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学实训用载人升降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8748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教学实训用载人升降电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载人升降设备,尤其涉及教学用载人升降训练器材。
背景技术
目前教学演示实验及实训课中,用于电梯的教学实训教材多为仿真模型,结构负载小,不能载人,且价格昂贵,电气控制装置是已装配完成的电控箱,学生在实训教学中仅限于对控制过程的观察,或对已定型电路与负载之间进行简单的连接,没有充分发挥的空间,不能根据电梯运行要求组装控制电路,无法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电梯运行中的工作状态, 不利于培养创新能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教学用电梯实训器材,可根据控制功能的要求对控制器件进行布局,组成电路组合,实现电梯控制技能的教学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完成与电梯实际工作状态一致的操作过程。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设计一种教学实训用载人升降电梯,由固定支架、吊笼、人梯台、控制系统、传动系统组合而成,固定支架是由架顶、架底、立柱连接组合而成的外部框架结构,吊笼为笼顶架、笼底架、笼立柱连接固定组成的内层框架结构,吊笼装设在固定支架内的空间中,人梯台设置在固定支架的电梯开口侧外面。控制系统由电气接线盒和网孔安装板组合构成三组电气控制装置,分别装设在吊笼的内部、人梯台上层的安装板支架上和下层的支架上,各电气部件由电线连通。传动系统包括卷扬机、定滑轮、钢索, 钢索绕过固定在架顶上的定滑轮,连接卷扬机与吊笼。架顶、架底均为角铁固定连接构成的平板框架,由若干垂直立柱分别与架顶、架底连接固定,形成立体框架,框架前部为吊笼升降空间,后部为机械传动空间,立柱可作为吊笼上下的轨道。笼顶架、笼底架为角铁固定连接构成的平面框架,由若干垂直笼立柱固定连接撑起,形成立体笼架。笼底架铺设固定笼底板,笼顶架安装笼顶板,进口侧安有活动栅门,笼架前面安设玻璃和护栏,后面和里侧安有壁板。笼立柱的侧面装有滚轮,可与固定支架的立柱轨道相配合。人梯台由带扶手的平台架设在后端支架和前端扶梯的顶部固定构成,平台侧面与固定支架连接固定。网孔安装板装设在电气接线盒上方,可以方便地拆卸与连接,电气接线盒的输入端由电线连接电源,输出端由电线分别连接各个电气部件,在固定支架中间立柱的上段和下段装设行程开关,可与吊笼的笼立柱上的限位块配合。卷扬机安置在固定支架后部的机械传动空间底部,两只定滑轮分别装设在架顶的顶梁上,钢索一端连接缠绕在卷扬机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连接笼顶架中间的吊环,将吊笼吊挂在固定支架的顶梁上。训练学生设计电梯运行控制电路在网孔安装板上组装,只要将安装好控制电路的网孔安装板通过线路与电气接线盒上各种接线端子相连接,整体电路贯通,即可实现升降电梯自动控制项目的多项教学训练,能够身临其境进行体验,达到学生掌握电梯控制系统设计与安装的实训要求。按照上述方案制作、试验,证明教学中可以根据电梯升降的控制功能要求,在本实用新型上进行安装试验,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在网孔安装板上进行控制器件的布局组装,形成控制电路,进行电梯升降的操作实践,能够顺利完成电梯控制技能的教学实训, 较好地达到了预定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结构示意图。图中,1-立柱,2-固定螺栓,3-滚轮,4-笼立柱,5-活动栅门,6_定滑轮,7_吊笼, 8-架顶,9-网孔安装板,10-笼底架,11-辅助立柱,12-玻璃,13-扶梯,14-架底,15-卷扬机,16-钢索,17-电气接线盒,18-支架,19-人梯台,20-平台,21-扶手,22-安装板支架, 23-行程开关,24-笼顶架,25-笼底板,26-笼顶板;E-护拦,H-吊环,K-吊笼升降空间,J-机械传动空间,χ-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固定支架采用角铁制成架顶8、架底14、立柱1和辅助立柱11,固定连接构成框架式结构,固定支架的前部为吊笼升降空间K,后部为机械传动空间J(相当于电梯机房),吊笼7装设在固定支架的吊笼升降空间K内,由笼顶架M、笼底架10、笼立柱4固定连接,构成笼架。笼底架10上铺设笼底板25,笼顶架M上安装笼顶板沈,侧面的电梯进口处安装活动栅门5,吊笼7前面装设玻璃12和护栏E,后面和内侧面安装壁板,内部装设有电气接线盒17和网孔安装板9,在吊笼7内可设置座椅,方便坐着操作。笼立柱4上装有滚轮3,可沿固定支架的垂直立柱1上下滚动。固定支架的电梯进口外侧面装设由平台20、支架18及扶梯13构成的人梯台19,平台20后部的支架18上和安装板支架22上装设有电气接线盒17和网孔安装板9。固定支架18后部机械传动空间J的底部设置卷扬机15,钢索 16绕过设在固定支架架顶8上的定滑轮6,与吊笼7钩连,将吊笼7吊挂在固定支架的架顶 8的顶梁上。人可以在吊笼7内或吊笼7外通过操作不同位置的电气接线盒17,控制吊笼 7的升降。参阅图2,固定支架由立柱1连接顶部的架顶8和底部的架底14,撑起形成立体框架结构,前部框架内装设吊笼7,后部框架内底面装设卷扬机15,钢索16—端缠绕连接在卷扬机15上,一端绕过架顶8上固定的定滑轮6,与吊笼7相连,吊笼7的笼顶架M带有吊环 H,钩挂钢索16,吊笼7的笼立柱4侧面装设有滚轮13,可沿着固定支架的垂直立柱1上下滚动。