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增压室,输送平的介质的系统,以及配备所述吸入增压室和系统的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9925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吸入增压室,输送平的介质的系统,以及配备所述吸入增压室和系统的印刷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入增压室,所述吸入增压室用于印刷平的介质的印刷机中的输送所述平的介质的输送系统。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至少一个吸入增压室的输送平的介质的输送系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配备输送平的介质的输送系统的印刷平的介质的印刷机,所述印刷机包括至少一个吸入增压室。

发明背景

在包装工业中使用印刷机来印刷平的介质,例如片材或纸幅或纸板。所述机器包括若干连续的工站。第一工站设置在最上游,是连续输入介质的进料站。所述进料站一个接一个地供料给呈一个或多个印刷单元的形式的若干印刷站。印刷单元的每一个利用具有相等着色的油墨印刷出特定颜色。所述机器可容易地接收不同大小的介质,在机器的末端设有传送站,所述传送站收集已印有图像的介质。

在印刷纸板片材,特别是瓦楞纸板的情况下,最常使用的技术是利用柔版单元的柔版印刷。数字印刷也随着使用配备数字印刷头(例如喷墨型)的印刷单元而越来越普及。这种印刷技术能够使包装制造商非常快速地更换作业,以便从代表包装的计算机文件印刷新片材。

印刷机根据所需颜色的数目设有一个或多个印刷单元。介质自上游向下游从进料站纵向移动到印刷单元并最远到达传送站。为了在已印刷的介质上获得最后的高质量图像,特别有必要将所有不同颜色的印刷点放置成正正彼此邻近。还有必要的是所述印刷点不会变形。

平的介质上的印刷质量不仅取决于印刷机的质量、所用油墨的质量和输入的介质的质量,还取决于所用的一个或多个输送系统的质量和精确度。

利用受驱动的输送带、平的载条或钢辊通过真空输送系统输送介质,以便将介质从一个印刷单元纵向地移动到另一个印刷单元,自上游向下游从进料站移动到传送站。为了获得最佳印刷质量,其中一个基本原则是将介质以尽可能均一的速度输送。另一个原则是必须将介质尽可能牢固地保持并且必须将介质准确地通过输送系统引导,使得所述介质在由一个或多个印刷单元印刷期间或在一个或多个印刷单元之间时不会偏离。

现有技术

专利文件US 6,471,430描述了一种印刷呈纸片材或纸板片材形式的介质的印刷机,所述印刷机包括输送系统。从片材进料器取出片材并在第一环形输送带上输送所述片材,以便进行印刷。当片材通过抽吸系统被输送并经过第一印刷单元下方和位于第一印刷单元的下游的第一油墨烘干器下方时,所述片材保持在位。然后将片材翻转并由第二环形输送带将所述片材输送经过第二印刷单元下方和第二油墨烘干器下方,然后在输出站中收集所述片材。

输送带被构造成设有一组通孔,所述通孔使空气可通过所述通孔被抽吸并且使保持效果得以实现,所述保持效果允许在机器内部输送片材。吸入增压室放置在输送带的下方以产生真空。

然而,使用抽吸系统在输送带下方施加真空并由此保持待印刷的片材平置具有某些缺点。所产生的真空影响片材,以及更确切来说影响被引导的片材的位置。这可能影响印刷过程,因为寄生气流在片材的前、后和侧缘产生。

真空还在烘干器的区域中产生干扰。实际上,这些烘干器包括抽吸部分,该抽吸部分须吸取在烘干期间产生的水分。为了获得最佳烘干效果,从片材的印刷面向上进行抽吸。然而,存在两个向相反方向的真空(所述两个真空是在下方的真空以便将片材保持在位于所述输送带上及上方以便将片材烘干)将会影响片材的平度和输送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入增压室,所述吸入增压室用于印刷平的介质的印刷机中的输送平的介质的输送系统。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输送待印刷的介质的吸入增压室,这确保这些介质符合要求地保持在输送系统的输送带上。第三个目的是开发一种吸入增压室,其可在输送介质时将负载损失减至最小。第四个目的是生产一种吸入增压室,其中输送带中的干扰保持最小。第五个目的是使输送系统适配有环形输送带,以便印刷平的介质,所述输送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吸入增压室。第六个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吸入增压室和输送系统的技术问题。而另一个目的是进一步改善配备至少一个印刷单元的印刷平的介质的印刷机的印刷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吸入增压室,所述吸入增压室用于印刷平的介质的印刷机中的输送平的介质的输送系统,所述输送系统配有至少一条环形输送带,所述环形输送带设有一组通孔,所述印刷机配备至少一个印刷单元,所述吸入增压室包括:

