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容性能量的恢复显示图像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763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用容性能量的恢复显示图像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显示图像的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的图像显示设备包括-图像显示板,包括作为电致发光单元阵列的第一和第二电极阵列,其中在第一阵列的电极和第二阵列的电极之间对每一个单元进行供电,-与所述电极阵列相连的电源装置,-用于板的所述每个单元的驱动装置,以及-处理装置,用于处理要显示的图像的数据,以便确定所述驱动装置的参数。
电极的第一阵列通常对应于列,第二阵列对应于行;作为电源装置通常由电流或电压发生器构成;驱动装置通常包括列和行驱动器,用于将电源装置与电极阵列相连。
在这种板中,两个电极阵列间隔的距离非常小;在每一个单元的层面上,该距离对应电致发光有机层的厚度,该厚度通常是0.1μm数量级;因此,两个阵列的电极之间的电容明显,因此在每一个单元的层面上,固有电容较高。
将要显示的每一个图像划分为象素,将象素本身细分为与原色同样多的子象素;对于要显示的图像,将发光亮度数据赋予每一个子象素;为了显示图像,将图像的每一个子象素分配给板的单元。
在这种设备中,驱动装置适于-顺序地将第二阵列的每一个电极与电源装置的端子之一相连;方法的这些步骤与板的线的扫描相对应;
-以及,在第二阵列的电极的连接序列期间,同时将第一阵列的电极与电源装置的另一个端子相连。
如果第一阵列的每一个电极的连接的持续时间或列驱动器的激活的持续时间取决于赋予通过该列加电的单元的发光亮度数据,则单元的电源的持续时间与电压或电流脉冲的宽度相对应,于是,认为由脉冲宽度调制来执行板的驱动,或是PWM型。
在图像的显示期间,每一次连接并加电板的单元时,对其固有电容器进行充电;在第二阵列的电极的每一个连接序列的末端或线的扫描的末端,断开由该电极或该线服务的所有单元,并且在传送第二阵列的另一个电极的下一个连接序列或下一个线的扫描之前,所有这些固有电容器放电,因此,在与前一个线相关的前一个序列期间累积的固有电荷不会干扰由该另一个电极或另一个线服务的单元的发光亮度。
因此,如文献US 6339415-PIONEER所述,例如,通过分流装置添加放电的中间序列是公知手段;在放电的该中间步骤期间,刚扫描过的线的单元的固有电容器向地放电。
利用每一个线的中间放电进行驱动的这种过程的缺陷在于失去了固有电容器的容性能量。
文献EP 1091340描述了一种用于容性能量恢复的过程,其限定为具体地,如果在另一个单元处要显示的视频信号大于在第一单元处显示的视频信号,则为了满足另一个单元,恢复源自第一单元的能量;该过程的缺点在于,在其中视频信号较小的相反情况下,失去了第一单元的容性能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比现有技术更彻底的方式来恢复容性能量;更准确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恢复线的每一个单元的容性能量,以便作为用于该单元的图像数据的函数,将能量重新注入到同一行上下一线的单元中。
因此,本发明的主题是一种用于显示图像的设备,包括
-图像显示板,包括作为单元阵列的第一和第二电极阵列,其中在其之间具有固有电容器Ci的第一阵列的电极和第二阵列的电极之间对每一个单元进行供电,-电源装置,用于在两个端子之间产生电势差,-驱动装置,用于顺序地将第二阵列的每一个电极与电源装置的端子之一相连,以及在第二阵列的电极的连接序列期间,同时将第一阵列的一个或多个甚至所有电极与电源装置的另一个端子相连,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用于在第二阵列的电极的每一个连接序列期间,能够将与第一阵列的相同电极相连的其它单元的固有电容器中的电荷转移(transfer)到在第一阵列的每一个电极和第二阵列的该电极之间供电的单元。
