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体组装构造和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4814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体组装构造和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体组装构造和面板,尤其涉及为了将板体组装至面板而在
面板设置组装凹部的板体组装构造和面板。
背景技术
现在,在各种产品上,组装有例如商标、铭牌等标牌。这些标牌一般为板体形状, 在标牌表面可以观察到表示制造商名称、制品规格、制品用途等的文字、图案以及立体图形 等。通过在产品表面设置凹部,并将标牌组装至上述凹部,从而将标牌组装至产品表面。 在组装过程中,例如采用通过双面胶固定的构造。组装时在标牌的背面与产品表 面的凹部的内底面之间设置双面胶,通过双面胶的粘力来将标牌固定至产品表面的凹部, 从而将标牌组装至产品表面。 但是,在这种构造中,存在以下问题。即,首先,在组装过程中需要使用双面胶,造 成了组装工序的复杂化和部件数量的增多。另外,如果组装后双面胶发生老化,粘力下降, 则标牌容易脱落。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在组装时不使用双面胶的构造。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 了一种铭板。该铭板在两端具有爪部,爪部的顶端部具有向侧方凸出的卡止部,铭板整体具 有弹性,存在使其表面凸起的外力作用时,该铭板整体变形为弓形来与外力对抗。另外,在 希望组装铭板的前盖上形成有凹部,该凹部的形状与铭板一致,凹部的两侧部形成有卡合 孔,卡合上述爪部。在组装过程中,通过施加外力使铭板向表面侧凸起成为弓形,从而使两 侧的爪部进入卡合孔。之后解除外力,铭板恢复伸直状态,两侧的爪部的卡止部与卡合孔分 别卡合,完成铭板向前盖的组装。 但是,在这种构造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即,首先,铭板两侧具有爪部,并且爪部的 顶端还具有向侧方凸出的卡止部,造成铭板的形状复杂,不但难以加工,而且在组装的过程 中也容易损坏。另外,在组装的过程中要施加外力使铭板向表面侧弯曲,虽然专利文献1中 未明确说明,但可以想到至少需要从铭板的两侧同时施加适当的外力,因此在组装时难以 控制,造成组装过程的操作性降低。 专利文献1 :日本公开实用新案公报平2-5878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使
用双面胶,并且能够提高面板的空间效率和组装过程的操作性的板体组装构造和面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体组装构造,将板体组装至面板,在上
述面板形成有组装凹部,该组装凹部在该面板的表面开口,在该组装凹部的内底面设置上
述板体的背面;该组装凹部是凹槽,其长度方向的幅度尺寸大于上述板体的长度方向的全
长,在上述开口部分的上述长度方向两端,设有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凸出的卡止突起,在上述
内底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向上述开口的相反方向凹陷的空隙部;上述板体由具有挠性的材
3料形成;使该板体挠曲,以便在与上述组装凹部相对的状态下使该板体的一部分进入上述 空隙部,从而该板体的两端部越过上述卡止突起而嵌合至该卡止突起与上述内底面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板体组装构造,能够在不使用双面胶的条件下将板体组装至面 板。而且,在组装过程中,发生挠曲的板体的一部分进入面板的组装凹部的空隙部中。由 此,能够在不改变组装凹部的深度的前提下,增加板体的挠曲量,从而提高了面板的空间效 率和组装过程的操作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板体组装构造还可以构成为上述板体的两端部比中间部厚 度薄,在该两端部嵌合至上述卡止突起与上述内底面之间的状态下,上述中间部的表面与 上述面板的表面成为一个平面。 根据这样的板体组装构造,能够防止组装了板体的面板在表面上出现高低起伏, 从而能够达到更佳的组装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板体组装构造还可以构成为上述卡止突起在上述面板的表 面侧形成有缺角部。 根据这样的板体组装构造,能够进一步提高组装过程的操作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板体组装构造还可以构成为上述板体的两侧的两端部在上 述板体的长度方向上的幅度不同,并且上述面板的两侧的卡止突起在上述面板的开口部分 的长度方向上的幅度也不同。 根据这样的板体组装构造,能够提高组装过程的操作性,同时保证组装的可靠性。
另外,上述板体组装构造还可以构成为在上述面板的上述内底面,靠近上述在面
板的开口部分的长度方向上的幅度较小的卡止突起一侧,形成有上述空隙部。 根据这样的板体组装构造,能够进一步提高面板的空间效率和组装过程的操作性。
另外,上述板体组装构造还可以构成为在面板的两侧的卡止突起中,仅上述在面 板的开口方向的长度方向的幅度较小的卡止突起在上述面板的表面侧形成有缺角部。
