边缘部分112伸出的一对肋条 突起部分422。如图9所示,框架肋条构件420形成为从框架主体部分 110的上端侧的外边缘沿着竖直方向(图9的上/下方向)延伸至墨水存储 部分120附近。在框架主体部分110的水平方向(图9的右/左方向)上, 框架肋条构件420从框架肋条构件410朝中心地形成在框架主体部分 110上。因为框架边缘部分112的高度在形成有框架肋条构件420的部 位处较小,所以框架肋条构件420的高度也较小。按照与框架肋条构件410相同的方式,在框架主体部分110沿着 水平方向的中央处,框架肋条构件430从框架主体部分110的上端侧 的外边缘沿着垂直方向延伸地形成为平板状。如图9所示,按照与确 定框架肋条构件420的长度相同的方式来确定框架肋条构件430的长 度。如图9所示,框架肋条构件440沿着水平方向布置在框架主体部 分110的与设有框架肋条构件410的端部相对的端部附近。按照与框 架肋条构件420相同的方式,框架肋条构件440包括大致圆柱形的肋 条圆柱形部分441和从肋条圆柱形部分441朝着框架边缘部分112伸 出的一对肋条突起部分442。如图8(b)所示,框架肋条构件440形成为 从框架主体部分100的上端附近延伸至框架100的沿着垂直方向(图8(b) 的竖直方向)的中间位置。另外,如图8(c)所示,在框架主体部分110的水平方向上,注墨 部分130在框架肋条构件430和框架肋条构件440之间垂直延伸。注 墨部分130还用作框架肋条构件,因为注墨部分130的外周表面的一 部分与那对框架边缘部分112连接。如图S(d)所示,在框架边缘部分112之间,形成有框架肋条构件 450、 460、 470和480(第一加强肋条),它们维持了框架边缘部分112 的强度。框架肋条构件450包括形成为大致圆柱形形状的肋条圆柱形 部分451和从肋条圆柱形部分451朝着框架边缘部分112伸出的一对 肋条突起构件452。如图9所示,框架肋条构件450形成在框架主体部 分IIO的水平方向的一端附近。如图8(a)所示,框架肋条构件450形成 为沿着垂直方向(图8(a)的竖直方向)从框架主体部分110的下端附近延 伸至框架100的中间位置。按照与框架肋条构件450相同的方式,框架肋条构件460包括大 致圆柱形的肋条圆柱形部分461和从肋条圆柱形部分461朝着框架边 缘部分112伸出的一对肋条突起部分462。如图9所示,框架肋条构件 460形成为从框架主体部分110的下端侧的外缘沿着垂直方向延伸至墨 水存储部分120附近。在框架主体部分110的水平方向上,框架肋条 构件460形成在框架主体部分110的中央处。因为框架边缘部分112 的高度在形成有框架肋条构件460的部位处较小,所以该框架肋条构 件460的高度也较小。框架肋条构件470形成为沿着垂直方向延伸的平板形状。如图9 所示,框架肋条构件470的长度比框架肋条构件450的长度短并且比 框架肋条构件460的长度稍长。框架肋条构件480按照与框架肋条构 件470相同的方式形成为平板形状。如图9所示,框架肋条构件480
沿着框架主体部分110的水平方向布置在框架主体部分110的与形成有框架肋条构件450的端部相对的端部附近。如图8(b)所示,框架肋条构 件480形成为从框架主体部分110的下端附近延伸至框架100的沿着 垂直方向(图8(b)的竖直方向)的中间位置。另外,如图8(d)和图9所示,在框架主体部分110的水平方向上, 圆柱形供墨部分140在框架肋条构件450和460之间垂直延伸。该供 墨部分140用作框架肋条构件,因为其外周表面的一部分接触那对框 架边缘部分112。另外,如图8(a)和(b)所示,在框架主体部分110沿着竖直方向的 中间位置中,那对框架肋条构件490(第二加强肋条)形成为使得框架肋 条构件410和450以及框架肋条构件440和480分别相互连接。如图9 所示,在相同的直线上,那对框架肋条构件4卯形成为从墨水存储部 分120沿着与框架肋条构件410-480垂直的方向延伸至框架主体部分 110的侧端外缘(框架主体部分110的沿着水平方向的端部)。另外,如图7和图8(d)所示,框架限制部分150形成为分别从那 对框架边缘部分112伸出,并且框架限制部分150相互平行地布置。 在那对框架限制部分150之间的间隔与出现在形成于盖帽300中的那 对盖帽限制构件370之间的间隔一致。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框架主体部分110由树脂材料形成,并且 使用金属模具进行模制。例如,通过使用框架肋条构件490作为边界, 制备出与框架肋条构件410-440侧和框架肋条构件450-480侧对应的两 个不同的金属模具。在这两个金属模具相互连接的状态下,将液态(或 半液态)树脂注入到金属型中,并通过使树脂冷却来模制出框架主体部 分110。因此,在两个金属模具相互连接的状态下注入到形成在这两个 金属模具之间的间隙中的树脂形成那对框架肋条构件490。在使树脂材 料硬化之后,通过使金属模具沿着使两个金属模具彼此分开的方向即沿着竖直方向(图8(b)的竖直方向)运动,从而从金属模具取下模制好的框架主体部分110,并且框架肋条构件410-480、注墨部分130和供墨 部分140形成为沿着竖直方向延伸。因此,能够在不妨碍金属模具沿 着竖直方向的运动的情况下很容易取下框架主体部分110。因此,只有那对框架肋条构件4卯形成为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并 且其它框架肋条构件410-480、注墨部分130和供墨部分140布置成沿 着竖直方向延伸。因此,虽然设有用来加强那对框架边缘部分112的 许多构件,但是框架主体部分110能够在由两个金属模具形成的简化 金属型结构中模制出。因此能够实现框架边缘部分112的加强和金属 模具的成本降低。另外,肋条圆柱形部分421、 441、 451和461还在从金属型取下 框架主体部分110时用作被脱模销推动的接收部分。因此,如上所述,框架边缘部分112形成为平板形状,从而使得 框架边缘部分112在结构上较弱。但是,通过提供框架肋条构件 410-490,从而能够提高框架边缘部分112的强度。因此,加强了框架 主体部分110。如下所述,通过将薄膜1430压靠在框架主体部分110 的框架边缘部分112上来将薄膜1430(参见图19)焊接在框架主体部分 110上。因此,如果框架边缘部分112弯曲,则该薄膜1430不能精确 地焊接。另外,框架主体部分IIO会受损。但是,如图9所示,框架 肋条构件410-490形成为在大致整个框架主体部分110上延伸,因此能 够防止对框架主体部分110的损坏,并且能够防止框架边缘部分112 在焊接薄膜1430时弯曲。另外,如图9所示,注墨部分130的中心轴线和供墨部分140的 中心轴线在沿着水平方向(图9的水平方向)偏离中心线的位置中与框架 主体部分110的墨水存储部分120(框架主体部分IIO)的中心线(经过框 架肋条构件430和框架肋条构件460的直线)平行。在将注墨部分130
和供墨部分140设置在墨水存储部分120的中心线上时,墨水存储部分120必须形成为大致圆形形状,因此墨水存储部分120从框架主体 部分110向外伸出的距离变大。因此,框架主体部分110的尺寸变大, 并且墨盒1变大。但是,在注墨部分130和供墨部分140形成在偏离 墨水存储部分120的中心线的位置中时,能够使墨盒1较小。另外,在墨水存储部分120形成为大致椭圆形形状时,能够按照 如上相同的方式使墨盒1较小。参照图IO对框架100的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图IO为分成其组 成部件的框架100的前视图。如图10所示,框架IOO可以分成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为框架 主体部分110,它设有墨水存储部分120、注墨部分130、供墨部分140 和框架限制部分150;焊接在框架主体部分110上的薄膜1430(参见图 19);插入到注墨部分130中的注墨塞520;以及插入到供墨部分140 中的阀机构530。在这四个部分之中,框架主体部分110和薄膜1430 限定墨水存储体。另外,在框架主体部分110的中央部分处形成墨水 存储部分120的部分为墨水存储腔室形成部分。下面参照图11说明阀 机构530。图11为前视图,显示出分成其组成部件的阀机构530。如图11 所示,该阀机构530设有用于喷墨打印机1710的抽墨管1720(参见图 26)的插入口,并且还设有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例如橡胶形成的接 头构件610,该接头构件610的一部分向供墨部分140的外部暴露出; 阀构件620,它在接头构件610接触阀构件620的底壁时关闭墨流动通 道;存放在阀构件620中并且由树脂弹性材料形成的第一弹簧构件630; 滑块构件640,它覆盖阀构件620的松开表面,并且能够沿着作为被抽 墨管1720挤压的闽构件620的运动方向的单轴方向(图11的箭头B方 向、阀机构530的轴线B方向)运动;第二弹簧构件650,它存放在滑
块构件640内,并且以与第一弹簧构件630相同的形状和材料形成; 基座构件660,它接触第二弹簧构件650,并且接收止回阀670;止回 阀670;以及盖子构件680,它在自身和基座构件660之间覆盖止回阀 670。该阀机构530能够一体装配,因此能够很容易完成将阀机构530 与供墨部分140装配在一起的操作。参照图12-18对接头构件610、阀构件620、相应的第一和第二弹 簧构件630、 650、滑块构件640、基座构件660、止回阀670和盖子构 件680进行说明。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将阔机构530的轴线描述 成轴线B(参见图11)。图12显示出接头构件610。图12(a)为该接头构件610的侧视图, 图12(b)为该接头构件610的顶视图,图12(c)为该接头构件610的底视 图,并且图12(d)为在图12(b)中所示的接头构件610的剖视图。如图12(a)所示,接头构件610在侧视图中(从与图12(a)的纸面垂 直的方向看)包括三层。最下层部分(图12(a)的下侧)为形成接头构件610 的外周部分的接头外周部分710。该接头外周部分710向供墨部分140 的外部暴露出。在该接头外周部分710上方的部分为形成接头构件610 的内周部分的接头内周部分720。该接头内周部分720布置在供墨部分 140内部。在接头内周部分720上方显示出的那部分为接触阀构件620 的接头接触部分730。如图12(b)所示,接头外周部分710、接头内周部 分720和接头接触部分730的轴心设置在与阀机构530的轴线B相同 的轴心上。另外,接头构件610由弹性材料例如树脂或橡胶形成。如图12(d)所示,在接头外周部分710和接头内周部分720之间, 形成有横截面为凹形的接头沟槽部分740。如图12(b)所示,该接头沟 槽部分740在平面图中形成为圆形形状。该接头沟槽部分与形成为圆 柱形形状的供墨部分140的外周壁的下端部接合,并且接头构件610 固定在供墨部分140上。如图12(d)所示,接头接触部分730从接头内周部分720的顶面731(在接触着阀构件620的那一侧上的表面)伸出。 接头接触部分730形成为朝着顶端部734(到图12(d)的上侧的端部)变 窄。顶端部734接触阀构件620的底面,并且关闭墨流动通道。另外, 在接头内周部分720中,接头突起部分750从内周表面733朝着轴线B 伸出,在接头内周部分720的底面721(图12(d)的下侧)上形成有成为用 于抽墨管1720(参见图26)的插入口的孔口 722,并且在孔口 722和接头 突起部分750之间形成有锥形表面723。另外,如图12(d)所示,在接头构件610中,形成有墨流动通道760, 它从接头内周部分720的底面721延伸穿过接头接触部分730的顶端 部734(图12(d)的上侧)。该墨流动通道760包括形成在底面721中的孔 口 722、由与孔口 722连接的锥形表面723形成的锥形部分流动通道 761、由与锥形表面723连接的接头突起部分750的内周表面751形成 的突起部分流动通道762、由与接头突起部分750的内周表面751连接 的阶梯表面732形成的接触部分流动通道763、以及与阶梯表面732连 接的接头接触部分730的内周表面733。另外,接头突起部分750的内 周表面751与轴线B平行,并且阶梯表面732与轴线B垂直。锥形部分流动通道761形成为大致中空圆锥形形状,其中直径从 孔口 722朝着与接头突起部分750的内周表面751的接触点逐渐变小。 该突起部分流动通道762形成为大致中空圆柱形形状,它具有与锥形 部分流动通道761的最小内径相同的内径。突起部分流动通道762的 内径形成为比抽墨管(参见图26)的直径稍小。接触部分流动通道763 形成为大致中空圆柱形形状,其内径大于突起部分流动通道762的内 径,并且该内径大于抽墨管的直径。另外,在突起部分流动通道762 和接触部分流动通道763之间的边界中形成有阶梯表面732。因此,内 径沿着轴线B方向从突起部分流动通道762到接触部分流动通道763 迅速改变。因此,如图12(d)所示,接头接触部分730具有被内周表面 733和阶梯表面732切口的成基座形状的结构,并且接头接触部分730 的顶端部734围绕着该切口部分设置。
抽墨管1720由锥形部分流动通道761的锥形表面723引导插入到 孔口 722中,并且插入到突起部分流动通道762中。如上所述,突起 部分流动通道762的内径稍小于抽墨管1720的直径,因此抽墨管1720 弹性附着在形成突起部分流动通道762的接头突起部分750的内周表 面751上。也就是说,接头突起部分750用于包围着插入到突起部分 流动通道762中的抽墨管1720。如果接头构件610的弹性附着在抽墨 管1720的外周上的面积太大,则在将墨盒1安装在喷墨打印机1710(参 见图26)上时阻力将增大,并且不能实现平滑安装。但是,在例如图12(d) 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接头突起部分750布置成使得抽墨管1720只是 接触着内周表面751。因此,通过让接头构件610具有很小的与抽墨管 1720接触的面积,从而能够平滑地进行将墨盒1安装在喷墨打印机 1710上。对于墨流动通道760而言,在插入抽墨管1720时,墨水实际 流动的流动通道位于抽墨管1720的内部。此外,如下所述,通过将接 触部分流动通道763形成为基座形状,从而在插入抽墨管1720时能够 使接头构件610沿着轴线B方向的位移最小化。图13显示出阀构件620。图13(a)为阀构件620的前视图/后视图, 图13(b)为阀构件620的侧视图,图13(c)为阔构件620的顶视图,图 13(d)为阀构件620的底视图,并且图13(e)为在图13(c)中所示的阀构 件620的剖视图。如图13(a)所示,阀构件620设有形成阀构件620的底面(在图13(a) 中的下侧处的表面)的阀底壁810和从阀底壁810沿着轴线B方向延伸 的阀侧壁820。在阀侧壁820中,形成有一对阀导槽830,其中可松动 地插入滑块构件640的滑块松散插入构件1030(参见图15)。如图13(c) 所示,那对阀导槽830相对于阀机构530的轴线B对称形成。另外, 如图13(a)所示,那对阀导槽830在轴线B方向上沿着大致整个阀侧壁 820形成。沿着远离阀底壁810的方向伸出且限制滑块640的运动的一 对阀限制部分840连接到阀侧壁820上。各个阀限制部分840在顶端
处(图13(a)的上侧)朝着轴线B伸出,从而提供与滑块构件640接合的 阀钩部分850。如图13(b)所示,在阀机构530的轴线B方向上,那对阀限制部分 840形成为比阀侧壁820短。那对阀限制部分840布置成使用阀钩部分 850来限制滑块构件640,同时阀侧壁820布置用来使用那对阀导槽830 防止滑块构件640沿着操作方向偏移,并且用来存放第一弹簧构件630。 因此,阀侧壁820形成为在阀机构530的轴线B方向上比那对阀限制 部分840长且大。如图13(c)所示,在阀机构530的轴线B方向(与图13(c)纸面垂直 的方向)上,在阀底壁810中,在与那对阀导槽830和那对阀限制部分 840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四条墨流动通道860。这些墨流动通道860 沿着垂直方向(与图13(c)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穿过阀底壁810。另 外,阀接收部分870设在阀底壁810上,从底部阀底壁810向上伸出(与 图13(c)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的前侧),并且形成用于接收第一弹簧构件 630的弹簧顶部920的基座。阀接收部分870包括两个在阀底壁810上 大致相互平行布置的板状构件。另外,如图13(e)所示,阀接收部分870 沿着轴线B方向的高度充分小于阀侧壁820的高度。阀接收部分870 布置用来在将第一弹簧构件630布置在阀侧壁820内的空间中时防止 在第一弹簧构件630和阀底壁810之间的接触。该布置是必须的,因 为如果第一弹簧构件630接触阀底壁810,则墨流动通道关闭并且墨水 不流动。阀接收部分870布置用来通过确保第一弹簧构件630不接触 阀底壁810来确保墨水流动。因此,只需要最小的高度。图14显示出第一弹簧构件630。图14(a)为第一弹簧构件630的侧 视图,图14(b)为第一弹簧构件630的顶视图,图14(c)为第一弹簧构件 630的底视图,并且图14(d)为在图14(b)中所示的第一弹簧构件630的剖视图。 第一弹簧构件630形成为大致中空圆锥形形状(或碗状),并且包括形成第一弹簧构件630的底面(具有较大直径的端部)的环形弹簧底部 910、形成位于第一弹簧构件630上方的顶部(具有较小直径的端部)的 环形弹簧顶部920、以及设在弹簧顶部920和弹簧底部910之间的中空 圆锥形弹簧柔性部分930。在施加沿着轴线B方向的阀机构530的负载 时(例如,在抽墨管1720沿着第一弹簧构件630和第二弹簧构件650 的推压方向挤压阀构件620时),弹簧柔性部分930弯曲变形。弹簧顶 部920接触阀构件620的阀接收部分870,并且用作挤压阀构件620的 加压部分。另外,弹簧底部910的直径大于弹簧顶部920的直径,因 此弹簧底部910用作在弹簧柔性部分930弹性变形时的基部。如图14(d)所示,在第一弹簧构件630中,墨流动通道940从弹簧 底部910的底面(图14(d)的左侧的端面)延伸至弹簧顶部920的顶端(图 14(d)的右侧的端面)。该墨流动通道940包括由弹簧顶部920的内周表 面形成的顶部流动通道941、由弹簧柔性部分930的内周表面形成的柔 性部分流动通道942、以及由弹簧底部910的内周表面形成的底部流动 通道943。如图14(d)所示,墨流动通道940的孔口面积从弹簧顶部920 的顶端向弹簧底部910的底面逐渐变大。另外,如图14(b)和(c)所示, 弹簧顶部920的顶部流动通道941如从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看到的一样 形成为大致方形形状。顶部流动通道941的孔口表面形成为大致方形形状,从而能够降 低由在墨水中的气泡引起的影响。例如,如果顶部流动通道941沿着 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形成为大致圆形形状,则直径大于顶部流动通道941 的球形气泡可能关闭该流动通道。如果流动通道关闭,则墨水不能正 确地从墨盒1传输给喷墨打印机1710(参见图26)。因此,该喷墨打印 机1710的打印质量变差。但是,在例如图14(b)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中, 因为顶部流动通道941的孔口表面具有大致方形形状,所以即使出现 比顶部流动通道941的孔口表面大的气泡,这些角部也不关闭。因此, 防止了墨流动通道的关闭,并且降低了打印质量变差的可能性。
应该理解的是,顶部流动通道941的孔口表面不限于方形形状。 其它多边形形状例如六边形或星形形状也是可以接受的。如图14(d)所示,弹簧顶部920形成为圆柱形形状,它相对较厚且 沿着轴线B方向延伸。弹簧顶部920形成为使得与轴线B方向(第一弹 簧构件630的推压方向)垂直的横截面形状均一。同样,弹簧底部910 也形成为圆柱形形状,它相对较厚且沿着轴线B方向延伸,并且与轴 线B方向垂直的横截面形状均一。另外,如图14(d)所示,弹簧柔性部分930形成为大致圆锥形形状, 它相对于轴线B方向成预定角度倾斜,承受沿着轴线B方向的负载的 弹簧柔性部分930的强度由此小于弹簧底部910和弹簧顶部920的强 度。另外,弹簧柔性部分930的厚度小于弹簧底部910和弹簧顶部920 的厚度,从而有助于使弹簧柔性部分930的强度较小。因此,在第一 弹簧构件630弹性变形时,弹簧柔性部分930弯曲变形。第二弹簧构件650形成为与第一弹簧构件630相同的形状。第二 弹簧构件650的结构包括弹簧底部910、弹簧顶部920、弹簧柔性部分 930和墨流动通道940。图15显示出滑块构件640。图15(a)为滑块构件640的前视图/后 视图,图15(b)为滑块构件640的左侧视图/右侧视图,图15(c)为滑块 构件640的顶视图,图15(d)为滑块构件640的底视图,并且图15(e) 为在图15(c)中所示的滑块构件640的剖视图。如图15(a)和(b)所示,滑块构件640由硬度比第一弹簧构件630和 第二弹簧构件650大的树脂材料形成,并且包括滑块外周壁IOIO, 它形成滑块构件640的外周;两个滑块突起部分1020,它们从滑块外 周壁1010沿着阀机构530的轴线B方向延伸,并且关于轴线B对称形 成;以及一对滑块松散插入构件1030,它们沿着滑块外周壁IOIO和滑 块突起部分1020布置在滑块外周壁1010和滑块突起部分1020上,并 关于轴线B对称形成,而且松散插入那对阀导槽830(参见图13)。滑块 外周壁1010和滑块突起部分1020 —起形成为大致圆柱形形状。滑块突起部分1020沿着轴线B方向的高度大致与滑块外周壁 1010的高度相同。这是因为弹簧构件630、 650分别布置在滑块构件 640沿着轴线B方向的内部空间1060、 1070中。另外,各个弹簧构件 630、650沿着与轴线B垂直的方向的运动由滑块突起部分1020和滑块 外周壁1010限制。滑块松散插入构件1030在轴线B方向上沿着滑块构件640延伸 (形成在滑块外周壁1010和滑块突起部分1020上)。滑块构件640沿着 轴线B方向的运动通过在滑块松散插入构件1030和那对阔导槽830(参 见图13)之间的协作而平滑进行。如图15(c)和(d)所示,在滑块外周壁1010的内侧,设有滑块基座 部分1040,在该滑块基座部分1040上布置各个弹簧构件630、 650。 滑块基座部分1040接触各个弹簧构件630、 650的弹簧底部910。滑块 基座部分1040在滑块构件640内划分出容纳相应弹簧构件630、 650 的两个内部空间1060、 1070。在滑块基座部分1040的中央,形成有滑 块通孔1050,并且该滑块通孔1050成为墨水流动的流动通道。如图 15(e)所示,在滑块构件640的轴线B方向上,滑块基座部分1040形成 在大致中间位置。图16显示出基座构件660。图16(a)为基座构件660的侧视图,图 16(b)为基座构件660的顶视图,图16(c)为基座构件660的底视图,并 且图16(d)为在图16(b)中所示的基座构件660的剖视图。如图16(a)所示,基座构件660设有基座底部1110,它形成基座
构件660的底面,并接触第二弹簧构件650的弹簧顶部920;基座中间 部分1120,它形成有比基座底部1110的外径小的外径;以及基座接收 部分1130,这些基座接收部分1130布置在基座中间部分1120的顶面(图 16(a)的上侧)上。基座接收部分1130设有向下倾斜靠近基座构件660 中央的基座倾斜面1131,并且后述的止回阀由这些基座倾斜面1131接 收。如图16(b)所示,六个基座接收部分1130沿着基座构件660的圆 周方向以预定间隔布置。另外,这六个基座接收部分U30中的三个包 括从基座构件660的正面延伸到背面的第一基座通孔1140。这些第一 基座通孔1140形成在基座接收部分1130的除了设有基座倾斜面1131 的部分之外的部分(基座接收部分1130的水平部分)中。因此,第一基 座通孔1140形成在除了接收止回阀670的部分之外的部分中。该结构 防止墨水流动受阻。另外,在基座构件660的基座接收部分1130之间,形成有延伸穿 过基座中间部分1120和基座底部1110的第二基座通孔1150。这些第 二基座通孔1150形成在基座接收部分1130之间,从而六个第二基座通 孔1150围绕基座构件660沿着圆周方向形成。第二基座通孔1150形成 让墨水流过的墨流动通道。如图16(c)所示,在基座底部1110的底面上,形成有凹形基座通 槽1160,它们连接着相应第二基座通孔1150。这些基座通槽1160以经 过轴线B且关于轴线B对称的大致直线的形式连接那些第二基座通孔 1150。因此,在基座底部1110中,形成有三个基座通槽1160,它们在 轴线B处彼此相交。如图16(d)所示,在基座接收部分1130的基座倾斜面1131和第二 基座通孔1150之间,沿着轴线B方向形成有间隙。因此,即使在止回 阀670由基座倾斜面1131支撑时,也确保墨水流动。另外,对于基座