显然,如果这些电容器没有充电,则不会出现电荷转移;相反,在对其充电的情况下,电荷的该转移只是部分地。
第一阵列通常对应于列电极,第二阵列对应于行电极;如果具有G行或列,则通常具有与第一阵列的任意给定电极相连的G个单元;假定显然已经在与前一行相关的序列期间累积了转移到给定行和给定列的交叉处的单元的电荷,在所述序列期间,该前一行与相同列的交叉处的单元与电源装置相连。
板的电源装置可以是电压或电流发生器;可以包括多个发生器,将每一个发生器分配给一组电极。
利用驱动板的该过程,所述板包括将容性电荷从一个驱动序列转移到板的另一个驱动序列的装置,恢复了板的单元的固有电容器的容性能量的较大共享,并且实质上改进了显示设备的效率。
总而言之,本发明的主题是一种包括优选是具有无源矩阵的有机电致发光的显示板的设备,包括电极的行阵列和列阵列,用于向单元阵列和适于将每一个行电极与该板的电源装置的端子之一顺序相连的驱动装置供电,以及在行电极的连接序列期间,用于同时将一个或多个列电极与电源装置的其它端子相连,并能够将与该被加电单元相同列的电极连接的单元的固有电容器的电荷转移到由此加电的每一个单元。
优选地,驱动装置在第二阵列电极的每一个连接序列期间,在损害这些电极到所述电源装置的连接的情况下,有利于通过第一阵列的每一个电极来转移电荷。
因此,最大的益处在于在图像的显示期间从电容器导出电荷并限制了单元与电源装置的连接的持续时间。
优选地,将要显示的每一个图像划分为被赋予发光强度数据的象素或子象素,板的每一个单元被分配了要显示的图像的象素或子象素,设备包括处理该数据的装置,使其能够在第二阵列的电极的每一个连接序列期间,调制第一阵列的每一个电极与所述电源装置的连接的持续时间t’a1,并调制与第一阵列的相同电极相连的其它单元的固有电容器的电荷转移的持续时间t’a2,作为在第一阵列的该电极与第二阵列的该电极之间供电的单元的发光亮度数据的函数。
取决于要处理的发光亮度数据,因此,这些处理装置单独调制连接的持续时间,或单独调制电荷转移的持续时间,或调制连接的持续时间和电荷转移的持续时间。优选地,使电荷转移的持续时间t’a2最大,并使连接的持续时间t’a1最小,从而最优地改进设备的效率。
因此,作为发光亮度数据的函数来调制连接的持续时间和/或转移的持续时间;因此,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设备实现了脉冲宽度调制过程。因此,通过调制脉冲的持续时间或电子信号(“PWM”或脉冲宽度调制)的宽度来执行板的控制,与例如在已引用的文献EP1091340或文献US 6222323中所述的幅度调制(“PAM”或“脉冲幅度调制”)相反。
优选地,驱动装置在第二阵列的电极的每一个连接序列期间,适当地在序列的结束执行第一阵列的每一个电极与电源装置的连接,并且适当地在序列的开始执行电荷的转移。按照这种方式,最优地保证了容性能量的恢复,并按照非常简单的方式进行管理。
优选地,-如果tL是第二阵列的电极的每一个连接序列的持续时间,-如果Ci是每一个单元的固有电容器的平均值,且如果第二列具有G个电极,
-如果REL是激活单元的平均电阻,则有G×Ci>40%×0.2tL/REL。
于是,对于这种类型的板,容性能量表示单元的发光所消耗的平均能量的40%以上,这是对本发明最需要的;实际中,当G.Ci≥10nF,REL≥50kΩ,tL≤500μs时对本发明最需要,这通常对应于具有电致发光有机单元的板的情况。
优选地,-如果tL是第二阵列的电极的每一个连接序列的持续时间,-如果Ci是每一个单元的固有电容器的平均值,且如果第二列具有G个电极,-如果REL是激活单元的平均电阻,则比率tL/REL.Ci大于4。
该条件表示固有电容器的放电时间远小于线时间(line time),由此能够更快的转移并相当大地进行容性能量的恢复;此外,该条件能够有利地简化由电荷转移进行的单元的“无源”供电和由到电源装置的端子的连接进行的传统“有源”供电之间的划分。
优选地,板的单元是电致发光,每一个单元包括有机电致发光层;优选地,该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2μm;如此小的厚度承担了较高的固有电容和相当大的电荷,根据本发明这是能够进行转移所需的。


