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中后三间歇式牵引拉料不换版辊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64339发布日期:2023-01-07 01:30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中后三间歇式牵引拉料不换版辊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中后三间歇式牵引拉料不换版辊印刷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现有不换版辊双面印刷机的整体工艺架构是:放卷装置
‑‑
放送牵引装置
‑‑
储料装置
‑‑
印前牵引装置
‑‑
经若干导辊
‑‑
反面印刷单元
‑‑
正面印刷单元
‑‑
印后牵引装置
‑‑
收卷装置。
3.此种工艺架构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料路(材料传送路线)太长,导致印刷过程中张力不稳定,最终导致印刷套色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中后三间歇式牵引拉料不换版辊印刷机,主要解决目前的一种不换版辊印刷机料路(材料传送路线)太长,导致印刷过程中张力不稳定,最终导致印刷套色不理想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前中后三间歇式牵引拉料不换版辊印刷机,包括放卷装置、反面印刷装置、正面印刷装置、第一牵引机、第二牵引机和收卷装置,所述第一牵引机上设有印前牵引装置和中间牵引装置,所述第二牵引机上设有印后牵引装置,
7.所述印前牵引装置设于所述放卷装置和反面印刷装置之间;
8.所述中间牵引装置设于反面印刷装置和正面印刷装置之间;
9.所述印后牵引装置设于所述正面印刷装置和所述收卷机之间。
10.所述收卷装置与所述第二牵引机之间设有第一烘干机。
11.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若干过渡导辊,所述第一牵引机上设有放送牵引装置,所述过渡导辊设于所述放卷机与所述放送牵引装置之间。
12.所述放送牵引装置与所述印前牵引装置之间还设有第一储料装置。
13.所述印后牵引装置与所述收卷机之间设有第二储料装置。
14.所述印前牵引装置包括与动力源连接的主动辊,所述主动辊上设有压紧辊,所述主动辊和压紧辊之间用于物料通过。
15.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二烘干机,所述第二烘干机与所述反面印刷装置相对设置。
16.所述反面印刷装置和正面印刷装置上均设有色标传感器。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中后三间歇式牵引拉料不换版辊印刷机,减短了印前牵引与反面印刷单元之间的料路距离,同时在反面印刷单元与正面印刷单元之间增加了一道中间牵引装置,进一步减短了印刷过程中料路的距离。更好的保证了每一段印刷的张力,最终提高了印刷套色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0.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21.图4为图1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一种前中后三间歇式牵引拉料不换版辊印刷机,包括放卷装置1、反面印刷装置2、正面印刷装置3、第一牵引机4、第二牵引机5和收卷装置6,所述第一牵引机上设有印前牵引装置41和中间牵引装置42,所述第二牵引机上设有印后牵引装置51,所述印前牵引装置设于所述放卷装置1和反面印刷装置2之间;所述中间牵引装置42设于反面印刷装置2和正面印刷装置3之间;所述印后牵引装置51设于所述正面印刷装置3和所述收卷机之间。该放卷装置可以为放卷机,反面印刷装置2、正面印刷装置3、收卷装置6等均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本申请的特点在于将第一牵引机设在到了反面印刷装置2、正面印刷装置3之间,其印前牵引装置设在反面印刷装置2之前,中间牵引装置设在了正面印刷装置之前,减短了印刷过程中料路的距离。更好的保证了每一段印刷的张力,最终提高了印刷套色效果。
2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收卷装置与所述第二牵引机之间设有第一烘干机7。印刷后加快烘干,使用效果更好。
25.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还包括机架8,所述机架上设有若干过渡导辊81,所述第一牵引机上设有放送牵引装置43,所述过渡导辊设于所述放卷机与所述放送牵引装置之间。可以在机架上设有转向用的滚轮83,反面印刷后将物料转向回到第一牵引机然后进行正面的印刷。
2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放送牵引装置43与所述印前牵引装置之间还设有第一储料装置44。该第一储料装置为现有技术可以采用如公开号为cn214934581u的中国专利。
2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印后牵引装置51与所述收卷机之间设有第二储料装置52。该第二储料装置为现有技术可以采用如公开号为cn214934581u的中国专利。
2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印前牵引装置包括与动力源连接的主动辊411,所述主动辊上设有压紧辊412,所述主动辊和压紧辊之间用于物料通过。动力源可以为伺服电机,转动主动辊提供送料的动力。
