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压水演示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6744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承压水演示模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模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承压水演示模型。
背景技术
承压水是地下水的一种,形成于上下两个不透水的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该含水层一般为孔隙较多的砂岩或含有裂隙较多的石灰岩等岩石。承压水分布有关的区域可分出补给区、承压区和排泄区。在承压区,由于上覆不透水层,地下水承受水体自身重量形成的压力,成为承压水。在承压区地面低于承压水上升水位的区域打井会形成自流井,地表较高处则表现为普通水井,承压水的天然露出处往往形成泉水。然而,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在介绍承压水的形成原因时,学生很难理解,因为其形成的过程均在地下进行,学生平时无法看到全凭想象,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教师在平面地图上为学生讲解,因为其各组成部分都不够直观,所以,学生看不到其之间的连接关系和水位差,所以不利于理解,教师讲解起来也费力费时。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直观且便于学生理解的一种承压水演示模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承压水演示模型,由底座、微型循环水泵和地矿模型组成,所述地矿模型包括凸凹地表层、砂岩层和透明水管;所述透明水管包括相互贯通的横向水管、井管、自流井管、泉水管和回流管;所述微型循环水泵设于所述底座内,所述地矿模型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砂岩层设于所述横向水管内;所述横向水管水平设于底座和地矿模型之间的侧边处,所述井管垂直设于所述凸凹地表层的侧边凸处,所述自流井设于所述凸凹地表层的侧边凹处,所述泉水管设于所述凸凹地表层的侧边凸处与凹处之间的斜坡处;所述循环水泵设于所述横向水管和所述回流管之间。优选的,所述凸凹地表层表面凸出处设为棕色代表山体,所述凸凹地表层表面凹处设为绿色代表山谷。优选的,所述底座侧面还设有上面印有文字用于介绍承压水成因的简介牌。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承压水形成原因通过立体模型模拟,将循环水泵往横向水管、井管、自流井管和泉水管内打水,再从回流管流回,模拟自流井、泉水是怎么通过地下承压水来形成的,从而到了设计合理、直观可靠,且便于学生理解的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承压水演示模型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承压水演示模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0013]1.底座2.微型循环水泵3.地矿模型4.凸凹地表层41.凸处42.凹处5.砂岩层61.横向水管62.井管63.自流井管64.泉水管65.回流管7.简介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承压水演示模型,由底座1、微型循环水泵2和地矿模型3组成, 所述地矿模型3包括凸凹地表层4、砂岩层5和透明水管;所述透明水管包括相互贯通的横向水管61、井管62、自流井管63、泉水管64和回流管65 ;所述微型循环水泵2设于所述底座1内,所述地矿模型3设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砂岩层5设于所述横向水管61内;所述横向水管61水平设于底座1和地矿模型3之间的侧边处,所述井管62垂直设于所述凸凹地表层的侧边凸处41,所述自流井管63设于所述凸凹地表层4的侧边凹处 42,所述泉水管64设于所述凸凹地表层4的侧边凸处41与凹处42之间的斜坡处;所述循环水泵2设于所述横向水管61和所述回流管65之间。其中,为了使所述凸凹地表层4表面更加形象,将所述凸凹地表层4的凸处41设为棕色代表山体,所述凸凹地表层4表面凹处42设为绿色代表山谷;为了使学生能够结合文字介绍,以便于理解,所述底座1侧面还设有上面印有文字用于介绍承压水成因的简介牌7。工作原理是,如图1和图2所示,首先启动循环水泵2打水来模拟承压水压力,水先流向横向水管61,由于横向水管61和井管62、自流井管63、泉水管64和回流管65是相互贯通的,所以当水流到水位较低凸凹地表层4的凹处42的自流井管63时,就会向上喷出,模拟在承压区地面低于承压水上升水位的区域打井形成的自流井。当水流到水位较高的凸凹地表层4的凸处41的井管62时,就会离凸凹地表层4的凸处41有一定的距离,模拟当水流到地表较高处表现的普通水井。当水流到在凸凹地表层4的凸处41和凹处42之间斜坡上的泉水管64处时,就会向上溢出,模拟承压水的天然露出处往往形成泉水。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承压水形成原因通过立体模型模拟,将循环水泵2往横向水管61、井管62、自流井管63和泉水管64内打水,再从回流管65流回,模拟自流井、泉水是怎么通过地下承压水来形成的,从而到了设计合理、直观可靠,且便于学生理解的目的。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承压水演示模型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承压水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由底座、微型循环水泵和地矿模型组成,所述地矿模型包括凸凹地表层、砂岩层和透明水管;所述透明水管包括相互贯通的横向水管、井管、自流井管、泉水管和回流管;所述微型循环水泵设于所述底座内,所述地矿模型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砂岩层设于所述横向水管内;所述横向水管水平设于底座和地矿模型之间的侧边处,所述井管垂直设于所述凸凹地表层的侧边凸处,所述自流井设于所述凸凹地表层的侧边凹处,所述泉水管设于所述凸凹地表层的侧边凸处与凹处之间的斜坡处;所述循环水泵设于所述横向水管和所述回流管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压水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凹地表层表面凸出处设为棕色代表山体,所述凸凹地表层表面凹处设为绿色代表山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压水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侧面还设有上面印有文字用于介绍承压水成因的简介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承压水演示模型,包括底座、微型循环水泵和地矿模型,地矿模型包括凸凹地表层、砂岩层和透明水管;透明水管包括相互贯通的横向水管、井管、自流井管、泉水管和回流管;微型循环水泵设于底座内,地矿模型设于底座上;砂岩层设于横向水管内;横向水管水平设于底座和地矿模型之间的侧边处,井管垂直设于凸凹地表层的侧边凸处,自流井设于凸凹地表层的侧边凹处,泉水管设于凸凹地表层的侧边凸处与凹处之间的斜坡处;循环水泵设于横向水管和回流管之间。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承压水形成原因通过立体模型模拟,将循环水泵往横向水管、井管、自流井管和泉水管内打水,再从回流管流回,达到了设计合理、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的目的。
文档编号G09B25/06GK202306952SQ20112042547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日
发明者催海云 申请人:苏州育龙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