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浑天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3429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浑天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演示天体运动规律的装置,尤其是能演示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运动规律的新浑天仪。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早在汉朝,我国杰出的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浑天仪,这是人类试图以机械对地球、太阳、月球等天体运动规律进行科学演示的最早的偿试之一。但鉴于当时人类科学技术的局限性,其运动装置仅是人们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观的一种反应,而且浑天仪及其制造技术早已失传。目前,公知的地球仪的构造是由地球模型、半圆型(或圆型)框架及机座等组成。能演示地球的球型结构、地球自转轴及其对黄道面的倾斜等,但不能演示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更不能演示地球、太阳、月球这三者之间的运动规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地球仪不能演示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运动规律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浑天仪,它能动态地演示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运动规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壳体水平放置,弧形拱杆的两端固联在壳体的上端,吊杆的上端固联在弧形拱杆上,中间穿过并固定住太阳模型,下端悬挂圆形心板。下轴承框固联在壳体的底部,电动机A、减速箱A、减速箱B均固联在下轴承框底部,电动机A通过皮带A、皮带B分别带动轮A、轮B旋转,并通过减速箱A、减速箱B减速后由轴A轴B同步输出,轴A、轴B分别穿过并与下轴承框组成两个回转副A、B,其上端分别与曲柄A、曲柄B的一端固联,并带动曲柄A、曲柄B同步转动,轴C、轴D的上端与上轴承框亦组成两个回转副C、D,分别穿过圆形垫套后,其下端分别与曲柄A、曲柄B的另一端固联。这样,由上轴承框,下轴承框,曲柄A,曲柄B,及其回转副A、B、C、D组成铰链四杆机构,取AB=CD,AC=BD,且AB>AC,则上述机构成为平行双曲柄机构,下轴承框固定不动,曲柄A、曲柄B等速转动,上轴承框作平行移动,但其上任意一点的轨迹在水平投影面内均是半径与AC或BD等长的圆。电动机B固定在上轴承框内,一级大皮带轮、一级小皮带轮固联在一级轴上,一级轴的转动亦由上轴承框支承,同理,二级大、小皮带轮固联在二级轴上,二级轴的转动亦由上轴承框支承,三级大皮带轮固联在三级轴上,但三级小皮带轮固联在三级轴的上端,三级轴的转动亦由上轴承框支承,偏心轴颈固联在上轴承框上,导月轮在偏心轴颈上旋转,月轴弯杆的一端固联在导月轮上,另一端与月球模型固联,二级轴的上端与万向联轴器的叉形接头A固联,地轴杆的上端与地球模型固联,斜穿过偏心轴颈后其下端与叉形接头B固联,十字头的四端都用铰链与叉形接头A、叉形接头B相联,偏心轴颈支承地轴杆的转动,并使地轴杆与二级轴保持23°27′的夹角。电动机B通过一级皮带、一级大皮带轮带动一级轴及一级小皮带轮转动,一级小皮带轮又通过二级皮带、二级大皮带轮带动二级轴及二级小皮带轮旋转,二级轴通过叉形接头A、十字头、叉形接头B、地轴杆带动地球模型转动,以模拟地球模型的自转。同时,二级轴带动二级小皮带轮,并通过三级皮带带动三级大皮带轮转动,实现第三级减速,取该级的传动比为 ,三级大皮带轮带动三级轴及固联在该轴上的三级小皮带轮旋转,三级小皮带轮通过四级皮带带动导月轮转动,实现第四级减速,取该级的传动比为 ,且 导月轮通过月轴弯杆带动月球模型环绕地球模型旋转,但其旋转中心O2与地球模型中心O3有一段O2O3的偏心距,导月轮转动一周,则月球模型在环绕地球模型公转一周时,且自转一周,地球模型自转27.3周(恒星月为27.3天)。前述平行双曲柄机构,当曲柄A、曲柄B转动一周,则上轴承框携带着地球模型(亦携带着月球模型)环绕太阳模型公转一周,但地球模型的中心O3是以O1为中心转动,与太阳模型中心O有一段OOl的偏心距。