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2519018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颜色分解处理,以生成表示各记录材料的记录量的材料量数据。基于所述材料量数据进行生成针对图像记录装置中的各记录扫描的二值数据的半色调处理。通过各记录扫描的二值数据来表示在记录有色材料的第一记录扫描中的所述有色材料的排出以及在记录高透过率材料的第二记录扫描中的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排出。在所述第一记录扫描之后,所述高透过率材料被以预定厚度记录在所述有色材料的记录层上。
【专利说明】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其用于生成用于使用有色材料以 及透过率高于该有色材料的高透过率材料作为记录材料的图像记录的图像数据。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在诸如记录纸或者胶片的片材状记录介质上记录诸如文字或图像的信息的 记录装置中的典型示例,已知喷墨记录方法。近来,在采用喷墨记录方法的记录装置中提出 了各种记录材料。典型的不例为染料墨和颜料墨。
[0003] 染料墨的色材在记录材料中作为非常小的分子存在。当在喷墨记录方法中使用染 料墨时,色材浸透到记录介质内部并定影。当在第一色材在记录介质中定影后短时间内施 加第二色材时,第二色材被以与先前定影的第一色材混合的状态定影在记录介质中。
[0004] 颜料墨的色材在记录材料中作为大约几十nm的粒子存在。色材作为粒子存在的 颜料墨几乎不会发生色材的光分解以及溶解于水。在文字和图像的耐候性和耐水性上,颜 料墨优于染料墨。
[0005] 当在喷墨记录方法中使用颜料墨时,因为色料的粒子大小较大,因此色材难以浸 透到记录介质内部并定影在记录介质的表面。当在第一色材在记录介质的表面上定影后短 时间内施加第二色材时,第二色材被定影在先前定影的第一色材上。即,对于颜料墨来说, 色材按照记录顺序形成记录层。因此,提出有通过控制颜料墨的记录顺序来获得图像的装 饰效果的技术(日本特开2012-085123号公报:以下也称为"文献1")。
[0006] 根据文献1的技术,相对于布置在较下层并且透过率较低的色材(有色材料),透 过率较高的色材(无色材料)定影在上层。定影在上层的无色材料形成光学薄膜。通过控 制无色材料的厚度,再现由薄膜干涉产生的各种颜色(构造色)。文献1中的技术利用了构 造色与下层的有色材料的颜色不同这一事实。通过控制上层的无色材料的厚度,形成期望 的颜色图像,以获得装饰/美化效果。
[0007] 文献1中的方法利用薄膜干涉以得到图像的装饰/美化效果,但是未使用薄膜干 涉来提高图像的质量。


【发明内容】

[0008] 在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用于生成用于图像记录的图像数据,所 述图像记录使用有色材料以及透过率高于所述有色材料的高透过率材料作为记录材料,所 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颜色分解单元,其被配置为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颜色分解处理,以生 成表示各记录材料的记录量的材料量数据;以及生成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材料量数 据,进行生成针对图像记录装置中的各记录扫描的二值数据的半色调处理,其中,通过各记 录扫描的二值数据来表示在记录所述有色材料的第一记录扫描中的所述有色材料的排出 以及在记录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第二记录扫描中的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排出,并且其中, 在所述第一记录扫描之后,所述高透过率材料被以预定厚度记录在所述有色材料的记录层 上。
[0009]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用于生成用于图像记录的图像数据,所 述图像记录使用有色材料以及透过率高于所述有色材料的高透过率材料作为记录材料,所 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颜色分解处理,以生成表示各记录材 料的记录量的材料量数据;以及基于所述材料量数据进行生成针对图像记录装置中的各记 录扫描的二值数据的半色调处理,其中,通过各记录扫描的二值数据来表示在记录所述有 色材料的第一记录扫描中的所述有色材料的排出以及在记录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第二记 录扫描中的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排出,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记录扫描之后,所述高透过率 材料被以预定厚度记录在所述有色材料的记录层上。
