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稳固低轮廓壳体的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4885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稳固低轮廓壳体的环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体涉及用于保持活页的环活页夹机构,并且更特别地涉及这样的环活页夹机构环形构件安装到枢转铰链板上,枢转铰链板由金属壳体支撑,所述金属壳体在其侧边具有用于接受环形构件的开口。
背景技术
本技术领域已知各种用于保持活页的环机构。一种类型的现有技术环机构包括由安装到枢转铰链板(枢转铰链板有时被称作承杆、环支撑件或肘板)上的成对环形构件构成的多个环。金属壳体具有下弯垫环,所述下弯垫环沿其相对的纵向延伸的侧边延伸。铰链板彼此并排布置并且在壳体中纵向延伸。每个铰链板的外侧边缘接受到在壳体的侧边处由下弯垫环形成的通道中。环形构件通过壳体中的开口(例如,从壳体的侧边延伸的凹口) 从铰链板延伸出,因此当环闭合时环形构件一起形成在壳体上方延伸的连续圈环。铰链板通常定尺寸为使得当壳体处于其未变形构造中时铰链板的组合宽度大于壳体的相对侧边上的通道之间的距离。当环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时,铰链板枢转通过共平面位置。结果,打开或闭合环要求壳体变形以将壳体的侧边扩开的足够远以容纳处于共平面位置上的铰链板的组合宽度。特征的这种布置使得金属壳体肘环弹力,当环闭合时所述肘环弹力趋于将环保持在闭合位置上,并且当环打开时所述肘环弹力趋于将环保持在打开位置上。在美国专利No. 4,552,478中描述了这种类型的现有技术的环机构的实施例。通过由金属片制成壳体适当地制造成上文描述的环机构的壳体。期望通过由仍提供必要强度的具有最小厚度的金属片制成壳体而使成本最小化。还期望制成壳体使得壳体的在侧边之间的中央部分相对低以缩小环机构的轮廓。壳体占据了可由活页占据的空间的一些。因此,在所有其它方面等同的情况下,具有较低轮廓壳体的环机构具有保持比具有较高轮廓壳体的环机构保持的活页多的活页的能力。然而,存在限制壳体的薄度和/或轮廓可降低的程度的其它设计约束。这些约束中的一个是,壳体必须足够强以承受在环机构操作期间由铰链板和其它物体施加到其上的力。另一个约束是,壳体必须足够强以承受在环机构装配期间施加到其上的力。而且,有时期望使用自动机器来装配环机构。用于装配环机构的至少一些类型的机器需要壳体中用于接受环形构件的开口为沿所有方向延伸到壳体的边缘的凹口以使环形构件能够从开口的侧边横向地插入到它们各自的开口中。然而,这使得在壳体中具有相对弱的狭窄颈状部,其中壳体的中央部分在壳体的相对侧边上用于一对环形构件的开口之间延伸。该狭窄的颈状部是壳体的最弱点之一并且使得在壳体由相对硬的铰链板加固之前壳体易于弯曲,尤其是制造环机构的过程中。因为与较厚金属关联的强度提高和/或由剖面形状引起的弯曲力矩增大和/或可利用较高轮廓的壳体实现的环形构件的开口之间的较宽颈状部,由较厚的金属制成和/或定形为具有相对较高的轮廓的壳体能够更加稳固。如果环的开口不沿所有方向延伸到壳体的侧边,则壳体将更强,但是这要求环形构件的末端插入而通过开口。这是更加复杂的装配步骤,并且当开口不沿所有方向延伸到壳体的侧边时,适合于当开口为沿所有方向延伸到壳体的侧边的凹口时使用的机器中的至少一些不能够使用。通常,其中开口不沿所有方向延伸到壳体的侧边的环机构的装配是手动完成的,而不是使用自动机器。因此,当环形构件的开口不沿所有方向延伸到壳体的侧边时,存在与更加复杂的装配相关联的附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是用于保持活页的环机构。所述机构包括细长壳体,所述细长壳体具有中央部分和在所述中央部分的相对侧上纵向延伸的侧边。第一铰链板和第二铰链板由壳体支撑以便于相对于壳体枢转移动。所述机构具有用于保持活页的环。每个环包括第一环形构件和第二环形构件。所述第一环形构件安装到所述第一铰链板上并且能够随着第一铰链板相对于所述第二环形构件的枢转运动而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环形构件和第二环形构件在闭合位置上形成大致连续的闭合圈环。第一环形构件和第二环形构件在打开位置上形成不连续的打开圈环。壳体具有用于接受第一环形构件中的一个的开口。开口朝向细长壳体的纵向中心线横向向内延伸。所述壳体在开口的内边缘处具有拱顶形成部。