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9988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墨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尤其是具有海绵结构的墨盒。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是常见的打印设备,为现代化办公提供极大的方便。现有的喷墨打印 机大多使用可拆卸地安装到喷墨打印机内的墨盒提供打印使用的墨水,在打印过程中,墨 盒装载的墨水喷射在作为打印介质的纸张上,形成所需的图案和文字。现有的部分墨盒具有一个壳体,壳体围成一个腔体,腔体内设置一个软袋,软袋内 设有弹簧,并装载有墨水,弹簧浸泡在墨水中。腔体的下方设有一个出墨口,软袋内的墨水 从出墨口中流出。上述墨盒部件较多,结构复杂,组装不方便,也使墨盒的生产成本较高。因此,现有 的另一种墨盒使用海绵结构,墨盒具有一个壳体,壳体围成一个腔体,腔体内容纳有海绵, 使用海绵吸附墨水。腔体上方设有导气口,腔体的下方设有出墨口,出墨口上设有出墨装 置,如木棉芯,以控制墨水的流出量。但是,上述墨盒的腔体被海绵占据,腔体所容纳的墨水较少,不利于墨盒的长时间 使用。并且,作为出墨装置的木棉芯与海绵分别安装到墨水盒内,组装步骤较多,未能很好 地解决墨水盒组装不方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容纳墨水较多且生产成本较低的墨盒。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方便的墨盒。为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墨盒包括壳体,围成一个腔体,腔体内 具有一块隔板,隔板将腔体划分为墨水腔及海绵腔,海绵腔内容纳有海绵;海绵腔的下方设 有一出墨口,海绵腔的上方设有一导气口,墨水腔的上设有一灌墨口,其中,海绵具有呈“L” 型的海绵本体以及位于海绵本体下方的延伸部,延伸容纳在出墨口内。由上述方案可见,墨盒的海绵本体呈“L”型设计,即海绵不占据墨盒腔体内所有空 间,墨盒内容纳的墨水较多。并且,海绵具有位于海绵腔内的海绵本体以及位于出墨口内的 延伸部,这样,墨盒的出墨口设有海绵作为出墨装置,而不使用木棉芯作为出墨装置,降低 墨盒的生产成本。此外,由于位于出墨口的延伸部与海绵本体是一体成型的,因此墨盒组装时只需 要将海绵安装到海绵腔及出墨口即可,组装简单。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壳体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第一导墨孔及第二导墨孔,第一 导墨孔与墨水腔连通,第二导墨孔与海绵腔连通,第一导墨孔与第二导墨孔之间至少设有 一条导墨槽,且第一导墨孔、第二导墨孔及导墨槽由一透明的密封膜密封。由此可见,墨水腔的墨水通过第一导墨孔、导墨槽及第二导墨孔流进海绵腔内,且 第一导墨孔、导墨槽及第二导墨孔由透明的密封膜密封,用户可透过透明的密封膜观察墨盒内墨水使用情况,及时了解墨盒内墨水的使用量。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缩小了的结构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壳与海绵缩小了的结构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壳与密封膜缩小了的结构分解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墨盒具有一个壳体,壳体由底壳10及面盖20组成,底 壳10及面盖20围成一个腔体,墨水容纳在腔体内。底壳10的顶壁开设有两个通孔,分别 为灌墨口 11以及导气口 13,底壳10的下端设有一个出墨口 17,腔体内的墨水从出墨口 17 流出。参见图2,底壳20的侧壁上设有一块隔板15,隔板15将腔体划分为墨水腔18以 及海绵腔16,灌墨口 11位于墨水腔18的上方,且灌墨口 11内设有密封塞12,用于将灌墨 口 11密封。海绵腔16的上方设有与海绵腔16连通的导气腔14,导气口 13位于导气腔14 的上端,外部的空气经过导气口 13流进导气腔14,从而进入海绵腔16。海绵腔16内设有一块海绵30,如图3所示,海绵30具有呈“L”型的海绵本体31, 海绵本体31容纳在海绵腔16内。海绵本体31的下方具有一个向下延伸的延伸部32,延伸 部32的形状与出墨口 17的形状相同,且延伸部32容纳在出墨口 17内。墨水从墨水腔18 流进海绵腔16后,经过海绵本体31及延伸部32,从出墨口 17流出。