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思砚石材快速生成锈色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80665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思砚石加工方法,尤其是一种思砚石材快速生成锈色的方法。



背景技术:

思州石砚简称思砚或思州砚,亦称金星石砚,产于贵州省岑巩县,因岑巩古称“思州”而得名,是中国八大名砚之一。该石砚历史悠久、图案精美、易于发墨、研汁如油、久藏不臭、理顺笔毫,有很强的历史、文化、民俗、艺术和收藏价值。思砚石质细腻,内含金星,经磨耐用,“水石殊质,云滋露液,浑金璞玉,惜墨惜笔”。然而贵州思砚石材表面需要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经过几十年,几百年的自然氧化,才能自然形成的锈色石皮,改变思砚原材料表面的颜色,简单的理解就是让砚石自然生锈形成色彩,从而增加砚雕产品的美感,雕刻师傅可以巧妙根据砚石颜色的大小、形状、色差来设计创作产品,往往会起到巧夺天工之妙,使之价值倍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改变思砚石材表面颜色,使黑色的砚石表面形成自然有色石皮,使原本稀缺的锈色石皮材料变成可批量生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思砚石材快速生成锈色的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选用内含天然硫铁矿石作为制作思砚石的原料石材;

2)取碱性黄色土壤粉末60-80份,取草灰10-30份,将碱性黄色土壤粉末与草灰均匀混合成染料,然后将染料用3-6层棉布包好放置于编织袋中;

3)将编织袋悬挂于支架上,在编织袋下方放置原料石材,原料石材的表面与编织袋底面接触;

4)分别向袋内浇水,水量足够涔湿包裹染料的棉布,编织袋润湿原料石材表面;

5)室内采用发热灯光照射,温度控制在20-30℃度,每隔2—3小时浇水一次,40-60天即可。

采用上述方法,7天后原料石材表面颜色开始发生变化,40-60天出现丰富的铁锈色。本方法不添加任何化工原料、试剂、染料;自然生锈形成色彩的时间短;永不褪色;不分季节气候,均可产出,使原本稀缺的锈色石皮材料变成可量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选用内含天然硫铁矿石作为制作思砚石的原料石材,天然硫铁矿石的厚度在30-150毫米之间,长200-300毫米,宽150-200毫米;

2)取碱性黄色土壤粉末70千克,取草灰30千克,将碱性黄色土壤粉末与草灰均匀混合成染料,然后将染料分成三堆,分别用5层棉布包好,然后放置于三个编织袋中;

3)将三个编织袋悬挂于支架上,在编织袋下方分别放置原料石材,原料石材的表面与编织袋底面接触;

4)分别向袋内浇水,水的数量足够涔湿包裹染料的棉布,编织袋润湿原料石材表面;

5)室内采用发热灯光照射,温度控制在20-30℃度,每隔2—3小时浇水一次,40-60天即可。

实施例2

1)选用内含天然硫铁矿石作为制作思砚石的原料石材,天然硫铁矿石的厚度在30-150毫米之间,长200-300毫米,宽150-200毫米;

2)取碱性黄色土壤粉末80千克,取草灰20千克,将碱性黄色土壤粉末与草灰均匀混合成染料,然后将染料分成三堆,分别用5层棉布包好,然后放置于三个编织袋中;

3)将三个编织袋悬挂于支架上,在编织袋下方分别放置原料石材,原料石材的表面与编织袋底面接触;

4)分别向袋内浇水,水的数量足够涔湿包裹染料的棉布,编织袋润湿原料石材表面;

5)室内采用发热灯光照射,温度控制在20-30℃度,每隔2—3小时浇水一次,40-60天即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思砚石材快速生成锈色的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选用内含天然硫铁矿石作为制作思砚石的原料石材;取碱性黄色土壤粉末60‑80份,取草灰10‑30份,将碱性黄色土壤粉末与草灰均匀混合成染料,然后将染料用3‑6层棉布包好放置于编织袋中;将编织袋悬挂于支架上,在编织袋下方放置原料石材,原料石材的表面与编织袋底面接触;分别向袋内浇水,水量足够涔湿包裹染料的棉布,编织袋润湿原料石材表面;室内采用发热灯光照射,温度控制在20‑30℃度,每隔2—3小时浇水一次,40‑60天即可。本方法自然生锈形成色彩的时间短;永不褪色;不分季节气候,均可产出,使原本稀缺的锈色石皮材料变成可量化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凯里市王文树工艺品加工厂
技术研发日:2017.10.10
技术公布日:2018.03.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