[0010] 根据这些方面,通过高透过率材料的光学薄膜能够扩大图像记录装置的色域。
[0011]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执行图像处理的信息处理装置的配置的框图。
[0013] 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处理配置以及打印机的配置的框图。
[0014] 图3A和图3B是示出记录头的配置的图。
[0015] 图4是用于说明要由图像处理装置执行的图像处理的流程图。
[0016] 图5是用于说明使用所有记录部件的4通道打印中的记录扫描的图。
[0017] 图6是示出另一 4通道打印中的记录扫描的图。
[0018] 图7A和图7B是用于说明存储在记录数据设定表中的表的图。
[0019] 图8A和图8B是分别示出记录数据设定表的示例的图。
[0020] 图9A和图9B是用于说明各记录扫描的记录数据的设定方法的图。
[0021] 图IOA和图IOB是示出在扫描编号k = 1至k = 4时的断开位置的图。
[0022] 图11是示出HT处理单元的配置的框图。
[0023] 图12A和图12B是用于说明半色调处理的流程图。
[0024] 图13A和图13B是分别示出阈值矩阵的示例的图。
[0025] 图14是用于说明由HT处理单元生成的HT数据的图。
[0026] 图15是示出在色域边界部的点配置的表。
[0027] 图16A和图16B是用于说明生成黄色构造色以在黄色方向上扩大色域的理由的 图。
[0028] 图17A至图17D是分别示出测量由光学薄膜产生的正反射光的分光反射率的结果 的图。
[0029] 图18是示出在色域内部的点配置的表。
[0030] 图19A和图19B是用于说明由薄膜干涉产生的正反射光的着色接近无色这一事实 的图。
[0031] 图20是示出另一色相的色域扩大的概要的图。
[0032] 图21是用于说明在亮度方向上扩大色域的控制的图。
[0033] 图22A至图22D是分别示出测量由光学薄膜产生的正反射光的分光反射率的结果 的图。
[0034] 图23是用于说明在亮度方向上扩大色域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现在,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进行详细 描述。请注意,以下实施例中提出的配置仅为示例,本发明不限于所示的配置。
[0036] 在以下描述中,将具有青色C、洋红色M、黄色Y以及黑色K(所谓的处理色)的颜 色的透过率较低的色材称为:"有色材料",而将包含有色材料的颜料墨称为"有色墨"。各有 色材料被称为"C色材"、"M色材"、"Y色材"和"K色材"。各有色墨被称为"C墨"、"M墨"、 "Y墨"和"K墨"。将颜色分解后的各颜色的色材量数据称为"C数据"、"M数据"、"Y数据" 和"K数据"。
[0037] 将透过率高于有色材料的高透过率材料称为"无色材料"。将包含无色材料的颜料 墨称为"无色墨"。请注意,无色材料满足透过率高于有色材料的色材即可。即使色材略微 浑浊或者有色,其也能够用作无色材料。在一些情况下,将无色墨的颜色称为"透明色T", 将无色墨称为"T墨",将无色材料的色材量数据称为"T数据"。
[0038] [概要]
[0039] 将说明如下示例:提高色饱和度,换言之,通过使用有色墨和无色墨控制颜色、强 度或者由薄膜干涉产生的构造色的颜色和强度,在图像记录装置可再生的色域的边界部扩 大色域。
[0040] 更具体地说,当将无色材料定影在有色材料的记录层上时,在色域边界部通过无 色材料的记录层(以下,称为"透明层")形成光学薄膜。控制透明层的形成,以使得由薄膜 干涉产生的构造色的色相与下层的有色材料的色相变为相等或者近似。因此,高透过率材 料可以包括色相与有色材料的相等或近似并且透过率高于有色材料的色材。
[0041] 在色域的内部,控制透明层的形成,从而增加透明层的厚度的差异以抑制薄膜干 涉。在色域边界部与色域内部之间的中间部,控制透明层的厚度的差异以落入色域边界部 与色域内部的厚度之间,从而使得色域边界部与色域内部之间的边界线不明显。
[0042] [装置配置]
[0043] 在图1的框图中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执行图像处理的信息处理装置的配置。
[0044] 微处理器(CPU) 201使用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的主存储器202作为工作 存储器,并执行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209或者诸如硬盘驱动器(HDD)或者固态驱动器 (SSD)的存储单元中的程序,由此通过系统总线206控制配置(稍后描述)。请注意ROM 209 和存储单元203存储用于实现图像处理(稍后描述)的程序以及各种数据。
[0045] 诸如键盘或鼠标的指令输入单元207、数字照相机208 (或者扫描器)、打印机220 等连接到诸如USB (通用串行总线)或者IEEE1394的通用接口(I/F) 204。监视器210与视 频卡(VC) 205连接。CPU 201在监视器210上显示表示用户界面(UI)、处理过程以及处理 结果的信息。
