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墨盒用墨水灌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4506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墨墨盒用墨水灌注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墨墨盒用墨水灌注盒,特别是在喷墨墨盒内容储的墨水被耗尽的情况下为喷墨墨盒灌注墨水的墨水灌注盒。
背景技术
喷墨型打印机,其打印方式通常是由墨盒之类的墨水容器提供墨源,经由相应的墨水流动管道将墨水输运至记录头,在打印信号的驱动下将墨水自记录头上设置的喷嘴喷射至纸张等记录介质上,来完成字符或图形的记录。常见的市售喷墨打印机根据其喷嘴的结构形式,大体可以分为压电式喷墨打印机和气泡式喷墨打印机。压电式喷墨打印机,是在其记录头喷嘴附近的墨水流动管道两侧各设置一块或多块压电晶体。压电晶体受到由数据调制的电脉冲打印信号控制,产生收缩或膨胀变形,挤压喷嘴中的墨水自喷嘴射出后形成微细的液滴,溅落至记录介质例如纸张的页面上,形成一个记录点。若干记录点集合成所需图像。气泡式喷墨打印机,其记录头结构与压电式喷墨打印机相似。它们的差别是,气泡式喷墨打印机在记录头喷嘴附近的墨水流动管道内壁或外壁上设置了加热电极。数据调制的电脉冲信号被送到喷嘴的加热电极上,加热电极快速升温,使喷嘴附近的墨水迅速汽化, 形成汽泡。汽泡膨胀产生的压力使墨水自喷嘴射出后形成一个个微细的墨滴,溅落至纸张页面上。电脉冲消失后,墨水蒸汽凝聚,喷嘴内的墨水通过表面张力维持在与喷嘴外表面齐口的水平。记录头抽取墨水后形成的负压引导储墨腔内的墨水流入喷嘴所在的墨水流动管道。无论是压电式喷墨打印机,还是气泡式喷墨打印机,都需要与其相匹配的墨水容器或喷墨墨盒来储备墨水。作为喷墨打印机用于容纳墨水的构件,当前使用的喷墨墨盒主要是消耗性墨盒。消耗性墨盒被配置于喷墨打印机内部,即打印机的字车上,它在墨水用完后通常就得丢弃,如果想重复使用,就需要在墨盒上开设灌墨孔,然后用注射器或者其他的设备将墨水再次注入墨盒中。消耗性墨盒由于不可重复使用,会造成原材料和能源的浪费; 而且在墨水耗尽后,丢弃的墨盒壳体由于其内部还残留一定量的墨水,会造成环境污染。为避免出现这些问题,通常需要考虑使用独立的外部墨水补充瓶来为消耗性墨盒提供后续墨水的补充,以维持消耗性墨盒的墨水储量。在使用外部墨水补充瓶等外部墨水源来为消耗性墨盒再次充填墨水的过程中,一般需要使用墨水灌注盒来配合完成墨水的填充。参见图1、2、3,示出一种当前墨盒生产厂商较为普遍使用的墨水灌注盒100。这种墨水灌注盒100作为墨水灌注过程中的中转站与外部墨水源(图中未示出)配合,将外部墨水源中容纳的墨水注入消耗性墨盒200中。消耗性墨盒200是一种复合型的墨水供应容器。其内部设置有三个相互独立的墨水供应体系。各个墨水供应体系仅蓄储一种颜色的墨水。在数据调制的电脉冲信号控制下, 各个墨水供应体系分别独立地为喷墨打印机供应墨水。三个墨水供应体系在喷墨打印机的
3统一控制和调度之下,对记录介质实施喷墨,由此获得的综合效果就是一幅色彩逼真的彩色图像。消耗性墨盒200的具体构成主要包括面盖201、盒体202。在面盖201上设置有三个导气孔203。在盒体202背对面盖201的底部,设置有三套喷嘴204。三个导气孔203和三套喷嘴204都分别同与其对应的墨水供应体系相连通。在灌注墨水时,消耗性墨盒200首先被放置于墨水灌注盒100的底座101上。底座 101上设置的其形状对应于盒体202之喷嘴204的容纳腔102将喷嘴204所在的部位包覆并将喷嘴204密封。之后,将盖体103套置于底座101上,并将底座101上设置的扣板104 扣接到在盖体103上设置的舌片105上,使盖体103和底座101相互扣合后成为一个紧密结合的箱体,即墨水灌注盒100。