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设备和图像记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4721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动设备和图像记录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设备,该移动设备包括在一个方向上往复移 动的可移动体、跟随可移动体的长构件和支撑该长构件的支撑构件, 并且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喷墨记录设备作为图像记录设备的一种类型,该喷墨记录设 备基于输入信号喷射墨滴以便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在喷墨记录设 备中,致动器设置在其中形成有喷嘴的记录头中,并且把墨抽吸到致 动器,对该墨选择性地且局部地加压以从喷嘴喷射呈液滴形式的墨。 比如,致动器由电致伸縮元件或压电元件构成并且通过使致动器局部 偏转或变形来对墨加压,或者可选地致动器由加热元件构成并且通过 局部蒸发墨来对墨加压。
在喷墨记录设备中,记录头相对于记录介质,例如记录片材往复 移动。比如,记录头安装在滑架上并且随其一起往复移动。滑架接收 来自电机或其它装置的驱动力并且在一个方向上沿着导向件比如杆或 轨而往复移动。在滑架往复移动的同时,记录头选择性地把墨滴喷射 到记录介质上,以便墨滴落在记录介质上而形成要被记录的图像。
把墨从与该记录头分离设置的墨盒或其它装置供给到记录头。比
5如,通过使用墨管来实行上述情形,该墨管起到通道的作用,墨从墨 盒穿过该通道供给到记录头。墨管具有柔性,使得墨管的形式或位置 或姿态能够随着滑架的往复移动而变化,并且墨管具有与在滑架和墨 盒之间的最大距离对应的长度,也就是说,当滑架处于它离墨盒最远 位置处时滑架和墨盒之间的距离。因此,当滑架处于它到墨盒最近位 置处时,墨管弯成或弯曲成大致U形形状或其它形状。
墨滴是如何从记录头喷射的,例如,墨滴喷射的定时,是基于从 图像记录设备的控制板或主板所发送的电信号。在主板和头控制板之 间传送电信号,该头控制板是用于记录头的控制板并且和记录头一起 往复移动。通过连接这些板的电缆使得信号能够在主板和头控制板之 间传送。像墨管一样,这种电缆随着滑架的往复移动而改变它的形式。
JP-A-2007-l 18240公开了一种用在喷墨记录设备中的线缆保持机 构,其中柔性线缆与滑架连接。该线缆保持机构包括线缆保持器和与 该线缆保持器结合的线缆保持器驱动带。在滑架移动或往复移动的同 时,线缆保持器随着滑架的往复移动通过线缆保持器驱动带而移动, 以便呈曲形或弯曲状态或弯曲形状的柔性线缆不会松驰。
然而,包括线缆保持器驱动带和用于驱动该线缆保持器驱动带的 电机或其它装置的线缆保持机构在大小上相对较大并且成本相对较 高。进一步,当线缆保持器移动时,电机、线缆保持器驱动带和其它 装置产生操作噪声,并且在线缆保持器和柔性线缆之间的摩擦接触引 起高频噪声,使得移动设备的整体操作噪声相对较高。更进一步,在 线缆保持器和柔性线缆之间的摩擦接触导致柔性线缆的磨损,这会导 致柔性线缆的损坏或柔性线缆中的电断开。此外,从被磨损的柔性线 缆所产生的微小颗粒会阻止除了柔性线缆以外的其它构件的正常操 作。

发明内容
6已经考虑到上述情形改进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 一种移动设备,该移动设备包括可移动体、跟随可移动体的长构件、 支撑长构件的支撑构件和保持支撑构件的保持构件,并且该移动设备 缓解了由在下列成对构件中的至少一对构件之间的摩擦接触所引起的 问题(i)支撑构件和长构件,和(ii)支撑构件和保持构件。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提供了移动设备和图像记录设备的下列 模式(1)-(23)。
(l)移动设备,包括 沿着直线往复移动的可移动体;
具有两个相反端的柔性长构件,该两个相反端中的第一端固定到 可移动体上,而该两个相反端中的第二端固定到固定构件上,长构件
的形式随着可移动体的相对于固定构件的往复移动而变化;
具有线材部分的支撑构件,该支撑构件在线材部分处支撑长构件;

配合在线材部分上的管状构件。
比如,移动设备可以呈打印机的一部分的形式,其中记录头安装 在可移动体上,或者可以呈扫描仪的一部分的形式,其中图像传感器 安装在可移动体上。可移动体接收来自驱动源的,比如电机的驱动力, 并且沿着直线往复移动。长构件与可移动体结合。长构件是很长的管 状或带状构件。比如,长构件可以是用于传送电信号的电缆,或者用 于传送墨的墨管。长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可移动体和固定构 件连接,该固定构件可以是安装有移动设备的设备的主体。长构件的 一部分,比如,长构件的在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部部分,具 有柔性使得被支撑的部分跟随可移动体往复移动,或者随着可移动体 的往复移动而改变它的形式。被包含在支撑构件中的线材部分具有刚 性使得线材部分能够支撑长构件。支撑构件的整体能够与线材部分对 应,也就是说,支撑构件的整体能够由线材构成。比如,线材部分通
7过支撑长构件的中部部分来支撑长构件。
管状构件配合在线材部分上使得能够把线材部分插入在管状构件 的孔中。因此,线材部分的轴向方向和管状构件的轴向方向大致彼此 一致。由于管状构件配合在线材部分上,所以经由管状构件通过线材 部分来支撑长构件。因此,在通过具有相对高的刚性的线材部分来支 撑长构件的同时,该长构件不直接接触线材部分。所以,防止了长构 件的由于在长构件和线材部分之间的摩擦接触而引起的磨损,以及减 小了由摩擦接触而引起的噪声。希望的是,管状构件如在下面模式(2) 中所述能够绕着且相对于线材部分旋转,但这不是必须的,其原因在 于只要把管状构件放在线材部分和长构件之间并且线材部分和长构件 不彼此直接接触,就能够获得上述效果。
即使在管状构件不绕着或相对于线材部分旋转的情况下也假定管 状构件的外周表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线材部分的曲率半径的事实是能够 获得上述效果的一个原因。然而,为了获得该效果,即减小由于在管 状构件和长构件之间的摩擦接触而引起的长构件的磨损和噪声,希望 的是建立下列条件(i)和条件(ii)中的至少一个条件(i)形成管状构件的 材料的振动阻尼特性高于形成线材部分的材料的振动阻尼特性,和(ii) 出于某些原因,该原因可以是管状构件在摩擦系数、硬度和平面粗糙 度中的至少一个上比线材部分低,管状构件磨损长构件比线材部分磨 损长构件少。
根据模式(l)的移动设备,其中管状构件配合在线材部分上并且经 由管状构件通过该线材部分来支撑长构件,使得在防止长构件和线材 部分之间的直接接触的同时,能够通过具有相对高的刚度的线材部分 来支撑长构件。所以,缓解了包括线材部分对长构件的磨损和发生在 长构件和线材部分之间的摩擦噪声中的至少一个的问题,该问题由在 长构件和支撑构件之间的摩擦接触所引起。
8(2) 根据模式(1)的移动设备,其中线材部分具有笔直部分,并且管 状构件配合在笔直部分上,使得管状构件能够相对于笔直部分旋转。
在管状构件能够相对于笔直部分旋转的情形下,当长构件相对于 管状构件移动时,管状构件绕着或相对于笔直部分旋转。这减小了在 长构件和管状构件之间的滑移。理想的是,管状构件的相对于笔直部 分的旋转消除了在管状构件和长构件之间的滑移,但这不是必须的。 因此通过管状构件的相对于笔直部分的旋转来减小滑移能够减少摩擦 噪声和长构件的磨损中的至少一个。
