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敏型防伪票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6343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敏型防伪票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层状产品,特别是指一种压敏型防伪票据。
背景技术
现有流通领域所使用的发票多使用水印纸和荧光油墨,水印纸和荧光油墨虽具有一定的防伪造功能,但随着荧光油墨使用技术的普及应用和化学水印的出现,水印纸和荧光油墨随处可见,其防伪功能迅速下降,现有票据采用在票据的背部涂覆有背涂碳层来解决票据的防伪填写问题,但存在防伪造性能差且容易污染不易保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敏型防伪票据,采用在票据上纸、中纸的“客户名称”处和大写金额“万”、“仟”、“佰”处的背部涂覆有变色胶囊涂层和颜色不同的隐形可转移荧光油墨涂层,并且在中纸和下纸的上表面涂覆有可转移无碳纸涂料层以达到克服现有技术不足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内容是压敏型防伪票据,包括依次叠置且票据栏目相互对应的上纸1、中纸2、下纸3,其中上纸1、中纸2、下纸3均以无碳复写纸为材质制作,上纸1、中纸2、下纸3的同侧对应的一边缘为固定连接;中纸2和下纸3的上表面涂覆有可转移无碳纸涂料层8,上纸1、中纸2的“客户名称”处的背部涂覆有变色胶囊涂层4,在上纸1、中纸2的大写金额“万”、“仟”、“佰”处的背部分别涂覆有颜色不同的隐形可转移荧光油墨涂层5、6、7。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还有变色胶囊涂层4与上纸1、中纸2的背部分别为粘接连接。
隐形可转移荧光油墨涂层5、6、7与上纸1和中纸2的背部分别为粘接连接。
可转移无碳纸涂料层8与中纸2和下纸3分别为粘接连接。
中纸2为至少一层。
本实用新型中的上纸、中纸的背部所涂覆的变色胶囊涂层可根据使用及生产的实际需要分别在“客户名称”、“摘要”、“数量”、“单价”及“小写金额”等处进行局部涂覆。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实用新型在票据的“客户名称”处背部涂覆有变色胶囊涂层,在使用时易于识别票据的真伪且同时具有较好的防伪造性,在票据的大写金额“万”、“仟”“佰”处的背部涂覆有颜色不同的隐形可转移荧光油墨涂层,使票据具有较好的防伪填写性能,同时在复写时由于可转移无碳纸涂料层因压力而转移使上一联背面显色,使上一联背面显色与下一联正面显色一一对应,可有效地防止票据单开和二次复写,使票据具有严格的配联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有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纸的层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中纸的层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下纸的层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如图示,其中包括依次叠置且票据栏目相互对应的上纸1、中纸2、下纸3,其中上纸1、中纸2、下纸3的同侧对应的一边缘为固定连接;中纸2和下纸3的上表面均粘接有可转移无碳纸涂料层8,上纸1、中纸2的“客户名称”处的背部涂覆有变色胶囊涂层4,在上纸1、中纸2的大写金额“万”、“仟”、“佰”处的背部分别粘接有颜色不同的隐形可转移荧光油墨涂层5、6、7,中纸2为一层,其余结构如前述。
权利要求1.压敏型防伪票据,包括依次叠置且票据栏目相互对应的上纸(1)、中纸(2)、下纸(3),其中上纸(1)、中纸(2)、下纸(3)均以无碳复写纸为材质制作,上纸(1)、中纸(2)、下纸(3)的同侧对应的一边缘为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纸(2)和下纸(3)的上表面涂覆有可转移无碳纸涂料层(8),上纸(1)、中纸(2)的“客户名称”处的背部涂覆有变色胶囊涂层(4),在上纸(1)、中纸(2)的大写金额“万”、“仟”、“佰”处的背部分别涂覆有颜色不同的隐形可转移荧光油墨涂层(5)、(6)、(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型防伪票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色胶囊涂层(4)与上纸(1)、中纸(2)的背部分别为粘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型防伪票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隐形可转移荧光油墨涂层(5)、(6)、(7)与上纸(1)和中纸(2)的背部分别为粘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型防伪票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转移无碳纸涂料层(8)与中纸(2)和下纸(3)分别为粘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型防伪票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纸(2)为至少一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层状产品,特别是指一种压敏型防伪票据。它包括依次叠置且票据栏目相互对应的上纸、中纸、下纸,其中上纸、中纸、下纸均以无碳复写纸为材质制作,上纸、中纸、下纸的同侧对应的一边缘为固定连接;中纸和下纸的表面涂覆有可转移无碳纸涂料层,上纸、中纸的“客户名称”处的背部涂覆有变色胶囊涂层,在上纸、中纸的大写金额“万”、“仟”、“佰”处的背部分别涂覆有颜色不同的隐形可转移荧光油墨涂层。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防伪造性能差等缺点,具有易于识别票据的真伪、防伪填写性能好、配联性严格等优点。
文档编号B42D15/10GK2515026SQ0220002
公开日2002年10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4日
发明者康文朝, 苏利彬, 崔敏, 李亚涛, 孙屹东 申请人:康文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