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控制方法、装置与液晶显示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13856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背光控制方法、装置与液晶显示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控制方法、装置与液晶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电视有直下式led(directlightemittingdiode,dled)结构和侧入式led(edgelightemittingdiode,eled)结构,其中dled结构的电视是在液晶面板的背面均匀分布led灯;eled结构的电视是在液晶面板的边缘处安装led灯,搭配导光板,在led背光分区点亮时,通过导光板将面板边缘的光输送到液晶面板中央的区域,使液晶面板整体有足够的背光量来显示画面。相比dled结构的电视,eled结构的电视更加轻薄,因此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超高清高阶(ultrahighdefinitionpremium,uhdpremium)认证是uhd联盟提出的新一代uhd产品标准,该认证考核产品是否符合4k超高清标准、是否支持高动态光照渲染(high-dynamicrange,hdr)技术、峰值亮度是否可以达到1000尼特(nits)、色域能否达到90%dci-p3等,该超高清标准已经成为消费类电子行业的一大趋势。

超高清认证对产品的要求较高,尤其在峰值亮度这一项上,在对峰值亮度进行认证的过程中,需要灯条长时间保持峰值亮度状态。但是,对于eled结构的电视,使用led灯条作为发光源,单根灯条led颗粒分布密度大,使用时发热量大;而且由于背光架构的限制,散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灯条长时间工作在峰值亮度状态时,容易导致灯条的温升超标于热设计值,而温升超标容易导致导光板变形,影响出光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控制方法、装置与液晶显示设备,用于防止灯条温升超标。

为实现上述目的,待调整的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从显示图像中所识别的高亮窗口的位置信息确定待调整的背光分区,并开启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

若在已开启峰值亮度功能的背光分区所对应的显示图像中未识别出高亮窗口的位置信息,则关闭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并控制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保持关闭。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方法还包括:

当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开启状态保持至第二预设时间段时,关闭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从显示图像中识别高亮窗口的位置信息,具体包括:

获取显示图像的平均图像电平apl和亮度直方图;

判断apl是否符合高亮窗口对应的apl特征;

若apl符合高亮窗口对应的apl特征,则判断亮度直方图是否符合高亮窗口对应的亮度直方图特征;

若亮度直方图符合高亮窗口对应的亮度直方图特征,则根据显示图像的rgb信息识别出高亮窗口的位置信息。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开启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具体包括:

计算每个背光分区对应的亮度值;

根据亮度值将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亮度调整至峰值亮度。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根据亮度值将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亮度调整至峰值亮度,具体包括:

根据亮度值判断待调整的背光分区是否满足峰值亮度调整条件;峰值亮度调整条件用于指示待调整的背光分区是否可以进行峰值亮度调整;

若待调整的背光分区满足峰值亮度调整条件,则将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亮度调整至峰值亮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控制装置,包括:

高亮窗口识别模块,用于从显示图像中识别高亮窗口的位置信息;

峰值亮度控制模块,用于基于高亮窗口识别模块从显示图像中所识别的高亮窗口的位置信息确定待调整的背光分区,并开启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

峰值亮度控制模块,还用于若高亮窗口识别模块在已开启峰值亮度功能的背光分区所对应的显示图像中未识别出高亮窗口的位置信息,则关闭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并控制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保持关闭。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峰值亮度控制模块,还用于:

当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开启状态保持至第二预设时间段时,关闭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高亮窗口识别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显示图像的平均图像电平apl和亮度直方图;

判断apl是否符合高亮窗口对应的apl特征;

若apl符合高亮窗口对应的apl特征,则判断亮度直方图是否符合高亮窗口对应的亮度直方图特征;

若亮度直方图符合高亮窗口对应的亮度直方图特征,则根据显示图像的rgb信息确定高亮窗口的位置信息。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开启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方面,峰值亮度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计算每个背光分区对应的亮度值;

根据亮度值将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亮度调整至峰值亮度。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根据亮度值将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亮度调整至峰值亮度方面,峰值亮度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亮度值判断待调整的背光分区是否满足峰值亮度调整条件;峰值亮度调整条件用于指示待调整的背光分区是否可以进行峰值亮度调整;

