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教学用清创练习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25509发布日期:2020-07-10 15:5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外科教学用清创练习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练习模具,具体为一种外科教学用清创练习模具,属于医用教学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外科手术时,清创属于基本操作。对于一些实习医生,不能够较好地掌握清创的基本操作,需要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仅仅靠实际手术操作进行教学,却无法让实习医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需要专门的练习模具以供教学练习。

而对于现有的清创练习模具,其一、模具的高度以及进行操作的模型倾斜角度均不可调节,因此对于不同的医生来说,不能够适应于不同身高的医生使用操作,在进行教学操作时,只能在平台上进行演示,实习医生围成一圈需要低头才能观察操作步骤,导致教学的效果较差,其二、在清创教学或练习时,所产生的垃圾不便于收放,只能堆积在操作台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外科教学用清创练习模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外科教学用清创练习模具,包括底座、万向轮、伸缩外杆、伸缩内杆、连接座、支撑架、紧固螺杆、安置架、卡板、连杆、压缩弹簧、固定环、收集盆、连接管、存放桶和隔板;所述底座位于该练习模具的底端,所述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外杆,所述伸缩内杆的底端安插在伸缩外杆内,所述伸缩内杆的定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安置架位于该练习模具的顶端,且所述安置架的下表面与支撑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撑架安置在连接座上,所述紧固螺杆穿过支撑架与连接座的连接处,所述安置架内设置有卡板,且所述卡板通过连杆与安置架连接在一起,所述压缩弹簧套在连杆上,且所述压缩弹簧位于卡板与安置架之间,所述固定环水平连接在伸缩内杆的顶端侧壁,且所述固定环位于安置架的正下方,所述收集盆安放在固定环内,所述存放桶安放在底座上表面开设的安置槽内,且所述存放桶位于伸缩外杆的一侧,所述存放桶与收集盆之间通过连接管进行连接,所述存放桶内设置有隔板。

优选的,为了,所述万向轮分别安装在底座下表面的四角处,且该模具通过万向轮的滚动与桌面呈移动式连接,便于移动该模具的位置,进而提高该模具的能动性。

优选的,为了便于调节该模具的高度,所述伸缩内杆通过安插在伸缩外杆内与伸缩外杆呈伸缩式连接,且连接处设有固定螺丝进行固定。

优选的,为了便于调节安置架的倾斜角度,所述支撑架通过安放在连接座内呈转动安置。

优选的,为了便于将需要进行清创使用的模型固定安放在安置架内,所述卡板呈对称状设置有两个,且卡板通过压缩弹簧与安置架呈弹性连接。

优选的,为了能够将医用垃圾分类放置,所述存放桶通过内置的隔板分隔呈两个空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外科教学用清创练习模具设计合理,万向轮分别安装在底座下表面的四角处,且该模具通过万向轮的滚动与桌面呈移动式连接,便于移动该模具的位置,进而提高该模具的能动性,伸缩内杆通过安插在伸缩外杆内与伸缩外杆呈伸缩式连接,且连接处设有固定螺丝进行固定,便于调节该模具的高度,以适应于不同身高的医生使用操作,支撑架通过安放在连接座内呈转动安置,便于调节安置架的倾斜角度,进而能够在进行教学操作时,也便于观察操作步骤,卡板呈对称状设置有两个,且卡板通过压缩弹簧与安置架呈弹性连接,便于将需要进行清创使用的模型固定安放在安置架内,同时也便于取出,存放桶通过内置的隔板分隔呈两个空腔,能够将医用垃圾分类放置,以便于进行垃圾的回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置架与卡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座与支撑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存放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万向轮,3、伸缩外杆,4、伸缩内杆,5、连接座,6、支撑架,7、紧固螺杆,8、安置架,9、卡板,10、连杆,11、压缩弹簧,12、固定环,13、收集盆,14、连接管,15、存放桶和16、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外科教学用清创练习模具,包括底座1、万向轮2、伸缩外杆3、伸缩内杆4、连接座5、支撑架6、紧固螺杆7、安置架8、卡板9、连杆10、压缩弹簧11、固定环12、收集盆13、连接管14、存放桶15和隔板16;所述底座1位于该练习模具的底端,所述底座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外杆3,所述伸缩内杆4的底端安插在伸缩外杆3内,所述伸缩内杆4的定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5,所述安置架8位于该练习模具的顶端,且所述安置架8的下表面与支撑架6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撑架6安置在连接座5上,所述紧固螺杆7穿过支撑架6与连接座5的连接处,所述安置架8内设置有卡板9,且所述卡板9通过连杆10与安置架8连接在一起,所述压缩弹簧11套在连杆10上,且所述压缩弹簧11位于卡板9与安置架8之间,所述固定环12水平连接在伸缩内杆4的顶端侧壁,且所述固定环12位于安置架8的正下方,所述收集盆13安放在固定环12内,所述存放桶15安放在底座1上表面开设的安置槽内,且所述存放桶15位于伸缩外杆3的一侧,所述存放桶15与收集盆13之间通过连接管14进行连接,所述存放桶15内设置有隔板16。