通槽1160而言,第二弹簧构件650的弹簧顶部920的端面设置在第二 基座通孔1150的内侧,因此即使在第二弹簧构件650的弹簧顶部920 的端面接触基座构件660时,基座通槽1160也确保墨水流动。图17显示出止回阀670。图17(a)为止回阀670的侧视图,图17(b) 为止回阀670的顶视图/底视图,并且图17(c)为在图17(b)中所示的止 回阀670的剖视图。止回阀670大致为板状。形成止回阀670的顶面的止回阀平坦部 分1210构成为通过接触盖子构件680来关闭墨流动通道。另外,形成 止回阀670的弯曲表面的止回阀弯曲部分1220由基座构件660的基座 接收部分1130接收。因此,在止回阀670的止回阀弯曲部分1220由 基座构件660的基座接收部分1130接收时,墨流动通道打开,并且在 止回阀670的止回阀平坦部分1210接触盖子构件680时,墨流动通道 关闭。图18显示出盖子构件680。图18(a)为盖子构件680的侧视图,图 18(b)为盖子构件680的顶视图,图18(c)为盖子构件680的底视图,并 且图18(d)为在图18(b)中所示的盖子构件680的剖视图。盖子构件6S0形成为大致圆柱形形状,其中下表面侧是敞开的。 该盖子构件680设有形成外周的盖子外周壁1310和形成盖子构件680 的顶面(图18(a)的上侧)的盖子顶部1320,并且下表面是打开的。基座 构件660与盖子构件680的下表面(图18(a)的下侧)的开口接合,并且 止回阀670容纳在基座构件660和盖子构件680之间。也就是说,盖 子构件680和基座构件660构成壳体,该壳体容纳止回阀。如图18(b)和18(c)所示,在盖子顶部1320中,在多个圆周位置贯 穿盖子顶部1320形成有六个盖子通孔1330。这些盖子通孔1330成为 让墨水流过的流动通道,并且在止回阀670接触盖子顶部1320时,这
些盖子通孔1330关闭,并且关闭墨流动通道。
接下来,参照图19对装配好的墨盒1进行说明。图19为在图2 中所示的墨盒l的剖视图。在图19所示的墨盒1的剖视图中,墨水I 存储在框架100中。
图19显示出其中通过焊接壳体200和盖帽300装配了墨盒1的状 态。在该状态下,接头构件610接触盖帽300的盖帽底壁310。同时, 供墨部分140的外周壁接合在接头构件610的接头沟槽部分740中。 另外,接头构件610的外周表面(接头外周部分710(参见图12))接触盖 帽接头部分360的内周表面。因此,由壳体200和盖帽300包围的内 部空间1440没有与壳体200和盖帽300的外部连接,并且大致密封。一对薄膜1430焊接在框架主体部分110上。墨水I存储在大致由 这些薄膜1430密封的空间(墨水存储部分120)中。后面对焊接这些薄膜 1430的过程进行说明。
那对薄膜1430为双层型薄膜(下面被称为"尼龙聚乙烯"),每个 薄膜包括尼龙薄膜和聚乙烯薄膜。接触着框架主体部分110的那一侧 为聚乙烯薄膜层。该尼龙聚乙烯完全隔离液体,但是具有较不完全的 气体隔离性质。因此,在大致被薄膜1430密封的墨水存储部分120和 内部空间1440之间可能存在极小的气体连通。墨水存储部分120内的 墨水I中存在的气体逐渐渗透穿过薄膜1430,并且运动到内部空间 1440。因此,能够防止在墨水I内产生气泡,并且能够防止由于在墨水 I内的气泡而导致的打印质量变差。薄膜1430可以由任何材料形成, 只要能够保持强度并且该材料具有一些透气性即可。例如,可以使用 由尼龙薄膜和聚丙烯薄膜形成的双层薄膜、以及由尼龙和聚乙烯或者 尼龙和聚丙烯混合并形成的薄膜。另外,如图19所示,在框架IOO的供墨孔122和盖子构件680之
间,形成有墨流动通道1410,它设有孔口尺寸从盖子构件680向供墨 孔122减小的中空圆锥形部分或碗状部分。另外,在墨流动通道1410 的碗状部分的供墨孔122侧上,形成有中空圆柱形部分,它与碗状部 分的小直径侧连接。在墨流动通道1410的碗状部分的盖子构件680侧 上,形成有中空圆柱形部分,它与碗状部分的大直径侧连接。在墨流 动通道1410中,为了除去在墨水存储部分120的墨水I内的灰尘和/ 或杂质,设有由泡沫型材料形成的过滤器1420。也就是说,墨流动通 道1410为收容过滤器1420的过滤器收容腔室。过滤器1420形成为具 有与墨流动通道1410的最大直径(墨流动通道1410在盖子构件680附 近的直径)相同的直径(相同的横截面形状)的圆柱形形状,并且通过 沿着使墨水从供墨部分140侧流进墨流动通道1410的方向(与阀机构 530的轴线B方向平行的方向)插入过滤器1420而将过滤器1420在压 縮状态下布置在墨流动通道1410内。因此,与在进行插入之前的状态 相比,能够获得具有较细微孔的过滤器。例如,通过适当地选择墨流 动通道1410的孔口尺寸的縮小百分比(内表面形状例如墨流动通道 1410的倾斜面)来调节压縮百分比,从而能够控制过滤器1420的特性 (杂质去除效率)。因此,能够在不改变过滤器1420的材料的情况下获 得所期望的过滤器特性。在图19所示的实施方案中,过滤器1420由 聚氨酯材料形成,但是使用例如CFH40也是可接受的。如果灰尘和/ 或杂质驻留在喷墨打印机1710(参见图26)的墨管(未图示)和/或阀机构 530内,则不会精确供墨,并且会使打印质量变差。但是,通过提供过 滤器1420,能够去除灰尘和/或杂质,因此能够精确进行供墨,并且能 够防止打印质量变差。可选的是,如果在将片状筛网构件安装或焊接在供墨孔122上以 便过滤时,则需要安装过程,并且/或者必须将框架主体部分110制造 成具有可拆卸结构。因此,框架主体部分IIO的结构将变得更加复杂, 并且制造墨盒l所需的时间将增加。相反,将过滤器1420插入到墨流 动通道1410中就完成了过滤器1420的安装。因此,简化了框架主体 部分110的结构,并且也能够简化制造过程。
在插入到墨流动通道1410中时,由于沿着插入方向的运动受到供墨孔122的限制,过滤器1420沿着插入方向(与阀机构530的轴线B 方向平行的方向)被压縮。该过滤器1420还被墨流动通道1410的中空 圆锥形形状的内表面沿着与插入方向垂直的平面方向压縮。因此,该 过滤器1420在三维上均匀地受压縮。因此,该过滤器1420整个均匀 地受压縮,从而提供稳定的过滤器特性。供墨孔122的直径小于过滤器1420的直径,因此防止过滤器1420 进入墨流动通道1410深于所需。还防止过滤器1420滑进墨水存储部 分120中。但是,为了进一步可靠地防止过滤器1420滑进墨水存储部 分120中,也可以设置用来防止过滤器1420滑进供墨孔122中的构件。另外,如图19所示,在墨流动通道1410的与墨水存储部分120 相反的那一侧(图19的下侧)上,设有接合部分1450,它与墨流动通道 1410连接,并且与由基座构件660和盖子构件680形成的壳体接合。 接合部分1450的内径大于墨流动通道1410的内径,并且形成为比盖 子构件680的外径稍小。基座构件660和盖子构件680接合固定在接 合部分1450上。因此,基座构件660和盖子构件680按照接触着在墨 流动通道1410内受压处于压縮状态时的过滤器1420的方式固定在接 合部分1450上。这样固定的基座构件660和盖子构件680用作止动器, 用来防止过滤器1420从墨流动通道1410滑落。在接合部分1450的与墨流动通道1410相反的那一侧(图19的下 侧)上,设有阀机构插入部分1460(在该阀机构插入部分1460中,还包 括接合部分1450)。阀机构插入部分1460与接合部分1450连接,并且 阀机构530插入到该阀机构插入部分1460中。该阀机构插入部分1460 也是墨流动通道。形成在墨流动通道1410中的空间、形成在接合部分 1450中的空间和形成在阀机构插入部分1460中的空间形成供墨部分 140的墨流动通道腔室,该腔室在给墨盒1外部供墨时成为供墨通道。
如图19所示,该墨流动通道腔室形成在形成为圆柱形形状的供墨部分140的内部。另外,如图19所示,在将阀机构530插入到阀机构插入 部分1460中时,盖帽通孔330的倾角和接头构件610的锥形部分流动 通道761的倾角形成为相同。此外,在锥形部分流动通道761和盖帽 通孔330之间的连接平面没有任何阶梯。因此,能够将抽墨管1720(参 见图26)平滑地插入到墨流动通道760中。阀机构530布置成使得接头构件610的底面接触盖帽底壁310, 并且接头构件610的接头接触部分730能够接触阀构件620的阀底壁 810。在阀构件620的内部,存放有第一弹簧构件630,从而阀构件620 的阀接收部分870接触第一弹簧构件630的弹簧顶部920。另外,第一 弹簧构件630和第二弹簧构件650存放在由滑块构件640的滑块基座 部分1040划分出的两个内部空间1060、 1070中。弹簧底部910的底 面911(参见图14)接触着滑块基座部分1040的阀构件620侧的表面 1041(参见图15)。同时,弹簧底部910的外周侧表面912(参见图14) 接触滑块外周壁1010的内壁1042(参见图15)。同样,对于第二弹簧构 件650而言,弹簧底部910的底面911接触滑块基座部分1040的与阀 构件620相反的那一侧(止回阀670侧)的表面1043(参见图15)。同时, 弹簧底部910的外周侧表面912接触滑块突起部分1020的内壁1021(参 见图15)。因此,滑块基座部分1040为第一弹簧构件630接合第二弹 簧构件650的部分。如图19所示,滑块基座部分1040由第一弹簧构 件630和第二弹簧构件的弹簧底部910夹着。另外,插入在两个滑块 突起部分1020之间的阀构件620的阀钩部分850接触着滑块基座部分 1040的表面1043。该表面1043为与第二弹簧构件650的弹簧底部910 的底面911接触的表面。因此,滑块构件640与阀钩部分850接合。 第二弹簧构件650的弹簧顶部920能够接触基座构件660的基座底部 1110。另外,止回阀670存放在基座构件660和盖子构件680之间。后 面将对阀机构530的各个构件的布置以及操作进行详细说明。下面参照图20和21说明制造框架100的过程。图20显示出制造 框架100的过程的示意性剖视图。该制造过程从图20(a)前进至图20(d)。 图21为在图20(c)中所示的示意性剖视图的部分C的放大图。首先,描述在该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框架制造设备1510。该框架 制造设备1510设有用来安装和支撑框架主体部分110的基底部分 1520、向薄膜1430施加真空的真空装置1530、将薄膜1430压在框架 主体部分110上的加压部分1540、以及用来将薄膜1430焊接在框架主 体部分IIO上的焊接装置1550。在基底部分1520中,形成有凹形基底保持部分1521,它能够安 装框架主体部分110。该基底保持部分1521形成为与框架主体部分110 的外形对应的大致方形形状。另外,虽然未图示出,但是该基底保持 部分1521具有与注墨部分130和供墨部分140对应的凹部,并且在安 装框架主体部分110时进行定位。另外,为了进行定位,还可以提供 夹具构件,用来从上方(图20(a)的上侧)或侧面(图20(a)的水平方向)固 定框架主体部分110。真空装置1530抽真空并保持薄膜1430。在图20(a)中所示的实施 方案中,使用了四个真空装置1530(在与图20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的前 侧处的两个真空装置1530未图示)。这些真空装置1530布置在与框架 主体部分110的四个角部对应的位置处,并且被保持成使得该薄膜1430 不褶皱。加压部分1540设有加压弹性部分1541,该加压弹性部分1541的 顶端部(图20(a)的下侧)由弹性材料形成。该加压弹性部分1541的顶端 形成为与框架主体部分110的墨水存储部分120的形状对应的大致球 形形状。在加压弹性部分1541的顶端部中,在加压部分1540挤压薄 膜1430以便接触框架主体部分110的框架倾斜面124时,加压倾斜面 1542形成为与框架倾斜面124的倾角a(参见图21)对应。因此,在薄 膜1430受到加压部分1540挤压时,防止在框架主体部分110的框架 倾斜面124和薄膜1430之间形成间隙。另外,在加压部分1540中设 有浮动控制构件1543,在加压部分1540挤压薄膜1430时,该浮动控 制构件1543控制薄膜1430的浮动(下述)。浮动控制构件1543安装在 加压弹性部分1541的外周上,并且控制薄膜1430在框架突起构件111附近的浮动。焊接装置1550为用来将薄膜1430焊接在框架主体部分110的框 架突起构件111上的装置。焊接装置1550形成为大致圆柱形形状,从 而从上方覆盖框架主体部分110的整个框架突起构件111。焊接装置 1550采用顶端部(图20(a)的下侧的端部)作为发热部分将薄膜1430热焊 接在框架突起构件lll上。下面描述将薄膜1430焊接在框架主体部分110上的过程。在该焊接过程中,将框架主体部分IIO设置在基底部分1520的基 底保持部分1521内,并且通过真空装置1530(图20(a))将薄膜1430抽 真空。这时,通过切割出比框架主体部分110的外形大的薄膜1430, 从而能够可靠地将薄膜1430焊接在框架主体部分110上。在图20(a)中,例如在接通框架制造设备1510的启动开关(未示出) 时,真空装置1530下降(图20(b))。如图20(b)所示,在真空装置1530 下降时,薄膜1430接触框架突起构件111。然后,加压部分1540朝着基底部分1520方向(图20(c)的下方)下 降,并且加压部分1540的加压倾斜面1542借助薄膜1430接触框架主 体部分110的框架倾斜面124(图20(c)的状态)。在加压部分1540接触 薄膜1430时(包括在实际接触之前和之后),停止通过真空装置1530施 加真空,并且薄膜1430能够运动。因此,薄膜1430由加压部分1540 挤压,并且朝着框架主体部分110的框架通孔123的中央运动。
另外,如图20(c)所示,薄膜1430的一部分被挤压穿过框架通孔 123,直到该部分到达设有框架倾斜面124(图20(c)的下侧的框架倾斜 面124)的那一侧,该侧是与在接触着加压部分1540的那一侧上的框架 倾斜面124(图20(c)的上侧的框架倾斜面124)相反的那一侧。通过挤压 薄膜1430通过框架通孔123的中央部分,从而在薄膜1430的中央部 分中产生松弛。通过具有这种松弛,在使用墨水并且较少墨水量可用 时(墨水存储部分120为空的状态), 一对上、下薄膜1430能够附着在 一起,并且能够有效地消耗墨水。可选的是,薄膜1430会由于布置有 这些薄膜的外部围绕物的影响而变形(例如,縮小)。但是,提供松弛防 止了薄膜1430的损坏。另外,因为薄膜1430受到加压部分1540挤压,所以薄膜1430的 厚度不改变。例如,如果在将这些薄膜1430整体加热并且使之延伸时 进行焊接,则能够以与框架倾斜面124—致的形状焊接这些薄膜1430, 但是这些薄膜1430在厚度上将具有不规则性,从而减小这些薄膜1430 的结构强度。但是,在这些薄膜1430由加压部分1540挤压时,倾角 将薄膜夹在加压倾斜面1542和框架倾斜面124之间,这些倾斜面具有 大致相同的倾角。如后面所述,只对加压部分1540外侧的焊接区域进 行加热。因此,薄膜1430的厚度不变化,并且不产生厚度不规则性。 因此,能够防止薄膜1430的强度变化以及薄膜1430的损坏。这里,参照图21对浮动控制构件1543的操作进行说明。该浮动 控制构件1543布置用来控制薄膜1430的浮动。例如,因为薄膜1430 由加压部分1540和框架倾斜面124夹着,所以存在如下的情况,即在 没有浮动控制构件1543的情况下,薄膜1430沿着框架倾斜面124的 倾角a上升。该现象部分地是因为停止了通过真空装置1530施加真空。 但是,如果没有停止通过真空装置1530施加真空,则也存在一个问题, 即薄膜1430不能平滑地运动。因此,在图21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中, 停止由真空装置1530施加真空,并且设有浮动控制构件1543。如果薄 膜1430在框架倾斜面124和框架突起构件111之间上升,则在薄膜1430
中可能产生松弛,并且薄膜1430可能不接触框架突起构件111。因此,不能精确地焊接薄膜1430。但是,在图21所示的实施方案中,通过设 置浮动控制构件1543,能够控制薄膜1430的浮动,因此能够精确地焊 接薄膜1430。参照图20,在薄膜1430受到加压部分1540挤压时,焊接装置1550 沿着框架主体部分110的框架突起构件111的方向(图20(d)的下侧)下 降,并且焊接装置1550的顶端借助薄膜1430接触框架突起构件111 的顶端(环形带区域)。从焊接装置1550传递热,使框架突起构件111 熔融,使薄膜1430的与框架突起构件111接触的区域(环形焊接区域) 熔融,并且进行热焊接(图20(d))。如上所述,薄膜1430由尼龙和聚乙 烯双层形成,并且聚乙烯薄膜布置成接触框架突起构件111。另外,为 了将薄膜1430焊接在框架突起构件111上,框架主体部分110也可以 由聚乙烯树脂形成。通过对于薄膜1430和框架主体部分IIO使用相同 树脂材料,从而能够可靠地将薄膜1430焊接在框架突起构件111上。 尼龙薄膜与聚乙烯薄膜相比具有优异的强度,但是尼龙薄膜的熔点较 高,因此焊接可操作性较差。因此,在图20所示的实施方案中,薄膜 1430具有尼龙和聚乙烯双层结构,因此确保了强度,并且通过使用聚 乙烯层作为焊接在框架主体部分110上的层和采用较低的焊接温度, 从而确保焊接可操作性。另外,尼龙层在焊接操作时不熔融,因此在 焊接部分附近的薄膜厚度变化较小,并且也能够保持在焊接部分附近 的薄膜强度。在完成热焊接之后,使真空装置1530、加压部分1540和焊接装 置1550上升并且返回到在图20(a)中所示的位置。然后,根据需要切去 薄膜1430的不必要部分。另外,这时,也可以进行冷却过程,用来使 将薄膜1430和框架突起构件111焊接在一起的部分冷却。另外,在焊接过程中,在加压部分1540下降并且加压倾斜面1542 接触框架倾斜面124之后,真空装置1530停止。之后,焊接装置1550
下降,并且将薄膜1430和框架突起构件111热焊接。但是,在薄膜1430 在加压倾斜面1542的作用下以更小的程度插入到框架通孔123中时(在 墨水存储部分120的容量较小时),也可以在焊接装置1550下降并且进 行热焊接之后使真空装置1530停止施加真空。
这里说明了在薄膜1430和框架主体部分IIO之间的形状关系。对 于在图7中所示的实施方案的框架主体部分110而言,墨水存储部分 120形成为大致圆形形状(参见图7(a))。但是,如果墨水存储部分120 形成为方形形状,则在方形形状的四个顶点部分处产生薄膜1430的褶 皱。如果薄膜1430的褶皱产生并且被焊接,则墨水可能留在褶皱部分 中并且不会被有效地消耗。但是,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墨水存储部分 120形成为大致圆形形状,因此难以在薄膜1430中形成褶皱,并且即 使在薄膜1430中形成有褶皱,也只是产生出小褶皱。因此,墨盒l能 够有效地消耗墨水。墨水存储部分120也可以形成为椭圆形形状。墨 水存储部分120甚至可以形成为方形形状,只要顶点部分形成为平滑 曲线即可。也就是说,墨水存储部分120的形状不限,只要采取防止 在薄膜1430中形成褶皱的形状即可。
在框架主体部分110的两侧上将薄膜1430焊接在框架主体部分 110上(将薄膜1430焊接在图20(a)中的下侧上)。焊接过程相同,因此 省略说明。
下面参照图22说明制造框架100的方法。图22显示出制造框架 IOO的方法。另外,在图22中所示的框架主体部分IIO包括通过焊接 过程焊接的薄膜1430。
首先,如图22(a)所示,将阀机构530安装在框架主体部分110的 供墨部分140(阔机构插入部分1460(参见图19))上。在图22(a)中,阀 机构530已经装配好。在图22(a)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接头构件610 为单个单元,阀构件620、第一弹簧构件630、滑块构件640和第二弹
簧构件650成一体,并且基座构件660、止回阔670和盖子构件680成 一体。下文说明装配阀机构530的过程。
首先,将过滤器1420插入墨流动通道1410(参见图19)。另外,将 一体装配有盖子构件680、止回阀670和基座构件660的防回流机构压 入到接合部分1450中(参见图19)。如上所述,在供墨部分140内的接 合部分1450形成为具有比盖子构件680的外径稍小的内径。因此,将 盖子构件680、止回阀670和基座构件660固定在接合部分1450上。 之后, 一体装配有阀构件620、第一弹簧构件630、滑块构件640和第 二弹簧构件650的单元插入到阔机构插入部分1460中,并且最后使接 头构件610的接头沟槽部分740与供墨部分140接合,因此完成阀机 构530的组装。在插入到阀机构插入部分1460中之前,阔构件620、 第一弹簧构件630、滑块构件640和第二弹簧构件650成一体,并且基 座构件660、止回阀670和盖子构件680成一体。该过程简化了阀机构 530的安装过程。另外,如上所述,接头构件610的接头沟槽部分740 的宽度形成为比供墨部分140的外周壁的厚度稍小,因此在安装了阀 机构530时,阀机构530不能很容易拆去。
如图22(b)所示,在将阀机构530安装在供墨部分140上之后,注 墨针1610通过注墨部分130注入墨水。
另外,在图22(b)中,在接头沟槽部分740与供墨部分140的端部 接合时,将接头构件610固定在供墨部分140上。因此,供墨部分140 的供墨流动通道与阀机构530的阀构件620 —起被完全关闭,因此注 入的墨水不会从供墨部分140泄漏。之后,如图22(c)所示,在通过注 墨针1610注入墨水时,注墨塞520被压入到注墨部分130中。
如图25(a)所示,注墨塞520由弹性材料形成。插入顶端形成为与 注墨部分130的内表面形状一致的收敛圆锥形形状。注墨塞520 —开 始没有插入到注墨部分130的最深部分,并且后端表面被压到位于注墨部分130的孔口端面附近的位置处。因此,在注墨部分130的最深端中,形成有空间X,该空间X通过注墨孔121与墨水存储部分120连接。在该状态下,注墨针1610能 够穿过注墨塞520,从而注墨针1610的顶端位于空间X中,并且能够 导入墨水。一旦导入墨水并且已经注入与墨水存储部分120的最大保持容量 对应的墨水量,如图19所示,则那对薄膜1430从框架主体部分110 的框架边缘部分112的表面向外延伸。但是,如上所述,在壳体200 的壳体侧壁230中,形成有向外弯曲的壳体弯曲部分240。因此,向外 延伸的薄膜1430不接触壳体200的内表面。另外,具有注墨部分130并且通过注墨部分130导入墨水的一个 原因在于,具有止回阀670的防回流机构安装在供墨部分140内。防 回流机构布置成使得在将墨盒1安装在记录设备上时,提供给记录 设备的墨水不回流到墨盒1中。但是,由于该防回流机构,墨水不能 通过供墨部分140导入。因此,注墨部分130专有地布置用于墨水导 入,并且通过注墨部分130注入墨水。下面参照图23说明制造墨盒1的过程。图23显示出制造墨盒1 的过程。如图23(a)所示,进行将框架100安装在盖帽300上的操作,从而 使供墨部分140的那对框架松散插入构件141可松动地插入到那对盖 帽导槽361中。同时,进行安装,从而将那对框架限制部分150设置 在那对盖帽限制构件370之间并且与那对盖帽限制构件370接触。在 那对框架接头构件142与那对盖帽接头孔362接合时完成了框架100 的安装。如参照图6所述一样,在那对框架接头构件142接触那对盖 帽接头孔362时,能够防止容易将框架100拆去。同时,通过那对框 架限制部分150和那对盖帽限制构件370限制框架100的转动,因此 能够在没有任何摆动的情况下安装框架100和盖帽300。也就是说,框 架100和盖帽300在没有通过粘接剂或焊接进行的固定操作的情况下 安装,并且那对框架接头构件142和那对盖帽接头孔362通过机械接 合相互接触。因此,框架100能够很容易相对于盖帽300围绕着圆柱 形盖帽接头部分360移动。但是,通过那对框架限制部分150和那对 盖帽限制构件370来防止框架100的转动。因此,能够简化组装操作, 并且能够防止框架100的转动。供墨部分140和盖帽300通过接头构件610连接,因此传递给盖 帽300的外部振动不直接传递给框架100,而是被接头构件610衰减。在如图23(b)所示将框架IOO安装在盖帽300上时,接头构件610 位于供墨部分140的顶端部和盖帽300的盖帽底壁310之间。接头构 件610夹在这些部件之间。也就是说,盖帽300用作将接头构件610 固定和压在供墨部分140上的加压构件。可以在进行上述安装过程之 前填充墨水,但是为了可靠地避免在插入之后墨水从供墨部分140泄 漏,可以在将框架100安装在盖帽300上并且将接头构件610强有力 地固定在供墨部分140上之后进行如图22(b)和(c)所示的注墨操作。如图23(b)所示,在安装好框架100和盖帽300时,按照覆盖框架 100的方式安装壳体200。在该状态下,盖帽突起构件350接触由壳体 200的第一孔口端面211(参见图4)和第二孔口端面212(参见图4)形成 的阶梯(参见图24(a))。如图23(c)所示,在安装好盖帽300和壳体200时,可以使用超声 波焊接设备(未示出)从盖帽300的底壁侧来焊接盖帽突起构件350和壳 体200(在第一孔口端面211和第二孔口端面212之间的阶梯表面)。图 23(c)的虚线与形成有盖帽突起构件350的位置对应,并且可以通过超 声波焊接来焊接虚线部位。
