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式答题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1524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棋式答题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棋式答题板,包括白色答题板及用于选择选项的黑色选择键;答题板包括信息区、备用选择键区及识别区,识别区包括考号区及选项区;备用选择键区位于答题板四周或位于答题板上、下、左、右四边中的一边或其中任几边处;考号区由N≥1排“0-9”的考号序号及与考号序号对应的考号选择域组成;选项区由题号、选项号及与选项号对应的选项选择域组成;选择键的个数多于识别区中考号选择域及选项选择域的总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棋式答题板,通过采用将黑色选择键设于所选选项对应的选项选择域内,因此,可任意更改选项,有效避免误判,同时可重复使用,减少了耗材。
【专利说明】祺式答题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答题卡,尤其涉及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棋式答题板。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目前考试标准化程度的提高,很多考试都采用机读答题卡作为试卷作案的载体,此方式提高了阅卷效率。
[0003]现在技术,均通过2B铅笔填图选项的方式来作答,在答错时,通过橡皮擦擦去错误选项后重新填涂新选项,因此,在擦拭不干净的情况下,存在误判的风险。
[0004]另外,现有技术的答题卡是一种很大的耗材,一次使用后便不能重复使用,使用成本高,也浪费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少耗材、可重复使用的棋式答题板。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棋式答题板,包括白色答题板及用于选择选项的黑色选择键;
[0007]答题板包括信息区、备用选择键区及识别区,识别区包括考号区及选项区;
[0008]备用选择键区位于答题板四周或位于答题板上、下、左、右四边中的一边或其中任几边处;
[0009]考号区由N≥1排“0-9”的考号序号及与考号序号对应的考号选择域组成;
[0010]选项区由题号、选项号及与选项号对应的选项选择域组成;
[0011]通过采用将黑色选择键设于所选考号选择域及选项选择域内,因此,可任意更改选项,避免通过2B铅笔涂选时,在擦拭修改过程中,因擦拭不干净而引起误判的现象;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棋式答题板可重复使用,减少了耗材;
[0012]选择键的个数多于识别区中考号选择域及选项选择域的总和;由此,学生使用时,从备用选择键区取出选择键,并设于选择的选项和正确的考号中。另外设有备用选择键,防止选择键丢失,或用于答多选题用。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答题板为塑料材料制成,答题板表面分布有多个插孔,考号选择域为考号插孔,选项选择域为选项插孔;
[0014]选择键为选项棒,选项棒包括针部及位于针部尾端的把握部,把握部呈黑色;
[0015]考号插孔及选项插孔的孔径小于选项棒针部的直径,由此,防止选项棒松动或掉落; [0016]答题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选项棒针部的长度,由此,防止选项棒扎手或被碰后松脱。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考号区的考号序号分别设于圆形凹陷槽内,圆形凹陷槽的中心位置设有考号插孔;选项区的选项号分别设于圆形凹陷槽内,圆形凹陷槽的中心位置设有选项插孔;由此,节约了空间。[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初始状态下,选择键位于备用选择键区内。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初始状态下,选择键位于考号选择域中所有“O”号考号选择域内,及选项选择域中所有“A”选项选择域中;备用选择键区内设有备用选择键。由此,学生使用时,将选项棒从“O”号插孔移动到正确的序号插孔内,从“A”选项插孔移动到正确的选项插孔中,另外设有备用选项棒,防止选项棒丢失,或用于答多选题用。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识别区外周设有一周分界边框,分界边框外设有宽度为lcm-2cm的空白区。由此,使答题板阅卷位置清晰,避免误判。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答题板上表面四周设有外卡部,外卡部垂直于答题板;外卡部的高度大于或等于选项棒把握部的高度或大于等于磁性选择键的总高度,由此,在答题卡叠加时,提高稳定性,防止上层答题卡底部接触选项棒导致倾倒、滑落;
[0022]答题板下表面四周设有内卡部,内卡部外侧面所在的竖直平面位于外卡部内侧面所在竖直平面内侧,由此,在答题卡叠加时,使上层答题卡的内卡部卡设于下层答题卡的外卡部的内侧,防止答题卡因重叠不整齐而倾倒。
[00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卡部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外卡部的高度,由此,在答题卡叠加时,减小答题卡的总高度。
[00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答题板为两层结构:包括上层铁层及下层隔离层,上层铁层刷白;选择键选用具有磁性的材料制成。由此,磁性选择键吸附于铁质答题板表面,磁性选择键在答题板上移动,操作方便,另外,答题板采用两层结构,下层采用隔离层,在答题板叠加式,防止下层答题板上的选择键吸附于上层答题板底部。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初始状态下,选择键位于备用选择键区内。