(3) 根据模式(2)的移动设备,其中长构件的形式的随着可移动体的
往复移动的变化是沿着平面的,该移动设备进一步包括保持装置,该 保持装置保持支撑构件,使得支撑构件能够绕着与该平面垂直的轴线 转动。
(4) 根据模式(3)的移动设备,其中保持装置具有支撑部分,该支撑 部分经由管状构件支撑线材部分。
在通过保持装置的支撑部分支撑支撑构件的同时该支撑构件转 动。希望的是,支撑构件绕着转动的轴线位于线材部分的第一端处。 也就是说,希望的是,线材部分的轴向方向与支撑构件的转动半径一 致。支撑构件随着可移动体的往复移动而转动。比如,支撑构件的一 部分在长构件上的一个位置处与该长构件结合,由此使得支撑构件随 着长构件的形式的变化而转动。
经由管状构件通过保持装置的支撑部分来支撑线材部分。管状构 件能够绕着或相对于线材部分旋转。管状构件绕着线材部分旋转。管 状构件的轴线大致与线材部分的轴线一致。因此,当支撑构件转动使 得线材部分的轴向方向能够希望地与支撑构件的转动半径对应时,在 管状构件在保持装置的支撑部分上旋转的同时,该管状构件与线材部
9分一起转动。因此,线材部分相对于保持装置的支撑部分平稳地转动 或移动。
(5)根据模式(3)的移动设备,其中笔直部分在一个方向上延伸使 得相对于可移动体的往复移动的整个范围而言,不论当可移动体往 复移动时长构件的形式如何变化以及笔直部分如何绕着轴线转动,在 管状构件相对于笔直部分旋转的情况下的在管状构件和长构件之间的 滑移都小于在管状构件相对于笔直部分不旋转的情况下的滑移。
尽管理想的是管状构件的相对于笔直部分的旋转消除了或防止了 在长构件和管状构件之间的滑移,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在长构件和管状 构件之间的相交角变化了并且长构件和管状构件相对于管状构件的轴 向方向相对彼此移动了,这是由于当支撑构件绕着轴线转动时,(i)笔 直部分因此绕着轴线转动,但是长构件此时的移动不是单一的转动, 并且(ii)在长构件上的由笔直部分来支撑该长构件的位置逐渐变换了。 然而,利用如下布置,即,笔直部分在一个方向上延伸使得当比起管 状构件相对于或绕着笔直部分不旋转的情形而言在长构件和管状构件 之间的滑移小,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上述效果,并且希望的是笔直 部分在一个方向上延伸使得能够最小化在长构件和管状构件之间的滑 移。
(6滩据模式(l)-(5)中任一个的移动设备,其中线材部分由金属形 成,并且管状构件由合成树脂形成。
当在管状构件和长构件之间发生滑移时,希望的是,形成管状构 件的材料应用比起金属而言较少磨损长构件的并且较少产生摩擦噪声 的材料。比如,应用合成树脂作为形成管状构件的材料。希望的是, 当应用合成树脂作为形成管状构件的材料时,希望地是应用软合成树 脂,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由软合成树脂形成的管状构件与长构件产 生的摩擦噪声较小。
10(7) 根据模式(l)-(6)中任一个的移动设备,其中在管状构件的整个 长度上从管状构件的外周表面到该管状构件的内周表面制作切口,该 切口能够通过管状构件的弹性变形而打开。
如有没有制作切口,那么就需要把线材部分从管状构件的两个开 口端中的一个开口端插入到管状构件中。然而,根据其中管状构件具
有切口的模式(7),能够把线材部分从切口插入到管状构件中,由此便
于把管状构件配合或连在线材部分上。更具体地说,通过在管状构件 的两个相反端中的一个相反端处稍微打开切口,把线材部分的一部分 推入到管状构件的孔中。然后,通过沿着切口的延伸方向逐渐变换打 开切口的位置,把线材部分的剩余部分沿着它的轴向方向顺序推入到 管状构件的孔中。当已经把线材部分的一部分穿过切口插入到管状构 件的一部分中时,管状构件的该部分弹性恢复到它最初的形式。在支 撑构件在线材部分的轴向相反侧上具有两个部分并且该两个部分中的
每一个部分都相对于线材部分成角度的情形下,模式(7)的特征尤其明显。
(8) 根据模式(l)-(7)中任一个的移动设备,其中管状构件由具有透 光性的材料形成。
根据其中管状构件具有透光性的模式(8),穿过管状构件的壁能够 看到管状构件的内侧。在该管状构件中,在切口的切口表面处的光折 变指数与管状构件的其它部分不同,因此可以看见切口表面是有暗影 的。所以,易于发现切口表面。
(9) 根据模式(7)的移动设备,其中管状构件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 成,并且把切口的两个相对切口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切口表面标示成与 该管状构件的其它部分颜色不同。
11根据模式(9),其中在具有透光性的管状构件中能够看到在形成切 口的两个相对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相对表面处的颜色,所以能够易于发 现该切口。
(10) 根据模式(l)-(9)中任一个的移动设备,其中线材部分具有弯曲 形状,使得该线材部分在该线材部分上的多个位置处支撑长构件。
在长构件相对长并且由线材部分在单个位置处支撑的情形下,长 构件会在没有被支撑的位置处松弛。因此,在长构件相对长的情形下, 优选的是在多个位置处支撑该长构件。通过弯曲线材部分,使得能够 通过单个线材在多个位置处支撑长构件。作为用于弯曲线材的方法, 比如,可以应用线材成型。典型地,在经历了线材成型之后,线材或 线经历热处理,以便维持由线材成型所获得的形状。在管状构件由合 成树脂形成的情形下,考虑到管状构件的耐热性,当在已经经历了线 材成型的线材上执行热处理之后,优选的是把管状构件连在线材或线 材部分上。如上所述,在管状构件中制作的切口便于在所希望的位置 处把管状构件连在经过弯曲的线材部分中。
(11) 根据模式(2)的移动设备,其中除了作为第一笔直部分的笔直
部分之外,支撑构件还具有第二笔直部分,该移动设备进一步包括第 二管状构件,该第二管状构件配合在第二笔直部分上,使得第二管状 构件能够相对于第二笔直部分旋转,并且第一管状构件和第二管状构 件是分立的构件。
模式(4)-(9)中的任一个模式的特征适用于第二管状构件。
(12) 根据模式(11)的移动设备,其中长构件的形式的随着可移动体 的往复移动的变化是沿着平面的,该移动设备进一步包括保持装置, 该保持装置保持支撑构件,使得支撑构件能够绕着与该平面垂直的轴 线转动。
12(13) 根据模式(12)的移动设备,其中保持装置包括基部构件,该基 部构件经由第二管状构件支撑第二笔直部分。
(14) 根据模式(13)的移动设备,其中基部构件具有沿着圆弧形成的
支撑肋,该圆弧的中心在支撑构件绕着转动的轴线处,该支撑肋经由 第二管状构件支撑第二笔直部分。
(15) 根据模式(3)或模式(12)的移动设备,其中保持装置通过在支撑 构件上的至少三个位置处接触该支撑构件来保持支撑构件,该至少三 个位置不位于一条直线上。
在通过保持装置的支撑部分来支撑支撑构件的同时该支撑构件转 动。当长构件在支撑构件的线材部分上移动时,作用在支撑构件上的 扭矩方向可以在支撑构件的转动期间改变。由于保持装置通过在不位 于一条直线上的至少三个位置处接触支撑构件来保持支撑构件,所以 即使当扭矩方向随着长构件的移动而改变时支撑构件也能够稳定地维 持它的位置或姿态。因此,该支撑构件的姿态不会受到尺寸精度和热 变形或由于支撑构件的时间推移的变形的影响,由此减小由于支撑构 件的转动而引起噪声。
(16) 根据模式(3)或模式(12)的移动设备,
其中支撑构件具有枢转部分和两个臂部分,该枢转部分具有中心 轴线,支撑构件在该中心轴线处绕着该轴线转动,两个臂部分在各自 的方向上分别从枢转部分的两个轴向端延伸,该各自的方向与中心轴 线相交且在第二平面中彼此相对,该第二平面包括中心轴线且与第一 平面垂直,该第一平面是沿着它发生长构件的形式的随着可移动体的 往复移动而变化的平面,
