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网印刷烘干机及循环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62788发布日期:2023-12-14 05:49阅读:28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涉及丝网印刷烘干设备,尤其涉及丝网印刷烘干机及循环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1、烘干,是指用某种方式去除溶剂保留固体含量的工艺过程。通常是指通入热空气将物料中水分蒸发并带走的过程。按照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热传播的方式,烘干也有相对应的三种方式:烘筒式烘干、热风式烘干和远红外烘干。同时,玻璃油墨,可在玻璃上进行印刷并能牢固附着的油墨,按加工温度分为高温玻璃油墨、钢化玻璃油墨、玻璃烤花油墨、低温玻璃油墨和普通玻璃油墨。

2、相关技术中,玻璃丝网印刷后,对玻璃油墨进行烘干的烘干设备有辐射加热式烘干设备、烤炉式烘干设备及热风式烘干设备,但习知的玻璃油墨烘干设备大多存在烘干效率低、能耗高且设备占地空间大;同时,相关技术中,采用辐射加热的烘干设备,热利用率较低,部分增加热风循环的辐射加热设备,虽然提高的热利用率,但存在风量及温度分布不均匀,造成玻璃油墨受热不均,造成烘干效果不佳。

3、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的辐射加热式烘干设备存在风量及温度分布不均匀,影响玻璃油墨烘干效果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丝网印刷烘干机及循环加热系统,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辐射加热式烘干设备存在风量及温度分布不均匀,影响玻璃油墨烘干效果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如下:循环加热系统,应用于丝网印刷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烘箱罩、加热单元、循环送风机构及吸风机构,所述烘箱罩正对所述丝网印刷烘干机的机台面的端面上均匀排布有多个所述加热单元,所述循环送风机构包括分风管和风道,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加热单元之间均设有所述分风管,每根所述分风管与所述机台面正对的位置上设有多个吹风口,所有所述分风管还分别与所述风道连接,所述风道还与所述吸风机构连接,其中,所述加热单元,用于加热置于所述机台面对应位置上的玻璃,以及加热所述循环加热系统所处空间内的空气;所述吸风机构,用于获取加热的空气经自然对流所产生的热风,并将热风沿所述风道输送至所述分风管;所述分风管,用于将热风输送至对应的所述吹风口,使热风沿所述吹风口吹出后喷至玻璃表面,以对玻璃进行二次加热。

3、上述循环加热系统中,通过吸风机构获取自然对流所产生的高温热风,并通过循环送风机构将高温热风均匀分配后,沿吹风口喷至玻璃表面进行热风强制对流加热,配合加热单元的辐射加热,使的玻璃油墨进行辐射加热和高温空气循环的双重加热,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辐射加热式烘干设备存在风量及温度分布不均匀,影响玻璃油墨烘干效果的问题,实现对玻璃进行均匀加热、提高加热烘烤效率、降低能耗的有益效果,同时,采用循环送风机构,可以缩短烘干设备所占场地,节省成本。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热风强制对流,所述吸风机构包括吸风管和吸风机,所述吸风管一端贯穿所述烘箱罩并贯入所述烘箱罩的烘腔内,所述吸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吸风机的进风口对接,所述吸风机的出风口对接所述风道对应的入风口,其中,所述吸风机,用于通过所述吸风管从所述烘腔内吸取自然对流所产生的热风,并吹入所述风道。

5、如此设置,通过吸风机提供吸力并通过吸风管的导风,以从烘腔内吸取自然对流所产生的热风;再通过吸风机将热风吹入循环送风机构,从而将高温空气强制对流至玻璃,实现对玻璃油墨进行辐射加热和高温空气循环的双重加热。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实现将高温热风均匀喷至玻璃,使玻璃油墨均匀受热,所述风道包括主风道、分风管道和分风接管,所述主风道的侧端设有所述入风口,所述主风道横向两侧设有与之气密连接的所述分风管道,每个所述分风管道均对接一个所述分风接管,每个所述分风接管上还设有多个与之气密连接的所述分风管。

