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印水性油墨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21998发布日期:2023-12-29 19:10阅读:27来源:国知局
凹印水性油墨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印刷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凹印水性油墨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1、凹版印刷特别是机组式卷筒纸凹版印刷,因其具有速度快、印刷质量稳定性好、颜色鲜艳饱满、生产效率高、印版的耐印率高、印刷成本低等优势,作为一种印刷方式很多年来被广泛的应用到印刷行业。

2、用于凹版印刷的油墨传统上以有机溶剂作为介质,在完成印刷之后需要通过油墨干燥系统进行烘干,除去油墨印刷层所含的有机溶剂。这种油墨干燥系统一般包括热风供给装置和烘箱,烘箱中设有热风室和烘干室,烘干室的腔体中设有若干个印刷品导引辊,热风供给装置的热风输出端与热风室的腔体连通,烘干室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与热风室的腔体连通的风刀(通常设有多个风刀),烘干室上设有与烘干室的腔体连通的出风口。热风供给装置通常包括空气加热器和进风机,空气加热器包括加热器外壳和设于加热器外壳中的加热装置(如电热管),加热器外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加热器外壳的出风口与进风机的进风口连通,进风机的出风口与热风室的腔体连通(进风机的出风口构成热风供给装置的热风输出端)。完成印刷的印刷品在印刷品导引辊的导引下在烘干室的腔体中移动;进风机运转时,外界空气经加热器外壳上的进风口进入加热器外壳中,由加热装置加热升温后,再由进风机输送至热风室的腔体并由各风刀送出热风,热风吹向经过烘干室腔体中的印刷品上的油墨印刷层,对油墨印刷层进行烘干;随后,含有有机溶剂的气体从烘干室上的出风口排出。由于从烘干室上的出风口排出的气体温度较高,直接排放会造成热量的浪费。

3、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加强,凹版印刷因vocs排放和溶剂残留问题而受到挑战,特别是食品、药品和烟标类包装印刷品,国家一直提倡绿色环保印刷,又随着国家对印刷业收取vocs排放费用政策的发布,完全抵消了机组式卷筒纸凹版印刷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

4、为解决环保问题,印刷行业内研发了环保的水性油墨,然而水性油墨以水作为介质,由于水挥发比有机溶剂更难,因此在印刷后烘干过程中就需要更高的烘干温度和风量,若采用传统的油墨干燥系统,必将耗费更多的电能,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凹印水性油墨干燥系统,这种凹印水性油墨干燥系统能够实现热量的循环利用,有利于降低能耗。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凹印水性油墨干燥系统,包括空气加热器、进风机和烘箱,烘箱中设有热风室和烘干室,空气加热器包括加热器外壳和设于加热器外壳中的加热装置,加热器外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加热器外壳的出风口与进风机的进风口连通,进风机的出风口与热风室的腔体连通,烘干室的腔体中设有若干个印刷品导引辊,烘干室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风刀,各风刀均与热风室的腔体连通,烘干室上设有与烘干室的腔体连通的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印水性油墨干燥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超导热单元,超导热单元包括热交换箱体和多个超导热管,热交换箱体中设有中间隔板,中间隔板将热交换箱体内部分隔成上部腔体和下部腔体,各超导热管均安装在中间隔板上,各超导热管的下部均处在下部腔体中,各超导热管的上部均处在上部腔体中;烘干室的出风口、各超导热单元的下部腔体依次连通,沿气流排出方向最后面的超导热单元下部腔体设有排风口;各超导热单元的上部腔体、加热器外壳的进风口依次连通,沿气流进入方向最前面的超导热单元上部腔体设有进风口。

3、超导热管处在下部腔体中的部分构成受热段,超导热管处在上部腔体中的部分构成放热段。上述凹印水性油墨干燥系统运行时,进风机运转,完成印刷的印刷品在印刷品导引辊的导引下在烘干室的腔体中移动;进风机运转时,在进风机的进风口处产生负压,外界空气自沿气流进入方向最前面的超导热单元上部腔体的进风口进入,然后依次经过各超导热单元的上部腔体,再进入加热器外壳中,由加热装置加热升温后,再由进风机输送至热风室的腔体并由各风刀送出热风,热风吹向经过烘干室腔体中的印刷品的水性油墨印刷层,带走水性油墨印刷层所含的水分,对水性油墨印刷层进行烘干;随后,含水热风从烘干室上的出风口排出,依次经过各超导热单元的下部腔体,最后从沿气流排出方向最后面的超导热单元下部腔体的排风口排出至外界。含水热风经过超导热单元的下部腔体中时,超导热管下端的受热段吸收含水热风的热量,并传导至超导热管的放热段,超导热管的放热段与上部腔体中的气流进行热交换并释放热量,上部腔体中的气流升温后再进入加热器外壳中,从而实现热量的循环利用。通过以上方式循环利用热量,可减少加热装置加热气流需耗费的能量,降低能耗。

