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832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带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带盒,将头插入部(39)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称为第1距离(A1)。将以与第1距离(A1)相同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沿带盒(3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区域称为第1区域(331)。将从头插入部(39)的右端部直至带盒(30)的右端部的长度称为第2距离(A2)。将从带盒(30)的左端部直至头插入部(39)的左端部的距离称为第3距离(A3)。第1带支撑孔(65)的中心和卷绕支撑孔(68)的中心位于第1区域(331)。另外,第1距离(A1)形成为大于第2距离(A2)。另外,第1距离(A1)大于第3距离(A3)。并且,带盒(30)的重心位于第1区域(331)的范围内。
【专利说明】带盒[0001]本申请为2012年3月14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申请号为200980161443.6的、发明名称为“带盒”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相对于带打印装置装卸自如的带盒。

【背景技术】
[0003]目前,已知构成为相对于带打印装置的盒安装部装卸自如的带盒。这种带盒中,在箱状的盒壳体内收纳有作为打印介质的带。另外,用于将带向打印位置引导的臂部设置成沿带盒的前表面延伸。在臂部的后侧,设有沿盒壳体的左右方向延伸且在盒壳体的上下方向上贯通的长孔。该长孔在例如将带盒安装于带打印装置的情况下作为插入热敏头的头安装部发挥功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8-806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现有的带盒中,长孔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从带盒的右端至长孔的右端的距离以下。因此,长孔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容易相比带盒的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偏向左侧。该情况下,长孔的左右方向的中心和带盒的左右方向上的重心容易分离,难以取得重量平衡。因此,例如在将带盒收纳于带打印装置或包装箱的情况下,带盒有可能倾斜,导致打印品质降低或作业效率降低。
[0008]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重量平衡良好的带盒。
[0009]本发明的第I方式的发明的带盒,具备:盒壳体,具有上表面、底面、前表面及一对侧面,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所述上壳体具有形成所述上表面的上板,所述下壳体具有形成所述底面的底板;带滚筒,收纳于所述盒壳体内,并卷绕有作为打印介质的带;臂部,包括所述前表面的一部分,将所述带沿预定的传送路径中的与所述前表面平行延伸的部分而朝向排出口引导;长孔部,与所述臂部的后方相邻而沿所述盒壳体的左右方向延伸,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盒壳体,跨过所述盒壳体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而构成,其中,所述长孔部的所述左右方向的长度即第I距离大于第2距离,该第2距离是从在所述臂部传送的所述带的传送方向的相反方向的所述带盒的端部直至所述长孔部的所述相反方向的端部的长度,所述带盒的重心位置位于如下的特定区域,即左右方向的两端位置与所述长孔相同并且沿所述带盒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区域。
[0010]该情况下,第I距离大于第2距离。另外,带盒的重心位置位于特定区域。换言之,长孔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接近带盒的左右方向上的重心位置。因此,重量平衡良好,例如,在收纳于带打印装置或包装箱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带盒倾斜从而打印品质下降或作业效率下降的可能性。
[0011 ] 所述带盒中,可以是,所述第I距离大于第3距离,该第3距离是从所述带盒中的所述传送方向的端部直至所述长孔部中的所述传送方向的端部的长度。
[0012]该情况下,第I距离、第2距离、第3距离中,第I距离的长度最大。因此,带盒的重心位置容易位于特定区域。因此,长孔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接近带盒的左右方向上的重心位置。因此,重量平衡良好,例如在收纳于带打印装置或包装箱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带盒倾斜从而打印品质下降或作业效率下降的可能性。
[0013]所述带盒中,也可以是,还具备:墨带,在向所述带打印时使用;色带卷绕卷轴,卷绕在向所述带打印时使用过的所述墨带,所述带滚筒中的所述带的卷绕中心和所述色带卷绕卷轴中的所述墨带的卷绕中心位于所述带盒的所述特定区域。
[0014]该情况下,由于带的卷绕中心和色带卷绕卷轴中的墨带的卷绕中心位于特定区域,因此带盒的重心位置在特定区域内稳定。另外,在进行打印而使用带和墨带的情况下,卷绕于带滚筒的带的重量减少,卷绕于色带卷绕卷轴的墨带的重量增加。该情况下,带的卷绕中心和色带卷绕卷轴中的墨带的卷绕中心位于特定区域,因此带盒的重心位置在特定区域内稳定。因此,能够良好地保持重量平衡。
[0015]所述带盒中,也可以是,具备:第I开口部,设于所述上板和所述底板中的至少一方的板部,面对在所述带滚筒中的所述带的卷绕中心设置的孔;第2开口部,设于所述至少一方的板部,面对在所述色带卷绕卷轴中的所述墨带的卷绕中心设置的孔。
[0016]该情况下,设有第I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因此,例如,在与第I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对应的位置设有引导轴的带打印装置中安装带盒的情况下,可沿引导轴适宜地安装。
[0017]所述带盒中,也可以是,具备:第3开口部,设于所述上板和所述底板中的至少一方的板部中的一个角部;第4开口部,设于位于所述至少一方的板部中的所述一个角部的对角上的另一角部,所述带滚筒以位于收纳区域的方式收纳于所述盒壳体的内部,所述收纳区域是以连接所述第3开口部和所述第4开口部的线作为基准而使所述盒壳体分成的两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
[0018]该情况下,在盒壳体中的对角位置设有第3开口部和第4开口部。在以连接第3开口部和第4开口部的线作为基准而使盒壳体分成的两个区域中的收纳区域中收纳带滚筒。因此,例如在与第3开口部和第4开口部对应的位置设有引导轴的带打印装置中安装有带盒的情况下,能够沿引导轴适宜地安装。
[0019]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带盒,具备:盒壳体,具有上表面、底面、前表面及一对侧面,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所述上壳体具有形成所述上表面的上板,所述下壳体具有形成所述底面的底板;带滚筒,收纳于所述盒壳体内,并卷绕有作为打印介质的带;墨带滚筒,卷绕有在向所述带打印时使用的墨带;色带卷绕卷轴,卷绕有在向所述带的打印时使用过的所述墨带;双面粘接带滚筒,卷绕有与打印后的所述带相贴合的双面粘接带;臂部,包括所述前表面的一部分,将所述带沿预定的传送路径中的与所述前表面平行延伸的部分而朝向排出口引导;长孔部,与所述臂部的后方相邻而沿所述盒壳体的左右方向延伸,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盒壳体,跨过所述盒壳体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而构成,其中,所述长孔部的所述左右方向的长度即第I距离大于第2距离,该第2距离是从在所述臂部传送的所述带的传送方向的相反方向的所述带盒的端部直至所述长孔部的所述相反方向的端部的长度,所述带盒的重心位置位于如下的特定区域,即左右方向的两端位置与所述长孔相同并且沿所述带盒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区域。
[0020]该情况下,第I距离大于第2距离。另外,带盒的重心位置位于特定区域。换言之,长孔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接近带盒的左右方向上的重心位置。因此,重量平衡良好,例如,在收纳于带打印装置或包装箱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带盒倾斜从而打印品质下降或作业效率下降的可能性。
[0021]所述带盒中,可以是,所述第I距离大于第3距离,该第3距离是从所述带盒中的所述传送方向的端部直至所述长孔部中的所述传送方向的端部的长度。
[0022]该情况下,第I距离、第2距离、第3距离中,第I距离的长度最大。因此,带盒的重心位置容易位于特定区域。因此,长孔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接近带盒的左右方向上的重心位置。因此,重量平衡良好,例如在收纳于带打印装置或包装箱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带盒倾斜从而打印品质下降或作业效率下降的可能性。