壳体的所述拱顶形成部与壳体的纵向中心线间隔开并且凸起到壳体的与中心线间隔相同距离的纵向相邻部分以上。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案是用于保持活页的环机构,所述环机构包括细长壳体,所述细长壳体具有中央部分和在所述中央部分的相对侧上纵向延伸的侧边。第一铰链板和第二铰链板由壳体支撑以便相对于壳体枢转移动。所述机构具有用于保持活页的环。每个环包括第一环形构件和第二环形构件。所述第一环形构件安装到第一铰链板上并且能够随着第一铰链板相对于第二环形构件的枢转运动而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第一环形构件和第二环形构件在闭合位置上形成大致连续的闭合圈环。第一环形构件和第二环形构件在打开位置上形成不连续的打开圈环。壳体具有用于接受第一环形构件中的一个的开口。所述开口朝向细长壳体的纵向中心线横向地延伸。所述壳体在开口的内边缘处具有翻转唇状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案是用于保持活页的环机构。所述环机构包括细长壳体,所述细长壳体具有中央部分和在所述中央部分的相对侧上纵向延伸的侧边。第一铰链板和第二铰链板由壳体支撑以便相对于壳体枢转移动。所述机构具有用于保持活页的环。每个环包括第一环形构件和第二环形构件。所述第一环形构件安装到第一铰链板上并且能够随着第一铰链板相对于第二环形构件的枢转运动而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第一环形构件和第二环形构件在闭合位置上形成大致连续的闭合圈环。所述第一环形构件和第二环形构件在打开位置上形成不连续的打开圈环。所述壳体具有用于接受第一环形构件中的一个的开口。所述开口朝向细长壳体的纵向中心线横向地延伸。所述壳体在壳体的内边缘处具有凸起块。所述块构造为当环位于闭合位置上时延伸到第一环形构件的所述一个的分段以上。所述壳体进一步包括定位窝,所述定位窝沿着壳体的纵向中心线定位并且朝向铰链板向下延伸以便当环移动到打开位置上时保护壳体免受铰链板的损坏。所述定位窝在壳体上轴向偏离环形构件。其它目的和特征部分是显而易见的且部分在下文中指出。
图1为安装到笔记本封皮上的环机构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环机构的俯视平面图;图3为图1所示的环机构的仰视平面图;图4为图1所示的环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图1所示的环机构的立体图,在包括图2上的线5-5的平面上剖开以显示内部特征;图6为与图5相似的立体图,但是显示了处于打开位置上的环;图7为图1所示的环机构的部分的放大立体图,显示了用于环形构件中的一个的环机构的壳体中的开口;图8为图1所示的环机构的放大立体图,与图7相似但是环形构件位于打开位置上;图9为在包括图2上的线9-9的平面上截取的图1所示的环机构的剖视图;图10为图1所示的环机构的壳体的部分的放大侧视图,显示了用于环形构件的壳体中的开口中的一个;以及图11为环机构的另一实施方案的放大立体图,所述环机构具有用于环形构件的开口,所述开口不沿着所有方向延伸到环机构的壳体的侧边。在所有的附图中对应的附图标记表示对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图1-10图示了环机构的一个实施方案,一般表示为101,所述环机构适合于保持活页(未显示)。如图所示,机构101安装到封皮103(例如,笔记本封皮)上,所述封皮103适于选择性地覆盖或暴露保持在环105上的任何活页。例如,图1中的封皮103 包括脊状部107和以铰链附接至脊状部的相对侧的前后封皮部分109、111。环机构101可安装在封皮103上的各个位置处。例如,通常将环机构安装到脊状部上或与脊状部相邻的封皮部分中的一个上,但是可以将环机构安装到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的任何位置上。在图1中,机构101安装到封皮103的脊状部107上。环机构101还可安装到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的不同种类的封皮或基件上。例如,封皮可以为柔性片材,所述柔性片材与图1所示的封皮类似地操作,除了脊状部和封皮部分之间的屈曲在较大区域上方或多个假铰链线上方伸展以使脊状部和封皮部分之间的移动不限制到单个限定好的枢转轴线。类似地,环机构101可安装到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的其它物体上,诸如夹板、简易箱等。