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显示面板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2622083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显示面板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根据电压比较结果,进而选择性对数据线进行充、放电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平面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器)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中,当平面显示器应用在可携式装置时,如何降低功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为,通过电场的改变以改变液晶分子的偏转,进而影响光的偏极性后,对应显示画面的内容。由此可知,利用平面显示器来显示画面时,面板上的影像画面必须通过数据线或像素单元的极性切换动作来显示。图IA至图IC为现有技术中对显示面板进行显示控制的电路结构示意图。为方便说明,在以下的图式中,并未绘出显示面板所包含的像素单元,且控制电路也仅示出其中部份的数据线。至于显示面板所包含的其它组件如极性控制线、时序控制器等其它组件则略过不提。为简化说明,在图IA至图IC中,数据线与电压驱动单元的数量均以四组为例。在这些图式的左侧,沿着由上而下的方向分别为第一电压驱动单元111、第二电压驱动单元 112、第三电压驱动单元113、第四电压驱动单元114 ;图式的右侧由上而下的方向,则分别提供了第一数据线101、第二数据线102、第三数据线103和第四数据线104。图IA表示显示面板处于第一阶段I的运行情形。其中,在进行极性转换之前的第一期间包含第一阶段I与第二阶段II,在进行极性转换之后的第二期间则包含第三阶段 III。在进行第一阶段I的控制时,第一数据线101、第三数据线103分别连接至第一电压驱动单元111和第三电压驱动单元113,这两个电压驱动单元均提供正的驱动电压。另一方面,第二数据线102、第四数据线104则分别连接至第二电压驱动单元112和第四电压驱动单元114,这两个电压驱动单元均提供负的驱动电压。在显示面板的控制过程中,各个数据线提供给像素单元的极性会在正与负之间转换。图IB为在经过极性转换之前,将各个数据线连接至接地电压,而使各数据线的电压均变成0伏特的第二阶段II。由图IC可以看出,各数据线与电压驱动单元之间,在第三阶段III时的连接方式与第一阶段I时的连接方式不同,在此阶段,数据线与电压驱动单元并非顺次相连接,而是以两两交错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也就是说,第一数据线101与第三数据线103在第三阶段III分别连接至提供负驱动电压的第二电压驱动单元112和第四电压驱动单元114 ;另一方面,第二数据线102与第四数据线104则改为分别连接至提供正驱动电压的第一电压驱动单元111和第三电压驱动单元113。图ID为对应于图IA至图IC的三个阶段中,第一数据线的电压的变化示意图。由图ID可以看出,第一数据线101的电压在第一阶段I时,因为电连接于输出正驱动电压(例如+5V)的第一电压驱动单元111,而使第一数据线101的电压得以维持在+5伏特。之后为了后续进行极性转换,对原本具有正驱动电压的数据线先进行放电,也就是在第二阶段II时,将第一数据线101连接至接地电压,让第一数据线101的电压变成0 伏特。当显示面板进入第三阶段III时,第一数据线101由于电连接于提供负驱动电压 (例如-5V)的第二电压驱动单元112,因此其电压也降低至-5伏特。在图ID中,可以看到在进入第三阶段III的初期,流经第一数据线101的电流值有着急促的变化,而产生一个瞬间较大的负向电流,进而提高整体的平均电流值,以及使得消耗的功率增加。当然,在第三阶段III后,还会再次进行极性转换,此时也需要先将所有数据线连接至接地电压后再进行极性转换。之后,数据线再次接收不同极性的驱动电压。图IE所示为对应于图IA至图IC的三个阶段中,第二数据线的电压变化示意图。 由于第一数据线101与第二数据线102的极性变化与所连接的电压驱动单元在第一阶段I 与第三阶段III彼此对调,因此图IE所示的电压变化与第ID图反向。另外,同样可以看出,在第二阶段II结束,开始进入第三阶段III时,第二数据线 102的电流会产生急遽的改变,而产生瞬间较大的正向电流。因此,整体的平均电流值将提高,而这便对应于较大的消耗功率。根据图IA至图IE的各图说明,可以得知数据线的驱动电压变化在正极性与负极性之间来回改变,而每一次进行极性转换之前,若将数据线全部接地,导致每一次电压驱动单元所提供的驱动电压都必须将数据线的电压由0伏特增加或减少,进而导致电能的无端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荷分享控制方法,应用于显示面板控制装置, 该控制装置包含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第一电压驱动单元、第二电压驱动单元、第一电荷储存单元、第二电荷储存单元、第一开关组、第二开关组以及第三开关组,其中所述第一电压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电压驱动单元在极性转换之前分别提供第一正驱动电压和第一负驱动电压,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分别提供第二正驱动电压和第二负驱动电压,所述电荷分享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导通所述第一开关组,以使所述第一电压驱动单元向所述第一数据线提供所述第一正驱动电压,以及使所述第二电压驱动单元向所述第二数据线提供所述第一负驱动电压;(B)导通所述第二开关组,以使具有所述第一正驱动电压的第一数据线向所述第一电荷储存单元传送正电荷,进而使得所述第一电荷储存单元具有正极性共同电压,以及使具有所述第一负驱动电压的第二数据线向所述第二电荷储存单元传送负电荷,进而使得所述第二电荷储存单元具有负极性共同电压;(C)导通所述第三开关组, 以使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第二数据线连接至接地电压;以及(D)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 当所述第二数据线的电压与所述第二正驱动电压符合第一电压比较结果时,对所述第二数据线进行充电,以及当所述第一数据线的电压与所述第二负驱动电压符合第二电压比较结果时,对所述第一数据线进行放电。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荷分享控制装置,应用于显示面板,所述电荷分享控制装置包含至少1个开关组,包含第一开关组、第二开关组和第三开关组,其在极性转换之前分别依次导通,其均包含第一子开关和第二子开关,各个所述第一子开关的第一端均电连接于第一节点,所述第二子开关的第一端均电连接于第二节点;第一数据线,在极性转换之前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第二数据线,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前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第一电压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开关组中的第一子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压驱动单元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前、之后分别产生第一正驱动电压和第二正驱动电压;第二电压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开关组中的第二子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压驱动单元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前、之后分别产生第一负驱动电压和第二负驱动电压;第一电荷储存单元,与所述第二开关组中第一子开关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荷储存单元通过所述第二开关组的导通获得正极性共同电压;第一比较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节点、第一电压驱动单元和该第一电荷储存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比较电路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根据所述第二数据线的电压与所述第二正驱动电压的第一电压比较结果,将所述正极性共同电压传递至所述第一节点,并对所述第二数据线进行充电;第二电荷储存单元,与所述第二开关组中第二子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荷储存单元通过所述第二开关组的导通获得负极性共同电压;以及第二比较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二节点、第二电压驱动单元和第二电荷储存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比较电路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线的电压与所述第二负驱动电压的第二电压比较结果,将所述负极性共同电压传递至所述第二节点,并对所述第一数据线进行放电。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荷分享控制方法,应用于显示面板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含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第一电压驱动单元、第二电压驱动单元、第一电荷储存单元、第二电荷储存单元、第一开关组、第二开关组、第三开关组、第四开关组,以及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其中所述第一电压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电压驱动单元在极性转换之前分别提供第一正驱动电压和第一负驱动电压,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分别提供第二正驱动电压和第二负驱动电压,所述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导通所述第一开关组,以使所述第一电压驱动单元向所述第一数据线提供所述第一正驱动电压,以及使所述第二电压驱动单元向所述第二数据线提供所述第一负驱动电压;(B)导通所述第二开关组,以使具有所述第一正驱动电压的第一数据线向所述第一电荷储存单元传送正电荷,进而使得所述第一电荷储存单元具有正极性共同电压,以及使具有所述第一负驱动电压的第二数据线向所述第二电荷储存单元传送负电荷,进而使得所述第二电荷储存单元具有负极性共同电压;(C) 导通所述第三开关组,以使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第二数据线连接至接地电压;以及(D) 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导通所述第四开关组包含的第一比较开关与第二比较开关,使所述第一放大器由所述第二数据线的电压和所述第二正驱动电压驱动,并对所述第二数据线进行充电,以及使所述第二放大器由所述第一数据线的电压和所述第二负驱动电压驱动,并对所述第一数据线进行放电。