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呼啦圈运动的视错觉演示装置及演示方法

文档序号:2567095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拟呼啦圈运动的视错觉演示装置及演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演示光学视觉效应的演示装置及演示方法,属于实验演示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英国视觉科学家艾尔 赛克尔(Al Seckel)所著《More Optical Illusions》中报道了一种可以产生类似呼啦圈运动的光学视觉效应图片。该图片是两个由发射状线条构成的圆环组合而成,两圆环的圆心重合,外环的内径比内环的外径稍微大一些。当将图片以较大的半径做圆圈运动时,会观察到类似呼啦圈运动的现象。上述研究成果在对于大中学生做演示实验,或者在科普宣传教育部门作科学普及工作是十分有用的。但上述结果一方面是人为观察的结果,它因观察者目光的集中程度的不同、旋转图片的速度以及所做圆圈运动的准确程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观察结果,或者观测不到结果;另一方面,仅靠人用手握图片做圆圈运动,只能短时间观察,长时间观察会造成人胳膊的疲惫。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用于观察的专门设备和方法。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制造容易、使用方便、可有效进行观察的模拟呼啦圈运动的视错觉演示装置及演示方法。
模拟呼啦圈运动的视错觉演示装置,由实验板、移动装置、用于移动装置运动的专用导轨和测试板组成。专用导轨固定在实验板上;将移动装置安装在导轨上,可以沿导轨运动;测试板固定在移动装置上。测试板上的图案为两个由发射状线条构成的圆环组合而成,两圆环的圆心重合,外环的内径比内环的外径稍微大一些。
所述的移动装置是一种自驱动移动装置,开启后,能够在在导轨上运动。
所述的专用导轨是一种圆形闭合的导轨。
模拟呼啦圈运动的视错觉演示方法,其具体演示方法为
(1) 将实验板固定墙上,观察者站在距离实验板5米左右的地方。
(2) 启动移动装置,沿着圆形导轨在背景板上圆圈运动,等移动装置的运动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观察者会观察类似呼啦圈运动的现象。
本发明即可作为光学视觉效应观察的实验演示装置和方法,也可以作为一种游戏装置和方法,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在游戏的过程中,增强游戏乐趣的同时,加深了对光学视觉效应的感性认识。


图1是本发明光学视觉效应演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测试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实验板,2、导轨,3、移动装置,4、测试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本发明的结构如图l、图2所示,由实验板l、移动装置2、用于移动装置运动的专用导轨3和测试板4组成。专用导轨3固定在实验板1上;将移动装置2安装在导轨3上,可以沿导轨3运动;测试板4固定在移动装置2上。测试板4上的图案为两个由发射状线条构成的圆环组合而成,两圆环的圆心重合,外环的内径比内环的外径稍微大一些。
所述的移动装置2是一种自驱动移动装置,开启后,能够在在导轨上运动。
所述的专用导轨3是一种圆形闭合的导轨。
利用上述光学视觉效应演示装置进行观察的方法为
(1) 将实验板固定墙上,观察者站在距离实验板5米左右的地方。
(2) 启动移动装置,沿着圆形导轨在背景板上圆圈运动,等移动装置的运动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观察者会观察类似呼啦圈运动的现象。
本发明即可作为光学视觉效应观察的实验演示装置和方法,也可以作为一种游戏装置和方法,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在游戏的过程中,增强游戏乐趣的同时,加深了对光学视觉效应的感性认识。
权利要求
1、模拟呼啦圈运动的视错觉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实验板、移动装置、用于移动装置运动的专用导轨和测试板组成。专用导轨固定在实验板上;将移动装置安装在导轨上,可以沿导轨运动;测试板固定在移动装置上。测试板上的图案为两个由发射状线条构成的圆环组合而成,两圆环的圆心重合,外环的内径比内环的外径稍微大一些。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呼啦圈运动的视错觉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装置是一种自驱动移动装置,开启后,能够在在导轨上运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呼啦圈运动的视错觉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专用导轨是一种圆形闭合的导轨。
4、 模拟呼啦圈运动的视错觉演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演示方法为(1) 将实验板固定墙上,观察者站在距离实验板5米左右的地方。(2) 启动移动装置,沿着圆形导轨在背景板上圆圈运动,等移动装置的运动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观察者会观察类似呼啦圈运动的现象。
全文摘要
模拟呼啦圈运动的视错觉演示装置,由实验板、移动装置、用于移动装置运动的专用导轨和测试板组成。专用导轨固定在实验板上;将移动装置安装在导轨上,可以沿导轨运动;测试板固定在移动装置上。测试板上的图案为两个由发射状线条构成的圆环组合而成,两圆环的圆心重合,外环的内径比内环的外径稍微大一些。使用时。将实验板固定墙上,观察者站在距离实验板5米左右的地方,启动移动装置,沿着圆形导轨在背景板上圆圈运动,等移动装置的运动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观察者会观察类似呼啦圈运动的现象。
文档编号G09B23/22GK101567148SQ200910015798
公开日2009年10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5日
发明者张玉华, 圆 方, 许福运, 贺长伟 申请人:山东建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