并且其中保持装置具有用于保持支撑构件的枢转部分的枢转孔, 使得枢转部分能够旋转,保持装置以一个从下侧而另一个从上侧的方
13式来支撑两个臂并且包括基部构件,该基部构件从下侧支撑支撑构件 的位于离开第二平面的一部分。
(17) 根据模式(1)-(16)中任一个的移动设备,其中可移动体包括滑 架,该滑架保持记录头且和该记录头一起移动,并且长构件包括下列 构件中的至少一个(i)电缆,通过该电缆把表示有关记录的指令的信 号发送到记录头;和(ii)墨管,通过该墨管把墨供给到记录头。
(18) 根据模式(17)的移动设备,其中支撑构件具有保持墨管的管保 持部分,使得该管保持部分围绕墨管的一部分并且允许墨管在墨管的 轴向方向上移动,随着可移动体的往复移动该支撑构件随着墨管的形 式的变化而绕着轴线转动。
(19) 根据模式(18)的移动设备,其中长构件是电缆。
(20) 图像记录设备,包括
根据模式(17)-(19)中任一个的移动设备;和
介质馈送装置,该介质馈送装置在与可移动体的往复移动的方向 垂直的方向上馈送记录介质,
图像记录设备使记录头把墨滴喷射到记录介质上,以便在记录介 质上记录图像。
(21) 移动设备,包括 沿着直线往复移动的可移动体;
具有两个相反端的柔性长构件,该两个相反端中的第一端固定到 可移动体上,而该两个相反端中的第二端固定到固定构件上,长构件
的形式随着可移动体的相对于固定构件的往复移动而变化; 具有线材部分的支撑构件; 配合在线材部分上的管状构件;和
保持支撑构件的保持装置,使得支撑构件能够绕着轴线转动,该
14保持装置经由管状构件支撑线材部分。
模式(4)-(9)中的任一个模式的特征适用于模式(21)的管状构件。
(22) 根据模式(21)的移动设备,
其中线材部分具有笔直部分,并且管状构件配合在笔直部分上, 使得管状构件能够相对于笔直部分旋转,
并且其中保持装置包括沿着圆弧形成的支撑肋,该圆弧的中心在 支撑构件绕着转动的轴线处,该支撑肋经由管状构件支撑笔直部分。
(23) 根据模式(21)或模式(22)的移动设备,其中由线材部分经由管 状构件来支撑长构件。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阅读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下列详 细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上述的和其它的目的、特征、优点和技 术意义及工业意义,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的外部透视图; 图2是多功能设备的竖直截面图并且显示了该多功能设备的内部
结构;
图3是显示了多功能设备的图像记录单元和它的附近的平面图4是图像记录单元和它的附近的透视图5是多功能设备中的导向线和基板的透视图6是导向线和基板的平面图7是沿着图6中的线7-7选取的局部截面图8是沿着图6中的线8-8的局部截面图,显示了其中两个切口 表面彼此接触的情形的状态;
图9是沿着图6中的线8-8的局部截面图,显示了其中两个切口 表面彼此分离的情形的状态;
图10是在滑架位于它的往复移动的范围的右端处的状态中图像
15记录单元和它的附近的平面图;和
图ll是在滑架位于它的往复移动的范围的左端处的状态中图像记 录单元和它的附近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参考附图,将描述本发明的呈多功能设备的形式的一 个当前优选实施例。
多功能设备10的总体结构
如在图1和图2中所示的,多功能设备10 —体地包括打印机部分 ll和图像扫描仪部分12,并且具有打印机功能、图像扫描仪功能、复 印机功能和传真功能。打印机部分11与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设备对应。 值得注意的是由打印机部分11所提供的除了打印机功能以外的其它功 能是备选的。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设备可以采用不具有 图像扫描仪功能和复印机功能的单一功能的打印机的形式,也就是说, 不包括图像扫描仪部分12。如稍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移动设备结合 在打印机部分11中。
打印机部分ll和图像扫描仪部分12分别构成多功能设备10的下 部部分和上部部分。打印机部分11与外部信息设备连接,该外部信息 设备可以典型地是计算机。打印机部分11接收来自外部信息设备的打 印数据。打印数据包括图像数据和文稿数据。基于打印数据,打印机 部分11在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片材上记录图像和字母或字符。图像扫 描仪部分12由平板扫描仪构成。
多功能设备IO—般具有扁平长方体的形状。也就是说,多功能设 备10的高度(也就是说,在箭头102的方向上的尺寸)小于该多功能设 备的宽度和深度(也就是说,分别在箭头101、 103的方向上的尺寸)。 在打印机部分U的前侧处形成开口 13,在该开口中设置介质供给盘 20和接收盘21。介质供给盘20容纳记录片材,把该记录片材一张接
16一张地馈送到打印机部分11的内侧,以便在每一个记录片材上记录所 希望的图像。其上已经记录有图像的记录片材排出到接收盘21上。
在多功能设备10的前上部部分中设置操作面板14。通过操作面 板14输入指令以便如所希望地操作打印机部分11或图像扫描仪部分
12。操作面板14包括用于允许输入指令的多个按钮和用于呈现信息的 显示器,比如与多功能设备IO的状态相关的信息或错误。当把多功能 设备IO与外部信息设备连接时,能够通过通信软件,比如打印机驱动
程序或扫描仪驱动程序从外部信息设备接收指令,基于该指令来操作
多功能设备10。
打印机部分11
如在图2中所示的,介质供给盘20设置在多功能设备10的底部 处,并且接收盘21设置在介质供给盘20的上方。馈送路径23从介质 供给盘20延伸到接收盘21,沿着该馈送路径馈送每一个记录片材。把 从介质供给盘20所馈送来的记录片材沿着馈送路径23以U形回转的 方式向上引导到图像记录单元24。在记录单元处,在记录片材上执行 图像记录。然后把记录片材排出到接收盘21上。
介质供给盘20具有在上侧敞开的容器的形状,并且能够容纳作为 记录介质的一叠记录片材。介质供给盘20能够容纳各种规格的记录片 材,该各种规格包括A3和较小的规格,该较小的规格包括A4, B5和 名信片规格。
接收盘21具有盘的形状。把记录片材排出到接收盘21的上表面 上。把接收盘21设置在多功能设备IO的前侧处,使得接收盘21在多 功能设备10中的最后方部分处不在介质供给盘20的上方延伸。
在与介质供给盘20的后端部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拾取辊25。拾取 辊25操作以把在介质供给盘20上记录片材一张接一张地供给到馈送
17路径23中。通过未图示的电机来驱动拾取辊25,并且把该拾取辊25 可旋转地保持在介质供给臂26的远端处,该介质供给臂能够绕着轴线 摆动,由此使得拾取辊25能够竖直地移动到介质供给盘20和从该介 质供给盘20移开。通过拾取辊25的重量或通过弹簧向下偏置介质供 给臂26,以便保持拾取辊25与被堆叠在介质供给盘20上的记录片材 的最上面的一个记录片材接触,并且拾取辊25随着堆叠记录片材的厚 度的增加而向上移动。当拾取辊25在这种状态下旋转时,通过在拾取 辊25的外周表面和最上面的记录片材之间的摩擦接触把该最上面的记 录片材馈送到馈送路径23中。
