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窗结构及应用该视窗结构的可透光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8758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视窗结构及应用该视窗结构的可透光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显示装置的视窗结构及应用该视窗结构的可透光面板。
背景技术
传统形成油墨层于可透光面板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印刷的方式形成在板体的平坦面上,另一种是以喷印的方式形成在板体的平坦面或非平坦面上。由于结构上的关系,无法在非平坦面上以印刷的方式形成油墨层,因此仅能选择以喷印的方式处理。请参照图1,其绘示现有局部喷印的示意图。首先,在面板100上贴附一胶片110,以遮蔽部分表面,接着,将油墨101喷印在遮蔽区的周围表面,以形成一图案化的油墨层120。最后,撕开胶片110,以显露出遮蔽区。然而,由于胶片110无法完全阻挡油墨层120渗入遮蔽区中或撕开胶片110时拉扯油墨层120,故喷印完成的油墨层120会存在溢边、毛刺等不良现象,因而无法形成笔直的边线,造成不良率过高,影响成品的出货,而且不合格的成品无法出货,仅能以报废处理,故成本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视窗结构及应用该视窗结构的可透光面板,用以制作笔直的边线于可视区与装饰区的交界处,以提高成品的良率。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视窗结构,包括一可视区以及一环绕该可视区的装饰区,该可视区与该装饰区的交界处具有一边线,该边线由该可视区与该装饰区的高度差所形成。上述的视窗结构,其中该装饰区包括一左侧装饰区以及一右侧装饰区,该可视区与该左侧装饰区的交界处具有一左边线,而该可视区与该右侧装饰区的交界处具有一右边线。上述的视窗结构,其中该装饰区还包括一上方装饰区以及一下方装饰区,该可视区与该上方装饰区的交界处具有一上边线,而该可视区与该下方装饰区的交界处具有一下边线。上述的视窗结构,其中该可视区的高度大于或小于该装饰区的高度。上述的视窗结构,其中该边线位于该视窗结构的内侧。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可透光面板,具有一视窗结构以及一固定结构,该可透光面板包括:一板体,该板体的外侧具有一平坦面,而该板体的内侧具有一喷印面并设有该固定结构,以使该视窗结构利用该固定结构而覆盖于一显示画面上方,其中该视窗结构于该板体的内侧包括一可视区以及一环绕该可视区的装饰区,该可视区与该装饰区的交界处具有一边线,该边线由该可视区与该装饰区的高度差所形成;以及一油墨层,形成于该装饰区上。[0013]上述的可透光面板,其中该装饰区包括一左侧装饰区以及一右侧装饰区,该可视区与该左侧装饰区的交界处具有一左边线,而该可视区与该右侧装饰区的交界处具有一右边线。上述的可透光面板,其中该装饰区还包括一上方装饰区以及一下方装饰区,该可视区与该上方装饰区的交界处具有一上边线,而该可视区与该下方装饰区的交界处具有一下边线。上述的可透光面板,其中该可视区的高度大于或小于该装饰区的高度。上述的可透光面板,其中该边线位于该板体的内侧,且该油墨层形成于该板体的内侧,并与该边线切齐。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绘示现有局部喷印的示意图;图2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透光面板的局部剖视图;图3A及图3B分别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视窗结构的示意图;图4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透光面板的立体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0:面板101:油墨110:胶片120:油墨层200,300:可透光面板201、301:板体202,302:油墨层203:平坦面204:喷印面210,310:视窗结构212、312:可视区214、314:装饰区216、316:边线214a:左侧装饰区214b:右侧装饰区214c:上方装饰区214d:下方装饰区216a:左边线216b:右边线216c:上边线216d:下边线[0044]220、320:固定结构330:喷印结构W: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本实施例的视窗结构及应用该视窗结构的可透光面板,是利用可视区与装饰区之间的高低差产生边线,以解决现有喷漆面上形成油墨层时会存在溢边、毛刺(burr)等不良现象。举例来说:可视区为一台阶,以使可视区的高度大于装饰区的高度,或是装饰区为一台阶,以使可视区的高度低于装饰区的高度。因此,可利用台阶的高度差来产生边线,也就是用来定义显示画面的尺寸的视窗线。当油墨层以局部喷印的方式形成在装饰区上时,由于油墨层被台阶阻挡而无法形成在可视区上,并且油墨层与边线笔直地切齐,因此可利用具有高度差的边线来解决现有喷漆面有溢边、毛刺等不良问题。以下是提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非用以限缩本实用新型欲保护的范围。图2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透光面板200的局部剖视图。图3A及图3B分别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视窗结构210的示意图。请参照图2,可透光面板200具有一视窗结构210以及一固定结构220。视窗结构210可利用固定结构220而覆盖于一显示画面(未绘示)上方,并以可视区212来定义显示面积的尺寸W。可视区212的面积越大,表示显示面积的尺寸W越大。反之,可视区212的面积越小,表示显示面积的尺寸W也越小。本实施例的可透光面板200包括一板体201以及一油墨层202,板体201例如是亚克力(acrylic)树酯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等塑胶。板体201的外侧具有一平坦面203,而板体201的内侧具有一喷印面204并设有固定结构220。由于喷印面204位于板体201的内侧,因此当油墨层202以遮喷(局部喷印)的方式形成在装饰区214上时,不会因喷印的厚度不齐而影响到视觉上的质感。另外,由于板体201的外侧为平坦面203,具有反光及镜面的质感,可增加人眼视觉上对于油墨层202的感受。此外,本实施例利用台阶的高度差来产生边线216,因此油墨层202被台阶阻挡而无法形成在可视区212上,故不会产生喷印面204有溢边、毛刺等不良问题。