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纸器单元及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7414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拖纸器单元及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使沿着连续纸张的长度方向形成的卡合孔与卡合销依次卡合移动而对该连续纸张进行输送的拖纸器单元。
背景技术
已知有沿着经由基于喷墨头或针式击打头的印刷位置的纸张输送路来输送连续纸张并在印刷位置对连续纸张实施印刷的打印机。在这样的打印机中,作为通常用于而输送连续纸张的纸张输送机构而具备拖纸器单元和送纸辊。拖纸器单元通过使卡合销与在连续纸张的纸宽方向的两端部分上沿着长度方向所形成的卡合孔依次卡合移动,来输送连续纸张。送纸辊配置在比拖纸器单元更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被驱动围绕沿着与连续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中心轴地输送连续纸张。也有将对印刷位置进行限定的印字压板辊作为送纸辊来发挥功能的打印机。
能够搭载于这样的打印机的拖纸器单元在日本特开2002-296855号公报中有记载。该文献的拖纸器单元具有在使连续纸张的卡合孔与卡合销卡合的状态下从纸宽方向的两侧来保持连续纸张的一对拖纸器;沿着纸宽方向延伸且贯通一对拖纸器的两根轴;将一对拖纸器之中的一方的拖纸器保持为处于对纸宽方向的位置加以限定的状态的保持构件。
在该文献中,搭载有拖纸器单元的设备为,将形成于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在连续纸张上,并通过加热及加压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连续纸张上的电子照相式印刷装置。在此,在这样的电子照相式印刷装置中,由于通过加热会而使连续纸张收缩,往往会使卡合孔从卡合销脱落、且记录纸陷入卡纸状态。为此,在该文献的拖纸器单元中,在保持构件与由该保持构件保持的拖纸器之间设有间隙,从而允许拖纸器在保持构件上沿着纸宽方向移动相应的间隙量。由此,当连续纸张收缩时,一方的拖纸器与收缩量相应地在保持构件上沿着纸宽方向滑动,而使卡合销追随卡合孔的移动,故可防止卡合孔从卡合销脱落的情况。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2-296855号公报
不光是由于印刷方式而使连续纸张收缩的情况,即便在搭载有拖纸器单元的打印机中,在连续纸张的输送中也有该连续纸张的卡合孔从卡合销脱落的情况。另外,在拖纸器单元中,有时会发生连续纸张变形而陷入卡纸状态的情况。例如,由于受到构成送纸辊及拖纸器单元的部件的尺寸精度、或者将送纸辊及拖纸器单元搭载于打印机时的安装精度等的影响,基于送纸辊的连续纸张的输送方向和基于拖纸器单元的连续纸张的输送方向会产生偏离,此时在所输送的连续纸张上产生歪斜,因此,由于连续纸张欲向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的力,而使卡合孔从卡合销脱落。另外,当在所输送的连续纸张上产生歪斜时,由于连续纸张欲向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的力,连续纸张会发生变形,而陷入卡纸状态。
在此,为了防止由于送 纸辊及拖纸器单元的安装精度等而使卡合孔从卡合销脱落,考虑了采用日本特开2002-296855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拖纸器单元,不过,在该文献的结 构中,必须具有将拖纸器支承为处于能够沿着纸宽方向移动的状态的保持构件,从而存在 拖纸器单元的结构复杂化这样的问题。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就是鉴于这一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输送中防 止连续纸张的卡合孔从卡合销脱落的简单结构的拖纸器单元。另外,提供一种具备搭载有 这样的拖纸器单元的打印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拖纸器单元,其通过使卡合销与在连续纸张 的纸宽方向的两端部分沿着长度方向形成的卡合孔依次卡合移动,而对该连续纸张进行输 送,所述拖纸器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拖纸器及第二拖纸器,该第一拖纸器及第二拖纸器具备在外周面设有多个所 述卡合销的环形带、供所述环形带架设的驱动滑轮及从动滑轮,且在所述卡合销与所述卡 合孔卡合的状态下分别从所述纸宽方向的两侧保持所述连续纸张;
驱动轴,其沿着与所述连续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将所述第一拖纸器 及第二拖纸器支承为能够沿着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并且该驱动轴驱动所述驱 动滑轮旋转;