馈送路径23从介质供给盘20的后侧向上延伸,然后经由图像记 录单元24向前弯曲到接收盘21。除了在设置图像记录单元24和其它 装置的位置处以外,把馈送路径23限定在外导向表面和内导向表面之 间,该外导向表面和内导向表面通过在其之间的间隙彼此相对。比如, 把馈送路径23的在打印机部分11的后部中的弯曲部分限定在外导向 构件18和内导向构件19之间,可以把该导向构件固定到打印机部分 11的框架或其它装置上。
图像记录单元24主要由记录头39和压板42构成,该记录头和压 板通过在其之间的间隔彼此相对。稍后将详细描述图像记录单元24。
在图像记录单元24的沿着馈送路径23的相对于记录片材的馈送 方向(以下称为"馈送方向")的上游侧上设置一对辊,也就是说,馈送 辊60和夹送辊。尽管在图2中夹送辊位于其它构件的后面且没有图示, 但是以与馈送辊60挤压接触的方式把该夹送辊设置在馈送辊60的下 方。通过未图示的电机来驱动馈送辊60。馈送辊60和夹送辊夹住在其 之间的沿着馈送路径23被馈送的记录片材且把该记录片材馈送到压板 42上方的位置。
在图像记录单元24的相对于馈送方向的下游侧上设置一对辊,也
18就是说,排出辊62和齿轮辊。尽管在图2中齿轮辊位于其它构件的后
面且没有图示,但是以与排出辊62挤压接触的方式把该齿轮辊设置在 排出辊62的上方。通过接收来自电机(图未示)的驱动力来驱动排出辊 62。排出辊62和齿轮辊夹住在其之间的其上已经记录有图像的记录片 材,以把该记录片材馈送和排出到接收盘21上。馈送辊60、夹送辊、 排出辊62和齿轮辊,以及驱动这些辊的装置协作以构成介质馈送装置 64,该介质馈送装置在与作为可移动体的滑架38的往复移动的方向垂 直的方向上馈送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片材。
图像记录单元24的总体结构
把本发明的移动设备实现为在图像记录单元24中的滑架38、扁 平线缆85和导向线80的组合。滑架38、扁平线缆85和导向线80分 别与本发明的可移动体、长构件和支撑构件对应。值得注意的是在图3、 图10和图11中没有图示导向线80,而在图6和图7中没有图示扁平 线缆。
尽管在图3中没有图示,但是滑架38保持是喷墨类型的记录头 39。通过墨管41从被设置在多功能设备10中的各个墨盒把四种颜色 的墨,也就是说,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供给到记录头39,该墨 盒独立于记录头39或从记录头39分离。值得注意的是在图6和图7 中没有图示墨管41。在滑架38往复移动的同时,从记录头39选择性 地喷射呈微滴形式的墨,由此把图像记录在记录片材上,该记录片材 在压板42上方馈送。在图3中,没有图示包含墨的墨盒。
如在图3和图4中所示的,在馈送路径23的竖直上侧上, 一对导 轨43、 44在与馈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也就是说,在如图3中所 见的且由箭头IOI所指示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导轨43、 44在如图3中 所见的从上侧到下侧的馈送方向上彼此间隔。导轨43、 44设置在打印 机部分ll的壳体中,并且构成框架的一部分,该框架支撑构成打印机 部分11的构件。横穿导轨43、 44设置滑架38,使得滑架38能够在导
19轨43、 44的延伸方向上,也就是说,如在图3中所见的且由箭头101
所指示的横向方向上滑移。
导轨44的相对于馈送方向的在上游恻上的两个相反边缘部分中 的一个边缘部分45大致竖直弯曲。被支撑在导轨43、 44上的滑架38 依靠保持构件,比如辊对来保持边缘部分45,使得滑架38能够滑移。 因此,相对于如在图3中所见的从上侧到下侧的馈送方向来设置滑架 38,并且该滑架38在与馈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滑移,在该特定的实例 中该方向与馈送方向垂直。也就是说,把滑架38可滑移地支撑在导轨 43、 44上,并且该滑架38在与馈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沿着导轨44的 边缘部分45往复移动。
在导轨44的上表面上设置带驱动机构46。该带驱动机构46由驱 动皮带轮47、从动皮带轮48和正时皮带49构成。在馈送路径的宽度 方向上,也就是说,在由箭头101所指示的方向上,把驱动皮带轮47 和从动皮带轮48分别设置成靠近馈送路径23的两个相反端。正时皮 带49是巻绕驱动皮带轮47和从动皮带轮48的环带并且在它的内表面 上具有齿。把电机(图未示)的驱动力输入到驱动皮带轮47的轴上。通 过旋转驱动皮带轮47,正时皮带49循环。
尽管在图3和图4中没有图示,但是滑架38在它的底部处与正时 皮带49结合。当正时皮带49循环时,滑架38沿着边缘部分45在导 轨43、 44上往复移动。被安装在滑架38上的记录头39在馈送路径23 的宽度方向上,也就是说,在箭头101的方向上与滑架38—起往复移动。
在馈送路径23的下侧上,压板42设置成与记录头39相对。在滑 架38的往复移动的范围中,压板42横穿记录片材通过的中部区域而 延伸。压板42的宽度比使用在打印机部分11中的所有种类的记录片 材中的最宽的记录片材的宽度都要大出足够的量。在记录头39和被支
20撑在压板42的上表面上的记录片材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在这种状态
下从记录头39喷射的墨滴落在记录片材上。 墨管41
尽管在图3和图4中没有图示,但是把包含墨的墨盒安装在打印 机部分11中的盒安装部分上。从盒安装部分,与各个颜色的墨对应的 四个墨管41延伸到滑架38。经由墨管41被供给到滑架38的墨被引入 到安装在滑架38上的记录头39中。
墨管41中的每一个墨管41都由呈笔直形状的合成树脂形成。墨 管41具有适当的柔性和抗挠刚度,使得墨管41除了在接收外力时弯 曲或变形以外能够维持笔直形状,并且具有弹性以在移去外力时能够 恢复到它最初的形状。跟随滑架38的移动或往复移动,或者随着滑架 38的往复移动,带有柔性和弹性的墨管41改变它的形式或位置或姿态。
在设置于打印机部分11的主体37中的扣夹36处且通过该扣夹把 从盒安装部分延伸的墨管41固定在适当的位置。每一个墨管41的在 滑架38和扣夹36之间的部分不固定到该打印机部分11中的包括打印 机部分的主体37的任何构件上,并且该部分能够自由地弯曲或变形。 跟随滑架38的往复移动,墨管41的这部分改变它的形式或位置或姿 态。在图3和图4中,假想在扣夹36和盒安装部分(图未示)之间切割 墨管41,并且为了图解的方便,墨管41的在盒安装部分侧上的一部分 没有图示。
墨管41中的每一个墨管都延伸使得它的在扣夹36和滑架38之间 的部分大致弯曲成U形形状,该U形形状具有在滑架38的往复移动的 方向上延伸的两个平行部分。通过扣夹36来固定四个墨管41,使得在 与图3所呈现的片材平面垂直的竖直方向上,也就是说,在图1中箭 头102的方向上布置该墨管41。另一方面,在滑架38侧上水平地布置 四个墨管41。也就是说,四个墨管41扭转成使得如在图3的平面图中
21所见的在总体上把墨管41中的每一个墨管都弯曲成大致U形形状的同
时,该四个墨管的布置方向从滑架38到扣夹36的方向上能够从水平 变化到竖直。
扁平线缆85
如在图3和图4中所示的,在扣夹36处且通过该扣夹固定扁平线 缆85,并且扁平线缆85延伸到滑架38。扁平线缆85是电缆,通过该 电缆在多功能设备10的控制板或主板(图未示)和用于记录头39的头控 制板(图未示)之间传送电信号。扁平线缆85是薄带状构件,该薄带状 构件形成为使得用于传送电信号的多个电线都涂敷有合成树脂,比如 用于绝缘的聚酯。