[0023]所述带盒中,也可以是,所述双面粘接带滚筒中的所述双面粘接带的卷绕中心和所述色带卷绕卷轴中的所述墨带的卷绕中心位于所述带盒的所述特定区域。
[0024]该情况下,由于双面粘接带的卷绕中心和色带卷绕卷轴中的墨带的卷绕中心位于特定区域,因此带盒的重心位置在特定区域内稳定。另外,在进行打印而使用了双面粘接带和墨带的情况下,卷绕于双面粘接带滚筒的双面粘接带的重量减少,卷绕于色带卷绕卷轴的墨带的重量增加。该情况下,带的卷绕中心和色带卷绕卷轴中的墨带的卷绕中心位于特定区域,因此带盒的重心位置在特定区域内稳定。因此,能够良好地保持重量平衡。
[0025]所述带盒中,也可以是,具备:第I开口部,设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底面中的至少一方的板部,面对在所述双面粘接带滚筒中的所述双面粘接带的卷绕中心设置的孔;和第2开口部,设于所述至少一方的板部,面对在所述色带卷绕卷轴中的所述墨带的卷绕中心设置的孔。
[0026]该情况下,设有第I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因此,例如,在与第I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对应的位置设有引导轴的带打印装置中安装带盒的情况下,可沿引导轴适宜地安装。
[0027]所述带盒中,也可以是,具备:第3开口部,设于所述上板和所述底板中的至少一方的板部中的一个角部;和第4开口部,设于位于所述至少一方的板部中的所述一个角部的对角上的另一角部,所述双面粘接带滚筒以位于收纳区域的方式收纳于所述盒壳体的内部,所述收纳区域是以连接所述第3开口部和所述第4开口部的线作为基准而使所述盒壳体分成的两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
[0028]该情况下,在盒壳体中的对角位置设有第3开口部和第4开口部。在以连接第3开口部和第4开口部的线作为基准而使盒壳体分成的两个区域中的收纳区域中收纳双面粘接带滚筒。因此,例如在与第3开口部和第4开口部对应的位置设有引导轴的带打印装置中安装有带盒的情况下,能够沿引导轴适宜地安装。
[0029]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带盒,具备:盒壳体,具有上表面、底面、前表面及一对侧面,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所述上壳体具有形成所述上表面的上板,所述下壳体具有形成所述底面的底板;带滚筒,收纳于所述盒壳体内,并卷绕有作为打印介质的带;臂部,包括所述前表面的一部分,将所述带沿预定的传送路径中的与所述前表面平行延伸的部分而朝向排出口引导;长孔部,与所述臂部的后方相邻而沿所述盒壳体的左右方向延伸,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盒壳体,跨过所述盒壳体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而构成,其中,所述长孔部的所述左右方向的长度即第I距离大于第2距离,该第2距离是从在所述臂部传送的所述带的传送方向的相反方向的所述带盒的端部直至所述长孔部的所述相反方向的端部的长度,所述带盒的重心位置位于如下的特定区域,即左右方向的两端位置与所述长孔相同并且沿所述带盒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区域,在安装于具备打印头或安装有打印头的头保持器的带打印装置的情况下,所述长孔部中的所述传送方向的端部和所述长孔部中的所述相反方向的端部被所述带打印装置的所述打印头或安装有所述打印头的所述头保持器引导。
[0030]该情况下,第I距离大于第2距离。另外,带盒的重心位置位于特定区域。因此,长孔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接近带盒的左右方向上的重心位置。因此,重量平衡良好。并且,长孔部中的传送方向的端部和长孔部中的相反方向的端部被打印头或安装有打印头的头保持器引导,因此可适宜地安装。而且,由于带盒的重量平衡良好,因此在安装于带打印装置的情况下,带盒倾斜的可能性较低。
[0031]所述带盒中,也可以是,还具备:墨带,在向所述带打印时使用;和色带卷绕卷轴,卷绕在向所述带打印时使用过的所述墨带,所述带滚筒中的所述带的卷绕中心和所述色带卷绕卷轴中的所述墨带的卷绕中心位于所述带盒的所述特定区域。
[0032]该情况下,由于带的卷绕中心和色带卷绕卷轴中的墨带的卷绕中心位于特定区域,因此带盒的重心位置在特定区域内稳定。另外,在进行打印而使用带和墨带的情况下,卷绕于带滚筒的带的重量减少,卷绕于色带卷绕卷轴的墨带的重量增加。该情况下,带的卷绕中心和色带卷绕卷轴中的墨带的卷绕中心位于特定区域,因此带盒的重心位置在特定区域内稳定。因此,能够良好地保持重量平衡。并且,长孔部中的传送方向的端部和长孔部中的相反方向的端部被打印头或安装有打印头的头保持器引导,因此可适宜地安装。而且,由于带盒的重量平衡良好,因此在安装于带打印装置的情况下,带盒倾斜的可能性较低。
[0033]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带盒,具备:盒壳体,具有上表面、底面、前表面及一对侧面,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所述上壳体具有形成所述上表面的上板,所述下壳体具有形成所述底面的底板;带滚筒,收纳于所述盒壳体内,并卷绕有作为打印介质的带;墨带滚筒,卷绕有在向所述带打印时使用的墨带;色带卷绕卷轴,卷绕有在向所述带打印时使用过的所述墨带;双面粘接带滚筒,卷绕有与打印后的所述带相贴合的双面粘接带;臂部,包括所述前表面的一部分,将所述带沿预定的传送路径中的与所述前表面平行延伸的部分而朝向排出口引导;长孔部,与所述臂部的后方相邻而沿所述盒壳体的左右方向延伸,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盒壳体,跨过所述盒壳体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而构成,其中,所述长孔部的所述左右方向的长度即第I距离大于第2距离,该第2距离是从在所述臂部传送的所述带的传送方向的相反方向的所述带盒的端部直至所述长孔部的所述相反方向的端部的长度,所述带盒的重心位置位于如下的特定区域,即左右方向的两端位置与所述长孔相同并且沿所述带盒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区域,在安装于具备打印头或安装有打印头的头保持器的带打印装置的情况下,所述长孔部中的所述传送方向的端部和所述长孔部中的所述相反方向的端部被所述带打印装置的所述打印头或安装有所述打印头的所述头保持器引导。
[0034]在该情况下,第I距离大于第2距离。另外,带盒的重心位置位于特定区域。因此,长孔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接近带盒的左右方向上的重心位置。因此,重量平衡良好。并且,长孔部中的传送方向的端部和长孔部中的相反方向的端部被打印头或安装有打印头的头保持器引导,因此可适宜地安装。而且,由于带盒的重量平衡良好,因此在安装于带打印装置的情况下,带盒倾斜的可能性较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5]图1是从盒盖6关闭的状态下的带打印装置I的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0036]图2是从盒盖6打开的状态下的带打印装置I的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0037]图3是用于说明带盒30及盒安装部8的立体图。
[0038]图4是压纸卷筒保持器12位于待机位置时的、安装有层叠式的带盒30的盒安装部8的俯视图。
[0039]图5是压纸卷筒保持器12位于打印位置时的、安装有层叠式的带盒30的盒安装部8的俯视图。
[0040]图6是压纸卷筒保持器12位于打印位置时的、安装有接收器式的带盒30的盒安装部8的俯视图。
[0041]图7是压纸卷筒保持器12位于打印位置时的、安装有热敏式的带盒30的盒安装部8的俯视图。
[0042]图8是头保持器74的俯视图。
[0043]图9是头保持器74的正视图。
[0044]图10是头保持器74的左侧视图。
[0045]图11是表示带打印装置I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0046]图12是带盒30的俯视图。
[0047]图13是下壳体312的俯视图。
[0048]图14是从盒壳体31的底面302的前方侧观察的立体图。
[0049]图15是以第I带支撑孔65及第I带卷轴40为中心的带盒30的正面剖视图。
[0050]图16是以卷绕支撑孔68及色带卷绕卷轴44为中心的带盒30的正面剖视图。[0051 ] 图17是辊支撑孔64及带驱动辊46的分解立体图。
[0052]图18是以引导孔47为中心的带盒30的侧面剖视图。
[0053]图19是表示带盒30相对于盒安装部8的安装过程的右侧视图。
[0054]图20是表示带盒30相对于盒安装部8的安装过程的右侧视图。
[0055]图21是表示带盒30相对于盒安装部8的安装过程中的、头插入部39和头保持器74的位置关系的正视图。
[0056]图22是表示带盒30相对于盒安装部8的安装过程中的、头插入部39和头保持器74的位置关系的正视图。
[0057]图23是表示带盒30安装于盒安装部8的状态的右侧视图。
[0058]图24是表示带盒30安装于盒安装部8的状态下的、头插入部39和头保持器74的位置关系的正视图。
[0059]图25是表示带驱动轴100插入带驱动辊46的状态的正面剖视图。