支承轴,其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与所述驱动轴平行配置,将所述第一拖纸器及第二 拖纸器支承为能够沿着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并且将所述从动滑轮支承为能够 旋转的状态;
固定机构,其将所述第一拖纸器固定在所述支承轴上;
框架,其对所述驱动轴及所述支承轴进行支承,
所述支承轴以能够沿着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的状态被支承在所述框 架上。
根据本发明,第一拖纸器及第二拖纸器以能够沿着与连续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 方向移动的状态而被支承在驱动轴及支承轴上。另外,在将连续纸张安置于拖纸器单元之 际,第一拖纸器在形成使卡合孔与卡合销卡合而对连续纸张的一方的端部分进行保持的状 态之后通过固定机构来固定在支承轴上,但支承轴以能够沿着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 的状态而被支承在框架上,因此,该第一拖纸器能够与支承轴一同沿着与输送方向正交的 方向移动。因而,在对连续纸张进行输送时连续纸张上产生歪斜的情况下,借助连续纸张欲 向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的力,第一拖纸器追随连续纸张的歪斜而与支承轴一同向与 连续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卡合销追随卡合孔的移动,故能够防止或 者抑制卡合孔从卡合销脱落的情况。另外,第一拖纸器追随连续纸张的歪斜而向与输送方 向正交的方向移动,故能够抑制连续纸张变形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或者抑制连续纸张陷 入卡纸状态的情况。进而,根据本发明,仅仅通过将支承轴以能够沿着轴线方向移动的状态 支承在框架上,就能够使第一拖纸器追随连续纸张的歪斜而移动,因此,无需设置将第一拖 纸器保持为能够沿着与连续纸张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的状态的保持构件等,从而能 够使拖纸器单元的结构简单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拖纸器不能相对于所述支承轴固定。这样,第二拖纸器能够与支承轴的移动独立地沿着其轴线方向移动。其结果是,当在输送中的连续纸 张上产生歪斜时,第二拖纸器与第一拖纸器独立地追随连续纸张的歪斜,向与输送方向正 交的方向移动。即,即便在第二拖纸器侧,卡合销也追随连续纸张的卡合孔的移动,故能够 防止卡合孔从卡合销脱落的情况。另外,第二拖纸器追随连续纸张的歪斜而向与输送方向 正交的方向移动,故能够更加抑制连续纸张变形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连续纸张陷入卡纸 状态的情况。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拖纸器被支承为能够在包含所述驱动轴的轴线 及所述支承轴的轴线的平面的面内方向上转动的状态。这样,当在输送中的连续纸张产生 歪斜时,第二拖纸器追随连续纸张的歪斜而向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倾斜。因而,能够可靠 地防止连续纸张的卡合孔从卡合销脱落的情况。另外,第二拖纸器追随连续纸张的歪斜而 倾斜,故可更进一步地抑制连续纸张变形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连续纸张陷入卡纸状态的 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第二拖纸器形成能够转动的状态,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拖纸 器具有对所述驱动轴进行保持的轴承以及供所述支承轴贯通的轴承孔,所述轴承能够围绕 沿着与所述输送方向及该驱动轴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转动轴转动,所述轴承孔为 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延伸的长孔,所述第二拖纸器相对于所述支承轴能够沿所述输送方向移动。