根据这样的板体组装构造,能够进一步提高组装过程的操作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板体组装构造还可以构成为在组装完成后,上述板体的两端 部在上述面板的卡止突起与内底面之间形成过盈配合。 根据这样的板体组装构造,能够防止组装后板体与面板之间发生松动,从而提高 组装的可靠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面板,能够与由具有挠性的材料形成的板体进行组 装,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面板形成有组装凹部,该组装凹部在该面板的表面开口 ,在该组装 凹部的内底面设置上述板体的背面;该组装凹部是凹槽,其长度方向的幅度尺寸大于上述 板体的长度方向的全长,在上述开口部分的上述长度方向两端,设有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凸 出的卡止突起,在上述内底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向上述开口的相反方向凹陷的空隙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面板,能够在不使用双面胶的条件下将板体组装至面板。而且, 在组装过程中,发生挠曲的板体的一部分进入面板的组装凹部的空隙部中。由此,能够在不 改变组装凹部的深度的前提下,增加板体的挠曲量,从而提高了面板的空间效率和组装过 程的操作性。
图1是表示板体A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面板B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沿图2中A-A剖面线切断的面板B的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4 (A)至图4 (C)是表示将板体A组装至面板B的组装过程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组装完成后,板体A的两端部嵌合至面板B的卡止突起与内底面之间
的部分放大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A板体 B面板 1、2两端部 3中间部 4组装凹部 5、6卡止突起 7内底面 8空隙部 9缺角部 0、0'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板体组装构造。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板体组装构造包括板体A和面板B。以下分别详细说明板体
A和面板B的结构。 图i是表示板体A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板体A例如是商标、铭牌等标牌,由具 有挠性的材料构成。例如,板体A可以使用树脂、塑料、铝等金属等材料构成。 其中,优选板体A的两端部1、2比中间部3厚度薄,在板体A的两端部1、2分别嵌 合至面板B的下述卡止突起5、6与面板B的下述内底面7之间的状态下,板体A的中间部 3的表面与面板B的表面成为一个平面。 图2是表示面板B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在面板B上形成有组装凹部4,组装凹 部4在面板B的表面开口。 图3是表示沿图2中A-A剖面线切断的面板B的部分放大剖面图。如图3所示, 组装凹部4是凹槽,其长度方向的幅度尺寸大于板体A的长度方向的全长。在开口部分的 长度方向两端,设有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凸出的卡止突起5、6。在面板B的内底面7的一部 分,形成有向开口的相反方向凹陷的空隙部8。 其中,优选卡止突起5、6在面板B的表面侧(图3中面板B的上侧)形成有缺角 部9。也可以只在上述卡止突起5、6的任何一个突起上设置上述缺角部。其中,上述缺角部 可以采取倒角加工来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板体A的两端部1、2在板体的长度方向形成的幅度不同,如图1所示,两端部1较两端部2稍长。与其相对应的设置于面板B的组装凹部4的长度方向上 的两端的卡止突起5、6的幅度也不相同(如图3所示,卡止突起5长于卡止突起6),以便在 板体A嵌合安装在面板B上时,卡止突起5、6与面板B上形成的组装凹部4的内底面7之 间形成的空间能够切实合适的容纳上述板体A的两端部1、2,并达到嵌合的效果。 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将板体A组装至面板B的组装过程。图4(A)至 图4(C)是表示将板体A组装至面板B的组装过程的剖面图。首先,如图4(A)所示,使板体 A的背面(图4(A)中板体A靠近面板B的一侧)朝向面板B的表面,并与组装凹部4相对。 接着,如图4(B)所示,首先使板体A的一侧的较长的两端部1进入设置与面板B的开口部 分一侧的卡止突起5与内底面7之间,然后通过施加外力,使具有挠性的板体A发生挠曲, 发生挠曲的板体A的一部分进入面板B的空隙部8中,继续施加外力,继而使板体A的另一 侧的两端部2经由形成在面板B的开口部分另一侧的卡止突起6上的缺角部9,越过面板B 的另一侧的卡止突起6,最后,如图4(C)所示,板体A的另一侧的两端部2嵌合至设置于面 板B的开口部分的另一侧的卡止突起6与上述内底面7之间,至此整个板体A完全嵌合至 面板B的组装凹部4中,组装过程结束,板体A的中间部3的表面与面板B的表面形成为一 个平面。 在上述组装过程中,发生挠曲的板体A的一部分进入面板B的空隙部8中。由此, 能够在不改变组装凹部4的深度的前提下,增加板体A的挠曲量。