[0060]图26是表示色带卷绕轴95插入色带卷绕卷轴44的状态的正面剖视图。
[0061]图27是变形例的下壳体312的俯视图。
[0062]图28是从变形例的盒壳体31的底面302的前方侧观察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3]以下,对于将本公开具体化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此外,参照的附图用于说明本公开可采用的技术特征,只是说明例。
[0064]参照图1?图26,对一实施方式的带打印装置I及带盒30,在以下进行说明。以下的说明中,设图1及图2的左下侧、右上侧、右下侧、左上侧分别为带打印装置I的前侧、后侧、右侧、左侧。另外,设图3的右下侧、左上侧、右上侧、左下侧分别为带盒30的前侧、后侧、右侧、左侧。
[0065]此外,在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图3、图4等中,在图示了形成盒安装部8的周围的壁的情况下,这些图不过是示意图,因此图中所示的壁画得比实际厚。另外,包括表示图3的带盒30和盒安装部8的立体图中图示的齿轮91、93、94、97、98、101在内的齿轮组实际上被腔室811的底面覆盖而隐藏。但是,由于需要说明这些齿轮组,因此在这些图中未图示腔室811的底面。另外,在图4?图7等中,在安装于盒安装部8的状态下图示的带盒30是拆了上壳体311后的状态。
[0066]首先,说明带打印装置I的概略构成。带打印装置I是热敏式、接收器式、层叠式、热敏层叠式等各种带盒能够使用的通用的带打印装置。此外,热敏式是仅收纳热敏纸带的种类的带盒。接收器式是收纳打印带和墨带的种类的带盒。层叠式是收纳双面粘接带、薄膜带和墨带的种类的带盒。热敏层叠式是收纳双面粘接带和热敏纸带的种类的带盒。
[0067]如图1及图2所示,带打印装置I具备大致立方体形状的主体盖2。在主体盖2的前侧配置有包括文字、记号及数字等文字键、各种功能键等在内的键盘3。在键盘3的后侧设有能够显示输入的文字及记号的显示器5。在显示器5的后侧设有在更换带盒30(参照图3)时开闭的盒盖6。在主体盖2的左侧面后方设有用于将印完字的带向外部排出的排出缝111。在盒盖6的左侧面形成有在使盒盖6关闭的状态下使排出缝111向外部露出的排出窗112。在主体盖2的内部设有盒安装部8。在盒盖6的前表面大致中央设有从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钩状的卡定锁411。在主体盖2上与卡定锁411对应的位置设有锁孔412。盒盖6关闭时,卡定锁411嵌入锁孔412,防止盒盖6的自然开放。
[0068]参照图3?图10,说明盒盖6下的主体盖2的内部结构。图3?图10中,为了容易理解,示意地表示主体盖2的内部结构(特别是盒安装部8的形状及结构等)。如图3所示,盒安装部8是带盒30装卸自如的区域,包括腔室811、角支撑部812。腔室811凹陷设置成与盒壳体31的底面302的形状大致对应,具有作为平面的底面。角支撑部812是从腔室811的外缘沿水平延伸的平面部。角支撑部812是在带盒30安装于盒安装部8的情况下,与带盒30的周缘(更详细地说,第I?第4角部321?324)的下表面相对的部位。
[0069]在角支撑部812的两个部位设有两个定位销102、103。更具体而言,在腔室811的左侧设有定位销102,在腔室811的右侧设有定位销103。定位销102及103设置于在带盒30安装于盒安装部8的情况下,形成于下壳体312的两个凹部即销孔62及63 (图14参照)分别对应的位置。各定位销102、103在带盒30安装于盒安装部8的情况下插入销孔62、63,在带盒30的周缘部的左右位置使带盒30在前后/左右方向上定位。
[0070]在盒安装部8的右侧后部的角支撑部812直立设置有相对于后述的引导孔47插入脱离的引导轴120。引导轴120是形成大致圆柱状的轴体,由直径不同的两个轴部(大径轴部120A及小径轴部120B)、将大径轴部120A和小径轴部120B连接设置的锥形部120C构成(参照图19)。大径轴部120A是构成引导轴120的基端侧的轴部,是在引导轴120中直径最大的部位。小径轴部120B是构成引导轴120的前端侧的轴部,直径比大径轴部120A小。在大径轴部120A和小径轴部120B之间设有锥形部120C,该锥形部120C从大径轴部120A朝向小径轴部120B轴径逐渐减小而形成锥形状的倾斜面。
[0071]如图3所示,在盒安装部8的前部固定设置有头保持器74,该头保持器74搭载有具备发热体(未图示)的热敏头10。在盒安装部8的外侧(图3中为右上侧)配置有作为步进电机的送带电动机23。在送带电动机23的驱动轴的下端固定有齿轮91。齿轮91经由开口与齿轮93啮合。齿轮93与齿轮94啮合。在齿轮94的上表面直立设置有进行后述的色带卷绕卷轴44 (参照图4)的旋转驱动的色带卷绕轴95。色带卷绕轴95上,在俯视图上呈放射状地设有从其轴体的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延伸的多个凸轮构件95A(参照图19)。而且,齿轮94与齿轮97啮合。齿轮97与齿轮98啮合。齿轮98与齿轮101啮合。在齿轮101的上表面直立设置有进行后述的带驱动辊46的旋转驱动的带驱动轴100。带驱动轴100上,在俯视图上呈放射状地设有从其轴体的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延伸的多个凸轮构件100A (参照图19)。
[0072]带盒30安装于盒安装部8的状态下送带电动机23向逆时针方向驱动齿轮91旋转时,经由齿轮93、齿轮94,色带卷绕轴95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色带卷绕轴95驱动安装于色带卷绕轴95的色带卷绕卷轴44旋转。而且,齿轮94的旋转经由齿轮97、齿轮98、齿轮101向带驱动轴100传递,带驱动轴100向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带驱动轴100驱动安装于带驱动轴100的带驱动辊46旋转。在齿轮98的后侧,直立设置有相对于后述的第I带支撑孔65插入脱离的大致圆柱状的辅助轴110。
[0073]如图4?图7所示,在头保持器74的前侧,臂状的压纸卷筒保持器12以轴支撑部121为中心能够摆动地被轴支撑。在压纸卷筒保持器12的前端侧,能够相对于热敏头10接触分离地设置的压纸卷筒辊15和能够相对于安装有带驱动轴100的带驱动辊46接触分离地设置的可动传送辊14 一起能够旋转地被轴支撑。
[0074]压纸卷筒保持器12上,连接有与盒盖6的开闭连动而向左右方向移动的未图示的释放杆。盒盖6开放后,释放杆向右方向移动,压纸卷筒保持器12朝向图4所示的待机位置移动。在图4所示的待机位置,压纸卷筒保持器12向从盒安装部8分离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使带盒30相对于盒安装部8装卸。此外,压纸卷筒保持器12通过未图示的螺旋弹簧被始终向待机位置弹性施力。
[0075]另一方面,盒盖6被关闭时,释放杆向左方向移动,压纸卷筒保持器12朝向图5?图7所示的打印位置移动。在图5?图7所示的打印位置,压纸卷筒保持器12向接近盒安装部8的方向移动。如图5所示,在层叠式的带盒30安装于盒安装部8的情况下,压纸卷筒辊15经由薄膜带59和墨带60按压热敏头10。同时,可动传送辊14经由双面粘接带58和薄膜带59按压带驱动辊46。
[0076]如图6所示,在安装有接收器式的带盒30的情况下,压纸卷筒辊15经由打印带57和墨带60按压热敏头10。同时,可动传送辊14经由打印带57按压带驱动辊46。如图7所示,在安装有热敏式的带盒30的情况下,压纸卷筒棍15经由热敏纸带55按压热敏头10。同时,可动传送辊14经由热敏纸带55按压带驱动辊46。
[0077]由此,在图5?图7所示的打印位置,能够使用安装于盒安装部8的各种带盒30进行打印。此外,热敏纸带55、打印带57、双面粘接带58、薄膜带59及墨带60的详细情况如后所述。
[0078]如图4所示,在从带盒30的带排出部49直至带打印装置I的排出缝111(图2参照)之间,设有供印完字的带50通过的路径。该路径上,设有将印完字的带50在预定位置切断的切断机构17。切断机构17包括固定刃18、与固定刃18相对而能够向前后方向(图4?图7所示的上下方向)移动地被支撑的移动刃19。此外,移动刃19通过刀具电动机24 (参照图11)向前后方向移动。
[0079]参照图4及图8?图10,说明头保持器74的详细构成。如图8?图10所示,头保持器74由一张板状构件形成,具备台座部743、头固定部744。台座部743固定于腔室811的底面(未图示)的下方。头固定部744从台座部743大致垂直地弯曲,向上方延伸,且沿带打印装置I的左右方向配置。盒安装部8中的头保持器74的配置位置是在安装有带盒30的情况下与后述的头插入部39对应的位置。热敏头10固定于头固定部744的前表面。
[0080]头固定部744上设有台阶部741,该台阶部741是通过将头固定部744的右端部在正视图上以L字形进行切除而在预定的高度位置形成的台阶部。详细情况如后所述,但在带盒30安装于盒安装部8的情况下,头插入部39被包括台阶部741在内的头保持器74适当地引导。
[0081]另外,头固定部744上设有盒支撑部742,该盒支撑部742在带盒30安装于带打印装置I的情况下从下方支撑带盒30。盒支撑部742是在与台阶部741相同的上下方向位置(高度位置)上从头固定部744的左端部相对于头固定部744大致垂直地弯曲延伸的侧视图上为长方形状的延伸片。
[0082]S卩,台阶部741和盒支撑部742沿俯视图上相互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盒支撑部742相对于热敏头10在带传送方向下游侧且在预定的高度位置支撑带盒30。盒支撑部742被设定于从热敏头10的上下方向中心位置在上下方向分离预定距离的位置。因此,相对于热敏头10的上下方向中心位置将带盒30在上下方向上定位。
[0083]接着,参照图11说明带打印装置I的电气构成。如图11所示,带打印装置I具备在控制基板上形成的控制电路部500。控制电路部500中,R0M502、CGR0M503、RAM504、输入输出接口 511经由数据总线510连接到控制各设备的CPU501。