在本发明中,为了防止第二拖纸器追随连续纸张的歪斜而超量移动的情况,优选 的是,还具有移动范围限定构件,通过在所述第二拖纸器向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 动时,该移动范围限定构件与所述第二拖纸器抵接而对该第二拖纸器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定。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具备将所述第二拖纸器固定在所述支承轴上的第二固定 机构的结构。即,在将连续纸张安置于拖纸器单元之际,能够在形成使卡合孔与卡合销卡合 而对连续纸张的另一方的端部分进行保持的状态之后将第二拖纸器通过固定机构而固定 在支承轴上。这样,第二拖纸器以将与第一拖纸器之间的间隔维持为与连续纸张的纸宽对 应的尺寸的状态,与第一拖纸器一同和支承轴向与连续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 因而,在输送中的连续纸张上产生歪斜时,第二拖纸器在同第一拖纸器维持着规定的间隔 的同时,追随连续纸张的歪斜而向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卡合销追随卡合 孔的移动,故能够防止卡合孔从卡合销脱落。另外,在一对拖纸器追随连续纸张的歪斜而向 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之际,第一拖纸器与第二拖纸器之间的间隔被维持,因此,连续 纸张变形受到抑制,从而能够防止连续纸张陷入卡纸状态的情况。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承轴被支承为轴端部分贯通形成于所述框架上的 轴承孔的状态,在所述轴端部分设有移动限制部,通过在所述支承轴向与所述输送方向正 交的方向移动时,该移动限制部与所述框架抵接而对该支承轴的移动进行限制。这样,能够 对支承轴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定,故能够对被固定于支承轴的拖纸器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定。 因而,能够防止被固定于支承轴的拖纸器追随连续纸张的歪斜而超量移动的情况。
接着,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机,其具有纸张输送机构,所述纸张输送机构沿着经由 印刷头进行印刷的印刷位置的纸张输送路而输送连续纸张,所述打印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纸张输送机构具有朝向所述印刷位置送出所述连续纸张的上述的拖纸器单元;送纸辊,其配置在比所述拖纸器单元更靠所述连续纸张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被驱动 成绕中心轴旋转,所述中心轴沿着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由于受构成送纸辊及拖纸器单元的部件的尺寸精度、或者将送纸辊 及拖纸器单元搭载于打印机时的安装精度等的影响,由送纸辊输送的连续纸张的输送方向 和由拖纸器单元输送的连续纸张的输送方向会产生偏离,且在所输送的连续纸张上产生歪 斜,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在拖纸器单元也能够防止连续纸张的卡合孔从卡合销脱落的情况。 另外,在拖纸器单元中,能够防止连续纸张发生变形而陷入卡纸状态的情况。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输送中的连续纸张产生歪斜的情况下,至少第一拖纸器追随连续 纸张的歪斜而与支承轴一同向与连续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卡合销 追随卡合孔的移动,故能够抑制卡合孔从卡合销脱落、以及连续纸张变形的情况。另外,根 据本发明,通过将固定有第一拖纸器的支承轴以能够沿着轴线方向移动的状态而支承在框 架上这样的简单结构,即可使第一拖纸器追随连续纸张的歪斜而移动,故能够使拖纸器单 元的结构简化。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从斜上方观察将外装壳体拆除的打印机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概略剖视及纸张输送路的俯视图。
图4是支承轴的端部分及对该端部分进行支承的第二框架的剖视图。
图5是拖纸器追随连续纸张的歪斜中的状态的说明图。
附图符号说明
1-打印机、2-连续纸张、2a_链轮齿孔、3_打印机主体、4_拖纸器单元、5_排纸托 盘、6-印刷头、7-纸张输送路、8-印字压板、8a-分割印字压板、9-滑架、10-滑架移动机构、 11-送纸辊对、Ila-送纸辊、Ilb-按压辊、12-送纸电动机、13-第一驱动力传递机构、14-排 纸辊对、14a-排纸辊、14b-按压辊、15-排纸电动机、16-第二驱动力传递机构、20-拖纸器 销、20a-循环路、21-拖纸器驱动电动机、22-第三驱动力传递机构、30-第一拖纸器、31-第 二拖纸器、33-驱动轴、34-支承轴、34a-支承部分、34b_第一小径部分、34c_第二小径部 分、34d-轴端部分、34e-圆环状端面(移动限制部)、35_第一框架、36-第二框架、37-轴 承、38-第一轴承孔、39-E型环(移动限制部)、40_第二轴承孔、41-环形带、42-驱动滑轮、 43-从动滑轮、44-拖纸器盖体、45-驱动侧轴承、45a-贯通孔、46-从动侧轴承孔、47-固定 机构、48-内侧移动范围限定构件、49-外侧移动范围限定构件、A-印刷位置、Dl-连续纸 张的输送方向、D2-装置宽度方向(与连续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Gl-第一间隙、 G2-第二间隙、L1-支承轴的轴线、L2-驱动轴的轴线、L3-转动轴。