这里,参照图24对焊接壳体200和盖帽300的过程进行说明。图 24显示出可以焊接壳体200和盖帽300的一部分墨盒1的放大剖视图。 图24(a)显示出在焊接之前的状态,并且图24(b)显示出在焊接之后的状态。图24(a)显示出一种状态,其中盖帽300的盖帽突起构件350接触 由壳体200的第一孔口端面211和第二孔口端面212形成的阶梯,从 而使端面的一部分切口。在图24(a)中,在盖帽300的盖帽侧壁320和 壳体侧壁230之间形成有微小间隙。在该状态下,从盖帽300的盖帽 底壁310侧将超声波局部施加在与盖帽突起构件350对应的位置上。 超声波焊接是公知的技术,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如图24(b)所示,在通过超声波焊接来焊接壳体200和盖帽300时, 使盖帽突起构件350和壳体200的壳体孔口部分210 —起熔融和焊接。 然后,使第一孔口端面211和第二孔口端面212熔融并且消失,并且 使盖帽突起构件350、第一孔口端面211和第二孔口端面212的熔融部 分的一部分作为熔融碎片X(毛刺)存放在位于壳体侧壁230和盖帽侧壁 320之间的间隙中。因此,通过在盖帽侧壁320和壳体侧壁230之间具 有用来存储熔融碎片X的间隙,从而熔融碎片X不向外部暴露出,并 且墨盒1的美观不受损。壳体200和盖帽300通过由第一和第二孔口端面211、 212形成的 阶梯和盖帽突起构件350定位,因此盖帽侧壁320和壳体侧壁230之 间的间隙能够在盖帽300的整个圆周上大致均匀,并且熔融碎片X能 够可靠地存放在间隙中。作为壳体侧壁230的阶梯的可选方案,可以形成倾斜面,并且盖 帽突起构件350的角部能够接触该倾斜面。
这里,参照图25说明在将壳体200安装在盖帽300上时注墨塞 520的操作。图25显示出注墨塞520在安装期间的剖视图。如图25(a)所示,注墨部分130的内部为注墨通道,并且该注墨通 道由注入内周部分131形成。注入内周部分131的比注墨孔121更深 地延伸进墨盒1中的顶端(图25(a)的下侧)形成为中空圆锥形形状。因 为墨水存储部分120由框架倾斜面124形成,并且注入内周部分131 的最深部分变为与框架倾斜面124 —致的形状,所以提供该结构。另 外,注墨塞520的顶端按照与注入内周部分131的形状相配的方式形 成为收敛圆锥形形状。在制造出框架100并且完成注墨时,注墨塞520 的顶部端面(图25(a)的上侧的端面)布置在与注墨部分130的外端面(图 25(a)的顶侧的端面)大致相同的位置中,并且不插入注墨部分130的最 深部分。如上所述,这是为了获得空间X,该空间X与注墨孔121连 通,并允许墨水注入到注墨部分130的最深部分中。(在将注墨塞520 插入到注墨部分130的最深部分中时,不提供允许通过注墨孔121的 空间X,因此墨水不能由注墨针1610导入)。因此,在导入墨水时,存 在如下情况,即墨水I留在位于注入内周部分131的最深部分中的中空 圆锥形空间X中。如图25(b)所示,在将壳体200安装在盖帽300上时,如果沿着盖 帽300方向挤压壳体200(图23(b)的状态),壳体突起构件260接触注墨 塞520,并且注墨塞520由壳体突起构件260推动。这时,留在注入内 周部分131中的墨水被注墨塞520推动。因此,墨水从注墨孔121流 进墨水存储部分120(参见图19)中。如图25(c)所示,在焊接壳体200和盖帽300时,注墨塞520在空 间X中填充至注入内周部分131内的最深部分。因此,在注入内周部 分131内没有任何墨水,并且所有墨水I能够没有浪费地注入。如上所 述,注墨塞520由壳体突起构件260挤压。通过用壳体突起构件260 挤压注墨塞520,框架100不大可能在壳体200内摆动。
另外,在相对于壳体200连接供墨部分140和注墨部分130时, 框架100浮动地支撑在壳体200内的空间中。但是,框架100通过由 弹性材料形成的接头构件610连接在供墨部分140侧上,并且通过由 相同的弹性材料形成的注墨塞520连接在注墨部分130侧上,因此框 架100在减振状态下支撑在壳体200内的空间中。因此,即使在冲击 施加在壳体200上的情况下,振动也被弹性材料衰减并且传递给框架 100,因此能够减小外部冲击对于框架100的影响。因此,接头构件610 和注墨塞520也用作减振器,用来抑制施加在壳体200上的振动传递 给框架100。与布置有专用减振器构件的墨盒相比,减少了部件数量。 另外,因为壳体突起构件260挤压着注墨塞520,所以防止了注墨塞 520滑动。虽然如上所述在焊接壳体200和盖帽300时,注墨塞520被 壳体突起构件260压入到注墨部分130的最深部分中。但是,也可以 紧接着在注入墨水之后(即,在壳体200和盖帽300的装配之前)将注墨 塞520推动到注墨部分130的最深部分。如前面所述,通过将墨水I导入进框架100的墨水存储部分120、 然后将框架100放置在壳体200中、并焊接壳体200和盖帽300来制 造墨盒l。在传统的墨盒中,存在如下情况,即在将壳体放置在框架上 之后从壳体部分的外部将墨水导入。在这种传统墨盒中,对于存储有 不同量和/或颜色的墨水的墨盒而言,必须单独制造框架和壳体。但是,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在将墨水导入进框架100的墨水存储部分120中 之后安放上壳体。因此,单个框架100能够共用。也就是说,即使在 需要多种壳体形状时,也能够使用单个框架100。因此,能够降低墨盒 1的制造成本。另外,由上述过程制造出的墨盒1包括位于不能从外部在视觉上 检测到的位置处的注墨部分130和注墨塞520。因此,防止了用户错误 拆卸注墨塞520而墨水飞溅。
接下来参照图26说明将墨盒1安装在喷墨打印机1710上。图26 为剖视图,显示出将墨盒1安装在喷墨打印机1710上的过程。图26(a) 显示出在安装墨盒1之前的状态。图26(b)显示出在安装墨盒1之后的 状态。另外,图26的墨盒1示意性地显示出,因此壳体200和盖帽300 用实线显示出,并且框架IOO用虚线显示出。如图26(a)所示,在安装喷墨打印机1710的墨盒1的安装部分中, 设有中空抽墨管1720,它从盖帽通孔330延伸穿过墨盒1内的阀机构 530的接头构件610(参见图19),并且从墨盒1抽出墨水I。抽墨管1720 通过未示出的流动通道与喷墨打印机1710的打印头(未示出)连接。抽 墨管1720从喷墨打印机1710的安装部分伸出(在图26中向上伸出)。 在抽墨管1720的顶端(图26(a)的上侧)处,设有凹形抽墨沟槽1730。由 于这些抽墨沟槽1730,所以即使在抽墨管1720接触阀机构530的阀构 件620(参见图19)的底面的情况下,也获得墨流动通道。如图26(a)所示,在喷墨打印机1710的安装部分中,设有一对夹 具构件1740,它们伸出(在图26(a)中向上伸出)并且夹着抽墨管1720。 在夹具构件1740的顶端(在图26(a)中的上端部)处,设有夹具接合部分 1750,这些夹具接合部分1750沿着彼此相对的方向伸出并且接合盖帽 侧壁320。另外,夹具构件1740沿着彼此分离的方向(图26的箭头D 方向)具有柔性性质。在安装墨盒l时,夹具构件1740被盖帽底壁310 沿着箭头D方向挤压并且弯曲。将墨盒1安装到喷墨打印机1710的方 向由在抽墨管1720和盖帽通孔330之间的位置关系决定。如图26(b)所示,在将墨盒1安装在喷墨打印机1710的安装部分 上时,夹具构件1740的夹具接合部分1750与盖帽300的盖帽侧壁320 的端部接合,并且将墨盒l固定。为了拆去墨盒l,可以通过使夹具构 件1740沿着箭头D方向滑动来使夹具接合部分1750和盖帽侧壁320 中的一个脱开。
如上所述,盖帽侧壁320布置成使得在焊接壳体200和盖帽300 的过程中产生出的熔融碎片X(参见图24)不能从外部在视觉上看到。另 外,盖帽侧壁320还用作将墨盒1安装地固定在喷墨打印机1710上的 接合部分。因此,无需接合部分来单独接合夹具构件1740,因此能够 降低墨盒l的结构复杂性,并且能够实现成本降低。下面参照图27对在将抽墨管1720插入到阀机构530中时阀机构 530的操作进行说明。图27显示出阀机构530的操作。图27(a)显示出 在插入抽墨管1720之前的状态。图27(b)显示出正在插入抽墨管1720 的状态。图27(c)显示出已经完全将抽墨管1720插入在墨盒1中的状态 (参见图26)。图27(a)显示出在将墨盒1安装在喷墨打印机1710之前的状态。 此时,阀构件620在与接头构件610接触的方向即与轴线B平行的方 向上受到第一和第二弹簧构件630、 650推压。如图27(a)所示,存放在 阀构件620(以及滑块构件640)内的第一弹簧构件630稍微弯曲。但是, 在布置在滑块构件640的顶部(图27(a)的上侧)上的第二弹簧构件650 的弹簧柔性部分930中没有任何挠曲。该结构决定了弹簧构件630和 650的弯曲顺序。也就是说,弹簧柔性部分930已经稍微弯曲的第一弹 簧构件630比第二弹簧构件650容易弯曲。因此,在插入抽墨管1720 时,第一弹簧构件630首先弯曲,然后第二弹簧构件650弯曲。在阀构件620的阀钩部分850与滑块构件640的滑块基座部分 1040的表面1041接合时,造成第一弹簧构件630的弹簧柔性部分930 的弯曲。在阀构件620的阀底壁810内侧的端面和阀钩部分850的阀 底壁810侧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参见图27(a))形成为比滑块构件640的 滑块基座部分1040的厚度、第一弹簧构件630的竖直方向高度、以及 阀突起部分750的高度的总距离短。因此,在阀构件620的阀钩部分 850与滑块构件640的表面1043接合时,在第一弹簧构件630的弹簧 柔性部分930中产生弯曲。阀机构530沿着轴线B方向的高度在制造
各个部件期间出现尺寸误差,因此部件数量越大,则尺寸误差越大。但是,滑块构件640接触阀构件620的阀钩部分850,因此至少在第一 弹簧构件630中的尺寸误差无关紧要。因此,降低了在阀机构530中 的尺寸误差,并且阀机构530的伸縮操作能够稳定。如图27(a)所示,阀构件620的阀侧壁820的内径形成为与滑块构 件640的滑块外周壁1010的外径大致相同。因此,在滑块构件640沿 着阀机构530的轴线B方向运动时,能够防止产生运动方向的偏移。 另外,滑块外周壁1010的内径形成为与各个弹簧构件630、 650的弹 簧底部910的外径大致相同。因此,在各个弹簧构件630、 650布置在 滑块构件640的滑块基座部分1040上的状态下,降低了各个弹簧构件 630、650沿着与轴线B垂直的方向(图27(a)的水平方向)偏移的可能性。 阀构件620的阀侧壁820的形状形成为与供墨部分140的内径形状大 致相同。因此,在阀构件620沿着轴线B方向运动时能够防止偏移, 从而使得阀机构530沿着轴线B方向的伸縮操作更稳定。如图27(b)所示,在将抽墨管1720插入到接头构件610中和供墨 部分140的阀机构插入部分1460中时,通过接触着阀构件620的阀底 壁810的抽墨管1720使阀构件620沿着基座构件660方向(图27(b)的 上方向)运动。与该运动一起,第一弹簧构件630受压縮。但是,在只 是部分插入抽墨管1720时,只有第一弹簧构件630由于阀构件620的 运动而弯曲变形,因此滑块构件640没有运动,并且阀构件620的阀 钩部分850与滑块构件640的滑块基座部分1040分开。在进一步插入抽墨管1720时,阀构件620沿着基座构件660的方 向进一步运动。与该运动一起,滑块构件640沿着基座构件660的方 向(与第一弹簧构件630及第二弹簧构件650的推压方向相反的方向) 运动,并且第二弹簧构件650的柔性变形开始。如图27(c)所示,在将墨盒1安装在喷墨打印机1710的安装部分
上时,第二弹簧构件650弹性变形,并且形成由箭头E所示的墨流动通道。由箭头E所示的墨流动通道为如下的流动通道,它依次前进通 过墨水存储部分120(参见图19)、供墨孔122(参见图19)、在墨流动通 道1410内的过滤器1420(参见图19)、盖子构件680的盖子通孔1330、 第一基座通孔1140和第二基座通孔1150、基座通槽1160、第二弹簧构 件650的墨流动通道940、滑块通孔1050、第一弹簧构件630的墨流 动通道940、形成在第一弹簧构件630和阔接收部分870之间的流动通 道、阀构件620的墨流动通道860、经过抽墨管1720的抽墨沟槽1730 的流动通道、以及抽墨管1720。该流动通道成为大部分墨水流动的主 流动通道。另外,在阀构件620的阀侧壁820和阀机构插入部分1460 的内周表面之间的空间也成为墨流动通道。在主流动通道中,形成在第一弹簧构件630的弹簧顶部920中的 顶部流动通道941和形成在第二弹簧构件650的弹簧顶部920中的顶 部流动通道941成为该流动通道的最小横截面,并且为该流动通道能 够很容易由于包括在墨水中的气泡的存在而关闭的部位。但是,如上 所述,顶部流动通道941的孔口形成为大致方形形状,因此能够避免 该问题。参照图28对在将抽墨管1720插入到接头构件610中时的接头构 件610的操作进行说明。图28显示出接头构件610的操作。图28(a) 显示出在插入抽墨管1720之前的状态,并且图28(b)显示出在插入抽墨 管1720之后的状态。如图28(a)所示,在插入抽墨管1720之前的状态下,接头突起部 分750沿着大致水平方向(与轴线B垂直的方向)伸出,并且阶梯表面 732大致水平。另外,接头接触部分730的顶端部734的直径由b显示 出。如图28(b)所示,在从孔口 722通过锥形部分流动通道761将抽墨
管1720插入到突起部分流动通道762中时,接头突起部分750沿着抽 墨管1720的插入方向(图28(b)的向上方向)移动(在突起部分流动通道 762内移动)。接头突起部分750由于在内周表面751和抽墨管1720之 间的摩擦而被抽墨管1720拖动。此时,接头接触部分730由于内周表 面733和阶梯表面732而具有以基座形状切口的结构。因此,接头突 起部分750在抽墨管1720的作用下沿着插入方向的移动不直接传递给 接头接触部分730的顶端部734。因此,如图28(b)所示,接头接触部 分730的顶端部734几乎不沿着插入方向移动,并且接头接触部分730 的顶端部734沿着与抽墨管1720分离的方向(箭头F方向)稍微移动。 接头接触部分730在该状态下的直径由bl显示出,并且稍大于图28(a) 的直径b。也就是说,伴随着抽墨管1720的插入在接头构件610中的 形状变化是接头接触部分730沿着箭头F方向移动的形状变化。如果 在接头接触部分730和接头突起部分750的边界处没有任何阶梯表面 732、并且接头接触部分730具有带有从接头突起部分750的内周表面 751朝着接头接触部分730的顶端部734缓和倾斜的表面的形状,则当 接头突起部分750变形从而在抽墨管1720的作用下沿着抽墨管1720 的插入方向移动时,接头突起部分750的变形将直接传递给接头接触 部分730。接头接触部分730然后将与接头突起部分750 —起沿着插入 方向移动。因此,用来形成在阀构件620(参见图27)和接头接触部分730 之间的墨流动通道的抽墨管1720的插入行程将很长。在这种结构中, 将必须使得抽墨管1720较长。如果抽墨管1720太长,则它会接触其 它构件,从而容易损坏那些构件。但是,在图28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中, 接头接触部分730沿着与抽墨管1720的插入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箭头 F方向)移动,因此无需长行程来形成墨流动通道。因此,能够降低抽 墨管1720接触其它构件并且造成该损坏的可能性。参照图29说明伴随着墨盒1的安装的触感。图29为曲线图,显 示出在安装墨盒1时的触感。图29的水平轴线显示出在安装墨盒1时 的运动距离(行程)。图29的竖直轴线为在安装墨盒1时产生的负载。 如图29所示,在墨盒1开始安装并且抽墨管1720接触阀构件620 时,负载迅速增大。然后,在第一弹簧构件630的弹簧柔性部分930 开始弹性变形时,负载迅速降低。该状态变化为图29的点c(在图27(a) 和图27(b)之间的中间状态)。之后,如果继续安装墨盒1,则第一弹簧构件630的弹性变形完 成,并且第二弹簧构件650的弹性变形开始。此时,负载再次迅速增 大。该状态由图29的点d显示出。因此,通过具有相应的弹簧构件630、 650,从而存在两级负载变 化。因此,安装墨盒1的人能够感觉到墨盒1的该安装在精确进行。 该负载变化被称为"触感"。因此,用户通过触感而不用视觉检查就能 够确认墨盒1是否被精确安装。另外,同样,负载在墨盒l拆卸时变化。如图29所示,该变化由 在墨盒1的拆卸时的负载曲线显示出。在墨盒1开始被拆卸时,负载 较高,因为存在使相应弹簧构件630、 650返回到它们的原始状态的弹 性力,但是在墨盒的拆卸继续时,负载变化变得平滑。参照图30对框架主体部分110的框架倾斜面124的倾角《参见图 21)进行说明。图30为曲线图,显示出在框架倾斜面124的倾角a、剩 余墨水量、和存储容量之间的关系。图30的水平轴线(图30的水平方 向)显示出框架倾斜面124的倾角a,并且图30的竖直轴线(图30的竖 直方向)显示出剩余墨水量(图30的左侧的竖直轴线)和存储容量(图30 的右侧的竖直轴线)。图30的黑圆点显示出剩余墨水量,并且黑方点显 示出存储容量。在图19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框架倾斜面124在剖视图中形成为 线性形状。该结构设置用来有效地消耗墨水和降低存储在墨水存储部 分120内的墨水剩余量。也就是说,在框架倾斜面124在剖视图中形 成为弯曲形状时,在墨水收容量较小时,薄膜1430不能精确地接触框架倾斜面124。因此,在框架倾斜面124和薄膜1430之间留有微小间 隙,并且墨水存储在该间隙中。另外,框架倾斜面124的框架倾角a设定在能够获得较大墨水存 储量并且能够降低剩余墨水量的角度处。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将框架 倾斜角度a设定为30、对于墨盒l而言,确定最小许可存储容量。存 储容量为23毫升(下面被称为"ml"),这在图30中显示为虚直线fl。 如图30所示,从最小存储容量的观点看,优选的是,框架倾斜面124 的倾角a形成为27。或更高。另外,对于剩余墨水量,确定最大许可剩余量的目标值。目标值 为1.5ml或更少。该目标值显示为在图30中的虚直线f2。从剩余墨水 量的观点看,优选的是,框架倾斜面124的倾角a形成为34。或更小。如图30所示,存储容量与大倾角a成比例地变大。但是,剩余墨 水量在倾角a的值大于3(T时迅速增大。根据该分析,框架倾斜面124 的最佳倾角a为30°。另外,在存储容量方面优选倾角《为27°或更大。但是,考虑到剩 余墨水量,优选的是该倾角a在28°至34°的范围e内。设定在该范围 内的任何倾角a将是合适的。在上述实施方案中,框架100、壳体200和盖帽300由树脂材料 形成。阀机构530也由树脂材料形成。由于没有使用金属材料作为墨 盒1的结构元件,所以可以通过燃烧墨盒1来进行处置。例如,在阀 机构的推压构件(例如,相应的弹簧构件630、650)由金属形成的墨盒中, 在处置时,需要将墨盒拆开,并且需要拆去推压构件。该附加步骤提 高了处置成本。由于墨盒1的结构元件是可燃烧的,所以可以降低处 置成本。
参照图31对墨盒2进行说明。在墨盒1中,注墨塞520的顶端部 形状(参见图19)形成为大致圆锥形形状。同时,在墨盒2中,框架1810 的注墨部分1820的注入内周部分1830形成为大致中空圆柱形沟槽。 同时,要插入到注入内周部分1830中的注墨塞1840形成为大致圆柱 形形状。墨盒2的与墨盒1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用相同的符号显示 出,因此其说明省略。图31为墨盒2的剖视图。如图31所示,对于墨盒2而言,框架 1810的注墨部分1820的注入内周部分1830的形状形成为大致中空的 圆柱形沟槽。注墨孔121连接到注入内周部分1830的与孔口部分(图 31的上侧)相对的最深部分的端部(图31的下侧)上。插入到注入内周部 分1830中的注墨塞1840形成为大致圆柱形形状。因此,在将壳体200 安装在盖帽300上并且注墨塞1840被壳体突起构件260推动时,注墨 塞1840的外表面没有任何间隙地接触注入内周部分1830的内表面。 也就是说,在注入内周部分1830和注墨孔121之间的连接被注墨塞 1840堵塞。因此,按照与在墨盒1中相同的方式,在将壳体200安装在盖帽 300上时,注墨塞1840受到壳体突起构件260的推动。因此,能够简 化制造墨盒2的过程。另外,通过用壳体突起构件260挤压注墨塞1840, 从而能够减少框架1810的摆动。另外,按照与在墨盒1中相同的方式, 即使在对壳体200施加冲击的情况下,该冲击也由于被传递给框架1810 而被减轻。因此,能够保护框架1810免受外部冲击。另外,由于壳体 突起构件260挤压注墨塞1840,壳体突起构件260还用来防止注墨塞 1840滑动。如图31所示,对于注墨塞1840而言,接触着壳体突起构件260 的部分包括插塞沟槽部分1850。插塞沟槽部分1850为凹形沟槽,并且 该沟槽的直径形成为与壳体突起构件260的直径大致相同。在注墨塞1840受到壳体突起构件260挤压时,壳体突起构件260的顶端与插塞 沟槽部分1850接合。因此,降低了注墨塞1840接触壳体突起构件260 的位置将偏移并且框架1810将倾斜的可能性。在框架1810倾斜时, 施加在接头构件610上的负载变化,并且墨水可能泄漏。插塞沟槽部 分1850防止了这种墨水泄漏。参照图32对墨盒3进行说明。在墨盒1中,阀构件620由第一弹 簧构件630和第二弹簧构件650的弹性力沿着接头构件610方向推压, 因此将墨流动通道关闭(参见图27(a))。而在墨盒3中,阔构件1930在 由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形成的螺旋弹簧构件1940的弹性力作用下沿着 接头构件610方向被推压,并将墨流动通道关闭。墨盒3的与墨盒1 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用相同的符号显示出,因此其说明省略。图32显示出墨盒3的供墨部分1910的剖视图。图32(a)显示出在 插入抽墨管1720(参见图26)之前的状态,而图32(b)显示出在插入抽墨 管1720之后的状态。如图32所示,对于阀机构1920而言,在与接合部分1450接合的 基座构件660的基座底部1110和通过接触接头构件610的接头接触部 分730来关闭墨流动通道的阀构件1930之间,布置有螺旋弹簧构件 1940,它由大致圆锥形的螺旋弹簧形成。阀构件1930形成为大致圆形平板形状。形成有阀通孔1950,这 些阀通孔1950成为在外周部分附近的墨流动通道。虽然未示出,但是 绕着阀构件1930的圆周大致均匀地形成有六个阀通孔1950。阀构件 1930的直径形成为与阀机构插入部分1960的内径大致相同。因此,在 阀构件1930竖直运动时,降低了阀构件1930的倾斜可能性。具体地 说,在从喷墨打印机1710(参见图26)拆卸墨盒3时,如果阀构件1930 倾斜,则接头接触部分730接触接头构件610的位置变化,并且墨水 可能泄漏。但是,在墨盒3中,降低了阀构件1930倾斜和运动的可能
性,因此降低了墨水泄漏的可能性。螺旋弹簧构件1940为圆锥形缠绕螺旋弹簧。大直径侧(图32的上 侧)接触基座构件660的基座底部1110,并且小直径侧(图32的下侧) 接触阀构件1930。对于该螺旋弹簧构件1940而言,在延伸方向(图32 的竖直方向)上,节距g形成为大致相同。另外,墨盒3的螺旋弹簧构 件1940由四个螺旋弹簧圈形成。第一至第四圈显示出从大直径逐渐变 为小直径。第一圈的内径形成为比第二圈的外径大。第二圈的内径形 成为比第三圈的外径大。第三圈的内径形成为比第四圈的外径大。也 就是说,使用螺旋弹簧使得第n个圈的内径大于第(n+l)个圈的外径。对于螺旋弹簧构件1940而言,阀构件1930能够沿着接头构件610 的方向(在图32中的向下方向)被推压,因此螺旋弹簧构件1940也可以 布置成使得小直径接触基座构件660的基座底部1110,并且大直径 接触阀构件1930。如图32(b)所示,在将抽墨管1720插入到阀机构插入部分1960中 时,阀构件1930被抽墨管1720沿着基座构件660方向(图32(b)的向上 方向)推动,并且螺旋弹簧构件1940受压縮。图32(b)显示出将墨盒3 安装在喷墨打印机1710(参见图26)上并且第n个圈的内径形成为大于 第(n+l)个圈的外径的状态。因此,第二至第四圈容纳在第一圈内。也 就是说,将在非压縮时的圆锥倾角设定在这样一个倾角,该倾角使得 第一至第四圈在压縮时在压縮方向上不发生干涉。因此,在将抽墨管 1720插入到阀机构插入部分1960中并且沿着基座构件660方向推动阀 构件1930时,螺旋弹簧构件1940被压縮紧凑至使得沿着该方向的厚 度变为与圈直径大致相同的程度。因此,与由多个构件形成的阀机构 或者螺旋弹簧形成为圆柱形形状的阀机构相比,能够縮短供墨部分 1910的长度,并且能够使墨盒3更小。另外,由于只需要使用一个螺 旋弹簧构件1940作为推压构件,所以能够简化阀机构1920的结构。
在将墨盒3安装在喷墨打印机1710上的状态下的墨流动通道由箭头G显示出。该墨流动通道依次由盖子构件680的盖子通孔1330、基 座构件660的第二基座通孔1150、阀构件1930的阀通孔1950、以及 抽墨管1720形成。参照图33对墨盒4进行说明。在墨盒1中,阀构件620由第一弹 簧构件630和第二弹簧构件650的弹性力沿着接头构件610方向推压, 并且将墨流动通道关闭。而在墨盒4中,阀构件1930在螺旋弹簧构件 2040的弹性力作用下沿着接头构件610方向被推压,并且将墨流动通 道关闭。墨盒4的与墨盒1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用相同的符号显示 出,因此其说明省略。设置在墨盒4中的阀构件1930与墨盒3的阀构 件1930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图33显示出墨盒4的供墨部分2010的剖视图。图33(a)显示出在 插入抽墨管1720之前的状态,而图33(b)显示出在插入抽墨管1720之后的状态。如图33所示,对于墨盒4的阀机构2020而言,螺旋弹簧构件2040 包括由大致圆柱形的部分和大致圆锥形的部分形成的螺旋弹簧,并且 所述螺旋弹簧布置在与接合部分1450接合的基座构件660的基座底部 1110和通过接触接头构件610的接头接触部分730来关闭墨流动通道 的阀构件1930之间。螺旋弹簧构件2040为缠绕簧圈。螺旋弹簧构件2040沿着延伸方 向(图33(a)的竖直方向)的两个端部形成为大致圆柱形形状,并且中间 部分形成为大致圆锥形形状。对于螺旋弹簧构件2040而言,具有较大 直径的部分(图33(a)的上侧)接触基座构件660的基座底部1110,并且 具有较小直径的部分(图33(a)的下侧)接触阀构件1930。对于螺旋弹簧 构件2040而言,在延伸方向(图33中的竖直方向)上,节距g大致相同。 另外,螺旋弹簧构件2040包括五个螺旋弹簧圈。第一至第五圈显示出