若待调整的背光分区满足峰值亮度调整条件,则将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亮度调整至峰值亮度。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设备,包括:液晶面板、背光组件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控制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控制方法、装置与液晶显示设备,通过实时监测显示图像中的高亮窗口,基于识别出的高亮窗口的位置信息确定待调整的背光分区,开启该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当已开启峰值亮度功能的背光分区所对应的显示图像中未识别出高亮窗口的位置信息,即已开启峰值亮度功能的背光分区对应的高亮窗口消失时,关闭该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并控制该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保持关闭状态,防止背光分区的灯条长时间处于峰值状态,致使温升超标进而导致导光板变形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提供的背光控制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提供的背光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识别高亮窗口的位置信息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开启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根据亮度值将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亮度调整至峰值亮度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单长背光结构的eled电视;

图8为水平方向超高清认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双短背光结构的eled电视;

图10为垂直方向超高清认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技术中灯条长时间工作在峰值亮度状态时,容易导致灯条的温升超标于热设计值,而且温升超标容易导致导光板变形,影响出光性能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控制方法、装置与液晶显示设备,主要通过实时监测显示图像中的高亮窗口,基于识别出的高亮窗口的位置信息确定待调整的背光分区,开启该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当已开启峰值亮度功能的背光分区所对应的显示图像中未识别出高亮窗口的位置信息,即监测到已开启峰值亮度功能的背光分区中的高亮窗口消失时,关闭该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并控制该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保持关闭状态,防止背光分区的灯条长时间处于峰值状态,致使温升超标进而导致导光板变形情况的发生。

下面先简要说明一下本发明的应用场景。

目前的电视设备的系统架构主要包括两种,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为本发明的提供的背光控制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设备(例如电视)包括片上系统(systemonchip,soc)、帧频转换(framerateconversion,frc)、背光驱动板、定时器/计数器控制寄存器(timercontrolregister,tcon)和面板(panel)。其中,面板的背面具有多个背光分区(未示出),soc和frc用于对显示图像进行处理,背光驱动板用于根据soc和frc发送的图像处理信息控制各背光分区的亮度,tcon用于根据预设的时序将显示图像输送至面板进行显示。soc与背光驱动板之间通过内部集成电路总线(inter-integratedcircuit,i2c)连接,frc与背光驱动板之间通过串行外设接口(serialperipheralinterface,spi)总线和i2c连接。

图2为本发明的提供的背光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设备的系统架构与图1类似,与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图2中,电视设备不包括frc,soc与背光驱动板之间通过串行spi总线和i2c连接。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基于从显示图像中所识别的高亮窗口的位置信息确定待调整的背光分区,并开启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

其中,高亮窗口用于表示高亮窗口内的显示图像对应的背光分区需要调节至峰值亮度。例如:显示图像中具有进行超高清认证的窗口,该窗口为白窗口,需要将亮度调整至峰值亮度,该白窗口为高亮窗口;显示图像中具有太阳或火炬等需要高亮显示的窗口,这些窗口即为高亮窗,并用于指示窗口内的显示图像所对应的背光分区的亮度均待调整至峰值亮度,即开启待调整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峰值亮度并非一固定的亮度值,其表示的是一个亮度范围,例如大于1000nit,即1000nit以上的值均表示峰值亮度。

在具体识别高亮窗口的位置信息时,可以参照图4所示方法。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识别高亮窗口的位置信息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识别显示图像中的高亮窗口,并确定高亮窗口的位置时,具体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s201、获取显示图像的apl和亮度直方图。