在此状态下,盖体103内设置的三支输墨针管106分别对应地插入消耗性墨盒200的三个导气孔203中;加装于盖体103内的垫板107和扣合在垫板107上的密封片108则在盖体103和消耗性墨盒200的面盖201之间产生撑持和密封作用,将消耗性墨盒200的三个导气孔203在输墨针管106插入其中之后的缝隙部分密封,同时将消耗性墨盒200紧紧地夹持于盖体103和底座101之间,并对三支输墨针管106形成保护以防止它们被折断或者对操作者造成伤害。最后,通过导管之类的外部输墨管道把外部墨水源接驳到在盖体103外壁上设置的对接口 109上,进而抽空消耗性墨盒200内部的空气,通过该抽气步骤在消耗性墨盒200内部产生的负压将墨水顺着对接口 109、输墨针管 106导入消耗性墨盒200的内部储墨腔,完成墨水灌注。在垫板107于盖体103和面盖201之间产生撑持作用之前,垫板107需要安装于盖体103的内部。安装垫板107时,通过开设于垫板107上的圆形安装孔110被套置于设置在盖体103内的引导柱111上的方式把垫板107固定于盖体103内。引导柱111的轴向平行于输墨针管106的延伸方向。引导柱111上套置有可沿引导柱111轴向伸缩的螺旋形弹簧112。在垫板107套置于引导柱111上之后,引导柱111的轴向末端由锁头113封堵, 把垫板107沿引导柱111轴向的移动空间锁控在盖体103的底板114和锁头113之间,螺旋形弹簧112则被卡接于底板114和垫板107之间。这种墨水灌注盒100,结构简单是其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操作者如果不经意触碰到垫板107时,垫板107将沿着引导柱111轴向被压入盖体103内,从而漏出输墨针管 106的针尖,因而存在戳伤操作者手指的风险。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墨墨盒用墨水灌注盒。该墨水灌注盒结构简单,且可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因输墨针管偶尔被压迫暴露所造成的安全隐

)Qi、O按照上述目的设计的喷墨墨盒用墨水灌注盒,包括盖体、底座和锁控装置。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消耗性墨盒的容纳腔。盖体内设置有用于插入消耗性墨盒之导气孔的输墨针管。盖体内设置有在盖体和消耗性墨盒的面盖之间产生撑持作用的垫板。垫板套置于在盖体内设置的引导柱上。引导柱的轴向平行于输墨针管的延伸方向。引导柱末端由锁头封堵使垫板沿引导柱轴向的移动空间被锁控在盖体的底板和锁头之间。在引导柱上套置有其伸张方向为把垫板推向引导柱末端的螺旋形弹簧。锁控装置包括锁舌和锁板。锁舌包括基片和倒钩。基片位于盖体平行于引导柱轴向的帮壁上并沿着平行于引导柱轴向的方向朝底座延伸。在引导柱的轴向上,基片的根部固定于盖体底板附近,而其末端位于盖体的外部。 基片与帮壁对齐的部分同引导柱轴向横截面方向上与基片相邻的两侧的相应帮壁之间存有沿引导柱轴向延伸的间隙。倒钩位于基片的末端,并沿着盖体的外部朝基片的根部回折。 锁板包括座板和槽帮。座板位于底座平行于引导柱轴向的体壁上并沿着平行于引导柱轴向的方向朝盖体延伸。在引导柱的轴向上,座板的末端位于底座的外部。槽帮位于座板伸出于底座之外的部分的边沿上,并指向底座。倒钩扣入槽帮围成的沟槽内。在引导柱的轴向上, 座板与体壁对齐的部分设置有沿引导柱轴向延伸并且其横截面形状对应于沟槽的槽孔。前述喷墨墨盒用墨水灌注盒,还包括锁位装置。该锁位装置包括第一扣位块和第二扣位块。第一扣位块固定于盖体平行于引导柱轴向的帮壁上并同引导柱轴向横截面方向上与第一扣位块相邻的两侧的相应帮壁之间存有沿引导柱轴向延伸的间隙。