[0046] 例如,根据通过指令输入单元207输入的用户指令,CPU 201将存储在存储单元 203中的应用程序(AP)加载到主存储器202的预定区域中。CPU 201执行AP以根据AP在 监视器210上显示Π 。
[0047] 接着,根据用户对Π 的操作,CPU 201将存储在存储单元203中的各种数据加载 到主存储器202的预定区域中。根据AP,CPU 201对加载到主存储器202中的这些数据进 行预定运算处理。根据用户对Π 的操作,CPU 201在监视器210上显示运算处理结果,将 其输出到打印机220或者将其存储在存储单元203中。
[0048] 请注意,CPU 201能够通过与系统总线206连接的网络I/F(未示出)将程序、数 据以及运算处理结果发送到网络上的服务器装置以及从网络上的服务器装置接收程序、数 据以及运算处理结果。
[0049] 在图2的框图中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处理配置以及打印机的配 置。
[0050] 生成图像记录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装置100通过图1所示的信息处理装置(计 算机)执行打印机驱动器的程序来实现。请注意,通过在打印机220中搭载安装有用于执 行图像处理装置100 (稍后描述)的各单元的处理的程序的单片式微控制器,也可以将图像 处理装置100的功能给予打印机220。
[0051] ?图像处理装置
[0052] 图像处理装置100的输入图像缓冲器(buffer) 102将从例如数字照相机208通过 由通用I/F 204实现的输入单元101输入的、要打印的图像数据进行缓存。颜色分解单元 103查看颜色分解查找表(LUT) 104,并且将输入图像缓冲器102中存储的例如RGB图像数 据进行颜色分解为与在打印机220中准备的墨颜色相对应的色材量数据。如上所述,实施 例中的墨颜色为五种,青色C、洋红色M、黄色Y、黑色K以及透明色T。
[0053] 生成单元110包括记录数据设定单元105、记录数据设定表106以及半色调(HT) 处理单元107,并且根据色材量数据生成要输出到打印机220的图像数据。
[0054] 基于记录数据设定表106,记录数据设定单元105根据从颜色分解单元103输出的 各颜色的色材量数据,设定各记录扫描的记录数据。请注意,记录数据表示各记录扫描要记 录的色材的记录量(墨量)。
[0055] HT处理单元107将通过将从记录数据设定单元105针对各记录扫描输出的记录数 据量化所获得的量化数据输出作为进行了半色调处理的记录数据(以下,称为"HT数据")。 通过与输入图像缓冲器102的R、G和B通道的值(即:颜色分解前的图像数据的值)相对 应的抖动处理,生成T墨的记录数据,稍后对其细节进行描述。
[0056] 从生成单元110输出的各记录扫描的HT数据被存储在半色调(HT)图像缓冲器 108中,并且根据记录扫描通过由通用I/F 204实现的输出单元109被输出到打印机220。
[0057] ?打印机
[0058] 打印机220是热转印方式、喷墨方式等的记录装置。打印机220相对记录介质222 纵横移动记录头221,以在记录介质222上形成由图像处理装置100针对各带输入的HT数 据表示的图像。此时,墨颜色选择单元226从在记录头221中准备的墨颜色中,选择与从图 像处理装置100输入的HT数据相对应的墨颜色。
[0059] 记录头221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记录部件(喷墨方式中的喷嘴)。记录头221的相 对纵横移动通过头控制单元224控制移动单元223使记录头221在X方向(主扫描方向) 上移动,通过头控制单元224控制运送单元225沿Y方向(副扫描方向)运行记录介质222 来实现。
[0060] 图3A和图3B示出了记录头221的配置。如上所述,实施例中的墨颜色为五种,青 色C、洋红色Μ、黄色Y、黑色K以及透明色T。记录头221包括排出这五种颜色的墨的记录 部件列。
[0061] 为了便于描述,图3Α和图3Β示出了如下配置:记录部件沿运送记录介质222的Y 方向(副扫描方向)配置成列。然而,记录部件的数量和配置不限于该示例。例如,可以将 具有不同墨排出量的记录部件布置为同一颜色(浓度)的记录部件,或者可以布置具有同 一排出量的多个记录部件列。此外,可以按照交错方式布置记录部件。图3Α示出了如下示 例:各墨颜色的记录部件列被布置在同一副扫描位置。然而,例如,如图3Β所示,T墨的记 录部件列可以被布置在不同的副扫描位置。
[0062] [图像处理]
[0063] 参照图4的流程图说明要由图像处理装置100执行的图像处理。图4示出了一个 带的处理。虽然未在图4中示出,但是针对各个带重复图4的处理,直到处理了所有要打印 的图像数据。
[0064] 将说明如下示例:使用Y墨和T墨来控制由薄膜干涉产生的构造色的颜色和强度, 以提高色域边界部的黄色Y的饱和度。
[0065] 更具体地说,当将无色材料叠加在Y色材上时,在色域边界部,控制透明层的形 成,从而使得透明层形成光学薄膜,并且薄膜干涉产生的构造色的色相变为与下层的Y色 材的色相相等或者近似。在色域的内部,控制透明层的形成,从而增加透明层的厚度的差异 以抑制薄膜干涉。此外,在色域边界部与色域内部之间的中间部,控制透明层的厚度的差异 以落入色域边界部的厚度与色域内部的厚度之间,从而使得色域边界部与色域内部之间的 边界线不明显。