参考附图,通过阅读以下作为非限制性实例所给出的说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中-图1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图2示出了供电图1的设备的电致发光单元的概要图,-图3示出了与图2的单元相对应的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电流-电压特性,-图4示出了图2的单元的固有电容的放电,以及与图1的设备的处理装置的模拟/数字转换器的时间步骤相对应的电荷的递增,-图5示出了有利于图1的设备的单元的容性能量的恢复,之后对该单元进行有源供电,以施加所需的电荷,而无需恢复时间周期和有源供电周期重叠,-图6示出了有利于之后不进行有源供电的图1的设备的单元的部分容性能量的恢复,-图7示出了有利于图1的设备的单元的容性能量的部分恢复,在恢复时间周期和有源供电周期重叠的情况下,之后对该单元进行有源供电,以施加所需的电荷。
表示了时间表的附图没有考虑到数值的比例,以便更好地表示如果与比例相符则无法清楚表示的特定细节。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设备包括-图像显示板1,包括按列设置的阳极X1,X2,X3,X4…的阵列X和按行设置的阴极Y1,Y2,Y3,Y4…的阵列Y,服务于电致发光单元11的二维阵列,其中阳极(列)和阴极(行)之间对每一个单元进行供电,-电源装置4,包括位于一端的阳极端子和与地(未示出)相连的位于另一端的阴极端子,-用于从该板驱动单元的装置,包括列驱动器的集合2,用于控制阳极和阳极端子之间的连接;行驱动器的集合3,用于控制阴极和阴极端子(这里通过地)之间的连接;以及驱动这些驱动器的装置5,-处理要显示的图像的数据的装置。
参考图2,行驱动器3包括两个位置作为到地的连接的所谓的激活位置c1,其中因此对应行通过地与电源装置4相连,以及到反相电压发生器Vdd的连接的所谓非激活位置c2;该反相电压发生器Vdd的目的是截止与其相连的板的这些电致发光二极管;因此,选择绝对值比与列中的阳极相连的电源装置4提供的电压更高的电压Vdd。
板的每一个单元11包括向其提供功率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致发光有机层(未示出);与二极管相同地操作该层,由图1和2中的二极管EL表示;如这些图所示,每一个单元包括与该二极管并联的固有电容器Ci。
参考图2,每一个列驱动器2包括三个位置所谓的激活位置a1,其中列与提供电源电压Va的电源装置4相连,“未接地(unearthed)”位置a2,其中该列是“漂浮”的,以及所谓的非激活位置a3,其中列与低放电显示发生器Vi相连;优选地,选择电压Vi,使其略小于以下定义的阈值电压Vth,因此有Vi=Vth-ε;相反,如果Vi=0,如下所述,失去了每一个单元的固有电容器的容性能量的Ci×Vth的部分。
图2示出了在该行的扫描持续时间tL内,通过位置a1的列驱动器和保持在位置c1的行驱动器,处于由电源装置4供电的有源位置的单元11;如图所示,在该时间期间,相同列的其它单元的行驱动器处于位置c2,处于位置c1的行驱动器传送到非激活位置c2,同时另一个行的驱动器从非激活位置c2传送到激活位置c1。
如果分配给该单元的图像数据与光量DEL相对应,如果IEL是电致发光二极管EL中瞬时电量,DEL与在该单元的行的扫描持续时间tL中通过二极管的电量QEL成比例,因此有QEL=∫IELdt,在持续时间tL上的积分。
图3示出了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电流-电压特性;对于第一近似,该曲线可以表示为方程VEL=Vth+REL×IEL,其中Vth对应于触发阈值电压,REL是二极管的动态电阻。
注入到单元11的总电量Id等于通过该单元的二极管的电量iEL和通过与该单元11的相同阳极并联的固有电容器集合,即G×Ci(如果G是行数),的电量iC的总和,因此有QEL=∫IELdt=∫Iddt-∫Icdt,在持续时间tL上的积分。
