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供墨毛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2548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供墨毛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具,具体说是一种自动供墨毛笔。
背景技术
毛笔书法或绘画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和艺术,可以陶冶性情并且成 为一种美术基础,目前仍旧得到广泛延续。为避免研磨耗时有成品墨 水作为替代,然而人们在使用毛笔时,每写几笔就需要去蘸墨水,而 且蘸墨水要掌握饱满度,对于书写、作画的人来说分神又耗时,有时 在书写、绘画过程中墨迹不宜断线,但是毛笔头储墨量有限,是执笔 者的技法受到限制。目前虽然已有几款自动供墨毛笔的思路被公开, 但是有的墨水有溢出可能而不宜储墨,或者储墨量过小,使毛笔整体 实现效果打了折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较大储墨量且不会溢出的自动供 墨毛笔。
所述自动供墨毛笔包括圆柱形空筒状笔杆与扎在笔杆前端的毛笔 头,其特征是在所述毛笔头尾部有供墨管与毛笔头扎为一体,供墨 管的另一端为接墨盘,接墨盘与笔杆内壁无缝套接。
在所述笔杆中装有一个可分离的柱形储墨腔,储墨腔的前端为带 穿孔的供墨盘,后端为带通孔的隔离盘。
在所述笔杆的侧面开有一个控制窗,穿过控制窗设有一个固定于 储墨腔外壁的控制键。
本实用新型可以使毛笔具有半自动供墨的功能,而且可以储存足 够容量的墨水,所储存的墨水即使笔杆颠倒也不会外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输墨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供墨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l一毛笔头,2—供墨管,3—接墨盘,4一供墨盘,5—储墨 腔,6—控制窗,7—控制键,8—隔离盘,9一输墨盘,IO—缓冲室, ll一尾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中所示自动供墨 毛笔,包括圆柱形空筒状笔杆与扎在笔杆前端的毛笔头,其特征是 在所述毛笔头1尾部有供墨管2与毛笔头扎为一体,供墨管2的另一 端为接墨盘3,接墨盘3与笔杆内壁无缝套接。在所述笔杆中装有一
个可分离的柱形储墨腔5,储墨腔5的前端为带穿孔的供墨盘4,后端 为带通孔的隔离盘8。在所述笔杆的侧面开有一个控制窗6,穿过控制 窗6设有一个固定于储墨腔5外壁的控制键7。
紧挨着隔离盘8,在空筒状的笔杆中与笔杆紧配合安装的输墨盘9, 在笔杆的尾端是尾帽11,尾帽11与输墨盘9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室10。
由以上结构,接墨盘3和输墨盘9是与笔杆相对固定且紧配合安 装的,而储墨腔5则是一个独立可以活动的圆柱体,控制键7固定安 装在储墨腔5的外壁,当拨动控制键7时,储墨腔5即随之转动,由 于接墨盘3与输墨盘9的预先安装位置已设定好,使控制键7位于控 制窗6的一侧接通位置时,正好接墨盘3与供墨盘4上的小孔互相对 齐,储墨腔5中的墨水得以流入到供墨管2中,而供墨管2直接与毛 笔头l的软毛接触,供墨管2粗细得当,使其中的墨水能够流出又不 会流出过快,利用虹吸现象,墨水从储墨管5中被吸引出来,同时又 被吸附到毛笔头1的软毛上。在接墨盘3与供墨盘4上的小孔互相对 齐的同时隔离盘8与输墨盘9上的通孔也正好对齐, 一方面在储墨腔5 中不产生负压,另一方面也利于外界墨水通过隔离盘8上的通孔灌入。
当控制键7拨到另一侧断开位置时,接墨盘3与供墨盘4,隔离盘 8与输墨盘9上的穿孔全部完全错开,此时毛笔处于储存状态,笔中的
墨水被封闭在储墨腔5中不会流出。
在需要灌墨时,把控制键7拨到接通位置,打开尾帽ll,直接通 过专用的灌墨瓶或者注射器向其中注墨。
在写字时,可以把控制键7拨到接通位置,储墨腔5中的墨水会 缓慢地被吸附到毛笔头1上,如果墨水不需要太饱满,则可以将控制 键7拨到断开位置即可。
为防止毛笔长期不用造成通孔堵塞,储墨腔5、毛笔头l、输墨盘 9可以单独拆下进行清洗。
权利要求1. 一种自动供墨毛笔,包括圆柱形空筒状笔杆与扎在笔杆前端的毛笔头,其特征是在所述毛笔头(1)尾部有供墨管(2)与毛笔头扎为一体,供墨管(2)的另一端为接墨盘(3),接墨盘(3)与笔杆内壁无缝套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动供墨毛笔,其特征是在所述笔杆中装有一个可分离的柱形储墨腔(5),储墨腔(5)的前端为带穿孔的 供墨盘(4),后端为带通孔的隔离盘(8)。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动供墨毛笔,其特征是在所述笔杆 的侧面开有一个控制窗(6),穿过控制窗(6)设有一个固定于储墨腔(5)外壁的控制键(7)。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供墨毛笔,包括圆柱形空筒状笔杆与扎在笔杆前端的毛笔头,其特征是在所述毛笔头(1)尾部有供墨管(2)与毛笔头扎为一体,供墨管(2)的另一端为接墨盘(3),接墨盘(3)与笔杆内壁无缝套接。在所述笔杆中装有一个可分离的柱形储墨腔(5),储墨腔(5)的前端为带穿孔的供墨盘(4),后端为带通孔的隔离盘(8)。本实用新型可以使毛笔具有半自动供墨的功能,而且可以储存足够容量的墨水,所储存的墨水即使笔杆颠倒也不会外流。
文档编号B43K8/00GK201201406SQ20082006724
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19日
发明者陈士杰 申请人:陈士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