[0084]R0M502中存储CPU501为了控制带打印装置I而执行的各种程序。CGR0M503中存储用于打印字符的打印用点阵数据。RAM504中设有文本存储器、打印缓冲区等多个存储区域。
[0085]输入输出接口 511上连接有键盘3、液晶显示器(IXD) 5、驱动电路506、507、508等。驱动电路506是用于驱动热敏头10的电子电路。驱动电路507是用于驱动送带电动机23的电子电路。驱动电路508是用于驱动使移动刃19动作的刀具电动机24的电子电路。液晶驱动电路(IXDC) 505具有用于向显示器5输出显示数据的视频RAM(未图示)。
[0086]接着,参照图3?图7、图12?图1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带盒30的构成。以下,例示带盒30,其作为通过将其内部收纳的带的种类及有无墨带等适宜变更而能够安装前述的热敏式、接收器式、层叠式等各种带的通用盒构成。
[0087]首先,说明带盒30的概略构成。如图3所示,带盒30具有盒壳体31,该盒壳体31是作为整体在俯视图上具有带圆的角部的大致立方体状(箱型)的框体。盒壳体31由下壳体312和上壳体311构成,所述下壳体312包括形成盒壳体31的底面302的底板306,所述上壳体311包括形成盒壳体31的上表面301的上板305,并固定于下壳体312的上部。将从底面302直至上表面301的距离称为带盒30或盒壳体31的高度。
[0088]本实施方式的盒壳体31中,上板305及底板306的周缘整体由形成侧面的周壁包围,但不一定需要整体被包围,也可以在周壁的局部(例如背面)上设置使盒壳体31内露出的开口部,或在面对该开口部的位置设置将上板305及底板306连接的凸台。
[0089]盒壳体31具有与带盒30的种类无关而形成为相同宽度(上下方向的长度相同)的四个角部。以下,设左后方的角部为第I角部321,设右后方的角部为第2角部322,设右前方的角部为第3角部323,设左前方的角部为第4角部324。第I?第4角部321?324以在俯视图上形成直角的方式从盒壳体31的侧面向外侧方向突出。但是,左前方的第4角部324中,由于带排出部49设于角部,因此不形成直角。第I?第4角部321?324的下表面是带盒30安装于盒安装部8时与前述的角支撑部812相对的部位。
[0090]如图14所示,在第2角部322及第4角部324的下表面的两个部位设有与前述的带打印装置I的定位销102、103对应的销孔62、63。更具体而言,设于第4角部324的下表面的凹部是供定位销102插入的销孔62。设于第2角部322的下表面的凹部是供定位销103插入的销孔63。
[0091]如图3、图4、及图12所示,在从带盒30的俯视图中央观察的左后侧,形成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第I带卷轴40的第I带支撑孔65。在从带盒30的俯视图中央观察的右后侦U,形成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第2带卷轴41的第2带支撑孔66。在从带盒30的俯视图中央观察的右前侧,形成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色带卷轴42的色带支撑孔67。在第I带支撑孔65与色带支撑孔67之间形成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色带卷绕卷轴44的卷绕支撑孔68,该色带卷绕卷轴44从色带卷轴42拉出墨带60,并且卷绕在文字等的打印中使用的墨带60。
[0092]图4及图5所示的层叠式的带盒30中,在盒壳体31内收纳在一面粘贴有剥离纸的双面带即双面粘接带58、作为打印介质的透明的薄膜带59及墨带60这三种带滚筒。双面粘接带58朝向外侧卷绕有剥离纸的双面粘接带滚筒581设于第I带卷轴40的周围。卷绕有薄膜带59的薄膜带滚筒591设于第2带卷轴41的周围。卷绕有未使用的墨带60的墨带滚筒601设于色带卷轴42的周围。使用完的墨带60卷绕于色带卷绕卷轴44。在色带卷绕卷轴44的下部安装有夹紧弹簧(未图示),该夹紧弹簧用于防止由于色带卷绕卷轴44倒转而导致卷绕的墨带60松弛。
[0093]图6所示的接收器式的带盒30中,作为打印介质的打印带57和墨带60这两种带滚筒收纳于盒壳体31内。卷绕有打印带57的打印带滚筒571设于第I带卷轴40的周围。卷绕有未使用的墨带60的墨带滚筒601设于色带卷轴42的周围。接收器式的带盒30不具备第2带卷轴41。
[0094]图7所示的热敏式的带盒30中,热敏纸带55的一种带滚筒收纳于盒壳体31内。卷绕有热敏纸带55的热敏纸带滚筒551设于第I带卷轴40的周围。热敏式的带盒30不具备第2带卷轴41及色带卷轴42。以下,在指作为打印介质的热敏纸带55、打印带57、薄膜带59中的某一种的情况下,简称为带。
[0095]如图3所示,在盒壳体31的前表面,俯视图上形成大致半圆状的槽部即半圆槽340在盒壳体31的高度方向(即,从上表面301至底面302)上设置。半圆槽340是为了在带盒30安装于盒安装部8时避免作为压纸卷筒保持器12的旋转中心的轴支撑部121与盒壳体31干涉而设置的避让部。
[0096]将盒壳体31的前表面壁中的从半圆槽340向左延伸的部分称为臂前表面壁35。将由臂前表面壁35、从臂前表面壁35向后方分离的位置上沿高度方向设置的臂背面壁37规定的、从带盒30的右侧向左方延伸的部位称为臂部34。臂前表面壁35的左端部朝向后方弯曲,在臂前表面壁35及臂背面壁37的左端之间形成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间隙是从臂部34排出带(及墨带60)的排出口 341。
[0097]如图4?图7所示,臂部34中,从第I带卷轴40或第2带卷轴41拉出的带被沿与臂前表面壁35大致平行地延伸的传送路径引导,从排出口 341排出。另外,从色带卷轴42拉出的墨带60沿与带不同的传送路径在臂部34内被引导,在排出口 341形成与带重叠的状态而被排出。
[0098]由臂背面壁37、从臂背面壁37连续设置的头周壁373规定的、使带盒30沿上下方向贯通的俯视图上为大致长方形状的空间是头插入部39。头插入部39相当于本公开的“长孔部”。头插入部39通过在带盒30的前表面设置的开口部77,在带盒30的前表面与外部连接。头插入部39中插入支撑带打印装置I的热敏头10的头保持器74。在从臂部34的排出口 341排出的带上,在开口部77 (参照图4?图7)中使用墨带60而利用热敏头10进行打印。头插入部39的详细情况如后所述。
[0099]如图4?图7及图14所示,在下壳体312的头插入部39的外周上与头插入部39面对的位置,设有将带盒30安装于带打印装置I时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所使用的支撑接受部。具体而言,以热敏头10 (参照图4?图7)的插入位置(更详细地说为打印位置)为基准,在带传送方向下游侧设有支撑接受部392。支撑接受部392与头插入部39的下游侧端部连接。支撑接受部392是使底板306的底面302朝向上方凹陷的凹部。支撑接受部392在与臂前表面壁35正交的方向上从头插入部39凹陷。
[0100]支撑接受部392具有相比底面302位于上方的仰视图为大致长方形状的平面部(凹部的底部分)的下侧的面即下侧平面部392B。下壳体312的上下方向(高度方向)上的下侧平面部392B的位置和收纳于盒壳体31的带及墨带60的宽度方向中心位置与带盒30的种类无关,S卩,带盒30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即使不同也为恒定。因此,对收纳的带及墨带60的宽度越大的带盒30,设于底面302的凹部即支撑接受部392的深度越大。
[0101]下侧平面部392B在带盒30安装于盒安装部8的情况下,作为由设于头保持器74的盒支撑部742从下方支撑的部位发挥功能。
[0102]如图3所示,在带的传送方向上,在头插入部39的下游侧设有上下一对限制构件361、362。限制构件361、362将从排出口 341排出且打印后的带在热敏头10的下游侧朝向带排出部49引导。详细情况如后所述,在打印中使用的墨带60在限制构件361、362的上游侧与带分离,沿其他的传送路径传送,卷绕于色带卷绕卷轴44。
[0103]如图13所示,将头周壁373中的、在带的传送方向上规定头插入部39的下游侧端部的左侧壁称为色带引导壁38。色带引导壁38与限制构件362的上游侧相邻。墨带60的传送路径从墨带滚筒601经由臂部34、开口部77到达色带卷绕卷轴44。色带引导壁38将在开口部77打印所使用的墨带60沿传送路径弯曲,朝向色带卷绕卷轴44引导。与头插入部39的下游侧端部连接设置的支撑接受部392相比从色带引导壁38到达色带卷绕卷轴44的墨带60的传送路径位于前方。
[0104]在此处,如图27及图28所示,能够构成不具有支撑接受部392的带盒30。该情况下,在带盒30安装于盒安装部8时,取代作为支撑接受部392被设于头保持器74的盒支撑部742从下方支撑的部位发挥功能,而是作为如后所述销孔62被图3中的定位销102支撑的部位发挥功能。
[0105]此外,如图13所示,在色带引导壁38与色带卷绕卷轴44之间直立设置有分离壁48。分离壁48防止被沿色带引导壁38引导的使用完的墨带60与在第I带卷轴40的周围设置的双面粘接带滚筒581相互接触。
[0106]如图3所示,在带的传送方向上,在限制构件361、362的下游侧设有辊支撑孔64,在辊支撑孔64的内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轴支撑带驱动辊46。即,辊支撑孔64设于带盒30的左前部。
[0107]图4及图5所示的层叠式的带盒30安装于盒安装部8的情况下,带驱动辊46通过与相对的可动传送辊14的协动,从薄膜带滚筒591拉出薄膜带59,并且从双面粘接带滚筒581拉出双面粘接带58。而且,将双面粘接带58向薄膜带59的打印面引导而使其粘接,作为印完字的带50朝向带排出部49传送。