从较大直径的圈开始并且前进至较小直径的圈。第一和第二圈的直径 大小大致相同。第一和第二圈的内径形成为大于第三圈的外径。第三 圈的内径形成为大于第四圈的外径。另外,第四和第五圈的直径形成 为大致相同。也就是说,第二至第四圈形成为大致圆锥形的形状,并 且对于第二至第四圈而言,第n个圈的内径大于第(n+l)个圈的外径。另外,相对于螺旋弹簧构件2040而言,阀构件1930沿着朝向接 头构件610方向(图33的下方向)被推压。因此,具有较大直径的部分 能够接触基座构件660的基座底部1110,并且具有较小直径的部分能 够接触阀构件1930。如图33(b)所示,在将抽墨管1720插入到阀机构插入部分2060中 时,阀构件1930沿着基座构件660方向(图33(b)的上方向)被推动。图 33(b)显示出将墨盒4安装在喷墨打印机1710(参见图26)上的状态。从 第二至第四圈,第n个圈的内径大于第(n+l)个圈的外径,因此第三和 第四圈容纳在第二圈内。由此,在将抽墨管1720插入到阀机构插入部 分2060中并且沿着基座构件660方向推动阀构件1930时,螺旋弹簧 构件2040被挤压紧凑,从而沿着该方向的厚度变为该缠绕圈的直径的 大致三倍。因此,与由多个构件形成的阀机构或者螺旋弹簧形成为圆 柱形形状的阀机构相比,縮短了供墨部分2010沿着延伸方向的长度, 并且能够使墨盒4更小。另外,在该墨盒4中,只使用一个螺旋弹簧 构件2040作为推压构件,因此能够简化阀机构2020的结构。在将墨盒4安装在喷墨打印机1710上的状态下的墨流动通道由箭 头H显示出。该墨流动通道依次由盖子构件680的盖子通孔1330、基 座构件660的第二基座通孔1150、阀构件1930的阀通孔1950、以及 抽墨管1720形成。参照图34对墨盒5进行说明。在墨盒3中,基座构件660及盖子 构件680与接合部分1450接合。在墨盒5中,螺旋弹簧构件1940的
一端接触用来抑制过滤器1420滑动的过滤器止动器构件2170。墨盒5 的与墨盒3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用相同的符号显示出,因此其说明 省略。图34为墨盒5的供墨部分2110的剖视图。如图34所示,墨盒5的阀机构2120包括阀构件1930、螺旋弹簧 构件1940和过滤器止动器构件2170,该过滤器止动器构件2170接触 螺旋弹簧构件1940的一个端侧,并且沿着过滤器1420的方向(图34 的向上方向)被推压。该过滤器止动器构件2170形成为大致圆形平板形状。形成有止动 器通孔2180,这些止动器通孔2180成为在过滤器止动器构件2170的 外周部分附近的墨流动通道。虽然未示出,但是绕着过滤器止动器构 件2170的圆周大致形成有六个止动器通孔2180。过滤器止动器构件 2170的外径形成为与阀机构插入部分2160的内径大致相同,因此能够 防止过滤器止动器构件2170的位置偏移。另外,还可以让过滤器止动 器构件2170的外径具有比阀机构插入部分2160的内径大的直径。另 外,可以将过滤器止动器构件2170固定。如图34所示,过滤器止动器构件2170不断受到螺旋弹簧构件1940 的推压,因此过滤器1420不滑到阀机构插入部分2160中。因此,通 过过滤器1420能够有效地去除灰尘和/或杂质。阀机构2120包括过滤 器止动器构件2170、螺旋弹簧构件1940和阀构件1930,因此能够简 化墨盒5的结构。参照图35对墨盒6进行说明。在墨盒1中,阀机构530包括接头 构件610、阔构件620、第一弹簧构件630、滑块构件640、第二弹簧 构件650、基座构件660、止回阀670以及盖子构件680。在墨盒6中, 设有阀构件1930,它没有包括滑块构件640,并且具有不同的形状。 第 阀构件1930相同,因此其说明省略。 墨盒6的与墨盒1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用相同的符号显示出,因此 其说明省略。图35显示出墨盒6的供墨部分140的剖视图。图35(a)显示出在 插入抽墨管1720之前的状态,而图35(b)显示出在插入抽墨管1720之 后的状态。如图35(a)所示,对于墨盒6的阀机构2220而言,在与接合部分 1450接合的基座构件660的基座底部1110和通过接触接头构件610的 接头接触部分730来关闭墨流动通道的阀构件1930之间,布置有第一 弹簧构件2240和第二弹簧构件2250,它们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例如 橡胶形成。第一弹簧构件2240由与墨盒1的第一弹簧构件630相同的材料形 成,并且具有与第一弹簧构件630相同的形状。第一弹簧构件2240的 结构包括形成第一弹簧构件2240的底面(具有大直径的端部)的环形弹 簧底部910、直径小于弹簧底部910的直径且形成第一弹簧构件2240 的顶面(具有较小直径的端部)的环形弹簧顶部920、以及连接弹簧顶部 920和弹簧底部910且在被施加负载时柔性变形的中空圆锥形弹簧柔性 部分930。在第一弹簧构件2240中也设有墨流动通道940,它包括成 为弹簧顶部920的内周表面的顶部流动通道941、成为弹簧柔性部分 930的内周表面的柔性部分流动通道942、以及成为弹簧底部910的内 周表面的底部流动通道943。第二弹簧构件2250由与第一弹簧构件2240相同的材料形成,并 且具有与第一弹簧构件2240相同的形状(外形尺寸不同),而且包括弹 簧底部910、弹簧顶部920、弹簧柔性部分930、以及墨流动通道940(顶 部流动通道941、柔性部分流动通道942、底部流动通道943)。第二弹 簧构件2250沿着竖直方向与第一弹簧构件2240相对且对称地布置。
如图35所示,第一弹簧构件2240和第二弹簧构件2250的相应弹 簧顶部920彼此接触,并且弹簧底部910按照接触基座构件660的基 座底部1110和阀构件1930中的相应一个的方式布置。弹簧底部910 的侧面接触具有中空圆柱形形状的供墨部分140的内壁,因此限制了 沿着直径方向的运动。各个弹簧顶部920的接触表面可以被固定(例如 焊接)。弹簧底部910的外径形成为具有与阀机构插入部分1460的内径 大致相同的直径,因此降低了各个弹簧构件2240、 2250的位置偏移的 可能性。如图35(b)所示,在将抽墨管1720插入到阀机构插入部分1460中 时,阀构件1930沿着基座构件660方向(图35(b)的上方向)被推动。图 35(b)显示出将墨盒6安装在喷墨打印机1710(参见图26)上的状态。在 图35(b)中,第一弹簧构件2240和第二弹簧构件2250的弹簧柔性部分 930弹性变形。此时,在第一弹簧构件2240和第二弹簧构件2250弹性变形时, 具有最大直径的弹簧底部910的侧面接触供墨部分140的内壁,因此 限制了沿着直径方向的运动。因此,防止会很容易由弹性变形产生出 的轴线摆动。在将墨盒6安装在喷墨打印机1710上的状态下的墨流动通道由箭 头J显示出。该墨流动通道依次由盖子构件680的盖子通孔1330、基 座构件660的第二基座通孔1150、各个弹簧构件2240、 2250的墨流动 通道940、阀构件1930的阔通孔1950的墨流动通道、以及抽墨管1720 形成。参照图36对墨盒7进行说明。在墨盒1中,阀构件620由第一弹 簧构件630和第二弹簧构件650的弹性力沿着接头构件610方向推压, 并且将墨流动通道关闭(参见图27(a))。在墨盒7中,阀构件1930在形
成为大致圆柱形形状的弹簧构件2340的弹性力作用下沿着接头构件610方向被推压,并且将墨流动通道关闭。墨盒7的与墨盒1的相同部 分对应的部分用相同的符号显示出,因此其说明省略。另外,墨盒7 的阀构件1930与墨盒3的阀构件1930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图36是墨盒7的供墨部分140的剖视图。图36(a)显示出在插入 抽墨管1720之前的状态。图36(b)显示出在插入抽墨管1720之后的状 态。如图36所示,对于墨盒7的阀机构2320而言,在与接合部分1450 接合的基座构件660的基座底部1110和通过接触接头构件610的接头 接触部分730来关闭墨流动通道的阀构件1930之间,布置有弹簧构件 2340,它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例如橡胶形成,并且具有大致中空圆 柱形形状。对于弹簧构件2340而言,在弹簧构件2340的相应端部(图36的 上侧和下侧)上形成有两个弹簧端部2350,它们包括接触基座构件660 的基座底部1110的弹簧端部和接触阀构件1930的弹簧端部。在两个弹 簧端部2350之间,形成有弹簧柔性部分2360,它在被施加负载时弯曲 变形。该弹簧柔性部分2360形成为比弹簧端部2350薄,因此弹簧柔 性部分2360的强度较弱。在弹簧构件2340弹性变形时,弹簧柔性部 分2360弯曲变形。另外,每个弹簧端部2350的外径形成为与阀机构 插入部分1460的内径大致相同,因此降低了弹簧构件2340的位置偏 移的可能性。如图36(b)所示,在将抽墨管1720插入到阀机构插入部分1460中 时,阀构件1930沿着基座构件660方向(图36(b)的上方向)被推动。图 36(b)显示出将墨盒7安装在喷墨打印机1710(参见图26)上的状态,并 且显示出弹簧柔性部分2360弹性变形的状态。弹簧柔性部分2360沿 着与延伸方向(图36的竖直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交替地弹性变形。 另外,在墨盒7安装在喷墨打印机1710上的状态下的墨流动通道由箭头K显示出。墨流动通道依次由盖子构件680的盖子通孔1330、 基座构件660的第二基座通孔1150、弹簧构件2340的中空内部、阀构 件1930的阀通孔1950、以及抽墨管1720形成。参照图37对墨盒8进行说明。在墨盒l中,阀机构530包括接头 构件610、阀构件620、第一弹簧构件630、滑块构件640、第二弹簧 构件650、基座构件660、止回阀670和盖子构件680。在墨盒8中, 设有阀构件2430,它没有包括滑块构件640,并且具有不同的形状。 墨盒8的与墨盒1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用相同的符号显示出,因此 其说明省略。图37显示出墨盒8的供墨部分140的剖视图。图37(a)显示出在 插入抽墨管1720之前的状态,而图37(b)显示出在插入抽墨管1720之 后的状态。如图37(a)所示,对于墨盒8的阀机构2420而言,在与接合部分 1450接合的基座构件660的基座底部1110和通过接触接头构件2470 来关闭墨流动通道的阀构件2430之间,布置有第一弹簧构件2440和 第二弹簧构件2450,它们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例如橡胶形成。参照图38对阀构件2430进行说明。图38显示出阀构件2430。 图38(a)为阀构件2430的侧视图。图38(b)为阀构件2430的顶视图。图 38(c)为阀构件2430的底视图。图38(d)为在图38(b)中所示的阀构件 2430的剖视图。如图38(a)所示,阀构件2430包括形成阀构件2430的底壁(图38(a) 的下侧)的阀底部2431、形成阀构件2430的外周壁的阔外周部分2432、 从阀外周部分2432的顶端表面(图38(a)的顶侧的端面)朝着阀底部2431
延伸的阀沟槽部分243 3 、以及从阀底部2431伸出到与阀外周部分2432 相反的一侧(图38(a)的下方向)的阀突起部分2434。如图38(b)所示,阀沟槽部分2433形成在阀外周部分2432的四个 部位处,并且绕着阀外周部分2432的圆周以大致相同的间隔形成。如 图38(c)所示,阔突起部分2434形成在阀底部2431的外边缘部分上。 在阀突起部分2434接触接头构件2470(参见图37)时,墨流动通道关闭。如图38(b)所示,阀接收部分2435形成在阀构件2430中,这些阀 接收部分2435从阀外周部分2432朝着阀构件2430的中央伸出。阀接 收部分2435绕着阀构件2430的圆周形成在位于阔沟槽部分2433之间 的中间位置中,并且接收第一弹簧构件2440。阀接收部分2435通过接 触第一弹簧构件2440的弹簧顶部920来接收第一弹簧构件2440。阔接 收部分2435包括阀控制表面2436和阔接收表面2437,这些阀控制表 面2436通过接触弹簧顶部920的侧面来控制第一弹簧构件2440的偏 移,这些阔接收表面2437通过接触弹簧顶部920的顶部流动通道941 的孔口表面来接收弹簧顶部920。如图38(d)所示,对于阀接收部分2435而言,阀控制表面2436形 成在阀接收部分2435的高度方向(图38(d)的竖直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 中。阀接收表面2437形成为与阀底部2431大致平行。因此,第一弹 簧构件2440能够不摆动地被接收。回到图37(a),接头构件2470包括形成接头构件2470的外周壁且 向供墨部分140的外部暴露出的接头外周部分2471、容纳在供墨部分 140内的接头内周部分2472、形成在接头内周部分2472和接头外周部 分2471之间且与供墨部分140的外周壁接合的接头接合部分2473、以 及形成在接头内周部分2472中且插入着抽墨管1720的接头插入部分 2474。接头构件2470由弹性材料例如橡胶形成,并且在接头内周部分 2472接触阀构件2430的阀突起部分2434时将墨流动通道关闭。另外,接头内周部分2472的与阔突起部分2434接触的顶面为平面。如图37(a)所示,对于墨盒8的阀机构2420而言,在与接合部分 1450接合的基座构件660的基座底部1110和通过接触接头构件2470 来关闭墨流动通道的阀构件2430之间,布置有第一弹簧构件2440和 第二弹簧构件2450。墨盒8的第一弹簧构件2440具有与墨盒1的第一弹簧构件630相 同的形状(外形尺寸不同)。第一弹簧构件2440的结构主要设有形成第 一弹簧构件2440的底面(具有较大直径的端部)的环形弹簧底部910、形 成第一弹簧构件2440的顶面(具有较小直径的端部)的环形弹簧顶部 920、以及连接弹簧顶部920和弹簧底部910的中空圆锥形弹簧柔性部 分930。中空圆锥形弹簧柔性部分930在被施加负载时柔性变形。还包 括墨流动通道940,它包括成为弹簧顶部920的内周表面的顶部流动通 道941、成为弹簧柔性部分930的内周表面的柔性部分流动通道942、 以及成为弹簧底部910的内周表面的底部流动通道943。第二弹簧构件2450具有与第一弹簧构件2440相同的形状,并且 包括弹簧底部910、弹簧顶部920、弹簧柔性部分930、以及墨流动通 道940(顶部流动通道941、柔性部分流动通道942、和底部流动通道 943)。第二弹簧构件2450沿着竖直方向以相对于第一弹簧构件2440 反转的结构布置。如图37(a)所示,第一弹簧构件2440和第二弹簧构件 2450的相应弹簧底部910彼此接触,并且弹簧顶部920接触基座构件 660的基座底部1110和阀构件2430的阀接收部分2435中的相应一个。 各个弹簧底部910的接触表面还可以相互连接(例如焊接)。另外,相应 弹簧构件2440、 2450的各个弹簧底部910的外径形成为与阀机构插入 部分1460的内径大致相同,因此即使在各个弹簧构件2440、 2450变 形的情况下,也降低了沿着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偏移位置的可能性。
如图37(b)所示,在将抽墨管1720插入到阀机构插入部分1460中 时,阀构件2430沿着基座构件660方向(图37(b)的上方向)被推动。图 37(b)显示出一个状态,其中将墨盒8安装在喷墨打印机1710(参见图 26)上,并且第一弹簧构件2440和第二弹簧构件2450的弹簧柔性部分 930弹性变形。
在将墨盒8安装在喷墨打印机1710上的状态下的墨流动通道由箭 头L显示出。该墨流动通道依次由盖子构件680的盖子通孔1330、基 座构件660的第二基座通孔1150、弹簧构件2440、 2450的墨流动通道 940、阀构件2430的阀沟槽部分2433的墨流动通道、以及抽墨管形成。
参照图39对墨盒9进行说明。在墨盒8中,在接收止回阀670的 基座构件660和通过接触接头构件2470来关闭墨流动通道的阀构件 2430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构件2440和第二弹簧构件2450。在墨盒9 中,在基座构件660和阀构件2430之间设有弹簧构件2540。墨盒9的 与墨盒8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用相同的符号显示出,因此其说明省 略。
图39显示出墨盒9的供墨部分140的剖视图。图39(a)显示出在 插入抽墨管1720之前的状态,并且图39(b)显示出在插入抽墨管1720 之后的状态。如图39(a)所示,对于墨盒9的阀机构2520而言,在与接合部分 1450接合的基座构件660的基座底部1110和通过接触接头构件2470 来关闭墨流动通道的阀构件2430之间,布置有弹簧构件2540。该弹簧 构件2540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例如橡胶形成。
弹簧构件2540设有形成为大致圆柱形形状的弹簧圆柱形部分 2550、与阀构件2430的阀接收部分2435接触的具有比弹簧圆柱形部
分2550的直径小的直径的弹簧端部2560、以及连接弹簧端部2560和 弹簧圆柱形部分2550且在被施加负载时柔性变形的中空圆锥形弹簧柔 性部分2570。弹簧圆柱形部分2550接触闽机构插入部分1460的内周 表面,因此限制了沿着外径方向的弹性变形。因此,弹簧柔性部分2570弹性变形。如图39(b)所示,在将抽墨管1720插入到阀机构插入部分1460中 时,阀构件2430沿着基座构件660方向(图39(b)的上方向)被推动。图 39(b)显示出一种状态,其中墨盒9安装在喷墨打印机1710(参见图26) 上,并且弹簧柔性部分2570弹性变形。另外,在墨盒9安装在喷墨打印机1710上的状态下的墨流动通道 由箭头M显示出。该墨流动通道依次由盖子构件680的盖子通孔1330、 基座构件660的第二基座通孔1150、弹簧构件2540的中空内部、阀构 件2430的阀沟槽部分2433、以及抽墨管1720的墨流动通道形成。参照图40对墨盒IO进行说明。在墨盒8中,在支撑止回阀670 的基座构件660和通过接触接头构件2470来关闭墨流动通道的阀构件 2430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构件2440和第二弹簧构件2450。相反,在 墨盒10中,在基座构件660和阀构件2430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构件2640 和第二弹簧构件2650,它们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例如橡胶形成,并 且形成为大致中空半球形形状。墨盒10的与墨盒8的相同部分对应的 部分用相同的符号显示出,因此其说明省略。图40显示出墨盒10的供墨部分140的剖视图。图40(a)显示出在 插入抽墨管1720之前的状态,并且图40(b)显示出在插入抽墨管1720 之后的状态。如图40(a)所示,对于墨盒10的阀机构2620而言,在与接合部分 1450接合的基座构件660的基座底部1110和通过接触接头构件2470
来关闭墨流动通道的阀构件2430之间,布置有第一弹簧构件2640和 第二弹簧构件2650,它们形成为大致中空半球形形状。第一弹簧构件2640设有接触阀构件2430的闽接收部分2435的弹 簧端部2660、和从弹簧端部2660沿着直径方向延伸的具有大致中空半 球形形状的弹簧柔性部分2670。第二弹簧构件2650形成有与第一弹簧 构件2640相同的形状,并且设有弹簧端部2660和弹簧柔性部分2670。 第一和第二弹簧构件2640、 2650的弹簧柔性部分2670的孔口部分没 有任何间隙地相互接触。第一和第二弹簧构件2640、 2650的弹簧柔性 部分2670的孔口部分也可以通过粘接剂(或通过焊接)相互连接。如图40(b)所示,在将抽墨管1720插入到阀机构插入部分1460中 时,阀构件2430沿着基座构件660方向(图40(b)的向上方向)被挤压。 图40(b)显示出一种状态,其中墨盒10安装在喷墨打印机1710(参见图 26)上,并且各个弹簧构件2640、 2650的相应弹簧柔性部分2670弹性 变形。在墨盒10安装在喷墨打印机1710上的状态下的墨流动通道由箭 头N显示出。该墨流动通道依次由盖子构件680的盖子通孔1330、基 座构件660的第二基座通孔1150、相应弹簧构件2640、 2650、阀构件 2430的阀沟槽部分2433、以及抽墨管1720形成。参照图41对墨盒11进行说明。在墨盒8中,在接收止回阀670 的基座构件660和通过接触接头构件2470来关闭墨流动通道的阀构件 2430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构件2440和第二弹簧构件2450。相反,在 墨盒11中,在基座构件660和阀构件2430之间设有弹簧构件2740和 与弹簧构件2740结合操作的滑块构件2780。墨盒11的与墨盒8的相 同部分对应的部分用相同的符号显示出,因此其说明省略。图41显示出墨盒11的供墨部分140的剖视图。图41(a)显示出在
插入抽墨管1720之前的状态,并且图41(b)显示出在插入抽墨管1720 之后的状态。如图41(a)所示,对于墨盒11的阀机构2720而言,在与接合部分 1450接合的基座构件660的基座底部1110和通过接触接头构件2470 来关闭墨流动通道的阔构件2430之间,布置有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 例如橡胶形成的弹簧构件2740、和与弹簧构件2740连接且限制弹簧构 件2740沿着延伸方向(图41(a)的竖直方向)的运动的滑块构件2780。弹簧构件2740设有形成为大致圆柱形形状的弹簧圆柱形部分 2750、接触阀构件2430的阀接收部分2435的弹簧端部2751、连接弹 簧端部2751及弹簧圆柱形部分2750且在被施加负载时柔性变形的弹 簧柔性部分2752、以及形成为凹形形状以便接合地固定在滑块构件 2780上的弹簧沟槽部分2753。虽然未示出,弹簧沟槽部分2753形成 在弹簧圆柱形部分2750的外周表面上。另外,弹簧圆柱形部分2750 形成为比弹簧柔性部分2752厚,因此增大了圆柱形部分2750的强度, 并且弹簧柔性部分2752柔性变形。滑块构件2780形成为大致圆柱形形状,并且在其内周表面处设有 安装有弹簧构件2740的滑块安装部分2781。滑块凸形部分2782成凸 形形状形成在滑块安装部分2781中,并且与弹簧沟槽部分2753接合。 虽然未示出,滑块安装部分2781和滑块凸形部分2782形成在滑块构 件2780的内周表面上。因此,滑块凸形部分2782与弹簧沟槽部分2753 接合,并且将滑块构件2780固定在弹簧构件2740上。滑块构件2780 由比弹簧构件2740的树脂材料硬的树脂材料形成。因此,在插入抽墨 管1720时,弹簧构件2740柔性变形,且不使滑块构件2780变形。另 外,滑块构件2780的外径形成为与阀机构插入部分1460的内径大致 相同,从而能够防止滑块构件2780与运动方向偏移。如图41(b)所示,在将抽墨管1720插入到阀机构插入部分1460中
