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做三维教具平台的组合黑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2617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可做三维教具平台的组合黑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做三维教具平台的组合黑板,包括矩形的黑板框,所述黑板框上依次设置有左演示板、中演示板和右演示板;所述左演示板和右演示板的上、下边部均通过平面五杆机构分别与黑板框的上、下框边连接。本实用新型可手动将左演示板和右演示板转动至与中演示板垂直,从而使本组合黑板不仅能在二维平面上展示教学内容,还可在三维空间上演示教学内容,如立体演示锥齿轮机构的组合关系、汽车减速器中齿轮的组合关系等,使平面结构进行立体化,可提高学习趣味性;通过电机控制凸轮的旋转还可调节左演示板和右演示板与中演示板间的夹角,从而消除黑板反光情况,使学生的眼睛不易疲劳,学习注意力更集中。
【专利说明】可做三维教具平台的组合黑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具,特别涉及一种黑板。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黑板的种类较多,从结构组成上分有支架活动板,推拉板,升降板,磁性黑板等,但不管前述哪种黑板,其均只能在二维平面内展示教学内容,而不能在三维空间内展示教学内容。然而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需要立体展示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教学内容,如要机械课程中要演示锥齿轮机构的组合关系、汽车减速器中齿轮的组合关系时,由于各齿轮的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二维黑板较难清楚的演示不同齿轮的组合关系;然而若果能将不同的各齿轮放置于三维平面中,便能很好的演示各齿轮的组合关系,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0003]并且现有的二维黑板,黑板的反射角度不能调整,黑板反光容易使学生眼睛疲劳,注意力降低,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做三维教具平台的组合黑板,以解决现有黑板自能在二维平面内演示教学内容、黑板反光影响教学效果等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可做三维教具平台的组合黑板,包括矩形的黑板框,所述黑板框上依次设置有左演示板、中演示板和右演示板;
[0006]所述黑板框的上框边和下框边上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左演示板和右演示板的上边部和下边部上设置有第二滑轨;
[0007]所述左演示板的上、下边部均通过平面五杆机构分别与黑板框的上、下框边连接,所述右演示板的上、下边部也均通过平面五杆机构分别与黑板框的上、下框边连接;
[0008]所述平面五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铰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一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三连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和第四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且第三连杆与第二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五连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一连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二端上铰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固定配合。
[0009]进一步,所述可做三维教具平台的组合黑板还包括第六连杆,所述第六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五连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六连杆的第二端上铰接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和第一滑轨滑动配合。
[0010]进一步,在左演示板和右演示板均与中演示板垂直的情况下,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长度之和大于连接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线段的长度。
[0011]进一步,所述黑板边框的四个角部设置有凸轮和驱动凸轮转动的电机,所述凸轮的旋转中心线与中演示板平行。[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3]1、本实用新型可做三维教具平台的组合黑板,其左演示板和右演示板通过平面五杆机构和黑板框连接,在左演示板、中演示板和右演示板位于同一平面状态下,可手动将左演示板和右演示板转动至与中演示板垂直,且左演示板、右演示板还可沿第一滑轨移动,从而使本组合黑板不仅能在二维平面上展示教学内容,还可在三维空间上演示教学内容,如立体演示锥齿轮机构的组合关系、汽车减速器中齿轮的组合关系等,使平面结构进行立体化,可提高学习趣味性。
[0014]2、本实用新型可做三维教具平台的组合黑板,通过电机控制凸轮的旋转角度,可调节左演示板和右演示板与中演示板间的夹角,从而消除整左演示板和右演示板的反光情况,避免黑板反光对眼睛的刺激,使学生的眼睛不易疲劳,学习注意力更集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做三维教具平台的组合黑板的主视图;
[0016]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做三维教具平台的组合黑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中P部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0]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可做三维教具平台的组合黑板,包括矩形的黑板框1,所述黑板框I上依次设置有左演示板2、中演示板3和右演示板4 ;
[0021]所述黑板框I的上框边和下框边上设置有第一滑轨5,所述左演示板2和右演示板4的上边部和下边部上设置有第二滑轨6 ;
