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2207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文件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文件夹,更具体地,涉及由透明的树脂片构成的多个袋在封页体熔敷的袋式文件夹。
背景技术
袋式文件夹的构成包括封页体,包括封面和经由封脊而与该封面相连的封底; 和在该封页体的内表面侧熔敷的一端(上端)敞开型的袋。作为公知的袋式文件夹,在例如专利文献I中公开。在该文献中公开的文件夹的构成包括封底经由封脊而与封面相连的封页体;和在该封页体的内表面侧所设置的多个袋。该袋,通过在封页体的内侧面配置上端敞开型的袋片,该袋片具备跨越封面和封底的大小,将该袋片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在封底熔敷而在封面和封底的各内表面侧分别形成。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 :实开昭55-99880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类型的文件夹中,例如,在形成为收置A4尺寸的用纸的类型的情况下,其宽度尺寸相对于A4尺寸的用纸具有余裕地形成,因此导致所收置的用纸在袋内倾斜的不良情况。该情况下,如果消除袋宽的余裕则可以防止用纸的倾斜,但是,在成为此类宽度设定的袋的情况下,出现在接近熔敷部侧的用纸的端部产生卷边的不良情况。这是因为在各袋中收置了用纸时,封面和封底的封脊侧在厚度方向上鼓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着眼于此类不良情况而研制,其目的是提供在袋内所收置的用纸在袋内不倾斜的袋式文件夹。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在各袋内收置有文件的状态下不会产生封页体的一部分鼓起的不良情况且可以避免文件的卷边的袋式文件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所记载的那样的构成。本发明的文件夹,具备具备封面和封底的封页体;和在该封页体的内表面侧熔敷的透明的多个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在封面和/或封底的基部侧的内表面经第一熔敷部而熔敷,并且在比该第一熔敷部靠内侧处具备使袋宽度变窄的第二熔敷部。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以下构成在比所述第二熔敷部靠内侧处设有狭缝,该狭缝形成袋的开口部。此外,所述袋的在所述第一熔敷部和第二熔敷部之间的袋部分作为弯曲量发挥作用。根据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二熔敷部,可以形成使第一熔敷部和袋的自由端之间的尺寸变小的收置宽度。因此,不会发生因在袋内所收置的用纸的一部分向比第二熔敷部靠第一熔敷部侧处移动而使用纸倾斜的不良情况。此外,袋是在封面和/或封底的基部侧的内表面熔敷的构成,因此不会发生在封脊进行熔敷的现有类型中所看到的封页体的部分鼓起,且袋内的用纸上不会产生卷边。进而,第一和第二熔敷部间的袋部分设置成易于弯曲,因此该袋部分自然地易于收置在封页体间,从这点来看,也可以避免封面和封脊的基部侧鼓起的不良情况。


图I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文件夹的概略俯视图。图2是上述文件夹的概略立体图。图3是图2中A-A线向视剖视图。图4(A)是袋的概略立体图,⑶是袋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概略立体图。图5是表示合起了封页体的状态的文件夹的概略侧视图。图6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文件夹的概略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文件夹11封脊12封面13封底15封页体25第一熔敷部26第二熔敷部27狭缝P袋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再有,本说明书中的表示方向或位置的术语即“左右”、“上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以图I为基准来使用。在图I和图2中,袋式的文件夹10的构成具备包括封脊11、与该封脊11的左右两侧相连的封面12和封底13的封页体15 ;和在该封页体15的内表面侧设置的透明树脂膜所构成的多个袋P。上述封页体15由树脂片构成,封面12和封脊13设置为能以封脊11侧为开合中心侧、以相反侧为自由端地开合。如图3所示,封脊11的宽度(左右宽度)由左右一对弯曲线20A、20B决定,在该弯曲线20A间的中心位置,中央弯曲线20B与弯曲线20A平行地形成。此外,在封面12和封脊13的基部侧,装订宽度扩大用的弯曲线20C隔开预定间隔地相互平行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装订宽度扩大用的弯曲线20C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分别各形成三个。这里,各弯曲线20A、20B、20C,除了形成至直到封页体15的上下各缘的位置为止的情况之外,也包括成为以上下各缘的近前为终端的弯曲线的情况。再有,可以在封脊 11的外表面、封面12和封底13的基部侧外表面配置未图示的透明膜片而形成上下通透的目录收置部。上述袋P设置为在封面12和封底13的面内收置的大小。该袋P,呈在图I、图4(A) 中在上端侧具有开口部22的袋状,通过将其宽度方向一端侧分别在封面12和封底13的基部侧内表面熔敷而设置第一熔敷部25,由此与封页体15 —体化。此外,各袋P在比第一熔敷部25靠内侧处设有使袋宽变窄的第二熔敷部26。该第二熔敷部26和袋P的自由端之间的宽度W,由与收置的用纸的关系决定。例如,在收置的用纸是A4、B5或名片的情况下, 分别设定为允许这些用纸取放且在袋内不产生实质性的倾斜的程度的宽度。袋P分别熔敷在使封面12侧和封脊13侧的袋重合时为封脊11的宽度尺寸以下的数量,由此,可以在中
