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右心衰引起肝淤血演示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8693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拟右心衰引起肝淤血演示模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教学设备,特别是演示右心衰引起肝淤血机理的教具。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右心衰引起肝淤 血机理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方式右心衰竭后一右心房流入右心室血流受阻一右心房内血流淤积一下腔静脉血回流受阻一肝淤血(王斌,陈命家.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171)。由于内容复杂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动态过程,学生难以理解其血液动力学变化。尽管多媒体教学得到普遍应用,但是模型教具演示,让学生能有更为直观的感受,通过刺激学生感观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评价体系与案例研究课题组.课堂教学技能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27)。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拟右心衰引起肝淤血机理演示模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教学直观易懂,使抽象知识变得形象生动,由静态变成动态演示,可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本实用的新型技术方案是由主动脉弓、肝动脉分支模型,中央静脉模型、肝小叶模型、肝静脉模型、三尖瓣及调节开关所组成。主动脉弓置于心脏模型上方,与肝动脉分支模型相接,中央静脉模型一端与肝动脉分支模型相连,另一端与肝静脉模型相通,中央静脉裂孔与肝小叶模型的血窦相对应。肝静脉模型进入右心房模型,三尖瓣模型上方为右心房模型,下方为右心室模型。三尖瓣叶调节开关调节右心衰竭时从右心房到达右心室的血流量。右心房模型、右心室模型、肝静脉模型、肝小叶模型的血窦采用透明材料且外观为淡蓝色,主动脉弓、肝动脉分支采用透明材料且外观为淡红色。左心房模型、左心室模型、肝小叶模型、二尖瓣模型、三尖瓣模型为白色透明材料。下面通过说明书附图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对其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主动脉弓模型2右心房模型3左心房模型4肝动脉分支模型5肝小叶模型6中央静脉裂孔[0014]7中央静脉模型8肝静脉模型9三尖瓣调节开关10三尖瓣模型11右心室模型12左心室模型13 二尖瓣模型参见附图,本装置的主动脉弓模型I置于心脏模型上方,与肝动脉分支模型4相 接,中央静脉模型7 —端与肝动脉分支模型4相连,另一端与肝静脉模型8相通,中央静脉裂孔6与肝小叶模型5的血窦相对应。肝静脉模型8进入右心房模型2,三尖瓣模型10上方为右心房模型2,下方为右心室模型11。三尖瓣调节开关9调节右心衰竭时从右心房模型2到达右心室模型11的血流量。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时,主动脉弓模型I加入清水(模拟血液),通过肝动脉分支模型4进入中央静脉模型7,然后通过肝静脉模型8流入右心房模型2,最后到达右心室模型11。当右心衰竭时,右心房模型2血液流入右心室模型11受阻(可通过三尖瓣调节开关9进行调节模拟)弓丨起右心房模型2血液淤积,下腔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肝静脉模型8淤血,肝脏内中央静脉模型7淤血,通过中央静脉裂孔6而使大量血液进入肝小叶模型5的血窦而淤血,此时完成了右心衰引起肝淤血的演示过程。从本实用新型上述演示性教学方案看,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形象直观、使用经济。使右心衰引起肝淤血机理,由复杂到简单、由抽像到具体、由静态到动态,使学生能够动态理解其血液动力学改变的发生发展过程,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权利要求1.一种模拟右心衰引起肝淤血演示模型,其特征是由心脏模型、主动脉弓模型(I)、肝动脉分支模型(4 ),中央静脉模型(7 )、肝小叶模型(5 )、肝静脉模型(8 )、三尖瓣模型(IO )及三尖瓣调节开关(9)所组成,主动脉弓模型(I)置于心脏模型上方,与肝动脉分支模型(4)相接,中央静脉模型(7) —端与肝动脉分支模型(4)相连,另一端与肝静脉模型(8)相通,中央静脉裂孔(6)与肝小叶 模型(5)的血窦相对应,肝静脉模型(8)接于右心房模型(2),三尖瓣模型(10)上方为右心房模型(2),下方为右心室模型(11),三尖瓣调节开关(9)调节右心房模型(2 )血液流入右心室模型(11)的血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模拟右心衰引起肝淤血演示模型,其特征是右心房模型(2)、右心室模型(11)、肝静脉模型(8)、肝小叶模型(5)的血窦,采用透明材料且外观为淡蓝色;主动脉弓模型(I)、肝动脉分支模型(4)采用透明材料且外观为淡红色;左心房模型(3)、左心室模型(12 )、肝小叶模型(5 )、二尖瓣模型(13)、三尖瓣模型(10 )为白色透明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教学设备,特别是演示右心衰引起肝淤血机理的教具。本教具由心脏模型、主动脉弓模型、肝动脉分支模型、中央静脉、肝小叶模型、肝静脉模型、三尖瓣及调节开关所组成。形成了右心衰引起肝淤血演示模型系统。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教学直观易懂,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文档编号G09B23/28GK202694652SQ20122010340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0日
发明者关真民, 谢峰, 李慧平 申请人:关真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