[0066] 通过这些控制操作,使用由无色材料的光学薄膜产生的薄膜干涉,在饱和度方向 上扩大色域。在色域内部和色域边界部,调整薄膜干涉的强度,以使得色域边界部与色域内 部之间的边界线不明显。
[0067] 输入图像缓冲器102存储通过输入单元101输入的RGB图像数据(SlOl)。通过查 看颜色分解LUT 104,颜色分解单元103对存储在输入图像缓冲器102中的RGB图像数据进 行颜色分解处理,以生成各墨颜色的色材量数据C、Μ、Y、K以及T (S102):
[0068] C = Clut an (R, G, B);
[0069] M = Mlut sd (R, G, B);
[0070] Y = Ylut 3d (R,G,B);
[0071] K = Klut an (R, G, B);
[0072] T = Tlut 3d (R,G,B) ; · · · (I)
[0073] 其中,Xuit 3D为颜色分解LUT 104中的X颜色的颜色分解表,并且
[0074] X 为 C、M、Y、K 和 T。
[0075] 在以下描述中,颜色分解后的色材量数据具有8位的阶调(tone level)数量,但 图像数据的颜色可以被分解为阶调数量更大的色材量数据。
[0076] 基于步骤S106的确定,针对各颜色执行步骤S103至S105的处理。将说明Y墨和 T墨的处理,而省略剩余三种颜色墨的处理。然而,与Y墨类似地处理剩余三种颜色墨。在 所有颜色的处理结束之后,将各带的HT数据输出到打印机220 (S107)。
[0077] ?断开位置的坐标yCUT(k)的设定
[0078] 记录数据设定单元105设定扫描编号k,以及指示在副扫描方向上的色材量数据 的断开位置的坐标的y OT(k) (S103)。坐标yOT(k)指示色材量数据在扫描编号k的断开位 置,并且与记录部件列的上端相当。扫描编号k的初始值为" 1",并且针对各个处理循环,将 扫描编号k递增。
[0079] 将以所谓的4通道打印为例说明色材量数据的断开位置的坐标yOT(k)的设定方 法。在4通道打印中,记录部件列包括16个记录部件并且通过在图像的同一主扫描记录区 域中进行四次记录扫描来形成图像。
[0080] 将参照图5描述使用所有记录部件的4通道打印的记录扫描。当通过使用记录部 件列的所有记录部件的4通道打印来打印图像时,如图5所示,在扫描编号k= 1中,使用 记录部件列中位于下端的1/4的记录部件来进行记录。在扫描编号k = 2中,将记录介质 222运送记录部件列的长度(以下,称为列长)的1/4,并使用记录部件列中位于下端的1/2 的记录部件来进行记录。
[0081] 同样,在扫描编号k = 3中,将记录介质222运送列长的1/4,并使用记录部件列 中位于中部的1/2的记录部件来进行记录。在扫描编号k = 4中,将记录介质222运送列 长的1/4,并使用记录部件列中位于上端的1/2的记录部件来进行记录。在扫描编号k = 5 中,将记录介质222运送列长的1/4,并使用记录部件列中位于上端的1/4的记录部件来进 行记录。重复如图5所示的纸给送和记录,最终形成输出图像。
[0082] 因此,与记录部件列的上端相当的色材量数据的断开位置的坐标yOT(k)是与记录 部件列中的记录部件的数量以及通道数相关联的值。在各记录扫描中的色材量数据的断开 位置的坐标y CUT(k)通过下式得出:
[0083] yCUT (k) = -Nz+(Nz/Pass) X k . . . (2)
[0084] 其中,Nz是记录部件列的记录部件的数量,而
[0085] Pass是通道数。
[0086] 例如,在图 5 中,针对 k = 1,yCUT(l) =-16+(16/4) X I =-16+4 =-12。
[0087] 图5示出了使用所有记录部件的4通道打印的示例。然而,还可以增加在一次记 录扫描中使用的记录部件的数量并通过与图5的示例相同的纸给送量(列长的1/4)来进 行记录。图6示出了另一4通道打印中的记录扫描。图6示出了使用一半记录部件,通过 相同纸给送量来形成与图5相同的图像的示例。在图6中,纸给送量相同,但是在一次记录 扫描中使用的记录部件的数量为两倍,并通过实质2通道打印来形成图像。然而,在打印中 使用的记录部件的数量变为图5中的所有记录部件的1/2,而各通道中的记录点的数量为 两倍。
[0088]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使用记录部件列中位于下端的1/2的记录部件来记录 有色墨,而使用位于上端的1/2的记录部件来记录T墨,以将无色材料定影在有色材料的记 录层上。
[0089] ?记录数据设定表
[0090] 将参照图7A和图7B说明存储在记录数据设定表106中的表。图7A和图7B示出 了分别表示当纸给送量为列长的1/4时墨值的分割率的记录数据设定表。在图7A和图7B 中,纵轴表示与记录部件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件编号,横轴表示墨值的分割率。图7A示出了 Y墨的墨值的分割率。针对记录部件列中位于下端的1/2的记录部件,设定了 "0. 5",而针 对位于上端的1/2的记录部件,设定了 "0"。图7B示出了 T墨的墨值的分割率。针对记录 部件列中位于下端的1/2的记录部件,设定了 "0",而针对位于上端的1/2的记录部件,设定 了 "0· 5"。