视窗结构210包括一可视区212以及环绕可视区212的装饰区214,可视区212与装饰区214的交界处具有一边线216。举例来说:在图3A中,装饰区214包括一左侧装饰区214a以及一右侧装饰区214b,可视区212与左侧装饰区214a的交界处具有一左边线216a,而可视区212与右侧装饰区214b的交界处具有一右边线216b。左边线216a是由可视区212与左侧装饰区214a的高度差所形成。右边线216b是由可视区212与右侧装饰区214b的高度差所形成。或是,在图3B中,除了左侧装饰区214a与右侧装饰区214b之外,装饰区214还可包括一上方装饰区214c以及一下方装饰区214d。可视区212与上方装饰区214c的交界处具有一上边线216c,而可视区212与下方装饰区214d的交界处具有一下边线216d。上边线216c是由可视区212与上方装饰区214c的高度差所形成。下边线216d是由可视区212与下方装饰区214d的高度差所形成。因此,无论是左边线216a、右边线216b、上边线216c及/或下边线216d均可利用可视区212与上述任一装饰区214的高度差形成于视窗结构210中。较佳地,上述的边线216是位于可透光面板200的喷印面204,也就是位于可透光面板200的内侧,因此由可透光面板200的外侧观看显示画面时,不会察觉到视窗结构210内侧具有边线216。此外,本实施例可使油墨层202笔直地与边线216切齐,故可解决现有喷印面有溢边、毛刺等不良问题,进而提闻广品的质感,减少广品的不良率及报废成本。接着,请参照图4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透光面板300的立体示意图。可透光面板300具有一视窗结构310、一固定结构320以及一喷印结构330。视窗结构310的装饰区314上形成有一油墨层302,以定义可视区312的面积。固定结构320例如是开孔结构或扣合结构,以固定可透光面板300于一产品(未绘不)上,例如是显不器、游戏机、相机或手机等具有显不/触控功能的广品上。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板体301内侧具有固定结构320,故以喷印的方式形成油墨层302。首先,在板体301内侧上贴附一胶片(未绘示),以遮蔽可视区212,接着,将油墨喷印在可视区312的周围表面,以形成一图案化的油墨层302。此油墨层302还可在喷印结构330上形成图案(未绘示),以让光线通过并显示出图案。最后,撕开胶片,以显露出可视区312。由于本实施例利用台阶的高度差形成边线316,故可完全阻挡油墨渗入可视区312中,故喷印完成的油墨层302不会存在溢边、毛刺等不良现象,因而可形成笔直的边线316。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视窗结构,包括一可视区以及一环绕该可视区的装饰区,其特征在于,该可视区与该装饰区的交界处具有一边线,该边线由该可视区与该装饰区的高度差所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装饰区包括一左侧装饰区以及一右侧装饰区,该可视区与该左侧装饰区的交界处具有一左边线,而该可视区与该右侧装饰区的交界处具有一右边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装饰区还包括一上方装饰区以及一下方装饰区,该可视区与该上方装饰区的交界处具有一上边线,而该可视区与该下方装饰区的交界处具有一下边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视区的高度大于或小于该装饰区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边线位于该视窗结构的内侧。
6.—种可透光面板,具有一视窗结构以及一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透光面板包括: 一板体,该板体的外侧具有一平坦面,而该板体的内侧具有一喷印面并设有该固定结构,以使该视窗结构利用该固定结构而覆盖于一显示画面上方,其中该视窗结构于该板体的内侧包括一可视区以及一环绕该可视区的装饰区,该可视区与该装饰区的交界处具有一边线,该边线由该可视区与该装饰区的高度差所形成;以及 一油墨层,形成于该装饰区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透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装饰区包括一左侧装饰区以及一右侧装饰区,该可视区与该左侧装饰区的交界处具有一左边线,而该可视区与该右侧装饰区的交界处具有一右边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透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装饰区还包括一上方装饰区以及一下方装饰区,该可视区与该上方装饰区的交界处具有一上边线,而该可视区与该下方装饰区的交界处具有一下边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透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可视区的高度大于或小于该装饰区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透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边线位于该板体的内侧,且该油墨层形成于该板体的内侧,并与该边线切齐。
专利摘要一种视窗结构及应用该视窗结构的可透光面板,视窗结构包括一可视区以及一环绕可视区的装饰区,可视区与装饰区的交界处具有一边线,边线由可视区与装饰区的高度差所形成。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可透光面板,具有一视窗结构以及一固定结构,该可透光面板包括一板体,该板体的外侧具有一平坦面,而该板体的内侧具有一喷印面并设有该固定结构,以使该视窗结构利用该固定结构而覆盖于一显示画面上方,其中该视窗结构于该板体的内侧包括一可视区以及一环绕该可视区的装饰区,该可视区与该装饰区的交界处具有一边线,该边线由该可视区与该装饰区的高度差所形成;以及一油墨层,形成于该装饰区上。
文档编号G09F9/00GK203085086SQ201320006490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7日
发明者翁士君, 张正忠 申请人:中怡(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中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