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器开闭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3304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监视器开闭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使安装在车辆顶棚等上的监视器在使用时打开、在收纳 时合上地进行开闭动作的监视器开闭机构。
背景技术
在使安装在车室顶棚等上的监视器可以开闭的以往的监视器铰链机构中, 采用开闭监视器用的支轴固定在固定位置上、呈矩形板状的监视器以该固定支 点为中心进行转动的支撑构造。采用该支撑构造,可将监视器在其收纳状态下 沿着顶棚等的安装面合上,并在使用时打开至与安装面大致垂直,以使观看者 容易观看。但是,在固定支点的支撑构造中,在打开了监视器的状态下,会在 从固定支点离开的一侧占用大致与监视器的最大外形相应的空间。其结果是, 在车载用的吊顶监视器的场合,从顶棚突出的量变大,可能会遮蔽驾驶者基于 室内镜的后方视野。近年来,监视器大型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
另一方面,作为使便携式笔记本电脑的盖板旋转的装置,有一种包括两个 铰链在内的铰链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在该铰链装置中,在将盖板从 合上状态打开至某打开角度时,第一铰链动作,在成为某打开角度以上时,第 二铰链动作。在铰链机构中,第一铰链在第一转矩的范围内动作, 一旦超过某 范围,第一铰链便会受到限制力阻碍而无法动作,若施加了比第一转矩大但不 足以克服上述限制力的第二转矩,则第二铰链动作,在第二运动范围内旋转。
但是,在该铰链机构中,由于利用转矩来控制从第一铰链向第二铰链的切 换,因此,在对第一铰链很难旋转的第一轴的轴心方向施加了力时,第二铰链 可能会在第一铰链旋转之前转动,可能会导致盖板用锁定爪破损。另外,盖板 成为在其转动时以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巻绕底部面板的形态翻转的转动机构, 因此,对于机构的运动空间而言,需要足够的厚度,不适于旋转所需空间的小型化。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9-130058号公报
在以往的监视器开闭机构中,在将安装在车室顶棚上的监视器打开至规定 位置来进行视听时,监视器在遮蔽驾驶者的基于室内镜的后方视野的方向上的 突出量是从固定支点起的由旋转半径所确定的突出量,因此,会影响视野。另 外,如上所述,专利文献1的铰链机构也不能说适于车载监视器的支撑,分别 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 遮蔽驾驶者的基于室内镜的后方视野的改进后的监视器开闭机构。
本发明的监视器开闭机构具有对监视器从原始位置至第一打开位置的转 动进行引导的第一引导装置、以及对所述监视器从所述第一打开位置至继续打 开的第二打开位置的转动进行引导的第二引导装置,将在所述第二引导装置的 引导下进行转动时的转动中心配置成相对于在所述第一引导装置的引导下进 行转动时的转动中心更靠近所述原始位置侧。
采用本发明,随着监视器的打开,转动中心的位置变化,可使后方视野扩 大与该位移量相当的量。


图1是具有监视器开闭机构的车载用的手动式吊顶监视装置的监视器收 纳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具有监视器开闭机构的车载用的手动式吊顶监视装置的监视器打 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监视器开闭机构的主要部分的装配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监视器开闭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底座的主视图。
图6 (a)是收纳了监视器后的收纳本体的主视图,图6 (b)是放大表示
图6 (a)的监视器开闭机构的主视图。
图7 (a)是监视器的转动中心处于切换状态的收纳本体的主视图,图7 (b)是放大表示图7 (a)的监视器开闭机构的主视图。
图8 (a)是监视器转动至规定位置后的收纳本体的主视图,图8 (b)是 放大表示图8 (a)的监视器开闭机构的主视图。
图9是从监视器的外侧看附带有返回机构的监视器开闭机构的结构的立 体图。