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应用了本发明的打印机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立体图。打印机I在连续纸张2上进行印刷,该连续纸张2在纸宽方向的两端部分沿着长度方向而形成有链轮齿孔(卡合孔)2a。打印机 I具有打印机主体3 ;被搭载于打印机主体3的装置前后方向的后侧部分的拖纸器单元4 ; 被安装在打印机主体3的装置前侧的排纸托盘5。连续纸张2通过拖纸器单元4从装置后 方向打印机主体3内送入,在被施加了印刷之后,从打印机主体3沿着排纸托盘5而排出。
图2是从斜上方观察将外装壳体及排纸托盘5拆除时的打印机I的立体图。图3 是表示打印机I的主要部分的概略剖视及纸张输送路的俯视图。如图2、图3所示,在打印 机I中设有用于将连续纸张2经由基于印刷头6的印刷位置A而进行输送的纸张输送路7。 印刷位置A由配置在纸张输送路7的下侧的印字压板8来限定,纸张输送路7沿着装置前 后方向呈直线状地从拖纸器单元4经由印字压板8而延伸至排纸托盘5。本实施例的印字 压板8具备多个分割印字压板8a,该多个分割印字压板8a沿着装置宽度方向D2按规定间 隔排列,该装置宽度方向D2与在纸张输送路上输送的连续纸张2的输送方向Dl正交。印 刷头6是喷墨头,其在使墨液喷嘴面朝向下方的状态下被搭载于滑架9上。滑架9通过滑 架移动机构10而沿着装置宽度方向D2往复移动。
如图3所示,在印刷位置A与拖纸器单元4之间配置有用于将连续纸张2向印刷 位置A供给的送纸辊对11。送纸辊对11具有配置在纸张输送路7的下侧的送纸辊Ila ; 配置在上侧的按压辊lib。如图3(a)中虚线所示那样,送纸辊Ila经由齿轮列构成的第一 驱动力传递机构13而被传递来送纸电动机12产生的驱动力。为了将连续纸张2压靠在送 纸辊I Ia上,按压辊I Ib朝向送纸辊I Ia施力。
在比印刷位置A靠装置前方(输送方向Dl的下游侧)的位置配置有用于将被施 加印刷后的连续纸张2排出的排纸辊对14。排纸辊对14具有配置在纸张输送路7的下侧 的排纸辊14a;配置在上侧的按压辊14b。如图3(a)中虚线所示那样,来自排纸电动机15 的驱动力经由齿轮列构成的第二驱动力传递机构16而向排纸辊14a传递。为了将连续纸 张2压靠在排纸辊14a上,按压辊14b朝向排纸辊14a施力。
拖纸器单元4通过使能够沿着循环路20a移动的拖纸器销(卡合销)20与形成在 连续纸张2的纸宽方向的两端部分的链轮齿孔2a依次卡合移动,由此使连续纸张2朝向印 刷位置A送出。来自拖纸器驱动电动机21的驱动力经由齿轮列构成的第三驱动力传递机 构22而向拖纸器单元4传递。
在将连续纸张2安置在拖纸器单元4的状态下,当从外部的设备向打印机I供给 印刷指令时,拖纸器单元4被驱动,且连续纸张2沿着纸张输送路7而被朝向印刷位置A送 出。另外,送纸辊Ila及排纸辊14a被驱动,连续纸张2形成通过送纸辊对11及排纸辊对 14而被捏夹的状态。由此,当连续纸张2上的印刷开始目标位置形成被定位在印刷位置A 上的状态时,打印机I通过交替反复进行墨液喷出动作和纸张输送动作,从而对通过印刷 位置A的连续纸张2施加印刷,该墨液喷出动作是指一边通过由滑架移动机构10使滑架9 移动而使印刷头6沿着装置宽度方向D2移动一边使印刷头6喷出墨液的动作,该纸张输送 动作是指对拖纸器单元4、送纸辊Ila及排纸辊14a进行驱动而使连续纸张2朝向装置前方 送纸的动作。
在此,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I中,使连续纸张2朝向装置前方送出的输送力以按照 排纸辊14a、送纸辊11a、拖纸器单元4的顺序变大的方式设定。另外,相对于基于排纸辊 14a及拖纸器单元4的连续纸张2的输送速度而言,将送纸辊Ila的转速设定为高速。通过上述这些设定,连续纸张2在被赋予了张力的状态下在纸张输送路7上输送。
(拖纸器单元)
接着,对拖纸器单元4进行详细说明。图4是支承轴34的端部分及对支承轴34 的端部分进行支承的第二框架36的剖视图。如图2、图3(b)所示,拖纸器单元4具有在 使拖纸器销20与连续纸张2的链轮齿孔2a卡合的状态下从纸宽方向的两侧来保持连续纸 张2的一对第一拖纸器30及第二拖纸器31 ;在装置宽度方向D2上相互平行延伸且对这些 第一拖纸器30及第二拖纸器31进行支承的驱动轴33及支承轴34 ;对驱动轴33及支承轴 34进行支承的一对第一框架35及第二框架36。
驱动轴33位于比支承轴34更靠装置前方的位置,且其两端部分通过分别安装在 第一框架35及第二框架36上的轴承37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状态。另外,驱动轴33具有矩 形的剖面形状,其通过来自拖纸器驱动电动机21的驱动力而被驱动旋转。