扁平线缆85具有柔性,使得扁平线缆85跟随滑架38的移动或往 复移动,或者随着滑架38的往复移动而弯曲或变形。如在图3的平面 图中所见的,扁平线缆85的在滑架38和扣夹36之间的部分总体上具 有U形形状。扁平线缆85的在滑架38和扣夹36之间的部分与本发明 的长构件的被支撑部分对应。定向带状扁平线缆85,使得它的两个相 反表面竖直延伸并且到该表面的法线是水平的。扁平线缆85从滑架38 延伸的方向与墨管41从滑架38延伸的方向一致。
扁平线缆85的两个相反端中的被固定到作为固定部分的滑架38 上的第一端(将在以下称为第一端)与安装在滑架38上的头控制板(图未 示)电连接。尽管在图3和图4中没有图示,但是扁平线缆85的被固定 到作为另一个固定部分的扣夹36上的第二端与主板,也就是说,多功 能设备IO的控制板电连接。像墨管41一样,扁平线缆85的弯曲或弯 成总体上U形形状的部分不固定到任何构件上,并且该部分跟随滑架 38的移动或往复移动,或者随着滑架38的往复移动而改变它的形式或 位置或姿态。
导向件70
22如在图3和图4中所示的,在墨管41和扁平线缆85的前侧上, 导向件70在多功能设备10的横向方向上,也就是说,在箭头101的 方向上延伸。导向件70是具有壁表面的壁构件,该壁表面竖直地或在 图1中所指示的箭头102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墨管41接触该壁表面。 粗略地说,导向件70在墨管41的从绕着扣夹36固定墨管41的第一 位置到靠近打印机部分11的内侧表面的第二位置的延伸方向上延伸。 导向件70的壁表面具有如下高度,使得依靠扣夹36被竖直布置(也就 是说,在图1中所指示的箭头102的方向上)的四个墨管41中的所有墨 管都能够接触壁表面。
导向件70的两个相反壁表面中的在墨管41侧上的一个壁表面起 到导向表面71的作用,墨管41能够与该导向表面接触。如上所述, 墨管41随着滑架38的往复移动而改变它们的形式或姿态。当滑架38 移动到它的往复移动的范围的左端时,墨管41的一部分与导向表面71 接触,如在图11中所示的。
导向线80
如在图5-7中所示的,导向线80包括枢转部分81、第一臂82、 管保持部分83和第二臂84,导向线80绕着该枢转部分转动。导向线 80由钢线材形成,通过线材成型来弯曲该钢线材。第一臂82从枢转部 分81水平延伸,并且在距离枢转部分81较远的一侧上把管保持部分 83设置在第一臂82的端部中。通过把钢线材的距离枢转部分81较远 处的一部分弯曲成锐角来形成第二臂84。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导向线80 的整体都由钢线材形成,所以导向线80的整体构成了本发明的支撑构 件的线材部分。然而,在仅仅第一臂82、管保持部分83和第二臂84 由钢线材形成的情形中,这些部分82, 83, 84构成本发明的线材部分。
通过大致弯曲钢线材来形成枢转部分81,使得该枢转部分81能 够大致与第一臂82垂直。第三臂86在与第一臂82的延伸方向平行的 且与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从枢转部分81的一端延伸。导向线80的其
23中形成有枢转部分81的端部与线材部分的第一端对应。把导向线80
连到被固定在主体37上的基板90上。更具体地说,在基板卯中形成 枢转孔,并且从基板90的上侧穿过到它的下侧,把形成导向线80的 线材从第三臂86侧插入到枢转孔91中,以便把枢转部分81容纳在该 枢转孔91中。当如此把导向线80与基板90组装在一起时,该导向线 80被支撑成能够相对于基板90且绕着在枢转孔91中大致竖直(也就是 说,在箭头102的方向上)延伸的枢转部分81处的轴线转动,并且第一 臂82大致水平延伸。枢转部分81与线材部分的第一端对应。
第一臂82和第二臂84中的每一个臂都大致水平延伸,并且具有 配合在其上的保护管110、 111。保护管IIO、 lll与本发明的管状构件 对应。经由保护管IIO、 111,第一臂82和第二臂84支撑扁平线缆85 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长构件的被支撑部分对应),该部分的形式或姿态 随着滑架38的往复移动而变化。也就是说,通过导向线80在该导向 线80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个不同位置处支撑扁平线缆85。
形成在第一臂82的端部中的管保持部分83保持墨管41。也就是 说,管保持部分83具有竖直伸长的矩形环的形状,该矩形环的形状在 其内侧限定矩形孔。穿过该矩形孔插入竖直布置的墨管41以由此保持 该墨管。墨管41的外径和环形管保持部分83的内侧尺寸,也就是说, 被限定在管保持部分83的内侧中的孔的宽度和高度处于一定的关系 中,使得墨管41的竖直布置方式在管保持部分83的孔内侧不会受到 破坏,以及允许墨管41在它的延伸方向上自由地滑动。管保持部分83 形成为使得把形成导向线80的钢线材弯曲成从第一臂82直立,以形 成竖直伸长的矩形环的形状。钢线材的剩余部分,即钢线材的在管保 持部分83和钢线材的与设置有枢转部分81的端部相反的一端之间的 一部分具有两段,该两段中的第一段在大致与第一臂82的延伸方向相 同的方向上从管保持部分83延伸,而该两段中的第二段从第一段的与 管保持部分83相反的一端延伸,以与第一段形成锐角。第一段与第一 臂82的一部分对应,而第二段与第二臂84对应。
24取决于墨管41的形式或姿态如何变化来调节在箭头101, 102,
103的方向上的位置,在该位置处管保持部分83保持墨管41。当墨管 的形式或姿态随着滑架38的往复移动而变化时,由管保持部分83所 保持的四个墨管41相对于管保持部分83能够滑动。
第二臂84在一个方向上延伸,使得第一臂82和第二臂84在其之 间形成锐角。并不特别限定该锐角,而是考虑墨管41和扁平线缆85 的长度来确定该锐角。第二臂84的长度小于第一臂82的长度。在第 二臂84的距离管保持部分83较远的端部处向上弯曲线材,同时末端 向下弯曲到与第一臂82和第二臂84形成锐角的位置相反的侧部,由 此形成弓形或钩状形状的止动部分87。止动部分87的竖直尺寸大于带 状柔性扁平线缆85的宽度(也就是说,在箭头102的方向上的尺寸)。 止动部分87起到如下作用,即防止被支撑在导向线80上的扁平线缆 85在第二臂84的距离第一臂82和第二臂84形成锐角的位置较远的一 端处从导向线80掉落。
如在图7中所示的,止动部分87的下端设置在第一臂82的最下 方部分的下面。也就是说,在平面图中第一臂82和第二臂84 二者都 大致水平延伸,并且第二臂84在与第一臂82形成锐角的方向上从第 一臂82延伸,但是在侧视图中向下倾斜。因此,当把导向线80与基 板卯组装在一起时,使止动部分87的下端稍微位于第一臂82的最下 方部分的下面。
保护管110、 111 二者都由柔性合成树脂形成,该合成树脂典型地 是聚乙烯或聚丙烯,并且是透明的或几乎是透明的。保护管110、 111 在它们的形状上相似,但是在它们的长度上不同。也就是说,保护管 110、 111的长度与臂82、 84的长度对应,该保护管110、 111分别配 合或连在该臂82、 84上。因此,将仅仅提供保护管110的详细描述, 而省略保护管111的详细描述。
25如在图8中所示的,保护管IIO是具有一定长度的圆柱管,该长
度与第一臂82的在枢转部分81和管保持部分83之间的部分的长度对 应。当把保护管IIO配合在第一臂82上时,几乎整个第一臂82,也就 是说,在枢转部分81和管保持部分83之间的部分由保护管110所覆 盖。由于保护管110的内径大于第一臂82的外径,所以在保护管110 的内周表面和第一臂82的外周表面之间有间隙,由此保护管110能够 绕着它的轴线且相对于第一臂82旋转。