时,阀构件2430沿着基座构件660方向(图41(b)的上方向)被推动。图 41(b)显示出一种状态,其中墨盒11安装在喷墨打印机1710(参见图26) 上,并且其中弹簧柔性部分2752弹性变形。对于阀机构2720的操作 而言,在插入抽墨管1720时,滑块构件2780沿着基座构件660的方 向(图41(b)的向上方向)运动。在滑块构件2780和基座构件660接触时, 滑块构件2780(弹簧构件2740)的运动受到限制。在进一步插入抽墨管 1720时,弹簧柔性部分2752弹性变形。因此,滑块构件2780允许抽 墨管1720平滑地插入。在墨盒11安装在喷墨打印机1710上的状态下的墨流动通道由箭 头O显示出。该墨流动通道依次由盖子构件680的盖子通孔1330、基 座构件660的第二基座通孔1150、弹簧构件2740的内部、阀构件2430 的阀沟槽部分2433、以及抽墨管1720的墨流动通道形成。参照图42对墨盒12进行说明。在墨盒8中,在接收止回阀670 的基座构件660和通过接触接头构件2470来密封墨流动通道的阀构件 2430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构件2440和第二弹簧构件2450,它们由具 有弹性的树脂材料例如橡胶形成。相反,在墨盒12中,在基座构件660 和阀构件2430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构件2840、第二弹簧构件2850、和 由第一及第二弹簧构件2840、 2850夹着操作的滑块构件2880。墨盒 12的与墨盒8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用相同的符号显示出,因此其说 明省略。图42显示出墨盒12的供墨部分140的剖视图。图42(a)显示出在 插入抽墨管1720之前的状态,并且图42(b)显示出在插入抽墨管1720 之后的状态。如图42(a)所示,在与接合部分1450接合的基座构件660的基座 底部1110和通过接触接头构件2470来关闭墨流动通道的阀构件2430 之间,设有墨盒12的阀机构2820。该阀机构2820包括第一弹簧构件 2840、第二弹簧构件2850、和滑块构件2880,该滑块构件布置在第二 弹簧构件2850和第一弹簧构件2840之间,容纳各个弹簧构件2840、 2850的一部分,并且与相应弹簧构件2840、 2850结合地运动。第一弹簧构件2840形成为与墨盒1的第一弹簧构件630相同的形 状(外形尺寸不同)。因此,第一弹簧构件2840的结构主要设有形成第 一弹簧构件2840的底面(具有较大直径的端部)的环形弹簧底部910、形 成为具有比弹簧底部910的直径小的直径且形成第一弹簧构件2840的 顶面(具有较小直径的端部)的环形弹簧顶部920、以及连接弹簧顶部920 和弹簧底部910且在被施加负载时柔性变形的中空圆锥形弹簧柔性部 分930。另外,设有墨流动通道940,它包括由弹簧顶部920的内周表 面形成的顶部流动通道941、由弹簧柔性部分930的内周表面形成的柔 性部分流动通道942、和由弹簧底部910的内周表面形成的底部流动通 道943。第二弹簧构件2850形成为与第一弹簧构件2840相同的形状,并 且包括弹簧底部910、弹簧顶部920、弹簧柔性部分930、和墨流动通 道940(顶部流动通道941、柔性部分流动通道942、和底部流动通道 943)。第二弹簧构件2850沿着竖直方向以相对于第一弹簧构件2840 反转的结构布置。滑块构件2880设有形成滑块构件2880的外壁的圆柱形滑块外周 部分2890、接触第一弹簧构件2840及第二弹簧构件2850的弹簧底部 910的滑块中间壁2891、以及穿过滑块中间壁2891形成且成为墨流动 通道的滑块通孔2892。另外,滑块外周部分2890的内径与各个弹簧构 件2840、 2850的弹簧底部910的外径大致相同,因此能够防止各个弹 簧构件2840、 2850的布置的偏移。滑块构件2880的外径形成为与阀 机构插入部分1460的内径大致相同,因此能够防止滑块构件2880与 运动方向偏移。滑块构件2880由比各个弹簧构件2840、 2850的树脂 材料硬的树脂材料形成。因此,在插入抽墨管1720时,各个弹簧构件
2840、 2850在不使滑块构件2880变形的情况下柔性变形。如图42(a)所示,第一弹簧构件2840和第二弹簧构件2850的相应 弹簧底部910接触滑块中间壁2891。同时,相应的弹簧顶部920布置 成接触基座构件660的基座底部1110和阀构件2430的阀接收部分 2435。如图42(b)所示,如果将抽墨管1720插入到阀机构插入部分1460 中,则阀构件2430沿着基座构件660方向(图42(b)中的向上方向)被挤 压。图42(b)显示出一个状态,其中墨盒12安装在喷墨打印机1710(参 见图26)上,并且弹簧柔性部分930弹性变形。对于阀机构2820的操作而言,在插入抽墨管1720时,滑块构件 2880沿着基座构件660方向(图42(b)中的向上方向)运动,滑块构件 2880接触基座构件660,并且滑块构件2880的运动受到限制。代替接 触基座构件660,也可以通过接触供墨部分140的内壁端面来限制滑块 构件2880的运动。然后,在进一步插入抽墨管1720时,弹簧构件2840、 2850的弹簧柔性部分930弹性变形。滑块构件2880允许抽墨管1720 平滑地插入。此外,运动受到滑块构件2880的限制,因此能够防止第 二弹簧构件2850的极度变形。因为能够防止第二弹簧构件2850的会 阻止其返回到其原始状态的极度变形,所以能够防止墨水泄漏。在墨盒12安装在喷墨打印机1710上的状态下的墨流动通道由箭 头P所示。该墨流动通道依次由盖子构件680的盖子通孔1330、基座 构件660的第二基座通孔1150、第二弹簧构件2850的墨流动通道940、 滑块构件2880的滑块通孔2892、第一弹簧构件2840的墨流动通道940、 阀构件2430的阀沟槽部分2433、以及抽墨管1720形成。参照图43对墨盒13进行说明。在墨盒1中,注墨塞520受到壳 体突起构件260的挤压,框架100由供墨部分140和注墨部分130相对于壳体200支撑,并且降低传递给框架100的外部振动。而在墨盒13中,除了框架100的注墨部分130之外的部分由壳体突起构件3220 挤压以控制外部振动。墨盒13的与墨盒1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用相 同的符号显示出,因此其说明省略。图43为墨盒13的示意性剖视图。在图43中,用点线显示出框架 100,并且用实线显示出壳体3210和盖帽300。如图43所示,墨盒13的壳体3210设有从壳体3210的顶壁朝着 盖帽300侧(图43的下侧)伸出的壳体突起构件3220。壳体突起构件3220 形成在壳体3210的顶壁的大致中央部分中。壳体突起构件3220在壳体3210和盖帽300焊接在一起的状态下 通过接触框架100的除了注墨部分130之外的部分来将框架100压向 盖帽30(M则。因此,能够降低框架100由于振动等而运动的可能性。 另外,壳体突起构件3220形成在壳体3210的顶壁的大致中央部分中, 因此框架100的水平方向(图43的水平方向)上的中央位置受到挤压。 因此,框架IOO在受压状态下是稳定的,并且能够进一步减小框架100 的运动。另外,对于墨盒13而言,在制造框架IOO(参见图22(c))时,在导 入墨水之后,将要被压入到注墨部分130中的注墨塞520按照接触注 入内周部分131的与注墨部分130的孔口相反的最深部分的端面的方 式受压。参照图44对墨盒14进行说明。在墨盒1中,注墨塞520受到壳 体突起构件260的挤压,框架100由供墨部分140和注墨部分130相 对于壳体200支撑,并且能够降低传递给框架IOO的外部振动。相反, 在墨盒14中,形成在壳体3310中的壳体突起构件3320挤压形成在框 架3330中的框架接收部分3340,而不是注墨部分130,因此能够降低传递给框架3330的外部振动。墨盒14的与墨盒1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用相同的符号显示出,因此其说明省略。图44为墨盒14的示意性剖视图。在图44中,框架3330由点线 显示出,并且壳体3310和盖帽300由实线显示出。如图44所示,墨盒14的壳体3310从壳体3310的顶壁朝着盖帽 300侧(图44的下侧)伸出,并且设置壳体突起构件3320,它形成在壳 体3310的顶壁的大致中央部分中。对于壳体突起构件3320而言,顶 端形成为被削尖。框架3330在与壳体突起构件3320对应且与形成有 注墨部分130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中设有由弹性材料形成的框架接收部 分3340。在壳体3310和盖帽300焊接在一起时,壳体突起构件3320 刺入到框架接收部分3340中,并且将框架3330压向盖帽300侧。因此,按照与在墨盒1中相同的方式,即使在对壳体3310施加冲 击的情况下,该冲击也在传递给框架3330时被减轻,因此能够保护框 架3330免受外部冲击。另外,壳体突起构件3320形成在壳体3310的 顶壁的大致中央部分中。因此,它刺入到框架3330的水平方向(图44 的水平方向)的中央位置,因此使框架3330稳定在受压状态下。另外,在墨盒14中,在制造框架3330(参见图22(c))时,在导入 墨水之后,将要被压入到注墨部分130中的注墨塞520按照接触注入 内周部分131的与注墨部分130的孔口相反的最深部分的端面的方式 受压。参照图45对墨盒15进行说明。在墨盒1中,止回阀670形成为 大致板状。相反,在墨盒15中,止回阀3430设有板状部分和轴部。 墨盒15的与墨盒1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用相同的符号显示出,因此 其说明省略。 图45为墨盒15的剖视图。墨盒15的阀机构3420设有接头构件610、阀构件620、第一弹簧 构件630、滑块构件640、第二弹簧构件650、和基座构件660,它们 的形状与在墨盒1中相同。阀机构3420还设有止回阀3430和盖子构 件3450。止回阀3430设有形成为大致板状的止回阀板部3431、形成为大 致棒状的止回阀轴部3432、以及位于止回阀轴部3432的盖子构件3450 附近且形成为大致球形的止回阀球部3433。盖子构件3450设有形成盖子构件3450的外周壁的盖子外周壁 3451、形成盖子构件3450的顶部的盖子顶部3452、形成在盖子顶部 3452的外缘附近且形成墨流动通道的第一盖子通孔3453、以及形成在 盖子顶部3452的轴向位置处且插入有止回阔轴部3432的第二盖子通 孔3454。另外,第二盖子通孔3454的直径大于止回阀轴部3432的直 径,并且形成为小于止回阀球部3433的直径。因此,在止回阀轴部3432 经过第二盖子通孔3454之后,止回阀3430不从盖子构件3450滑出, 因此在制造阀机构3420时,能够降低丢失止回阀3430的可能性。另外,在墨盒15中,止回阀3430的止回阀轴部3432布置在墨流 动通道1410内。但是止回阀3430的止回阀轴部3432和过滤器1420 两者都可以布置在墨流动通道1410内。参照图46对墨盒16进行说明。墨盒1通过一对夹具构件1740安 装在喷墨打印机1710(参见图26)上。相反,墨盒16使用一个夹具构件 3543安装,并且通过夹具松开构件3544来拆卸墨盒16。图46为侧视图,显示出将墨盒16安装在安装部分3530上的过程。
如图46(a)所示,对于墨盒16而言,在与壳体3510相对的一对侧 面上,分别形成有壳体突起部分3520、 3521。这些壳体突起部分3520、 3521沿着安装墨盒16的方向(图46的箭头R)的长度不同。这些壳体突 起部分3520、 3521沿着与安装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伸出到与盖帽300 的盖帽侧壁320相同的位置。壳体突起部分3520在墨盒16的安装方 向上的长度(图46(a)的上侧)比壳体突起部分3521在该安装方向上的长 度小,并且壳体突起部分3521在墨盒16的安装方向上的长度(图46(a) 的下侧)比壳体突起部分3520在该安装方向上的长度大。另外,盖帽 300形成为与在墨盒1中相同的形状,并且壳体3510的一部分由盖帽 侧壁320包围。安装部分3530设有从下方向支撑墨盒16的侧面(壳体3510的侧 面的一部分和盖帽300的盖帽侧壁320的一部分)的侧壁支撑板3540、 接收盖帽300的盖帽底壁310的底壁支撑板3541、沿着与安装方向相 反(与箭头R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压底壁支撑板3541的推压构件3542、 通过与盖帽300的盖帽侧壁320接合将墨盒16与安装部分3530锁在 一起的夹具构件3543、以及使夹具构件3543从接合状态松开的夹具松 开构件3544。另外,侧壁支撑板3540的内侧(接触着墨盒16的侧面的表面侧) 形成为与盖帽侧壁320的形状(弯曲)对应的形状。在安装墨盒16时, 墨盒16由侧壁支撑板3540的内侧沿着底壁支撑板3541方向(图46(a) 的右方向)引导。在夹具松开构件3544中,形成有滑槽(未示出),它具 有与壳体突起部分3520的形状对应的形状。按照与侧壁支撑板3540 相同的方式,墨盒16由夹具松开构件3544的滑槽沿着底壁支撑板3541 方向(图46(a)的右方向)引导。因此,能够平滑地安装墨盒16,并且能 够防止沿着相对于底壁支撑板3541倾斜的方向安装墨盒16。在底壁支撑板3541中,形成有通孔3545,通过它能够将抽墨管 3550插入。在底壁支撑板3541沿着安装方向(箭头R方向)运动时,插 入穿过通孔3545的抽墨管3550伸出到墨盒16侧。在夹具构件3543中,形成有倾斜面3546,它相对于安装方向(箭 头R方向)倾斜。在夹具松开构件3544中,形成有倾斜面3547,它与 夹具构件3543的倾斜面3546对应。夹具构件3543和夹具松开构件3544 布置成使得这些倾斜面(倾斜面3546和倾斜面3547)大致相互平行。图46(b)显示出墨盒16安装在安装部分3530上的状态。在将墨盒 16安装在安装部分3530上时,壳体3510和盖帽侧壁320接触侧壁支 撑板3540,壳体突起部分3520接触夹具松开构件3544的未示出滑槽, 并且墨盒16被引导至侧壁支撑板3540。在继续墨盒16的安装操作时, 盖帽300的盖帽底壁310接触底壁支撑板3541,并且底壁支撑板3541 沿着与推压构件3542的推压力相反的方向(安装方向R)受压。这时, 盖帽底壁310接触夹具构件3543的倾斜面3546,并且夹具构件3543 沿着与盖帽侧壁320分离的方向(图46(b)的上方向)弯曲。另外,在插 入墨盒16时,在盖帽侧壁320和夹具构件3543的倾斜面3546之间的 接触中断,并且夹具构件3543返回到其原始状态。墨盒16通过接合 盖帽侧壁320而锁住。如图46(c)所示,通过沿着安装方向(箭头R方向)按压夹具松开构 件3544来拆卸墨盒16。然后,通过与夹具松开构件3544的倾斜面3547 接触,夹具构件3543的倾斜面3546沿着与盖帽侧壁320分离的方向 弯曲,并且夹具构件3543和盖帽侧壁320的接合松开。这时,底壁支 撑板3541被推压构件3542的推压力与安装方向相反地挤压,并且运 动到使盖帽底壁310不接触夹具构件3543的倾斜面3546的位置。因此,在安装期间,将墨盒16插入到安装部分3530中。在墨盒 16的拆卸期间,按压夹具松开构件3544。因此,能够简单地安装和拆 卸墨盒16。
参照图47对墨盒17进行说明。图47包括用于检测墨盒17的排 空状态的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如图47(a)所示,对于墨盒17的框架3610而言,使框架倾斜面 3620、 3621的倾角不同。另外,框架倾斜面3620侧及框架倾斜面3621 侧与框架通孔3624连接。在框架倾斜面3620、 3621的倾角不同时, 在位于框架倾斜面3620侧的框架孔口部分3622和框架通孔3624之间 的距离与在位于框架倾斜面3621上的框架孔口部分3623和框架通孔 3624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框架倾斜面3620侧的薄膜3630的尺寸 与框架倾斜面3621侧的薄膜3631的尺寸不同。因此,在框架倾斜面 3620侧上的墨水存储容量与在框架倾斜面3621侧上的墨水存储容量不 同。如图47(a)所示,在薄膜3630上,安装有遮蔽板3640。另外,在 壳体200的一部分上布置有连接器3650,它允许在将墨盒17安装在喷 墨打印机(未示出)上时与外部电接触。检测传感器3660通过信号线与 连接器3650连接。该检测传感器3660为如下传感器,它检测墨盒17 的排空状态,并且为具有发光部分和光接收部分的透射式光学传感器。 因此,当遮蔽板3640遮住在检测传感器3660的发光部分和光接收部 分之间的光路时,检测传感器3660接通,并且检测出墨水排空状态。图47(a)显示出在框架3610内存在足够量墨水I的状态。如图47(a) 所示,遮蔽板3640与框架3610大致平行,并且没有遮住检测传感器 3660的光路。在喷墨打印机中,在反复打印时,墨水I的量减少,并且薄膜3630、 3631沿着相应框架倾斜面3620、 3621方向弯曲。这时,在框架倾斜面 3621恻上的墨水存储容量较小,因此在框架倾斜面3621侧上的墨水I 首先耗尽,并且薄膜3631接触框架倾斜面3621。
另外,在喷墨打印机中,在反复打印时,在框架倾斜面3620侧上 的墨水也耗尽,并且薄膜3630接触框架倾斜面3620。此时,遮蔽板 3640也通过薄膜3630接触框架倾斜面3620。在图47(b)中显示出该状 态。在遮蔽板3640也接触框架倾斜面3620时,遮蔽板3640遮住检测 传感器3660的光路,因此检测传感器3660检测出墨水排空状态。因此,如所述一样,通过设定在框架倾斜面3620、 3621的倾角方 面的差异,从而在墨水I耗尽时能够确定薄膜3630、 3631的弯曲顺序。 通过将遮蔽板3640安装在具有较大的用于存储墨水I的容量的薄膜 3630上,从而能够精确检测出排空状态。参照图48对墨盒18进行说明。在墨盒17中,通过使框架倾斜面 3620、 3621具有不同的倾角,从而精确检测出排空状态。相反,在墨 盒18中,通过使框架孔口部分3770、 3771具有不同的孔口尺寸,从 而精确检测出排空状态。墨盒18的与墨盒17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 用相同的符号显示出,因此其说明省略。图48包括示意图,这些示意图显示出用于检测墨盒18的排空状 态的结构。如图48(a)所示,对于墨盒18的框架3710而言,使框架倾斜面 3720、3721相对于水平面(框架孔口部分3770的孔口表面)的倾角相同, 但是由相应框架倾斜面3720、 3721构成的框架孔口部分3770、 3771 的尺寸不同。也就是说,框架孔口部分3770的孔口直径与框架孔口部 分3771的孔口直径不同。因此,在框架倾斜面3720(框架孔口部分3770) 侧上的薄膜3730的尺寸与在框架倾斜面3721(框架孔口部分3771)侧上 的薄膜3731的尺寸不同。因此,在框架倾斜面3720(框架孔口部分3770) 侧上的墨水存储容量与在框架倾斜面3721(框架孔口部分3771)侧上的 墨水存储容量不同。
由于这种结构,在喷墨打印机中,在反复打印时,在框架3710内的墨水I的量减少,并且存储在框架倾斜面3721侧上的墨水I首先耗 尽。然后,在框架倾斜面3720侧上的墨水I耗尽(图48(b)的状态)。遮 蔽板3640安装在位于具有较大墨水容量的框架倾斜面3720侧上的薄 膜3730上,因此在墨水I耗尽的状态下,检测传感器3660的光路被遮 住,并且检测出排空状态。因此,如所述一样,通过采用在框架孔口部分3770、 3771的孔口 方面的尺寸差异,从而能够确定薄膜3730、 3731的弯曲顺序,并且能 够精确检测出排空状态。参照图49对墨盒19进行说明。在墨盒17中,通过使框架倾斜面 3620、 3621具有不同的倾角,从而能够精确检测出排空状态。相反, 在墨盒19中,通过使薄膜3830、 3831具有不同的厚度,从而能够精 确检测出排空状态。墨盒19的与墨盒17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用相 同的符号显示出,因此其说明省略。图49包括示意图,这些示意图显示出用于检测墨盒19的排空状 态的结构。对于墨盒19的框架3810而言,将框架倾斜面3820、 3821的倾角 形成为相同,并且框架孔口部分3870、 3871的孔口直径尺寸也形成为 相同。另外,在框架倾斜面3820(框架孔口部分3870)侧上的墨水存储 容量与在框架倾斜面3821(框架孔口部分3871)侧上的墨水存储容量大 致相同。但是,墨盒19的薄膜3830、 3831具有不同的厚度,并且薄 膜3830形成为比薄膜3831厚。因此,薄膜3830比薄膜3831稳固, 因此在墨水I的量减少时,薄膜3831首先接触框架倾斜面3821。然后, 薄膜3830接触框架倾斜面3820。遮蔽板3640安装在较厚的薄膜3830 上,因此在墨水I耗尽的状态下,检测传感器3660的光路被遮住,并 且检测出排空状态。
因此,如所述一样,通过对于薄膜3830、 3831采用不同的强度, 从而确定薄膜3830、 3831在使用墨水时弯曲的顺序,因此能够精确检 测出排空状态。另外,在墨盒17、 18和19中,遮蔽板3640安装在柔性变形的相 应薄膜3630、 3730和3830上。在相应薄膜接触框架倾斜面3620、 3720、 3820时,遮蔽板3640的运动方向可能会偏移并且离开检测传感器3660 的光路。因此,也可以设置用来将遮蔽板3640引导至检测传感器3660 的光路的引导构件(未示出)。例如,引导构件可以按照夹着遮蔽板3640 的方式布置在两侧上,并且可以形成通向检测传感器3660的路径,或 者可以通过具有用来相对于框架支撑遮蔽板3640的一部分的支撑部分 来限制遮蔽板3640的运动方向。在墨盒17、 18和19中,也可以通过与使用未示出的控制装置从 喷射出的墨水量计算出排空状态的方法一起使用上述结构来检测出排 空状态。采用这种结构允许甚至更精确地检测出排空状态。也可以在喷墨打印机上设置检测传感器。在该结构中,在安装墨 盒时,壳体的一部分遮住检测传感器的光路。壳体的一部分形成为透 明或半透明,以便透射从检测传感器的发光部分发出的光。该遮蔽板 3640安装成使得在没有任何墨水I时,遮蔽板3640进入壳体的一部 分,并且遮住检测传感器的光路。因此,即使在检测传感器设在喷墨 打印机上时,也能够精确检测出排空状态。另外,如果检测传感器没 有布置在该壳体内,则能够降低制造墨盒的成本。通过改变薄膜尺寸,能够改变在倾斜面侧上的墨水容量。因此, 在焊接薄膜的过程中(参见图20),也可以改变由加压部分挤压的薄膜 量。采用该结构,薄膜尺寸不同,并且墨水容量不同。因此,能够精 确检测出排空状态。 只要确定了薄膜的弯曲顺序,则也可以焊接由不同材料形成并且 具有相同薄膜厚度的薄膜。采用该结构,即使在薄膜厚度相同的情况 下,材料品质也不同,因此薄膜强度也不同。因此,能够确定薄膜的 弯曲顺序,并且能够精确检测出排空状态。参照图50来对墨盒20进行说明。在墨盒1的盖帽突起构件350 上,壳体200侧的端面形成为平面。相反,在墨盒20的盖帽突起构件 3910上,顶端形成为具有会聚形状。墨盒20的与墨盒1的相同部分对 应的部分用相同的符号显示出,因此其说明省略。图50包括墨盒20的将墨盒20的壳体200和盖帽300焊接在一起 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如图50(a)所示,对于墨盒20而言,盖帽300的盖帽突起构件3910 的顶端形成为具有会聚形状。因此,与盖帽突起构件3910的顶端形成 为具有平面的情况相比,盖帽突起构件3910立即被熔融,并且熔融碎 片X能够很容易向下流动。因此,盖帽300和壳体200能够在早期焊接在一起。如果盖帽突起构件3910的倾斜面形成为沿着盖帽侧壁320方向向 下倾斜,在盖帽突起构件3910熔融时,熔融碎片X被引导至在盖帽侧 壁320和壳体侧壁230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减少熔融碎片X进入 墨盒的可能性。参照图51对墨盒21进行说明。图51为墨盒21的供墨部分4010 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在墨盒21中,墨流动通道4020形成为与墨盒1 的墨流动通道不同。墨盒21的与墨盒1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用相同 的符号显示出,因此其说明省略。
如图51所示,供墨部分4010的墨流动通道4020包括形成为截头 圆锥体形状的第一流动通道4030和形成为大致圆柱形形状的第二流动 通道4031。第二流动通道4031的直径小于第一流动通道4030的最小 直径。因此,在第一流动通道4030和第二流动通道4031之间形成阶 梯表面4032。该阶梯表面4032沿着与过滤器4040插入的方向垂直的 方向伸出。在制造墨盒21时,如果形成为具有与第一流动通道4030的最大 直径大致相同的直径的圆柱形形状的过滤器4040插入到墨流动通道 4020中,则过滤器4040接触在墨流动通道4020内的阶梯表面4032。 第二流动通道4031的直径小于第一流动通道4030的直径,因此阶梯 表面4032用作限制过滤器4040进一步进入墨流动通道4020中的壁面。 因此,过滤器4040没有被压入到第二流动通道4031中。因此,能够 防止过滤器4040被推进墨水存储部分120中的问题。参照图52对墨盒22进行说明。图52为墨盒22的供墨部分4110 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墨盒22的墨流动通道4120与墨盒1的墨流动通 道不同。墨盒22的与墨盒1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用相同的符号显示 出,因此其说明省略。如图52所示,供墨部分4110的整个墨流动通道4120形成为具有 中空圆锥形形状。在墨流动通道4120的墨水存储部分120侧的一端处 形成的供墨孔4131的孔口形成为在墨流动通道4120内最小。因此, 在制造墨盒22时,即使过滤器4140被推进墨流动通道4120中,也降 低了过滤器4140被推进墨水存储部分120的可能性。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各 种变型。例如,参照图53对滑块构件、基座构件和盖子构件的改进实施例 进行说明。图53包括滑块构件4210、基座构件4220和盖子构件4230 的顶视图。与墨盒1的滑块构件640、基座构件660和盖子构件680的 相同部分对应的滑块构件4210、基座构件4220和盖子构件4230的部 分用相同的符号显示出,因此其说明省略。如图53(a)所示,在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上,滑块构件4210的滑块 通孔4211形成为大致方形形状。如图53(b)所示,在与纸面垂直的方向 上,基座构件4220的第一基座通孔4221和第二基座通孔4222形成为 大致方形形状。另外,如图53(c)所示,盖子构件4230的盖子通孔4231 在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形成为大致方形形状。通过如上所述将形成墨流动通道的各个通孔(滑块通孔4211、第一 基座通孔4221、第二基座通孔4222和盖子通孔4231)制作成大致方形 的形状,能够降低由于墨水气泡的形成而导致对墨流动的不利影响。 因此,通过使用滑块构件4210、基座构件4220和盖子构件4230中的 一个或多个,能够降低气泡的影响,并且能够防止打印质量变差。在上述任何阀机构中,如果墨水流动的流动通道形成为方形形状, 则能够进一步降低墨水气泡的影响。虽然上面提及了具有方形形状的 孔,但是也可以采用具有除了大致圆形形状之外的任何多边形形状的 孔。参照图54对改进的接头构件3010进行说明。图54为接头构件 3010的剖视图。接头构件3010设有接头外周部分3020,它形成接头构件3010 的外周壁,并且向供墨部分140的外部暴露出;接头内周部分3030, 它形成在接头外周部分3020的内侧,并且插入到供墨部分140中;接 头接触部分3040,它从接头内周部分3030的顶面3031朝着阀构件 620(参见图19)侧(图54(b)的上侧)伸出,并且接触阀构件620;第一接