4央弯曲线20B弯曲而成为最小厚度。如图4㈧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袋P可以在使一片膜整体上为两片的厚度、设置第二熔敷部26而成为在上端具有开口部22的袋状后,将成为比第二熔敷部26靠外侧的端部在封面12、封底13熔敷而形成第一熔敷部25并使它们一体化 (参照图I)。此外,如图4(B)所示,也可以将比第二熔敷部26靠外侧的膜部分形成为一片的厚度,熔敷该成为一片的厚度的膜的端部而设置第一熔敷部。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设置上述第二熔敷部26的构成之外的其他构成,实质上与由和本申请相同的申请人所提交的特愿2010-107221号实质上相同。在以上的构成中,文件夹10在各袋P中没有收置文件的状态下在封脊11的中央弯曲线20B弯曲以使封面12和封底13的各内表面侧相对,从而维持整体平坦的状态。在袋P中收置文件时,只要从第二熔敷部26和袋P的自由端之间的开口部插入即可。在因收置文件而使厚度增加了时,可以弯曲决定封脊11的宽度的弯曲线20A而使用, 在厚度进一步增大了时,可以根据其厚度弯曲弯曲线20C而使用(参照图5)。因此,根据此类实施方式,在第一熔敷部25的内侧设置第二熔敷部26,将该第二熔敷部26和袋P的自由端之间的宽度W设为比作为收置对象的用纸的宽度稍大的程度,因此可以消除在袋P内所收置的用纸倾斜的不良情况。而且,即使因文件的收置而在第一熔敷部25和第二熔敷部26之间的袋P部分产生卷边等(参照图5),第二熔敷部26和袋P的自由端之间的部分也可以保持较平面的形状,因此可以流畅地进行文件的取放。进而,第一熔敷部25和第二熔敷部26之间(袋部分)构成为不插入文件,因此该袋部分成为相对具有柔软性的区域而作为弯曲量发挥作用,有助于灵活地进行翻页作业。 此外,如图5所示,袋部分可以与封脊11的弯曲对应地自由弯曲,因此可以避免封面12和封底13的基部侧相对于自由端侧相对较大地鼓起。进而,如图5所示,通过上述袋部分的弯曲,第二熔敷部26按大体一个横列排列,袋P的自由端侧也可以对齐。此外,如图5所示,接近封面12、封底13侧的袋P沿封页体15地弯曲,但是,随着成为内侧的袋P、沿封页体15的形状消失,向内侧较大地弯曲而自然地收置在封页体间的空间中,根据这点,也可以防止封页体15的局部鼓起。如上所述,在上述记载内容中公开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构成、方法等,但是, 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即,本发明主要对于特定的实施例进行特别图示且进行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目的的范围地对以上说明了的实施例在形状、材质、数量、位置或配置等方面进行各种变更。因此,已公开的进行了形状等的限定的记载,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例示的,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因此将部分或全部进行这些形状等的限定的部件的名称的记载也包含在本发明中。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袋P的上端侧具备开口部22的袋,但是,也可以如图6所示,使用上端密封了的结构,在第二熔敷部26的更内侧形成有与该第二熔敷部26 平行地延伸的狭缝27来形成开口部。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图示并说明了封页体15具备封脊11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不设置封脊11而成为直接相连封面12和封底13的构成。此外,虽然在封脊11的宽度方向中央设置了弯曲线20B,但是,并不是必须要设置该中央弯曲线。进而,上述袋P也可以是在封面12和封底13的至少一方的基部侧的内表面经由第一熔敷部25而熔敷的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文件夹,具备具备封面和封底的封页体;和在该封页体的内表面侧熔敷的透明的多个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经由第一熔敷部而熔敷于封面和/或封底的基部侧的内表面,并且在比该第一熔敷部靠内侧处具备使袋宽度变窄的第二熔敷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文件夹,其特征在于,在比所述第二熔敷部靠内侧处设有狭缝,该狭缝形成袋的开口部。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文件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袋的在所述第一熔敷部和第二熔敷部之间的袋部分作为弯曲量发挥作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在袋式文件夹中能够容易地进行取放并且在袋内所收置的用纸在袋内不倾斜的袋式文件夹。该文件夹的构成包括在封脊(11)的左右两侧具备封面(12)和封底(13)的封页体(15);和在该封页体(15)的内表面侧熔敷的透明的多个袋(P)。袋(P)经第一熔敷部(25)而熔敷于封面(12)和封底(13)的基部侧内表面。各袋(P)在比第一熔敷部(25)靠内侧处设有第二熔敷部(26),该第二熔敷部(26)和袋(P)的自由端之间的宽度(W)设定为比成为收置对象的用纸稍大的程度。
文档编号B42F7/00GK102602191SQ20121001932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1日
发明者藤泽政德 申请人:国誉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