[00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初始状态下,选择键位于考号选择域中所有“O”号考号选择域内,及选项选择域中所有“A”选项选择域中;备用选择键区内设有备用选择键。由此,学生使用时,将选择键从“O”号考号选择域移动到正确的考号选择域内,从“A”选项选择域移动到正确的选项选择域中,另外设有备用选择键,防止选择键丢失,或用于答多选题用。
[00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识别区外周设有一周分界边框,分界边框外设有宽度为lcm-2cm的空白区。由此,使答题板阅卷位置清晰,避免误判。
[00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答题板上表面四周设有外卡部,外卡部垂直于答题板;外卡部的高度大于或等于选项棒把握部的高度或大于等于磁性选择键的总高度;由此,在答题卡叠加时,提高稳定性,防止上层答题卡底部接触选项棒导致倾倒、滑落;
[0029]答题板下表面四周设有内卡部,内卡部外侧面所在的竖直平面位于外卡部内侧面所在竖直平面内侧。由此,在答题卡叠加时,使上层答题卡的内卡部卡设于下层答题卡的外卡部的内侧,防止答题卡因重叠不整齐而倾倒。
[00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卡部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外卡部的高度。由此,在答题卡叠加时,减小答题卡的总高度。
[00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棋式答题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3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棋式答题板,通过采用将黑色选择键设于所选选项对应的选项选择域内,因此,可任意更改选项,有效避免误判。
[003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棋式答题板,可重复使用,减少了耗材。【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棋式答题板的主视图;
[0035]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棋式答题板的主视图;
[0036]图3为图1或图2中棋式答题板中选项棒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4为图1所示的棋式答题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5为图4所示的棋式答题板叠加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棋式答题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7为图6所示的棋式答题板中答题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2]图1至图7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三种实施方式的棋式答题板。
[0043]实施例1:
[0044]图1、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棋式答题板。
[004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棋式答题板,包括白色答题板I及用于选择选项的选择键2,在本实用新型的此实施方式中,所述选择键2为选项棒211 ;答题板2为具有较好弹性的塑料材料制成。
[0046]如图1所示,答题板I包括位于上方的信息区11、位于四周的备用选择键区13及位于中部的识别区12。其中,识别区12外周设有一周分界边框123,分界边框123外设有宽度为Icm的空白区。
[0047]识别区12包括4位考号区14及90题选项区121。考号区14由4排“0_9”的考号序号及与考号序号对应的考号插孔1411组成,选项区121由题号、选项号及与选项号对应的选项插孔1221组成。考号区14的考号序号分别设于圆形凹陷槽内,圆形凹陷槽的中心位置设有考号插孔1411 ;选项区121的选项号分别设于圆形凹陷槽内,圆形凹陷槽的中心位置设有选项插孔1221。
[0048]初始状态下,选项棒21插设于备用选择键区13内,备用选择键区13位于答题板I四周或位于答题板I上、下、左、右四边中的一边或其中任几边处,在本实用新型的此实施方式中,备用选择键区13位于答题板I四周。
[0049]选项棒21的个数多于识别区12中考号插孔1411及选项插孔1221的总和数。如图3所示,选项棒21包括针部211及位于针部211尾端的把握部212。把握部212呈黑色。
[0050]答题板I上考号插孔1411及选项插孔1221的孔径小于选项棒21针部211的直径。
[0051]此实施例下,学生使用时,从备用选择键区13取出选项棒21,并插设至选择的选项和正确的考号中。
[0052]另外设有备用选项棒,防止选项棒丢失,或用于答多选题用。
[0053]实施例2:
[0054]图2、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棋式答题板。[0055]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初始状态下,选项棒21插设于考号插孔1411中所有“O”号插孔内,及选项插孔1221中所有“A”选项插孔中;备用选择键区13位于答题板I下边沿,备用选择键区13内插设有备用选项棒21。
[0056]此实施例下,学生使用时,将选项棒21从“O”号插孔移动到正确的序号插孔内,从“A”选项插孔移动到正确的选项插孔中。
[0057]实施例3:
[0058]如图6和图7所示,答题板I为两层结构:包括上层铁层101及下层隔离层102,上层铁层101刷白。选择键2选用具有磁性的材料制成。
[0059]始状态下,选择键2位于考号选择域141中所有“O”号考号选择域内,及选项选择域122中所有“A”选项选择域中;备用选择键区13位于答题板I下边沿,备用选择键区13内设有备用选择键2。
[0060]此实施例下,磁性选择键2吸附于铁质答题板I表面,磁性选择键2在答题板I上移动,操作方便。
[0061]另外,答题板I采用两层结构,下层采用隔离层,在答题板叠加式,防止下层答题板上的选择键吸附于上层答题板底部。
[0062]另外,实施例1、实施例2提供的棋式选项板还具有以下特点:
[0063]答题板I的厚度大于选项棒21针部21的长度。