保护管110在该保护管110的壁的整个厚度上具有在保护管110 的径向方向上制作的切口 112。也就是说,切口 112的深度与在保护管 110的内周表面和外周表面之间的尺寸对应。切口 112延伸穿过保护管 110的整个轴向长度,或者在图7中的管110的第一端113和第二端114 之间延伸。虽然以下称为"切口表面115、 116"的一对表面115、 116 位于切口 112的开口或间隙的相对侧上,以限定切口 112的开口,然而 能够看不见开口或者能够用彼此接触的表面115、 U6来闭合切口 112。 为了使得切口表面115、 116易于发现或能够将切口表面115、 116与保 护管110的其它部分区别,把该切口表面115、 116标示出颜色,比如 红色或蓝色。
为了允许切口 112打开,保护管110能够弹性变形。能够把切口 112打开到开口或间隙的大小、或者在切口表面115、 116之间的距离 比导向线80的第一臂82的外径大的程度。因此,可以通过使保护管 110弹性变形来打开切口 112的一部分、或者在切口 112的位置处在切 口表面115、 116之间形成开口,并且穿过该开口把第一臂82插入到保 护管110的孔中,如在图9中所示的。在组装中,从第一端113和第二 端114中的一端开始并且在另一端113, 114处结束,顺序地沿着切口 U2穿过开口把第一臂82推入到保护管110中。当第一臂82的一部分 插入在保护管110中时,使第一臂82的剩余部分位于保护管110的外 侧,并且第一臂82放在切口表面115、 116之间。在正好把第一臂82
26插入在保护管IIO中的位置处,保护管IIO弹性恢复到它最初的形式, 闭合切口 112或在切口表面115、 116之间的开口或间隙。
基板90
如在图3和图4中所示的,在导向件70的后侧上,也就是说,在 滑架38的相对于导向件70的侧部上把基板90固定到打印机部分11 的主体37上。基板90的在多功能设备10的横向方向上(也就是说,箭 头101的方向)的尺寸稍微小于导向件70的在相同方向上的尺寸,并且 基板90的在多功能设备10的深度或前后方向上(也就是说,箭头103 的方向)的尺寸等于或小于在导向件70和导轨44之间的距离。
如在图6和图7中所示的,枢转孔91形成为穿过基板90的厚度 竖直(也就是说,在箭头102的方向上)延伸,以可旋转地保持或支撑导 向线80的枢转部分81。在平面图中,枢转孔91位于墨管41和扁平线 缆85的U形形状的内侧。导向线80在枢转孔91处被支撑为能够绕着 容纳在枢转孔91中的枢转部分81处的轴线转动。第一臂82从枢转部 分81朝着墨管41和扁平线缆85大致水平延伸。
在基板90上,在枢转孔91和基板90的后缘之间的距离比第一臂 82的在枢转部分81和管保持部分83之间的部分的长度小。因此,当 导向线80绕着轴线或它的枢转部分81转动时,该导向线从第一位置 到第二位置改变它的姿态或位置,在该第一位置处第一臂82的包括管 保持部分83的整体位于基板卯的上表面93的上方,而在该第二位置 处第一臂82的包括管保持部分83的一部分在平面图中位于基板90的 上表面93的外侧。
在基板卯上,在枢转孔91和基板90的后缘壁92之间的距离比 在枢转部分81和止动部分87之间的距离大。只要在枢转孔91和后缘 壁92之间的距离比在枢转部分81和止动部分87之间的距离大,那么 后缘壁92的在平面图中的、至少在与止动部分87的整个转动范围对
27应的区域中的形状就可以是任意形状。后缘壁92的其它部分可以具有
任何所希望的形状,该其它部分位于与止动部分87的转动范围对应的 区域的外侧且不会影响止动部分87的转动,并且该其它部分包括如在 图5和图6中所见的基板90的右手部分上的一部分。因此,不论导向 线80位于它的转动范围中的何处,止动部分87都总是位于基板90的 上表面93的上方,并且该止动部分87的下端与上表面93接触。止动 部分87的下端是接触部分121,该止动部分87在该接触部分处接触基 板90。
如在图5-7中所示的,在基板90的上表面93上并且绕着枢转孔 91形成有用于支撑第一臂82的第一支撑肋94。第一支撑肋94具有圆 形或弓形形状,该形状的中心在枢转孔91处,并且该第一支撑肋从基 板90的上表面93向上突出。第一支撑肋94延伸成覆盖第一臂82的 整个转动范围。也就是说,不论第一臂82位于它的转动范围中的何处, 第一支撑肋94都支撑第一臂82。枢转孔91和第一支撑肋94之间的距 离确定为使得第一支撑肋94支撑第一臂82,但不会影响第二臂84。
经由保护管110把第一臂82支撑在第一支撑肋94的上端上。也 就是说,第一臂82和保护管110支撑在第一支撑肋94上。保护管110 在它的接触部分122处接触第一支撑肋94的上端。当第一臂82在它 的转动范围上转动时,保护管110的接触部分122的位置相对于保护 管110的轴向方向不变,但是相对于保护管110的周向方向变化,这是 由于保护管110相对于第一臂82且绕着第一臂82旋转,如稍后所描 述的。第一支撑肋94的高度在与第一臂82的整个转动范围对应的范 围上是不变的,并且该第一支撑肋94的高度确定为使得导向线80的 管保持部分83不接近基板90的上表面93。
如在图7中所示的,在基板90的下表面上并且绕着枢转孔91形 成有用于支撑第三臂86的第二支撑肋95。与第一支撑肋94相似,第 二支撑肋95以圆形或弓形的形状从基板90的下表面向下突出,尽管在图7中没有图示,但是该形状的中心在枢转孔91处。第二支撑肋95 形成为覆盖第三臂86的整个转动范围,该第三臂随着第一臂82的转 动运动而转动。也就是说,不论第三臂86位于它的整个转动范围中的 何处,第二支撑肋95都支撑第三臂86。不特别限制枢转孔91和第二 支撑肋95之间的距离。然而,由第三臂86和第二支撑肋95之间的接 触所提供的支撑基板卯上的导向线80的支撑力随着枢转孔91和第二 支撑肋95之间的距离而增加。在第三臂86的整个转动范围上,第二 支撑肋95的下端与第三臂86保持接触。第二支撑肋95在第三臂86 上的接触部分123处接触第三臂86。当第三臂86在该第三臂86的整 个转动范围上转动时,接触部分123相对于第三臂86的轴向方向不变。 第二支撑肋95的高度或竖直尺寸在与第三臂86的整个转动范围对应 的范围上是不变的,并且该第二支撑肋的高度或竖直尺寸确定为使得 导向线80的管保持部分83不接近基板90的上表面。
如上所述,不论导向线80位于它的整个转动范围中的何处,导向 线80都在三个位置处与基板90保持接触。更具体地说,止动部分87 的接触部分121与基板90的上表面93保持接触,第一臂82经由保护 管110的接触部分122与第一支撑肋94保持接触,并且第三臂86的 接触部分123与第二支撑肋95保持接触。通过导向线80在三个位置 处与基板90保持接触,能够使导向线80的管保持部分83不接近基板 90的上表面93或从该基板卯的上表面93分离。这样,在导向线80 的整个转动范围上,导向线80通过该导向线80和基板90之间在三个 位置处的接触而支撑在基板卯上。
如在图5-7中所示的,绕着基板90的枢转孔91并且在滑架38的 相对于导向件70的侧部上,导向板96以与导向件70存在间距的方式 直立。导向板96具有大致圆柱形状,该形状的中心线与枢转孔91对 准。导向板96具有切除部,并且该切除部的周向延伸部分的尺寸与导 向线80的转动范围对应,由此允许导向线80在它的整个转动范围上 转动。因此,从枢转孔91延伸的第一臂82能够在与切除部的周向尺寸对应的范围中转动。换句话说,形成在导向板96中的切除部限定了 导向线80的转动范围。
滑架38和导向线80的操作
将描述在打印机部分11中的滑架38和导向线80的操作。带有安 装在其上的记录头39的滑架38经由带驱动机构46接收来自电机的驱 动力,并且在由导轨43、 44引导的同时,该滑架在与馈送方向相交的 由箭头101所指示的方向上往复移动。当和滑架38 —起往复移动时, 该记录头39在预定的定时且基于来自控制板的通过扁平线缆85所传 送的信号选择性地把从墨管41所供给的彩色墨滴喷射到压板42上方 的记录片材上。通过由馈送辊60、排出辊62和滑架38的往复移动来 交替反复馈送记录片材而把所希望的图像记录在该记录片材上。不仅 仅在记录图像时,而且在执行维护操作和初始化操作时都能够操作滑 架38。