第二扣位块固定于底座上。在第一扣位块和第二扣位块相互扣合的状态下盖体和底座相互紧密扣合。前述喷墨墨盒用墨水灌注盒,还包括用于防止锁舌过深插入底座的限位块。该限位块固定于盖体平行于引导柱轴向的帮壁上。本实用新型喷墨墨盒用墨水灌注盒,针对现有墨水灌注盒因其输墨针管不经意外露存在伤及操作者的潜在风险的问题,在其括盖体和底座上分别设置了锁舌和锁板以构成相互配合的锁控装置。通过该锁控装置,使得墨水灌注盒的盖体和底座可以处于既可相互紧密扣合又可相互分开适当距离的构造状态。在此构造状态下,当盖体和底座紧密扣合时, 墨水灌注盒处于适宜灌注墨水的状态;当盖体和底座处于相互分开适当距离以在两者之间产生足以允许墨盒进入或脱出墨水灌注盒的空间或通道时,操作者即可操控待灌墨的空墨盒进入墨水灌注盒,或者操控灌满墨水的墨盒脱出墨水灌注盒,输墨针管则始终被包覆于盖体和底座之间,不会伤及操作者。该墨水灌注盒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的使用安全性和操控方便性。

[0017]图ι现有i■水灌注 敦透视图。[0018]图2现有i■水灌注 敦结构分解透视图-O[0019]图3现有i■水灌注 敦结构分解透视图二—O[0020]图4本实用新型喷·Il蠱盒用·蠱水灌注羞Γ透视图。[0021]图5本实用新型喷·Il蠱盒用·蠱水灌注羞Γ局部透视图一。[0022]图6本实用新型喷·Il蠱盒用·蠱水灌注羞Γ局部透视图二。[0023]图7本实用新型喷·Il蠱盒用·蠱水灌注羞Γ局部透视图三。[0024]图8本实用新型喷·Il蠱盒用·蠱水灌注羞Γ局部透视图四。[0025]图9本实用新型喷·Il蠱盒用·蠱水灌注羞Γ局部透视图五。[0026]图10本实用新型喷墨墨盒用墨水灌注:盒局部透视图六。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喷墨墨盒用墨水灌注盒。参见图4 10,示出本实用新型喷墨墨盒用墨水灌注盒在不同组装状态及观察角度下的透视图。[0029]结合图1、2、3,本实用新型墨水灌注盒是在现有墨水灌注盒构造基础上的改进和提升,因此,除了本实用新型墨水灌注盒构造发生改变或者新增构件外,继续沿用背景技术部分及其对应附图列示内容中使用的标记。该用来为喷墨打印机消耗性墨盒200补充墨水的墨水灌注盒100在结构上主要包括底座101和盖体103。在底座101上,设置有容纳腔102,它用于容纳消耗性墨盒200。在盖体103内部设置有三支刚性的输墨针管106,它用来分别对应地插入消耗性墨盒200的三个导气孔203中。在盖体103内部还设置有垫板107。垫板107连同扣合在垫板107上的密封片108 —起,在盖体103和消耗性墨盒200的面盖201之间产生撑持和密封作用,将消耗性墨盒200夹紧于底座101和盖体103之间,并将三个导气孔203在输墨针管106插入其中之后的缝隙部分密封。垫板107套置于在盖体103内设置的引导柱111上。引导柱 111的轴向平行于输墨针管106的延伸方向。引导柱111的末端由锁头113予以封堵,结果使垫板107沿引导柱111轴向的移动空间被锁控在盖体103的底板114和锁头113之间。 在引导柱111上套置有其伸张方向为把垫板107推向引导柱111的末端的螺旋形弹簧112。 螺旋形弹簧112被卡接于底板114和垫板107之间,其沿引导柱111轴向的伸缩移动为垫板107在引导柱111轴向上的移动留出适宜的空间。该墨水灌注盒100的构成还包括锁控装置115。锁控装置115由锁舌116和锁板117构成。锁舌116的构成部件包括基片118和倒钩119。基片118位于盖体103平行于引导柱111轴向的帮壁120上。基片118沿着平行于引导柱111轴向的方向朝着底座101延伸。