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荷分享控制装置,应用于显示面板,所述控制装置包含至少1个开关组,包含第一开关组、第二开关组和第三开关组,其均包含第一子开关和第二子开关,且所述第一开关组、二开关组、第三开关组的第一子开关均电连接于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二子开关均电连接于第二节点;第一数据线,电连接于所述显示面板,以及在极性转换之前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当所述第三开关组导通时,具有接地电压;第二数据线,电连接于所述显示面板,以及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前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当所述第三开关组导通时,具有所述接地电压;第一电压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开关组的第一子开关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压驱动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前向所述第一数据线提供第一正驱动电压,以及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向所述第二数据线提供第二正驱动电压;第二电压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开关组的第二子开关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压驱动单元通过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前向所述第二数据线提供第一负驱动电压,以及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向所述第一数据线提供第二负驱动电压;第一电荷储存单元,与所述第二开关组的第一子开关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荷储存单元在所述第二开关组导通时,由所述第一节点获得所述第一数据线所传送的正电荷,进而具有正极性共同电压;第二电荷储存单元, 与所述第二开关组的第二子开关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荷储存单元在所述第二开关组导通时,由所述第二节点获得所述第二数据线所传送的负电荷,进而具有负极性共同电压;第四开关组,包含第一比较开关和第二比较开关;第一放大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一比较开关电连接,当所述第一比较开关导通时,所述第一放大器与所述第一电荷储存单元电连接,由所述第二数据线的电压和所述第二正驱动电压驱动,并对所述第二数据线进行充电; 以及第二放大器,分别与所述第二节点和第二比较开关电连接,当所述第二比较开关导通时,所述第二放大器与所述第二电荷储存单元电连接,由所述第一数据线的电压和所述第二负驱动电压驱动,并对所述第一数据线进行放电。本发明还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荷分享控制方法,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含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第一电压驱动单元、第二电压驱动单元、第一电荷储存单元、第二电荷储存单元、第一开关组、第二开关组、第三开关组、第一晶体管对以及第二晶体管对,其中,所述第一电压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压驱动单元在第一期间分别提供第一正驱动电压和第一负驱动电压,以及在第二期间分别提供第二正驱动电压和第二负驱动电压,所述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导通所述第一开关组,以使所述第一电压驱动单元向所述第一数据线提供所述第一正驱动电压,以及使所述第二电压驱动单元向所述第二数据线提供所述第一负驱动电压;(B)导通所述第二开关组,以使具有所述第一正驱动电压的第一数据线向所述第一电荷储存单元传送正电荷,使得所述第一电荷储存单元具有正极性共同电压,以及使具有所述第一负驱动电压的第二数据线向所述第二电荷储存单元传送负电荷,使得所述第二电荷储存单元具有负极性共同电压;以及(C)导通所述第三开关组,当所述第二正驱动电压低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电压时,通过所述第一晶体管对的导通进而对所述第一数据线放电,以及当所述第二负驱动电压高于所述第二数据线的电压时, 通过所述第二晶体管对的导通进而对所述第二数据线充电。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荷分享控制装置,应用于显示面板,所述控制装置包含第一数据线,与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第二数据线,与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第一电压驱动单元,在第一期间向所述第一数据线提供第一正驱动电压,在第二期间向所述第一数据线提供第二正驱动电压;第二电压驱动单元,在所述第一期间向所述第二数据线提供第一负驱动电压,在所述第二期间向所述第二数据线提供第二负驱动电压;至少1个开关组, 包含第一开关组、第二开关组和第三开关组,其均包含第一子开关和第二子开关,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组电连接于各个所述数据线和各个所述电压驱动单元之间,而使所述第一数据线在所述第一期间具有所述第一正驱动电压以及所述第二数据线在所述第一期间具有所述第二负驱动电压;第一电荷储存单元,通过所述第二开关组与所述第一数据线导通,进而获得正极性共同电压;第二电荷储存单元,通过所述第二开关组与所述第二数据线导通,进而获得负极性共同电压;第一晶体管对,电连接于接地电压、所述第一电压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一数据线,当所述第三开关组导通时,所述第一晶体管对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荷储存单元; 以及第二晶体管对,电连接于接地电压、所述第二电压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数据线,当所述第三开关组导通时,所述第二晶体管对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荷储存单元;当所述第三开关组导通时,若所述第二正驱动电压低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电压,则通过所述第一晶体管对对所述第一数据线进行放电,以及若所述第二负驱动电压高于所述第二数据线的电压,则通过所述第二晶体管对对所述第二数据线进行充电。上述本发明针对面板应用所提供的控制方法与装置,可以达到快速对数据线进行充、放电,以及降低功率消耗的效果。根据本发明所提出的控制装置与方法,通过晶体管、放大器与开关组的使用,让数据线可以由电压驱动单元所实际提供的驱动电压,而选择性对数据线分别进行充电和放电,也让控制装置的功率消耗得以降低。根据本发明所提出的控制装置与方法,通过成对的晶体管、开关组的使用,让显示面板可以快速的因驱动电压的改变,而加速相对应的充电、放电速度。


图1A、图IB和图IC为现有技术对显示面板进行显示控制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ID为对应于图1A、图IB和图IC的三个阶段中,第一数据线的电压变化示意图;图IE为对应于图1A、图IB和图IC的三个阶段中,第二数据线的电压的变化示意图;图2A为以四个开关组和两个电荷储存单元进行电荷分享过程中,在第一阶段向各数据线提供正、负驱动电压的示意图;图2B为以四个开关组和两个电荷储存单元进行电荷分享过程中,在第二阶段进行电荷储存的示意图;图2C为以四个开关组和两个电荷储存单元进行电荷分享过程中,在第三阶段将各数据线与接地电压连接的示意图; 图2D为以四个开关组和两个电荷储存单元进行电荷分享过程中,经过极性转换后,在第四阶段进行电荷分享的示意图;图2E为以四个开关组和两个电荷储存单元进行电荷分享过程中,在第五阶段进行极性转换的示意图;图2F和图2G为以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为例,所示不同极性的数据线因电荷分享的不同阶段而使电压产生变化的示意图;图3A为本发明中根据数据线的电压进行判断,利用电压驱动单元对第一数据线直接提供驱动电压的示意图;图IBB为本发明中根据数据线的电压进行判断,利用电压驱动单元对第二数据线直接提供驱动电压的示意图3C为以NMOS晶体管、PMOS晶体管搭配电荷储存单元采用电荷分享方法,在极性转换之前的示意图;图3D为以NMOS晶体管、PMOS晶体管搭配电荷储存单元采用电荷分享方法,在极性转换之后的示意图;图4为采用控制电路搭配放大器的方式在进行极性转换之后的示意图;图5A为在控制装置中提供两组正、负电荷储存单元的示意图;图5B为根据图5A所示采用两组正、负电荷储存单元时,电荷储存单元所提供的电压示意图;图6为使用η组正、负电荷储存单元时,电荷储存单元所提供的电压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中进一步提供电荷分享与加速充、放电方法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名称如下101、第一数据线,102、第二数据线,103、第三数据线,104、第四数据线,111、第一电压驱动单元,112、第二电压驱动单元,113、第三电压驱动单元,114、第四电压驱动单元, 201、第一数据线,202、第二数据线,203、第三数据线,204、第四数据线,211、第一电压驱动单元,212、第二电压驱动单元,213、第三电压驱动单元,214、第四电压驱动单元,301、第一数据线,302、第二数据线,311、第一电压驱动单元,312、第二电压驱动单元,401、第一数据线,402、第二数据线,411、第一电压驱动单元,412、第二电压驱动单元,421、第一放大器,422、第二放大器,501、第一数据线,502、第二数据线,511、第一电压驱动单元,512、第二电压驱动单元,701、第一数据线,702、第二数据线,711、第一电压驱动单元,712、第二电压驱动单元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为了避免数据线在极性转换的过程中消耗过多的功率,搭配平面显示器所使用的控制电路通常会提供电荷分享(charge sharing)的功能。