这样,能够使板体A的另 一侧的两端部2更容易地越过面板B的开口部分另一侧的卡止突起6,并嵌合至面板B开口 部分的另一侧的卡止突起6与内底面7之间,从而完成组装。即,通过在面板B的内底面7 的一部分形成向开口的相反方向凹陷的空隙部8,能够提高面板B的空间效率,并提高组装 过程的操作性。另外,在上述板体组装构造中,也可以在面板B的内底面,在靠近上述在面 板B的开口部分的长度方向上的幅度较小的卡止突起一侧形成上述空隙部8。例如,在图3 中,在面板B的开口部分的长度方向上,卡止突起6的幅度较小。此时,可以在面板B的内 底面7的靠近卡止突起6的一侧,形成空隙部8。而在面板B的内底面7的靠近卡止突起5 的一侧,不形成空隙部8。这样,如图4所示,在板体A较长的一侧的两端部1先进入面板B 上较长的一侧的卡止突起5与内底面7之间后,在通过施加外力使板体A发生挠曲的过程 中,发生挠曲的板体A的一部分进入靠近卡止突起6 —侧的空隙部8。由此,能够进一步提 高面板B的空间效率和组装过程的操作性。 另外,在上述组装过程中,板体A的另一侧的两端部2经由形成在面板B的开口部 分的另一侧的卡止突起6上的缺角部9,越过面板B开口部分的另一侧的卡止突起6。这 样,能够使板体A的另一侧的两端部2更容易地越过面板B开口部分的另一侧的卡止突起 6。 S卩,由于卡止突起6在面板B的表面侧形成有缺角部9,从而提高了组装过程的操作性。 由于在上述组装过程中,将板体A的较长的两端部1安装至面板B的过程几乎不需要外力, 也就是说不需要用外来的压力使板体A变形,从而使两端部1强行越过卡止突起5,嵌入到 卡止突起5与内底面7之间,只需将板体A的两端部1沿水平方向从侧面插入卡止突起5 与内底面7之间形成的空隙中,因此在卡止突起5上不必设置能够使两端部更容易地越过 卡止突起的缺角部,仅上述在面板的开口方向的长度方向的幅度较小的卡止突起6的上述 面板的表面侧形成有缺角部9。例如,在图3中,可以仅在卡止突起6上形成缺角部9,而在 另一侧的卡止突起5上不形成缺角部。这样,在板体A较长的一侧的两端部l先进入面板B的较长的一侧的卡止突起5与内底面7之间后,板体A较短的一侧的两端部2经由该缺 角部9,将会更容易的越过面板B较短的一侧的卡止突起6,从而使两端部2嵌入面板B中。 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组装过程的操作性。 另外,在上述组装完成之后,板体A的中间部3的表面与面板B的表面成为一个平 面。这样,防止在组装了板体A的面板B的表面上出现高低起伏。S卩,通过使板体A的两端 部1、2比中间部3厚度薄来使组装后的板体A的中间部3的表面与面板B的表面成为一个 平面,能够达到更佳的组装效果。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如图5所示,在组装完成之后使板体A与面板B形成 过盈配合。图5是表示组装完成后,板体A的两端部1、2嵌合至面板B的卡止突起5、6与 内底面7之间的部分放大剖面示意图。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板体A的两端部1、2形成为 稍微向上方倾斜(翘)的状态(如图4所示),同时如图3所示,组装凹部4(凹槽)在长 度方向的最里部形成斜面0、0',因此在组装完成后如图5、图4(B)、 (C)所示板体A的两端 部1、2在面板B的卡止突起5、6与内底面7之间与面板B形成过盈配合。其中,所谓过盈 配合,是指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图5、图4(B)、 (C)仅示意地表示该 过盈状态,而在实际情况下,具有挠性的板体A会发生形变,使得板体A与面板B之间形成 互相挤压状态,不可能如图5、图4(B)、 (C)所示产生与面板B相重合的状态。由于满足上 述将板体A的两端部1、2进行向上倾斜设计及在组装凹部4的长度方向的最里部设置斜面 的任何一项都会使板体A与面板B形成过盈配合,因此上述两种设计不同时进行,只进行其 中任何一项即可。 由此,能够防止组装后板体A与面板B之间发生松动,从而提高组装的可靠性。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继续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只是一个较优的实施方式。而本实用新型也可以 采用下列方式实施(未图示),即也可以将板体两侧的两端部在板体的长度方向上的幅度 设计成相同,与其相对应的设置于面板的组装凹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卡止突起的幅度 也设计成相同。这样安装时,可以通过施加外力,使板体两侧的两端部同时与面板上的卡止 突起产生接触、挤压,继而使板体产生变形,使板体的一部分进入在组装凹部的内底面上设 置的空隙部,从而使板体产生更大变形,然后继续在外力的作用下使板体两侧的两端部越 过设置在面板上组装凹部两侧的卡止突起,从而使板体两侧的两端部嵌入上述卡止突起与 组装凹部内底面之间,即使得板体整个嵌入面板之中,完成组装。 当然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做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设计,例如在卡止突起上 设置缺角部等。由此,在使板体两侧的两端部越过设置在面板上组装凹部两侧的卡止突起 时,使板体两侧的两端部分别经由形成在两侧卡止突起上的缺角部。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以上说明了通过施加外力使板体两侧的两端部同时与面板上 的卡止突起接触挤压的例子。当然,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使板体一侧的两端部先进 入面板的一侧卡止突起与内底面之间,之后再使板体另一侧的两端部进入面板的另一侧卡 止突起与内底面之间。 也就是说除了将板体的两端部及卡止突起的幅度设计成相同之外,第二实施方式 的其他实现手段均可以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7[0062]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体组装构造和面板,能够不使用双面胶,并且能 够提高面板的空间效率和组装过程的操作性。
