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速查工具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9937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准确速查工具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具书制作和装订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方便准确翻到某页的工具书。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具书在使用过程中,通常是先在检索表中进行检索,然后根据指明的页码翻书查找,很浪费时间。为了减少翻查书页的次数和时间,现有技术提供的解决方法是在一定厚度的相邻书页在相同位置设置凹陷,形成一个立体凹陷,该立体凹陷表示的书页是某一类的内容。例如,某一立体凹陷是100页叠加而成,则可以确定这一部分书的页数是100页;又比如某一立体凹陷表示本凹陷内的每一页中都是第一位拼音为“S”的字。在这样的工具书中翻查需要的字可以缩小翻查页数的范围,但仍然需要在几十或几百页中进行精确查找,需要翻查的次数较多。
中国专利03271537.4,公开了一种“带活页标签的书“,但活页标签只能对书中的少数特殊页码加活页标签,因为每页加活页标签与直接翻书页的意义基本相同,还是要反复确定需要的页码位置,而这种长出书页纸的活页标签也不耐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在工具书都不能在较少的操作次数内准确翻到某一页这一技术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用很少的操作次数即可准确翻到某页的准确速查工具书,用该种工具书检索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准确速查工具书,工具书包括检索目录和正文,其特征在于从正文首页开始每50页分为1个单元,2个单元构成1个组,10个组构成1个大组,每1000页构成1个循环,一直划分到正文最后一页为止;每1个单元设有1个单元编号,单元编号标注在该单元首页至下一单元的凹缺之间全部或部分书页叠合后其侧边组成的书叠面上,同组内的单元编号相同,在1个大组内的单元编号在正文书页书叠面上分为上、下两排交错排列;在各单元首页的页面上远离书装订侧的页边缘处有标记,在标记上方书页的页边缘的相同位置设有凹缺,从凹缺中可以观察到标记,在标记上覆盖有耐用加固物,标记前一页的凹缺上覆盖有耐用加固物;在各单元内,在尾页以前书页的页边缘处均设有凹框,在书叠合时同一个单元内各页的凹框底边垂直投影位置相同或者各底边组合成斜坡面,凹框长度从后至前逐页递增呈阶梯状,在各阶梯面上标注有本页页码信息;凹框与单元编号的位置不相交,相邻单元凹框的位置交错设置;翻书片通过细绳与工具书相连。
本发明的附加技术方案如下优选地,单元编号是按照从0-9的顺序设置单元编号。
优选地,不同单元凹框错开的距离不小于最长凹框长度的1/2。
优选地,在检索目录内除最后一页外,各页的页边缘处均设有凹框,各页凹框的底边垂直投影位置相同并与书页的底边夹角为近似45°,各页凹框的长度从后至前逐页递增呈阶梯状,在各阶梯面上标注有本页的摘要信息和/或页码信息。
优选地,在检索目录内各阶梯面上覆盖有透明的耐用加固物。
优选地,正文内凹框底边与书页的底边夹角为近似4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较少的翻页次数内能翻查到要查的书页,在已知应查书页码后,只要翻查两次就可以翻到所查书页,并且翻查过程直观简单,易于操作,极大提高了翻书的效率。


图1是本发明的工具书的立体图。
图2至图9是本发明工具书正文中一个组内各书页的示意图。
图10是《英汉多功能词典》新增的“每页检索表”第1页的正视图。
图11是《英汉多功能词典》新增的“每页检索表”第1页左面页的正视图。
图12是《现代汉语词典》部首目录的尾页正视图。
图13是正文一个单元书页的书叠面的放大结构图。
图14是正文一个组书页的书叠面的放大结构图。
图15是正文里的一个组凹框位置错开的结构图。
图16是一个组内两个相同单元编号在正文书叠面上交错排列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工具书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2为书叠面,3为页边缘,4为阶梯面,5为凹框,6为标记,7为凹缺,9为一个单元,10为单元编号,11为耐用加固物,13为翻书片,14为一个有色字。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1以2002年8月外文教学出版社发行的14版《英汉多功能词典》为例,将书进行加工改装,书的正文为1-1749页,在正文前新增设有“每页检索表”,“每页检索表”用于检索类似拼写英文单词所在的具体页数。在书封底的一侧打一小孔,将细绳的一端固定在小孔内,另一端连接薄片制成的翻书片13。
