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0551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粉笔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粉笔配套使用的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粉笔套。
背景技术
粉笔是由包括石膏在内的成分制成的固体混合物,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 最常用到的就是粉笔,人手拿过粉笔后,粉笔屑就会粘附在手上,需用水才能清洁干净,但 是,粉笔的成分中的石膏一遇到水就会产生一定的腐蚀性,会对人手造成一定的危害,特别 是对于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来说,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迫切需要出现一种 可以避免人手沾染上粉笔灰的物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笔套,保护人手免受粉笔灰的侵害,结构简 单,方便实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粉笔套,其中,包括圆筒状外壳和捅杆,所述捅杆的横截面圆的直径与一支粉 笔的直径相同并小于所述外壳的内径,所述捅杆插入所述外壳中,所述捅杆的外表面与所 述外壳的内壁相接触。上述的粉笔套,其中,所述的外壳与所述捅杆由塑料制成。上述的粉笔套,其中,所述的外壳与所述捅杆由木头制成。上述的粉笔套,其中,所述的外壳与所述捅杆由橡胶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的粉笔套,套在粉笔上,与粉笔配合使用,使得人手不直接与粉笔接 触,可以有效避免在洗手的时候粉笔灰对人手造成的危害,起到保护作用,并且结构简单, 方便实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粉笔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粉笔套,包括外壳1和捅杆2,外壳1为圆筒状中空的结 构,捅杆2插入外壳1内,且捅杆2的直径与一只普通粉笔的直径相同,并小于外壳1的内 径,这样,可以将捅杆2插入外壳1内,并保持捅杆2的外表面和外壳1的内壁之间相互接 触,且捅杆2可以在外壳1内来回滑动。使用时,将捅杆2向后拉动,使得外壳1留出一定 的空间,供粉笔3插入其中,然后再将粉笔3插入外壳1内即可,写字时,手捏住外壳1即可 进行书写,当粉笔3在书写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短时,此时只需用力将捅杆2向后推,即可 使得粉笔3暴露在外的长度增加,就可以继续使用了 ;而且,由于捅杆2的直径略小于外壳1的内径,使得捅杆2的外表面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保持密切接触,从而使得两者之间产生 较大的静摩擦力,在写字的时候捅杆2可以牢牢地抵住粉笔3,不至于后退。另外,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壳与捅杆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橡胶,塑料或者 木质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的粉笔套,套在粉笔上,与粉笔配合使用,使得人手不直接与粉笔接 触,可以有效避免在洗手的时候粉笔灰对人手造成的危害,起到保护作用,并且结构简单, 方便实用。应当指出的是,上述内容只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的列举,其中未尽详细 描述的部分,应该理解为用本技术领域的一般方式予以实施。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范畴内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等效变换和修饰,都将 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粉笔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状外壳和捅杆,所述捅杆的横截面圆的直径与一 支粉笔的直径相同并小于所述外壳的内径,所述捅杆插入所述外壳中,所述捅杆的外表面 与所述外壳的内壁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笔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与所述捅杆由塑料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笔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与所述捅杆由木头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笔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与所述捅杆由橡胶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粉笔套,包括圆筒状外壳和捅杆,所述捅杆的横截面圆的直径与一支粉笔的直径相当并小于所述外壳的内径,所述捅杆插入所述外壳中,所述捅杆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壳的内壁相接触。本实用新型的粉笔套,套在粉笔上,与粉笔配合使用,使得人手不直接与粉笔接触,避免粉笔灰粘到手上在洗手的时候对人手造成危害,起到保护作用,并且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文档编号B43K24/00GK201881704SQ20102064609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8日
发明者徐珏 申请人:上海市黄浦区新凌小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