[0022]所述左演示板2的上、下边部均通过平面五杆机构分别与黑板框I的上、下框边连接,所述右演示板4的上、下边部也均通过平面五杆机构分别与黑板框I的上、下框边连接;
[0023]所述平面五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第三连杆9、第四连杆10和第五连杆11 ;所述第一连杆7的第一端铰接有第一滑块12,所述第一滑块12和第一滑轨5滑动配合,所述第一连杆7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8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8的第二端和第三连杆9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9的第二端和第四连杆10的第一端铰接,且第三连杆9与第二滑轨6滑动配合,所述第四连杆10的第二端与第五连杆11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五连杆11的第一端和第一连杆7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五连杆11的第二端上铰接有第二滑块13,所述第二滑块13与第二滑轨6固定配合。
[0024]本实施例可做三维教具平台的组合黑板,其左演示板2和右演示板4通过平面五杆机构和黑板框I连接,在左演示板2、中演示板3和右演示板4位于同一平面状态下,可手动将左演示板2和右演示板4转动至与中演示板3垂直,且左演示板2、右演示板4还可沿第一滑轨5移动,从而使本组合黑板不仅能在二维平面上展示教学内容,还可在三维空间上演示教学内容,如立体演示锥齿轮机构的组合关系、汽车减速器中齿轮的组合关系等,使平面结构进行立体化,可提高学习趣味性。[0025]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本可做三维教具平台的组合黑板还包括第六连杆14,所述第六连杆14的第一端和第五连杆11的中部铰接,所述第六连杆14的第二端上铰接有第三滑块15,所述第三滑块15和第一滑轨5滑动配合。本改进通过第六连杆14来分担第一连杆7承受的黑板压力,可提高平面蜗杆机构的受力性能,结构强度更高。
[0026]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在左演示板2和右演示板4均与中演示板3垂直的情况下,第一连接杆7和第二连接杆8的长度之和大于连接第一连接杆7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杆8的第二端线段的长度,本改进使得在演示板2和右演示板4与中演示板3垂直的情况下,第一连接杆7和第二连接杆8不在一条直线上,可避免第一连接杆7和第二连接杆8的铰接点成为死点,可使左演示板2和右演示板4自由转动。
[0027]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黑板边框I的四个角部设置有凸轮16和驱动凸轮转动的电机17,所述凸轮16的旋转中心线与中演示板3平行;通过电机17控制凸轮16的旋转角度,可调节左演示板2和右演示板4与中演示板3间的夹角,从而消除整左演示板2和右演示板4的反光情况,避免黑板反光对眼睛的刺激,使学生的眼睛不易疲劳,学习注意力更集中。
[0028]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可做三维教具平台的组合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的黑板框,所述黑板框上依次设置有左演示板、中演示板和右演示板; 所述黑板框的上框边和下框边上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左演示板和右演示板的上边部和下边部上设置有第二滑轨; 所述左演示板的上、下边部均通过平面五杆机构分别与黑板框的上、下框边连接,所述右演示板的上、下边部也均通过平面五杆机构分别与黑板框的上、下框边连接; 所述平面五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铰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一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三连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和第四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且第三连杆与第二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五连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一连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二端上铰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固定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做三维教具平台的组合黑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六连杆,所述第六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五连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六连杆的第二端上铰接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和第一滑轨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做三维教具平台的组合黑板,其特征在于:在左演示板和右演示板均与中演示板垂直的情况下,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长度之和大于连接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线段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可做三维教具平台的组合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黑板边框的四个角部设置有凸轮和驱动凸轮转动的电机,所述凸轮的旋转中心线与中演示板平行。
【文档编号】B43L1/04GK203752739SQ201420137136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5日
【发明者】王博, 张家蕾, 方远 , 刘菁, 卫志州 申请人:张家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