图10是从监视器侧看附带有返回机构的监视器开闭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附带有返回机构的监视器开闭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2 (a)是收纳了监视器后的收纳本体的主视图,图12 (b)是放大表 示图12 (a)的监视器开闭机构的主视图。
图13 (a)是监视器向规定位置转动的收纳本体的主视图,图13 (b)是 放大表示图13 (a)的监视器开,机构的主视图。
图14 (a)是监视器从规定位置继续转动后的收纳本体的主视图,图14 (b)是放大表示图14 (a)的监视器开闭机构的主视图。
图15是例示处于打开位置的监视器不影响室内镜的后方视野的情况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参照附图对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 形态进行说明。 实施形态1
图1、图2表示具有本发明的监视器开闭机构的车载用的手动式吊顶监视 装置100。监视装置100由监视器2和将监视器2可开闭地保持并可将其收纳 的收纳本体3构成,在监视器2与收纳本体3之间的连结部构成了本发明的监 视器开闭机构1。
图1中表示的是监视装置IOO被固定在车室的顶棚上的状态。如图所示,
监视器2通常被收纳在收纳本体3内。将该收纳时的位置称作原始位置。通过 按下设置在收纳本体3上的按钮4,保持监视器2的锁(未图示)脱开,监视 器2因自重而以其一端侧为支点转动至某角度,成为打开状态。在该打开状态 下,通过使用者手动地进一步推动监视器2,可使其转动至规定的适于进行视 听的角度。如图2所示,使用者可在该适于进行视听的角度下欣赏监视器2的 影像。
由于在收纳本体3内设置有再生装置和接口基板等(未图示),因此 最好将收纳状态下的监视器2的位置配置成尽可能地靠近收纳本体3的表 面侧。通常情况下,如图1所示,监视器2处于被监视装置100收容的收 纳状态,在视听影像时,使监视器2转动打开,使其像图2所示的那样处 于打开状态,在视听后,使监视器2回到图1、图6等所示的原始位置(收 纳状态)。
图3表示的是监视器开闭机构1的主要部分的装配状态,图4表示的是监 视器开闭机构1的分解状态。另外,图5表示的是供构成监视器开闭机构1的 各部件进行装配的板状底座5。下面用图l、图3、图4、图5来说明监视器开 闭机构1的结构。
监视器开闭机构1如图1所示地固定在收纳本体3上,如图4所示,监视 器2固定在监视器基座7上,该监视器基座7与加工有D形切口 19的轴6构 成一体。轴6插入并贯穿底座5上形成的圆弧槽A11,突出侧固定在与板8固 定的板轴18上。另外,除了圆弧槽All之外,在底座5上还形成有圆弧槽B12、 圆弧槽C13。
在板轴18上形成有形状与轴6的D形切口 19相同的D形孔20,通过使D 形切口 19与D形孔20嵌合,监视器基座7与板8 —体地进行转动。在板8上 设置有可与圆弧槽B12、圆弧槽C13分别滑动卡合的突起形状的板凸A14、板 凸B15,通过它们的卡合,板8的动作被底座5上形成的这些圆弧槽限制。
如图5所示,圆弧槽All呈上下方向长的圆弧状。圆弧槽C13由圆弧槽 Aa21和圆弧槽Ab22形成,圆弧槽Aa21以位于圆弧槽All下部的圆弧起始点 D23 (相当于轴6位于圆弧槽A11下端时该轴的轴心)为中心而形成,圆弧槽Ab22以圆弧槽B12的圆弧终点E24 (相当于板凸A14位于圆弧槽B12的圆弧末 端时该板凸的中心)为中心而形成,这些圆弧槽Aa21和圆弧槽Ab22连通,以 可供板凸B15移动。圆弧槽B12与圆弧槽Aa21—样,以圆弧起始点D23为中 心而形成。另外,底座圆弧槽All与圆弧槽Ab22—样,以圆弧槽B12下方的 圆弧终点E24为中心而形成。 用图6至图8来说明动作。
图6 (a)表示的是监视器2被收纳在收纳本体3内而处于原始位置的状 态,图7 (a)表示的是监视器2的转动中心的切换状态,图8 (a)表示的是 监视器2转动至作为可进行视听的最大展角进行设定的规定位置后的状态,图 6 (b)、图7 (b)、图8 (b)分别放大表示了这些图中的监视器开闭机构1。
1. 从原始位置至第一打开位置的动作
在监视器2被收纳在收纳本体3内而处于原始位置时,如图6 (a)、图6 (b)所示,板凸A14位于圆弧槽B12的逆时针侧的端部,板凸B15位于圆弧 槽C13的逆时针侧的端部,轴6位于圆弧槽A11的圆弧槽All的下部。
当在此状态下施加外力而开始打开监视器时,监视器2以圆弧起始点D23 为转动中心并在板凸A14以圆弧槽B12为导向、板凸B15以圆弧槽C13 (更具 体而言是圆弧槽Aa21)为导向的状态下滑动而开始转动、打开。
