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感受模仿”听觉口语障碍康复训练方法

文档序号:2574129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元感受模仿”听觉口语障碍康复训练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元感受模仿”听觉口语障碍康复训练方法。
背景技术
1987年,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残疾人情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共有五类残疾人5164万人,其中听力语言残疾人数1770万人,居各类残疾人口之首。按照我国人口增长比例推算,我国现有听觉障碍人口2000多万,其中8岁以下的学前儿童80多万。每年因药物中毒、疾病、遗传等因素新增加聋儿3万多。
由于这些聋儿无法感觉外界的声音,理解别人的意思,无法与他人交流,这使得他们原本正常的语音系统逐步退化,变得又聋又哑,他们只能通过手语与他人交流。
一些家庭条件好的聋儿借助“人工耳蜗”或“助听器”从“无声世界”走进“有声世界”,可以听到外界的一些声音,但是,“人工耳蜗”或“助听器”却无法使他们已经开始退化的语音系统恢复正常,使他们开口说话,从根本上解决他们聋哑的问题。从而出现一种带有“人工耳蜗”或“助听器”可以听到声音的聋儿仍然不能开口说话,摆脱聋哑的境况。
目前,国内外听觉口语障碍康复矫治主要是针对7周岁以下、助听效果基本在语谱内的儿童,一般对7周岁以上的、错过语言康复矫治最佳期的儿童就不进行康复矫治了。到2000年底,我国已经对14万7周岁以下聋幼儿进行了康复,但是,其中只有20%的儿童进入普幼和普小继续接受教育,20%的聋幼儿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60%的聋幼儿根本无法摆脱残疾的命运,工作、婚姻、生活质量低下。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原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多元感受模仿”听觉口语障碍康复训练方法,该方法可帮助0周岁~20周岁以下听觉口语障碍的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一种听觉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向普通人那样生活、学习、工作,提高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设计方案一种“多元感受模仿”听觉口语障碍康复训练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①、让听觉口语障碍者理解他人语言;②、向听觉口语障碍者多元输入语言信息;③、强化听障人的发声、语言器官的训练;④、不断巩固记忆所掌握的发声方法。
本发明采用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听障人的语言信息输入通道,使听障人不断感受到多元刺激,理解、强化语言信息;并通过“一对一互动”的方式,让听障人反复感受、模仿正常人的语言、发生过程,不断积累发声方法,强化大脑布洛卡区(大脑表达中枢)与发音器官的协调联系,逐步形成和发展言语能力。
本发明“多元感受模仿”听觉口语障碍康复训练方法就是通过向听障人多元输入语言信息,使听障人不断感受到多元刺激,强化感受效果,反复模仿,不断积累语言表达“经验”,形成和发展语言能力。本发明“多元感受模仿法”通常采取一对一互动的方式进行。它的特点是1、本发明具有多元性,即采用多种方式向聋幼儿表达和输入语言信息,最大限度地拓宽听障人信息输入通道即听力以外的视觉、触觉、嗅觉等信息。2、本发明强调语言信息表达方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本发明强调耳与口的自动性。4、本发明强调按阶段、分步骤、阶梯式逐步提高聋幼儿口语能力。5、本发明体现了“遗忘曲线“和记忆的科学连续性。
附图概述