7、如此设置,采用分管管道将被吹入主风道的风分送至对应的分风接管,再通过分风接管向每个分风管均匀输送,使的从每个吹风口喷至玻璃的风量一致,实现玻璃油墨的均匀受热,进一步实现玻璃油墨进行辐射加热和高温空气循环的双重加热。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实现将高温热风从风道输送至分风管并对分风管进行装配,所述分风接管为方形接管,所述方形接管的顶端面凹制有多个卡槽,每个所述卡槽内设有贯通所述方形接管的第一导风口,每个所述卡槽内还安装有所述分风管,且所述分风管对应的第二导风口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导风口气密对接。

9、如此设置,通过卡槽,将分风管安装在分风接管上,实现分风管与风道的连接;同时,通过在卡槽上设置第一导风口,在分风管上设置与第一导风口对接的第二导风口,将第一导风口和第二导风口对接,进而在风道和分风管之间形成对应的送风通道,以实现将高风热风从风道输送至分风管。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实现使热风从吹风口吹出,所述分风管轴向两侧设有封板,所述分风管的圆周侧壁上设有两排沿其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的所述吹风口。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风机包括以下其中一种:轴流风机、涡轮风机。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单元包括红外加热管。

13、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丝网印刷烘干机,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设有加热系统,其中,所述加热系统为第一方面所述的循环加热系统。



技术特征:

1.一种循环加热系统,应用于丝网印刷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烘箱罩(100)、加热单元(200)、循环送风机构(300)及吸风机构(400),所述烘箱罩(100)正对所述丝网印刷烘干机的机台面的端面上均匀排布有多个所述加热单元(200),所述循环送风机构(300)包括分风管(31)和风道(32),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加热单元(200)之间均设有所述分风管(31),每根所述分风管(31)与所述机台面正对的位置上设有多个吹风口(311),所有所述分风管(31)还分别与所述风道(32)连接,所述风道(32)还与所述吸风机构(400)连接,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机构(400)包括吸风管(41)和吸风机(42),所述吸风管(41)一端贯穿所述烘箱罩(100)并贯入所述烘箱罩(100)的烘腔(101)内,所述吸风管(41)的另一端与所述吸风机(42)的进风口对接,所述吸风机(42)的出风口对接所述风道(32)对应的入风口,其中,所述吸风机(42),用于通过所述吸风管(41)从所述烘腔(101)内吸取自然对流所产生的热风,并吹入所述风道(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32)包括主风道(321)、分风管道(322)和分风接管(323),所述主风道(321)的侧端设有所述入风口,所述主风道(321)横向两侧设有与之气密连接的所述分风管道(322),每个所述分风管道(322)均对接一个所述分风接管(323),每个所述分风接管(323)上还设有多个与之气密连接的所述分风管(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风接管(323)为方形接管,所述方形接管的顶端面凹制有多个卡槽(324),每个所述卡槽内设有贯通所述方形接管的第一导风口(325),每个所述卡槽(324)内还安装有所述分风管(31),且所述分风管(31)对应的第二导风口(312)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导风口(325)气密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风管(31)轴向两侧设有封板(313),所述分风管(31)的圆周侧壁上设有两排沿其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的所述吹风口(31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机(42)包括以下其中一种:轴流风机、涡轮风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200)包括红外加热管。

8.一种丝网印刷烘干机,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设有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循环加热系统。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丝网印刷烘干机及循环加热系统,该循环加热系统包括烘箱罩(100)、加热单元(200)、循环送风机构(300)及吸风机构(400),所述烘箱罩(100)正对所述丝网印刷烘干机的机台面的端面上均匀排布有多个所述加热单元(200),所述循环送风机构(300)包括分风管(31)和风道(32),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加热单元(200)之间均设有所述分风管(31),每根所述分风管(31)与所述机台面正对的位置上设有多个吹风口(311),所有所述分风管(31)还分别与所述风道(32)连接,所述风道(32)还与所述吸风机构(400)连接。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辐射加热式烘干设备存在风量及温度分布不均匀,影响玻璃油墨烘干效果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程波勇,汪应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和盛达(东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