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喷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40783发布日期:2023-11-22 23:14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喷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喷码设备,具体为一种全自动喷码设备。


背景技术:

1、从喷码机所用耗材来分类:一类是墨水喷码机;一类是非墨水喷码机(激光喷码机);从工作形态来分:一类为在线式喷码机,主要是给流水生产线配套用;一类移动式喷码机,就是被喷物体不动,喷码机动,类似市场上出现手持喷码机。

2、现有的喷码设备在喷码作业时,会对需要喷码的物件进行搭接,而有的物件较软,故而喷码枪头直接接触会导致其表面喷码不均匀,从而还会导致重码空码等问题出现,非常不方便使用,且在不使用时,喷码枪头的输出端也是完全裸露在外部的,故而容易落尘且易因为外物碰撞导致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喷码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无法收纳且不方便使用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全自动喷码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喷码枪头,所述外壳的顶部贯穿有线管,所述外壳内壁的两侧等间隔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壁的正反面之间通过两个齿轮活动连接,所述收纳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部通过弹簧与收纳槽内壁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伸缩杆通过齿轮与喷码枪头的侧表面啮合,所述伸缩杆的底部开设有滑轮槽,所述滑轮槽内壁的正反面通过两个滑轮活动连接,所述外壳内壁的正反面均开设有出气孔。

3、可选的,所述出气孔位于喷码枪头底部水平线的下方,且出气孔与外壳的内部相通。

4、可选的,所述伸缩杆为l型设计,且伸缩杆和喷码枪头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齿牙。

5、可选的,所述喷码枪头的顶部设置的延长控制线贯穿线管的内部并延伸至其外部。

6、可选的,所述伸缩杆底部的两侧均为斜面设计,且伸缩杆的表面为抛光设计。

7、可选的,所述喷码枪头底部下降后会与滑轮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喷码枪头的顶部设置有减震层。

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9、1.在喷码前将外壳1底部对准需要喷码的物件进行下降,从而滑轮8会率先接触物件顶部,该设计可以使其在喷码前可以通过滑轮8来对物体进行一次简单的限位,从而可以防止喷码时需要喷码的物件被风力影响,从而随着外壳1继续下降产生压力,故而致使伸缩杆7向上移动,从而伸缩杆7会啮合齿轮6控制喷码枪头3下降移动,从而对下方的物件进行扫码作业,寻常时喷码枪头3会收纳在外壳1的内部,从而可以有效地对喷码枪头3的输出端进行有效地保护,且可以防止一定的碰撞损伤。

10、2.在喷码结束滑轮8和伸缩杆7感受不到压力后,伸缩杆7会因为弹簧5的缘故进行复位,从而伸缩杆7下降会啮合齿轮6控制喷码枪头3向外壳1的内部进行收纳,故而可以在不使用时能有效地保护喷码枪头3的输出端,且在喷码枪头3收纳至外壳1的内部后,喷码枪头3上升会挤压外壳1内部的空气并使其通过出气孔10进行排出,而因为出气孔10的设计,故而推出来的气体会对喷码枪头3的底部进行风力清洁,防止喷码枪头3底部粘接纸张等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全自动喷码设备,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喷码枪头(3),所述外壳(1)的顶部贯穿有线管(2),所述外壳(1)内壁的两侧等间隔开设有收纳槽(4),所述收纳槽(4)内壁的正反面之间通过两个齿轮(6)活动连接,所述收纳槽(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伸缩杆(7),所述伸缩杆(7)的顶部通过弹簧(5)与收纳槽(4)内壁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伸缩杆(7)通过齿轮(6)与喷码枪头(3)的侧表面啮合,所述伸缩杆(7)的底部开设有滑轮槽(9),所述滑轮槽(9)内壁的正反面通过两个滑轮(8)活动连接,所述外壳(1)内壁的正反面均开设有出气孔(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喷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10)位于喷码枪头(3)底部水平线的下方,且出气孔(10)与外壳(1)的内部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喷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7)为l型设计,且伸缩杆(7)和喷码枪头(3)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齿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喷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码枪头(3)的顶部设置的延长控制线贯穿线管(2)的内部并延伸至其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喷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7)底部的两侧均为斜面设计,且伸缩杆(7)的表面为抛光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喷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码枪头(3)底部下降后会与滑轮(8)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喷码枪头(3)的顶部设置有减震层。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喷码设备,涉及喷码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喷码枪头,外壳的顶部贯穿有线管,外壳内壁的两侧等间隔开设有收纳槽,在喷码前将外壳1底部对准需要喷码的物件进行下降,从而滑轮8会率先接触物件顶部,该设计可以使其在喷码前可以通过滑轮8来对物体进行一次简单的限位,从而可以防止喷码时需要喷码的物件被风力影响,从而随着外壳1继续下降产生压力,故而致使伸缩杆7向上移动,从而伸缩杆7会啮合齿轮6控制喷码枪头3下降移动,从而对下方的物件进行扫码作业,寻常时喷码枪头3会收纳在外壳1的内部,从而可以有效地对喷码枪头3的输出端进行有效地保护,且可以防止一定的碰撞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孙树金,郑凯,伊永鹏,马超,张斌,王喜军,林学章,姜密,邱殿春,郝明,邹维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奥田耐热纤维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