支承轴34具有圆形的剖面形状,其以能够沿着装置宽度方向D2移动的状态而被 支承在第一框架35及第二框架36上。更详细而言,支承轴34的装置左侧的端部分被支 承在由形成于第一框架35的槽或者贯通孔构成的第一轴承孔38中。如图4所示,支承轴 34的装置右侧的轴端侧部分从对一对拖纸器30、31进行支承的支承部分34a朝向轴端侧 具有外形尺寸比支承部分34a小且在该支承轴34的轴线LI方向上具有比第二框架36的 厚度尺寸长的尺寸的第一小径部分34b ;外径尺寸比第一小径部分34b小的第二小径部分 34c ;外形尺寸与第一小径部分34b相同的轴端部分34d。在第二小径部分34c中与轴端部 分34d邻接的位置形成有环状槽(未图示),且在该环状槽中嵌入有外径尺寸比第一小径部 分34b的外径尺寸大的E型环(移动限制部)39。
在此,在第二框架36上形成有具备比第一小径部分34b的外径尺寸稍大且比支承 部分34a及E型环39的外径尺寸小的内径尺寸的第二轴承孔40,支承轴34在将第一小径 部分34b插入于该第二轴承孔40中的状态下被支承。并且,在将支承轴34的装置右侧的 轴端侧部分插入于第二轴承孔40中而使支承部分34a中的第一小径部分34b侧的圆环状 端面(移动限制部)34e与第二框架36的内侧面抵接的状态下,构成为第一小径部分34b 的一部分比第二框架36更向外侧露出,且成为在第二框架36与E型环39之间形成有比第 二框架36的厚度尺寸短的间隙Gl的状态。因而,成为支承轴34在装置宽度方向D2上能 够移动直至E型环39与第二框架36抵接的间隙Gl的量的状态。
接着,如图3(a)所示,第一拖纸器30及第二拖纸器31具有在外周面上以规定间 隔设有拖纸器销20的环形带41 ;该环形带41所架设的驱动滑轮42及从动滑轮43。驱动 滑轮42位于比从动滑轮43更靠装置前方。另外,第一拖纸器30及第二拖纸器31具备拖 纸器盖体44,在使拖纸器销20与链轮齿孔2a卡合的状态下保持连续纸张2之后,该拖纸器 盖体44从上方局部覆盖保持部分。在此,拖纸器销20的外径尺寸比连续纸张2的链轮齿 孔2a的内径尺寸小。因而,即便在使拖纸器销20与链轮齿孔2a卡合的状态下,连续纸张 2和一对拖纸器30、31也能够在微小的范围内相对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拖纸器盖体44在 图2中记载,在其他的图中省略。
在驱动滑轮42的中心设有具备沿着装置宽度方向贯通的矩形的贯通孔45a的驱 动侧轴承45。在驱动侧轴承45的贯通孔45a中贯通过驱动轴33,第一拖纸器30及第二拖 纸器31以能够沿着驱动轴33的轴线L2方向移动的状态而被支承在驱动轴33上。在从动滑轮43的中心设有沿着装置宽度方向贯通的从动侧轴承孔46。在从动侧轴承孔46中贯通 过支承轴34,第一拖纸器30及第二拖纸器31以能够沿着支承轴34的轴线LI方向移动的 状态而被支承在支承轴34上。当驱动轴33被驱动旋转时,驱动力从驱动轴33向驱动滑轮 42传递而将驱动滑轮42驱动旋转,因此,伴随于此,环形带41及从动滑轮43旋转。因而, 拖纸器销20沿着由环形带41限定的循环路20a而移动。
在此,位于装置宽度方向D2的左侧的第一拖纸器30具有用于将第一拖纸器30固 定在支承轴34上的固定机构47。固定机构47是例如在第一拖纸器30中将构成从动侧轴 承孔46的一部分的树脂构件通过操作杆的操作而压靠在支承轴34上,由此将第一拖纸器 30固定在支承轴34上的通常性结构。当通过固定机构47将第一拖纸器30固定于支承轴 34时,第一拖纸器30形成为相对于驱动轴33的轴线L2及支承轴34的轴线LI正交的姿 势。
另一方面,位于装置宽度方向D2的另一方侧的第二拖纸器31不具有用于将该第 二拖纸器31固定在支承轴34上的固定机构,且相对于支承轴34无法固定。另外,如图3 (a) 所示,在第二拖纸器31中,设于驱动滑轮42的中心的驱动侧轴承45能够围绕与驱动轴33 的轴线L2正交且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转动轴L3转动。换而言之,驱动侧轴承45以围绕转 动轴L3具有稍许的自由度的状态而被支承在第二拖纸器31上。进而,从动侧轴承孔46形 成为在从支承轴34的轴线LI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沿着装置前后方向较长延伸的长孔,由此, 允许支承轴34相对于从动侧轴承孔46沿装置前后方向相对移动。因而,第二拖纸器31被 驱动轴33及支承轴34支承为,能够沿着驱动轴33的轴线L2及支承轴34的轴线LI移动 的状态且能够在包含驱动轴33的轴线L2及支承轴34的轴线LI在内的平面的面内方向转 动的状态。
另外,拖纸器单元4具有内侧移动范围限定构件48及外侧移动范围限定构件49, 在第二拖纸器31沿着驱动轴33的轴线L2方向移动时,该内侧移动范围限定构件48及外 侧移动范围限定构件49与第二拖纸器31抵接而对第二拖纸器31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定。内 侧移动范围限定构件48配置在比第二拖纸器31更靠第一拖纸器30侧,且外侧移动范围限 定构件49配置在比第二拖纸器31更靠第二框架36侧。在装置宽度方向D2上的内侧移动 范围限定构件48与外侧移动范围限定构件49之间的间隔比第二拖纸器31的宽度长,在图3(b)中,在内侧移动范围限定构件48及外侧移动范围限定构件49与第二拖纸器31之间分 别形成有间隙G2。
(连续纸张向拖纸器的安置)
在将连续纸张2安置于拖纸器单元4的情况下,首先,使形成在连续纸张2的右端 部分的链轮齿孔2a与第二拖纸器31的拖纸器销20卡合,并由拖纸器盖体44局部地覆盖 基于第二拖纸器31的连续纸张2的保持部分。由此,第二拖纸器31形成对连续纸张2的 右端部分进行保持的状态。