[0108]图6所示的接收器式的带盒30安装于盒安装部8的情况下,通过带驱动辊46与可动传送辊14的协动,从打印带滚筒571拉出打印带57。在热敏头10的下游侧,打印后的打印带57、即印完字的带50被限制构件361、362朝向带排出部49引导。另外,经由头插入部39传送的使用完的墨带60在限制构件361、362的上游从打印带57分离,朝向色带卷绕卷轴44传送。
[0109]在安装有图7所示的热敏式的带盒30的情况下,通过带驱动辊46和可动传送辊14的协动,从热敏纸带滚筒551拉出热敏纸带55。在热敏头10的下游侧,打印后的热敏纸带55、即印完字的带50通过限制构件361、362被朝向带排出部49引导。
[0110]如图3及图13所示,带排出部49是从盒壳体31的左侧面的前端部稍微向前方分离设置的、横跨上表面301和底面302的板状构件。带排出部49将经过限制构件361、362及带驱动辊46传送来的印完字的带50向在与盒壳体31的左侧面的前端部之间形成的通路内引导,从作为通路的终端的带排出口排出。
[0111]在此处,参照图12及图13,对头插入部39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及图13所示,头插入部39跨过带盒30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而形成。头插入部39的左端部由色带引导壁38构成。头插入部39的左端部在左右方向上相比俯视图上为大致圆形的第I带支撑孔65的中心位于左侧。头插入部39的右端部在左右方向上相比俯视图上为大致圆形的卷绕支撑孔68的中心位于右侧。
[0112]如图12及图13所示,将头插入部39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称为第I距离Al。另外,将以与第I距离Al相同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左右方向的两端位置与头插入部39相同且沿带盒3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区域称为第I区域331。S卩,第I带支撑孔65的中心和卷绕支撑孔68的中心位于第I区域331。
[0113]将从头插入部39的右端部直至带盒30的右端部的长度称为第2距离A2。将以与第2距离A2相同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与第I区域331的右侧相邻且沿带盒3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区域称为第2区域332。将从带盒30的左端部直至头插入部39的左端部的距离称为第3距离A3。将以与第3距离A3相同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与第I区域331的左侧相邻且沿带盒3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区域称为第3区域333。本实施方式中,第I距离Al比第2距离A2大。第3距离A3比第I距离Al及第2距离A2小。S卩,第I距离Al比第3距离A3大。
[0114]图4?图6所示的接收器式及层叠式的带盒30中,墨带60的传送路径与构成头插入部39的右端部的壁的右表面的前部接触。更详细地说,墨带60被从墨带滚筒601的左后部向左前方向拉出,与头插入部39的右端部的前部接触而向左方向传送。即,通过与构成头插入部39的右端部的壁的前部接触,墨带60的传送方向变化。由此,在传送墨带60的情况下,对墨带60施加张力。因此,在墨带60上发生振动等的可能性得以降低,传送精度得以提闻。因此,打印精度得以提闻。
[0115]接着,参照图15?图18,说明在带盒30形成的孔部(第I带支撑孔65、卷绕支撑孔68、辊支撑孔64、引导孔47)及与这些孔部有关的构件。
[0116]如图15所示,第I带卷轴40经由沿上下方向贯通盒壳体31的第I带支撑孔65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详细地说,第I带支撑孔65由从上板305及底板306向相互相对的方向分别延伸设置的凹陷孔即开口部65A及开口部65B、将开口部65A和65B之间连通的轴孔65C构成。上壳体311具备从开口部65A朝向底板306延伸设置,并在俯视图上从开口部65A的中心呈放射状的多个卡定肋部84。各卡定肋部84是各自的前端侧在盒壳体31的内部向相互相对的方向突起的钩状体。下壳体312具备从开口部65B朝向上板305延伸设置的圆筒状的筒壁部85。筒壁部85中,沿其上下方向切入的多个缝87在俯视图上从开口部65B的中心形成为放射状。在筒壁部85中的各缝87的上端侧分别设有用于将各缝87的开口端封闭的头部86。在盒壳体31的内部,与设于筒壁部85的前端侧的各头部86分别对应的卡定肋部84经由各缝87与所述各头部86卡定。此外,在筒壁部85的内部,沿上下方向贯通盒壳体31的轴孔65C使开口部65A、65B连通。
[0117]第I带卷轴40具有内壁40A和外壁40B这一双层壁结构。内壁40A是内径比筒壁部85的外径稍大的圆筒体,具有比在第I带卷轴40的周围设置的带及双面粘接带58的宽度小的高度尺寸。在内壁40A的内部形成沿其上下方向贯通的轴孔40D。外壁40B是在内壁40A的径外侧设置并在全周上包围内壁40A的圆筒体,具有与带及双面粘接带58的宽度大致相同的高度尺寸。在图4及图5所示的层叠式的带盒的情况下,在外壁40B的外周面具备双面粘接带滚筒581。在内壁40A与外壁40B之间,作为以上下方向为长度的板状构件的连接体40C在俯视图上从内壁40A及外壁40B的中心以放射状架设。第I带卷轴40构成为通过该连接体40C而内壁40A及外壁40B形成为同轴的双层筒状。第I带卷轴40被插入轴孔40D的筒壁部85进行轴支撑,并在盒壳体31内绕轴线中心旋转自如。此外,第I带卷轴40中,为了减小对于插入轴孔65C的辅助轴110产生的周方向的松动,轴孔65C的开口宽度与辅助轴110的轴径相比大致相等或为稍大的程度。
[0118]如图16所示,色带卷绕卷轴44经由沿上下方向贯通盒壳体31的卷绕支撑孔68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详细地说,卷绕支撑孔68由在上板305及底板306上相互相对的位置分别形成的贯通孔即开口部68A及开口部68B构成。色带卷绕卷轴44形成为具有与盒壳体31的幅长(即,上下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的高度尺寸的圆筒状。色带卷绕卷轴44的外周面的上端缘及下端缘上,分别设有在径外方向的全周上突出的突缘状的支撑部44E。
[0119]在盒壳体31的内部,上端部44A与上板305的开口部68A嵌合,并且下端部44B与底板306的开口部68B嵌合。设于色带卷绕卷轴44的上端缘的支撑部44E从下方与上壳体311接触而限制色带卷绕卷轴44的向上方向的移动。设于色带卷绕卷轴44的下端缘的支撑部44E从上方与下壳体312接触而限制色带卷绕卷轴44的向下方向的移动。由此,色带卷绕卷轴44被支撑于两端部44A、44B,并在盒壳体31内绕轴线中心旋转自如。
[0120]在色带卷绕卷轴44的内部,形成沿其上下方向贯通的轴孔44C。在色带卷绕卷轴44的内周面(S卩,形成轴孔44C的内壁),从其上下方向的中央位置稍靠下方设有多个卡合肋部44D。带盒30安装于盒安装部8时,前述的色带卷绕轴95经由开口部68B插入轴孔44C。并且,在色带卷绕轴95的周围形成的多个凸轮构件95A与在色带卷绕卷轴44设置的多个卡合肋部44D B齿合。由此,色带卷绕轴95的旋转向色带卷绕卷轴44传递。即,伴随色带卷绕轴95的旋转而色带卷绕卷轴44旋转。此外,色带卷绕卷轴44中,轴孔44C的开口宽度大于色带卷绕轴95的轴径,以在安装了色带卷绕轴95时对于色带卷绕轴95产生周方向的松动。
[0121]如图17所示,带驱动辊46经由沿上下方向贯通盒壳体31的辊支撑孔6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详细地说,辊支撑孔64由在上板305及底板306上相互相对的位置分别形成的贯通孔即开口部64A及开口部64B构成。在开口部64A、64B各自的附近位置形成前述的一对限制构件361、362。在一对限制构件361、362的后侧,色带引导壁38与一对限制构件361、362相邻而在上壳体311和下壳体312上直立设置。一对限制构件361、362的基端的间隔宽度设定为与带的宽度相同。
[0122]带驱动辊46形成为具有与盒壳体31的幅长(即,上下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的高度尺寸的圆筒状。带驱动辊46的主体部46E的直径大于开口部64A、64B,该主体部46E的外周面是与带等接触的辊面46C。辊面46C的上下方向长度(即,带驱动辊46的送带宽度)被设定为与带的宽度相同。从带驱动辊46的主体部46E分别向上下方向突出的上端部46A及下端部46B的直径分别稍小于开口部64A、64B。此外,在带驱动辊46的内部,沿上下方向贯通主体部46E的轴孔46D使两端部46A、46B连通。
[0123]在盒壳体31的内部,上端部46A与上板305的开口部64A嵌合,并且下端部46B与底板306的开口部64B嵌合。主体部46E从下方与上壳体311接触而限制带驱动辊46的向上方向的移动,从上方与下壳体312接触而限制带驱动辊46的向下方向的移动。由此,带驱动棍46被支撑于两端部46A、46B,并在盒壳体31内绕轴线中心旋转自如。
[0124]带驱动辊46的内周面(即,形成轴孔46D的内壁)上,在其下端侧设有多个卡合肋部46F(参照图25)。带盒30安装于盒安装部8时,前述的带驱动轴100经由开口部64B插入轴孔46D。并且,在带驱动轴100的周围形成的多个凸轮构件100A(参照图19及图25)与设于带驱动辊46的多个卡合肋部46F啮合。由此,带驱动轴100的旋转向带驱动辊46传递。即,伴随带驱动轴100的旋转而带驱动辊46旋转。此外,带驱动辊46中,轴孔46D的开口宽度稍大于带驱动轴100的轴径,以在安装了带驱动轴100时对于带驱动轴100产生稍微的周方向的松动。