-能够产生真空的抽吸装置,以及

-被分成至少两个独立的腔室的抽吸隔室:

第一抽吸腔室,所述第一抽吸腔室的容积是可调节的,并且所述第一抽吸腔室与所述抽吸装置连通,通过所述输送带的孔将真空施加到由所述输送带输送的所述介质,以及

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的压力为环境压力,

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可移动的隔板彼此分隔开。

所述吸入增压室的特征在于,所述抽吸隔室具有开口上表面,所述上表面配备了允许所述输送带移动的保持装置。

换句话说,所述隔室的开口上表面使得真空能够直接转移到所述输送带及因此传递到所述平的介质。所述输送带在所述上表面的区域中被保持并循环。

具有可调尺寸的抽吸腔室允许所施加的真空的强度能够容易地和简单地进行调节。因此,所述输送带所沿着经过的表面具有可以随着可调腔室而变化的抽吸区域。这使得可以在一个或多个抽吸区域的区域中保持高的且最佳的抽吸力,以便保持平的介质的平度和平的介质没有相对于输送带区域的运动,以及因此准确的输送。

例如这区域的表面随着待输送和待印刷的平的介质的大小而变化。介质用印刷机的操作将是最佳的,真空直接施加在输送带下方,真空的范围限于输送的平的介质所在的区域。在输送的介质下方供给真空的腔室的大小将经调节使得不干扰烘干器的操作。

作为非限制性的例子,平的介质被限定为由片材、板或连续条带形式的材料制成,例如纸,平坦纸板,瓦楞纸板,夹层瓦楞纸板,柔性塑料(例如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或其他聚合物)或其他材料。作为非限制性的例子,平的介质限定为用于形成坯件继而形成包装盒子的片材。

纵向方向被限定为平的介质在所述印刷机内沿所述印刷机的中心纵向轴线的轨迹。上游和下游方向被限定为所述介质轨迹在整个印刷机的纵向方向上的运动方向。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一种印刷平的介质的印刷机中用于输送所述介质的输送系统,所述输送系统配有至少一条环形输送带,所述环形输送带设有一组通孔,所述印刷机配备至少一个印刷单元,所述输送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具有一个或多个在下文和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技术特征的吸入增压室。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配备至少一个印刷单元的一种印刷平的介质的印刷机包括输送介质的输送系统,所述输送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具有一个或多个在下文和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技术特征的吸入增压室。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配备至少一个印刷单元的一种印刷平的介质的印刷机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在下文和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技术特征的输送介质的输送系统。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非限制性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并参照附有的示意图,将容易理解本发明并且使本发明的各种优点和不同特征更为明显,其中:

-图1示出了包括根据本发明的输送系统和吸入增压室的印刷机的透视图;

-图2至图5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吸入增压室的侧视图、平面图、从下游看的平面透视图和从上游看的平面透视图;以及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吸入增压室的从上游看的平面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印刷机1用于印刷呈板状元件形式的介质,例如瓦楞纸板片材。在主要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印刷机1是数字印刷机,其包括例如专利文件US 6,471,430中描述的一些组成部件。详细而言,印刷机1包括一组四个印刷单元2,所述印刷单元2一个接一个地布置成行。

每个印刷单元2的每一个配备至少一个非接触式数字印刷头,例如喷墨型印刷头。例如,一组印刷头朝向下,然后在由输送带6输送的片材的上表面进行印刷。通过印刷单元2将黑色的、青色的、洋红色的和黄色的油墨依次印刷到片材上。