本实施例中,在液晶显示设备显示图像的过程中,每一帧图像均需要通过图3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背光控制处理。下面以液晶显示设备对任意一帧显示图像进行背光控制处理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具体的,soc(具体可以是后处理模块(postprocess))在接收到显示图像时,首先对显示图像进行分析,获取平均图像电平(averagepicturelevel,apl)和亮度直方图(histogram)信息,根据apl和histogram值来识别高亮窗口。

s202、判断apl是否符合高亮窗口对应的apl特征。

soc在获取到apl和histogram后,首先判断apl是否符合高亮窗口对应的apl特征。例如:判断apl是否小于40,若是,则表示apl符合高亮窗口对应的apl特征,说明显示图像中可能具有高亮窗口;若否,则表示apl不符合高亮窗口对应的apl特征,说明显示图像中不具有高亮窗口,此时则进行下一帧的apl判断。

s203、若apl符合高亮窗口对应的apl特征,则判断亮度直方图是否符合高亮窗口对应的亮度直方图特征。

如上所述,若apl符合高亮窗口对应的apl特征,则表示显示图像中可能具有高亮窗口,此时soc判断histogram值是否符合高亮窗口对应的亮度直方图特征。例如:判断直方图中灰度大于192的像素占比是否超过一定阈值,若是,则表示histogram值符合高亮窗口对应的亮度直方图特征,说明显示图像中具有高亮窗口;若否,则表示histogram值不符合高亮窗口对应的亮度直方图特征,说明显示图像中不具有高亮窗口,此时则进行下一帧的apl判断。

s204、若亮度直方图符合高亮窗口对应的亮度直方图特征,则根据显示图像的rgb信息确定高亮窗口的位置信息。

如上所述,若亮度直方图符合高亮窗口对应的亮度直方图特征,则表示显示图像中具有高亮窗口,此时soc可以根据显示图像的rgb信息确定出高亮窗口的具体位置。具体的,高亮窗口区域的灰度值较高,根据rgb值与灰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可确定出高灰度值像素,进而可以确定出对应的高亮窗口的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识别高亮窗口时,也可以先判断histogram值再判断apl,或者同时判断histogram值和apl,考虑到apl判断较为简单,系统内存占用率低,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先判断apl再判断histogram值的方法进行识别。

具体的,每个背光分区具有对应的图像显示区域,在识别出高亮窗口的位置信息后,即可根据该位置信息确定出对应的待调整的背光分区。soc可以将具有高亮窗口的背光分区和不具有高亮窗口的其他背光分区的分区信息发送给图1中的frc或者图2中的背光驱动板,进行相关处理后,由背光驱动板开启该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使该背光分区的亮度为峰值亮度。

开启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的具体方法可以通过图5所示方法实现。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开启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01、计算每个背光分区对应的亮度值。

soc在将分区信息发送给frc或者背光驱动板后,frc(对于图1所示场景)或者soc(对于图2所示场景,具体可以是soc内部的区域调光模块(localdimming))对每个背光分区对应的显示图像进行分析,计算每个背光分区对应的亮度值,通过spi总线将该亮度值发送给背光驱动板。

s302、根据亮度值将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亮度调整至峰值亮度。

背光驱动板接收到该亮度值后,根据该亮度值将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亮度调整至峰值亮度,以开启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如步骤s100中所述,该峰值亮度例如可以是1000nit以上的值均表示峰值亮度。

在具体调整时,可以通过图6所示方法实现。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根据亮度值将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亮度调整至峰值亮度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步骤s302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401、根据亮度值判断待调整的背光分区是否满足峰值亮度调整条件。

其中,峰值亮度调整条件用于指示待调整的背光分区是否可以进行峰值亮度调整。

例如:frc或者soc根据各背光分区的亮度值确定当将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亮度调整至最高的峰值亮度(例如1000nit)时,电源功率已超过阈值功率,则表示待调整的背光分区不满足峰值亮度调整条件,此时,则不开启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以防止电源功率过高而影响整机性能;反之,确定当将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亮度调整至最低的峰值亮度时,电源功率不超过预设功率,则表示待调整的背光分区满足峰值亮度调整条件,此时,则可以通过i2c总线向背光驱动板发送控制信号,使背光驱动板开启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

s402、若待调整的背光分区满足峰值亮度调整条件,则将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亮度调整至峰值亮度。

在开启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时,frc或者soc可以根据各个背光分区的亮度和电源功率的阈值功率来确定出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最大峰值亮度,将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调整值通过i2c总线发送给背光驱动板;背光驱动板通过将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亮度调整至峰值亮度来开启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其中,调整后的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大于等于最低的峰值亮度小于等于上述最大峰值亮度。