[0125]如图18所示,在盒壳体31的右后方的角部即第2角部322,形成沿盒壳体31的上下方向贯通的引导孔47。详细地说,引导孔47由从上板305及底板306分别向相互相对的方向延伸设置的凹陷孔即开口部47A及开口部47B、使开口部47A和47B之间连通的轴孔47C构成。在盒壳体31的内部,在内部形成使开口部47A和47B连通的轴孔47C的圆筒状的筒壁部89在上板305及底板306之间设置。
[0126]如图12及图14所示,第2带支撑孔66也由在上板305及底板306上相互相对的位置分别形成的一对开口部66A、66B构成。各开口部66A、66B与分别向相对的方向陷入盒壳体31的内部的凹部连接设置。第2带卷轴41是具有与打印介质的带宽度大致相同的高度尺寸的圆筒体。对于层叠式的带盒30,薄膜带滚筒591设于第2带卷轴41的外周(参照图4及图5)。在盒壳体31内收纳薄膜带滚筒591的情况下,从各开口部66A、66B连接设置的凹部分别插入沿上下方向贯通第2带卷轴的轴孔具有的两端开口。由此,第2带卷轴41被轴支撑于第2带支撑孔66,并在盒壳体31内绕轴线中心旋转自如。此外,图6及图7所示的接收器式及热敏式的带盒30不具备第2带卷轴41。
[0127]同样,色带支撑孔67也由在上板305及底板306上相互相对的位置分别形成的一对开口部67A、67B构成。各开口部67A、67B与分别向相对的方向陷入盒壳体31的内部的凹部连接设置。色带卷轴42是具有与带的宽度大致相同的高度尺寸的圆筒体,在其外周面卷绕有墨带60。在盒壳体31内收纳墨带60的情况下,从各开口部67A、67B连接设置的凹部分别插入沿色带卷轴42的上下方向贯通的轴孔具有的两端开口。由此,色带卷轴42被轴支撑于色带支撑孔67,并在盒壳体31内绕轴线中心旋转自如。此外,图7所示的热敏式的带盒30不具备色带卷轴42。
[0128]在此处,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设于带盒30的引导孔47、第I带支撑孔65、卷绕支撑孔68、头插入部39的位置关系,参照图12详细说明。此外,图12中的双点划线表示后述的分割线K。前述的辊支撑孔64、引导孔47、第I带支撑孔65、卷绕支撑孔68、头插入部39分别在安装有带盒30的盒安装部8的与带驱动轴100、引导轴120、辅助轴110、色带卷绕轴95、头保持器74相对的位置形成。
[0129]如图12所示,辊支撑孔64设于带盒30的左前部。另外,引导孔47设于带盒30的右后方的角部即第2角部322。以在俯视图上将辊支撑孔64和引导孔47连接的分割线K为基准而在俯视图上将带盒30分割的情况下,占据分割线K的后侧的区域是第I收纳区域30C,占据分割线K的前侧的区域是第2收纳区域30D。第I带支撑孔65形成于俯视图上构成三角形状的第I收纳区域30C的重心(即,将形成第I收纳区域30C的三边的中线连接的交点)或其附近。此时,第I带支撑孔65的中心的位置位于第I区域331。卷绕支撑孔68形成于在俯视图上构成三角形状的第2收纳区域30D的重心(即,将形成第2收纳区域30D的三边的中线连接的交点)或其附近。此时,卷绕支撑孔68的中心位于第I区域331。另外,此处,第I带支撑孔65及卷绕支撑孔68在俯视图上以分割线K为中心大致对称地形成。
[0130]第2带支撑孔66在俯视图上形成于分割线K上,详细地说位于带盒30的俯视图中央和引导孔47的大致中间处。色带支撑孔67形成于第2收纳区域30D,详细地说相比卷绕支撑孔68位于带盒30的右前侧。
[0131]根据上述的位置关系,图4?图7所示的带盒30的重心的位置如下所述。对于图4及图5所示的层叠式的带盒30,双面粘接带滚筒581、薄膜带滚筒591、墨带滚筒601中重量最大的部件是双面粘接带滚筒581。另外,如前所述,第I带支撑孔65(参照图3)中,在带盒30的内部,在周围具备双面粘接带滚筒581的第I带卷轴40被旋转支撑。这表示,双面粘接带滚筒581中的双面粘接带58的卷绕中心在俯视图上位于第I收纳区域30C (参照图12)的范围内且位于第I区域331。换言之,重量最大的双面粘接带滚筒581的重心在俯视图上位于第I收纳区域30C的范围内且位于第I区域331。由此,带盒30整体的重心位于第I区域331的范围。
[0132]另外,色带卷绕卷轴44中的使用完的墨带60的卷绕中心位于第I区域331。BP,双面粘接带滚筒581中的双面粘接带58的卷绕中心和色带卷绕卷轴44中的使用完的墨带60的卷绕中心位于第I区域331。并且,若使用层叠式的带盒30而进行打印,则双面粘接带58被消耗,双面粘接带滚筒581的重量减少。另一方面,通过色带卷绕卷轴44,使用完的墨带60被卷绕,由此卷绕于色带卷绕卷轴44的墨带60的重量增大。该情况下,由于双面粘接带滚筒581的卷绕中心和卷绕于色带卷绕卷轴44的墨带60的卷绕中心位于第I区域331,因此带盒30的重心的位置在第I区域331的范围内稳定。
[0133]对于图6所示的接收器式的带盒30,打印带滚筒571和墨带滚筒601中的重量最大的部件是打印带滚筒571。另外,如前所述,第I带支撑孔65中,在带盒30的内部,在周围具备打印带滚筒571的第I带卷轴40被旋转支撑。这表示,打印带滚筒571中的打印带57的卷绕中心在俯视图上位于第I收纳区域30C(参照图12)的范围内且位于第I区域331。换言之,重量最大的打印带滚筒571的重心在俯视图上位于第I收纳区域30C的范围内且位于第I区域331。由此,带盒30整体的重心位于第I区域331的范围内。
[0134]另外,色带卷绕卷轴中的使用完的墨带60的卷绕中心位于第I区域331。打印带滚筒571中的打印带57的卷绕中心和色带卷绕卷轴中的使用完的墨带60的卷绕中心位于第I区域331。并且,若使用接收器式的带盒30进行打印,则打印带57被消耗,打印带滚筒571的重量减少。另一方面,卷绕于色带卷绕卷轴44的墨带60的重量增大。该情况下,打印带滚筒571的卷绕中心和卷绕于色带卷绕卷轴44的墨带60的卷绕中心位于第I区域331,因此带盒30的重心的位置在第I区域331的范围内稳定。
[0135]对于图7所示的热敏式的带盒30,如前所述,第I带支撑孔65中,在带盒30的内部,在周围具备热敏纸带滚筒551的第I带卷轴40被旋转支撑。这表示,热敏纸带滚筒551中的热敏纸带55的卷绕中心在俯视图上位于第I收纳区域30C(参照图12)的范围内且位于第I区域331。换言之,热敏纸带滚筒551的重心在俯视图上位于第I收纳区域30C的范围内且位于第I区域331。由此,带盒30整体的重心位置位于第I区域331的范围内。
[0136]上述说明的带打印装置I及带盒30中,在将带盒30安装于盒安装部8的情况下,直立设置于盒安装部8的三个引导轴(带驱动轴100、引导轴120、辅助轴110)和头保持器74分别被设于带盒30的三个引导孔(辊支撑孔64、引导孔47、第I带支撑孔65)和头插入部39引导,带盒30被安装于盒安装部8的适当位置。
[0137]在此处,对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带盒30相对于盒安装部8的装卸方式,参照图19?图26进行说明。图19、图20及图23中,示出带盒30的右侧面,但为了易于理解,以假想线(双点划线)示出与带盒30的装卸有关的孔部等。另外,示出了从右侧观察盒安装部8时的概略剖面,但为了易于理解而仅图示出与带盒30的装卸有关的轴部。但是,图23中,将引导孔47及其附近作为右侧视图中的剖视图表示。另外,图21、图22及图24中,示出带盒30的正面,但为了易于理解,用假想线(双点划线)表示带盒30的头插入部39的左右的端部。另外,图21、图22及图24中,将热敏头10的图示省略。
[0138]首先,说明直立设置于盒安装部8的各构件的高度关系。头保持器74、带驱动轴100、色带卷绕轴95、辅助轴110、引导轴120中,三个引导轴(带驱动轴100、辅助轴110、引导轴120)的轴长大致相等。而且,带驱动轴100、辅助轴110及引导轴120的各轴长大于色带卷绕轴95的轴长及头保持器74的纵向尺寸。因此,头保持器74、带驱动轴100、色带卷绕轴95、辅助轴110中,带驱动轴100及辅助轴110的上端的高度位置最大,接着头保持器74的上端的高度位置较大,色带卷绕轴95的上端的高度位置最小。但是,色带卷绕轴95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与固定于头保持器74的热敏头10的上端的高度位置大致相等。
[0139]如前所述引导轴120直立设置于角支撑部812。并且,引导轴120的上端的高度位置大于头保持器74、带驱动轴100、色带卷绕轴95、辅助轴110中任一个的上端的高度位置。
[0140]如图19所示,用户将带盒30安装于盒安装部8的情况下,使辊支撑孔64、第I带支撑孔65、引导孔47分别相对于带驱动轴100、辅助轴110、引导轴120在俯视图上的相对位置大致一致,如前所述将上板305及底板306维持成大致水平并垂直地嵌入。使带盒30朝向盒安装部8向下方移动时,如图20所示带驱动轴100、辅助轴110、引导轴120的各上端大致同时地分别进入在带盒30的底板306上设置的开口部64B、65B、47B。另一方面,由于处于头保持器74及色带卷绕轴95各自的上端位于底板306的下方的状态,因此不进入带盒30的内部。
[0141]若从图20所示的状态开始,使带盒30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则带驱动轴100、辅助轴110、引导轴120分别经由开口部64B、65B、47B从下方插入轴孔46D、65C、47C。在轴孔46D、65C、47C的内部,分别插入的带驱动轴100、辅助轴110、引导轴120被各轴孔46D、65C、47C的内壁限制向周方向的移动,成为能够沿其直立设置方向(即,上下方向)滑动的状态。换言之,带盒30被沿分别插入轴孔46D、65C、47C的带驱动轴100、辅助轴110、引导轴120的直立设置方向引导,并还在自重的作用下向下方移动。
[0142]此外,带驱动轴100、辅助轴110、引导轴120的上端缘形成为朝向其上端轴径变小的锥形形状。因此,即使相对于辊支撑孔64、第I带支撑孔65、引导孔47在俯视图上的相对位置中产生稍微的偏移,也能够适宜且顺利地使带驱动轴100、辅助轴110、引导轴120插入。另外,由于带驱动轴100的轴径稍微小于带驱动辊46 (轴孔46D)的开口宽度,因此即使在辊支撑孔64内带驱动辊46的平面位置因振动及倾斜等稍微变化,也能够顺利地使带驱动轴100插入。