[0091] 针对例如每四个记录部件设定墨值的分割率。在图7A的示例中,设定了具有部件 编号3、7、11的记录部件的分割率Dy (3)、Dy (7)、Dy (11)以及Dy (15)。更具体地说,部件编 号0至3的墨值的分割率为Dy (3)。同样,部件编号4至7的墨值的分割率为Dy (7),部件 编号8至11的墨值的分割率为Dy (11),而部件编号12至15的墨值的分割率为Dy (15)。
[0092] 同样,在图7B的示例中,设定了具有部件编号3、7、11的记录部件的墨值的分割 率Dt (3)、Dt (7)、Dt (11)以及Dt (15)。更具体地说,部件编号0至3的墨值的分割率为 Dt (3)。同样,部件编号4至7的墨值的分割率为Dt (7),部件编号8至11的墨值的分割率 为Dt (11),而部件编号12至15的墨值的分割率为Dt (15)。根据以下规则设定各墨值的分 割率:
[0093] Dy (3)+Dy (7)+Dy (11)+Dy (15) =1.0;
[0094] Dt (3)+Dt (7)+Dt (11)+Dt (15) =1.0; . . . (3)
[0095] SP,如图 7A 所示,Y 墨的墨值的分割率为 Dy(3) =Dy(7) =0.0,Dy(ll) =Dy(15) = 0.5。这意味着使用位于下端的1/2的记录部件进行Y墨的记录。即,基于墨值的分割率 "〇. 5"以及打印同一区域两次的2通道打印,来记录基于色材量数据的墨量。
[0096] 如图 7B 所示,T 墨的墨值的分割率为 Dt (3) = Dt (7) = 0.5, Dt(Il) = Dt (15)= 0. 0。这意味着使用位于上端的1/2的记录部件进行T墨的记录。剩余三种颜色C、M和K 的墨值的分割率Dc、Dm、Dk与墨值的分割率Dy相等。这意味着使用位于下端的1/2的记录 部件。
[0097] 根据Y墨的墨值的分割率Dy和T墨的墨值的分割率Dt,通过下式得到关于记录部 件位置ny的函数:

【权利要求】
1. 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用于生成用于图像记录的图像数据,所述图像记录使用有色 材料以及透过率高于所述有色材料的高透过率材料作为记录材料,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 括: 颜色分解单元,其被配置为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颜色分解处理,以生成表示各记录材 料的记录量的材料量数据;以及 生成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材料量数据,进行生成针对图像记录装置中的各记录 扫描的二值数据的半色调处理, 其中,通过各记录扫描的二值数据来表示在记录所述有色材料的第一记录扫描中的所 述有色材料的排出以及在记录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第二记录扫描中的所述高透过率材料 的排出,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一记录扫描之后,所述高透过率材料被以预定厚度记录在所述有色材 料的记录层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生成单元包括: 设定单元,其被配置为针对各记录材料,基于所述材料量数据设定各记录扫描的记录 数据;以及 半色调处理单元,其被配置为对各记录扫描的所述记录数据进行所述半色调处理,以 生成各记录扫描的所述二值数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颜色分解单元基于所述输入图像 数据的RGB值,确定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材料量数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以与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材料量数据 相对应的厚度记录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记录层,并且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记录层上的由薄 膜干涉产生的构造色的色相与记录在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记录层下方的所述有色材料的 色相相等或者近似。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以与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材料量数据 相对应的厚度记录在用于再现黑色的所述有色材料的记录层上记录的所述高透过率材料 的记录层,并且由所述有色材料的记录层与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记录层的层叠而反射的光 的量在发光度函数高的波长下变为最小。