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油墨循环检测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27648发布日期:2023-11-30 13:45阅读:61来源:国知局
印刷机油墨循环检测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印刷机油墨控制系统,尤其是印刷机油墨循环检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1、印刷机油墨循环检测控制系统包括印刷机墨槽、粘度检测装置、循环泵、气动三通阀、循环桶、设置在循环桶中的低液位传感器和plc,循环桶中油墨经过循环泵、粘度检测装置后进入印刷机墨槽,供印刷机使用。当循环桶中油墨高度低至低液位传感器位置时,低液位传感器向plc发出信号,同时plc控制使与原墨桶和溶剂桶向称重容器中泵入原墨和溶剂,再向循环桶中加入混合后的原墨和溶剂。该系统由于在存储油墨的循环桶中设置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及其信号线长期位于油墨和溶剂的混合物中容易被腐蚀,在油墨干结后使传感器信号线破损导致漏电,而油墨属于易燃易爆品,因此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循环桶中的液位传感器是挂在循环桶桶壁上,通过信号线与印刷机油墨循环检测控制系统中plc连接,工人在车间走动过程中或在更换循环桶过程中易将信号线拉断,导致液位传感器因失电而失灵,此外,液位传感器长期位于油墨中,使油墨干结在液位传感器表面也会导致其失灵,因此无法实现液位检测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行安全、性能可靠、成本低的印刷机油墨循环检测控制系统。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印刷机油墨循环检测控制系统,包括plc、电磁阀、控制阀组、循环泵、粘度检测装置、印刷机墨槽、循环桶和循环管道,其特殊之处是:所述plc通过电磁阀与控制阀组连接,该控制系统还包括深位管和浅位管,所述深位管和浅位管一端位于循环桶中低位位置和高位位置,所述深位管和浅位管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阀组连接,通过控制阀组接入油墨自动添加系统添加口及通过控制阀组接入所述循环管道,在与控制阀组连接的循环管道上设置流量感应器。

3、进一步地,在循环桶中设置过滤杯,所述深位管和浅位管对应循环桶一端插入过滤杯内。

4、进一步地,在过滤杯杯口安装杯盖,所述深位管和浅位管通过活节安装在所述杯盖上。

5、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组包括气动三通阀一、气动直通阀和气动三通阀二,所述气动三通阀一的第一口连接浅位管上端口,气动三通阀一的第二口通过气动直通阀连接气动三通阀二的第一口,气动三通阀二第二口连接深位管上端口,所述气动三通阀一第三口连接油墨自动添加系统的油墨添加口,所述气动三通阀二第三口通过循环管道连接粘度检测装置。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印刷机油墨循环检测控制系统采用深位管和浅位管代替液位传感器,由于循环桶中没有液位传感器和信号线,可保证印刷机油墨循环检测控制系统的运行安全,通过深位管、浅位管及布置在循环管道中的流量感应器判断油墨高度并实现油墨自动添加功能、油墨供墨循环功能和管道清洗功能,运行安全,性能可靠,防止因液位传感器漏电导致安全事故发生,解决了因液位传感器位于循环桶内导致液位传感器失灵及液位传感器信号线断开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印刷机油墨循环检测控制系统,包括plc、电磁阀、控制阀组、循环泵、粘度检测装置、印刷机墨槽、循环桶和循环管道,其特征是:所述plc通过电磁阀与控制阀组连接,该控制系统还包括深位管和浅位管,所述深位管和浅位管一端位于循环桶中低位位置和高位位置,所述深位管和浅位管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阀组连接,通过控制阀组接入油墨自动添加系统添加口及通过控制阀组接入所述循环管道,在与控制阀组连接的循环管道上设置流量感应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机油墨循环检测控制系统,其特征是:在循环桶中设置过滤杯,所述深位管和浅位管对应循环桶一端插入过滤杯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印刷机油墨循环检测控制系统,其特征是:在过滤杯杯口安装杯盖,所述深位管和浅位管通过活节安装在所述杯盖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机油墨循环检测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控制阀组包括气动三通阀一、气动直通阀和气动三通阀二,所述气动三通阀一的第一口连接浅位管上端口,气动三通阀一的第二口通过气动直通阀连接气动三通阀二的第一口,气动三通阀二第二口连接深位管上端口,所述气动三通阀一第三口连接油墨自动添加系统的油墨添加口,所述气动三通阀二第三口通过循环管道连接粘度检测装置。


技术总结
一种印刷机油墨循环检测控制系统,包括PLC、电磁阀、控制阀组、循环泵、粘度检测装置、印刷机墨槽、循环桶和循环管道,所述PLC通过电磁阀与控制阀组连接,该控制系统还包括深位管和浅位管,所述深位管和浅位管一端位于循环桶中低位位置和高位位置,深位管和浅位管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阀组连接,通过控制阀组接入油墨自动添加系统添加口及接入所述循环管道,在与控制阀组连接的循环管道上设置流量感应器。该印刷机油墨循环检测控制系统采用深位管和浅位管代替液位传感器,运行安全,性能可靠,防止因传感器漏电导致安全事故发生,解决了因液位传感器位于循环桶内油墨干结在液位传感器表面及液位传感器信号线断开导致液位传感器失灵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朱哲奇,陈志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北罗霄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