如图7 (a)、图7 (b)所示,在转动至某角度(将其称作第一打开位置) 时,板凸A14与圆弧槽B12的末端相碰,无法以圆弧起始点D23为转动中心继 续转动。此时,板凸B15位于圆弧槽C13中的圆弧槽Aa21与圆弧槽Ab22之间 的边界位置。在此,板凸A14、板凸B15、圆弧槽B12、圆弧槽C13等是对监视 器2从原始位置至第一打开位置的转动进行引导的第一引导装置的一例。
2. 从第一打开位置至第二打开位置的动作
当对处于该第一打开状态的监视器2继续作用外力时,监视器2以底 座5的圆弧终点E24为转动中心开始转动,在轴6和板凸B15在圆弧槽All 和圆弧槽C13内以圆弧槽Ab22为导向进行滑动的状态下开始转动、打开。,
如图8 (a)、图8 (b)所示,在向下一个角度(将其称作第二打开位置) 转动时,轴6与圆弧槽All的上部末端相碰,板凸B15与圆弧槽C13中的圆
弧槽Ab22的末端相碰,无法以圆弧终点E24为转动中心继续转动。在此, 板凸B15、轴6、圆弧槽All、圆弧槽C13中的圆弧槽Ab22等是对监视器2 从第一打开位置至第二打开位置的转动进行引导的第二引导装置的一例。
在本例中,将在所述第二引导装置的引导下转动时的转动中心(圆弧 终点E24)配置在相对于在所述第一引导装置的引导下转动时的转动中心 (圆弧起始点D23)更靠近监视器2的转动开始位置侧(原始位置侧),即 配置在横向位置上。由此,监视器2以进入收纳本体3的方向(A方向)的 形态转动。如图8 (b)所示,轴6从圆弧槽A11的下端部至上端部仅位移 尺寸H,相应地,如图8 (a)所示,监视器2的下端部也向上侧移动与尺 寸H相当的量。
监视器2在收纳本体3内的收纳位置为收纳本体3的表面侧,在将监 视器2转动至第二打开位置时,随着监视器的打开,转动中心的位置变化, 监视器2进入收纳本体3内,因此监视器2的突出量减小,可使后方视野 扩大与该位移相应的量,存确保安全的同时,可使用大型监视器。
在图15中,与以固定的转动中心进行转动的以往的采用铰链机构的监 视器200相比,本实施形态的监视器2在适于进行视听的打开状态下,下 端部的水平面L-L从室内镜201M的视野中退出,因此,可确保驾驶的安全。 另外,可使用大型的监视器。而且,可扩大车内空间,设计自由度增大。
另外,根据与自身惯量之间的关系来适当设定轴6的转动阻力,则可 通过任意选择监视器2的打开程度,并可手动调整并保持其打开位置。
无需使用复杂的铰链机构,通过利用组合了同心圆的圆弧状引导部来 构成第一引导装置和第二引导装置,可使装置整体变得紧凑,可将其收容 在收纳本体3的厚度之内。
实施形态2
本实施形态2具有与实施形态1共有的构成部分,不同之处在于具 有能使监视器以第二打开位置为起点继续进行打开动作并在外力的作用下 回到起点的返回机构。
用图9至图14来说明本实施形态2的监视器开闭机构1'。另外,相同
的部件和相同功能的部件等用与实施形态1中的部件相同的符号来表示。
用从监视器2的外侧看的图9、从监视器2侧看的图10、分解表示的 图11来说明监视器开闭机构r的结构。
轴6被插入底座5的圆弧槽All、板轴18、以及扭转螺旋弹簧10的线 圈部,并与臂9的D形切口孔31嵌合固定。g卩,在臂9的D形切口孔31 内形成有形状与轴6的D形切口 19相同的D形孔31,供监视器2固定的监 视器基座7与臂9 一体地进行转动。与实施形态1中一样,在板8上设置 有与底座5的圆弧槽B12、圆弧槽C13卡合的板凸A14、板凸B15,板8的动 作被底座5的各个圆弧槽A11、 B12、 C13等限制。另外,圆弧槽C13与实施形 态1中一样,包括圆弧槽Aa、 Ab。
在板8上设置有与臂9上设有的臂凸部16卡合的板圆弧槽17,臂9可在 板8的板圆弧槽17的范围内转动。另外,扭转螺旋弹簧10的各柄卡在板8的 弹簧钩32和臂9的臂凸部16上,臂9被弹力朝着一个方向施力,因此,只要 未在弹簧的反作用方向上施加弹力以上的外力,臂9便与板8—体地动作。 此时的弹力被设定成转动监视器2的转矩以上的力。
用图12至图14来说明动作。
图12 (a)表示的是监视器2被收纳在收纳本体3内而处于原始位置的状 态,图13 (a)表示的是监视器2转动至作为可进行视听的最大展角进行设定 的规定位置后的状态,图14 (a)表示的是监视器2从作为可进行视听的最大 展角进行设定的规定位置继续转动后的状态,图12 (b)、图13 (b)、图14 (b)分别放大表示了这些图中的监视器开闭机构1。
1.从原始位置经由第一打开位置至第二打开位置的动作
在被收纳在收纳本体3内而处于原始位置的监视器2 (参照图12 (a)、 图12 (b))上作用外力而开始将其打开时,板8的板凸A14和板凸B15将底 座5的圆弧槽B12和圆弧槽C13作为滑动槽而开始转动,因此,监视器2以底 座5的圆弧起始点D23为转动中心开始转动。
参照图13 (a)、图13 (b),在监视器2上作用外力而使其转动至第一 打开位置时,板凸B15位于圆弧槽C13中的圆弧槽Aa21与圆弧槽Ab22之间的