机构101包括细长壳体115(图4)。通过压印一片扁平金属片适当地形成壳体 115。用于制作壳体115的金属的类型可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变化。例如,金属壳体 115可由不锈钢制成,如果期望限制腐蚀其可为镀镍。而且,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壳体可按期望由聚合材料或其它非金属材料制成。壳体115包括凸起的中央部分117和在中央部分的相对侧上从中央部分向下延伸的纵向延伸侧边119。下弯垫环121沿着壳体115的侧边119形成以便在壳体的沿着壳体的长度延伸的相对侧边上形成一对相对的通道。壳体 115适当地具有沿着壳体的中央部分117纵向延伸的一个或多个肋状件125。例如,在图示的实施方案中的壳体115具有一对肋状件125,肋状件125中的一个大致沿着壳体115的整个长度沿着中央部分117的每个侧边延伸。附加的较短的纵向延伸的肋状段127适当地形成在壳体115中与壳体115的末端相邻的环105相邻并且位于与全部长度的肋状件125横向向外间隔开的位置上。一对铰链板131(图3-6)由壳体115支撑以便相对于壳体枢转移动。特别地,一对细长的、大致扁平的硬质铰链板131(例如,由比用于制作壳体115的金属片厚的不锈钢制成)并排地定位在壳体中侧边119之间以及中央部分117的下方,因此铰链板的外边缘接受到由沿着壳体的侧边延伸的下弯垫环121形成的通道123中。当壳体处于松弛的未变形构造中时,铰链板131的组合宽度超过由下弯垫环121形成在壳体的侧边119中的通道 123之间的距离。铰链板131沿着它们的内边缘具有翼片133(图3和图4),在铰链板沿着铰链板的内边缘汇合于此的铰链线135相对于彼此枢转时,翼片133以并排关系保持铰链板。机构101还包括用于保持活页的多个环105。每个环105包括一对环形构件141。 用于每个环105的环形构件141中的至少一个安装到铰链板131中的一个上并且能够随着铰链板相对于其对应的环形构件的枢转运动而在闭合位置(图幻和打开位置(图6)之间移动。在闭合位置上,每个环105的环形构件141形成用于保持活页的大致连续的闭合圈环。在打开位置上,环形构件141形成用于添加活页和/或从机构101移除活页的不连续打开的圈环。在图示的实施方案中,每对的两个环形构件141安装到铰链板131的对应一个上。在铰链板131和环形构件141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枢转时,铰链板穿过彼此共平面的方位,在该点处铰链板已经使壳体115变形以将壳体的侧边119扩展得足够远以容纳铰链板的组合宽度。该肘节动作使得壳体115施加弹力偏置力,当环闭合时趋于将环 105保持在变化位置上,并且当环处于打开位置上时趋于将环保持在打开位置上。壳体115在其侧边119具有用于接受环形构件141的开口 151。开口 151朝向细长壳体115的纵向中心线153横向向内延伸。开口 151为从壳体的侧边119横向向内延伸的适当凹口,如图4、图7和图8所示。因为凹口 151沿所有方向延伸到壳体115的侧边 119,在环机构101装配期间可以从壳体的旁边将环形构件141横向地插入(例如,使用自动机器),而无需环形构件的末端插通开口。用于每个环105的纵向对准的开口 151在壳体 115中形成了相对狭窄的颈状部161,在所述颈状部161处,壳体的宽度Wl (图9)充分小于侧边119之间壳体的总体宽度W2。当开口 151为凹口时,如图示的实施方案中,壳体115的相对狭窄的颈状部161仅对壳体在颈状部处的意外弯曲提供耐力。开口 151不像在一些常规的环机构中的开口那样朝向壳体115的纵向中心线153 向内延伸的如此远。壳体115适当地在开口 151的至少一个的内边缘处具有拱顶形成部 165(图7-图9)。如图4所示,在壳体中用于环形构件141的每个开口 151的内边缘处存在大致相同的拱顶形成壳体部165,但是这在本实用新型的宽泛范围内是不需要的。如果期望,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点可通过包括在少于用于环形构件的所有开口处具有供电形成壳体部来实现,包括但不限于仅在壳体的一侧上的所有开口、在用于仅一个或多个但小于所有环的环形构件的壳体的相对侧上的一对开口或甚至仅开口中的单个开口。壳体115的拱顶形成部165与壳体的纵向中心线153适当地间隔开以使开口的内边缘偏离于纵向中心线。例如,如图7和图8所示,完整长度的纵向延伸的肋状件125中的一个位于壳体的各拱顶形成部165和壳体的纵向中心线153之间。