头沟槽部分3050,它形成在接头外周部分3020和接头内周部分3030 之间,并且与供墨部分140的外周壁接合;以及第二接头沟槽部分3070, 它在接头内周部分3030中形成在接头接触部分3040的周边中。第二 接头沟槽部分3070向接头内周部分3030的顶面3031开口,深度方向 与轴线B平行,并且该沟槽的底面具有与稍后将描述的锥形部分流动 通道3061和密封部分流动通道3062的连接点大致相同的高度。在接头构件3010中,形成有墨流动通道3060,它从接头内周部 分3030的底面3032延伸至接头接触部分3040的顶端部3041(图12(d) 的下侧)。墨流动通道3060设有形成在底面3032处的孔口 3033、由与孔口 3033连接的锥形表面3034形成的锥形部分流动通道3061、由与锥形 表面3034连接的平行于轴线B的内周表面3035形成且密封抽墨管 1720的大致中空圆柱形密封部分流动通道3062、以及由与内周表面 3035连接的接头接触部分3040的内周表面3042形成的接触部分流动 通道3063。在将抽墨管1720插入到接头构件3010的墨流动通道3060时,抽 墨管1720的外周表面弹性接触密封部分流动通道3062的内周表面 3035。然后,内周表面3035由于接触表面的摩擦而被抽墨管1720拖 动,并且沿着插入方向移动,并且该移动传递给接头接触部分3040。 但是,接头接触部分3040容易在围绕着接头接触部分形成的第二接头 沟槽部分3070作用下沿着与轴线B分离的方向弯曲。因此,接头接触 部分3040按照沿着第二接头沟槽部分3070的方向(图54(b)的箭头Q 方向)倾斜的方式移动。因此,接头接触部分3040难以上升至阀构件 620侧),因此阀构件620在早期与接头接触部分3040分离,并且形成 墨流动通道。因此,能够縮短在安装墨盒时的行程。参照图55对阀机构3110进行说明。图55为阀机构3110的剖视图。如图55所示,按照与在墨盒1中相同的方式,阀机构3110设有 第一弹簧构件630、滑块构件640、第二弹簧构件650、基座构件660、 止回阀670和盖子构件680。另外,阀机构3110还设有接头构件3120 和阀构件3140。阀机构3110的接头构件3120设有接头外周部分3130,它形成 接头构件3120的外周壁,并且向供墨部分140的外部暴露出;接头内 周部分3131,它形成接头外周部分3130的内周部分,并且插入到供墨 部分140中;接头沟槽部分3132,它形成在接头内周部分3131和接头 外周部分3130之间,并且与供墨部分140的外周壁接合;以及墨流动 通道3133,它形成在接头内周部分3131的中央处。按照与在墨盒1中相同的方式,阀构件3140设有阀底壁810, 它形成阀构件3140的底面;阀侧壁820,它形成阀构件3140的外周壁; 那对阀导槽830,其中可松动地插入滑块松散插入构件1030;那对阀 限制部分840,用来限制滑块构件640的运动;以及阀钩部分850,这 些阀钩部分850接合滑块构件640。另外,在阀底壁810中,形成有阀 突起部分3150,它沿着接头构件3120方向伸出。该阀突起部分3150 按照包围着接头构件3120的墨流动通道3133的方式形成,并且通过 接触接头构件3120来关闭墨流动通道。在将抽墨管1720(参见图26)插入到接头构件3120中时,阀构件 3140朝着基座构件660(图54的上侧)提升。因此,阀突起部分3150在 早期与接头构件3120分离,并且形成墨流动通道。因此,能够縮短在 安装墨盒时的行程。只要设置一种结构,其中如参照图54和55所述一样墨流动通道 随着接头构件接触阀构件而关闭,并且其中在插入抽墨管1720时接头
构件在早期与阀构件分离且形成墨流动通道,则可以采用在接头构件 侧上形成有突起的结构或在阀构件侧上形成有突起的结构。下面对其它示例性改进实施例进行说明。例如,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盖帽300包括盖帽侧壁320。也可以不包括盖帽侧壁320。在这种 结构中,固定在喷墨打印机1710(参见图26)的安装部分上的接合部分 能够接合壳体侧壁230。另外,对于上述阀构件1930而言,墨流动通道为阀通孔1950, 但是阀通孔1950的形状如从顶视图看也可以形成为方形形状。另外, 过滤器止动器构件2170的止动器通孔2180如从顶视图看也可以形成 为方形形状。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减少墨流动通道由于墨水气泡 而引起的堵塞。另外,如上所述,盖子构件680及基座构件660与接合部分1450 接合。但是,也可以除去盖子构件680、止回阀670和基座构件660, 并且也可以采用过滤器止动器构件2170。另外,在当弹簧构件接触基座底部1110时第二基座通孔1150的 流动通道没有关闭的墨盒中,可以采用没有基座通槽1160的基座构件。另外,也可以将其中盖帽侧壁设有阶梯且从将盖帽焊接到壳体上 而导致的熔融碎片不能从外部凭视觉看到的结构应用于盖帽和壳体的 热焊接、以及焊接墨盒。下面参照图56-86对本发明的其它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图56为根据本发明用于给喷墨打印机6000(参见图77)供墨的示例 性墨盒5001的透视图。如图56所示,墨盒5001设有壳体5200和盖 帽5300,它们包围框架5100(参见图57)。壳体5200和盖帽5300形成墨盒5001的外壳。图57为处于拆开状态的墨盒5001的透视图,显示出壳体5200和 盖帽5300以及框架5100。如图57所示,壳体5200包括前壳体部分 5220和后壳体部分5210。前壳体部分5220和后壳体部分5210在装配 好时包围框架5100。在墨盒5001装配好时,盖帽5300覆盖着装配好 的前壳体部分5220和后壳体部分5210的一端。框架5100包括框架本体5110、供墨口 5120、进气口5130、墨水 检测凸起5140、墨水填充腔室5150和薄膜5160。薄膜5160附着在框 架本体5110的侧壁的上边缘上,从而薄膜5160和框架侧壁一起包围 墨水存储空间。供墨口 5120构成为允许从墨盒5001通过供墨阀机构 5500(参见图60(a))向喷墨打印机6000供墨。进气口 5130构成为在通 过供墨口 5120从墨盒5001排出墨水时允许空气从墨盒5001外部经由 进气阀机构5510(参见图60(b))进入墨水存储空间。墨水检测凸起5140 按照在将墨盒5001安装在喷墨打印机6000中时与检测装置6014(参见 图77)通信的方式构成,从而该喷墨打印机6000能够检测出在墨水存 储空间中的墨水的存在、缺乏和/或数量。墨水填充腔室5150构成为允 许将墨水引入墨盒5001的墨水存储空间中。如上所述,壳体5200包括前壳体部分5220和后壳体部分5210。 前壳体部分5220和后壳体部分5210包括用于容纳框架5100和在前壳 体部分5220和后壳体部分5210组装好时允许在框架5100和墨盒5001 的外部之间连通的各种部件。前壳体部分5220的前供墨孔口部分5221 和后壳体部分5210的后供墨孔口部分5211形成供墨孔口 5221a,供墨 口 5120通过该供墨孔口 5221a与墨盒5001的外部连通。后壳体部分 5210还包括位于后供墨孔口部分5211附近、用来容纳供墨阀机构5500 的供墨阀容纳表面5211a。前壳体部分5220的前进气孔口部分5222和 后壳体部分5210的后进气孔口部分5212形成进气孔口 5222a,进气口 5130通过该进气孔口 5222a与墨盒5001的外部连通。后壳体部分5210
还包括位于后进气孔口部分5212附近、用来容纳进气阀机构5510的 进气阀容纳表面5212a。前壳体部分5220的前墨水检测器孔口部分 5223和后壳体部分5210的后墨水检测器孔口部分5213形成容纳空间, 墨水检测凸起5140能够通过该容纳空间与检测装置6014通信。前供墨侧凸起部分5224a和在后壳体部分5210上的相应结构形成 供墨侧凸起,该供墨侧凸起用于使墨盒5001相对于喷墨打印机6000 定位,并且用于使壳体5200相对于盖帽5300定位。同样,前进气侧 凸起部分5224b和后进气侧凸起部分5214b形成进气侧凸起,该进气 侧凸起用于使墨盒5001相对于喷墨打印机6000定位,并且用于使壳 体5200相对于盖帽5300定位。前供墨侧凸起部分5224a包括用于使 墨盒5001相对于喷墨打印机6000定位的前供墨侧凸起外表面5224a2。 后供墨侧凸起部分5214a包括用于使墨盒5001相对于喷墨打印机6000 定位的后供墨恻凸起外表面5214a2和用于使壳体5200相对于盖帽 5300定位的后供墨侧凸起孔口 5214al。前进气侧凸起部分5224b包括 用于使墨盒5001相对于喷墨打印机6000定位的前进气侧突出部接收 部分5224b2和用于使壳体5200相对于盖帽5300定位的前进气侧凸起 孔口 5224bl。后进气侧凸起部分5214b包括用于使墨盒5001相对于喷 墨打印机6000定位的后进气侧突出部接收部分5214b2和用于使壳体 5200相对于盖帽5300定位的后进气侧凸起孔口 5214bl。后壳体部分5210还包括用于使框架5100定位的定位销5215a、 5215b、 5215c。在墨盒5001组装好时,这些定位销5215a、 5215b、 5215c 与框架5100的相应定位孔口连通。前壳体部分5220包括前供墨侧外表面5226,并且后壳体部分5210 包括后供墨侧外表面5216。前供墨侧外表面5226和后供墨侧外表面 5216有助于在将墨盒5001安装在喷墨打印机6000上期间使墨盒5001 定位。前供墨侧外表面5226包括供墨侧倾斜外表面5226a和供墨侧限 制板5226b,它们分别在安装期间引导墨盒5001并且防止墨盒5001被
深深地压入到喷墨打印机6000中。前壳体部分5220包括前进气侧外表面5227,并且后壳体部分5210 包括后进气侧内表面5217。前进气侧外表面5227和后进气侧内表面 5217有助于在将墨盒5001安装在喷墨打印机6000上期间使墨盒5001 定位。前进气侧外表面5227包括进气侧倾斜外表面5227a,并且后进 气侧内表面5217包括进气侧倾斜内表面5217a,进气侧倾斜外表面 5227a和进气侧倾斜内表面5217a在安装期间协作引导墨盒5001,并且 防止墨盒5001被压入到喷墨打印机6000中太深。如上所述,盖帽5300与组装好的前壳体部分5220及后壳体部分 5210—起包围框架5100。盖帽5300包括进气结构5310,该进气结构 5310用于容纳框架5100的进气口 5130的突起部分。图58显示出盖帽5300。图58(a)为盖帽的顶视图,并且图58(b) 为盖帽的剖视图。如上所述,盖帽5300包括进气结构5310,它在墨盒 5001组装好时设置成与进气阀机构5510相对。图58(a)和(b)具体显示 出用来将盖帽5300固定在壳体5200上的盖帽5300的内部结构。盖帽 包括横壁5321和边缘壁5322,它们在盖帽5300安放在壳体5200上时 限定了用于接收壳体5200的进气侧凸起的凸起接收空间5320。盖帽 5300还包括用于与在壳体5200上的凸起孔口接合的接合凸起5330a、 5330b。接合凸起5330a、 5330b的每一个包括从盖帽5300的内表面延 伸出的延伸构件5330a2、 5330b2、和设在延伸构件5330a2、 5330b2的 端部上的接合突出部5330al、 5330bl。内表面还包括定位壁5340a、 5340b,它们在墨盒5001组装好时位于墨水检测凸起5140的两侧上。图59为拆开的框架本体5110的前视图,显示出其各个结构。如 在图59中可以看出,框架本体5110包括形成供墨口 5120且容纳供墨 阀机构5500的供墨腔室5116、以及形成进气口 5130且容纳进气阀机 构5510的进气腔室5117。另外,框架本体5110包括墨水填充腔室5150、
检测器5470、以及由下面所述的各个结构限定的墨水存储空间。供墨腔室5116设有供墨阀紧固肋条5116a,并且进气腔室5117设 有进气阀紧固肋条5117a。供墨阀紧固肋条5116a和进气阀紧固肋条 5117a通过分别接合供墨阀套5600和进气阀套5700的突出部接收孔口 5603a、 5703a来分别固定供墨阀机构5500和进气阀机构5510。框架本体5110包括由相对于图59的平面垂直延伸的侧壁5400a 界定的墨水存储空间。这些侧壁5400a设有薄膜接触表面(外薄膜接触 表面5112a和内薄膜接触表面5411a、 5412a、 5413a、 5414a、 5415a、 5416a、 5417a、 5418a)。该薄膜5160在这些薄膜接触表面处附着在框 架本体5110上。薄膜5160和侧壁5400a包围墨水存储空间。在框架本体5110的后侧上设有与在图59中所示的结构类似的结 构(在图59中未示出)。框架本体5110的前后侧由分隔壁分开,这些分 隔壁包括下中央分隔壁5441和上中央分隔壁5442。允许墨水和/或空 气通过这些分隔壁以占据位于框架本体5110的前后侧上的墨水存储空 间。下进气孔口 5433a、上进气通孔5436和分隔通孔5443、 5444、 5445、 5446使得这种通过成为可能。此外,开口区域5113和5114允许在框 架本体5110的前后侧之间通过。框架本体5110包括进气结构,用来防止墨水通过进气腔室5117 流出,并且用来确保空气受控引入墨水存储空间。在空气通过进气腔 室5117进入框架本体5110之后,空气进入下进气腔室5431。空气然 后通过窄中央进气通路5433传送到上进气腔室5432。空气然后能够通 过上进气孔口 5435传送到墨水存储空间的剩余部分。框架本体5110包括墨水填充腔室5150,它包括墨水填充腔室壁 5451。该墨水填充腔室5150装配有具有顶面5520a的止动器5520。在 止动器5520局部插入到墨水填充腔室5150中时,可以通过将注墨针(未
示出)插入穿过止动器5520的顶面5520a并且进入在墨水填充部分5150 中位于止动器5520下方的空间中来将墨水引入墨水存储空间。框架本体5110还包括用于检测在墨盒5001中的墨水的存在、缺 乏和/或数量的检测器5470。检测器5470包括检测器浮子5471、检测 器安装销5472a和检测器臂5473。检测器浮子5471浮在墨水中,从而 允许检测器5470响应于在墨水存储空间中的墨水水平面而运动。检测 器安装销5472a在墨盒5001组装好时安置在墨水存储空间中的检测器 安装件5425上。检测器安装销5472a和检测器安装件5425构成为使 得检测器5470响应于在墨水存储空间中的墨水量而绕检测器安装件 5425转动。检测器臂5473包括与检测器浮子5471相邻的浮子臂部 5473a、位于检测器5470的与检测器浮子5471相反的端部处的检测器 板5473c、和在浮子臂部5473a和检测器板5473c之间延伸的板臂部 5473b。检测器板5473c能够阻挡光束,并且构成为响应于在墨水存储 空间中的墨水量而相对于墨水检测凸起5140移进和移出。在框架本体5110的墨水存储空间外部,设有定位孔口 5460a、 5460b、 5460c。在框架配合在壳体5200中时,定位孔口 5460a、 5460b、 5460c确保框架本体5110的位置。具体地说,定位孔口 5460a、 5460b、 5460c接合壳体5200的定位销5215a、 5215b、 5215c。图60(a)和(b)分别为分成其组成部分的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墨盒 的供墨阀机构5500和进气阀机构5510的前视图/后视图。如图60(a) 所示,供墨阀机构5500设有用于喷墨打印机6000的抽墨管6015的插 入口(下端)。供墨阀机构5500包括多个部件。供墨阀机构5500包括供 墨阀套5600和接头构件5610。供墨阀套5600包围接头构件5610,接 收抽墨管6015,并且在墨盒5001组装好时从框架5100伸出。接头构 件5610可以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例如橡胶形成。阀构件5620设在 接头构件5610上方,并且在接头构件5610接触阀构件5620的底壁时 关闭墨流动通道。第一弹簧构件5630存放在阀构件5620中,并且由
树脂弹性材料形成。滑块构件5640覆盖阀构件5620的松开表面,并 且能够沿着作为阀构件5620在被抽墨管6015挤压时运动的方向的单 轴方向(供墨阀机构5500的轴线01方向)运动。第二弹簧构件5650存 放在滑块构件5640内,并且以与第一弹簧构件5630相同的形状和相 同的材料形成。基座构件5660接触第二弹簧构件5650,并且接收止回 阀5670。盖子构件5680和基座构件5660夹着并且覆盖止回阀5670。 阀构件5620、第一弹簧构件5630、滑块构件5640和第二弹簧构件5650 构成供墨阀组件5501。供墨阀机构5500的各个部件能够一体装配,从 而能够简化将供墨阀机构5500组装在框架5100中的操作。如图60(b)所示,进气阀机构5510设有促动器口(下端),促动器(下 述)能够通过该促动器口接触墨盒5001外侧的表面。进气阀机构5510 包括多个部件。进气阀机构5510包括进气阀套5700和接头构件5710。 进气阀套5700包围接头构件5710,给促动器提供通道,并且在墨盒 5001组装好时从框架5100伸出。接头构件5710可以由具有弹性的树 脂材料例如橡胶形成。阀构件/促动器5720设置在接头构件5710上方, 并且在接头构件5710接触阀构件/促动器5720的底壁时关闭空气流动 通道。第一弹簧构件5730存放在阀构件/促动器5720中,并且由树脂 弹性材料形成。滑块构件5740覆盖闽构件/促动器5720的松开表面, 并且能够沿着作为阀构件/促动器5720在被墨盒5001外侧的表面挤压 时运动的方向的单轴方向(进气阀机构5510的轴线02方向)运动。第二 弹簧构件5750存放在滑块构件5740内,并且以与第一弹簧构件5730 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材料形成。阀构件/促动器5720、第一弹簧构件 5730、滑块构件5740和第二弹簧构件5750构成进气阀组件5511。进 气阀机构5510的各个部件能够一体装配,从而能够简化将进气阀机构 5510组装在框架5100中的操作。图61显示出供墨阀套5600。图61(a)为供墨阀套5600的前视图/ 后视图,图61(b)为供墨阀套5600的左侧视图/右侧视图,图61(c)为供 墨阀套5600的顶视图,图61(d)为供墨阀套5600的底视图,并且图61(e)
为供墨阀套5600的剖视图。供墨阀套5600形成为大致圆柱形形状。如图61(a)所示,供墨阀 套包括外周壁5601和位于外周壁5601下方的内周壁5602。突出部接 收孔口 5603a、 5603b形成在外周壁5601的前后侧中。在将供墨阀套 5600配合到框架5100上时,这些突出部接收孔口 5603接收框架5100 上的突出部以将供墨阀套5600牢固地保持就位。如图61(b)所示,在外 周壁5601的左右侧形成有定位狭缝5604a、 5604b。定位狭缝5604a、 5604b能够接收框架5100的大致平面部分,以确保使供墨阀套5600正 确定位。如在图61(c)中可以看出,定位狭缝5604a、 5604b延伸至外周 壁5601的上边缘。如在图61(c)、 (d)和(e)中可以看出,在供墨阀套5600的下内部中, 一些壁限定了抽墨管接收结构5605。抽墨管接收结构包括从外周壁 5601水平延伸至内周壁5602的水平壁5606d。底壁5606c形成供墨阀 套5600的底面。垂直壁5606e在水平壁5606d和底壁5606c之间延伸。 倾斜壁5606b限定了大致圆锥形空间,该空间在供墨阀套5600的底部 附近较宽,并且朝着抽墨管接收孔口 5606a变窄,以将抽墨管有效地 引导进抽墨管孔口 5606a中。抽墨管接收结构的壁限定了在供墨阀套 5600的内部上的环形沟5607。图62显示出接头构件5610。图62(a)为接头构件5610的侧视图, 图62(b)为接头构件5610的顶视图,图62(c)为接头构件5610的底视图, 并且图62(d)为在图62(b)中所示的接头构件5610的剖视图。如图62(a)所示,接头构件5610在侧视图中(从与图62(c)的纸面垂 直的方向看)包括三层。最下层部分(图62(a)的下侧)为形成接头构件 5610的外周部分的接头外周部分5611。在接头外周部分5611上方的部 分为形成接头构件5610的内周部分的接头内周部分5612。接头外周部 分5611和接头内周部分5612布置在供墨阀套5600内部。显示在接头
内周部分5612上方的部分为接触阀构件5620的接头接触部分5613。 如图62(b)所示,接头外周部分5611、接头内周部分5612和接头接触 部分5613的轴心设置在与供墨阀机构5500的轴线01相同的轴心上。 另外,接头构件5610由弹性材料例如树脂橡胶形成。如图62(d)所示,接头接触部分5613从接头内周部分5612的顶面 5612a(在接触着阀构件5620的那一侧上的表面)伸出。接头接触部分 5613形成为朝着顶端部5613a(到图62(d)的上侧的端部)变窄。顶端部 5613a接触阀构件5620的底面,并且关闭墨流动通道。另外,在接头 内周部分5612中,接头突起部分5614从内周表面5613b朝着轴线01 伸出,在接头内周部分5612的底面5612b(图62(d)的下侧)上形成有成 为用于抽墨管6015的插入口的孔口 5612c,并且在孔口 5612c和接头 突起部分5614之间形成有阶梯表面5614b。另外,如图62(d)所示,在接头构件5610中,形成有墨流动通道 5615,它从接头内周部分5612的底面5612b延伸穿过接头接触部分 5613的顶端部5613a(图62(d)的上侧)。该墨流动通道5615包括形成在 底面5612b中的孔口 5612c、由与孔口 5612c连接的阶梯表面5612d形 成的锥形部分流动通道5615c、由与阶梯表面5612d连接的接头突起部 分5614的内周表面5614a形成的突起部分流动通道5615b、由与接头 突起部分5614的内周表面5614a连接的阶梯表面5614b形成的接触部 分流动通道5615a、以及与阶梯表面5614b连接的接头接触部分5613 的内周表面5613b。另外,接头突起部分5614的内周表面5614a与轴 线01平行,并且阶梯表面5614b与轴线01垂直。锥形部分流动通道5615c形成为大致中空圆锥形形状,其中直径 从孔口 5612c沿着阶梯表面5612d朝着与接头突起部分5614的内周表 面5614a的接触点前迸逐渐变小。突起部分流动通道5615b形成为大 致中空圆柱形形状,它具有与锥形部分流动通道5615c的最小内径相 同的内径。突起部分流动通道5615b的内径形成为比抽墨管6015的直
径稍小。接触部分流动通道5615a形成为大致中空圆柱形形状,其内 径大于突起部分流动通道5615b的内径,并且该内径大于抽墨管6015 的直径。另外,在突起部分流动通道5615b和接触部分流动通道5615a 之间的边界中形成有阶梯表面5614b。因此,内径沿着轴线01方向从 突起部分流动通道5615b到接触部分流动通道5615a迅速改变。因此, 如图62(d)所示,接头接触部分5613具有被内周表面5613b和阶梯表面 5614b切口的成基座形状的结构,并且接头接触部分5613的顶端部 5613a围绕着该切口部分设置。抽墨管6015由锥形部分流动通道5615c的阶梯表面5612d引导插 入到孔口 5612c中,并且插入到突起部分流动通道5615b中。如上所 述,突起部分流动通道5615b的内径稍小于抽墨管6015的直径,因此 抽墨管6015弹性附着在形成突起部分流动通道5615b的接头突起部分 5614的内周表面5614a上。也就是说,接头突起部分5614用于包围着 插入到突起部分流动通道5615b中的抽墨管6015。如果接头构件5610 的弹性附着在抽墨管6015的外周上的面积太大,则在将墨盒5001安 装在喷墨打印机6000上时阻力将增大,并且不能实现平滑安装。但是, 在例如图62(d)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接头突起部分5614布置成使得抽 墨管6015只是接触内周表面5614a。因此,通过让接头构件5610具有 很小的与抽墨管6015接触的面积,从而能够平滑地进行将墨盒5001 安装在喷墨打印机6000上。对于墨流动通道5615而言,在插入抽墨 管6015时,墨水实际流动的流动通道位于抽墨管6015的内部。此外, 如下所述,通过将接触部分流动通道5615a形成为基座形状,从而在 插入抽墨管6015时能够使接头构件5610沿着轴线01方向的位移最小 化。图63显示出阀构件5620。图63(a)为阀构件5620的前视图/后视 图,图63(b)为阀构件5620的侧视图,图63(c)为阀构件5620的顶视图, 图63(d)为阀构件5620的底视图,并且图63(e)为在图63(c)中所示的阀 构件5620的剖视图。