在具体调整时,背光驱动板可以通过调整电流和/或脉冲宽度调制(pulsewidthmodulation,pwm)的方式将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亮度调整至峰值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soc在将分区信息发送给图2中的背光驱动板后,也可以由背光驱动板中的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unit,mcu)完成亮度值计算和调整。

s102、若在已开启峰值亮度功能的背光分区所对应的显示图像中未识别出高亮窗口的位置信息,则关闭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并控制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保持关闭。

具体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开启峰值亮度功能的背光分区对应的图像显示区域中的高亮窗口会全部或部分消失,即在已开启峰值亮度功能的背光分区所对应的显示图像中未识别出高亮窗口的位置信息,例如:在进行超高清认证时,高亮窗口移动至其他背光分区,已开启峰值亮度功能的背光分区对应的图像显示区域中的高亮窗口全部消失,此时,关闭全部已开启峰值亮度功能的背光分区;在视频播放时,太阳或火炬等发生移动,已开启峰值亮度功能的背光分区对应的图像显示区域中的高亮窗口部分消失,此时,关闭已开启峰值亮度功能的背光分区的一部分。

当已开启峰值亮度功能的背光分区对应的图像显示区域中的高亮窗口全部或部分消失时,frc或者soc可以向背光驱动板发送控制消息,使背光驱动板关闭已开启峰值亮度功能的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并增加保护时间(第一预设时间段),在该段时间内不能再次开启该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以防止该背光分区的灯条长时间处于峰值状态,致使温升超标进而导致导光板变形情况的发生。其中,第一预设时间段可以大于等于40秒且小于等于60秒,具体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本实施例不做特别限制。

在具体调整时,与开启峰值亮度功能的方式类似,背光驱动板可以通过调整电流和/或脉冲宽度调制(pulsewidthmodulation,pwm)的方式将已开启峰值亮度功能的背光分区的亮度调整至最低峰值亮度(例如1000nit)以下。

可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当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开启状态保持至第二预设时间段时,关闭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

通常情况下,显示图像中的高亮窗口一般不会长时间停留在一个位置,在极少数情况下,存在高亮窗口长时间停留在一个位置的情况,此时,可以设定一停留时间(第二预设时间段),在超过该第二预设时间段时,则关闭峰值亮度功能,同时与步骤s102类似,增加第一预设时间段的保护时间。另外,与步骤s102中的情况类似,高亮窗口未消失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可能是整个已开启峰值亮度功能的背光分区,也可能是已开启峰值亮度功能的背光分区的一部分。

其中,第二预设时间段可以大于等于30秒小于等于45秒,具体设置时可以设置稍大的值,例如在进行超高清认证时,每个背光分区的认证时间为30s,为了保证认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多出15秒的认证余量,将第二预设时间段设为45秒。

eled结构的电视包括两种结构:单长背光结构和双短背光结构,下面以这两种结构为例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图7为单长背光结构的eled电视,如图7所示,led灯条位于液晶面板的底端,液晶面板被划分为6个背光分区,每个背光分区依靠对应的led灯条发光显示。在进行超高清认证时,则采用水平方向认证方法进行认证,图8为水平方向超高清认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高亮窗口在a区域、b区域、c区域依次停留30s,并进行循环。

当高亮窗口在a区域时,通过soc或者frc或者背光驱动板端的分析计算,如通过soc来分析,先判断apl符合高亮窗口特征,再通过histogram判断histogram符合高亮窗口特征,再对rgb信号进行判断,获取到高亮窗口在最左侧的位置,确定对应的最左侧的两个背光分区满足峰值亮度调整条件,soc将此信息传输到背光驱动板,背光驱动板通过调整电流和/或pwm的方式将a区域所在的背光分区的背光提高到最大或者1000nit以上的亮度,同时soc开始记时,控制最左侧的灯条在峰值亮度状态下不超过45s,保证峰值亮度的持续时间满足30s的要求。