[0064]实施例1、实施例2及实施例3提供的棋式选项板还具有以下特点:
[0065]如图4所不,答题板I上表面四周设有外卡部15,夕卜卡部15垂直于答题板I ;外卡部15的高度大于或等于选项棒21把握部22的高度。答题板I下表面四周设有内卡部16,内卡部16外侧面161所在的竖直平面位于外卡部15内侧面151所在竖直平面内侧。内卡部16的高度等于外卡部15的高度。
[0066]因此,如图5所示,在答题卡叠加时,使上层答题卡的内卡部16卡设于下层答题卡的外卡部15的内侧,防止答题卡因重叠不整齐而倾倒。
[006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棋式答题板,信息区11为可擦拭填写方式或黏贴标签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此实施方式中,采用记号笔填写方式。
[006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棋式答题板,通过采用将带有黑色把握部的选项棒插设于所选选项对应的选项插孔内,因此,可任意更改选项,有效避免误判。同时可重复使用,减少了耗材。
[0069]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7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7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1.棋式答题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白色答题板(I)及用于选择选项的黑色选择键(2); 所述答题板(I)包括信息区(11)、备用选择键区(13)及识别区(12),所述识别区(12)包括考号区(14)及选项区(121); 所述备用选择键区(13)位于所述答题板(I)上、下、左、右四边中的一边或其中任几边处; 所述考号区(14)由NS I排“0-9”的考号序号及与所述考号序号对应的考号选择域(141)组成; 所述选项区(121)由题号、选项号及与所述选项号对应的选项选择域(122)组成;所述选择键(2)的个数多于所述识别区(12)中所述考号选择域(141)及选项选择域(122)的总和; 所述答题板(I)为塑料材料制成,所述答题板(I)表面分布有多个插孔,所述考号选择域(141)为考号插孔(1411),所述选项选择域(122)为选项插孔(1221); 所述选择键(2)为选项棒(21),所述选项棒(21)包括针部(211)及位于所述针部(211)尾端的把握部(212),所述把握部(212)呈黑色; 所述考号插孔(1411)及所述选项插孔(1221)的孔径小于所述选项棒(21)针部(211)的直径; 所述答题板(I)的厚 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选项棒(21)针部(211)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棋式答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考号区(14)的考号序号分别设于圆形凹陷槽内,所述圆形凹陷槽的中心位置设有所述考号插孔(1411);所述选项区(121)的选项号分别设于圆形凹陷槽内,所述圆形凹陷槽的中心位置设有所述选项插孔(12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棋式答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答题板(I)为两层结构:包括上层铁层(101)及下层隔离层(102),所述上层铁层(101)刷白;所述选择键(2)选用具有磁性的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棋式答题板,其特征在于,初始状态下,所述选择键(2)位于所述备用选择键区(13)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棋式答题板,其特征在于,初始状态下,所述选择键(2)位于所述考号选择域(141)中所有“O”号考号选择域内,及所述选项选择域(122)中所有“A”选项选择域中;所述备用选择键区(13)内设有备用选择键(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棋式答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区(12)外周设有一周分界边框(123),所述分界边框(123)外设有宽度为lcm-2cm的空白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棋式答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区(12)外周设有一周分界边框(123),所述分界边框(123)外设有宽度为lcm-2cm的空白区。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棋式答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答题板(I)上表面四周设有外卡部(15),所述外卡部(15)垂直于所述答题板(I);所述外卡部(15)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选项棒(21)把握部(212)的高度或大于等于磁性选择键(2)的总高度; 所述答题板(I)下表面四周设有内卡部(16),所述内卡部(16)外侧面(161)所在的竖直平面位于所述外卡部(15)内侧面(151)所在竖直平面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棋式答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卡部(16)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外卡部(15)的高度。
【文档编号】B42D15/00GK203805538SQ201420057388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0日
【发明者】王洪达, 王一祎 申请人:王洪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