以下结合图2A至图2E说明一种电荷分享方法,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各附图的数据线、电压驱动单元的配置方式均与图IA至图IE各附图相似。S卩,附图左侧由上而下依次为第一电压驱动单元211、第二电压驱动单元212、第三电压驱动单元213、第四电压驱动单元214。附图右侧由上而下依次为第一数据线201、 第二数据线202、第三数据线203、第四数据线204。其中,各个电压驱动单元与数据线之间的连接方式会随着控制阶段的不同而改变。再者,需留意的是,此处将进行极性转换之前的第一期间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I、第二阶段II、第三阶段III),并将极性转换之后的第二期间区分为两个阶段(第四阶段VI、第五阶段V)。将图2A至图2E与图IA至图IC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图2A至图2E所使用的开关组个数较多。除了原本用于连接电压驱动单元和接地电压的开关组外,对每一个数据线而言,均额外使用了两个开关,分别连接至两个电容。这两组新增的开关组在导通(turn on) 时,分别将第一电荷储存单元(第一电容)Cp电连接于正驱动电压的数据线、将第二电荷储存单元(第二电容)Cn电连接于负驱动电压的数据线。为便于说明,在图2A至图2E中,各个开关组均以编号标示,各开关组的用途定义如下所述第一开关组(1)在控制过程的第一阶段I和第五阶段导通,其用于导通各个电压驱动单元与相对应的数据线。第二开关组(2)在控制过程的第二阶段II导通,其将正电荷传递至第一电荷储存单元Cp使得第一电荷储存单元Cp的电压均为正极性共同电压Vp-com ;并将负电荷传递至第二电荷储存单元Cn,使得第二电荷储存单元Cn的电压均为负极性共同电压Vn-com。换句话说,第二开关组(2)将具有正电荷(正驱动电压)的数据线(例如奇数数据线)导通, 并将正电荷储存于第一电荷储存单元Cp,以及将具有负电荷(负驱动电压)的数据线(例如偶数数据线)导通,并将负电荷储存于第二电荷储存单元Cn。第三开关组(3)则是在第三阶段III时,将各数据线上分布的电荷导通至接地电压而进行电荷分享。再者,第四开关组(4)在控制过程的第四阶段IV导通,目的是将之前在第二阶段 II中,取得正极性共同电压Vp-Com的第一电荷储存单元Cp与偶数数据线导通,使正电荷重新分配在偶数数据线上;以及将之前在第二阶段II中,取得负极性共同电压Vn-com的第二电荷储存单元Cn与奇数数据线导通,使负电荷重新分配在奇数数据线上。最后,第一开关组(1)再度在第五阶段V导通,此时电压驱动单元与数据线组合而成的连接方式虽然与第一阶段I不同,但目的同样是通过电压驱动单元来提供在画面显示时各个数据线所需要的驱动电压。需说明的是,对于相同的电压驱动单元而言,即便所提供的驱动电压的极性维持一致,但是在进行极性转换之前、之后的第一期间、第二期间所提供的驱动电压可能发生改变。以第一电压驱动单元211为例,当第一开关组(1)在第一阶段I导通时,将提供第一正驱动电压;当第一开关组(1)在第五阶段V导通时,则提供第二正驱动电压。同样的, 当第二开关组( 在第一阶段I导通时,第二电压驱动单元212将提供第一负驱动电压;当第二开关组( 在第五阶段V导通时,第二电压驱动单元212则提供第二负驱动电压。对奇数数据线来说,由于第二电荷储存单元Cn在第四阶段IV提供了负电荷,在第五阶段V时,奇数数据线的电压并不是由0伏特开始降低,而是由一个预先经过偏压的负电压(负极性共同电压Vn-com)降低至与负电压驱动单元(如第二电压驱动单元212、第四电压驱动单元214)所提供的驱动电压相等的电位。 对偶数数据线来说,由于第一电荷储存单元Cp在第四阶段VI提供了正电荷,在第五阶段时,偶数数据线的电压并不是由0伏特开始增加,而是由一个预先经过偏压的正电压(正极性共同电压Vp-com),增加至与正电压驱动单元(如第一电压驱动单元211、第三电压驱动单元21 所提供的驱动电压相等的电位。 以下再进一步以图2F、图2G辅助图2A至图2E,对第一数据线201、第二数据线202 如何因控制过程的不同阶段,而使电压产生变化的示意图进行说明。由于第三数据线203 与第一数据线201的操作相似,第四数据线204与第二数据线202的操作相似,此处仅以图 2F表示第一数据线201的电压变化,以图2G表示第二数据线202的电压变化。
图2A为以电荷分享方式进行显示面板的控制过程中,在第一阶段提供正、负驱动电压至各数据线的示意图。在控制过程中的第一阶段I,个别的数据线分别通过第一开关组 (1)而与提供正、负驱动电压的电压驱动单元电连接,而使各个数据线维持在固定的电压。S卩,第一数据线201与第一电压驱动单元211电连接,而使第一数据线201的电压维持在第一正驱动电压(如5伏特);而第二数据线202与第二电压驱动单元212电连接,而使第二数据线202的电压维持在第一负驱动电压(如-5伏特)。同理,第三电压驱动单元213使第三数据线203维持在另一正驱动电压,第四电压驱动单元214使第四数据线204维持在另一负驱动电压。由图2F、图2G可以看出,在第一阶段I时,第一数据线201 的电压大约为+5伏特,第二数据线202的电压大约为-5伏特。图2B为以电荷分享方式进行显示面板的控制过程中,在第二阶段进行电荷储存的示意图。在此阶段,第一数据线201通过第二开关组O)的导通与储存正电荷的第一电荷储存单元Cp电连接,而使其电压维持在一个正极性共同电压Vp-com。从图2F也可以看出,第一数据线201的电压在第二阶段II大致为2. 5伏特。另一方面,第二数据线202则通过第二开关组O)的导通与储存负电荷的第二电荷储存单元Cn电连接,而使其电压维持在一个负极性共同电压Vn-com。从图2G也可以看出,第二数据线202的电压在第二阶段II大致为-2. 5伏特。图2C为以电荷分享方式进行显示面板的控制过程中,在第三阶段将各数据线连接于接地电压而进行电荷分享的示意图。由图2F、图2G可以看出,在第三阶段III时,第一数据线201与第二数据线202的电压,均因为接地的关系而大致维持在0伏特。图2D为以电荷分享方式进行显示面板的控制过程中,经过极性转换后,在第四阶段进行电荷重新分配的示意图。通过第四开关组G),将各奇数数据线与储存负电荷的第二电荷储存单元Cn导通,以及将各偶数数据线与储存正电荷的第一电荷储存单元Cp导通。配合图2F可以看出,第一数据线201在第四阶段IV过程中,因为分享了由第二电荷储存单元Cn所提供的负电荷,其电压由0伏特下降至大约-2. 5伏特(即,负极性共同电压Vn-com),相当于以第二电荷储存单元Cn对第一数据线201进行放电。根据图2G,第二数据线202在第四阶段IV过程中,因为分享了由第一电荷储存单元Cp所提供的正电荷,其电压由0伏特(S卩,接地电压)上升至大约+2. 5 ( S卩,正极性共同电压Vp-com)伏特,相当于以第一电荷储存单元Cp对第二数据线202进行充电。如图2E所示,为以电荷分享方式进行显示面板的控制过程中,在第五阶段进行极性转换的示意图。以点反转(dot inversion)的显示面板为例,在更新下一列像素的驱动电压时,会产生极性转换的操作,此时,各数据线与各电压驱动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将由第一期间的两两依序成对的方式变更为以两两交错的方式连接。例如在第一阶段I时,第一数据线201与第二数据线202通过第一开关组(1)的导通,分别电连接于第一电压驱动单元211和第二电压驱动单元212。但是在第五阶段V 时,第一数据线201和第二数据线202所连接的电压驱动单元却分别为第二电压驱动单元 212和第一电压驱动单元211。同理,第三数据线203、第四数据线204与第三电压驱动单元 213、第四电压驱动单元214的连接方式也因为极性转换而改变。因此,由图2F可以看出,第一数据线201通过第一开关组(1)的导通而与第二电压驱动单元212电连接,此时的第一数据线201的电压,将由负极性共同电压Vn-Com(-2.5伏特)变化为第二负驱动电压(_5伏特);由图2G也可以看到,对第二数据线202来说,通过第一开关组(1)的导通,以与第一电压驱动单元211电连接,因此电压将由正极性共同电压Vp-Com(+2. 5伏特)变化为第二正驱动电压(+5伏特)。S卩,如图2A至图2G所示,在第二阶段II将原本可能流失的正电荷与负电荷,先储存于电荷储存单元,之后在第四阶段IV时再重复利用。也就是通过电荷分享的方式,让各数据线在第五阶段V时,电压的变化幅度变得较小。简单来说,此种结构针对每一条数据线提供了以电容来储存电荷,让电荷在极性转换过程中,得以回收再利用的方式来降低面板的电能消耗。尽管图2A至图2G所采用的方法让电能的消耗降低,但此种方法仍有其缺点,即当极性反转发生后,第二正驱动电压并不一定比正极性共同电压Vp-com更高,以及第二负驱动电压并不一定比负极性共同电压Vn-com更低。即,并不是每一次由电压驱动单元所提供的驱动电压的改变幅度都是以+5伏特、-5伏特的范围变动,一旦针对较小幅度的电压变化时,图2的方法可能产生过度充电、过度放电的现象。举例来说,在第五阶段V时,由第二电压驱动单元212所提供的第二负驱动电压可能是-0. 2伏特。倘若第二电荷储存单元Cn在第四阶段VI储存的负极性共同电压Vn-com 为-2. 5伏特,此时第一数据线201反而需要进行充电,使第一数据线201由负极性共同电压Vn-com (-2. 5)伏特提升至第二负驱动电压(-0. 2伏特)。也就是说,第二负驱动电压并不一定会比负极性共同电压Vn-com更低,在第四阶段IV的负极性共同电压Vn-com,可能导致第五阶段V必须对第一数据线201进行充电,然而这些反复的放电、充电过程便额外消耗了时间与电能。同样的,在第五阶段V时,由第一电压驱动单元211所提供的第二正驱动电压可能是+0. 2伏特。倘若第一电荷储存单元Cp在第四阶段VI期间,储存的正极性共同电压 Vp-com为+2. 5伏特,此时第二数据线202反而需要进行放电,使第二数据线202的电压下降至+0.2伏特。也就是说,第二正驱动电压并不一定会比正极性共同电压Vp-com更高,在第四阶段VI的正极性共同电压Vp-com,可能导致第二数据线202在第五阶段V必须进行放电,而这些反复的充电、放电过程便额外消耗了时间与电能。在图2F、图2G中虚线圈所示的部分,表示第一数据线201与第二数据线202由第四阶段IV转换至第五阶段V时的电压变化。为了避免第一数据线201在第四阶段VI产生过度放电、第二数据线202在第四阶段IV产生过度充电的现象,本发明提出在数据线进行第四阶段IV的充电、放电之前,能因在第五阶段V时的电压,进而判断是否要利用电荷储存单元预先进行充电、放电。即,是否要利用第一电荷储存单元Cp与第二电荷储存单元Cn进行充电、放电必须根据电压驱动单元所提供的驱动电压与数据线的电压而决定。当驱动电压尚未能使比较电路发生作用时,也就是第二正驱动电压或第二负驱动电压相对接近接地电压时,便不使用电荷储存单元来充电、放电。如图3A所示,为本发明中根据数据的电压来判断,而选择将第一数据线以电压驱动单元所提供的第二负驱动电压进行放电的示意图。在图3A中,呈现阶梯状下降的虚线表示的是电荷分享方法的理想状态的电压变化。
