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学实习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3234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学实习模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教学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学实习模型。本实用新型包括模型本体、设置于模型本体上对应各麻醉刺入点处的传感部以及用于处理传感部发出信号的终端处理单元,所述终端处理单元与传感部间通讯连接,所述终端处理单元为集成式构造,所述终端处理单元位于模型本体上且与其固接设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通过将原本体积较大的传统处理设备用体积更为小巧的集成式构件如集成线路盒等代替;另一方面,通过将上述处理设备小型化后再与模型间形成一体式结构,不但各传感部的引出线引出后也直接被集成于终端处理单元的集成式构造内,其外观更为简洁,整体体积也极为小巧而更便于实际操作,更易于实际搬运储存,使用方便而实用性强。
【专利说明】—种医学实习模型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口腔教学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学实习模型。
【背景技术】
[0002]口腔医学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其临床教学难度颇大,口腔颌面部局部麻醉更是口腔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口腔颌面部局部麻醉是完成拔牙术、拔髓术、牙体预备术、牙周手术等诸多口腔门诊日常诊疗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医学实习模型的出现,将模拟诊疗、仿真模型和多媒体教学等技术融合一体进行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于口腔颌面部局部麻醉实习教学中。目前的口腔颌面部局部麻醉实习模型,主要包括一定比例的仿真模型以及配合布置于其上的对应颌面部相应麻醉刺入点布置的传感部件,操作时首先将连接于传感部件上的引出线接驳外部终端处理设备,通过学员操作注射器材扎入仿真模型内,在注射器材端部碰触到前述设置于麻醉刺入点处的传感部件时,传感部件受感应而发送信号至外部终端处理设备,并同时激活蜂鸣器发声,从而达到触点确认目的。上述医学实习模型自实用化以来,固然满足了目前学员的临床实验需求,但是,其存在的缺陷也日益突出:首先,传统的医学实习模型,仅依靠蜂鸣器的发声达到麻醉刺入点正确刺入的确认效果,这在日常噪杂的实习环境中时往往不易察觉,特别是多台模型同时临近操作时,更是需要在旁者花费过多精力进行辨别,从而给使用者带来较大困扰;其次,作为教学模型,医学实习模型上往往布置有多个麻醉感应点,而各麻醉感应点均需至少两根引出线以达到信号传输目的,大量繁杂的引出线拖沓引出至模型以外,严重阻碍了操作者的视野和操作路径,从而影响其实际操作;最后,模型与外部终端处理设备间的分体式接驳设计,一方面外部终端处理设备体型较大,模型与外部终端处理设备往往需要分别搬运储存,导致了其储存和搬运时工作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在每次实习的准备和结束都需要进行模型与外部终端处理设备的接驳和脱离操作,更是无形中增加了实际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如何研发出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医学实习模型,从而克服目前模型结构中的使用不便性,使其更能贴合使用者的实际使用需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医学实习模型,其操作简便而实用性强。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医学实习模型,包括模型本体、设置于模型本体上对应各麻醉刺入点处的传感部以及用于处理传感部发出信号的终端处理单元,所述终端处理单元与传感部间通讯连接,所述终端处理单元为集成式构造,所述终端处理单元与模型本体间为一体式的固接结构。
[0006]所述终端处理单元布置于模型本体上的相对于正面操作面的背部处。
[0007]所述模型本体包括仿真部以及用于固定仿真部的固定架,固定架设置有螺纹孔,终端处理单元上相应布置安装孔,终端处理单元与固定架间螺栓固接设置。
[0008]所述医学实习模型还包括灯光提示单元,所述灯光提示单元为LED灯,灯光提示单元与终端处理单元间电连接。
[0009]所述灯光提示单元的发光部位于模型本体上的正面操作面处。
[0010]所述传感部为多个且其引出线于模型本体内部顺延并交汇设置,其交汇点位于模型本体围合而成的区域内。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I)、摒弃了传统医学实习模型的处理设备与模型设备分体设计所带来的诸多不便,一方面通过将原本体积较大的传统处理设备用体积更为小巧的集成式构件如集成线路盒等代替;另一方面,通过将上述处理设备小型化后再与模型间形成一体化结构,不但各传感部的引出线引出后直接被集成于终端处理单元的集成式构造内,其外观更为简洁,整体体积也极为小巧而更便于实际操作,同时也省去了搬运、存储以及使用前后的诸多繁复操作,更易于实际搬运储存,即拿即用,使用方便而实用性强。