如图2所述,在单元11与电源装置的连接的开始和结束之间,∫ICdt与存储在相同列的单元的所有固有电容器N×Ci中的电荷量相对应;该电荷量等于连接结束处的最后电荷Qcf和连接开始处的起始电荷Qci的差值;然而,如果电源装置的连接时间大于电容器的充电时间(即,如果ta1>3τ,参见下文),则有QCf=G.Ci.Va。
由于只在阈值电压Vth以上导通该单元的二极管,只将该列的单元的固有电容器的部分电荷Qu用于相同列中下一行L’的单元的发射;因此,有Qu=G.Ci(VC-Vth),其中Vc是这些固有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因此,在这些电容器的充电结束处,有Qu=G.Ci(Va-Vth)。
如果列驱动器连到漂浮位置a2,如果行驱动器连到非激活位置c2,同时其它行的驱动器从位置c2连到位置c1,则固有电容器G.Ci根据以下方程放电到该其它行的相同列的二极管VC(t)=Vth+(Va-Vth)(exp(-(t/REL.G.Ci))),其中t对应于电荷转移的时刻。
因此,用于固有电容器的放电的运动或到二极管的电荷转移的时间常数等于τ=REL.G.Ci。
1τ的持续时间之后,固有电容器放电65%;2τ的持续时间之后,固有电容器放电85%;3τ的持续时间之后,固有电容器放电95%。
这里显示设备包括数据表(“查找表”或LUT),其列出了从放电的开始起每一个转移时刻tt处的转移的总电荷Qt(tt)=∫0tCi·Vc(t).]]>在行的每一个扫描处,如下所指定的设置处理要显示图像的数据的装置,以便推导出每一个行驱动器的设置的持续时间中的位置a1、a2或a3,作为与该行的单元对应的象素或子象素的发光亮度数据的函数。
这里,由板的每一个单元发射的发光亮度的调制是“PWM”型;因此,列驱动器在期间保持在激活位置a1的持续时间tc取决于赋予单元11的发光亮度数据DEL;在此持续时间tc内,编程单元中的电量以获得常数值Ip;实际中,tc对应于持续时间的基本增量te的整数倍,te与用于将发光亮度数据DEL编码为连接的持续时间的模拟/数字转换器的步长大小相对应;将数值Qe=Ip.te称作电荷的基本增量。
例如,使用6比特转换器,因此将tL划分为64个持续时间te,且tc=N.te,其中0≤N≤64。
因此,在行扫描的结束处,用于在扫描下一行时向二极管提供功率的部分电荷Qu与可转移比特Na=Qu/Qe的最大数目相对应。
图4示出了固有电容器的可用电荷Qu和电荷增量Qe的比较。
如果分配给同一列的下一行的单元的图像数据与光量D’EL和通过该单元的二极管的电量Q’EL相对应,则有
Q’EL=Q’a+Qt,其中Q’a是在连接到电源装置的持续时间t’a1内由电源装置4可能提供的电量,作为前一行Qt的连接时间的转移的电量的补充,源自相同列的单元的固有电容器的放电。
可以区分两种情况-Qu≤Q’EL,即二极管中所需的电量Q’EL超过了前一行可用的电荷;则有Q’a≥0;于是,根据图5,在与前一行的连接时间的固有电容器的放电Qt1相对应的无源供电持续时间和电源4的流动的持续时间t’a1之间,划分通过二极管的电量;在无源供电期间,列驱动器处于漂浮位置a2;在有源供电期间,列驱动器处于有源位置a1;-或Qu>Q’EL,即前一行的可用电荷超过二极管中需要的电量Q’EL;则有Q’a=0;参考图6,在持续时间t’a2内,列驱动器处于飘浮位置a2,直到前一行的连接时间的固有电容器满足值Qt2=Q’EL,残留电荷Qr=Qu-Q’EL通过出于此目的被设置到非激活位置c3的列驱动器向地分散。
现在将说明用于处理图像的数据的装置适于推导其间将每一个列驱动器设置到位置a1、a2或a3的持续时间的方式,作为与激活行的单元相对应的象素或子象素的发光亮度数据的函数。
这些装置适于向每一个列驱动器发送-不等式Qu≤Q’EL的数值“真”或“假”,-如果该不等式是“真”(情形1),因此持续时间te的增量的数目是N’a1,t’a1=N’a1.te;-如果该不等式是“假”(情形2),因此持续时间te的增量的数目是N’a2,t’a2=N’a2.te持续时间t’a1和t’a2是其间单元的列驱动器分别保持在位置a1和位置a2的持续时间。
在其中Qu≤Q’EL的情形1,如下计算N’a1计算参数N’a=(Q’EL-Qu)/Qe;如图5所示,如果N’a.te+3τ≤t’L,则在通过前一行的连接时间的电荷转移进行的无源电源的持续时间和有源电源的持续时间t’a1之间不存在重叠,且N’a1=N’a;于是,实际上转移的电荷等于Qu;于是,列驱动器在持续时间tL-N’a1.te内保持在位置a2,在持续时间N’a1.te内保持在位置a1;因此,不必使驱动器通过位置a3。