地球模型公转时,其中心O3轨迹所在的平面(下简称模拟黄道面)始终与轴C、轴D、二级轴等垂直,而带动地球模型自转的地轴杆与二级轴的夹角为23°27′,故地轴杆对模拟黄道面倾斜23°27′。导月轮在偏心轴颈上转动,偏心轴颈使导月轮的旋转轴线与二级轴形成5°9′的夹角,故导月轮通过月轴弯杆携带月球模型环绕地球模型公转时,月球模型(此时将其视为一个点)的轨迹所在的平面(称模拟白道面)与模拟黄道面的夹角为5°9′。吊槽与壳体固联,光杆的上端与钢球固联,穿过吊槽后其下端与吊框固联,滑轮固联在吊轴上,吊轴的转动由吊框支承。转鼓固联在转轴上,转轴在轴承座上转动,两副轴承座均固联在壳体上,盘形弹簧的内端与转轴固联,外端与轴承座固联。导线的一端与电动机B连接,穿过并固定在上轴承框上,再通过滑轮后,在转鼓上缠绕数圈,再穿过转鼓的孔、转轴的孔后,导线的另一端被引出。当上轴承框拖着导线渐渐离开滑轮时,转鼓转动并施放导线,盘形弹簧盘得更紧,当上轴承框与滑轮靠近时,盘形弹簧通过转轴使转鼓反向转动回收导线,导线始终保持一定的张力,以免与移动的上轴承框碰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机械对太阳、地球、月球这三者之间的运动规律进行动态模拟演示。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示意图。
图3是
图1中I处局部放大主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
图1中II处局部放大主视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A剖视示意图。
图7是
图1中III处局部放大主视示意图。
图8是图7的B-B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行双曲柄机构运动简图。
图中1.弧形拱杆,2.壳体,3.吊杆,4.太阳模型,5.圆形心板,6.下轴承框,7.电动机A,8.减速箱A,9.减速箱B,10.皮带A,11.皮带B,12.轮A,13.轮B,14.轴A,15.轴B,16.曲柄A,17.曲柄B,18.轴C,19.轴D,20.圆形垫套,21.上轴承框,22.电动机B,23.一级皮带,24.一级大皮带轮,25一级小皮带轮,26.一级轴,27.二级皮带,28.二级轴,29.二级大皮带轮,30.二级小皮带轮,31.三级皮带,32.三级大皮带轮,33.三级小皮带轮,34.三级轴,35.导月轮,36.偏心轴颈,37.四级皮带,38.地轴杆,39.地球模型,40.月轴弯杆,41.月球模型,42.导线,43.滑轮,44.转鼓,45.叉形接头A,46.十字头,47.叉形接头B,48.吊槽,49.钢球,50.光杆,51.吊轴,52.吊框,53.盘形弹簧,54.转轴,55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图9所示实施例中,壳体(2)水平放置,弧形拱杆(1)的两端固联在壳体(2)的上端,吊杆(3)的上端固联在弧形拱杆(1)上,中间穿过并固定住太阳模型(4),下端悬挂圆形心板(5),圆形心板(5)与壳体(2)顶部形成一道环形缝,太阳模型(4)最好取用一副灯具。下轴承框(6)固联在壳体(2)的底部,电动机A(7)、减速箱A(8)、减速箱B(9)均固联在下轴承框(6)的底部,电动机A(7)通过皮带A(10)、皮带B(11)分别带动轮A(12)、轮B(13)旋转,并通过减速箱A(8)、减速箱B(9)减速后由轴A(14)、轴B(15)同步输出,轴A(14)、轴B(15)分别与下轴承框(6)的顶部组成两个回转副A、B,其上端分别与曲柄A(16)、曲柄B(17)的一端固联,并带动其同步转动,轴C(18)、轴D(19)的上端与上轴承框(21)亦组成两个回转副C、D,穿过圆形垫套(20),其下端分别与曲柄A(16)、曲柄B(17)的另一端固联,取AB=CD,AC=BD,AB>AC,最好取AB的长度是AC的1.02~1.5倍,则上轴承框(21)、下轴承框(6)、曲柄A(16)、曲柄B(17)及其回转副A、B、C、D组成平行双曲柄机构,下轴承框(6)固定不动,曲柄A(16)、曲柄B(17)等速转动,上轴承框(21)作平行移动,但上轴承框(21)上任意一点的轨迹在水平投影面均是半径与AC或BD等长的圆。电动机B(22)固定在上轴承框(21)内,一级大皮带轮(24)、一级小皮带轮(25)固联在一级轴(26)上,一级轴(26)的转动由上轴承框(21)支承,一级皮带(23)连接电动机B(22)与一级大皮带轮(24),二级大皮带轮(29)、二级小皮带轮(30)固联在二级轴(28)上,二级轴(28)的转动由上轴承框(21)支承,二级皮带(27)连接一级小皮带轮(25)与二级大皮带轮(29),三级大皮带轮(32)固联在三级轴(34)上,三级小皮带轮(33)固联在三级轴(34)的上端,三级轴(34)的转动亦由上轴承框(21)支承,三级皮带(31)连接二级小皮带轮(30)与三级大皮带轮(32),偏心轴颈(36)固联在上轴承框(21)上,导月轮(35)在偏心轴颈(36)上由四级皮带(37)拖拉转动,月轴弯杆(40)的一端固联在导月轮(35)上,另一端与月球模型(41)固联,地轴杆(38)的上端与地球模型(39)固联,地轴杆(38)的转动亦由偏心轴颈(36)支承。导线(42)的一端与电动机B(22)连接,穿过并固定在上轴承框(21)上,通过滑轮(43)后与转鼓(44)相连。