拱顶形成部165凸起到壳体的与中心线153间隔开相同距离的纵向相邻部分167以上。拱顶形成部165也通过壳体的非拱顶形成部173与壳体115的中心线153间隔开,所述非拱顶形成部173与用于相邻环形构件141的开口 151轴向对准并且不凸起到壳体的轴向相邻部分175以上,所述与轴向相邻部分175与中心线间隔的距离与非拱顶形成部173与中心线间隔的距离相等。壳体115的拱顶形成部165在开口 151的内边缘处在壳体的下表面中形成拱顶 171。拱顶171为吊顶中由壳体115的底侧形成的空间,所述壳体115的底侧在纵向邻近拱顶的位置处在壳体的底侧上方延伸并且与壳体的纵向中心线153横向间隔的距离和拱顶与纵向中心线153横向间隔的距离相等。拱顶171定尺寸且定形为至少接受环形构件141 的与对应开口 151相关联的分段的部分。拱顶171从开口 151的内边缘横向向内延伸。例如,当环如图7所示闭合时,环形构件141的与开口 151相邻的分段的部分接受到拱顶171 内。壳体115的拱顶形成部165为环形构件141提供附加间隙,尤其是环形构件141处于闭合位置时。例如,虽然壳体的相对低轮廓和/或不需要壳体的中央部分117中的不适当狭窄颈状部161,形成在壳体115的拱顶形成部165下方的拱顶171允许环形构件141枢转到闭合位置。例如,颈状部161的宽度Wl (图9)适当地至少约为壳体的宽度W2的百分之四十, 更适当地至少约为壳体的宽度W2的百分之五十,最适当地至少约为壳体的宽度W2的百分之六十五。因此,壳体115的拱顶形成部165可便于低轮廓壳体的使用而不限制环形构件 141的运动范围并且可有利于由较薄的金属片或其它材料制成壳体,因为颈状部161的由壳体的拱顶形成部165产生的额外宽度增加了壳体对开口 151之间在颈状部处弯曲的耐受力。而且,参考图9,拱顶形成部165以相对于壳体的非拱顶形成部173的角度布置在拱顶形成部的内边缘处,并且这样还能够通过增加壳体115在颈状部处的弯曲惯量而增加壳体对颈状部161处弯曲的耐受力。壳体的拱顶形成部165适当地为不延伸为非常远离开口 151的相对小的结构。拱顶形成部165适当地不延伸到壳体115的中央部分117的上方。例如,壳体115的拱顶形成部165适当地从相邻开口 151的边缘延伸得不比环形构件141的剖面形状的近似直径远。 因此,壳体115的拱顶形成部165不增加壳体的总体高度。拱顶形成部165也为制造壳体 115所需的材料的量添加了很少或未增加。拱顶形成壳体部165可具有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的各种形状或构造。如图 7-图10所示,例如,壳体的拱顶形成部165具有上表面177(图10),上表面177在壳体115 的纵向上具有凸曲率。在该实施方案中,壳体115的拱顶形成部165包括形成在对应开口 151的内边缘处的拱形部。拱形部在开口 151的相对侧以及相邻环形构件141的相对侧在其相对端处具有底脚179。拱顶形成拱形部165具有尖端181,尖端181在壳体115上与相邻环形构件141轴向对准。而且,拱顶形成拱形部165横向于壳体115延伸并且具有冠形部183,所述冠形部183从拱形部165的外端的尖端181横向于细长壳体115向内延伸到壳体的非拱顶形成部173 (图7-图8)。由壳体115的拱顶形成部165形成的拱顶171适当地形成从开口 151的内边缘朝向壳体115的中心线153延伸的短隧道。如图9所示,图9为在包括沿着冠形部183延伸的线的平面中截取的剖面,冠形部的最高点适当地位于拱顶形成拱形部165的外端处。而且,冠形部183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平齐或朝向拱顶形成部165的外端向下倾斜,或者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具有其它构造。[0033]适当的拱形或其它拱顶形成壳体部165可通过在开口 151的内边缘处在壳体115 上形成翻转的拱形唇状部而制成。本文中使用的短语“翻转”不需要特征实际上向上延伸。 而是,当特征弯曲使得特征不如壳体115的相邻部分167 —样快速地向下倾斜时,诸如唇状部165的特征也被视为“翻转”。而且,短语“翻转”意在描述特征的最终形状并且不需要任何特定的制造方法。再次参照图7和图8,在该实施方案中,壳体115的拱顶形成部165还可以被视为在开口 151的内边缘处形成凸起块的特征。块165构造为当环处于闭合位置时延伸到对应环形构件141的分段以上。壳体115还具有在壳体的中央部分117中沿着壳体的纵向中心线153定位的至少一个定位窝191。