书内部的具体设置如下将书正文1-1749页分为两个大组,第一个大组的书页范围为1-1000页,第二大组的书页范围为1001-1749页。在书叠面2上第二大组内的单元编号10与第一大组内的单元编号10错开0.3公分。因为大组之间的单元编号10错位,使得第一大组最后的单元编号10的数字“9”比前单元编号10的数字“9”短0.3公分,但不影响使用,如图1、17所示。
将正文1-1749页分为18个组,每个组由前后两个单元构成,前单元为1-50页,后单元为51-100页,除正文最后一个单元外,每个单元50页。
单元编号10的设置每个单元均在其侧面书叠面2上标注有单元编号10,单元编号10设置在书叠面2的下方较低区域,每个大组内的单元编号10都设为上、下两排交错排列,下一排都属于前单元9,书页范围为正文书页数的个、十位数的1-50页。上一排都属于后单元9,书页范围为正文书页数的个、十位数字的51-100页。
从正文原始页码第一页开始分组,第一组为1-100页,单元编号10为“0”,第二组为101-200页,单元编号10为“1”,依次类推至第十组为901-1000页,单元编号10为“9”。满1000页后,单元编号10又循环从“0”开始,如第十五组为1501-1600页,单元编号10为“5”。同一组内的两个单元的单元编号10相同。如图1、16、17所示。
单元编号10的长度为1.4公分,最下面一排单元编号10下端离书页下端0.6公分。一个单元9的单元编号10书写所用的页数为20-60页。单元编号10数字“1”的书写所用页数为其他单元编号10数字所用页数的2/5。
两个大组前500页各单元的单元编号10都设为黑色,两个大组后500页各单元的单元编号10都设为红色,因为第二大组的后500页不足500页,所以只有后249页各单元的单元编号10设为红色。
因该书正文最后书页数的个十位数是49页,该页数以够书写单元编号10,所以就不存在正文最后一个单元编号10无书写位置的问题。
单元首页标记6的设置标记6都设在每个单元的第一页的页边缘3上面,位置设在单元编号10的中间,两个大组前500页的标记6的颜色都设为红色,两个大组后500页的标记6的颜色都设为黑色,因为第二个大组的后500页不足500页,所以只有249页的标记6设为黑色。标记6宽0.3公分,长为0.12公分,在每个标记6的上面覆盖透明胶带11,透明胶带11长1.6公分,宽0.6公分。在标记6上方书页的页边缘3的相同位置设有凹缺7,凹缺7所用书页为每个单元首页以上的书页,共计48页,凹缺7长1.2公分,宽度较窄。标记6前一页的凹缺7上覆盖有耐用加固物11。如图14、15所示。
凹框5的设置在各单元内,在尾页以前的书页的右边页边缘3处均设有凹框5,同一个单元的各页凹框5底边垂直投影位置相同并与书页的底边夹角为近似45°,其长度从后至前逐页递增呈阶梯状,在各阶梯面4上标注有本页页码尾数的1-2位数数字。
一个组内前单元的凹框5的设置所有凹框5都设在书正文页边缘3的上至中下部位,凹框5的底端离书页底端为9.1公分,凹框5的总长度为7.6公分。凹框5左边离书页右端0.4公分,相邻页的凹框5长度相差0.3公分,左下角设为向下45度角,便于脱模,如图13-15所示。
一个组内后单元的凹框5的设置与前单元的凹框5设置类似,不同之处是凹框5的底端离书页底端为4.0公分,如图14-15所示。
一个组内阶梯面4上所标注的数字是正文奇数页的个、十位数,例如“1、3、5……95、97、99”。奇数从小到大、从上至下依次排列。如图15、17所示。
阶梯面4上标注的“11、21、31、……81、91”中的首位数字都应设为红色,其它数字为黑色。
检索目录的设置在书前面开始的部分,设有新增的每页检索表,该表的内容为一共设有1749个检索项,检索项为正文每页里的首个单词及对应页数,该表共计12页。每页检索表内凹框5和凹缺7的设置与正文中一个后单元的同类设置相类似。
检索目录中凹框5的设置凹框5总长为4.0公分,宽0.4公分。凹框5的底端离书页底端为2.5公分。相邻页的凹框5长度相差不等,从凹框5顶部开始按音序排列,将检索目录中每两页里所有首字母标注在两页中奇数页的阶梯面4上,一直将每页检索表里的所有首字母标注完为止。
检索目录中凹缺7的设置,在正文首页标记6上方相同位置设置凹缺7,凹缺7所用书页为正文首页以上的全部书页。凹缺7长1.2公分,宽度较窄。标记6前一页的凹缺7上覆盖有耐用加固物11。如图10所示。
检索目录中一个有色字14的设置将检索目录中所有第2个首字母都设为红色,即一个有色字14,如图11所示。
翻书片13的设置,该片长3公分,宽2公分,前端为近似三角形,顶部为圆角,细绳长20公分。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2以2006年6月商务印书馆发行的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为例,将书进行加工改装,书页正文为1-1830页,检索目录范围包括四个表约计80页,翻书片13通过细绳与工具书相连接。