所述万向轮2分别安装在底座1下表面的四角处,且该模具通过万向轮2的滚动与桌面呈移动式连接,便于移动该模具的位置,进而提高该模具的能动性,所述伸缩内杆4通过安插在伸缩外杆3内与伸缩外杆3呈伸缩式连接,且连接处设有固定螺丝进行固定,便于调节该模具的高度,以适应于不同身高的医生使用操作,所述支撑架6通过安放在连接座5内呈转动安置,便于调节安置架8的倾斜角度,进而能够在进行教学操作时,也便于观察操作步骤,所述卡板9呈对称状设置有两个,且卡板9通过压缩弹簧11与安置架8呈弹性连接,便于将需要进行清创使用的模型固定安放在安置架8内,同时也便于取出,所述存放桶15通过内置的隔板16分隔呈两个空腔,能够将医用垃圾分类放置,以便于进行垃圾的回收。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外科教学用清创练习模具时,首先将需要进行清创使用的模型卡放在卡板9内,以实现固定,然后将伸缩内杆4从伸缩外杆3内抽出不同的长度,并用固定螺丝固定,实现对该模具高度的调节,进而便于适应不同身高的教学医生或练习医生使用,并转动支撑架6调节安置架8的倾斜角度,进而能够在进行教学操作时,也便于观察操作步骤,而在清创教学或练习时,所产生的垃圾分类投放在存放桶15的两个空腔内,以实现医用垃圾分类放置。



技术特征:

1.一种外科教学用清创练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万向轮(2)、伸缩外杆(3)、伸缩内杆(4)、连接座(5)、支撑架(6)、紧固螺杆(7)、安置架(8)、卡板(9)、连杆(10)、压缩弹簧(11)、固定环(12)、收集盆(13)、连接管(14)、存放桶(15)和隔板(16);所述底座(1)位于该练习模具的底端,所述底座(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外杆(3),所述伸缩内杆(4)的底端安插在伸缩外杆(3)内,所述伸缩内杆(4)的定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5),所述安置架(8)位于该练习模具的顶端,且所述安置架(8)的下表面与支撑架(6)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撑架(6)安置在连接座(5)上,所述紧固螺杆(7)穿过支撑架(6)与连接座(5)的连接处,所述安置架(8)内设置有卡板(9),且所述卡板(9)通过连杆(10)与安置架(8)连接在一起,所述压缩弹簧(11)套在连杆(10)上,且所述压缩弹簧(11)位于卡板(9)与安置架(8)之间,所述固定环(12)水平连接在伸缩内杆(4)的顶端侧壁,且所述固定环(12)位于安置架(8)的正下方,所述收集盆(13)安放在固定环(12)内,所述存放桶(15)安放在底座(1)上表面开设的安置槽内,且所述存放桶(15)位于伸缩外杆(3)的一侧,所述存放桶(15)与收集盆(13)之间通过连接管(14)进行连接,所述存放桶(15)内设置有隔板(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教学用清创练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2)分别安装在底座(1)下表面的四角处,且该模具通过万向轮(2)的滚动与桌面呈移动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科教学用清创练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内杆(4)通过安插在伸缩外杆(3)内与伸缩外杆(3)呈伸缩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科教学用清创练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6)通过安放在连接座(5)内呈转动安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科教学用清创练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9)呈对称状设置有两个,且卡板(9)通过压缩弹簧(11)与安置架(8)呈弹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科教学用清创练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桶(15)通过内置的隔板(16)分隔呈两个空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科教学用清创练习模具,包括底座、万向轮、伸缩外杆、伸缩内杆、连接座、支撑架、紧固螺杆、安置架、卡板、连杆、压缩弹簧、固定环、收集盆、连接管、存放桶和隔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伸缩内杆通过安插在伸缩外杆内与伸缩外杆呈伸缩式连接,且连接处设有固定螺丝进行固定,便于调节该模具的高度,支撑架通过安放在连接座内呈转动安置,便于调节安置架的倾斜角度,进而能够在进行教学操作时,也便于观察操作步骤,卡板呈对称状设置有两个,且卡板通过压缩弹簧与安置架呈弹性连接,便于将需要进行清创使用的模型固定安放在安置架内,存放桶通过内置的隔板分隔呈两个空腔,能够将医用垃圾分类放置。

技术研发人员:杨璟辉;傅志仁;沈宏亮;徐涛;张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长征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11.18
技术公布日:2020.07.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