例如,图示的实施方案包括四个这样的定位窝191,在图2中可看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这些定位窝191的用途是形成从壳体115的中央部分117朝向铰链板 131向下延伸的坚固的圆顶形结构。类似的定位窝设置为与至少一些现有技术环机构的环轴向对准。通过在壳体的底侧上设置相对坚固的圆顶形啮合表面以便当铰链板在来自壳体的弹力的影响下搭扣到打开位置时吸收铰链板的冲击,在环105移动到打开位置上时,定位窝191保护壳体115免受坚硬的铰链板131的破坏。如图2和图4所示,各个定位窝191 沿壳体的纵向与颈状部161和壳体115中与颈状部相关联的开口 151间隔开。因此,各个定位窝191沿壳体115的纵向偏离于环形构件141。所有的定位窝191均不在壳体115上与颈状部161、开口 151或环形构件141中的任一个轴向对准。因此,在包括与环轴向对准的线的平面中截取的壳体的横截面(例如,图9)不切开任一定位窝191的任一部分。此外, 颈状部161中的每个实质上摆脱了当环105打开时由铰链板131冲击的定位窝191。这保护壳体115在相对薄的颈状部161处免受铰链板131的冲击并且使得来自铰链板的冲击力由壳体115的远离脊状部的更稳固部分吸收。因为在铰链板131组装到壳体中之前壳体最易于手意外弯曲的损害,由拱顶形成壳体部165形成的对壳体115弯曲的附加抵抗力在环机构101的制造和装配过程中特别有利。因此,拱顶形成部165能够减少在环机构101的制造和装配过程中保护壳体115免受破坏所需的预防措施。拱顶形成部还可以减少与在制造过程中意外地施加到壳体115上的损害有关的产率损失。在壳体115与铰链板131结合之后,相对坚硬的铰链板提供实质上的加固,这大幅度降低了壳体受到意外弯曲或其它损害的易损坏性。尽管如此,在装配完成之后,环机构101仍得益于壳体115中的附加强度。图11图示了环机构的第二实施方案。除了壳体215的环形构件开口 251(例如,所有的环形构件开口、沿着一个侧边的环形构件开口或仅单个环形构件开口)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围绕环形构件141的相对侧延伸的材料条四3以使壳体完全围绕环形构件延伸之外,, 该机构与上述环机构101相同。通过由靠近用于制成壳体的金属片坯件的侧边缘的开口形成开口 251而通过条的宽度适当地制成条四3,所述金属片坯件从坯件的边缘向内间隔条的宽度。因此,当金属片坯件被印模或以其它方式形成为壳体时,坯件的在开口和坯件的侧边缘之间的部分变成在壳体的侧边119处的材料条四3(例如,作为下弯垫环121的部分)。 壳体215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上所述的拱顶形成部165。附加的材料条293使得壳体比不具有该材料条的壳体更能够抵抗弯曲。在装配过程中,使得环形构件141的末端首先插通开口(例如,通过手动方式或利用不以依赖于通过凹口的打开侧将环形构件插入开口中的能力的机器)。在所有其它方面,机构如上文针对机构101描述的一样操作。
10[0037]当引入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的元件时,冠词“一个”、“该”和“所述”意在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元件。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意在包含并且表示除了所列元件之外可存在另外的元件。考虑上前述内容,可以看出,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目的并且获得了其它有益效果。由于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构造做出各种变型,目的在于包含在上述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示的所有内容应当被解释为示例性的而不应当在限制的意义上进行解释。