图1为本发明多元感受模仿训练法一对一互动康复训练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神经语言学认为人类的语言能力既有先天的遗传,又有后天的经验。加拿大唐纳德赫布认为婴儿在出生时就对人类言语的声音模式具有特殊敏感性,脑中具有接受、理解和形成言语的特殊结构。但是要使这种结构产生言语功能,还需要经验的积累。也就是说,人类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言语表达能力,一方面,是因为脑中先天就有专司语言功能的特殊结构,对语言有特殊敏感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后天经验的作用,两者相结合,才使人类逐渐发展语言,具有语言表达能力。
本发明基于上述原理,使听觉口语障碍者不断积累、丰富他们缺乏甚至没有的“言语经验”,使他们获得这种“言语经验”,能同正常人一样开口说话。
本发明包括以下内容1、让听觉口语障碍者理解他人语言。借助模拟、数字助听器和人工电子耳蜗恢复聋幼儿的残余听力,使过去听不见的声音可以听到,理解他人言语的意思,为“听觉口语”康复训练提供硬性的前提条件。
2、向听觉口语障碍者多元输入语言信息。采用多种方式,如口型、动作、眼神、表情、情感等多种身体语言,最大限度地利用听障人的语言信息输入通道,如视觉、触觉等,使听障人不断感受到多元刺激,理解、强化语言信息。
3、强化听障人的发声、语言器官的训练。按照“一对一互动训练”的目的,让听障人反复感受、模仿正常人的语言、发生过程,不断积累发声方法,强化大脑布洛卡区(大脑表达中枢)与发音器官的协调联系,逐步形成和发展言语能力。
图1为本发明多元感受模仿训练法一对一互动康复训练链。如图所示,“多元感受模仿训练法”就是训练者通过建立语言环境向聋生多元(如眼神、手势、发音器官等)输入语言信息,使聋生受到多元(如视觉、触觉、嗅觉等信息输入通道)刺激,强化感受效果,反复模仿,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和发展听觉言语能力。它采取一对一互动的方式进行;按阶段、分步骤、阶梯式逐步提高。
4、不断巩固记忆所掌握的发声方法。采用全封闭连续不断的持续性的训练方式,使听障人不断实践、不断掌握发声方法,不断地巩固。
利用本发明阐述的“多元感受模仿”听觉口语障碍康复训练方法已对30名听觉口语障碍的患者进行了临床实践。这些患者年龄在8~20岁,听力损失在85~120分贝,言语能力基本全部处于零,交流方式全部是用手语。经过9~18个月不同时间的治疗,他们的言语能力均达到3级、3级以上、4级、4级以上,并全部实现使用口语进行语言交流。其中,有25名8~14岁学龄儿童经治疗后,全部随班就读。
下表是通过本发明阐述的康复训练法训练的听力损失最重(120分贝)的李金园,训练前后情况对照表。她17岁开始接受治疗,经11个月的治疗后,现已能够依靠视觉流利地进行语言交流,并已进入高二随班就读,成绩呈逐年上升趋势。2002年的美术专业成绩为106分,已经达到本科院校录取分数段,7月参加文化课统考。
听觉言语障碍者训练前后对照表

下表是经过本发明阐述的康复训练法训练的25名8~14岁学龄儿童治疗前后情况对照表。这些实践再次说明,“多元感受模仿”听觉口语障碍康复训练方法对治疗听觉口语障碍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听觉言语障碍者训练前后对照表


本发明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借助了助听器、人工电子耳蜗、启音博士、听觉言语学习光盘、辅助发生按摩仪、呼吸平衡仪和可视发声仪等硬件设备。本发明的创新之处还在于1、大大地拓宽了听觉言语障碍儿童可康复年龄的范围。该技术不但适合学龄期随班就读的聋生,还适合于学龄前的聋幼儿,年龄范围在2岁~20周岁。2、本发明不完全受听力损失程度的制约。听力损失程度最重达115分贝、听力曲线不完全的聋生,借助助听器的补偿手段通过看听结合的方式可恢复言语能力。3、大大缩短了听觉语言训练时间。利用本发明一般平均在1.5年~2年的时间,可实现聋生随班就读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元感受模仿”听觉口语障碍康复训练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①、让听觉口语障碍者理解他人语言;②、向听觉口语障碍者多元输入语言信息;③、强化听障人的发声、语言器官的训练;④、不断巩固记忆所掌握的发声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感受模仿”听觉口语障碍康复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康复训练法是通过“一对一互动”的方式,让听障人反复感受、模仿正常人的语言、发生过程,不断积累发声方法,强化大脑布洛卡区(大脑表达中枢)与发音器官的协调联系,逐步形成和发展言语能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元感受模仿”听觉口语障碍康复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发明采用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听障人的语言信息输入通道,使听障人不断感受到多元刺激,理解、强化语言信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元感受模仿”听觉口语障碍康复训练方法。它通过不断地向听障人多元输入语言信息,使听障人感受多元刺激,强化感受效果,反复模仿,不断积累语言表达“经验”,形成和发展语言能力。该方法可帮助2周岁~20周岁以下听觉口语障碍的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一种听觉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向普通人那样生活、学习、工作,提高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
文档编号G09B5/00GK1466111SQ021238
公开日2004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5日
发明者池美芬, 全铁伟 申请人:池美芬, 全铁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