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半色调处理单元使用点分散阈值 矩阵对所述有色材料的记录数据进行半色调处理,并且使用基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 的阈值矩阵对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记录数据进行半色调处理。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在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与所述图 像记录装置的色域的边界部相对应的情况下,所述半色调处理单元针对对所述高透过率材 料的记录数据进行的所述半色调处理使用点分散阈值矩阵。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在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与所述图 像记录装置的色域的内部相对应的情况下,所述半色调处理单元针对对所述高透过率材料 的记录数据进行的所述半色调处理使用点集中阈值矩阵。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半色调处理单元包括: 评价单元,其被配置为计算表示所述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所属的、所述图像记录装置 的色域的区域的评价值;以及 矩阵生成单元,其被配置为通过基于所述评价值将点分散阈值矩阵与点集中阈值矩阵 线性耦合,来生成阈值矩阵。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半色调处理单元还包括量化单 元,所述量化单元被配置为使用所生成的阈值矩阵,对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记录数据进行 量化。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评价单元基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 的颜色的色度,计算所述评价值。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评价单元基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 的颜色的色度值,计算所述评价值。
13.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评价单元基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 的颜色与白色点的距离,计算所述评价值。
1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设定单元通过查看表,设定第一 记录数据和第二记录数据作为所述记录数据。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半色调处理单元对所述第一记 录数据和所述第二记录数据进行半色调处理,并将从进行了所述半色调处理的所述第二记 录数据中减去进行了所述半色调处理的所述第一记录数据的结果,设定为各记录扫描的所 述二值数据。
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输出单元,所述输出单元被 配置为向所述图像记录装置输出各记录扫描的所述二值数据。
1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高透过率材料包括色相与有色材 料的色相相等或近似并且透过率高于所述有色材料的透过率的记录材料。
18. -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用于生成用于图像记录的图像数据,所述图像记录使用有色 材料以及透过率高于所述有色材料的高透过率材料作为记录材料,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如下步骤: 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颜色分解处理,以生成表示各记录材料的记录量的材料量数据; 以及 基于所述材料量数据进行生成针对图像记录装置中的各记录扫描的二值数据的半色 调处理, 其中,通过各记录扫描的二值数据来表示在记录所述有色材料的第一记录扫描中的所 述有色材料的排出以及在记录所述高透过率材料的第二记录扫描中的所述高透过率材料 的排出,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一记录扫描之后,所述高透过率材料被以预定厚度记录在所述有色材 料的记录层上。
【文档编号】B41J29/38GK104417080SQ201410419329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2日
【发明者】柳井智和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