固定支架的中间立柱1上装有行程开关23,可与笼立柱4上装设的限位块X配合,确定吊笼7在上层或下层自动停止的位置。吊笼7由电气控制系统控制,在卷扬机15带动的钢索16拉动下,可以在固定支架内上下运动或停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载人电梯实训装备,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在网孔安装板9 上装配电路,与电气接线盒17相连,可在吊笼7内部或外面控制吊笼的升、降、停各个动作过程。实训过程中,每个学生人手一块网孔安装板9,按照教学内容的安排,配置相关元器件,由学生自己设计、自行安装,与电气接线盒17组合构成控制电路,并可在电梯内亲身体验控制升降的全部过程。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增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控制电梯的实训水平,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教学实训用载人升降电梯,由固定支架、吊笼(7)、人梯台(19)、控制系统、传动系统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固定支架是由架顶(8)、架底(14)、立柱(1)连接组合而成的外部框架结构,吊笼(7)为笼顶架(M)、笼底架(10)、笼立柱(4)连接固定组成的内层框架结构,吊笼⑵装设在固定支架内的空间中,人梯台(19)设置在固定支架的电梯开口侧外面, 控制系统由电气接线盒(17)和网孔安装板(9)组合构成三组电气控制装置,分别装设在吊笼(7)内部、人梯台(19)上层的安装板支架0 上和下层的支架(18)上,各电气部件由电线连通,传动系统包括卷扬机(15)、定滑轮(6)、钢索(16),钢索(16)绕过固定在架顶(8) 上的定滑轮(6),连接卷扬机(15)与吊笼(7)。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实训用载人升降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架顶(8)、架底 (14)均为角铁固定连接构成的平板框架,由若干垂直立柱(1)分别与架顶(8)、架底(14) 连接固定,形成立体框架,框架前部为吊笼升降空间(K),后部为机械传动空间(J),立柱 ⑴可作为吊笼⑵上下的轨道。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实训用载人升降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笼顶架(M)、 笼底架(4)为角铁固定连接构成的平面框架,由若干垂直笼立柱(4)固定连接撑起,形成立体笼架,笼底架(4)铺设固定笼底板(25),笼顶架04)安装笼顶板( ),进口侧安有活动栅门(5),笼架前面安设玻璃(12)和护栏(E),后面和里侧安有壁板,笼立柱的侧面装有滚轮(3),可与固定支架的立柱(1)轨道相配合。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实训用载人升降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人梯台(19) 由带扶手的平台OO)架设在后端支架(18)和前端扶梯(1 的顶部固定构成,平台 (20)侧面与固定支架连接固定。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实训用载人升降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网孔安装板 (9)装设在电气接线盒(17)上方,电气接线盒(17)的输入端由电线连接电源,输出端由电线分别连接各个电气部件,在固定支架中间立柱(1)的上段和下段装设行程开关(23),与吊笼(7)的笼立柱⑷上的限位块⑴配合。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实训用载人升降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卷扬机(15)安置在固定支架后部的机械传动空间(J)底部,两只定滑轮(6)分别装设在架顶(8)的顶梁上,钢索(16) —端连接缠绕在卷扬机(巧)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6),连接笼顶架04)中间的吊环(H),将吊笼(7)吊挂在固定支架的顶梁上。
专利摘要一种教学实训用载人升降电梯,由固定支架、吊笼(7)、人梯台(19)、控制系统、传动系统组合而成。吊笼(7)装设在固定支架内的空间中,人梯台(19)设置在固定支架的电梯开口侧外面,电气接线盒(17)和网孔安装板(9)组合构成三组电气控制装置,分别装设在吊笼(7)内部、人梯台(19)上层的安装板支架(22)上和下层的支架(18)上,各电气部件由电线连接。传动系统的钢索(16)绕过定滑轮(6),连接卷扬机(15)与吊笼(7)。教学时训练学生设计电梯运行控制电路,在网孔安装板(9)上组装接通电气接线盒(17)上的各个接线端子,实现升降电梯自动控制项目的多项教学训练。
文档编号G09B25/02GK201946206SQ20112005625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5日
发明者王洪国 申请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