由于海绵本体31呈“L”型设计,其占用腔体内空间较小,墨水腔18有较大的空间, 容纳的墨水较多。同时,海绵本体31自壳体的下端向上延伸,并延伸至导气腔14的下方, 作为筋条制成墨盒的面盖20,防止面板20被挤压而凹陷。回看图2,面盖20上开设有两个通孔,分别是第一导墨孔21以及第二导墨孔22, 第一导墨孔21与墨水腔18连通,第二导墨孔22与海绵腔连通。优选地,第一导墨孔21与 第二导墨孔22均为圆孔,且直径相等,在墨盒高度方向上,第一导墨孔21与第二导墨孔22 的圆心等高。在第一导墨孔21与第二导墨孔22之间设有两条平行设置的导墨槽23,导墨槽23 连通第一导墨孔21及第二导墨孔22。面盖20外贴有透明密封膜24,密封膜24将第一导 墨孔21、第二导墨孔22及导墨槽23密封。喷墨打印机工作时,墨水从墨水腔18经第一导墨孔21、导墨槽23及第二导墨孔 22流进海绵腔16。由于密封膜24为透明密封膜,用户可透过密封膜24观察第一导墨孔 21、第二导墨孔22墨水流动情况,从而判断墨盒内墨水余量,确定是否需要更换墨盒。参见图3与图4,底壳10的侧壁19上也开设有两个通孔,分别是第一导墨孔35与 第二导墨孔36,第一导墨孔35与墨水腔18连通,第二导墨孔36与海绵腔16连通,第一导 墨孔35与第二导墨孔36之间连接有两条平行设置的导墨槽37,墨水可通过导墨槽37从第 一导墨孔35流向第二导墨孔36,并流进海绵腔16中。[0026]在底壳10的外壁粘贴有透明的密封膜38,密封膜38通过热封与壳体固定,密封膜 38将第一导墨孔35、第二导墨孔36以及导墨槽37密封,以便墨水从导墨槽37中流过。由上述方案可见,墨盒的出墨口 17内不设置木棉芯作为出墨装置,而是使用海绵 30的延伸部32吸附墨水,降低墨盒的生产成本。并且,海绵本体31与延伸部32为一个 整体,组装墨盒时只需要一次操作即可将海绵安装到墨盒腔体及出墨口 17内,操作简单方 便。当然,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实际应用时,还可以有更多的 改变,例如,在隔板上开设通孔以便墨水从墨水腔流进海绵腔;或者,在第一导墨孔与第二 导墨孔之间开设多条导墨槽等,这些改变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海绵延伸部形状的改变、 第一导墨孔与第二导墨孔设置位置的改变等变化也应该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 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墨盒,包括壳体,所述围成一个腔体,所述腔体内具有一块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腔体划分为墨水腔及海绵腔,所述海绵腔内容纳有海绵;所述海绵腔的下方设有一出墨口,所述海绵腔的上方设有一导气口,所述墨水腔的上设有一灌墨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具有呈“L”型的海绵本体以及位于所述海绵本体下方的延伸部,所述延伸容纳在所述出墨口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出墨口横截面形状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第一导墨孔及第二导墨孔,所述第一导墨孔与所述墨 水腔连通,所述第二导墨孔与所述海绵腔连通,所述第一导墨孔与第二导墨孔之间至少设 有一条导墨槽,所述第一导墨孔、第二导墨孔及所述导墨槽由一密封膜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墨槽的数量为两条,所述两条导墨槽平行设置。
5.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膜为透明密封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包括壳体,围成一个腔体,腔体内具有一块隔板,隔板将腔体划分为墨水腔及海绵腔,海绵腔内容纳有海绵;海绵腔的下方设有一出墨口,海绵腔的上方设有一导气口,墨水腔的上设有一灌墨口,其中,海绵具有呈“L”型的海绵本体以及位于海绵本体下方的延伸部,延伸容纳在出墨口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墨盒生产成本较低,装配简单,且能容纳较多的墨水。
文档编号B41J2/175GK201604356SQ20102012009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6日
发明者何永刚, 廖胜华 申请人: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