在图3、图4中,偏心轴颈(36)固联在上轴承框(21)上,导月轮(35)套在偏心轴颈(36)上,四级皮带(37)套在导月轮(35)上,月轴弯相(40)的下端固联在导月轮(35)上,二级轴(28)的上端与万向联轴器的叉形接头A(45)固联,地轴杆(38)斜穿过偏心轴颈(36)后其下端与叉形接头B(47)固联,十字头(46)的四端都用铰链与叉形接头A(45)、叉形接头B(47)相联,偏心轴颈(36)同时支承地轴杆(38)与导月轮(35)的转动,并使地轴杆(38)与二级轴(28)的夹角为23°27′,导月轮(35)的回转轴线与二级轴(28)的夹角为5°9′。
在图5、图6中,吊槽(48)与壳体(2)固联,光杆(50)的上端与钢球(49)固联,穿过吊槽(48)后,其下端又与吊框(52)固联,滑轮(43)固联在吊轴(51)上,吊轴(51)的转动由吊框(52)支承,导线(42)从滑轮(43)上通过。
在图7、图8中,转鼓(44)固联在转轴(54)上,转轴(54)在轴承座(55)上转动,两副轴承座(55)均固联在壳体(2)上,盘形弹簧(53)的内端与转轴(54)固联,外端与轴承座(55)固联,导线(42)在转鼓(44)缠绕[绕线长度大于曲柄A(16)长度的两倍]后从转鼓(44)的孔、转轴(54)的孔中引出。
权利要求1.一种能演示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运动规律的新浑天仪,其特征是壳体(2)水平放置,弧形拱杆(1)的两端固联在壳体(2)的上端,吊杆(3)的上端固联在弧形拱杆(1)上,中间穿过并固定住太阳模型(4),下端悬挂圆形心板(5),圆形心板(5)与壳体(2)顶部形成一道环形缝;下轴承框(6)固联在壳体(2)的底部,轴A(14)、轴B(15)分别与下轴框(6)的顶部组成两个回转副A、B,其上端分别与曲柄A(16)、曲柄B(17)的一端固联,轴C(18)、轴D(19)的上端与上轴承框(21)亦组成两个回副转C、D,穿过圆形垫套(20),其下端分别与曲柄A(16)、曲柄B(17)的另一端固联,取AB=CD,AC=BD,AB>AC,上轴承框(21)、下轴承框(6)、曲柄A(16)、曲柄B(17)及其回转副A、B、C、D组成平行双曲柄机构,下轴承框(6)固定不动,曲柄A(16)、曲柄B(17)等速转动,上轴承框(21)作平行移动;电动机B(22)固定在上轴承框(21)内,偏心轴颈(36)固联在上轴承框(21)上,导月轮(35)套在偏心轴颈(36)上转动,月轴弯杆(40)的一端固联在导月轮(35)上,另一端与月球模型(41)固联,地轴杆(38)的上端与地球模型(39)固联,地轴杆(38)的转动亦由偏心轴颈(36)支承;导线(42)的一端与电动机B(22)连接,穿过并固定在上轴承框(21)上,通过滑轮(43)后在转鼓(44)上缠绕,最后从转鼓(44)的孔、转轴(54)的孔中将导线(42)的另一端引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浑天仪,其特征在于太阳模型(4)选用一副灯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浑天仪,其特征在于平行双曲柄机构中,AB的长度是AC的1.02~1.5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浑天仪,其特征在于偏心轴颈(36)同时支承地轴杆(38)与导月轮(35)的转动,并使地轴杆(38)与二级轴(28)的夹角为23°27′,导月轮(35)的回转轴线与二级轴(28)的夹角为5°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演示天体运动规律的新浑天仪。其特征是上轴承框、下轴承框、曲柄A、曲柄B及其回转副组成平行双曲柄机构,上轴承框平行移动,偏心轴颈固联在上轴承框上,偏心轴颈同时支承地轴杆与导月轮的转动,能动态模拟演示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运动规律。
文档编号G09B27/00GK2653621SQ03270008
公开日2004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3日
发明者洪宗群 申请人:洪宗群, 吴成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