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77625阅读:300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d模型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



背景技术:

建筑结构是构成建筑物并为使用功能提供空间环境的支承体,承担着建筑物的重力、风力、撞击、振动等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荷载;同时又是影响建筑构造、建筑经济和建筑整体造型的基本因素;对于建筑物来说,屋顶、墙和楼板层等都是构成建筑使用空间的主要组成部件,它们既是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又都是建筑物的围护构件;已知的,大、中、小学对学生的教学时,涉及到的建筑较多,尤其是我国的古建筑和欧式建筑分别具有独特的形状、结构;目前在教学时,老师只能通过课本上的图形给学生讲解建筑构造,对于空间感不强的学生来说,会带来不直观和理解不透问题,尤其是缺少认知或参与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对建筑设计的空间划分和组合,外观造型等问题进行感官理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一种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通过底板的磁铁a控制塑形板块体中的磁铁b使块体形成设计的塑形腔形状,由目结土定型获取三d手工模型,方便了教学中学员的认知。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包括塑形板、块体、磁铁b、底板和磁铁a,在塑形板的上部面设有向下凹陷的塑形腔,复数块块体通过单层平放填充满所述塑形腔,在每一块体内分别嵌入磁铁b;底板放置在塑形板下部面上,在底板上固定有对应塑形板塑形腔中每一块体磁铁b的磁铁a;所述塑形板塑形腔中的块体根据设计形状缺少部分形成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

所述的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所述塑形板的述塑形腔为方形腔体结构。

所述的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所述块体为立体方形结构。

所述的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所述立体方形结构的块体包含立体正方形和立体长方形。

所述的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在块体的上端面设有向下凹陷形成的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磁铁b,在腔体的上口设有封闭腔体的封块,所述封块通过胶粘或热熔与块体形成一体。

所述的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在塑形板下部面两侧分别设有向下的凸起条,在两凸起条的下部相对面上分别设有内折边,所述内折边与塑形板下部面之间形成凹槽;底板两侧的底板侧面分别处于塑形板下部面的凹槽中。

所述的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在塑形板下部面的后部设有挡板。

所述的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所述底板的底板上部面上设有复数个凹坑,所述每一凹坑的底部涂抹有玻璃胶,磁铁a的下部粘接在玻璃胶上。

所述的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在底板的底板底部面前部设有凹陷槽。

所述的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所述塑形板塑形腔中缺少的块体由目结土填充获取三d手工模型。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利用塑形板塑形腔中空缺的块体形成的模型形状填入目结土,然后将目结土形成的模型脱模,便可获取立体的手工模型;本发明利用立体手工模型教学时,学员可直观的观察,尤其是通过学员亲自参与设计、制作和完善,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学生无法对建筑设计的空间划分和组合,外观造型等问题进行感官理解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塑形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塑形板和插板下部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块体在塑形板中的放置位置以及插板中的磁铁a分布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块体与磁铁b和封块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制作腔体门窗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块体;2、塑形腔;3、塑形板;4、底板;5、塑形板下部面;6、凹槽;7、内折边;8、磁铁a;9、台阶;10、底板底部面;11、凹陷槽;12、挡板;13、底板侧面;14、封块;15、磁铁b;16、凹坑;17、玻璃胶;18、底板上部面;19、腔体;20、目结土。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发明,公开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发明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结合附图1~6所述的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包括塑形板3、块体1、磁铁b15、底板4和磁铁a8,本发明的塑形板3、块体1和底板4可使用塑料材质或铝合金材质,所述块体1为立体正方形和立体长方形结构;在塑形板3的上部面设有向下凹陷的方形塑形腔2,复数块块体1通过单层平放填充满所述塑形腔2,在每一块体1内分别嵌入磁铁b15;底板4放置在塑形板下部面5上,在底板4上固定有对应塑形板3塑形腔2中每一块体1磁铁b15的磁铁a8;所述塑形板3塑形腔2中的块体1根据设计形状缺少部分形成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所述塑形板3塑形腔2中缺少的块体1由目结土填充获取三d手工模型。

结合附图5,在块体1的上端面设有向下凹陷形成的腔体19,所述腔体19内设有磁铁b15,在腔体19的上口设有封闭腔体19的封块14,所述封块14通过胶粘或热熔与块体1形成一体,也就是使用铝合金材质时封块14通过胶粘与块体1形成一体;使用塑料材质时所述封块14通过热熔与块体1形成一体,这样可使块体1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连接缝隙。

结合附图3或4,本发明考虑到塑形板3与底板4连接时,底板4的磁铁a8稳定的对应塑形板3上块体1内的磁铁b15,使块体1形成图形腔时所处位置固定,在塑形板下部面5两侧分别设有向下的凸起条,在两凸起条的下部相对面上分别设有内折边7,所述内折边7与塑形板下部面5之间形成凹槽6,在塑形板下部面5的后部设有挡板12;底板4两侧的底板侧面13分别处于塑形板下部面5的凹槽6中,所述底板4的底板底部面10可设置向下凸起,也就是除了插入凹槽6中以外的底板底部面10设置向下凸起,向下凸起两侧形成的台阶9与两内折边7的相对面间隙配合,在底板4的底板底部面10前部设有方便底板4取出时手扣的凹陷槽11。

结合附图1或4,,所述底板4的底板上部面18上设有复数个凹坑16,所述每一凹坑16的底部涂抹有玻璃胶17,磁铁a8的下部粘接在玻璃胶17上。

实施本发明所述的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使用时,先将底板4插入塑形板3下部,根据设计需要在塑形板3的塑形腔2中放置块体1,没有放置块体1的塑形腔2中形成例如附图6中的具有门窗的形状“具体形状可任意通过块体1组合”,可使用脱模剂在塑形腔2中涂抹,利用目结土20“俗称雕塑泥”填充塑形腔2,然后将塑形板3的上面朝下放在光滑物体表面“玻璃、不锈钢钢板”,取下底板4,这时块体1内的磁铁b15失去吸力,连同块体1以及模型同步落在光滑物体表面,取下外围的块体1,然后使用多余的块体1吸附模型中被将模型包围的块体1“如图6窗口中的块体1”,等待目结土20凝固后便可将多个利用本发明制作的墙体板、房顶等组合成立体的手工模型。

本发明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三D手工建筑模型制作模具,涉及一种三D模型模具,在塑形板(3)的上部面设有向下凹陷的塑形腔(2),复数块块体(1)通过单层平放填充满所述塑形腔(2),在每一块体(1)内分别嵌入磁铁B(15);底板(4)放置在塑形板下部面(5)上,在底板(4)上固定有对应塑形板(3)塑形腔(2)中每一块体(1)磁铁B(15)的磁铁A(8);所述塑形板(3)塑形腔(2)中的块体(1)根据设计形状缺少部分形成三D手工模型制作模具;本发明通过底板的磁铁A控制塑形板块体中的磁铁B使块体形成设计的塑形腔形状,由目结土定型获取三D手工模型,方便了教学中学员的认知。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娟;李泓胜;徐淑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辽宁泓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7.08
技术公布日:2017.09.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