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线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2阅读:2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曲线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绘图工具,特别是一种用于画双曲线的双曲线规。
一般绘制双曲线,有的采用“找点描迹法”,有的用电子计算机模拟绘制双曲线。“找点描迹法”绘制双曲线,费时间而且也不精确;用电子计算机模拟绘制双曲线,虽能模拟出双曲线,但它的使用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就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精确性高的双曲线规。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由以下方式完成的附图为双曲线规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加以说明。
双曲线规主要是由框架(1)、可变菱形机构(4)、动摆规(5,6)、动滑规(13)组成。在框架(1)上分别装有动摆规(5,6),在框架(1)内的动摆规(5,6)上装有一个可变菱形机构(4)。可变菱形机构(4)可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并且可改变形状和边长。可变菱形机构(4)上的动滑规(13)在菱形内与菱形的一条对角线重合且与动摆规(6)或(5)相交。可变菱形机构(4)的两端点(7,8)分别固定在动摆规(5,6)上,点(7,8)通过动摆规(5,6)与框架(1)两侧相连,连接点(2,3)分别位于两个动摆规(5,6)与框架(1)的交点上。点(2,3)可分别使动摆规(5,6)左右移动,也可使动摆规(5,6)随时固定在框架(1)上。动摆规(5,6)分别能以点(2)、点(3)为轴摆动。绘图笔安装在位于动滑规(13)与动摆规(6)的交点处的动点(15)上。点(9,10)分别为以点(14)为对称点的左右对称的两支双曲线的顶点。调整动摆规(6)使点(8)到点(3)的距离等于点(9)到点(10)的距离,然后使动摆规(6)摆动,即可画出原点(14)左边的、以点(9)为顶点的、以点(7)为焦点的双曲线。同理可画出原点(14)右边的、以点(10)为顶点的、以点(3)为焦点的与前者相对称的另一支双曲线。现以画左边的那支双曲线为例对其原理加以说明在动摆规(6)以点(3)为轴的摆动过程中,点(15)、点(8)、点(3)始终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又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具有互相垂直平分的性质且菱形机构(4)的长边等长、短边相等,所以点(15)无论运动到何位置,点(15)到点(7)的距离总是和点(15)到点(8)的距离相等,而点(8)到点(3)的距离是点(15)到点(3)的距离与点(15)到点(8)的距离之差,也可以说点(8)到点(3)的距离等于点(15)到点(3)的距离与点(15)到点(7)的距离之差(等量代换)。对于任何一个特定情形来说,点(8)到点(3)的距离一经确定,这个差就是一个定值。根据双曲线的定义,点(15)应是双曲线上的点,它的运动轨迹是一支以点(9)为顶点、以点(7)为焦点的双曲线。
双曲线规克服了“找点描迹”法绘制双曲线的局限性,具有绘图迅速、精确、易操作和使用范围广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教学、工程设计及其他领域绘图的双曲线规,其特征在于a、有一个框架(1)和两个通过点(2,3)安装在框架(1)上的动摆规(5,6);b、在动摆规(5,6)上,可变菱形机构(4)通过其端点(7,8)固定在动摆规(5,6)上;c、配置在可变菱形机构(4)上且位于菱形的一条对角线上的动滑规(13)与动摆规(5)或(6)相交;d、在动滑规(13)与动摆规(5)或(6)的交叉处装有一个绘图笔。
专利摘要
一种用于教学、工程设计及其他领域绘图的双曲线规,主要由框架、配置在框架上的动摆规和可变菱形机构以及菱形机构上的动滑规组成。一般用于绘制双曲线多采用“找点描迹法”或者用电子计算机模拟双曲线。这样绘图,既浪费时间,也不精确,而且使用范围有很大局限性。用双曲线规绘制双曲线基本克服了上述缺点,可广泛用于教学、工程设计及其他领域绘制双曲线。
文档编号B43L11/00GK87201455SQ87201455
公开日1988年1月6日 申请日期1987年4月6日
发明者王保庆 申请人:王保庆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