根据前述说明可知,当电荷分享在第四阶段IV结束,而进入第五阶段V时,参见图 3C、图3D,若由第二电压驱动单元312提供给第一数据线的第二负驱动电压(如-0. 6伏特),其绝对值小于负极性共同电压Vn-com时,第一数据线301的电压在第五阶段V将如线段Ll所示,必须重新利用电压驱动单元,将第一数据线301的电压由-2. 5伏特充电至-0. 6 伏特。为了改善此种先进行放电、后来又需要进行充电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方案为在第四阶段IV时,直接利用电压驱动单元将第一数据线301的电压直接放电至所需的驱动电压,例如由O伏特直接放电至-0. 6伏特。S卩,如图3A的线段Li’。S卩,当第二负驱动电压相对较接近接地电压时,第一数据线301便不使用由第二电荷储存单元Cn所提供的负电荷,而维持在0伏特。也就是说,第一数据线301的电压并不会先由接地电压(0伏特)变成负极性共同电压Vn-com,而直接由0伏特下降至第二负驱动电压。如此一来,就可以改善第一数据线301反复充放电所造成的功率浪费。如图IBB所示,为本发明中根据数据线的电压来判断,而选择将第二数据线以第一电压驱动单元所提供的第二正驱动电压进行充电的示意图。在图3B中,呈现阶梯状上升的虚线表示的是电荷分享方法的理想状态的电压变化。根据前述说明可知,当电荷分享在第四阶段IV结束,而进入第五阶段V时,若由第一电压驱动单元311提供给第二数据线302的第二正驱动电压(如0. 6伏特)其绝对值小于正极性共同电压Vp-com时,第二数据线302的电压在第五阶段V将如线段L2所示,必须重新利用电压驱动单元,将第二数据线302的电压由2. 5伏特放电至0. 6伏特,如此将产生先进行充电、后来又需要进行放电的现象,本发明的方案为本发明在第四阶段IV时,将第二数据线302的电压由接地电压(0伏特)直接充电至第二正驱动电压的电压值,例如由0伏特直接充电至0. 6伏特。S卩,如图;3B中的线段 L2,。S卩,当第二正驱动电压较接近接地电压时,第二数据线302便不使用由第一电荷储存单元Cp所提供的正电荷,而维持在0伏特。也就是说,第二数据线302的电压并不会先由接地电压(0伏特)变成正极性共同电压Vp-com,而直接由0伏特上升至第二正驱动电压。如此一来,就可以改善第二数据线302反复充放电所造成的功率浪费。因此,本发明以下所举的较佳实施例,能因驱动电压的大小,而选择性的利用电荷储存单元来提供数据线进行放电、充电,或不进行任何操作。在此较佳实施例中,举出一种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控制装置示例,此控制装置除了包含多条数据线、多个电压驱动单元、多个电荷储存单元,以及多个开关组外,还包含了多个NMOS晶体管和多个PMOS晶体管。为了简化说明,以下仅示出控制装置中的两条数据线的操作情形。仅讨论多条数据线中的第一数据线301、第二数据线302,即,多个电压驱动单元中的第一电压驱动单元 311、第二电压驱动单元312之间的控制方式,多个开关组中与前述数据线、电压驱动单元相关的开关,以及与第一数据线301、第二数据线302相连接的NMOS晶体管、PMOS晶体管, 其余的数据线与电压驱动单元之间的控制方式相当类似。再者,控制装置实际提供的电荷储存单元的个数并不需要限定,可根据应用的需要而调整。为了提供一个可以因电压驱动单元所提供的驱动电压的位准而选择性进行充电、放电的方法,图3C、图3D的图式为一个搭配NMOS晶体管、PMOS晶体管而与电荷储存单元搭配使用的较佳实施例。图中的各开关组可通过脉冲控制器所发出的脉冲控制信号所控制,在极性转换发生前的第一期间包含第一阶段I至第三阶段III,在极性转换发生后的第二期间包含第四阶段VI和第五阶段V。其中第一开关组(1)在脉冲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分别在第一阶段I 和第五阶段V导通;第二开关组O)、第三开关组C3)和第四开关组(4)在脉冲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分别在第二阶段II、第三阶段III、第四阶段IV导通。第一开关组(1)设置于电压驱动单元与数据线间、第二开关组(2)设置于电荷储存单元与数据线间、第三开关组(3)设置于数据线与接地电压间。为了便于说明,各开关组所包含的第一子开关、第二子开关根据图中的列数而划分。第一开关组(1)所包含的第一子开关(1-1)、第二开关组(2)所包含的第一子开关 (2-1),以及第三开关组(3)所包含的第一子开关(3-1)均电连接于第一节点Sl ;第一开关组所包含的第二子开关(1-2)、第二开关组所包含的第二子开关0-2),以及第三开关组所包含的第二子开关(3-2)均电连接于第二节点S2。简单来说,第一开关组(1)的第一子开关(1-1)和第二子开关(1-2)在第一阶段 I导通时,第一电压驱动单元311将通过第一节点Sl向第一数据线301提供第一正驱动电压,第二电压驱动单元312将通过第二节点S2向第二数据线302提供第一负驱动电压。当第二开关组(2)在第二阶段II导通时,具有第一正驱动电压的第一数据线301 将通过第二开关组O)内的第一子开关将其上的正电荷传送至第一电荷储存单元 Cp,而具有第一负驱动电压的第二数据线302将通过第二开关组(2)内的第二子开关(2-2) 将其上的负电荷传送至第二电荷储存单元Cn,使得电容上储存正极性共同电压Vp-com与负极性共同电压Vn-com。当第三开关组(3)的第一子开关(3-1)与第二子开关(3-2)在第三阶段III导通时,第一数据线301与第二数据线302导通至接地电压,而使第一数据线301与第二数据线 302的电压在第三阶段III均为0伏特。由于电压驱动单元、接地电压、电荷储存单元与第一开关组(1)、第二开关组O)、 第三开关组C3)在极性转换前的导通方式,以及相对应于数据线的电压变化与图2A至图2C 相似,此处不再重复示出各开关组在第一期间的导通情形,仅以图3C、图3D分别表示经过极性转换之前、之后的控制装置内部的示意图。如图3C所示,为以NMOS晶体管、PMOS晶体管搭配电荷储存单元搭配电荷分享方法,在极性转换之前的示意图。本发明在进行极性转换之后,另外提供了第一比较电路和第二比较电路,其中第一比较电路包含了第一比较开关(4-1)和NMOS晶体管m ;第二比较电路包含了第二比较开关(4-2)和PMOS晶体管P1。这两个比较电路的作用是,根据第一比较电路来决定是否利用正极性共同电压来对第二数据线302进行充电,以及根据第二比较电路来决定是否利用负极性共同电压来对第一数据线301进行放电。第一比较开关与第二比较开关G-2),在极性转换之后导通,其中第一比较开关电连接于第一电荷储存单元Cp和NMOS晶体管间,第二比较开关G-2)电连接于第二电荷储存单元Cn和PMOS晶体管间。
首先,NMOS晶体管m的栅极电连接于第一电压驱动单元311、漏极电连接于第一比较开关G-1)、源极通过第一节点Sl电连接于第一数据线301或第二数据线302,其中, 在极性转换之前,第一节点Sl电连接于第一数据线301,在极性转换之后,第一节点Sl则电连接于第二数据线302。此外,PMOS晶体管Pl的栅极则电连接于第二电压驱动单元312、漏极电连接于第二比较开关G-2)、源极通过第二节点S2电连接于第一数据线301或第二数据线302,其中,在极性转换之前,第二节点S2电连接于第二数据线302,在极性转换之后,第二节点S2 则电连接于第一数据线301。如图3D所示,为以NMOS晶体管、PMOS晶体管搭配电荷储存单元结合电荷分享方法,在极性转换之后的示意图。在第一比较开关(4-1)和第二比较开关(4-2)均导通(即, 处于第四阶段IV时),进一步说明NMOS晶体管和PMOS晶体管的导通条件如下所述。对NMOS晶体管m来说,其栅极电连接于第一电压驱动单元311 ;在第一比较开关 (4-1)导通时,NMOS晶体管m的漏极电连接于第一电荷储存单元Cp ;而NMOS晶体管m的源极在极性转换之前、之后,则通过第一节点Sl分别电连接于第一数据线301、第二数据线 302。由于NMOS晶体管m的导通与否,取决于其栅极、源极之间的电压压差,也就是第一电压驱动单元311所提供的第二正驱动电压,以及第二数据线302之间的电压差。若第二正驱动电压与第二数据线302的电压的差值高于第一电压门限值时,NMOS 晶体管m将因此而导通。此时,便先通过第一电荷储存单元Cp对第二数据线302进行充电,使第二数据线302的电压由0伏特上升至正极性共同电压Vp-Com后,再进一步利用第一电压驱动单元311,将第二数据线302由正极性共同电压Vp-com充电至第二正驱动电压。另一方面,当第二正驱动电压与第二数据线302的电压的差值不高于第一电压门限值时,NMOS晶体管m并不会导通。也因此,第一电荷储存单元Cp并不会对第二数据线 302进行充电,而是利用第一电压驱动单元311所提供的第二正驱动电压,直接对第二数据线302进行充电。为了更清楚说明此附图的操作方法,以下进一步以实际的电压数值来举例。假设当正极性共同电压Vp-com与负极性共同电压Vn-com分别为+2. 5伏特、-2. 5伏特时,分别讨论第二正驱动电压为4. 5伏特与0. 5伏特两种情形。首先讨论当第二正驱动电压为+4. 5伏特的第一种情形,即第二正驱动电压为 +4. 5伏特的前提下,与第一电压驱动单元311电连接的NMOS晶体管m的栅极,其电压也为+4. 5伏特,而NMOS晶体管m的源极电压则因为电连接于第二数据线302的关系,其电压为+0伏特。由于NMOS晶体管m的栅极、源极之间的电压压差Vgs大于临界电压5伏特-0 伏特=4. 5伏特),因此NMOS晶体管m将导通,使得与NMOS晶体管m的源极相连的第二数据线302,由一开始的0伏特上升至+2. 5伏特(正极性共同电压Vp-com),待第一开关组 (1)导通时,第二数据线302将通过第一电压驱动单元311的充电,再进一步由+2. 5伏特上升至+4. 5伏特。接着讨论当第二正驱动电压为+0. 5伏特的第二种情形,即,当第二正驱动电压为 +0. 5伏特时,NMOS晶体管附的栅极电压也为+0. 5伏特,而NMOS晶体管附的源极电压则与第二数据线302电压相等,其电压为0伏特。由于NMOS晶体管m的栅极、源极之间的压差Vgs小于临界电压(0. 5伏特_0伏特=0. 5伏特),因此NMOS晶体管m并不会使第一电荷储存单元Cp与第二数据线302导通,因此正极性共同电压Vp-com并不会影响第二数据线302的电压。第二数据线302的电压必须等到第一开关组(1)导通时,才由第一电压驱动单元311直接对第二数据线302充电至第二正驱动电压(+0. 5伏特)。同样的,对于PMOS晶体管Pl的导通方式,也可以类推前述的说明而得出,此处不再赘述。图3C在极性转换之后的操作可被归纳如下,在第一比较开关导通时,第一电荷储存单元Cp的电压会通过第一比较开关(4-1)传送至NMOS晶体管m的漏极。此时, 若第一比较开关导通,且符合第一电压比较结果时,将使NMOS晶体管m导通,而利用传递至第一节点Sl的正极性共同电压Vp-com对第二数据线302进行充电。在第二比较开关(4- 导通时,第二电荷储存单元Cn的电压会通过第二比较开关 (4-2)传送至PMOS晶体管Pl的漏极。此时,若第二比较开关(4- 导通,且符合第二电压比较结果时,将使PMOS晶体管Pl导通,而利用传递至第二节点S2的负极性共同电压Vn-com 对第一数据线301进行放电。当NMOS晶体管m导通时,相当于第二正驱动电压比第二数据线302的电压更高, 且两者的电压差值大于使NMOS晶体管m导通所需的临界电压,即第一电压门限值。此时便先利用正极性共同电压Vp-com对第二数据线302进行第一部分的充电,之后再利用第一电压驱动单元311对第二数据线302进行第二部分的充电,使其电压由正极性共同电压 Vp-com进一步上升至第二正驱动电压。反之,若NMOS晶体管m未被导通时,则直接利用第一电压驱动单元311将具有接地电压的第二数据线302充电至第二正驱动电压。当PMOS晶体管Pl导通时,相当于第二负驱动电压比第一数据线301的电压更低, 且两者的电压差值小于使PMOS晶体管Pl导通所需的临界电压,即,第二电压门限值。此时便通过负极性共同电压Vn-com对第一数据线301进行第一部分的放电,之后再利用第二电压驱动单元312对第一数据线301进行第二部分的放电,使其电压由负极性共同电压 Vn-com进一步下降至第二负驱动电压。反之,若PMOS晶体管Pl未被导通时,则直接利用第二电压驱动单元312将具有接地电压的第一数据线301充电至第二负驱动电压。将图3C与之前技术的方法相比较时可以看出,第二数据线302并不一定会在极性转换之后,直接利用第一电荷储存单元Cp进行充电。只有在第二数据线302的电压与第二正驱动电压符合第一电压比较结果时,正极性共同电压Vp-com才会通过NMOS晶体管m的导通而传递至第一节点Si,进而利用正极性共同电压Vp-com对第二数据线302进行充电。此处的第一电压比较结果指,当第二正驱动电压与第二数据线302的电压的差值高于第一电压门限值,也就是使NMOS晶体管m的栅极、源极之间的电压压差大于使NMOS 晶体管m导通所需的临界电压。S卩,第二数据线302的电压是根据第一电压比较结果,而判断是否先由接地电压充电至第一电荷储存单元Cp所提供的正极性共同电压Vp-com后,再进一步从正极性共同电压Vp-com充电至第二正驱动电压;或者,利用第一电压驱动单元311直接由接地电压(0 伏特),充电至第二正驱动电压。