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的环机构,所述机构包括细长壳体,所述细长壳体具有中央部分和在所述中央部分的相对侧上纵向延伸的侧边;由所述壳体支撑以相对于所述壳体枢转移动的第一铰链板和第二铰链板;以及环,所述环用于保持所述活页,每个所述环包括第一环形构件和第二环形构件,所述第一环形构件安装到所述第一铰链板上并且能够随着所述第一铰链板相对于所述第二环形构件的枢转运动而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环形构件和所述第二环形构件在所述闭合位置上形成大致连续的闭合圈环,所述第一环形构件和所述第二环形构件在所述打开位置上形成不连续的打开圈环,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用于接受所述第一环形构件中的一个的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细长壳体的纵向中心线横向向内延伸,所述壳体在所述开口的内边缘处具有拱顶形成部, 所述壳体的所述拱顶形成部与所述壳体的纵向中心线间隔开并且凸起到所述壳体的与所述中心线间隔开相同距离的纵向相邻部分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机构,其中,所述壳体的所述拱顶形成部具有上表面,所述上表面沿所述壳体的纵向具有凸曲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机构,其中,所述壳体的所述拱顶形成部包括拱形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机构,其中,所述拱形部在其相对端处具有底脚,并且所述底脚在所述第一环形构件中的所述一个的相对侧轴向定位在所述壳体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机构,其中,所述拱形部具有尖端,所述尖端与所述第一环形构件中的所述一个对准地轴向定位在所述壳体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机构,其中,所述拱形部具有冠形部,所述冠形部横向于所述细长壳体延伸。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机构,其中,所述拱形部形成隧道,所述隧道从所述开口的所述内边缘朝向所述壳体的所述中心线延伸到所述壳体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机构,其中,所述壳体的所述拱顶形成部定尺寸且定形为接受所述第一环形构件中的所述一个的分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机构,其中,当所述环处于所述闭合位置上时,所述第一环形构件中的所述一个的分段的至少部分被接受到由所述壳体的所述拱顶形成部形成的拱顶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机构,其中,所述细长壳体是由金属片形成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环机构,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中央部分中纵向延伸的肋状件。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机构,其中,所述开口为从所述壳体的侧边横向向内延伸的凹口。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机构,其中,所述开口为第一开口,并且所述壳体的所述拱顶形成部为第一拱顶形成部,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其它所述环形构件的多个附加开口以及位于所述附加开口的内边缘处的多个附加拱顶形成部,所述附加拱顶形成部构造为使得所述壳体的所述拱顶形成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壳体的纵向中心线间隔开并且凸起到所述壳体的与所述中心线间隔相同距离的各个纵向相邻部分以上。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封皮结合的环机构,其中,所述环机构安装到所述封皮上, 所述封皮适于选择性地覆盖或暴露保持在所述环上的任何活页。