沿着引导柱111的轴向,基片118的根部固定于盖体103的底板114的附近,而其末端则伸出到盖体103的外部。基片118在引导柱111轴向上与帮壁120对齐的部分同引导柱 111轴向横截面方向上与基片118相邻的两侧的相应帮壁120之间存有沿引导柱111轴向延伸的间隙121。倒钩119位于基片118的末端,并沿着盖体103的外部朝着基片118的根部回折,图中倒钩119的回折角度基本垂直于引导柱111的轴向。锁板117的构成部件包括座板122和槽帮123。座板122位于底座101平行于引导柱111轴向的体壁1 上。座板122沿着平行于引导柱111轴向的方向朝着盖体103延伸。在引导柱111的轴向上,座板122的末端延伸至底座101的外部。槽帮123位于座板 122伸出到底座101之外的部分并分布于该部分的边沿上,其延伸方向大体指向底座101, 准确地说是指向底座101和盖体103扣合后围成的墨水灌注盒100的内部。倒钩119扣入由槽帮123围成的沟槽125内。在座板122沿引导柱111轴向与体壁IM对齐的部分上设置有沿着引导柱111的轴向延伸,并且其横截面形状对应于沟槽125 的槽孔口6。该墨水灌注盒100的构成还包括锁位装置127。锁位装置127的构成部件主要是第一扣位块1 和第二扣位块129。第一扣位块128固定于盖体103平行于引导柱111轴向的帮壁120上,并同引导柱111轴向横截面方向上与第一扣位块1 相邻的两侧的相应帮壁120之间存有沿引导柱111轴向延伸的间隙130。在本实施方式中,锁控装置115和锁位装置127被设置成相邻的形式,因此基片118 —个间隙121与第一扣位块128的一个间隙130相互重合。第二扣位块129固定于底座101上。在第一扣位块1 和第二扣位块 129相互扣合的状态下,盖体103和底座101相互紧密扣合,构成墨水灌注盒100。U 在盖体103平行于引导柱111轴向的帮壁120上,固定有限位块131。限位块131 在锁舌116插入底座101的过程中对锁舌116产生限位功效,以防止锁舌116过深地插入底座101。在利用本实用新型墨水灌注盒100灌注墨水时,压迫锁位装置127中第一扣位块 128对应的帮壁120,使盖体103和底座101相互解锁,再把盖体103和底座101相互拉开, 随即将消耗性墨盒200放置于墨水灌注盒100的底座101上。底座101上设置的其形状对应于消耗性墨盒200之喷嘴204的容纳腔102将喷嘴204所在的部位包覆并将喷嘴204 密封。之后把盖体103和底座101相互压合,此时锁控装置115、锁位装置127、限位块131 三者相互配合使盖体103和底座101相互扣合后成为一个紧密结合的箱体,即墨水灌注盒 100。在此状态下,盖体103内的三支输墨针管106分别对应地插入消耗性墨盒200的三个导气孔203中,此时,三个导气孔203的功能由导气转化为墨水输运;加装于盖体103内的垫板107以及扣合在垫板107上的密封片108,两者相互协同在盖体103和消耗性墨盒200 的面盖201之间产生撑持和密封作用,其中密封片108主要承担将消耗性墨盒200的三个导气孔203在输墨针管106插入其中之后的缝隙部分密封的任务,垫板107主要在盖体103 和面盖201之间产生撑持作用,结果使得消耗性墨盒200被紧紧地夹持于盖体103和底座 101之间。最后,通过导管或者注射器之类的外部输墨管道把外部墨水源接驳到在盖体103 外壁上设置的对接口 109上,进而抽空消耗性墨盒200内部的空气,最终通过该抽气步骤在消耗性墨盒200内部产生的负压将墨水顺着对接口 109、输墨针管106导入消耗性墨盒200 的内部,完成墨水灌注。