接着,使第一拖纸器30沿着驱动轴33及支承轴34滑动,而配置在形成于连续纸 张2的左端部分的链轮齿孔2a能够与第一拖纸器30的拖纸器销20卡合的位置处。然后, 使链轮齿孔2a与第一拖纸器30的拖纸器销20卡合,并使第一拖纸器30沿着连续纸张2的 纸宽方向向从第二拖纸器31离开的方向拉伸而形成为连续纸张2不松弛的状态。之后,通 过固定机构47将第一拖纸器30固定在支承轴34上。另外,基于第一拖纸器30的连续纸张2的保持部分被拖纸器盖体44局部覆盖。由此,第一拖纸器30形成为对连续纸张2的 左端部分进行保持的状态。
在此,在将连续纸张2安置在拖纸器单元4之际,在形成通过第二拖纸器31对连 续纸张2的右端部分进行保持的状态之后,在使链轮齿孔2a与第一拖纸器30的拖纸器销 20卡合的状态下,将第一拖纸器30向从第二拖纸器31分离的方向拉伸时,第二拖纸器31 向第一拖纸器30的侧移动而形成与内侧移动范围限定构件48抵接的状态,则该移动受到 限制。因而,即使第二拖纸器31能够沿着驱动轴33及支承轴34的轴线LI方向移动,也能 够形成在连续纸张2上没有松弛的状态。另外,在连续纸张2安置时,第一拖纸器30及第 二拖纸器31在装置宽度方向D2上被定位。
当在连续纸张2安置于拖纸器单元4的状态下对拖纸器驱动电动机21进行驱动 时,驱动轴33被驱动旋转而环形带41旋转,故拖纸器销20沿着循环路20a移动。由此,拖 纸器销20与连续纸张2的链轮齿孔2a依次卡合移动,故连续纸张2被朝向印刷位置A送 出。
(连续纸张的输送中的拖纸器单元的动作)
在此,如本实施例的打印机I那样,在搭载有拖纸器单元4的打印机I中,由于受 构成送纸辊I Ia及拖纸器单元4的部件的尺寸精度、或者将送纸辊I Ia及拖纸器单元4搭载 于打印机I时的安装精度等的影响,当基于送纸辊Ila的输送方向Dl和基于拖纸器单元4 的输送方向Dl发生偏离时,在被输送的连续纸张2上产生歪斜,因此,存在由于连续纸张2 欲向与输送方向Dl交叉的方向移动的力而使链轮齿孔2a从拖纸器销20脱落这样的问题。 另外,在被输送的连续纸张2上产生歪斜时,还存在由于连续纸张2欲向与输送方向Dl交 叉的方向移动的力而使连续纸张2发生变形并陷入卡纸状态下这样的问题。
针对这样的问题,在本实施例的拖纸器单元4中,第一拖纸器30及第二拖纸器31 追随连续纸张2的歪斜而移动。例如,如图5(a)所示那样,在连续纸张2中,在产生输送方 向的下游侧向装置右侧移动且上游侧向装置左侧移动那样的歪斜的情况下,借助连续纸张 2欲向与输送方向Dl交叉的方向移动的力,第一拖纸器30追随连续纸张2的歪斜而与支承 轴34—同向装置宽度方向D2(左方向)移动。另外,借助连续纸张2欲向与输送方向Dl 交叉的方向移动的力,第二拖纸器31追随连续纸张2的歪斜,向与连续纸张2的倾斜方向 相同的方向倾斜。这些的结果是,第一拖纸器30的拖纸器销20及第二拖纸器31的拖纸器 销20追随链轮齿孔2a的移动,故能够防止或者抑制链轮齿孔2a从拖纸器销20脱落的情 况。另外,对连续纸张2的两端部分进行保持的一对拖纸器30、31追随连续纸张2的歪斜, 因此,能够抑制连续纸张2变形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或者抑制连续纸张2陷入卡纸状态的 情况。
另外,如图5 (b)所示,在连续纸张2中,在产生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向装置左侧移动 且上游侧向装置右侧移动那样的歪斜的情况下,借助连续纸张2欲向与输送方向Dl交叉的 方向移动的力,第一拖纸器30追随连续纸张2的歪斜而与支承轴34 —同向装置宽度方向 D2(右方向)移动。第二拖纸器31追随连续纸张2的歪斜,向与连续纸张2的倾斜方向相 同的方向倾斜。这些结果是,第一拖纸器30的拖纸器销20及第二拖纸器31的拖纸器销20 追随链轮齿孔2a的移动,故能够防止或者抑制链轮齿孔2a从拖纸器销20脱落的情况。另 外,对连续纸张2的两端部分进行保持的拖纸器追随连续纸张2的歪斜,因此,能够抑制连续纸张2变形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或者抑制连续纸张2陷入卡纸状态下的情况。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仅仅通过将支承轴34以能够沿着轴线LI方向移动的状态支 承于一对框架35、36上,就能够使第一拖纸器30追随连续纸张2的歪斜而移动。因而,能 够简单地构成拖纸器单元4。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具备在第二拖纸器31向装置宽度方向D2移动时,与第二拖 纸器31抵接而对第二拖纸器31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定的内侧移动范围限定构件48及外侧 移动范围限定构件49,因此,能够防止第二拖纸器31追随连续纸张2的歪斜而超量移动的 情况。
进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一对框架35、36支承的支承轴34通过设于该装置右侧的 端部分的圆环状端面34e和E型环39对移动范围加以限定,因此,能够防止被固定于支承 轴34的第一拖纸器30追随连续纸张2的歪斜而超量移动的情况。