与滑架38相连的墨管41和扁平线缆85 二者都随着滑架38的往 复移动而改变它们的形式或姿态。随着墨管41的形式或姿态的变化, 导向线80转动。在转动的同时,导向线80支撑随着滑架38的往复移 动而改变它们的形式或姿态的墨管41和扁平线缆85。
如在图10中所示的,当滑架38朝着它的往复移动的范围的右端 移动时,墨管41和扁平线缆85成形为大致U形的形状并且从正好在 扣夹36侧部的位置处弯曲。由于墨管41穿过导向线80的管保持部分 83,并且该管保持部分83接收来自墨管41的改变它们的形式或姿态 的力,所以导向线80绕着它的枢转部分81转动,同时管保持部分83 在与滑架38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动,也就是说,如在图10中 所见的向右移动。在导向线80的这种转动期间,由管保持部分83和 第一臂82与第二臂84来支撑墨管41,而由第一臂82和第二臂84来 支撑扁平线缆85或把扁平线缆85支撑在该第一臂82和第二臂84上。如在图11中所示的,当滑架38从图10中所示的位置朝着它的往
复移动的范围的左端移动时,墨管41和扁平线缆85随着滑架38的往 复移动而改变它们的形式或姿态,使得墨管41和扁平线缆85的大致U 形形状的曲线半径减小。由于管保持部分83接收来自墨管41的改变 它们的形式或姿态的力并且在滑架38的移动方向上移动,也就是说, 如在图11中所见的向左移动,所以导向线80绕着枢转部分81转动。 在导向线80的这种转动期间,同样,由管保持部分83和第一臂82与 第二臂84来支撑墨管41,而由第一臂82和第二臂84来支撑扁平线缆 85或把扁平线缆85支撑在该第一臂82和第二臂84上。
当导向线80通过墨管41和扁平线缆85的形式或姿态中的变化而 转动时,墨管41和扁平线缆85在第一臂82和第二臂84上移动或滑 动。如上所述,经由保护管110、 111通过第一臂82和第二臂84支撑 墨管41和扁平线缆85,该保护管绕着且相对于各自对应的臂82、 84 能够自由地旋转。因此,当墨管41和扁平线缆85在第一臂82和第二 臂84上移动时,与第一臂82和第二臂84直接接触的保护管110、 111 旋转。也就是说,当在臂82、 84上滑动时,墨管41和扁平线缆85不 直接接触第一臂82和第二臂84。
假定扁平线缆85在改变它的形式或姿态的同时不在第二臂84上 滑动,那么当扁平线缆85随着滑架38的往复移动而改变它的形式或 姿态时,第二臂84上的该第二臂84支撑扁平线缆85的支撑位置绘出 弓形路径。如果没有提供保护管111,那么当扁平线缆85改变它的形 式或姿态时过大负载就会施加在第二臂84上的支撑位置上。根据其中 提供有保护管111的实施例,保护管111旋转以便允许扁平线缆85在 第二臂84上平稳地滑动或移动,以及消除过大负载施加在扁平线缆85 上的风险。
如上所述,绕着基板90的枢转孔91形成支撑第一臂82的第一支 撑肋94,并且经由保护管110把第一臂82支撑在第一支撑肋94上。当第一臂82在第一支撑肋94上移动或滑动时,保护管110相对于第 一臂82旋转。也就是说,当第一臂82在第一支撑肋94上滑动时该第 一臂不直接接触该第一支撑肋。进一步,由于第一臂82不接近基板90 的上表面93,所以能够防止当导向线80滑动时第一臂82以与基板90 的上表面直接接触的方式在该基板的上表面上滑动,并且防止管保持 部分83撞击在基板90的后缘壁92上。
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
根据打印机部分ll,把保护管110、 111分别配合在导向线80的 第一臂82和第二臂84上,并且经由保护管110、 111通过第一臂82 和第二臂84支撑扁平线缆85。因此,在防止扁平线缆85直接接触第 一臂82和第二臂84的同时,使得能够通过具有相对高的刚性的导向 线80来支撑扁平线缆85。这减少了由扁平线缆85在导向线80上滑动 所引起的问题或不便,比如扁平线缆85的通过与导向线80接触的磨 损,以及发生在导向线80和扁平线缆85之间的滑动噪声或摩擦噪声。
由于把保护管110配合在导向线80的第一臂82上,使得保护管 110能够相对于第一臂82转动,所以保护管110通过在基板90上的第 一支撑肋94上旋转或者与该第一支撑肋接触而随着导向线80 —起移 动。通过这种布置,相对于基板90的第一支撑肋94平稳地转动或移 动第一臂82。此外,由于当扁平线缆85在第二臂84上移动或滑动时 保护管111能够相对于且绕着导向线80的第二臂84旋转,所以扁平线 缆85能够在第二臂84上平稳地移动或滑动,由此进一步减少扁平线 缆85的磨损和滑动噪声或摩擦噪声。
保护管110、 111中的每一个保护管都具有穿过它的壁厚形成的切 口 112,该切口在保护管的整个轴向长度上轴向延伸,也就是说,从它 的两个相反端中的一端(113)到另一端(114)轴向延伸,并且通过稍微打 开切口 112能够把导向线80的第一臂82和第二臂84中的每一个臂的 一部分都推入到对应的保护管110、 lll的孔中。因此,即使导向线80具有弯曲,也能够易于把保护管110、 111配合或连在导向线80上。
特别地,在其中由钢线材通过线材成型来形成导向线80的情形 中,如在本实施例中,典型的是在导向线80上执行热处理,以便维持 钢线材的已经被弯曲的形状。当如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由柔性合成树脂 所形成的保护管110、 111时,考虑到保护管110、 111的耐热性,优选 的是在通过线材成型弯曲线材之后并且在把保护管110、 111连在或配 合在线材上之前执行热处理。如上所述,形成于保护管IIO、 111中的 切口 112使得易于在所希望的位置处把保护管110、 lll连接或配合在 具有弯曲的导向线80上。
由于通过弯曲单个钢线材来形成导向线80,所以易于在导向线80 上的多个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是第一臂82和第二臂84)处支撑扁平线缆 85。特别地,在与相对宽的记录片材的宽度对应而言滑架38的往复移 动的范围相对宽且扁平线缆85因此长的情形下,这种效果尤其显著。
在本实施例中,由钢线材所形成的导向线80构成本发明的支撑构 件。然而,只要能够获得导向线80的功能,就可以由不是金属的物质 所形成的线材来构成支撑构件。
由于保护管110、 111具有透光性并且在每一个保护管110、 111 的切口 112处的切口表面115、 116都标示有颜色,所以能够从任何角 度看见切口表面115、 116,由此使得易于发现切口 112。
值得注意的是,切口表面115、116如上所述标示有颜色是优选的, 但不是必须的。也就是说,即使在切口表面115、 116没有标示颜色的 情况下,出于下列原因,切口 112也仍然是易于发现的。也就是说, 由于从外侧可以看见具有透光性的保护管110、 111的内侧并且在切口 表面115、 116处的光折变指数与保护管110、 lll的其它部分不同,所 以能够看见切口 112的切口表面115、 116是有暗影的。导向线80被支撑为使得它的三个接触部分121、 122、 123能够与
整不反yU接触。这二'l、伎角出部分i2l、 1ZZ、 1ZJ /|、'ULT 求且05丄。四