权利要求一种板体组装构造,将板体组装至面板,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面板形成有组装凹部,该组装凹部在该面板的表面开口,在该组装凹部的内底面设置上述板体的背面;该组装凹部是凹槽,其长度方向的幅度尺寸大于上述板体的长度方向的全长,在上述开口部分的上述长度方向两端,设有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凸出的卡止突起,在上述内底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向上述开口的相反方向凹陷的空隙部;上述板体由具有挠性的材料形成;使该板体挠曲,以便在与上述组装凹部相对的状态下使该板体的一部分进入上述空隙部,从而该板体的两端部越过上述卡止突起而嵌合至该卡止突起与上述内底面之间。
2. 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板体组装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板体的两端部比中间部厚度薄,在该两端部嵌合至上述卡止突起与上述内底面之 间的状态下,上述中间部的表面与上述面板的表面成为一个平面。
3. 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板体组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止突起在上述面板的表面侧形成有缺角部。
4. 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板体组装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板体的两侧的两端部在上述板体的长度方向上的幅度不同,并且上述面板的两侧 的卡止突起在上述面板的开口部分的长度方向上的幅度也不同。
5. 如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板体组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面板的上述内底面,靠近上述在面板的开口部分的长度方向上的幅度较小的卡 止突起一侧,形成有上述空隙部。
6. 如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板体组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在面板的两侧的卡止突起中,仅上述在面板的开口方向的长度方向的幅度较小的卡止 突起在上述面板的表面侧形成有缺角部。
7. 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记载的板体组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组装完成后,上述板体的两端部在上述面板的上述卡止突起与上述内底面之间形成过盈配合。
8. —种面板,能够与由具有挠性的材料形成的板体进行组装,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面板形成有组装凹部,该组装凹部在该面板的表面开口,在该组装凹部的内底面设置上述板体的背面;该组装凹部是凹槽,其长度方向的幅度尺寸大于上述板体的长度方向的全长,在上述 开口部分的上述长度方向两端,设有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凸出的卡止突起,在上述内底面的 一部分,形成有向上述开口的相反方向凹陷的空隙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体组装构造和面板,能够不使用双面胶,并且能够提高面板的空间效率和组装过程的操作性。该板体组装构造将板体组装至面板,其中,在上述面板形成有组装凹部,该组装凹部在该面板的表面开口,在该组装凹部的内底面设置上述板体的背面;该组装凹部是凹槽,其长度方向的幅度尺寸大于上述板体的长度方向的全长,在上述开口部分的上述长度方向两端,设有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凸出的卡止突起,在上述内底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向上述开口的相反方向凹陷的空隙部;上述板体由具有挠性的材料形成;使该板体挠曲,以便在与上述组装凹部相对的状态下使该板体的一部分进入上述空隙部,从而该板体的两端部越过上述卡止突起而嵌合至该卡止突起与上述内底面之间。
文档编号G09F3/04GK201477798SQ20092017402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4日
发明者吴增国 申请人:阿尔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