如图7所示,如果N’a.te+3τ>t’L,则在单元的无源电源的持续时间t’a2和有源电源的持续时间t’a1之间存在重叠;于是,实际上转移的电荷Q’t少于Qu;具体地,通过时间t’L-N’a1.te<3τ限制了电荷转移。
通过利用前述的数据表(LUT),可以确认在从放电的开始的每一和转移时刻tt处转移的电荷,即,Q’t-f(tt)。
因此,查找转移时间t’a2,以使Q’EL=f(t’a2)+Qe(t’L-t’a2)/te,并由此推导出N’a1=(t’L-ta2)/te。
于是,列驱动器在持续时间t’a2内保持在位置a2,然后在持续时间t’a1=N’a1.te=t’L-t’a2内保持在位置a1。
在其中图6示出的情形2,如下计算N’a2通过利用前述的数据表(LUT),可以确认在从放电的开始的每一和转移时刻tt处转移的电荷,即,Q’t-f(tt)。
然后,查找转移时间ta2,以使Q’EL=f(t’a2)。
推导出N’a2=t’a2/te。
于是,列驱动器在持续时间ta2内保持在位置a2,然后在持续时间t’L-ta2内保持在位置a3。
在上述用于驱动板的技术方案中,对于板的每一列,认为固有电容器的充电时间适当地小于放电时间τ=REL.G.Ci;具体地,充电时间=RGEN.G.Ci,其中RGEN是电源装置4的内部电阻,这里应当将与内部电阻相比不能忽略的列电极的自身电阻添加到所述内部电阻上;当RGEN通常等于1到5kΩ且远小于REL(以下的实例中是67kΩ)时,实际中固有电容器的充电时间适当地小于这些电容器的放电时间。
因此,可以看到图像数据处理装置如何推导出其间将每一个列驱动器设置在位置a1、a2或a3的持续时间,作为与激活行L’的单元相对应的象素或子象素的发光亮度数据的函数,或源自前一行L的可用电荷Qu的函数。
因此,在行电极的每一个连接序列期间,作为第一阵列的该电极和第二阵列的该电极之间供电的单元的发光亮度数据的函数,调制每一个列电机的连接的持续时间t’a1和/或通过所述列电极的电荷转移的持续时间t’a2。更准确地,可以看到,在行电极的每一个连接序列期间,在持续时间t’a1内在序列的结束处适当地执行每一个列电极到电源装置的连接,并且在序列的起始处适当地执行电荷的转移。
利用用于驱动板的该过程,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恢复板的单元的固有电容器的容性能量的更大共享,能够按照更简单的方式管理容性能量的恢复,并且实质上更大地改进了显示设备的效率。
因此,上述实施例只涉及OLED型无源板;该实施例尤其可以应用于包括大约G=50线的彩色屏幕,其中每一个单元或子象素展示了100μm×300μm的大小,并且作为指示

如果图像帧的时间是20ms,则每一线的激活时间tL等于20ms/50=0.4ms。
利用这些数据,可以估计相对于在电致发光有机二极管中分散电能,能够恢复的平均容性能量,如果考虑平均值,在要显示的视频序列上,只有20%的二极管发光-板的列的充电所需的电量是4V×0.84nF=3.36nC,-在线的连接时间tL=400的20%的时间内,板的相同列的单元供电所需的电量G.QEL等于4V×0.2×400μs/67kΩ=4.776nC。
因此,在没有容性能量恢复的情况下,板的一个单元会消耗8.136nC;即使本发明只共享该容性能量的恢复,也能够有利地减小板的25%的消耗。
一旦容性能量表示了二极管所耗能量的大于40%,因此一旦GxCi>40%×0.2tL/REL,则明显需要本发明。
此外,注意比率tL/τ等于7.15;因此,可以看出放电时间3τ=168μs适当地小于行激活时间tL=400μs,由此这里可以非常大地恢复容性能量的共享;为了获得恢复,实际中重要的是使比率tL/REL.Ci大于4。
上述实施例示出了单元到电源装置的连接(列驱动器处于位置a1)的结束时刻与激活行的连接(行驱动器处于位置c1)的结束时刻相对应的情况;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列驱动器的位置a1的结束的该时刻在行驱动器的位置c1的结束的时刻之前的情况,建设允许数值t’a1和t’a2。