通过安装在印刷机1(未示出)上游的进料站(未示出)将片材输入(图1中的箭头F)。然后将片材夹持、输送、纵向循环F,并且当片材在安装在印刷机1下游的传送站(未示出)处经印刷后将所述片材输出F。具有蒸汽排放管的两个烘干器3被放置在印刷单元2的下游。

待印刷的片材通过输送系统4从上游输送到下游。输送系统4包括至少一个输送带,在这情况下所述输送带是单一环形金属输送带6,输送带6安装在第一上游辊7与第二下游辊8之间。环形输送带6设有一组通孔(不可见于图1中)。两个辊7和8中的至少一个辊通过驱动输送带6的电动机9驱动旋转(图1中的箭头R)。辊7和辊8以及输送带6安装在机架10上。

片材藉着吸入增压室(还称为真空吸入增压室11)保持平置在输送带6上,并且经过印刷单元2和烘干器3的下方。只有在印刷单元2上游的、在印刷单元2之间的及在印刷单元2下游的真空吸入增压室11在图1中以虚线示出。

为了增强将通过印刷被沉积在待印刷的纸板片材上的油墨的粘附力和稳定性,印刷机1有利地包括上游涂布单元12。该上游涂布单元12布置在第一印刷单元2的上游并紧接在进料站后。上游涂布单元12放置成与上游辊7成直角。为了使涂层变干,可以在上游涂布单元12与第一印刷单元2之间插入烘干器3。

为了增强已通过印刷被沉积在已印刷的纸板片材上的油墨的稳定性和受保护程度,印刷机1有利地包括下游涂布单元13。该下游涂布单元13布置在最后的印刷单元2的下游和烘干器3的下游并紧接在传送站前。下游涂布单元13放置成与下游辊8成直角。

七个吸入增压室11安装在机架10上的输送带6的下方。吸入增压室11设置在输送片材的输送带6的上部与进行回程行进的输送带6的下部之间。每个吸入增压室11包括朝向输送带6的下表面定向的上表面,这些片材被平直地放置成抵靠着输送带6的下表面。输送带6在所述上表面的区域中经过。烘干器3的每一个与吸入增压室11相关联。每个在印刷单元2之间的间隙与吸入增压室11相关联。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吸入增压室11在其上表面的区域中设有用于将输送带6保持在位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一组横向的、等距的并且相互平行的辊14(图2,3,4和5)。为了清楚起见,图3中所示的吸入增压室11删去了中间的辊14。辊14被保持以使得它们能够通过轴承自由旋转。辊14与隔室16的上表面齐平。输送带6在辊14上移动,这限制了摩擦和振动。

吸入增压室11包括(图2和图3)由两个上游和下游侧壁17和18、两个前和后纵向壁19和21以及底部22限定的抽吸隔室16。为了清楚起见,图4所示的吸入增压室11已删去了前壁19。具有抽吸隔室16的吸入增压室11具有开口上表面。

具有隔室16的吸入增压室11与抽吸装置23连通,抽吸装置23包括例如能够在隔室16中产生真空的电动机24。

根据本发明,隔室16被分成至少两个腔室,在这种情况下被分成三个腔室26,27和28。第二前腔室26和第二后腔室27包围第一中央抽吸腔室28。中央腔室28是可调节的并且具有由操作者选择的可变容量。两个前和后腔室26和27的压力保持为环境压力。

中央腔室28与抽吸装置23连通,以便通过输送带6的孔将真空施加到由输送带6输送的介质。开口29位于吸入增压室11的中心、即隔室16的中心,亦即中央腔室28的中心,开口29连接到用于产生真空的抽吸装置23。

中央腔室28由两块可移动的隔板31和33限定。可移动的前隔板31将第二前腔室26与第一中央腔室28分隔开。可移动的后分隔板33将第二后腔室27与第一中央腔室28分隔开。吸入增压室11按照输送的片材的大小进行调节。通过将柔性塑料密封件或裙部(不可见)擦在上游和下游侧壁17和18并擦在底部22来确保中央腔室28是防漏的。