[0013]2)、考虑到模型本体正面通常都为布置麻醉感应点部位,为不至于影响到操作者的操作,终端处理单元布置于模型本体上的相对于正面操作面的背部处;其实际固定时则通过利用现有模型本体上的固定架,以依靠螺栓固定的方式实现终端处理单元的固接操作,其组装方便,完成安装后整个终端处理单元即完全位于固定架所围合的区域内,隐蔽性强而又不会影响到其他部件正常工作,外观更为美观大方。
[0014]3)、灯光提示单元的设置,从而在原有的声音提示的基础上增设了光效提示效果,即使处于纷繁噪杂的实习环境中,也能够单独通过辨别指定模型本体上的灯光是否闪亮,而达到判定该设备操作者的麻醉刺入点是否碰触到位的目的,这比单一的依靠蜂鸣器发声来甄别判断显然更为稳妥的多,其更为贴合实际使用需求,实用性和使用便捷性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0015]4)、实际上,对于目前传感部的引出线布置结构,一方面通过依靠上述的集成式设计来保证引出线线路的最终优化集成效果,另一方面,则还可通过布置线路交汇点的方式来进行初步的线路简化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了传统传感器的引出线特点,通过对各传感部的具备相同功能的引出线沿模型本体内部顺延布置并进行逐步汇总,甚至将其交汇点的汇合部位直接布置于模型本体内,从而达到不断简化引出线引出端和减少引出线与终端处理单元间连接点的目的,从而更方便于其实际组装装配操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操作面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去除上颌部后的下颌部结构俯视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取出下颌部后的上颌部结构仰视图。
[0020]标号和名称对应关系如下:
[0021]a-上颌部b-下颌部10-模型本体11-仿真部12-固定架20-传感部30-终端处理单元40-灯光提示单元【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流程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0023]参见图1,医学实习模型的构成如下:
[0024]仿真部11,由上颌部a和下颌部b构成;固定架12,用于将仿真部11整体固定并可使上、下颌部a、b间产生张合动作;传感部20,布置于仿真部11的正面操作面处并与各麻醉刺入点一一对应,颌骨表面以及内部的各麻醉刺入部位均可设置;蜂鸣器,用于声音提示;LED灯,布置于模型本体10的鼻部部位,用于灯光提示;终端处理单元30,布置于模型本体10的后部下方,为固接于固定架12上的用于接收处理传感部20信号并发出蜂鸣器及LED灯操作指示的集成式构造。
[0025]本实用新型实际操作时,如图1-4所示,通过操作者操作器件刺入模型本体10上的仿真部11各麻醉刺入点处;一旦操作者刺入准确,此时传感部20受器件碰触后发出信号经由通过引出线至终端处理单元30,终端处理单元30接收传感部20信号并接通蜂鸣器及LED灯线路,蜂鸣器发出声音提示,LED灯闪亮以作出灯光提示,以提示此时操作者麻醉点刺入动作准确无误。
【权利要求】
1.一种医学实习模型,包括模型本体(10)、设置于模型本体(10)上对应各麻醉刺入点处的传感部(20)以及用于处理传感部(20)发出信号的终端处理单元(30),所述终端处理单元(30)与传感部(20)间通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处理单元(30)为集成式构造,所述终端处理单元(30)与模型本体(10)间为一体式的固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学实习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处理单元(30)布置于模型本体(10)上的相对于正面操作面的背部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学实习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本体(10)包括仿真部(11)以及用于固定仿真部(11)的固定架(12),固定架(12)设置有螺纹孔,终端处理单元(30)上相应布置安装孔,终端处理单元(30)与固定架(12)间螺栓固接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学实习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医学实习模型还包括灯光提示单元(40),所述灯光提示单元(40)为LED灯,灯光提示单元(40)与终端处理单元(30)间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学实习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光提示单元(40)的发光部位于模型本体(10)上的正面操作面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学实习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部(20)为多个且其引出线于模型本体(10)内部顺延并交汇设置,其交汇点位于模型本体(10)围合而成的区域内。
【文档编号】G09B23/28GK203465886SQ201320602349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2日
【发明者】邓鸿飞, 王海荣 申请人:合肥鑫佳口腔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