上述实施例示出了通过脉冲宽度调制来执行单元的发射亮度调制的情况;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使用脉冲幅度调制的显示设备。
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其电致发光层不是有机的板。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显示图像的设备,包括图像显示板(1),包括作为单元阵列(11)的第一电极阵列(X)和第二电极阵列(Y),其中在其之间具有固有电容器Ci的第一阵列的电极和第二阵列的电极之间对每一个单元进行供电,电源装置(4),用于在两个端子之间产生电势差,驱动装置(2,3,5),适于顺序地将第二阵列的每一个电极(Y1,Y2,Y3,Y4...)与电源装置(4)的端子之一相连,以及在第二阵列的电极的连接序列期间,同时将第一阵列的一个或多个甚至所有电极(X1,X2,X3,X4...)与电源装置的另一个端子相连,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适于在第二阵列的电极的每一个连接序列期间,能够将与第一阵列的相同电极相连的其它单元的固有电容器中的电荷转移到在第一阵列的每一个电极和第二阵列的该电极之间供电的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在第二阵列电极的每一个连接序列期间,在损害这些电极到所述电源装置的连接的情况下,有利于通过第一阵列的每一个电极来转移电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将要显示的每一个图像划分为被赋予发光强度数据的象素或子象素,板的每一个单元被分配了要显示的图像的象素或子象素,设备包括处理该数据的装置,使其能够在第二阵列的电极的每一个连接序列期间,调制第一阵列的每一个电极与所述电源装置(4)的连接的持续时间t’a1,并调制与第一阵列的相同电极相连的其它单元的固有电容器的电荷转移的持续时间t’a2,作为在第一阵列的该电极与第二阵列的该电极之间供电的单元的发光亮度数据的函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在第二阵列的电极的每一个连接序列期间,适当地在序列的结束执行第一阵列的每一个电极与电源装置(4)的连接,并且适当地在序列的开始执行电荷的转移。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如果tL是第二阵列的电极的每一个连接序列的持续时间,如果Ci是每一个单元的固有电容器的平均值,且如果第二列具有G个电极,如果REL是激活单元的平均电阻,则有G×Ci>40%×0.2tL/REL。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如果tL是第二阵列的电极的每一个连接序列的持续时间,如果Ci是每一个单元的固有电容器的平均值,且如果第二列具有G个电极,如果REL是激活单元的平均电阻,则比率tL/REL.Ci大于4。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是电致发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单元包括有机电致发光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2μm。
全文摘要
一种设备包括图像显示板(1),优选是具有无源矩阵的有机电致发光,包括用于供电单元(11)的阵列的第一阵列(X)和第二阵列(Y)以及驱动装置(2,3,5),适于顺序地将第二阵列的每一个电极(Y
文档编号G09G3/20GK1729500SQ200380101377
公开日2006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28日
发明者让-保罗·达古瓦 申请人:汤姆森许可贸易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