此,即使当在导向线80转动的同时扁平线缆85在第一臂82或第二臂 84上移动或滑动,也能够稳定地维持导向线80的姿态。因此,在导向 线80的转动期间,导向线80的姿态不会受到它的尺寸精度和热变形 或长期变形的影响,由此减少了由于导向线80的转动所引起的噪声的 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三个位置处,即在接触位置121、 122、 123 处接触来把构成支撑构件的导向线80支撑在构成基部构件的基板90 上。然而,支撑构件接触基部构件的位置的个数可以是三个或更多个。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扁平线缆85构成本发明的长构件,但是长构件 并不限于扁平线缆,而可以是其它的管状构件或带状构件。比如,墨 管41可以构成长构件。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移动设备呈打印机部分ll的一部分的 形式,但是移动设备可以体现为图像扫描仪的一部分。在把移动设备 体现为图像扫描仪的一部分的情形中,比如,可移动体和长构件可以 分别地呈滑架和电缆的形式,图像传感器安装在该滑架上,而在图像 传感器和图像扫描仪的主板之间通过该电缆传送电信号。
应该理解的是,已经根据本发明把多功能设备描述成包括移动设 备的图像记录设备的一个实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另 外由各种修改和改进来体现,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所 限定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本领域中的那些技术人员将能够想到该 各种修改和改进。
权利要求
1. 一种移动设备,包括沿着直线往复移动的可移动体;具有两个相反端的柔性长构件,所述两个相反端中的第一端固定到所述可移动体上,而所述两个相反端中的第二端固定到固定构件上,所述长构件的形式随着所述可移动体的相对于所述固定构件的往复移动而变化;具有线材部分的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在所述线材部分处支撑所述长构件;和配合在所述线材部分上的管状构件。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线材部分具有笔直部分,并且所述管状构件配合在所述笔直部分上,使得所述管状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笔直部分旋转。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长构件的形式的随着所述可移动体的往复移动的变化是沿着平面的,所述移动设备进一步包括保持装置,所述保持装置保持所述支撑构件,使得所述支撑构件能够绕着与所述平面垂直的轴线转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保持装置具有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经由所述管状构件支撑所述线材部分。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笔直部分在一个方向上延伸使得相对于所述可移动体的往复移动的整个范围而言,不论当所述可移动体往复移动时所述长构件的形式如何变化以及所述笔直部分如何绕着所述轴线转动,在所述管状构件相对于所述笔直部分旋转的情况下的在所述管状构件和所述长构件之间的滑移都小于在所述管状构件相对于所述笔直部分不旋转的情况下的所述滑移。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线材部分由金属形成,并且所述管状构件由合成树脂形成。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在所述管状构件的整个长度上从所述管状构件的外周表面到所述管状构件的内周表面制作切口,所述切口能够通过所述管状构件的弹性变形而打开。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线材部分具有弯曲形状,使得所述线材部分在所述线材部分上的多个位置处支撑所述长构件。
9.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除了作为第一笔直部分的所述笔直部分之外,所述支撑构件还具有第二笔直部分,所述移动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二管状构件,所述第二管状构件配合在所述第二笔直部分上,使得所述第二管状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笔直部分旋转,并且所述第一管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管状构件是分立的构件。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长构件的形式的随着所述可移动体的往复移动的变化是沿着平面的,并且其中所述移动设备进一步包括保持装置,所述保持装置保持所述支撑构件,使得所述支撑构件能够绕着与所述平面垂直的轴线转动,所述保持装置包括基部构件,所述基部构件具有沿着圆弧形成的支撑肋,所述圆弧的中心在所述支撑构件绕着转动的轴线处,所述支撑肋经由所述第二管状构件支撑所述第二笔直部分。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保持装置通过在所述支撑构件上的至少三个位置处接触所述支撑构件来保持所述支撑构件,所述至少三个位置不位于一直线上。
12.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保持装置通过在所述支撑构件上的至少三个位置处接触所述支撑构件来保持所述支撑构件,所述至少三个位置不位于一直线上。
13. 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可移动体包括滑架,所述滑架保持记录头且和所述记录头一起移动,并且所述长构件包括下列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电缆,通过所述电缆把表示有关记录的指令的信号发送到所述记录头;和墨管,通过所述墨管把墨供给到所述记录头。
14. 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设备;和介质馈送装置,所述介质馈送装置在与所述可移动体的所述往复移动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馈送记录介质,所述图像记录设备使所述记录头把墨滴喷射到所述记录介质上,以便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
全文摘要
移动设备和图像记录设备。移动设备包括沿直线往复移动的可移动体;有两个相反端的柔性长构件,其中第一端固定到可移动体上,而第二端固定到固定构件上,长构件的形式随着可移动体的相对于固定构件的往复移动而变化;具有线材部分的支撑构件,支撑构件在线材部分处支撑长构件;和配合在线材部分上的管状构件。该移动设备缓解了由在下列成对构件中的至少一对构件之间的摩擦接触所引起的问题支撑构件和长构件;以及支撑构件和保持构件。图像记录设备包括移动设备;和介质馈送装置,介质馈送装置在与可移动体的往复移动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馈送记录介质,图像记录设备使记录头把墨滴喷射到记录介质上,以便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
文档编号B41J25/24GK101468560SQ2008101902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8日
发明者川村浩辉, 玉置修一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