2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二烘干机82,所述第二烘干机与所述反面印刷装置相对设置。反面印刷好后即可烘干。
3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反面印刷装置2和正面印刷装置3上均设有色标传感器9。设置色标传感器用于自动套色系统,作为可选方案之一,具体可以采用公开号为“cn202010261251.0”的方式。
31.综上,作为优选方案,新的走料路线为:放卷装置
‑‑
若干过渡导辊
‑‑
放送牵引装置
‑‑
第一储料装置
‑‑
印前牵引装置
‑‑
反面印刷装置
‑‑
中间牵引装置
‑‑
正面印刷装置
‑‑

后牵引装置
‑‑
第二储料装置
‑‑
收卷装置。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4.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前中后三间歇式牵引拉料不换版辊印刷机,包括放卷装置(1)、反面印刷装置(2)、正面印刷装置(3)、第一牵引机(4)、第二牵引机(5)和收卷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引机上设有印前牵引装置(41)和中间牵引装置(42),所述第二牵引机上设有印后牵引装置(51),所述印前牵引装置设于所述放卷装置(1)和反面印刷装置(2)之间;所述中间牵引装置(42)设于反面印刷装置(2)和正面印刷装置(3)之间;所述印后牵引装置(51)设于所述正面印刷装置(3)和所述收卷机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前中后三间歇式牵引拉料不换版辊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装置与所述第二牵引机之间设有第一烘干机(7)。3.根据权利要求2 所述的一种前中后三间歇式牵引拉料不换版辊印刷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架(8),所述机架上设有若干过渡导辊(81),所述第一牵引机上设有放送牵引装置(43),所述过渡导辊设于所述放卷机与所述放送牵引装置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 所述的一种前中后三间歇式牵引拉料不换版辊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送牵引装置(43)与所述印前牵引装置之间还设有第一储料装置(4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前中后三间歇式牵引拉料不换版辊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后牵引装置(51)与所述收卷机之间设有第二储料装置(5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前中后三间歇式牵引拉料不换版辊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前牵引装置包括与动力源连接的主动辊(411),所述主动辊上设有压紧辊(412),所述主动辊和压紧辊之间用于物料通过。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前中后三间歇式牵引拉料不换版辊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二烘干机(82),所述第二烘干机与所述反面印刷装置相对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前中后三间歇式牵引拉料不换版辊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面印刷装置(2)和正面印刷装置(3)上均设有色标传感器(9)。

技术总结
一种前中后三间歇式牵引拉料不换版辊印刷机。主要解决目前的一种不换版辊印刷机料路(材料传送路线)太长,导致印刷过程中张力不稳定,最终导致印刷套色不理想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引机上设有印前牵引装置(41)和中间牵引装置(42),所述第二牵引机上设有印后牵引装置(51),所述印前牵引装置设于所述放卷装置(1)和反面印刷装置(2)之间;所述中间牵引装置(42)设于反面印刷装置(2)和正面印刷装置(3)之间;所述印后牵引装置(51)设于所述正面印刷装置(3)和所述收卷机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中后三间歇式牵引拉料不换版辊印刷机,减短了印前牵引与反面印刷单元之间的料路距离,同时在反面印刷单元与正面印刷单元之间增加了一道中间牵引装置,进一步减短了印刷过程中料路的距离,更好的保证了每一段印刷的张力,最终提高了印刷套色效果。最终提高了印刷套色效果。最终提高了印刷套色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肖昌胜 林全海 吴保存 向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州海多堡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30
技术公布日:2023/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