如图63(a)所示,阀构件5620设有形成阀构件5620的底面(在图 63(a)中的下侧处的表面)的阀底壁5621和从阀底壁5621沿着轴线01 方向延伸的阀侧壁5622。阀侧壁5622设有沿着阀侧壁5622在轴线01 方向上延伸的阀侧壁肋条5622a。在阀侧壁5622中,形成有一对阀导 槽5623,其中可松动地插入滑块构件5640的滑块松散插入构件。如图 63(c)所示,那对阀导槽5623相对于供墨阀机构5500的轴线01对称形 成。另外,如图63(a)所示,那对阀导槽5623在轴线01方向上沿着大 致整个阀侧壁5622形成。 一对延伸部分5624沿着远离阀底壁5621的 方向伸出,并且限定了阀导槽5623的上边缘。沿着远离阀底壁5621 的方向伸出且限制滑块构件5640的运动的一对阀限制部分5625连接 到阀侧壁5622上。各个阀限制部分5625在顶端处(图63(a)的上侧)朝 着轴线01伸出,从而提供与滑块构件5640接合的阀钩部分5626。如图63(b)所示,在供墨阀机构5500的轴线01方向上,那对阀限 制部分5625形成为比阀侧壁5622短。那对阀限制部分5625布置成使 用阀钩部分5626来限制滑块构件5640,同时阀侧壁5622布置用来使 用那对阀导槽5623抑制滑块构件5640沿着操作方向偏移,并且用来 存放第一弹簧构件5630。因此,阀侧壁5622形成为在供墨阀机构5500 的轴线01方向上比那对阀限制部分5625长且大。如图63(c)所示,在供墨阀机构5500的轴线01方向(与图63(c)的 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在阀底壁5621中,在与那对阀导槽5623和那对 阀限制部分5625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四条墨流动通道5627。这些墨 流动通道5627沿着垂直方向(与图63(c)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穿过阀 底壁5621。另外,在阀底壁5621上设有阀接收部分5628、 5629,它 们从阀底壁5621向上伸出(与图63(c)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的前侧),并且 形成用于接收第一弹簧构件5630的弹簧顶部5632的基座。阀接收部 分5628包括两个在阀底壁5621上大致相互平行布置的板状构件。阀 接收部分5629在阀底壁5621上包括两个布置成包围着阀接收部分,如图63(e)所示,阀接收部分5628、 5629 沿着轴线01方向的高度充分小于阀侧壁5622的高度。阀接收部分 5628、 5629布置用来在第一弹簧构件5630布置在闽侧壁5622内的空 间中时防止在第一弹簧构件5630和阀底壁5621之间的接触,并且用 于确保第一弹簧构件5630相对于阀构件5620的定位。该布置是必须 的,因为如果第一弹簧构件5630接触阀底壁5621,则墨流动通道关闭 并且墨水不流动。图64显示出第一弹簧构件5630。图64(a)为第一弹簧构件5630 的侧视图,图64(b)为第一弹簧构件5630的顶视图,图64(c)为第一弹 簧构件5630的底视图,并且图64(d)为在图64(b)中所示的第一弹簧构 件5630的剖视图。第一弹簧构件5630形成为大致中空圆锥形/半球形形状(或碗状), 并且包括形成第一弹簧构件5630的底面(具有较大直径的端部)的环形 弹簧底部5631、形成在第一弹簧构件5630上方的顶部(具有较小直径 的端部)的环形弹簧顶部5632、以及设在弹簧顶部5632和弹簧底部5631 之间的中空圆锥形弹簧柔性部分5633。在对供墨阀机构5500施加沿着 轴线01方向的负载时(例如,在抽墨管6015沿着第一弹簧构件5630 和第二弹簧构件5650的推压方向挤压阀构件5620时),弹簧柔性部分 5633弯曲变形。弹簧顶部5632接触阀构件5620的阀接收部分5628、 5629,并且用作挤压阀构件5620的加压部分。另外,弹簧底部5631 的直径大于弹簧顶部5632的直径,因此弹簧底部5631用作在弹簧柔 性部分5633弹性变形时的基部。如图64(d)所示,在第一弹簧构件5630中,墨流动通道5634从弹 簧底部5631的底面(图64(d)的左侧的端面)延伸至弹簧顶部5632的顶 端(图64(d)的右侧的端面)。该墨流动通道5634包括由弹簧顶部5632 的内周表面形成的顶部流动通道5634a、由弹簧柔性部分5633的内周 表面形成的柔性部分流动通道5634b、以及由弹簧底部5631的内周表
面形成的底部流动通道5634c。如图64(d)所示,墨流动通道5634的孔 口面积从弹簧顶部5632的顶端向弹簧底部5631的底面逐渐变大。如图64(d)所示,弹簧顶部5632形成为圆柱形形状,它相对较厚 且沿着轴线Ol方向延伸。弹簧顶部5632形成为使得与轴线01方向(第 一弹簧构件5630的推压方向)垂直的横截面形状均一。同样,弹簧底部 5631也形成为圆柱形形状,它相对较厚且沿着轴线01方向延伸,并且 与轴线01方向垂直的横截面形状均一。另外,如图64(d)所示,弹簧柔性部分5633形成为大致圆锥形/半 球形形状,它相对于轴线01方向弯曲,承受沿着轴线01方向的负载 的弹簧柔性部分5633的强度由此小于弹簧底部5631和弹簧顶部5632 的强度。另外,弹簧柔性部分5633的厚度小于弹簧底部5631和弹簧 顶部5632的厚度,从而有助于使弹簧柔性部分5633的强度较小。因 此,在第一弹簧构件5630弹性变形时,弹簧柔性部分5633弯曲变形。第二弹簧构件5650形成为与第一弹簧构件5630相同的形状。第 二弹簧构件5650的结构包括弹簧底部5631、弹簧顶部5632、弹簧柔 性部分5633以及墨流动通道5634。图65显示出滑块构件5640。图65(a)为滑块构件5640的前视图/ 后视图,图65(b)为滑块构件5640的左侧视图/右侧视图,图65(c)为滑 块构件5640的顶视图,图65(d)为滑块构件5640的底视图,并且图65(e) 为在图65(c)中所示的滑块构件5640的剖视图。如图65(a)和(b)所示,滑块构件5640由硬度比第一弹簧构件5630 和第二弹簧构件5650大的树脂材料形成,并且包括滑块外周壁5641, 它形成滑块构件5640的外周;两个滑块突起部分5642a、 5642b,它们 从滑块外周壁5641沿着供墨阀机构5500的轴线01方向延伸,并且关 于轴线01对称形成;以及一对滑块松散插入构件5643,它们沿着滑块
外周壁5641和滑块突起部分5642a布置在滑块外周壁5641和滑块突 起部分5642a上,关于轴线01对称形成,并且松散插入阀构件5620 的那对阀导槽。滑块外周壁5641以及滑块突起部分5642a和5642b —起形成为大致圆柱形形状。弹簧构件5630、 5650布置在滑块构件5640沿着轴线01方向的内 部空间中。各个弹簧构件5630、 5650沿着与轴线01垂直的方向的运 动由滑块突起部分5642a、 5642b和滑块外周壁5641限制。滑块松散插入构件5643在轴线01方向上沿着滑块构件5640延伸 (形成在滑块外周壁5641和滑块突起部分5642a上)。滑块构件5640沿 着轴线01方向的运动通过在滑块松散插入构件1030和阀构件5620的 另,对阀导槽之间的协作而平滑进行。如图65(c)和(d)所示,在滑块外周壁5641的内侧,设有滑块基座 部分5644,在该滑块基座部分5644上布置各个弹簧构件5630、 5650。 该滑块基座部分5644接触各个弹簧构件5630、 5650的弹簧底部5631。 滑块基座部分5644在滑块构件5640内划分出容纳相应弹簧构件5630、 5650的两个内部空间。在滑块基座部分5644的中央,形成有滑块通孔 5645,并且滑块通孔5645成为墨水流动的流动通道。如图65(e)所示, 在滑块构件5640的轴线01方向上,滑块基座部分5644形成在大致中 间位置。图66显示出基座构件5660。图66(a)为基座构件5660的侧视图, 图66(b)为基座构件5660的顶视图,图66(c)为基座构件5660的底视图, 并且图66(d)为在图66(b)中所示的基座构件5660的剖视图。如图66(a)所示,基座构件5660设有基座底部5661,该基座底部 5661形成基座构件5660的底面,并接触第二弹簧构件5650的弹簧顶 部5632。基座构件5660设有弹簧定位突起5665,该弹簧定位突起5665
确保第二弹簧构件5650相对于基座构件5660的正确定位。基座构件 还设有布置在基座底部5661的顶面(图66(a)的上侧)上的基座接收部分5662。 基座接收部分5662设有向下倾斜靠近基座构件5660中央的基 座倾斜面5662a,并且后述的止回阀5670由这些基座倾斜面5662a接 收。如图66(b)所示,六个基座接收部分5662沿着围绕基座构件5660 的圆周方向以预定间隔布置。另外,这六个基座接收部分5662中的三 个包括从基座构件5660的正面延伸到背面的第一基座通孔5662b。这 些第一基座通孔5662b形成在基座接收部分5662的除了设有基座倾斜 面5662a的部分之外的部分(基座接收部分5662的水平部分)中。因此, 第一基座通孔5662b形成在除了接收止回阀5670的部分之外的部分 中。该结构防止墨水流动受阻。另外,在基座构件5660的基座接收部分5662之间,形成有延伸 穿过基座底部5661的第二基座通孔5663。这些第二基座通孔5663形 成在基座接收部分5662之间,从而六个第二基座通孔5663沿着围绕 基座构件5660的圆周方向形成。第二基座通孔5663形成让墨水流过 的墨流动通道。如图66(c)所示,在基座底部5661的底面上,形成有凹形基座通 槽5664,它们连接着相应第二基座通孔5663。这些基座通槽5664以 贯穿轴线01且关于轴线01对称的大致直线连接那些第二基座通孔5663。 因此,在基座底部5661中,形成有三个基座通槽5664,它们在 轴线Ol处彼此相交。如图66(d)所示,在基座接收部分5662的基座倾斜面5662a和第 二基座通孔5663之间,沿着轴线01方向形成有间隙。因此,即使在 止回阀5670由基座倾斜面5662a支撑时,也确保墨水流动。另外,对 于基座通槽5664而言,第二弹簧构件5650的弹簧顶部5632的端面设
置在第二基座通孔5663的内侧,因此即使在第二弹簧构件5650的弹 簧顶部5632的端面接触基座构件5660时,基座通槽5664也确保墨水 流动。图67显示出止回阀5670。图67(a)为止回阀5670的侧视图,图 67(b)为止回阀5670的顶视图,图67(c)为止回阀5670的底视图,并 且图67(d)为止回阀5670的剖视图。止回阔5670设有形成为大致板状的止回阀板部5671、形成为大 致棒状的止回阀轴部5672、以及形成为大致球形的止回阀球部5672a。 止回阀板部5671的上表面包括位于止回阔轴部5672附近的厚部5671a 和位于止回阀板部5671的外周边处的薄部5671b。止回阀板部5671的 下表面由基座构件5660的基座接收部分5662接收。因此,在止回阀 5670的止回阀板部5671由基座构件5660的基座接收部分5662接收时, 墨流动通道打开,并且在止回阀5670的止回阀板部5671接触盖子构 件5680时,墨流动通道关闭。图68显示出盖子构件5680。图68(a)为盖子构件5680的侧视图, 图68(b)为盖子构件5680的顶视图,图68(c)为盖子构件5680的底视图, 并且图68(d)为在图68(b)中所示的盖子构件5680的剖视图。盖子构件5680形成为大致圆柱形形状,其中下表面侧是打开的。 盖子构件5680设有形成外周的盖子外周壁5681和形成盖子构件5680 的顶面(图68(a)的上侧)的盖子顶部5682,而且下表面是打开的。基座 构件5660与盖子构件5680的下表面(图68(a)的下侧)的开口接合,并 且止回阀5670容纳在基座构件5660和盖子构件5680之间。也就是说, 盖子构件5680和基座构件5660构成壳体,该壳体容纳止回阀。如图68(b)和(c)所示,在盖子顶部5682中,在多个周向位置贯穿 盖子顶部5682形成有六个盖子通孔5683。这些盖子通孔5683成为让
墨水流过的流动通道,并且在止回阀5670接触盖子顶部5682时,这 些盖子通孔5683关闭,并且墨流动通道关闭。在盖子顶部5682中还 设有让止回阀5670的止回阀轴部5672通过的止回阀容纳孔5684。图69显示出进气阀套5700。图69(a)为进气阀套5700的前视图/ 后视图,图69(b)为进气阔套5700的左侧视图/右侧视图,图69(c)为进 气阀套5700的顶视图,图69(d)为进气阀套5700的底视图,并且图69(e) 为进气阀套5700的剖视图。进气阀套5700形成为大致圆柱形形状。如图69(a)所示,供墨阀 套包括外周壁5701和邻接着外周壁5701的底缘的底壁5702。在外周 壁5701的前后侧中形成有突出部接收孔口 5703a、 5703b。在将进气阀 套5700配合到框架5100上时,这些突出部接收孔口 5703接收框架5100 上的突出部以将进气阀套5700牢固地保持就位。如图69(b)所示,在外 周壁5701的左右侧形成有定位狭缝5704a、5704b。这些定位狭缝5704a、 5704b能够接收框架5100的大致平面部分,以确保使进气阀套5700正 确定位。如在图69(c)中可以看出,定位狭缝5704a、 5704b延伸至外周 壁5701的上边缘。如在图69(c)、(d)和(e)中可以看出,底壁5702包括圆形孔口 5705。 在墨盒5001组装好时,接头构件5710和阀构件/促动器5720的一部分 通过圆形孔口 5705伸出。图70显示出接头构件5710。图70(a)为接头构件5710的侧视图, 图70(b)为接头构件5710的顶视图,图70(c)为接头构件5710的底视图, 并且图70(d)为在图70(b)中所示的接头构件5710的剖视图。如图70(a)中所示,接头构件5710在侧视图中(从与图70(c)的纸面 垂直的方向看)包括四层。最下层部分(图70(c)的下侧)为凸缘部分5714。 该凸缘部分5714通过进气阀套5700向框架5100的外部暴露出。在凸 缘部分5714上方为形成接头构件5710的外周部分的接头外周部分 5711。在接头外周部分5711上方的部分为形成接头构件5710的内周部 分的接头内周部分5712。接头外周部分5711和接头内周部分5712布 置在进气阀套5700内部。显示在接头内周部分5712上方的部分为接 触阀构件/促动器5720的接头接触部分5713。如图70(b)所示,接头外 周部分5711、接头内周部分5712和接头接触部分5713的轴心设置在 与进气阀机构5510的轴线02相同的轴心上。另外,接头构件5710由 弹性材料例如树脂橡胶形成。如图70(d)所示,接头接触部分5713从接头内周部分5712的顶面 5712a(在接触着阀构件/促动器5720的那一侧上的表面)伸出。接头接触 部分5713形成为朝着顶端部5713a(到图70(d)的上侧的端部)变窄。顶 端部5713a接触阀构件/促动器5720的底面,并且关闭空气流动通道。 在接头构件5710中,空气流动通道5715形成为具有阶梯结构,该阶 梯结构的宽度随着接近顶端部5713a而减小。在墨盒5001组装好时, 阀构件/促动器5720的促动器5721a延伸穿过空气流动通道5715。图71显示出阀构件/促动器5720。图71(a)为阀构件/促动器5720 的前视图/后视图,并且图71(b)为阀构件/促动器5720的底视图。如图71(a)所示,阀构件/促动器5720设有形成阀构件/促动器5720 的底面(在图71(a)的下侧处的表面)的阀底壁5721、以及从阀底壁5721 沿着轴线02方向延伸的阀侧壁5722。阀侧壁5722设有沿着阀侧壁5722 在轴线01方向上延伸的阀侧壁肋条5722a。在阀侧壁5722中,形成有 一对阀导槽,其中可松动地插入滑块构件5740的滑块松散插入构件。 那对阀导槽5723相对于进气阀机构5510的轴线02对称形成。那对阀 导槽5723在轴线02方向上沿着大致整个阀侧壁5722形成。 一对延伸 部分5724沿着远离阀底壁5721的方向伸出,并且限定了阀导槽5723 的上边缘。沿着远离阀底壁5721的方向伸出且限制滑块构件5740的 运动的一对阀限制部分5725连接到阀侧壁5722上。各个阀限制部分 5725在顶端处(图71(a)的上侧)朝着轴线02伸出,并且设有与滑块构件 5740接合的阀钩部分5726。促动器5721a设置成从阀构件/促动器5720的阀底壁5721延伸出。 促动器5721a沿着轴线02方向延伸离开阀底壁5721 。促动器5721a设 有沿着促动器5721a的长度方向垂直延伸的促动器肋条5721b。在墨盒 5001组装好时,促动器5721a延伸至墨盒5001的外侧。在促动器5721a 被墨盒5001外侧的表面挤压时,所得到的力沿着轴线02方向向上挤 压阀构件/促动器5720,从而进行操作以打开进气阀机构5510并且允 许空气流进墨盒5001中。在进气阀机构5510的轴线02方向上,那对阀限制部分5725形成 为比阀侧壁5722短。那对阀限制部分5725布置用来使用阀钩部分5726 来限制滑块构件5740,同时阀侧壁5722布置用来使用那对阀导槽5723 抑制滑块构件5740沿着操作方向偏移,并且用来存放第一弹簧构件 5730。因此,阀侧壁5722形成为在进气阀机构5510的轴线02方向上 比那对阀限制部分5725长且大。在进气阀机构5510的轴线02方向上,在阀底壁5721中,在与那 对阀导槽5723和那对阀限制部分5725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四条空 气流动通道5727。这些空气流动通道5727沿着垂直方向延伸穿过阀底 壁5721。阀接收部分5728、 5729(参见图80)设在阀底壁5721上,它们 从阀底壁5721向上伸出,并且形成用于接收第一弹簧构件5730的弹 簧顶部5732的基座。如图60所示并且如上所述,进气阀机构5510也包括第一弹簧构 件5730、滑块构件5740和第二弹簧构件5750。这些部件的结构在单 独的附图中未示出,因为这些结构分别与供墨阀机构5500的第一弹簧 构件5630、滑块构件5640及第二弹簧构件5650大致对应。例如,第 一弹簧构件5730包括弹簧底部5731、弹簧顶部5732、弹簧柔性部分
5733和空气流动通道5734,它们在结构上与第一弹簧构件5630的弹 簧底部5631、弹簧顶部5632、弹簧柔性部分5633及墨流动通道5634 大致对应。同样,滑块构件5740包括滑块突起部分5742a、 5742b、滑 块松散插入构件5743、滑块基座部分5744和滑块通孔5745,它们在 结构上与滑块构件5640的滑块突起部分5642a、 5642b、滑块松散插入 构件5643、滑块基座部分5644及滑块通孔5645大致对应。此外,第 二弹簧构件5750包括弹簧底部5751、弹簧顶部5752、弹簧柔性部分 5753和空气流动通道5754,它们在结构上与第二弹簧构件5650的弹 簧底部5651、弹簧顶部5652、弹簧柔性部分5653及空气流动通道5654 大致对应。图72为框架本体5110的局部剖视图,显示出组装在框架本体5110 中的供墨阀机构5500和进气阀机构5510的结构。如图72所示,供墨 阀机构5500和进气阀机构5510在框架本体5110中由墨水检测凸起 5140分开。供墨阀机构5500位于框架本体5110中,从而供墨阀机构5500的 组成元件从框架本体5110的底部(图72的左侧)起按照如下顺序布置 位于最底部位置处的供墨阀套5600、接头构件5610、阀构件5620、第 一弹簧构件5630、滑块构件5640、第二弹簧构件5650、基座构件5660、 止回阀5670和位于最顶部位置处的盖子构件5680。供墨阀机构5500 插入到设在框架本体5110的供墨腔室5116中的供墨阀机构插入部分 5800中。在供墨阀机构插入部分5800上方(图72的右侧),设有供墨腔 室5801。墨水从供墨孔口 5423经由供墨腔室5801、保持着盖子构件 5680的阶梯部分5801a、以及使供墨腔室5801和阶梯部分5801a分开 的供墨腔室孔口 5421提供给框架本体5110的供墨阀机构插入部分 5800。进气阀机构5510位于框架本体5110中,从而进气阀机构5510的 组成元件从框架本体5110的底部(图72的左侧)起按照如下顺序布置 位于最底部位置处的进气阀套5700、接头构件5710、阀构件/促动器 5720、第一弹簧构件5730、滑块构件5740和位于最顶部位置处的第二 弹簧构件5750。进气阀机构5510插入到设在框架本体5110的进气腔 室5117中的进气阀机构插入部分5810中。该进气阀机构插入部分5810 通过下进气腔室孔口 5434与框架本体5110的下进气腔室5431连通。 进气阀插入部分设有用于接收第二弹簧构件5750的弹簧构件接收部分 5811。图73显示出如何将薄膜5160贴附在框架本体5110上。图73(a) 为在施加薄膜5160之前的框架本体5110的右侧视图,并且图73(b)为 在施加薄膜5160之前框架本体5110的前视图。如图73(a)所示,在将薄膜5160施加在框架本体5110上之前,将 这些薄膜安放在框架本体5110前侧的外薄膜接触表面5112a和框架本 体5110后侧的外薄膜接触表面5112b附近。如箭头H所示,通过施加 热和压力(例如,热焊接)将这些薄膜5160贴附在外薄膜接触表面5112a 和外薄膜接触表面5112b上。如图73(b)所示,薄膜5160包括施加在框 架本体5110上的接触部分5900。在已经将薄膜5160贴附在框架本体 5110上之后,可以将薄膜5160的剩余部分切掉并丢弃。图74显示出用墨水填充框架本体5110的过程。图74(a)为在供墨 阀机构5500和进气阀机构5510的安装之前的框架本体5110的前视图, 图74(b)为在将墨水加入到框架5110中之前的框架本体5110的前视图, 并且图74(c)为在将墨水加入到框架本体5110中之后的框架本体5110 的前视图。图74(a)显示出在已经将薄膜5160贴附在其前侧上之后的框架本 体5110。在图74(a)、 (b)和(c)中的粗线显示出将薄膜5160密封在框架 本体5110上的部位。在沿着所示箭头的方向使在图74(a)中所示的供墨 阀机构5500及进气阀机构5510的部件与供墨腔室5116及进气腔室 5117接触时,供墨腔室5116的供墨阀紧固肋条5116a和进气腔室5117 的进气阀紧固肋条5117a分别与供墨阔套5600和进气阀套5700的突出 部接收孔口 5603a、 5703a接合(此外,后侧供墨阀紧固肋条(未示出)以 及后侧进气阀紧固肋条(未示出)分别接合突出部接收孔口 5603b、 5703b)。图74(b)显示出在将供墨阀机构5500和进气阀机构5510组装在框 架本体5110上之后在减压装置5910和框架本体5110之间的连通。减 压装置5910包括真空泵5912和抽吸管5911。将抽吸管5911插入到供 墨口 5120中,并且从框架本体5110中将框架本体5110的墨水存储空 间中的空气抽出。因此,墨水存储空间的压力比墨水存储空间外部的 区域的压力(例如大气压)低。在图74(c)中,将注墨针5920插入到框架 本体5110中(例如,通过止动器5520),并且用墨水填充框架本体5110。 优选的是,在填充之后,在框架本体5110处于竖立位置中时,墨水水 平面I低于上进气孔口 5435和上进气通孔5436的位置。图75显示出框架本体5110和壳体5200的组装。图75(a)为框架 本体5110、后壳体部分5210和前壳体部分5220在组装之前的透视图, 并且图75(b)为在框架本体5110和壳体5200的组装之后墨盒5001的前 视图。如图75(a)所示,通过使前壳体部分5200b和后壳体部分5200a 放在一起来组装墨盒5001,从而供墨口 5120、进气口 5130和墨水检 测凸起5140分别安置在后供墨孔口部分5211、后进气孔口部分5212 和后墨水检测器孔口部分5213中。此外,使定位孔口 5460a、 5460b、 5460c与定位销5215a、 5215b、 5215c接触以便实现接合。在图75(b) 中显示出组装好的墨盒5001。图76显示出墨盒5001的制备和包装。图76(a)为盖帽5300和壳 体5200在组装之前的透视图,并且图76(b)为墨盒5001在包装期间的 透视图。
