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流墨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4655发布日期:2019-04-29 15:12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溢流墨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溢流墨盘结构。



背景技术:

印刷机上的墨盘在排出多余的油墨的时候,一般在墨盘的底部开孔让油墨流出,在墨盘的下方用容器接,而容器的取放比较麻烦,在搬移的过程中容易洒出,而采用普通管道输送的话,需要设置阀门或塞子,在调节墨盘内油墨量的时候也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涉及一种溢流墨盘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结构是:一种溢流墨盘结构,包括机架、墨辊和盘体,墨辊和盘体连接在机架上,墨辊设置在盘体的上方,所述盘体底部上设有一溢流凸起,溢流凸起将盘体内分为前后两部分,墨辊位于盘体的前侧部分,盘体的后侧部分边缘设置有一出口,出口连接一导管,导管延伸至机架的外侧,所述导管与出口连接端的顶部设有一缺口,缺口上设有一可揭开的盖子。

作为优选,所述溢流凸起为设置在盘体底部的纵截面呈三角形或圆弧形的凸起的槽体结构。

其有益效果是:根据需要设定墨辊下方的油墨量,将多余的油墨刮送至溢流凸起的另一侧后,油墨就会从出口沿着导管流出至机架旁的收集容器内,容器远离机架方便移动,并且无需设置阀门或者塞子,导管上的缺口可以观察阻塞情况,方便疏通导管。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纵截面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纵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溢流墨盘结构,包括机架1、墨辊2和盘体3,墨辊2和盘体3连接在机架上,墨辊2设置在盘体3的上方,所述盘体3内设有一条溢流凸起6,所述溢流凸起6为设置在盘体3底部的纵截面呈三角形的凸起的槽体结构,溢流凸起6将盘体3内分为前后两部分,墨辊2位于盘体3的前侧部分,盘体3的后侧部分边缘设置有一出口4,出口4连接一导管5,导管5延伸至机架1的外侧,所述导管5与出口4连接端的顶部设有一缺口,缺口上设有一可揭开的盖子。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除了所述溢流凸起6为设置在盘体底部的纵截面呈圆弧形的凸起的槽体结构外,其余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

根据需要设定墨辊下方的油墨量,将多余的油墨刮送至溢流凸起的另一侧后,油墨就会从出口沿着导管流出至机架旁的收集容器内,容器远离机架方便移动,并且无需设置阀门或者塞子,导管上的缺口可以观察阻塞情况,方便疏通导管。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溢流墨盘结构,包括机架和盘体,盘体设置在机架上,盘体的上方设置墨辊,盘体的侧面设置有出口,出口处连接导管,盘体内设有溢流凸起。根据需要设定墨辊下方的油墨量,将多余的油墨刮送至溢流凸起的另一侧后,油墨就会从出口沿着导管流出至机架旁的收集容器内,容器远离机架方便移动,并且无需设置阀门或者塞子,导管上的缺口可以观察阻塞情况,方便疏通导管。

技术研发人员:吴卫江;吴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阴市汇通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3.13
技术公布日:2019.0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