(变形例)
在上述例子中,第二拖纸器31以处于能够沿着驱动轴33的轴线L2及支承轴34 的轴线LI移动的状态且能够在包含驱动轴33的轴线L2及支承轴34的轴线LI在内的平 面的面内方向转动的状态而被支承在驱动轴33及支承轴34上,不过,也可以将第二拖纸器 31设为至少能够沿着驱动轴33的轴线L2及支承轴34的轴线LI移动的状态,如果设为这 样的状态,则在输送中的连续纸张2上产生歪斜时,能够使第二拖纸器31追随连续纸张2。 因而,能够防止或者抑制链轮齿孔2a从拖纸器销20脱落的情况。另外,能够抑制连续纸张 2变形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或者抑制连续纸张2陷入卡纸状态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也可以具备将第二拖纸器31固定在支承轴34上的第二固定 机构。即,在将连续纸张2安置于拖纸器单元4之际,在形成使拖纸器销20与链轮齿孔2a 卡合而对连续纸张2的另一方的端部分进行保持的状态之后,能够将第二拖纸器31通过第 二固定机构固定在支承轴34上。
这样,第二拖纸器31在将其与第一拖纸器30之间的间隔维持成与连续纸张2的 纸宽对应的尺寸的状态下,与第一拖纸器30 —同和支承轴34向装置宽度方向D2移动。因 而,在输送中的连续纸张2上产生歪斜発生时,第二拖纸器31在同第一拖纸器30维持着规 定的间隔的同时,追随连续纸张2的歪斜而向装置宽度方向D2移动。其结果是,拖纸器销 20追随链轮齿孔2a的移动,故能够防止链轮齿孔2a从拖纸器销20脱落。另外,在一对拖 纸器30、31追随连续纸张2的歪斜而向装置宽度方向D2移动之际,第一拖纸器30与第二 拖纸器31之间的间隔被维持,因此,连续纸张2变形受到抑制,从而能够防止连续纸张2陷 入卡纸状态下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第二拖纸器固定在支承轴34上的情况下,能够省略对第二拖 纸器31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定的内侧移动范围限定构件48及外侧移动范围限定构件49。或 者是,能够省略用于对设于第二框架36和支承轴34的装置右侧的端部分的支承轴34的移 动范围进行限定的结构,而具备内侧移动范围限定构件48及外侧移动范围限定构件49。在 这种情况下,第二拖纸器31的移动范围通过内侧移动范围限定构件48及外侧移动范围限 定构件49来限定,从而能够对支承轴34在装置宽度方向D2上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定。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用于对支承轴34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定的结构设置在第二框 架36和被支承于第二框架36的支承轴34的装置右侧的端部分上,不过,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框架35和被支承于第一框架35的支承轴34的装置左侧的端部分上。另外,用于对支承 轴34的移动进行限制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例子。例如,也可以是,支承轴34的两端部分 分别以能够沿着轴线方向移动的状态贯通设置在第一框架35的第一轴承38及设置在第二 框架36的轴承孔,并且将在支承轴34向装置宽度方向D2移动时能够与第一框架35抵接 的第一构件及能够与第二框架36抵接的第二构件分别安装在支承轴的两端部分,由此对 支承轴34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定。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例子中,印刷头6为喷墨头,但对于作为印刷头6而搭载有对墨液带碰触记 录线而使墨液带的墨液附着于连续纸张2来进行印刷的针式击打头的打印机I也能够应用 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印字压板8,并不是分割印字压板8a,而优选采 用将纸张输送路7横向切断且在装置宽度方向D2上较长延伸的一个印字压板。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拖纸器单元4、送纸辊Ila及排纸辊14a由独立的拖纸器驱动 电动机21、送纸电动机12、排纸电动机15进行驱动,不过,也可以将一个或者两个驱动电动 机作为驱动源,且从通用的驱动源向拖纸器单元4、送纸辊Ila或者排纸辊14a传递驱动力 的方式来构成驱动力传递机构。
权利要求