中央腔室28和环境压力腔室26和27优选地纵向定向,可移动的隔板31和33总体上从上游朝向下游纵向定向。

可移动的隔板31和33彼此分开,有利地相对于彼此倾斜。如可见于图3,隔板31和33有利地相对于中心纵向垂直平面彼此倾斜(角度a1),所述中心纵向垂直平面经过吸入增压室11和印刷机1的中心纵向轴线L。在这种构造中,将在两个可移动的隔板31和33之间的中央腔室28完全闭合变得不可能。当所述两块隔板彼此接近时,从上方看,所述两块隔板具有V形构造,这可防止抽吸装置23的开口29被阻塞。

吸入增压室11有利地包括用于两块可移动的隔板31和33的致动装置34(见图2和图4)。致动装置34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电动机,在这种情况下是将两块隔板31和33致动及平移的单一电机36。电动机36安装在位于前壁19后面的壳体中。所述壳体是特别有利的,因为这允许将电动机36添加在吸入增压室11的容积内而非其容积外。

致动装置34可包括蜗杆37。蜗杆37基本上沿着隔室16的中心横向延伸穿过所述隔室16。蜗杆37藉由轴承保持以便旋转。蜗杆37借助于形成滑块的部件横贯两块可移动的隔板31和33中的每一块。

齿轮38固定到蜗杆37的前端上。电动机36机械地连接到诸如链或带39的致动装置,所述致动装置藉着齿轮38导致蜗杆37旋转(图2中的箭头A和B)。

蜗杆37的旋转可使隔板31和33根据蜗杆37的旋转方向更接近或分离更远。两块隔板31和33有利地相对于彼此对称地定位。两块隔板31和33相对于彼此对称地从前向后横向移动,或从后向前横向移动(图3中的箭头C和S)。

吸入增压室11优选地包括引导各可移动的隔板31和33的引导装置。这些引导装置可呈引导杆41的形式。杆41基本上在上游和下游侧壁17和18的区域中横向延伸通过隔室16。提供了四条杆41:上游上部杆、上游下部杆、下游上部杆和下游下部杆。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见图6),吸入增压室42包括抽吸隔室16,抽吸隔室16由两个上游和下游侧壁17和18、两个前和后纵向壁19和21以及底部22限定。吸入增压室42和抽吸隔室16具有开口上表面。

具有隔室16的吸入增压室42与抽吸装置23连通。开口29位于在吸入增压室42的中心、即隔室16的中心、亦即中央腔室28的中心,开口29连接到用于产生真空的抽吸装置23。所用的两块隔板31和33基本上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隔板。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吸入增压室42在其上表面的区域中设有用于保持输送带6的保持装置,该保持装置包括第一列的前辊43。这些前辊43(例如有五个)是横向的、等距的、并且相互平行的。所述用于保持输送带6的保持装置还包括第一列的后辊44。这些后辊44(例如有五个)是横向的、等距的、并且相互平行。前辊43和后辊44由轴承保持使得它们能够自由旋转。前辊43设置成与后辊44对齐。

所述保持装置包括纵向布置的三个滑轨:前滑轨46、中央滑轨47和后滑轨48。前辊43通过滑轨46,47和48与后辊44分隔开。这些滑轨46,47和48的上边缘与隔室16的上表面齐平。

输送带6被移动且保持在前辊43和后辊44上。输送带6的中央部分在这些滑轨46,47和48的上边缘上滑动。由于输送带6由两列辊43和44以及由滑轨46,47和48保持,这可防止输送带6振动,从而防止干扰印刷单元2印刷片材。

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实施例。在不超出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许多修改。

还可以将所述吸入增压室11使用在印刷机1的其他部分中,例如在印刷单元2或其他组件下方。或者,可为隔板31和33的每一块提供一个电动机,该电动机具有用于每个电动机/每对可移动隔板的独立的致动装置(蜗杆或其他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