当高亮窗口移动到b区域时,soc控制背光驱动板将最左侧的两个背光分区的背光降低至1000nit以下的亮度,并增加60s的保护时间,防止最左侧的两个背光分区的灯条长时间处于峰值状态,致使温升超标进而导致导光板变形情况的发生。同时,对于b区域,其处理流程与高亮窗口出现在a区域时的处理流程一致。

当高亮窗口移动到c区域时,处理流程和在a和b区域时一致。

图9为双短背光结构的eled电视,如图9所示,led灯条位于液晶面板的底端,液晶面板被划分为2*6个背光分区,每个背光分区依靠对应的led灯条发光显示。在进行超高清认证时,则采用垂直方向认证方法进行认证,图10为垂直方向超高清认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高亮窗口在a区域、b区域、c区域依次停留30s,并进行循环。

当高亮窗口在a区域时,通过soc或者frc或者背光驱动板端的分析计算,确定对应的最上侧的四个背光分区满足峰值亮度调整条件,soc将此信息传输到背光驱动板,背光驱动板通过调整电流和/或pwm的方式将a区域所在的背光分区的背光提高到最大或者1000nit以上的亮度,同时soc开始记时,控制最左侧的灯条在峰值亮度状态下不超过45s,保证峰值亮度的持续时间满足30s的要求。

当高亮窗口移动到b区域时,soc控制背光驱动板将a区域对应的最上侧的四个背光分区的背光降低至1000nit以下的亮度,并增加60s的保护时间,防止最上侧的四个背光分区的灯条长时间处于峰值状态,致使温升超标进而导致导光板变形情况的发生。同时,对于b区域,其处理流程与高亮窗口出现在a区域时的处理流程一致。

当高亮窗口移动到c区域时,处理流程和在a和b区域时一致。

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控制方法,通过实时监测显示图像中的高亮窗口,基于识别出的高亮窗口的位置信息确定待调整的背光分区,开启该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当已开启峰值亮度功能的背光分区所对应的显示图像中未识别出高亮窗口的位置信息,即已开启峰值亮度功能的背光分区对应的高亮窗口消失时,关闭该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并控制该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保持关闭状态,防止背光分区的灯条长时间处于峰值状态,致使温升超标进而导致导光板变形情况的发生。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控制装置可以集成在液晶显示设备内部,具体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实现,例如通过图1中的soc、frc和背光驱动板共同实现,或者通过图2中soc和背光驱动板共同实现。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包括:高亮窗口识别模块110和峰值亮度控制模块120,其中:

高亮窗口识别模块110,用于从显示图像中识别高亮窗口的位置信息;

峰值亮度控制模块120,用于基于高亮窗口识别模块110从显示图像中所识别的高亮窗口的位置信息确定待调整的背光分区,并开启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

峰值亮度控制模块120,还用于若高亮窗口识别模块110在已开启峰值亮度功能的背光分区所对应的显示图像中未识别出高亮窗口的位置信息,则关闭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并控制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保持关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峰值亮度控制模块120,还用于:

当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开启状态保持至第二预设时间段时,关闭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识高亮窗口识别模块110,具体用于:

获取显示图像的平均图像电平apl和亮度直方图;

判断apl是否符合高亮窗口对应的apl特征;

若apl符合高亮窗口对应的apl特征,则判断亮度直方图是否符合高亮窗口对应的亮度直方图特征;

若亮度直方图符合高亮窗口对应的亮度直方图特征,则根据显示图像的rgb信息确定高亮窗口的位置信息。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在开启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峰值亮度功能方面,峰值亮度控制模块120具体用于:

计算每个背光分区对应的亮度值;

根据亮度值将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亮度调整至峰值亮度。

进一步的,在根据亮度值将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亮度调整至峰值亮度方面,峰值亮度控制模块120具体用于:

根据亮度值判断待调整的背光分区是否满足峰值亮度调整条件;峰值亮度调整条件用于指示待调整的背光分区是否可以进行峰值亮度调整;

若待调整的背光分区满足峰值亮度调整条件,则将待调整的背光分区的亮度调整至峰值亮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控制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设备包括:液晶面板210、背光组件220和上述图11所示的背光控制装置230。其中,背光组件220可以包括led灯条、导光板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设备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