同理,第一数据线301在极性转换之后,也不一定会直接利用负极性共同电压 Vn-com来进行放电。只有在第一数据线301的电压与第二负驱动电压符合第二电压比较结果时,负极性共同电压Vn-com才会通过PMOS晶体管Pl的导通而传递至第二节点S2,进而利用负极性共同电压Vn-com对第一数据线301进行放电。此处的第二电压比较结果指,当第二负驱动电压与第一数据线301的电压的差值低于第二电压门限值,也就是使PMOS晶体管Pl的源极、栅极之间的电压压差大于使PMOS 晶体管Pl导通所需的临界电压。S卩,第一数据线301的电压是根据第二电压比较结果,而判断是否先由接地电压放电至负极性共同电压Vn-com后,再进一步从负极性共同电压Vn-com放电至第二负驱动电压;或者,利用第二电压驱动单元312直接将第一数据线301由接地电压放电至第二负驱动电压。根据前述说明可知,由于NMOS晶体管m的导通与否,取决于第二正驱动电压与第二数据线302的电压两者的大小关系,因此第二数据线302是否会进行充电,除了将第一比较开关导通外,还需进一步判断NMOS晶体管附的导通条件是否成立。另一方面,由于PMOS晶体管Pl的导通与否,取决于第二负驱动电压与第一数据线 301的电压的大小,因此第一数据线301是否会进行放电,除了将第二比较开关导通外,还需进一步判断PMOS晶体管Pl的导通条件是否成立。因此,NMOS晶体管m与PMOS晶体管Pl可视为与第一比较开关(4_1)、第二比较开关(4-2)连接在一起的辅助开关。而NMOS晶体管附的导通就代表第一电压比较结果为符合,以及PMOS晶体管Pl的导通就相当于第二电压比较结果为符合的情况。针对图3C、图3D的控制装置而言,本发明所采用的控制方法可以根据阶段的不同而包含以下步骤首先,在第一阶段I导通第一开关组(1-1、1_2),使第一电压驱动单元311向第一数据线301提供第一正驱动电压,以及使第二电压驱动单元312向第二数据线302提供第一负驱动电压。其次,在第二阶段II导通第二开关组0_1、2-2),使具有第一正驱动电压的第一数据线301传送正电荷至第一电荷储存单元Cp,以及使具有第一负驱动电压的第二数据线 302传送负电荷至第二电荷储存单元Cn。再者,在第三阶段III导通第三开关组(3_1、3_2) 而使第一数据线301与第二数据线302均导通至接地电压。此外,在极性转换之后,当第二数据线302的电压与第二正驱动电压符合第一电压比较结果时,对第二数据线302进行充电,并在第一数据线301的电压与第二负驱动电压的电压符合第二电压比较结果时,对第一数据线301进行放电。更进一步来说,也就是根据第一电压比较结果,进而选择将第二数据线302的电压先由接地电压充电至第一电荷储存单元Cp的正极性共同电压Vp-com后,再进一步充电至第二正驱动电压;或将第二数据线302由接地电压直接充电至第二正驱动电压。以及, 根据第二电压比较结果,而选择将第一数据线301的电压先由接地电压放电至第二电荷储存单元Cn的负极性共同电压Vn-com后,再进一步放电至第二负驱动电压,或将第一数据线 301由接地电压直接放电至第二负驱动电压。本发明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则是以放大器取代前述的PMOS晶体管、NMOS晶体
21管。如图4所示,为以控制电路搭配放大器而控制电容预充的方法在进行极性转换之后的示意图。此处的各开关组的编号、配置与连接、操作方式均与图3C、图3D的图示相似,因此不再赘述。根据图4所示,控制装置除了电压驱动单元、数据线、开关组外,还包含了多个放大器。以下以第一放大器421和第二放大器422来说明。而第一放大器421和第二放大器 422具有第一实施例的NMOS晶体管和PMOS晶体管的功能。第一放大器421通过第一比较开关(4-1)与第一电荷储存单元Cp电连接,第二放大器422则通过第二比较开关(4- 与第二电荷储存单元Cn电连接。第一比较开关与第二比较开关(4- 在极性转换之后导通,使第一放大器 421根据第二数据线302的电压和第二正驱动电压而驱动,并对第二数据线402进行充电; 以及使第二放大器422根据第一数据线301电压和第二负驱动电压而驱动,并对第一数据线401进行放电。 由于第一放大器421的工作电压由第一电荷储存单元Cp所提供,因此可以减少第二数据线402的电压由接地电压上升至第二正驱动电压所需的时间。同样的,由于第二放大器422的工作电压由第二电荷储存单元Cn所提供,因此可以减少第一数据线401的电压由接地电压下降至第二负驱动电压所需的时间。如上所述,就图4所提供的控制装置的实施例来说,其控制方法可包含以下步骤首先,在第一阶段I导通第一开关组(1-1、1_2)而使第一电压驱动单元411向第一数据线401提供第一正驱动电压,使第二电压驱动单元412向第二数据线402提供第一负驱动电压。接着,在第二阶段II导通第二开关组(2-1、2_幻而使具有第一正驱动电压的第一数据线401传送正电荷至第一电荷储存单元Cp,让第一电荷储存单元Cp具有正极性共同电压Vp-com ;以及使具有第一负驱动电压的第二数据线402传送负电荷至第二电荷储存单元 Cn,使第二电荷储存单元Cn具有负极性共同电压Vn-com。再者,在第三阶段III导通第三开关组(3-1、3-2)而使第一数据线401和第二数据线402导通至接地电压。此外,在极性转换之后,则导通第一比较开关(4-1)和第二比较开关(4-2)。当第一比较开关导通时,第一放大器421将根据第二数据线302的电压与第二正驱动电压而驱动,并对第二数据线402进行充电。当第二比较开关(4- 导通时,第二放大器422 将根据第一数据线301的电压与第二负驱动电压而驱动,并对第一数据线401进行放电。简而言之,通过第一放大器421和第二放大器422的使用,第一数据线401和第二数据线402的电压都可以更为快速的达到稳定状态。因此,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方法也同样可以达到省电的功效。尽管在前述的较佳实施例中,均以储存正电荷的第一电荷储存单元Cp、储存负电荷的第二电荷储存单元Cn,说明电荷储存单元如何将数据线在极性转换之前的电荷储存起来,并在极性转换之后提供给其它的数据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控制装置所提供用来储存正、负电荷的电荷储存单元的个数,并不需要被限定。在具有电荷分享功能的控制装置中,仅提供一个用于储存正电荷的电荷储存单元,以及一个用于储存负电荷的电荷储存单元时,其中用来储存正电荷的电荷储存单元所提供的电压为PAVDD,以及用来储存负电荷的电荷储存单元所提供的电压为NAVDD。另一方面,若是增加储存正电荷与负电荷的电荷储存单元的个数时,电荷储存单元所能提供的共同电压的组合较多。如图5A所示,为在控制装置中提供两组正、负电荷储存单元的示意图。以结构而言,在图5A中,开关组的控制、电压驱动单元、数据线之间的连接均与图3C的结构类似。差别在于,此处提供了两个正电荷储存单元Cpl、Cp2,以及两个负电荷储存单元Cnl、Cn2。其中,每一个正电荷储存单元Cpl、Cp2均搭配使用一个相对应的NMOS晶体管;以及,每一个负电荷储存单元Cnl、Cn2均搭配使用一个相对应的PMOS晶体管。伴随着各个电荷储存单元的电容值的不同,这些电荷储存单元可以提供多种可能的正极性共同电压,以及多种可能的负极性共同电压给各个数据线。如图5B所示,为根据图5A所示使用两组正、负电荷储存单元时,电荷储存单元所提供的电压示意图。当控制装置提供两组电荷储存单元时,由于电荷储存单元可被选择性的导通。因此,进一步将数据线上的正驱动电压区分为正极性高驱动电压(PAVDD/2 PAVDD)以及正极性低驱动电压(GND PAVDD/2)。并且,将正极性高驱动电压的数据线导通至第一储存单元Cpl ;将正极性低驱动电压的数据线导通至第二储存单元Cp2。同理,可将数据线上的负驱动电压区分为负极性高驱动电压(NAVDD/2 GND)以及负极性低驱动电压(NAVDD NAVDD/幻。并且,将负极性高驱动电压的数据线导通至第三储存单元Cnl ;将负极性低驱动电压的数据线导通至第四储存单元Cn2。如图6所示,为使用η组正、负电荷储存单元时,电荷储存单元所提供的电压示意图。当控制装置以类似图5Α所示的方式,提供η组电荷储存单元时,可将数据线上的正驱动电压区分为η等分;将数据线上的负驱动电压区分为η等分。之后,分别传递至不同的电荷储存单元。因此,以正驱动电压为例,在PAVDD至GND之间的电压范围内,可被划分为η个不同电压的正极性共同电压。SP,GND、PAVDDXl/n、PAVDDX2/n、. . . ,PAVDDX (n_l)/n、PAVDD。同理,对负驱动电压而言,在NAVDD至GND之间的电压范围内,也可被划分为η个不同电压的负极性共同电压。即,GND、NAVDDX 1/n、NAVDD X 2/η、· · ·、NAVDDX (η_1)/η、 NAVDD0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进一步提供的电荷分享与加速充、放电方法的示意图。图7所示的电压驱动单元与数据线之间同样提供了多个开关组。但是,与前述的应用不同的是,此处的电压驱动单元与数据线的连接并不会产生极性转换。也就是说,奇数电压驱动单元持续向奇数数据线提供正电压,偶数电压驱动单元持续向偶数数据线提供负电压,只是这些正驱动电压、负驱动电压也会随着时间而改变。进一步研究图7的结构,可以看出,图7所示大致以图3C的结构为基础,辅以两组成对的PMOS晶体管、NMOS晶体管的组合。再者,此面板并不需要进行极性转换,因此,便不需要提供一组开关组来将数据线在进行极性转换之前尚存的电荷导通至接地电压。根据该较佳实施例,应用于此显示面板的控制装置包含多条数据线、多个电压驱动单元、多个电荷储存单元、多个晶体管对,以及多个开关组。根据图7所示,第一开关组(1-1、1_2)设置于该多个电压驱动单元与该多个数据线间、第二开关组(2-1、2-2)设置于该多个电荷储存单元与该多个数据线间、第三开关组 (3-1,3-2)设置于该多个晶体管对与该多个电荷储存单元间。