边界位置。同时,板凸A14与底座圆弧槽B12的末端抵接,无法以圆弧起始点 D23为转动中心继续转动。因此,监视器2接下来以底座5的圆弧终点E24 为转动中心开始转动。以该圆弧终点E24为转动中心进行的转动一直进行 到板凸B15与圆弧槽Ab22的末端抵接(同时轴6与圆弧槽All的上端抵接) 为止。此时的转动位置是第二打开位置。
该从第一打开位置至第二打开位置的转动中,与实施形态1中一样,将在 第二引导装置(板凸B15、轴6、圆弧槽All、圆弧槽C13中的圆弧槽Ab22 等)的引导下转动时的转动中心(圆弧终点E24)配置在相对于在第一引导 装置(板凸A14、板凸B15、圆弧槽B12、圆弧槽C13等)的引导下转动时的 转动中心(圆弧起始点D23)更靠近监视器2的转动开始位置侧(原始位置 侧),即配置在横向位置上,因此,监视器2以进入收纳本体3的方向(A 方向)的形态转动。
由此,在本实施形态2中,与用图15在实施形态1中说明的一样,监 视器2以突出量减小的趋势位移,具有不会妨碍室内镜的后方视野的优点。
2.以第二打开位置为起点继续打开的动作
在本实施形态中,监视器2可超过第二打开位置继续转动。因此,在 欲使监视器超过第二打开位置转动时,板8因转动到了底座5上设有的圆 弧槽All的末端而无法动作,但被扭转螺旋弹簧10的弹力朝着一个方向施 力的臂9与监视器2 —起一边受到扭转螺旋弹簧10的弹力一边以轴6为中 心进行转动(参照图13、图14)。
由于监视器2因扭转螺旋弹簧10的弹力而受到与可转动的方向反向的 转动力,因此使用者例如可通过手动操作的措施来感知监视器2的转动超 过了规定值位置(第二位置)。另外,在该转动中,由于监视器2将固定 在圆弧槽All上端的轴6作为固定转动中心,因此监视器2不会进入收纳 本体3侦ij,而是朝着以轴6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即B方向转动,从而收纳 本体3的底面与监视器2之间不会相碰。另外,在使监视器2超过规定位 置(第二打开位置)转动后,在将手从监视器2上拿开等而撤去了所作用 的外力时,监视器2因扭转螺旋弹簧10的弹力而回到规定位置(第二打开
位置)。这样,使用者在打开监视器2时在感知超过了第二打开位置的适
当位置上撤去外力,可将监视器2自动地定位在适于进行视听的第二位置。 起到这种作用的臂9、扭转螺旋弹簧10、板圆弧槽17等构成使超过了 第二打开位置的监视器2返回第二打开位置的功能的返回机构的主要部件。 另外,采用返回机构,即使是在物体或人不小心接触到处于第二位置的监 视器2时,也可通过继续转动来吸收冲击,而且,监视器2可自动地回到 原来位置上。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在使用时保持在适于使用者进行视听的角度且不 会妨碍驾驶者基于室内镜的后方视野的监视器开闭机构适用于安装在车室 顶棚等上的车载用监视器的机构等。
权利要求
1. 一种监视器开闭机构,将监视器可开闭地支撑,并根据该监视器的打开程度来切换多个转动中心,其特征在于,具有对所述监视器从原始位置至第一打开位置的转动进行引导的第一引导装置、以及对所述监视器从所述第一打开位置至继续打开的第二打开位置的转动进行引导的第二引导装置,将在所述第二引导装置的引导下进行转动时的转动中心配置成相对于在所述第一引导装置的引导下进行转动时的转动中心更靠近所述原始位置侧。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视器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 装置和所述第二引导装置分别包括圆弧状的引导部、以及沿着该引导部 移动的移动部。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监视器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返回机构, 该返回机构使所述监视器仅在以所述第二打开位置为起点作用了外力时可 继续进行打开动作,并通过撤去外力使所述监视器回到所述第二打开位置。
全文摘要
一种监视器开闭机构,具有对监视器从原始位置至第一打开位置的转动进行引导的第一引导装置、以及对所述监视器从所述第一打开位置至继续打开的第二打开位置的转动进行引导的第二引导装置,将在所述第二引导装置的引导下进行转动时的转动中心配置成相对于在所述第一引导装置的引导下进行转动时的转动中心更靠近所述原始位置侧。
文档编号G09F9/00GK101395036SQ200680053650
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9日
发明者永见哲郎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