1.一种拖纸器单元,其通过使卡合销与在连续纸张的纸宽方向的两端部分沿着长度方向形成的卡合孔依次卡合移动,而对该连续纸张进行输送,所述拖纸器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拖纸器及第二拖纸器,该第一拖纸器及第二拖纸器具备在外周面设有多个所述卡合销的环形带、供所述环形带架设的驱动滑轮及从动滑轮,且在所述卡合销与所述卡合孔卡合的状态下分别从所述纸宽方向的两侧保持所述连续纸张;驱动轴,其沿着与所述连续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将所述第一拖纸器及第二拖纸器支承为能够沿着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并且该驱动轴驱动所述驱动滑轮旋转;支承轴,其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与所述驱动轴平行配置,将所述第一拖纸器及第二拖纸器支承为能够沿着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并且将所述从动滑轮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状态;固定机构,其将所述第一拖纸器固定在所述支承轴上;框架,其对所述驱动轴及所述支承轴进行支承,所述支承轴以能够沿着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的状态被支承在所述框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纸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拖纸器不能相对于所述支承轴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拖纸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拖纸器被支承为能够在包含所述驱动轴的轴线及所述支承轴的轴线的平面的面内方向上转动的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拖纸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拖纸器具有对所述驱动轴进行保持的轴承以及供所述支承轴贯通的轴承孔,所述轴承能够围绕沿着与所述输送方向及该驱动轴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转动轴转动,所述轴承孔为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延伸的长孔,所述第二拖纸器相对于所述支承轴能够沿所述输送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拖纸器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移动范围限定构件,通过在所述第二拖纸器向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时,该移动范围限定构件与所述第二拖纸器抵接而对该第二拖纸器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纸器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第二固定机构,该第二固定机构将所述第二拖纸器固定在所述支承轴上。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拖纸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轴被支承为轴端部分贯通形成于所述框架上的轴承孔的状态,在所述轴端部分设有移动限制部,通过在所述支承轴向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时,该移动限制部与所述框架抵接而对该支承轴的移动进行限制。
8.—种打印机,其具有纸张输送机构,所述纸张输送机构沿着经由印刷头进行印刷的印刷位置的纸张输送路而输送连续纸张,所述打印机的特征在于,所述纸张输送机构具有朝向所述印刷位置送出所述连续纸张的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拖纸器单元;送纸辊, 其配置在比所述拖纸器单元更靠所述连续纸张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被驱动成绕中心轴旋转,所述中心轴沿着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能够防止在输送中连续纸张的卡合孔从卡合销脱落的简单结构的拖纸器单元的打印机。打印机的拖纸器单元具有通过使链轮齿孔(卡合孔)与拖纸器销(卡合销)卡合来保持连续纸张的一对拖纸器;对一对拖纸器进行支承的驱动轴及支承轴;对驱动轴及支承轴进行支承的框架。第一拖纸器在形成对连续纸张的端部分进行保持的状态之后被固定在支承轴上,但支承轴以能够沿着装置宽度方向移动的状态而被支承在框架上。当在连续纸张上产生歪斜时,第一拖纸器追随歪斜并与支承轴一同沿着装置宽度方向移动,故链轮齿孔不会从拖纸器销脱落。
文档编号B41J15/00GK103029453SQ2012103303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
发明者前田浩之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