当第一开关组(1-1、1_2)在第一期间导通时,第一电压驱动单元711向第一数据线701提供第一正驱动电压,第二电压驱动单元712向第二数据线702提供第一负驱动电压。当第二开关组0-1、2_2)导通时,具有第一正驱动电压的第一数据线701传送其正电荷至第一电荷储存单元Cp,此时,第一电荷储存单元Cp与第一数据线701均具有正极性共同电压Vp-com ;具有第一负驱动电压的第二数据线702则传送其负电荷至第二电荷储存单元Cn,而使第二电荷储存单元Cn与第二数据线702均具有负极性共同电压Vn-com。当第三开关组(3-1、3_2)导通时,若第二正驱动电压低于第一数据线701的电压时,通过第一晶体管对(mi、Pu)的导通,而加速对第一数据线701的放电,若第二负驱动电压高于第二数据线702的电压时,通过第二晶体管对(P21、N2》的导通,而加速对第二数据线702的充电。与第一电压驱动单元711、第一数据线701同样位于第一列的第一晶体管对(mi、 P12)来说,第一晶体管对(mi、PU)包含彼此电连接的NMOS晶体管Nil和PMOS晶体管 P12,其中,NMOS晶体管Nll和PMOS晶体管P12均电连接于第一电压驱动单元711和第一数据线701之间。该PMOS晶体管P12的源极与NMOS的源极电连接,栅极与第一电压驱动单元711电连接,而漏极与接地电压电连接。再者,与第二电压驱动单元712、第二数据线702同样位于第二列的第二晶体管对 (P21、N22)为例,第二晶体管对(P21、N22)包含彼此电连接的PMOS晶体管P21和NMOS晶体管N22。PMOS晶体管P21和NMOS晶体管N22均电连接于第二电压驱动单元712和第二数据线702之间,其中NMOS晶体管N22的源极与PMOS晶体管P21的源极电连接,栅极与第二电压驱动单元712电连接,而漏极与接地电压电连接。当第一开关组(1-1、1_2)和第三开关组(3-1、3_2)均导通时,第一电荷储存单元 Cp因为预先储存了正电荷的关系,提供了正极性共同电压Cp-com至NMOS晶体管附1的漏极。同理,第二电荷储存单元Cn因为预先储存了负电荷的关系,提供了负极性共同电压Cn-com至PMOS晶体管P21的漏极。以下进一步说明在第三阶段III期间,针对取得正驱动电压的数据线、取得负驱动电压的数据线的电压变化下,晶体管如何加速充、放电的操作。首先以使用正驱动电压的第一数据线701为例,由于第一电压驱动单元711在第三阶段III所提供的第二正驱动电压为0.2伏特,因此,第一晶体管对(mi、pu)所包含的 NMOS晶体管mi与PMOS晶体管P12的栅极电压均为0. 2伏特。进一步观察PMOS晶体管P12可以看出,其源极电压因为电连接至第一数据线701 的关系,而为第一数据线701电压,即Vp-Com(+2. 5伏特),而栅极电压则因为连接至第一电压驱动单元711的关系,而为0.2伏特。因此,PMOS晶体管P12将因为源极、栅极之间的电压压差(Vsg)大于临界电压的关系而导通。即,当第二正驱动电压低于第一数据线701的电压(正极性共同电压Vp-com) 时,表示不需要保留处于第一数据线701上的正电荷。此时便通过PMOS晶体管的导通,进而使第一数据线701连接至接地电压并进行放电。即,通过PMOS晶体管P12,先将第一数据线701的电压由+2. 5伏特放电至0伏特。
之后,再将第一开关组(1)导通时,第一电压驱动单元711便只需要将第一数据线 701的电压由0伏特提升至0. 2伏特,而不需要将第一数据线701的电压由原本2. 5伏特的电压值缓慢降低至0.2伏特。由此可知,通过此种方式,第一数据线701的放电速度得以进
一步提升。接着再以使用负驱动电压的第二数据线702为例,由于第二电压驱动单元712在第三阶段III所提供的第二负驱动电压为-0. 2伏特,因此,第二晶体管对(P21、N22)所包含的PMOS晶体管P21与NMOS晶体管N22,其栅极电压均变为-0. 2伏特。以NMOS晶体管N22来说,其源极电压因为与第二数据线702电连接的关系而与第二数据线702的电压(-2. 5伏特)相等,而栅极电压则因为连接至第二电压驱动单元712 的关系,而为-0.2伏特。因此,NMOS晶体管N22将因为源极、栅极之间的电压压差大于临界电压(Vgs > Vth)的关系而导通。当第二负驱动电压高于第二数据线702电压时,表示不需要保留处于第二数据线702上的负电荷。此时便通过NMOS晶体管N22的导通,将第二数据线702连接至接地端并进行充电。即,通过NMOS晶体管N22,先将第二数据线702的电压由-2. 5伏特充电至0伏特。之后,在下一个阶段中,第二电压驱动单元712只需将第二数据线702的电压由 0伏特降低至-0. 2伏特,而不需要将第二数据线702的电压由-2. 5伏特的电压值充电至-0.2伏特。由此可知,通过此种设计方式,第二数据线702的充电速度得以提升。归结前述的各个较佳实施例可知,本发明针对面板应用所提供的控制方法与装置,可以达到快速对数据线进行充、放电,以及降低功率消耗的效果。根据本发明所提出的控制装置与方法,通过晶体管、放大器与开关组的使用,让数据线可以由电压驱动单元所实际提供的驱动电压,而选择性对数据线分别进行充电和放电,也让控制装置的功率消耗得以降低。根据本发明所提出的控制装置与方法,通过成对的晶体管、开关组的使用,让显示面板可以快速的因驱动电压的改变,而加速相对应的充电、放电速度。尽管前述举例为以个数较少的数据线、开关组、电压驱动单元作为举例,但本发明所提出的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控制装置并不以此为限。本发明可适用于包含多个开关组、多个电压驱动单元、多条数据线的控制装置。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荷分享控制方法,应用于显示面板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含第一数据线、 第二数据线、第一电压驱动单元、第二电压驱动单元、第一电荷储存单元、第二电荷储存单元、第一开关组、第二开关组以及第三开关组,其中所述第一电压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电压驱动单元在极性转换之前分别提供第一正驱动电压和第一负驱动电压,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分别提供第二正驱动电压和第二负驱动电压,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分享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导通所述第一开关组,以使所述第一电压驱动单元向所述第一数据线提供所述第一正驱动电压,以及使所述第二电压驱动单元向所述第二数据线提供所述第一负驱动电压;(B)导通所述第二开关组,以使具有所述第一正驱动电压的第一数据线向所述第一电荷储存单元传送正电荷,进而使得所述第一电荷储存单元具有正极性共同电压,以及使具有所述第一负驱动电压的第二数据线向所述第二电荷储存单元传送负电荷,进而使得所述第二电荷储存单元具有负极性共同电压;(C)导通所述第三开关组,以使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第二数据线连接至接地电压;以及(D)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当所述第二数据线的电压与所述第二正驱动电压符合第一电压比较结果时,对所述第二数据线进行充电,以及当所述第一数据线的电压与所述第二负驱动电压符合第二电压比较结果时,对所述第一数据线进行放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荷分享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E)导通所述第一开关组,以使所述第一电压驱动单元向所述第二数据线提供所述第二正驱动电压,以及使所述第二电压驱动单元向所述第一数据线提供所述第二负驱动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荷分享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包括以下步骤(El)根据所述第一电压比较结果,将所述第二数据线由所述正极性共同电压充电至所述第二正驱动电压,或者由所述接地电压充电至所述第二正驱动电压;以及(E2)根据所述第二电压比较结果,将所述第一数据线由所述负极性共同电压放电至所述第二负驱动电压,或者由所述接地电压放电至所述第二负驱动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荷分享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⑶包含以下步骤(Bi)导通所述第二开关组中的第一子开关,进而使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第一电荷储存单元具有所述正极性共同电压;以及(B2)导通所述第二开关组中的第二子开关,进而使所述第二数据线与所述第二电荷储存单元具有所述负极性共同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荷分享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数据线的电压与所述第二正驱动电压符合所述第一电压比较结果时,表示所述第二正驱动电压与所述第二数据线的电压的差值高于第一电压门限值,进而通过所述第一电荷储存单元对所述第二数据线进行充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荷分享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线的电压与所述第二负驱动电压符合所述第二电压比较结果时,表示所述第二负驱动电压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电压的差值低于第二电压门限值,进而通过所述第二电荷储存单元对所述第一数据线进行放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荷分享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含 NMOS晶体管,与所述第一电压驱动单元电连接;PMOS晶体管,与所述第二电压驱动单元电连接;第一比较开关,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荷储存单元和所述NMOS晶体管之间,其中,当所述第一比较开关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导通,且当所述第二数据线的电压与所述第二正驱动电压符合所述第一电压比较结果时,所述NMOS晶体管导通,进而利用所述第一电荷储存单元对所述第二数据线进行充电;以及第二比较开关,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荷储存单元与所述PMOS晶体管之间,其中,当所述第二比较开关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导通,且当所述第一数据线的电压与所述第二负驱动电压符合所述第二电压比较结果时,所述PMOS晶体管导通,进而利用所述第二电荷储存单元对所述第一数据线进行放电。