[0143]而且,如前所述,引导孔47的开口宽度比引导轴120的前端部(前述的小径轴部120B)的轴径大,特别是与从右前方向到左后方向的开口宽度相比,从左前方向到右后方向的开口宽度较大。因此,在带盒30的安装时,即使相对于引导轴120的俯视图上的引导孔47的相对位置稍微偏移,也能够使引导轴120插入引导孔47。由此,对于设于盒安装部8的全部三个引导轴,不需要将带盒30的对应的各孔部正确地定位,因此在带盒30的安装时减轻了用户的负担。另外,在带盒30的制造时,为了使辊支撑孔64及引导孔47的尺寸宽度与带驱动轴100及引导轴120的尺寸宽度完全一致,对作业者要求很高的尺寸精度。关于这一点,通过在引导孔47中形成松动,可允许形成引导孔47的尺寸精度存在稍微的误差,因此也可减轻带盒30的制造时的负担。
[0144]另外,色带卷绕轴95经由开口部68B从下方插入轴孔44C。由于色带卷绕卷轴44 (轴孔44C)的开口宽度比色带卷绕轴95的轴径大,因此在色带卷绕卷轴44内色带卷绕轴95成为能够在周方向上位移的松动插入状态。
[0145]另一方面,从图20所示的位置开始,伴随带盒30被向下方引导,如图21所示,头保持器74从下方插入头插入部39。头保持器74的上部的左右方向的距离比头插入部39的左右方向的距离即第I距离Al (参照图12及图13)小。因此,即使相对于头保持器74在带盒30的俯视图上的相对位置中产生稍微的偏移,头保持器74也不会挂住头插入部39的左右的端部,而是顺利地插入。
[0146]带盒30进一步向下方移动时,如图22所示,设于头保持器74的台阶部741插入头插入部39。由此,头插入部39的左右方向的端部被包括台阶部741在内的头保持器74引导,将头插入部39导向适当的位置。
[0147]使带盒30沿头保持器74、带驱动轴100、辅助轴110、引导轴120向下方移动时,如图23所示,直立设置于角支撑部812上的定位销103与销孔63内的顶壁接触。同时,虽然图23中未图示,但直立设置于角支撑部812上的定位销102插入销孔62,定位销102的上端与销孔62内的顶壁接触。另外,如图23及图24所示,盒支撑部742与下侧平面部392B接触并被定位。即,安装于盒安装部8的带盒30的高度位置被规定为通过定位销102、103、盒支撑部742等支撑的高度位置。
[0148]另外,引导轴120的基端侧(前述的大径轴部120A)沿锥形部120C被引导并嵌入弓I导孔47 (轴孔47C)。如前所述,大径轴部120A的轴径与引导孔47的开口宽度大致相等,因此大径轴部120A从引导孔47的前后方向被紧密地卡定,限制引导轴120的向周方向的位移。另外,定位销102、103分别在销孔62、63的内部被卡定,限制定位销102、103的向周方向的位移。S卩,安装于盒安装部8的带盒30的平面位置被规定为通过引导轴120及定位销102、103卡定的平面位置。
[0149]这样,本实施方式中,带盒30被三个引导轴(带驱动轴100、辅助轴110、引导轴120)、头保持器74引导直至盒安装部8的适当位置。并且,带盒30被引导轴120及定位销102定位于适当的平面位置,并且被盒支撑部742、定位销102、103等定位于适当的高度位置。并且,带盒30被定位于适当位置的状态下,如图25所示,在带驱动轴100的基端侧设置的凸轮构件100A与带驱动辊46的卡合肋部46F适当地啮合。另外,如图26所示,设于色带卷绕轴95的凸轮构件95A与色带卷绕卷轴44的卡合肋部44D适当地啮合。另外,设于头保持器74的热敏头10被配置于头插入部39的适当的打印位置。即,成为带打印装置I能够适宜地执行向带的打印的状态。
[0150]此外,在将带盒30从盒安装部8拆下的情况下,例如用户用手指夹持带盒30的左右的侧壁,并同时将带盒30从盒安装部8向上方拔出即可。此时,带盒30中,通过头保持器74和三个引导轴(带驱动轴100、辅助轴110、引导轴120)沿上下方向引导带盒30。因此,在将带盒30从盒安装部8拆下的过程中,防止了带盒30中发生倾斜而挂住盒安装部8的内壁等的可能性。
[0151]如以上所说明进行本实施方式的带盒30的向盒安装部8的装卸。现有的带盒中,头插入部39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即第I距离Al为从头插入部39的右端部直至带盒30的右端部的长度即第2距离A2以下。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及图13所示,第I距离Al大于第2距离A2。该情况下,带盒30的重心容易位于第I区域331。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图4?图7所示的层叠式、接收器式、热敏式的带盒30的重心位于第I区域331。SP,头插入部39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接近带盒30的左右方向上的重心。即,重量平衡良好。因此,在将带盒30安装于盒安装部8的情况下,由头保持器74引导时,带盒30向左右方向倾斜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带盒30被适宜地配置于盒安装部8。因此,带等被适宜地传送,打印精度得以提高。
[0152]另外,带盒30为了输送或销售等而被包装。在包装用的容器中设有插入带盒30的头插入部39并支撑带盒30的板状的构件(以下称为包装支撑构件)的情况下,包装用支撑构件通过插入到头插入部39而适宜地支撑带盒30。在将本实施方式的带盒30安装于包装用的容器的情况下,头插入部39被适宜地导向包装用支撑构件,带盒30被适宜地安装于包装用的容器。这是由于,头插入部39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接近带盒30的左右方向上的重心,重量平衡良好。因此,带盒30倾斜的可能性降低。因此,能够提高进行包装的作业员的作业效率。
[0153]另外,现有的带盒中,第I距离Al为第2距离A2以下,头插入部39的右端部在左右方向上相比卷绕支撑孔68的中心位于左侧。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中,第I距离Al大于第2距离A2,头插入部39的右端部与现有技术相比向右侧移动。因此,头插入部39的右端部在左右方向上相比卷绕支撑孔68的中心位于右侧。S卩,第I带支撑孔65和卷绕支撑孔68的中心位于第I区域331。
[0154]因此,层叠式的带盒30(参照图4及图5)中,双面粘接带滚筒581中的双面粘接带58的卷绕中心和色带卷绕卷轴44中的使用完的墨带60的卷绕中心位于第I区域331。另外,接收器式的带盒30 (参照图6)中,打印带滚筒571中的打印带57的卷绕中心和色带卷绕卷轴44中的使用完的墨带60的卷绕中心位于第I区域331。因此,如前所述,层叠式及接收器式的带盒30中,即使在带盒30被使用而带等被消耗的情况下,带盒30的重心位置也在第I区域331的范围内稳定。因此,能够良好地保持重量平衡。由于良好地保持了重量平衡,因此在将带盒30安装于盒安装部8的情况下,由头保持器74引导时,带盒30向左右方向倾斜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带盒30可适宜地配置于盒安装部8。因此,带等被适宜地传送,打印精度得以提高。
[0155]另外,带盒30中设有第I带支撑孔65和卷绕支撑孔68。并且,带打印装置I中直立设置有辅助轴110和色带卷绕轴95。带盒30相对于盒安装部8装卸的情况下,经由第I带支撑孔65和卷绕支撑孔68,辅助轴110和色带卷绕轴95插入脱离。由此,带盒30被适宜地引导。
[0156]另外,带盒30中设有辊支撑孔64和引导孔47。并且,带打印装置I中直立设置有带驱动轴100和引导轴120。带盒30相对于盒安装部8装卸的情况下,经由辊支撑孔64和引导孔47,带驱动轴100和引导轴120插入脱离。由此,带盒30被适宜地引导。
[0157]另外,如前所述,图4?图6所示的接收器式及层叠式的带盒30中,墨带60与构成头插入部39的右端部的壁接触,由此墨带60的传送方向变化。另外,头插入部39的右端部与现有技术相比向右侧移动,因此构成头插入部39的右端部的壁和墨带滚筒601的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较近。该情况下,构成头插入部39的右端部的壁和墨带滚筒601之间的墨带60的传送路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接近带盒30的前后方向。由此,与构成头插入部39的右端部的壁接触而变化的墨带60的传送路径的角度的变化量比现有技术大。因此,传送墨带60的情况下,墨带60与头插入部39的右端部的壁接触的力增强。因此,传送墨带60的情况下,给予墨带60的张力增大。由此,能够降低在墨带60在发生振动等的可能性。因此,墨带60的传送精度得以提高,打印精度也得以提高。
[0158]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第I距离Al、第2距离A2及第3距离A3中,第I距离Al的长度最大。因此,带盒30的重心位置容易位于第I区域331。因此,头插入部39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接近带盒30的左右方向上的重心位置。因此,重量平衡良好,例如在收纳于带打印装置I或包装箱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带盒30倾斜的可能性。
[0159]此外,本公开的带盒30及带打印装置I不限于前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施加各种变更,这是不言而喻的。
[0160]例如,本实施方式中,带盒30具备头插入部39、第I带支撑孔65、卷绕支撑孔68、辊支撑孔64及引导孔47,分别被用于将带盒30装卸时的引导中。但是,带盒30的引导中使用的部件也可以仅是头插入部39。而且,也可以是第I带支撑孔65、卷绕支撑孔68、辊支撑孔64及引导孔47中的至少一个部件用于带盒30的引导中。