15.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的环机构,所述机构包括细长壳体,所述细长壳体具有中央部分和在所述中央部分的相对侧上纵向延伸的侧边;由所述壳体支撑以相对于所述壳体枢转移动的第一铰链板和第二铰链板;以及环,所述环用于保持所述活页,每个所述环包括第一环形构件和第二环形构件,所述第一环形构件安装到所述第一铰链板上并且能够随着所述第一铰链板相对于所述第二环形构件的枢转运动而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环形构件和所述第二环形构件在所述闭合位置上形成大致连续的闭合圈环,所述第一环形构件和所述第二环形构件在所述打开位置上形成不连续的打开圈环,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用于接受所述第一环形构件中的一个的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细长壳体的纵向中心线横向延伸,所述壳体在所述开口的内边缘处具有翻转唇状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环机构,其中,所述翻转唇状部形成拱形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环机构,其中,每个拱形部在其相对端处具有底脚,所述底脚在所述第一环形构件中的所述一个的相对侧轴向定位在所述壳体上。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环机构,其中,所述拱形部具有冠形部,所述冠形部横向于所述细长壳体延伸并且在所述壳体上与所述第一环形构件中的所述一个轴向对准。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环机构,其中,所述开口为从所述侧边中的一个横向向内延伸的凹口。
20.用于保持活页的环机构,所述机构包括细长壳体,所述细长壳体具有中央部分和在所述中央部分的相对侧上纵向延伸的侧边;由所述壳体支撑以相对于所述壳体枢转移动的第一铰链板和第二铰链板;以及环,所述环用于保持所述活页,每个所述环包括第一环形构件和第二环形构件,所述第一环形构件安装到所述第一铰链板上并且能够随着所述第一铰链板相对于所述第二环形构件的枢转运动而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环形构件和所述第二环形构件在所述闭合位置上形成大致连续的闭合圈环,所述第一环形构件和所述第二环形构件在所述打开位置上形成不连续的打开圈环,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用于接受所述第一环形构件中的一个的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细长壳体的纵向中心线横向延伸,所述壳体在所述开口的内边缘处具有凸起块,所述块构造为当所述环处于所述闭合位置上时延伸到所述第一环形构件中的所述一个的分段以上, 所述壳体进一步包括定位窝,所述定位窝沿着所述壳体的所述纵向中心线定位并且朝向所述铰链板向下延伸以便当所述环形移动到所述打开位置上时保护所述壳体免受所述铰链板的损害,所述定位窝在所述壳体上轴向偏离所述环形构件。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环机构,其中,所述壳体摆脱沿着所述壳体的所述纵向中心线定位并且朝向位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中心线上与所述第一环形构件中的所述一个纵向对准的所述铰链板向下延伸的任何定位窝。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环机构,其中,所述开口为从所述壳体的所述侧边中的一个横向向内延伸的凹口。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稳固低轮廓壳体的环机构具有细长壳体,所述细长壳体具有中央部分和在所述中央部分的相对侧上纵向延伸的侧边。铰链板由壳体支撑以便于枢转移动。用于保持活页的环各自包括第一环形构件和第二环形构件。所述第一环形构件安装到所述铰链板上并且能够随着所述铰链板中的一个相对于第二环形构件的运动而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壳体具有用于接受所述第一环形构件中的一个的朝向所述壳体的中心横向向内延伸的开口。所述壳体在所述开口的内边缘处具有拱顶形成部。所述壳体的所述拱顶形成部与所述壳体的纵向中心线间隔开并且凸起到所述壳体的与所述中心线间隔开相同距离的纵向相邻部分以上。
文档编号B42F13/16GK202283832SQ20112033507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7日
发明者刘助贵 申请人:国际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