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视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5426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视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书写或绘图器具,具体涉及一种可预防近视,保护视力的利视书写笔。
背景技术
书写笔是常用文具,公知技术中,笔的品种虽然繁多,造型各异,但对保护学生视力来说,存在重大缺陷。通常所使用的书写笔,其笔杆轴心线与笔尖轴心线处于重合位置,再加上人手握笔时,也会对人的视线形成一定的屏蔽范围,在人体处于正确座姿的情况下,视线难以直视笔迹的走向,人们尤其是中小学生会不自觉地偏头和拉近与纸面的距离,而且,由于近距离斜视笔尖部位,双眼出于内斜视(对眼)状态,视觉中枢长期出于疲劳状态。上述原因长期综合作用,使书写者的眼睛极易形成近视、散光、斜视、弱视等眼科疾病。造成了目前小学有17%、中学有50%、大学有70%以上的学生患有近视病的严重现状。
中国专利ZL98235439号公开了一种“防近视书写笔”的技术方案。其采用“在距笔尖14-33毫米的范围内设有呈宝塔圆台式凹凸形阻碍段”,人的视线与笔迹走向的垂线仍然存在一定的夹角,不能完全解决书写者不自觉偏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书写者视线与笔迹走向的垂线基本重合,且握笔保持在一基本固定位置的可预防近视,保护视力的利视书写笔。
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视笔,包括有笔杆、笔尖,笔尖轴心线对应于笔杆轴心线偏心设置。其偏心距离保持在3-6毫米的位置。笔杆的下部设置有握笔部、握笔部的下端设置有笔端部。握笔部与笔端部的直径比小于2∶1。笔尖的底端部到握笔部的底端部的距离为2-5厘米。


图1为过渡曲线笔尖利视笔示意图图2为折线笔尖利视笔示意图图中,1-笔杆,2-握笔部,3-笔端,4-笔尖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的型实施例详细描述。实施例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
一种利视笔,包括有笔杆(1)、笔尖(4),笔尖(4)轴心线对应于笔杆(1)轴心线偏心设置。笔尖(4)轴心线对应于笔杆(1)轴心线偏心4毫米设置。笔杆(1)的下部设置有握笔部(2)、握笔部(2)的下端设置笔端部(3)。笔杆(1)下部设置的有握笔部(2)与笔端部(3)的直径比大于2∶1。笔尖(4)的底端部到握笔部(2)的底端部的距离为3厘米。
权利要求1.一种利视笔,包括有笔杆(1)、笔尖(4),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笔尖(4)轴心线对应于笔杆(1)轴心线偏心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视笔,其特征是笔尖(4)轴心线对应于笔杆(1)轴心线偏心3-6毫米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视笔,其特征是笔杆(1)的下部设置有握笔部(2)、握笔部(2)的下端设置笔端部(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视笔,其特征是笔杆(1)下部设置的握笔部(2)与笔端部(3)的直径比小于2∶1。
5.如权利要求1、2、3、4所述的利视笔,其特征是笔尖(4)的底端部到握笔部(2)的底端部的距离为2-5厘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书写或绘图器具,具体涉及一种可预防近视,保护视力的利视书写笔。笔尖(4)轴心线对应于笔杆(1)轴心线偏心设置。笔尖(4)轴心线对应于笔杆(1)轴心线偏心4毫米设置。笔杆(1)的下部设置有握笔部(2)、握笔部(2)的下端设置笔端部(3)。笔杆(1)下部设置的有握笔部(2)与笔端部(3)的直径比大于2∶1。笔尖(4)的底端部到握笔部(2)的底端部的距离为3厘米。尤其适用于中小学生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预防近视、散光、斜视、弱视等眼科疾病的发生。
文档编号B43K23/00GK2611162SQ0321632
公开日2004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7日
发明者侯远生, 侯佳宁 申请人:侯远生, 侯佳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