将书正文1-1830页分为两个大组,第一个大组的书页范围为1-1000页,第二个大组的书页范围为1001-1830页。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正文内的各项设置相类似,不同之处在于1、正文1-1830页分为19个组,第二个大组书页范围为1001-1830;2、第二个大组的后面部分不足500页,只有330页的单元编号10设为红色;3、第二个大组的后面部分不足500页,只有330页的标记6设为黑色;4、正文书页结尾处,书页数的个十位数为30页数,该页数不够书写单元编号10,但是正文后面有其它的书页供书写单元编号10,所以也不存在最后一个单元编号10无书写位置的问题。假如正文最后30页后面无其它书页供单元编号10书写,30页的单元编号10就不写,不写并不影响使用,因为可以从最后一个单元编号10推测出未写出来的单元编号10是什么数字。
检索目录的设置在书前面开始部分有部首目录表、音节表、部首检字表、和难检字笔画索引表。以上四表共计约80页,将这80页整体作为一个检索目录,其凹框5和凹缺7的设置与正文中的一个后单元的同类设置相类似。
检索目录中凹框5的设置凹框5总长14.2公分,宽0.4公分凹框5的底端离书页的底端2.5公分,汉语部分中相邻页的凹框5长度相差0.3公分,汉语拼音部分的凹框5长度相差不等。
从凹框5的顶部开始按音序排列,把音节表里首页里所有的首字母标注在该页的阶梯面4上。把其他书页每两页里的所有首字母标注在两页中奇数页的阶梯面4上,直到将音节表书页中所有的首字母标注完。在接着的部首检字表中,把部首检字表奇数页的页数标注在该页的阶梯面4上,直到将部首检字表书页里所有的奇数页标注完。接着在往下将难检字笔画索引表奇数页页数标注在该页的阶梯面4上,直到将该表所有奇数页标注完。如图12所示。
音节表、难检字笔画索引表、以上两表结束页为偶数页,将音节表结束页里的所有首字母标注在结束页凹框5处的下一页上。将难检字笔画索引表结束页的下一页即奇数页页数,标注在结束页凹框5处的下一页上。当查到以上两表结束页的下一页时,也就查到了该偶数页。
检索目录中凹缺7的设置,在正文首页标记6上方相同位置设置凹缺7,凹缺7所用书页为正文首页以上的书页,共计70页,凹缺7长1.2公分,宽度较窄。标记6前一页的凹缺7上覆盖有耐用加固物11。如图12所示。
权利要求
1.一种准确速查工具书,工具书包括检索目录和正文,其特征在于从正文首页开始每50页分为1个单元,2个单元构成1个组,10个组构成1个大组,每1000页构成1个循环,一直划分到正文最后一页为止;每1个单元设有1个单元编号(10),单元编号(10)标注在该单元首页至下一单元的凹缺(7)之间全部或部分书页叠合后其侧边组成的书叠面(2)上,同组内的单元编号(10)相同,在1个大组内的单元编号(10)在正文书页书叠面(2)上分为上、下两排交错排列;在各单元首页的页面上远离书装订侧的页边缘(3)处有标记(6),在标记(6)上方书页的页边缘(3)的相同位置设有凹缺(7),从凹缺(7)中可以观察到标记(6),在标记(6)上覆盖有耐用加固物(11),标记(6)前一页的凹缺(7)上覆盖有耐用加固物(11);在各单元内,在尾页以前书页的页边缘(3)处均设有凹框(5),在书叠合时同一个单元内各页的凹框(5)底边垂直投影位置相同或者各底边组合成斜坡面,凹框(5)长度从后至前逐页递增呈阶梯状,在各阶梯面(4)上标注有本页页码信息;凹框(5)与单元编号(10)的位置不相交,相邻单元凹框(5)的位置交错设置;翻书片(13)通过细绳与工具书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确速查工具书,其特征在于,单元编号(10)是按照从0-9的顺序设置单元编号(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确速查工具书,其特征在于,不同单元凹框(5)错开的距离不小于最长凹框(5)长度的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确速查工具书,其特征在于,在检索目录内除最后一页外,各页的页边缘(3)处均设有凹框(5),各页凹框(5)的底边垂直投影位置相同并与书页的底边夹角为近似45°,各页凹框(5)的长度从后至前逐页递增呈阶梯状,在各阶梯面(4)上标注有本页的摘要信息和/或页码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确速查工具书,其特征在于,在检索目录内各阶梯面(4)上覆盖有透明的耐用加固物(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确速查工具书,其特征在于,正文内凹框(5)底边与书页的底边夹角为近似45°。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准确速查工具书,工具书包括检索目录和正文,通过对正文进行编组、划分单元,在书页边缘处设有标记、凹缺和凹框,凹框形成的阶梯面上标注有页码信息,并结合在书叠面上设置的编号,使本发明的工具书可以在较少的翻页次数内能翻查到要查的书页,在已知应查书页码后,只要翻查两次就可以翻到所查书页,并且翻查过程直观简单,易于操作,极大提高了翻书的效率。
文档编号B42F21/12GK101041312SQ200710085800
公开日2007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4日
发明者谭全福 申请人:谭全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