4、优选方案中,上述凹印水性油墨干燥系统还包括排风机,烘干室的出风口与排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排风机的出风口与沿气流排出方向最前面的超导热单元下部腔体连通。排风机运转时,能够在烘干室的出风口处形成负压,促进烘干室腔体中的含水热风更顺利地排出。

5、优选方案中,上述超导热单元的下部腔体的底部设有排水槽。含水热风经过超导热单元的下部腔体中时,超导热管下部的受热段吸收含水热风的热量,使含水热风温度下降,含水热风中所含的水分冷凝,流入排水槽中进行收集并排出超导热单元。

6、上述超导热单元中的超导热管,可根据不同温度配置相应的超导液。

7、通常,所述风刀设有多个,这多个风刀沿印刷品在烘干室中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列。

8、优选方案中,上述烘箱的外表面上设有保温层。保温层一方面可减少热风室和烘干室内热风的热量散失,另一方面可避免烘箱的外表面温度过高,起到防烫作用。

9、优选方案中,上述凹印水性油墨干燥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电路,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电路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加热器外壳中的加热装置与控制电路相应的输出端电连接;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热风室或烘干室的腔体中。温度传感器可检测热风室或烘干室的腔体中热风的温度,并将温度检测值传输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将温度检测值与温度预设值比较,当温度检测值大于温度预设值时,可发送控制信号至加热装置,使加热装置暂停加热或者减小加热功率。

10、本实用新型的凹印水性油墨干燥系统通过设置超导热单元,利用排风侧含水热风的热量对进风侧的外界空气进行预热,能够实现热量的循环利用,有利于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凹印水性油墨干燥系统,包括空气加热器、进风机和烘箱,烘箱中设有热风室和烘干室,空气加热器包括加热器外壳和设于加热器外壳中的加热装置,加热器外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加热器外壳的出风口与进风机的进风口连通,进风机的出风口与热风室的腔体连通,烘干室的腔体中设有若干个印刷品导引辊,烘干室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风刀,各风刀均与热风室的腔体连通,烘干室上设有与烘干室的腔体连通的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印水性油墨干燥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超导热单元,超导热单元包括热交换箱体和多个超导热管,热交换箱体中设有中间隔板,中间隔板将热交换箱体内部分隔成上部腔体和下部腔体,各超导热管均安装在中间隔板上,各超导热管的下部均处在下部腔体中,各超导热管的上部均处在上部腔体中;烘干室的出风口、各超导热单元的下部腔体依次连通,沿气流排出方向最后面的超导热单元下部腔体设有排风口;各超导热单元的上部腔体、加热器外壳的进风口依次连通,沿气流进入方向最前面的超导热单元上部腔体设有进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印水性油墨干燥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凹印水性油墨干燥系统还包括排风机,烘干室的出风口与排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排风机的出风口与沿气流排出方向最前面的超导热单元下部腔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凹印水性油墨干燥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超导热单元的下部腔体的底部设有排水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凹印水性油墨干燥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风刀设有多个,这多个风刀沿印刷品在烘干室中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凹印水性油墨干燥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烘箱的外表面上设有保温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凹印水性油墨干燥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凹印水性油墨干燥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电路,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电路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加热器外壳中的加热装置与控制电路相应的输出端电连接;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热风室或烘干室的腔体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凹印水性油墨干燥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凹印水性油墨干燥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电路,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电路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加热器外壳中的加热装置与控制电路相应的输出端电连接;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热风室或烘干室的腔体中。


技术总结
一种凹印水性油墨干燥系统,包括空气加热器、进风机和烘箱,烘箱中设有热风室和烘干室,烘干室的腔体中设有若干个印刷品导引辊,烘干室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风刀,烘干室上设有与烘干室的腔体连通的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印水性油墨干燥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超导热单元,超导热单元包括热交换箱体和多个超导热管,热交换箱体中设有中间隔板,中间隔板将热交换箱体内部分隔成上部腔体和下部腔体,各超导热管的下部均处在下部腔体中,各超导热管的上部均处在上部腔体中;烘干室的出风口、各超导热单元的下部腔体依次连通;各超导热单元的上部腔体、加热器外壳的进风口依次连通。本技术能够实现热量的循环利用,有利于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周兴,何毅松,杨伟纯,辛从云,方小国,曾伟群,王玮,姜香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延边长白山印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