权利要求1.喷墨墨盒用墨水灌注盒,包括盖体和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消耗性墨盒的容纳腔,所述盖体内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消耗性墨盒之导气孔的输墨针管,所述盖体内设置有在所述盖体和所述消耗性墨盒的面盖之间产生撑持作用的垫板,所述垫板套置于在所述盖体内设置的引导柱上,所述引导柱的轴向平行于所述输墨针管的延伸方向,所述引导柱末端由锁头封堵使所述垫板沿所述引导柱轴向的移动空间被锁控在所述盖体的底板和所述锁头之间,在所述引导柱上套置有其伸张方向为把所述垫板推向所述引导柱末端的螺旋形弹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控装置,所述锁控装置包括锁舌和锁板,所述锁舌包括基片和倒钩,所述基片位于所述盖体平行于所述引导柱轴向的帮壁上并沿着平行于所述引导柱轴向的方向朝所述底座延伸,在所述引导柱的轴向上所述基片的根部固定于所述盖体底板附近而其末端位于所述盖体的外部,所述基片与所述帮壁对齐的部分同所述引导柱轴向横截面方向上与所述基片相邻的两侧的相应帮壁之间存有沿所述引导柱轴向延伸的间隙,所述倒钩位于所述基片的末端并沿着所述盖体的外部朝所述基片的根部回折,所述锁板包括座板和槽帮,所述座板位于所述底座平行于所述引导柱轴向的体壁上并沿着平行于所述引导柱轴向的方向朝所述盖体延伸,在所述引导柱的轴向上所述座板的末端位于所述底座的外部,所述槽帮位于所述座板伸出于所述底座之外的部分的边沿上并指向所述墨水灌注盒内部,所述倒钩扣入所述槽帮围成的沟槽内,在所述引导柱的轴向上所述座板与所述体壁对齐的部分设置有沿所述引导柱轴向延伸且其横截面形状对应于所述沟槽的槽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喷墨墨盒用墨水灌注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位装置,所述锁位装置包括第一扣位块和第二扣位块,所述第一扣位块固定于所述盖体平行于所述引导柱轴向的帮壁上并同所述引导柱轴向横截面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扣位块相邻的两侧的相应帮壁之间存有沿所述引导柱轴向延伸的间隙,所述第二扣位块固定于所述底座上,在所述第一扣位块和所述第二扣位块相互扣合的状态下所述盖体和所述底座相互紧密扣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喷墨墨盒用墨水灌注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锁舌过深插入所述底座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于所述盖体平行于所述引导柱轴向的帮壁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墨水灌注盒,包括盖体、底座和锁控装置。气锁控装置包括由基片和倒钩构成的锁舌以及由座板和槽帮构成的锁板。基片位于盖体的帮壁上并朝底座延伸。基片的根部固定于盖体底板附近,其末端位于盖体外部。基片与帮壁对齐的部分同与基片相邻的帮壁之间存有间隙。倒钩位于基片末端,并沿着盖体外部朝基片的根部回折。座板位于底座的体壁上并朝盖体延伸。座板的末端位于底座的外部。槽帮位于座板伸出于底座之外的部分的边沿上,并指向底座。倒钩扣入槽帮围成的沟槽内。座板与体壁对齐的部分设有槽孔。该灌注盒结构简单,可有效避免因输墨针管偶尔裸露所产生的安全隐患。
文档编号B41J2/175GK202213313SQ20112032022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0日
发明者李世强, 梁经军 申请人: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