8.一种电荷分享控制装置,应用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分享控制装置包含至少1个开关组,包含第一开关组、第二开关组和第三开关组,其在极性转换之前分别依次导通,其均包含第一子开关和第二子开关,各个所述第一子开关的第一端均电连接于第一节点,所述第二子开关的第一端均电连接于第二节点;第一数据线,在极性转换之前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第二数据线,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前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第一电压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开关组中的第一子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压驱动单元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前、之后分别产生第一正驱动电压和第二正驱动电压;第二电压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开关组中的第二子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压驱动单元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前、之后分别产生第一负驱动电压和第二负驱动电压;第一电荷储存单元,与所述第二开关组中第一子开关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荷储存单元通过所述第二开关组的导通获得正极性共同电压;第一比较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节点、第一电压驱动单元和第一电荷储存单元电连接, 所述第一比较电路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根据所述第二数据线的电压与所述第二正驱动电压的第一电压比较结果,将所述正极性共同电压传递至所述第一节点,并对所述第二数据线进行充电;第二电荷储存单元,与所述第二开关组中第二子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荷储存单元通过所述第二开关组的导通获得负极性共同电压;以及第二比较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二节点、第二电压驱动单元和第二电荷储存单元电连接, 所述第二比较电路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线的电压与所述第二负驱动电压的第二电压比较结果,将所述负极性共同电压传递至所述第二节点,并对所述第一数据线进行放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荷分享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开关组的第一子开关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导通,所述第一电压驱动单元根据所述第一电压比较结果,经由所述第一节点将所述第二数据线由所述正极性共同电压充电至所述第二正驱动电压,或者由接地电压充电至所述第二正驱动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荷分享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开关组的第二子开关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导通,所述第二电压驱动单元根据所述第二电压比较结果,经由所述第二节点将所述第一数据线由所述负极性共同电压放电至所述第二负驱动电压,或者由接地电压放电至所述第二负驱动电压。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荷分享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较电路包含NMOS晶体管,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压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以及第一比较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荷储存单元和所述NMOS晶体管电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开关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导通,当所述第二数据线的电压与所述第二正驱动电压符合所述第一电压比较结果时,所述正极性共同电压由所述NMOS晶体管的导通而传递至所述第一节点,进而对所述第二数据线进行充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荷分享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MOS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电压驱动单元电连接,漏极与所述第一比较开关电连接,源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其中,当所述第二数据线的电压与所述第二正驱动电压符合所述第一电压比较结果时,所述第二正驱动电压与所述第二数据线的电压的差值高于第一电压门限值而使所述 NMOS晶体管导通,由此使所述第一电荷储存单元对所述第一节点进行充电,以及使所述第二数据线的电压由接地电压上升至所述正极性共同电压。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电荷分享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比较电路包含PMOS晶体管,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压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以及第二比较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二电荷储存单元和所述PMOS晶体管电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开关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导通,当所述第一数据线的电压与所述第二负驱动电压符合所述第二电压比较结果时,所述负极性共同电压由所述PMOS晶体管的导通而传递至所述第二节点,进而对所述第一数据线进行放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荷分享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MOS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电压驱动单元电连接,漏极与所述第二比较开关电连接,源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其中,当所述第一数据线的电压与所述第二负驱动电压符合所述第二电压比较结果时,所述第二负驱动电压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电压的差值低于第二电压门限值而使所述 PMOS晶体管导通,由此使所述第二电荷储存单元对所述第二节点进行放电,以及使所述第一数据线的电压由接地电压下降至所述负极性共同电压。
15.一种电荷分享控制方法,应用于显示面板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含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第一电压驱动单元、第二电压驱动单元、第一电荷储存单元、第二电荷储存单元、第一开关组、第二开关组、第三开关组、第四开关组,以及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其中所述第一电压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电压驱动单元在极性转换之前分别提供第一正驱动电压和第一负驱动电压,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分别提供第二正驱动电压和第二负驱动电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导通所述第一开关组,以使所述第一电压驱动单元向所述第一数据线提供所述第一正驱动电压,以及使所述第二电压驱动单元向所述第二数据线提供所述第一负驱动电压;(B)导通所述第二开关组,以使具有所述第一正驱动电压的第一数据线向所述第一电荷储存单元传送正电荷,进而使得所述第一电荷储存单元具有正极性共同电压,以及使具有所述第一负驱动电压的第二数据线向所述第二电荷储存单元传送负电荷,进而使得所述第二电荷储存单元具有负极性共同电压;(C)导通所述第三开关组,以使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第二数据线连接至接地电压;以及(D)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导通所述第四开关组包含的第一比较开关与第二比较开关, 使所述第一放大器由所述第二数据线的电压和所述第二正驱动电压驱动,并对所述第二数据线进行充电,以及使所述第二放大器由所述第一数据线的电压和所述第二负驱动电压驱动,并对所述第一数据线进行放电。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荷分享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E)导通所述第一开关组,以使所述第一电压驱动单元向所述第二数据线提供所述第二正驱动电压,以及使所述第二电压驱动单元向所述第一数据线提供所述第二负驱动电压。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荷分享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⑶包含以下步骤(Dl)以所述正极性共同电压作为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工作电压,由所述第一放大器进而以所述第二正驱动电压对所述第二数据线进行充电;以及(D2)以所述负极性共同电压作为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工作电压,由所述第二放大器进而以所述第二负驱动电压对所述第一数据线进行放电。