如图76(a)所示,沿着所示箭头方向将盖帽5300组装在壳体5200 上。在组装期间,使接合突起5330a、 5330b与在壳体5200上的凸起 孔口(例如由后进气侧凸起孔口 5214bl和前进气侧凸起孔口 5224bl形 成的凸起孔口)接合。如图76(b)所示,将墨盒5001放到树脂袋5930中。 使用减压装置5940使树脂袋5930准备进行运输等。减压装置5940包 括真空泵5942和抽吸管5941。抽吸管5941插入树脂袋5930的孔口 5931,并且抽出树脂袋5930中的空气。因此,在密封孔口 5931之后, 树脂袋5930的压力低于墨水存储空间外部的区域的压力(例如大气压)。图77显示出将墨盒5001安装在喷墨打印机6000上的操作。图 77(a)为墨盒5001和喷墨打印机6000在安装之前的剖视图,图77(b)为 墨盒5001和喷墨打印机6000在安装期间的剖视图,并且图77(c)为墨 盒5001和喷墨打印机6000在安装之后的剖视图。如图77(a)所示,喷墨打印机6000包括用于安装墨盒5001的墨盒 安装组件6010。该墨盒安装组件6010包括用于接收墨盒5001的侧面 的接收壁6011。在墨盒安装组件6010的与墨盒5001的进气侧对应的 那一侧上的接收壁6011包括进气侧接合突起6011a。该墨盒安装组件 6010还包括用于接收墨盒5001的底部的安装基底6013。安装基底6013 包括用于给打印头(未示出)供墨的墨水通路6013a。抽墨管6015与墨水 通路6013a连接并且水平延伸离开安装基底6013。安装基底6013还包 括能够给墨盒5001提供空气的空气通路6013b。在安装基底6013上设有检测装置6014。该检测装置包括发光部 分6014a和光接收部分(未示出)。检测装置6014构造成用来将墨水检 测凸起5140接收在发光部分6014a和光接收部分之间。在安装基底6013与接收壁6011相交的部位,设有供墨侧凹槽 6016a和进气侧凹槽6016b。在进气侧凹槽6016b附近沿着进气侧接收 壁6011设有进气侧移动凸起6016bl。 在供墨侧接收壁6011的边缘(在图77中的右边缘)处设有盖子 6017。该盖子包括盖子铰链凸起6017a、盖子铰链6017b和盖子上表面 6017c。该盖子6017还设有盖子端凸起6017d,该盖子端凸起6017d接 合墨盒安装组件6010的盖子接收凹槽6018。如图77(a)所示,在安装之前,将墨盒安装组件6010的盖子6017 打开,并且使墨盒5001定位,从而墨盒5001的底面(在拆去盖帽5300 之后)将首先插入到喷墨打印机6000中。通过使墨盒5001沿着由箭头 E所示的方向运动开始安装过程。如图77(b)所示,将墨盒5001水平插 入到由安装基底6013和接收壁6011限定的空间中。在将墨盒5001插 入到该空间中时,墨盒5001的前进气侧凸起部分5224b接触进气侧移 动凸起6016bl,从而使得进气侧接收壁6011向外运动离开墨盒5001 的前进气侧外表面5227。在将墨盒5001完全插入到墨盒安装组件6010中时,进气侧接收 壁6011朝着墨盒5001的进气侧外表面5227返回,并且进气侧接合突 起6011a接合墨盒5001的进气侧凹槽5227b。供墨侧限制板5226b接 合盖子铰链凸起6017a,并且沿着箭头F方向将盖子6017盖在墨盒5001 的顶面上。将抽墨管6015插入到供墨口 5120中,使进气口5130运动 成与空气通路6013b接近,并且墨水检测凸起5140位于发光部分6014a 和光接收部分之间。在墨盒5001如图77(c)所示定位时,喷墨打印机 6000能够进行打印操作。图78显示出从喷墨打印机6000将墨盒5001卸下的操作。图78(a) 为墨盒5001和喷墨打印机6000在拆卸之前的剖视图,图78(b)为墨盒 5001和喷墨打印机6000在拆卸期间的剖视图,并且图78(c)为墨盒5001 和喷墨打印机6000在拆卸之后的剖视图。在图78(a)中,墨盒5001如图77(c)所示定位。通过使盖子6017 沿着用箭头S所示的方向运动来开始拆卸过程。当盖子6017如箭头T 所示进一步运动时,盖子铰链凸起6017a接合并拉动墨盒5001的供墨 侧限制板5226b。通过盖子铰链凸起6017a和供墨侧限制板5226b的接 合产生出的力使得墨盒5001的其它部分和墨盒安装组件6010脱开。 进气侧接合突起6011a与进气侧凹槽5227b脱开。前供墨侧凸起部分 5224a和前进气侧凸起部分5224b分别与供墨侧凹槽6016a和进气侧凹 槽6016b脱开。供墨口 5120与抽墨管6015脱开,并且墨水检测凸起 5140与检测装置6014脱开。在如上所述墨盒5001的各个部件与墨盒安装组件6010的各个部 件脱开之后,通过如由箭头U所示一样完全拆去墨盒5001从而完成拆卸。图79显示出框架本体5110的两个相反侧。图79(a)为框架本体 5110的前视图,而图79(b)为框架本体5110的后视图。框架本体5110的部件在上面己经参照图59进行了详细讨论。图 79显示出在图59中未示出的开口 5111a/b和下中央分隔壁5440。至于 剩下的部件,在框架本体5110的前侧(图79(a))和后侧(图79(b))上设有 各个相应的部件。以上参考图59给出了在图59和图79中都出现的那 些部件的说明。下面的部件只出现在框架本体5110的后侧上(参见图 79(b)):外薄膜接触表面5112b对应于外薄膜接触表面5112a;侧壁5400b 对应于侧壁5400a;内薄膜接触表面5411b对应于内薄膜接触表面 5411a;内薄膜接触表面5412bl、 5412b2对应于内薄膜接触表面5412a; 内薄膜接触表面5413b对应于内薄膜接触表面5413a;内薄膜接触表面 5414b对应于内薄膜接触表面5414a;内薄膜接触表面5415b对应于内 薄膜接触表面5415a;内薄膜接触表面5416b对应于内薄膜接触表面 5416a;内薄膜接触表面5417b对应于内薄膜接触表面5417a;并且内 薄膜接触表面5418b对应于内薄膜接触表面5418a。由于这些结构与在 图59中所述的结构对应,因此不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图80为框架5015的局部剖视图,显示出墨水流出墨盒的方向和 空气流入墨盒的方向。如图80所示,在将抽墨管6015插入到供墨阀 机构插入部分5800时,墨水沿着由箭头K所示的墨流动通道流出框架 5015。墨水通过供墨孔口 5423进入供墨腔室5801,然后通过供墨腔室 孔口 5421流进供墨阀机构插入部分5800。在供墨阀机构插入部分5800 中,墨水依次流经盖子构件5680的盖子通孔5683、第一基座通孔5662b 和第二基座通孔5663、基座通槽5664、第二弹簧构件5650的墨流动 通道5634、滑块通孔5645、第一弹簧构件5630的墨流动通道5634、 形成在第一弹簧构件5630和阀接收部分5628、 5629之间的流动通道、 阀构件5620的墨流动通道5627、以及抽墨管6015。墨水还在供墨阀 组件5501的圆周边缘上向下流动。在促动器5721a接触喷墨打印机6000的安装基底6013时,空气 沿着由箭头L所示的空气流动通道流进框架5015中。如图80所示, 当促动促动器5721a时,空气依次流经进气阀套5700、接头构件5710 的空气流动通道5715、阀构件/促动器5720的空气流动通道5727、第 一弹簧构件5730的空气流动通道5734、滑块构件5740的滑块通孔 5745、第二弹簧构件5750的空气流动通道5754、下进气腔室孔口 5434, 并且流进下进气腔室5431 。空气还在进气阀组件5511的圆周边缘上向 上流动。图81显示出框架本体5110的墨水分送部分5420。图81(a)为墨水 分送部分5420的后视图,图81(b)为墨水分送部分5420的剖视图,图 81(c)为墨水分送部分5420的后视图,并且图81(d)为墨水分送部分5420的后视图。墨水分送部分包括包围着墨水分送部分腔室5424a的墨水分送部 分基壁5424、和包围着供墨半圆锥形腔室5426的墨水分送部分半圆锥 形壁5422。墨水分送部分腔室5424a和供墨半圆锥形腔室5426通过供
墨孔口 5423连接,并且供墨半圆锥形腔室5426通过供墨腔室孔口 5421 与供墨腔室5116连接。如在图81(a)中可以看出,在将墨盒5001安装 在喷墨打印机6000中时,墨水分送部分腔室5424a和供墨孔口 5423 位于比侧壁400b低的位置中。因此,如图81(c)所示,在将墨盒5001 安装在喷墨打印机6000中时,墨水累积在墨水分送部分腔室5424a中, 并且如箭头C所示通过供墨孔口 5423和供墨腔室孔口 5421从墨盒 5001分送出。由于在将墨盒5001安装在喷墨打印机6000中时墨水分 送部分腔室5424a的位置(低于框架本体5110的剩余部分),所以只有 最少量的墨水D可能在墨盒5001不再能够分送墨水之前留在墨盒5001 中。因此,墨盒5001能够有效地分送出存储墨水的大部分。
图82显示出框架本体5110的进气部分5430。图82(a)为进气部分 5430的透视图,图82(b)为进气部分5430的后视图,并且图82(c)为进 气部分5430的前视图。
如图82(a)所示,进气部分5430包括下进气腔室5431、上进气腔 室5432、和在下进气腔室5431和上进气腔室5432之间延伸的中央进 气通路5433。下进气腔室5431由下进气腔室壁5431a限定,并且上进 气腔室5432由上进气腔室壁5432a限定。下进气腔室孔口 5434设在 进气部分5430的后表面5437b附近,并且使下进气腔室5431与进气 腔室5117连接。下进气孔口 5433a使下进气腔室5431与中央进气通路 5433连接。中间进气孔口 5433b使中央进气通路5433与上进气腔室 5432连接。上进气孔口 5435设在进气部分5430的前表面5437a处, 并且使进气部分5430与框架本体5110的前侧的剩余部分连接,并且 上进气通孔5436使进气部分5430与框架本体5110的后侧连接。如图 82(b)和82(c)所示,进气部分5430的部件布置成使得即使在用墨水 将墨盒5001充满时,空气也能够从进气腔室5117进入到墨盒5001中, 并且墨水不会通过进气腔室5117从墨盒5001泄漏出。
图83显示出框架本体5110的墨水填充部分5450。图83(a)为墨水
填充部分5450的后视图,并且图83(b)为墨水填充部分5450的剖视图。
如图83(a)所示,墨水填充部分5450包括墨水填充腔室壁5451、 墨水填充孔口 5452和墨水填充结构5453。墨水填充腔室壁5451具有 开口端(墨水填充腔室开口 5451a)和封闭端(墨水填充腔室基壁5451b)。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墨水填充腔室开口 5451a将止动器5520插入到墨 水填充部分5450中。墨水填充结构5453包括倒马蹄铁形墨水填充结 构壁5453a和墨水填充结构顶端5454。墨水填充结构5453设在墨水填 充腔室壁5451的外表面上,并且墨水填充孔口 5452穿过墨水填充腔 室壁5451伸出到墨水填充结构5453的基底附近的部位。通过这种结 构,墨水能够在相对较低的位置处离开墨水填充孔口 5452和在相对较 高的位置处进入墨水存储空间。也就是说,墨水填充结构5453构成为 使得在墨盒5001处于竖立位置时,能够用墨水将墨盒5001填充至 高于墨水填充孔口 5452的水平面。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框架本体 5110的墨水存储空间的空间。
图84显示出检测器5470的操作。图84(a)为填充有墨水的框架本 体5110的前视图,并且图84(b)为没有墨水的框架本体5110的前视图。 如图84(a)所示,在框架本体5110填充有墨水时,检测器5470的检测 器板5473c在喷墨打印机6000的检测装置6014的发光部分6014a和光 接收部分之间的部位处位于墨水检测凸起5140内。在该状态下,检测 器板5473c阻止发光部分6014a发出的光到达光接收部分。在出现这种 阻挡时,检测装置6014确定在框架本体5110内存在足够的墨水用来 进行打印操作。如图84(b)所示,在框架本体5110没有墨水时,检测器 板5473c已经运动离开在检测装置6014的发光部分6014a和光接收部 分之间的部位。在该状态下,发光部分6014a发出的光到达光接收部 分,并且检测装置6014确定在框架本体5110内没有足够墨水用来进 行打印操作。
检测器5470(并且因此检测器板5473c)响应于在框架本体5110中
的墨水量变化而运动。具体地说,检测器浮子5471浮在墨水中。因此,
随着墨水水平面升高,检测器浮子5471也升高。检测器5470可转动 地安装在框架本体5110上,并且检测器板5473c位于检测器5470的与 检测器浮子5471相反的端部上。因此,在检测器浮子5471随着墨水 水平面升高时,检测器板5473c向下转动到在检测装置6014的发光部 分6014a和光接收部分之间的部位中。同样,在检测器浮子5471随着 墨水水平面下沉时,检测器板5473c向上转动离开在检测装置6014的 发光部分6014a和光接收部分之间的部位。因此,在将墨盒5001安装 在喷墨打印机6000中时,检测器板5473c随着在框架本体5110中的墨 水水平面的运动允许检测框架本体5110中的墨水的存在、缺乏和/或数
图85显示出框架本体5110的墨水检测凸起5140。图85(a)为墨水 检测凸起5140的前视图,并且图85(b)和(c)为墨水检测凸起5140的剖视图。
如图85(a)所示,墨水检测凸起5140包括由墨水检测供应壁5141a 和墨水检测进气侧壁5141b界定的墨水检测凹槽5141。在墨水检测凹 槽5141内,设有墨水检测限制壁5142。在墨水检测凸起附近,设有检 测器区域侧壁5143a和检测器区域分隔件5143。
如在图85(b)和(c)中所能看出的一样,在墨盒5001充分充满墨水 时,检测器5470的检测器板5473c设置在墨水检测凹槽5141内。检 测器板5473c安置在墨水检测限制壁5142上。这些结构确保在墨盒 5001充分充满墨水时,检测器板5473c定位成使得检测器板5473c设 置在喷墨打印机6000的检测装置6014的发光部分6014a和光接收部 分之间。
图86显示出检测器5470。图86(a)为检测器5470的侧视图,并且 图86(b)为检测器5470的端视图。上述检测器5470的各个部件在图86
中显示出。具体地说,检测器5470包括检测器浮子5471、含有检测器 安装销5742a的检测器安装部分5472、以及检测器臂5473。检测器臂 5473包括与检测器浮子5471相邻的浮子臂部5473a、位于检测器5470 的与检测器浮子5471相反的端部处的检测器板5473c、和在浮子臂部 5473a及检测器板5473c之间延伸的板臂部5473b。检测器臂5473还设 有从检测器臂5473的侧面伸出用来改善检测器臂5473的结构稳定性 的检测器肋条5473d。图86还显示出检测器板销5473el、 5473e2。这些检测器板销 5473el、 5473e2从检测器板5473c的每个表面向外延伸,并且因此防 止检测器板5473c的相对较大平面由于这些平面之间存在墨水而"粘 附"在墨水检测凹槽5141内表面的类似平面上。这些销5473el、 5473e2 因此防止潜在的错误墨水检测,如果当墨盒5001中的墨水水平面下降 时检测器板5473c附着在墨水检测凹槽5141的内表面上,则会产生该 错误墨水检测。虽然已经结合上面概述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 但是已知的或目前可能未预见到的各种替换物、变型、变体、改进和/ 或实质等同物对于本领域内具有至少普通技术的人而言会是显而易见 的。因此,如上陈述的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是用来举例说明,而不 是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因此,本发明意图包含所有已知或随后开发出的替换物、变型、变体、 改进和/或实质等同物。工业实用性本发明的墨盒可以广泛地用于家庭或办公用途。
权利要求
1.一种墨盒,它包括包围墨水腔室的墨盒壳体;从墨水腔室延伸至墨盒外部的通道;设置在该通道中的阀构件,该阀构件具有允许在墨水腔室和墨盒外部之间沿着该通道连通的第一状态和阻止在墨水腔室和墨盒外部之间沿着该通道连通的第二状态;以及在该通道中设置于阀构件的墨水腔室侧上的推压构件,该推压构件能够将阀构件沿着该通道朝着墨盒外部推压;其中该推压构件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或橡胶材料形成;并且在阀构件处于第一状态下时,推压构件沿着该通道的方向被压缩。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墨盒,还包括第二推压构件,其中在阀构 件处于第二状态下时,该第二推压构件沿着所述通道的方向被压縮。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墨盒,还包括第二推压构件,其中所述推 压构件和该第二推压构件在所述推压构件推压阀构件的方向上排列。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墨盒,还包括第二推压构件,其中 所述推压构件具有第一形状,并且第二推压构件具有第二形状;并且第一形状和第二形状关于位于所述推压构件和第二推压构件之间 的平面大致对称,该平面与所述推压构件推压阔构件的方向大致垂直。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墨盒,其中整个所述推压构件在所述通道 上设置于阀构件的墨水腔室侧上。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推压构件具有中空部分, 并且在阀构件处于第一状态下时,墨水腔室和墨盒外部通过该中空部 分连通。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推压构件包括墨水腔室侧部分、外部侧部分、以及设置在墨 水腔室侧部分和外部侧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并且墨水腔室侧部分和外部侧部分每个都具有比该中间部分大的结构 强度。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墨盒,其中 所述中空部分由壁界定;并且该壁在墨水腔室侧部分中的第一厚度和该壁在外部侧部分中的第 二厚度每个都大于该壁在所述中间部分中的第三厚度。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墨盒,其中 所述中空部分由壁界定;该壁在墨水腔室侧部分中的第一部分在与所述推压构件推压阀构件的方向大致平行的第一方向上延伸;该壁在外部侧部分中的第二部分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 该壁在所述中间部分中的第三部分沿着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延伸。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中空部分在与所述推压构件推压阀构件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 具有宽度;并且该宽度朝着所述推压构件的墨水腔室侧和外部侧中的至少一个增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树脂或橡胶材料是可燃的。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还包括插入口,当墨盒安装在喷 墨记录装置中时,该插入口用来接收喷墨记录装置的中空抽墨构件, 其中在插入口接收抽墨构件时,阀构件从第二状态运动到第一状态。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墨盒,其中 墨盒壳体包括中空圆柱形构件; 所述通道延伸穿过该中空圆柱形构件;所述推压构件和阀构件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该圆柱形构件中;所述推压构件在圆柱形构件中位于阀构件的墨水腔室侧上;并且 阀构件在圆柱形构件中位于插入口的墨水腔室侧上。
1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墨盒,其中在阔构件处于第一状态下时, 允许墨水和空气中的至少一种在墨水腔室和墨盒外部之间通过。
15. —种墨盒,它包括 包围墨水腔室的墨盒壳体; 从墨水腔室延伸至墨盒外部的通道;设置在该通道中的阀构件,该阀构件具有允许在墨水腔室和墨盒 外部之间沿着该通道连通的第一状态和阻止在墨水腔室和墨盒外部之 间沿着该通道连通的第二状态;以及在该通道中设置于阀构件的墨水腔室侧上的推压构件,该推压构 件能够将阀构件沿着该通道朝着墨盒外部推压;其中该推压构件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或橡胶材料形成;并且 整个所述推压构件在所述通道上设置于阀构件的墨水腔室侧上。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墨盒,还包括第二推压构件,其中在阀 构件处于第二状态下时,该第二推压构件沿着所述通道的方向被压縮。
17.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墨盒,还包括第二推压构件,其中所述 推压构件和该第二推压构件在所述推压构件推压阀构件的方向上排 列。
18.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墨盒,还包括第二推压构件,其中 所述推压构件具有第一形状,并且第二推压构件具有第二形状;并且第一形状和第二形状关于位于所述推压构件和第二推压构件之间 的平面大致对称,该平面与所述推压构件推压阀构件的方向大致垂直。
19.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墨盒,其中在阀构件处于第一状态下时, 所述推压构件沿着所述通道的方向被压縮。
20.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推压构件具有中空部分, 并且在阀构件处于第一状态下时,墨水腔室和墨盒外部通过该中空部 分连通。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推压构件包括墨水腔室侧部分、外部侧部分、以及设置在墨 水腔室侧部分和外部侧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并且墨水腔室侧部分和外部侧部分每个都具有比该中间部分大的结构 强度。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墨盒,其中 所述中空部分由壁界定;并且该壁在墨水腔室侧部分中的第一厚度和该壁在外部侧部分中的第 二厚度每个都大于该壁在所述中间部分中的第三厚度。
23.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墨盒,其中 所述中空部分由壁界定;该壁在墨水腔室侧部分中的第一部分在与所述推压构件推压阀构件的方向大致平行的第一方向上延伸;该壁在外部侧部分中的第二部分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 该壁在所述中间部分中的第三部分沿着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延伸。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中空部分在与所述推压构件推压阀构件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 具有宽度;并且该宽度朝着所述推压构件的墨水腔室侧和外部侧中的至少一个增
25.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树脂或橡胶材料是可燃的。
2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墨盒,还包括插入口,当墨盒安装在喷 墨记录装置中时,该插入口用来接收喷墨记录装置的中空抽墨构件, 其中在插入口接收抽墨构件时,阀构件从第二状态运动到第一状态。
27.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墨盒,其中 墨盒壳体包括中空圆柱形构件; 所述通道延伸穿过该中空圆柱形构件;所述推压构件和阀构件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该圆柱形构 件中;所述推压构件在圆柱形构件中位于阀构件的墨水腔室侧上;并且 阀构件在圆柱形构件中位于插入口的墨水腔室侧上。
28.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墨盒,其中在阀构件处于第一状态下时, 允许墨水和空气中的至少一种在墨水腔室和墨盒外部之间通过。
全文摘要
一种墨盒包括包围墨水腔室的墨盒壳体;从墨水腔室延伸至墨盒外部的通道;设置在该通道中的阀构件,该阀构件具有允许在墨水腔室和墨盒外部之间沿着该通道连通的第一状态和阻止在墨水腔室和墨盒外部之间沿着该通道连通的第二状态;以及在该通道中设置于阀构件的墨水腔室侧上的推压构件,该推压构件能够将阀构件沿着该通道朝着墨盒外部推压。推压构件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或橡胶材料形成;并且在阀构件处于第一状态下时,推压构件沿着该通道的方向压缩。
文档编号B41J2/175GK101132923SQ20068000
公开日2008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9日
发明者佐佐木丰纪, 服部信吾, 神户智弘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