[0161]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带打印装置I具备头保持器74、辅助轴110、色带卷绕轴95、带驱动轴100及引导轴120。并且,带盒30具备头插入部39、第I带支撑孔65、卷绕支撑孔68、辊支撑孔64及引导孔47。
[0162]但是,例如层叠式及接收器式的带盒30 (参照图4~图6)也可以仅具有头插入部39、辊支撑孔64和卷绕支撑孔68。而且,也可以具有第I带支撑孔65和引导孔47中的至少一个。另外,带打印装置I也可以仅具有带驱动轴100色带卷绕轴95和头保持器74。
[0163]另外,例如热敏式的带盒30(图7参照)也可以仅具有头插入部39和辊支撑孔64。而且,也可以具有第I带支撑孔65、卷绕支撑孔68及引导孔47中的至少一个部件。
[0164]此外,在执行打印时,也经由色带卷绕轴95驱动色带卷绕卷轴44旋转。但是,图7所示的热敏式的带盒30中,未收纳色带卷轴42。因此,不通过色带卷绕卷轴44进行未使用的墨带60的拉出及使用完的墨带60的卷绕。换言之,即使在具备色带卷绕轴95的带打印装置I中使用了热敏式的带盒30的情况下,色带卷绕轴95的旋转驱动也不会对向热敏纸带55的打印动作造成影响,而能够正确地进行打印。因此,热敏式的带盒30中,也可以不设置色带卷绕卷轴44,而在卷绕支撑孔68内使色带卷绕轴95空转。另外,如果是带打印装置I仅使用热敏式的带盒30的专用机,则也可以不具备使色带卷绕卷轴44旋转的色带卷绕轴95。因此,带盒30也可以不具备卷绕支撑孔68。
[0165]上述实施方式中,第I区域331相当于本公开的“特定区域”,第I收纳区域30C相当于本公开的“收纳区域”。第I带支撑孔65相当于本公开的“第I开口部”,卷绕支撑孔68相当于本公开的“第2开口部”。辊支撑孔64相当于本公开的“第3开口部”,引导孔47相当于本公开的“第4开口部”。图3的左下方向相当于本公开的“传送方向”,图3的右上方向相当于本公开的“相反方向”。
[0166]【标号说明】
[0167]30 带盒
[0168]30C第I收纳区域
[0169]31盒壳体
[0170]34臂部
[0171]39头插入部
[0172]40第I带卷轴
[0173]41第2带卷轴
[0174]42色带卷轴
[0175]44色带卷绕卷轴
[0176]47引导孔
[0177]49带排出部
[0178]50印完字的带
[0179]55热敏纸带
[0180]57打印带
[0181]58双面粘接带
[0182]59薄膜带
[0183]60墨带
[0184]64辊支撑孔
[0185]65第I带支撑孔
[0186]66第2带支撑孔
[0187]67色带支撑孔
[0188]68卷绕支撑孔
[0189]74头保持器
[0190]301上表面
[0191]302底面
[0192]305上板
[0193]306底板
[0194]311上壳体
[0195]312下壳体
[0196]322第 2 角部
[0197]324第 4 角部
[0198]331第 I 区域
[0199]341排出口
[0200]551热敏纸带滚筒
[0201]571打印带滚筒
[0202]581双面粘接带滚筒
[0203]591薄膜带滚筒
[0204]601墨带滚筒
[0205]Al第I距离
[0206]A2第2距离
[0207]A3第3距离
【权利要求】
1.一种带盒,具备: 盒壳体,具有上表面、底面、前表面及一对侧面,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所述上壳体具有形成所述上表面的上板,所述下壳体具有形成所述底面的底板; 带滚筒,收纳于所述盒壳体内,并卷绕有作为打印介质的带; 墨带,在向所述带打印时使用; 色带卷绕卷轴,卷绕在向所述带打印时使用过的所述墨带; 第I开口部,设于所述上板和所述底板中的至少所述底板,面对在所述带滚筒中的所述带的卷绕中心设置的孔; 第2开口部,设于所述上板和所述底板中的至少所述底板,面对在所述色带卷绕卷轴中的所述墨带的卷绕中心设置的孔; 第3开口部,设于所述上板和所述底板中的至少所述底板中的一个角部; 臂部,包括所述前表面的一部分,将所述带沿预定的传送路径中的与所述前表面平行延伸的部分而朝向排出口从右向左引导;和 长孔部,与所述臂部的后方相邻而沿所述盒壳体的左右方向延伸,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盒壳体,跨过所述盒壳体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而构成, 所述带盒的特征在于, 所述带盒还具备第4开口部,设于位于所述上板和所述底板中的至少所述底板中的所述一个角部的对角上的另一角部, 第I距离大于第2距离,所述第I距离是所述长孔部的所述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第2距离是从所述长孔部的右端部至所述带盒的右端部的长度, 所述第I开口部的中心和所述第2开口部的中心位于第I区域,所述第I区域是具有与所述第I距离相同的所述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左右方向的两端位置与所述长孔部相同并且沿所述带盒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区域, 所述第4开口部位于第2区域,所述第2区域是具有与所述第2距离相同的所述左右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第I区域的右侧相邻并且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区域, 所述第3开口部位于第3区域,所述第3区域是与所述第I区域的左侧相邻并且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区域具有与所述第3距离相同的所述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第3距离是从所述带盒的左端部至所述长孔部的左端部的距离,所述第I距离大于所述第3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盒的重心位置位于所述第I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盒的重心位置位于所述第I区域。
5.一种带盒,具备: 盒壳体,具有上表面、底面、前表面及一对侧面,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所述上壳体具有形成所述上表面的上板,所述下壳体具有形成所述底面的底板; 带滚筒,收纳于所述盒壳体内,并卷绕有作为打印介质的带; 墨带滚筒,卷绕有在向所述带打印时使用的墨带;色带卷绕卷轴,卷绕在向所述带打印时使用过的所述墨带; 双面粘接带滚筒,卷绕有与打印后的所述带相贴合的双面粘接带; 第I开口部,设于所述上板和所述底板中的至少所述底板,面对在所述双面粘接带滚筒中的所述双面粘接带的卷绕中心设置的孔; 第2开口部,设于所述上板和所述底板中的至少所述底板,面对在所述色带卷绕卷轴中的所述墨带的卷绕中心设置的孔; 第3开口部,设于所述上板和所述底板中的至少所述底板中的一个角部; 臂部,包括所述前表面的一部分,将所述带沿预定的传送路径中的与所述前表面平行延伸的部分而朝向排出口从右向左引导;和 长孔部,与所述臂部的后方相邻而沿所述盒壳体的左右方向延伸,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盒壳体,跨过所述盒壳体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而构成, 所述带盒的特征在于, 所述带盒还具备第4开口部,设于位于所述上板和所述底板中的至少所述底板中的所述一个角部的对角上的另一角部, 第I距离大于第2距离,所述第I距离是所述长孔部的所述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第2距离是从所述长孔部的右端部至所述带盒的右端部的长度, 所述第I开口部和所述第2开口部位于第I区域,所述第I区域是具有与所述第I距离相同的所述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左右方向的两端位置与所述长孔部相同并且沿所述带盒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区域, 所述第4开口部位于第2区域,所述第2区域是具有与所述第2距离相同的所述左右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第I区域的右侧相邻并且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区域, 所述第3开口部位于第3区域,所述第3区域是与所述第I区域的左侧相邻并且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区域具有与所述第3距离相同的所述左右方向的长度,所述第3距离是从所述带盒的左端部至所述长孔部的左端部的距离,所述第I距离大于所述第3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盒的重心位置位于所述第I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盒的重心位置位于所述第I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在安装于具备打印头或安装有打印头的头保持器的带打印装置的情况下,所述长孔部的所述右端部和所述左端部被所述带打印装置的所述打印头或安装有所述打印头的所述头保持器引导。
【文档编号】B41J15/04GK104044374SQ201410200475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6日
【发明者】山口晃志郎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