18.—种电荷分享控制装置,应用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含至少1个开关组,包含第一开关组、第二开关组和第三开关组,其均包含第一子开关和第二子开关,且所述第一开关组、二开关组、第三开关组的第一子开关均电连接于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二子开关均电连接于第二节点;第一数据线,电连接于所述显示面板,以及在极性转换之前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当所述第三开关组导通时,具有接地电压;第二数据线,电连接于所述显示面板,以及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前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当所述第三开关组导通时,具有所述接地电压;第一电压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开关组的第一子开关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压驱动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前向所述第一数据线提供第一正驱动电压,以及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向所述第二数据线提供第二正驱动电压;第二电压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开关组的第二子开关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压驱动单元通过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前向所述第二数据线提供第一负驱动电压,以及在所述极性转换之后向所述第一数据线提供第二负驱动电压;第一电荷储存单元,与所述第二开关组的第一子开关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荷储存单元在所述第二开关组导通时,由所述第一节点获得所述第一数据线所传送的正电荷,进而具有正极性共同电压;第二电荷储存单元,与所述第二开关组的第二子开关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荷储存单元在所述第二开关组导通时,由所述第二节点获得所述第二数据线所传送的负电荷,进而具有负极性共同电压;第四开关组,包含第一比较开关和第二比较开关;第一放大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一比较开关电连接,当所述第一比较开关导通时,所述第一放大器与所述第一电荷储存单元电连接,由所述第二数据线的电压和所述第二正驱动电压驱动,并对所述第二数据线进行充电;以及第二放大器,分别与所述第二节点和第二比较开关电连接,当所述第二比较开关导通时,所述第二放大器与所述第二电荷储存单元电连接,由所述第一数据线的电压和所述第二负驱动电压驱动,并对所述第一数据线进行放电。
19.一种电荷分享控制方法,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含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第一电压驱动单元、第二电压驱动单元、第一电荷储存单元、第二电荷储存单元、第一开关组、第二开关组、第三开关组、第一晶体管对以及第二晶体管对,其中,所述第一电压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压驱动单元在第一期间分别提供第一正驱动电压和第一负驱动电压,以及在第二期间分别提供第二正驱动电压和第二负驱动电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导通所述第一开关组,以使所述第一电压驱动单元向所述第一数据线提供所述第一正驱动电压,以及使所述第二电压驱动单元向所述第二数据线提供所述第一负驱动电压;(B)导通所述第二开关组,以使具有所述第一正驱动电压的第一数据线向所述第一电荷储存单元传送正电荷,使得所述第一电荷储存单元具有正极性共同电压,以及使具有所述第一负驱动电压的第二数据线向所述第二电荷储存单元传送负电荷,使得所述第二电荷储存单元具有负极性共同电压;以及(C)导通所述第三开关组,当所述第二正驱动电压低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电压时,通过所述第一晶体管对的导通进而对所述第一数据线放电,以及当所述第二负驱动电压高于所述第二数据线的电压时,通过所述第二晶体管对的导通进而对所述第二数据线充电。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荷分享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对包含 NMOS晶体管和PMOS晶体管,所述NMOS晶体管和PMOS晶体管均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压驱动单元和第一数据线之间,当所述第二正驱动电压低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电压时,通过所述 PMOS晶体管的导通而使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接地电压连接并进行放电。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荷分享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晶体管对包含 PMOS晶体管和匪OS晶体管,所述PMOS晶体管和NMOS晶体管均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压驱动单元和第二数据线之间,当所述第二负驱动电压高于所述第二数据线的电压时,通过所述 NMOS晶体管的导通,而使所述第二数据线与接地电压连接并进行充电。
22.—种电荷分享控制装置,应用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含第一数据线,与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第二数据线,与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第一电压驱动单元,在第一期间向所述第一数据线提供第一正驱动电压,在第二期间向所述第一数据线提供第二正驱动电压;第二电压驱动单元,在所述第一期间向所述第二数据线提供第一负驱动电压,在所述第二期间向所述第二数据线提供第二负驱动电压;至少1个开关组,包含第一开关组、第二开关组和第三开关组,其均包含第一子开关和第二子开关,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组电连接于各个所述数据线和各个所述电压驱动单元之间,而使所述第一数据线在所述第一期间具有所述第一正驱动电压以及所述第二数据线在所述第一期间具有所述第二负驱动电压;第一电荷储存单元,通过所述第二开关组与所述第一数据线导通,进而获得正极性共同电压;第二电荷储存单元,通过所述第二开关组与所述第二数据线导通,进而获得负极性共同电压;第一晶体管对,电连接于接地电压、所述第一电压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一数据线,当所述第三开关组导通时,所述第一晶体管对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荷储存单元;以及第二晶体管对,电连接于接地电压、所述第二电压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数据线,当所述第三开关组导通时,所述第二晶体管对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荷储存单元;当所述第三开关组导通时,若所述第二正驱动电压低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电压,则通过所述第一晶体管对对所述第一数据线进行放电,以及若所述第二负驱动电压高于所述第二数据线的电压,则通过所述第二晶体管对对所述第二数据线进行充电。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对包含 NMOS晶体管,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压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数据线之间;以及PMOS晶体管,其源极与所述第一数据线和所述NMOS晶体管电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一电压驱动单元电连接,漏极与所述接地电压电连接;其中,当所述第二正驱动电压低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电压时,所述第一数据线通过所述PMOS晶体管的导通以所述接地电压放电。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晶体管对包含 PMOS晶体管,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压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数据之线间;以及NMOS晶体管,其源极与所述第二数据线和PMOS晶体管电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二电压驱动单元电连接,漏极与所述接地电压电连接;其中,当所述第二负驱动电压高于所述第二数据线的电压时,所述第二数据线通过所述NMOS晶体管的导通以所述接地电压充电。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显示面板。该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导通第一开关组,进而使第一电压驱动单元向第一数据线提供第一正驱动电压,以及使第二电压驱动单元向第二数据线提供第一负驱动电压;导通第二开关组,进而使第一电荷储存单元具有正极性共同电压、使第二电荷储存单元具有负极性共同电压;导通第三开关组,进而使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接地;以及在极性转换之后,根据第一电压比较结果对第二数据线进行充电,并根据第二电压比较结果对第一数据线进行放电。
文档编号G09G3/20GK102436791SQ20121001579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8日
发明者郑彦诚, 陈冠翰, 黄健群 申请人:旭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